看上去很美

2024-04-12

看上去很美(通用11篇)

篇1:看上去很美

,中国电视广告的经营环境可谓是步步惊心,从年初到年底,各种限制性的政策接二连三的出台,从时政新闻节目禁用企业冠名、电视剧片头片尾禁贴片广告、省级卫视削减娱乐节目分量,再到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这一系列的政策,从内容到形式,从全国性频道到区域性频道,对电视广告进行了全面限制。一时之间,业界惊呼电视广告的经营遭遇到了血光之灾。

作为与电视广告血脉相连的媒介代理公司也可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管理政策的出台,媒介资源的变化,必然对媒介代理公司的操作模式、预算分配、营销策略等都产生整体性的影响。在媒介预算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要达到同样的传播效果,媒介代理公司何去何从?这无疑对媒介代理公司的专业水平、谈判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常规的操作方式,在遇到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代理公司不仅仅是预算的分配者 ,更大程度上是个资源的整合者。从客户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出发,进行媒介资源的整合,成为考验媒介代理公司的难题。

一、电视广告仍是企业媒介预算的主力

在中国,电视媒体以其高影响力、高关注度、高覆盖率一直都是广告主进行品牌传播的最佳载体,这些年,在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新型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广告占整体广告营业额的比重虽略有下降,但其优势仍是不可撼动的,这也充分表明,在当前的中国,电视广告仍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或缺性。20,随着行业新政的颁布实施,电视广告的资源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从整体来看,电视广告仍将是客户媒介预算的大头。

在整个电视行业优势得以保持的同时,行业内部也呈现一定的分化瓦解。强势的媒体愈加强势,在企业的媒介预算中占据更大的比例。我们从20许多省级卫视的招标可见端倪,强势的省级卫视在招标之后,可以根据管理政策的变化,重新对广告招标进行调整,这点充分反映了在资源稀缺的形势下,强势电视媒体的不可替代性。与此同时,二、三线的媒体也面临一些机会,主要体现在捡漏补缺上。随着强势媒体资源的减少,部分企业的媒介预算不可避免要向下一级媒体转移,而这无疑给一些二、三线媒体带来一些相应的发展机遇,

具体到不同层级的媒体上,其实省级地面频道面临一些大的投资机会,对一些全国品牌来说,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强势全国媒体做整体布局,同时在重点市场做深入渗透。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全国传播,重点突破的营销战略,同时在媒介预算上也避免了广泛撒网,投入较大的客观不足,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策略。作为这种策略的主体,省级地面频道在其中担负了较大的作用。尤其在年媒介资源紧俏,企业预算减少的客观形势下,这种趋势更加的显著。

二、稀缺资源成为广告主争夺的重点

在2012年诸多的管理政策中,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无疑是最“触目惊心”的一条。先前的电视媒体广告创收中,插播尤其是电视剧的插播占据了媒体广告创收的主力军,而在广电新政下,媒体的这块“唐僧肉”被活生生的给切去了,在广告任务等指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向其他资源谋求创收便成为媒体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而对稀缺资源进行涨价也便显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而对企业来说,对冠名、特约这些稀缺资源的争夺,也成了企业在媒体这块战场上的重点。一定程度上说,抢夺到了这些稀缺性的资源,无疑就占据到了传播的制高点,可以一呼百应,号令江湖。所以,从2012年各家媒体的销售形势来看,这些资源的销售整体呈现不错的势头,再一次验证了在稀缺条件下,这些资源的溢价能力。当然,除去冠名等这些稀缺性的资源,在硬广告资源方面,原来只是单纯作为增值服务的前几顺位或倒几顺位,在这时候,其价值更加显著,而作为企业,对这块资源的要求也日渐的苛刻。比如在一些媒体的招标中,正一或倒一的价格甚至超出中间位置一倍以上,这充分表明了这种稀缺资源的溢价能力。广电新政之前,媒体的广告时间合理分布在各个时间段,新政之后,媒体的广告时间被人为的压缩到了一起,形成“肠梗阻”,要想达到以前同样的广告效果,向位置要关注度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2012年将会是一个大事年,来自政治、体育、文化等诸方面的大事件也将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既是对广告主的束缚,同时也是广告主的机遇。对代理公司来说,2012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告资源方面,2012年,对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平媒广告、网络广告等,都将进一步的规范限制。如电视媒体,对娱乐节目、电视剧等将会予以更多的管控,新闻分量将会进一步的加强,因此对广告主来说,加大对体育节目、新闻节目的关注,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加大对个性化媒体的投放都将收到不错的效果。

篇2:看上去很美

王朔

我以为过去的日子每一天其实都真是存在,只是我不在场,方枪枪则一秒也没缺席。这是我们的区别。他身在自己的生活里,我只是他生活中的过客。我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加快时间的流逝,遇到尴尬危险无聊便翩然离去,来年再说。他却无从逃身,永远留在现实里,每一天都要一分一秒的度过,太阳不落山,他的一天就不能结束。从这点上说,他的生活远比我所知要多,丰富。很多事情我不知情。没有我的日子他独自面对的都是些什么?为什么他和别人的关系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我想我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时刻和机会,以至今天也不能说真正了解生活。

这种面临同一日历年各怀长度不同。也决定了我和他对人,事的态度之差。我自命理想主义者,或叫妄想主义者:他是现实主义者,或叫机会主义者。

篇3:视频合同看上去很美

据卖场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如果在该店看中某款红木家具,可以通过商家提供的摄像机将该款家具的材质、款式、颜色花纹及销售人员把商品的介绍都录下来,并当场制成光盘由买卖双方共同签字确认,并各执一份。如果购买后发现家具质量与当时商家介绍的不符,消费者可以根据视频合同要求赔偿。

向“擦边球”亮剑

视频合同为什么会在红木卖场里率先推出?

“红木家具不同于其他产品,材料和工艺的差异性很难用书面文字进行描述,”宣明典居店经理傅军民对记者表示,“首先从工艺上来讲,即使是师傅与徒弟相比,手艺就可能会有千差万别,如果消费者依据样品的工艺订货,交出的产品是徒弟做出的,那质量就难以保证。其次,从材料上说差别也很大,比如红酸枝这种材料由于产地不同价值就相差两至三倍,很多企业就在打擦边球,用缅甸产的酸枝冒充老挝产的酸枝。最后有的卖家生产产品时也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如背板和躺板采用较差的材料等。如果有视频来签合同,消费者在维权时就有了依据。”

“我们推出视频合同就是想以此来震慑家具行业的不正之风。”该卖场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酒香也怕巷子深

从视频合同的整个签订过程中,不难看出推行方对自己产品质量与制作工艺的信心。

据了解,近几年,由于过度炒作红木原料的稀缺性,很多消费者从最初的对红木家具的喜爱,变成了一种投资,但又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一个消费者在其他卖场花了七八百万买回去的产品有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材料有问题。”该卖场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表示。“而无论从工艺还是从外观上,我们的产品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层次。但由于某些商家的擦边球等行为使其成本降低,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的价格比其他卖场的价格高很多,有的甚至翻倍。”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看来,视频合同是质优但价不廉的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出的无奈且又决绝的举措。“我们认真去做了,也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视频维权的“半面妆”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一名负责人表示:“红木家具的投诉金额占到家具投诉类金额的三分之一,消费者维权时往往因取证不足造成利益损害。”看来,视频合同还是有很大的生存土壤。

那么,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视频维权是否有其可行性?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视听资料”可作为法律证据。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金辉说也对视频合同予以了肯定:“视频合同实际上是对纸质合同中涉及物品的一种特定描述,对纸质合同来说是一种有力的补充。”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负责人也表示,“视频合同”今后要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视频合同推行近两个月来,消费者是否对其买账呢?目前,视频合同使用的情况似乎是“叫好不叫座”。

“目前共有五六个消费者在购买时使用了视频拍摄,”该卖场负责人表示,“这还需要媒体的进一步推广。”“目前老客户对视频合同不是很看重,因为已经对我们的产品完全了解和放心了。视频合同对新客户的吸引力很大,此种概念的推出使他们对产品的信任度有所提升”。

在记者提出想一睹传说中拍摄视频合同所需的摄像机时,被卖场方告知“其他分店正在使用”,如当时真有消费者提出要签视频合同的话,硬件配备的缺失恐怕也难以如愿。这又使得视频合同更近乎流于概念。

篇4:看上去,很美

作为日本新一代的雕塑装置艺术家的小谷元彦,正是近年来的新艺术开拓者之一。大多数时候,他的作品不仅是“美”这个词汇能够形容概括的。也不是“好”这个形容词可以评价的。“我知道人们会感到不舒服”小谷元彦说,但是“这一切不是很迷人么?”

“不舒适,但迷人”恰能形容小谷元彦很多作品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在他1997年的作品《幻肢(Phontom-Limb)》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这种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情绪。一个六岁的女童——虽然体态和表情稍显早熟——身着纯白色的衣裙仰躺在纯白色的地面上,长发散落在头颈四周。画面上唯一艳丽的颜色,是女孩小手中握着的已经被捏碎的鲜红的覆盆子果实。冷漠、恐慌、残酷、诱惑……女孩仰卧和小腿半屈的姿势,也许让观众想起荒木经惟的那些经典照片,但小谷元彦解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女孩是不带有任何性暗示的,她是那么神圣。”同样类型的作品还有装置作品《手指钳》和《帘》。

70年代出生的日本年轻艺术家,在绘画的流动性、雕塑的多元与概念性上相比前代更加超越传统媒介,尝试着各种结合方式。小谷元彦的作品《SP2新生》展示了这种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类似不明外星生物的白色骸骨,无头无尾盘旋在玻璃柜中,齿轮般繁复的形状构成优雅的曲线,解体和移位、分散与组合中的不合逻辑,暗示了小谷元彦向未来派波菊尼或者巴拉的致敬。2007年创作的《SP1,开始》同样表达了这种崇敬之情。

篇5:看上去很美 感受

看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片子,首先想说的是环境,导演把整个故事放在一个类似紫禁城中的一个幼儿园里面来讲,本来幼儿园生活应该是人生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但是在本片中这个理念被完全击碎。一群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通过幼儿园训练之后,变成了一群循规蹈矩的“产品”。其实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就像片中有片段,老师问:“小朋友为什么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孩子的回答是:“因为小朋友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服。”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孩子的思想已经完全被同化,在老师大剪刀式的管理下不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出现。放大到社会,当时的社会也是只能有统一思想的“产品”存在,像主人公方枪枪这样的“标杆”是不容许出现的。

其次,我想说的是这部片子的一条重要线索,小红花,我想这也是这部片英文译名是Litter Red Flower的原因吧。放眼望去,所以的人都想得到红花,红花已经成为标志一个人为合格“产品”的标签,孩子在幼儿园要得小红花,大人在社会要得大红花,正如影片最后的点睛之笔,当方枪枪逃离幼儿园到大街上,锣鼓喧天,排队走过的人胸前的大红花却是格外醒目,这时他才发现原来他逃不出去了,只能独自躲在某个角落。还有影片中间一段,方枪枪带着北燕逃出了幼儿园,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追逐,觉得自己已经自由了,但是眼前最醒目的却还是那面红色的高墙。而就算逃出去了,他们来到的却只是医院。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你要是与要求不符,你就只能被其他的人当作“病人”了。

篇6:《看上去很美》影评

世界上有至高无上的规矩,也有自由无往的灵魂。但孩子们的世界也不是一尘不染。

电影《看上去很美》讲述了我们都熟知的故事,当刚刚入园的方枪枪为了被强行剪去小辫儿而伤心哭泣时,小红花是影片当中唯一引人注目的亮色,完全以小孩子的视角透过的镜头,暗示了初来乍到的方枪枪对这些规范的恐惧,而逃跑却只是无力的反抗。当然最终是抵不过这些力量的。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所以,这个幼儿园就是中国的缩影。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群体都存在潜规则,在儿童世界里,或许这只关系到跟谁玩和不跟谁玩。简单直接,但不能例外。于是电影里我们时常看到主人公方枪枪形单影只、孤身奋战。这种说法丝毫没有夸张,因为确实,方枪枪由始至终没有成功进入到任何一个小团体里。并不是他不够好不够吸引力,仅仅因为他是后来者,而他的伙伴们没有足够勇气,战胜自身可卑而又强大无比的从众心理。

方枪枪为了小红花,由好变坏,其实他也并不是坏孩子,他只是想引起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但无论如何,当他是自己穿衣服自己拉出屎的时候却也没有人鼓励他给他小红花,当他跟张一起的时候欺负小朋友的时候或者制造谣言时却依然逍遥法外。直到最后,孔园长和老师们命令所有的小朋友孤立方枪枪。直到这个时候,似乎我们

看到点什么了。电影的结局,方枪枪一个人离队,对其他小朋友大声呼道:你们去告诉老师啊去告诉老师我不好好排队!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理他。

其实最无聊的事情并不是在你捣蛋的时候有人来管你,而是在你放任一切行为之时所有的人都视而不见。而存活于这个社会的我们呢,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们,不甘屈服于社会的一些规则于是反抗,还号称不被金钱诱惑之类。然而时间久了,当棱角都磨圆了的时候,却又见其屈服于默规金钱之下暗地争取着自己的小红花。

电影《看上去很美》看上去是温暖的,实际上是尖锐的。我们都曾经是一个方枪枪,然后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变得现实、圆滑、功利、胆怯,成长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体验那些快乐悲伤,释放那些内心的冲动与美好。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2010级6班

10304026

篇7: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主人公方枪枪在幼儿园的生活。在影片中,说的都是一些幼儿园的琐事,主人公全是几岁的孩子。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拍的真实,几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故事呢?张元用不一样的角度告诉我们,拍的很真实,有很惊天动地的故事。

其实《看上去很美》没有一个主心骨的故事,发生的全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那个阶段的故事。我们在看过影片后,在心里一定会有一些撞击,会有一些感慨,也会有些悲哀。因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正好折射出了我们的幼儿时代。

方枪枪的爸爸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刚到幼儿园,枪枪的眼神充满了好奇也有些害怕。但是看到他的样子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可爱了,象战士一样。其实方枪枪就是一个战士,如果把他们的故事放到成人的世界中去,那他就是一个战士。他和传统斗争,和规矩斗争。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他又注定了失败。失败后他又有迷茫,又有斗争。这非常象勇敢的战士。也许张元就想用方枪枪来告诉人们,不要随波逐流,要有战斗的精神,象个战士一样活着。方枪枪这个名字本身也是很强的战斗性的。

他的第一场战斗是他的辫子和老师之间的斗争。()但他没占得一点优势,很快便被老师剪掉辫子,和别的小朋友变的一样。方枪枪的大声哭喊也没能让老师变心。在这里,辫子可能代表了非主流,但一定会让世俗的观念排挤出去。就好象中国的哲学,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认为他是对的,别的都不对。可是马克思在创立他的哲学时他不一样借鉴了很多别的哲学流派?难道借鉴的东西不对,他的就对了。再看看发达国家,是很多哲学共存的地方。所以,在现在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难道非主流的东西就是错的吗?这部影片还表现了中国教育的悲哀。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一样的人,从不会懂得因材施教,学生也只有听的份,不可以自己发表意见,甚至哭喊也无济于事。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的教育者是不是也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了?

《看上去很美》用孩子的眼光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在表现他的成长过程时真的是惟妙惟肖。方枪枪开始的时候和班级的南燕走的很近,很想和她成为好的朋友,但不幸的是遭到了拒绝。于是他把眼光转向了妹妹北燕,更不幸的是也遭到了拒绝。可以说一个人在遭到这么多打击的时候可能会从方枪枪的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看上去很美》用了大量的这种故事情节展开了孩子的心理世界。可以说孩子的心理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不要老是说孩子嘛,能怎么样呢?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当一个人来看待。从这点上来说影片又让中国教育出了丑。老师要求大家排队上厕所,排队洗手,定时睡觉,起床,上厕所。所有的人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这难道不是把孩子当成了机器了吗?当然,这几个老师从本质上来说是好的,都希望小朋友健康的成长。但是,他们的无知却断送了孩子们成长的大门。他们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而是把他们当成应该听话的孩子。所以方枪枪所有的.行为都成了老师眼里的刺。其实方枪枪做的只是想让别人关注他,想让人注意他。但是老师没有理解他的用意,不断的批评,指责。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来接他。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原则,不到时间不让接。但一听说他是个官员时却满脸是笑的让他来参观幼儿园的小红花的评比。领导看到方枪枪和另一个小朋友没小红花,就过问了一下。老师马上就说今天的还没评,他们俩都有。这不禁让我哑然,难道方枪枪得到的小红花要归功于这位领导,看起来好象是的。但是,老师当着所以学生这样做是不是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影响呢?老师这样的不负责任是把孩子当个体了吗?显然不是!中国教育的又一悲哀。其实这个场景是非常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而且是普遍的。

方枪枪在幼儿园做了一次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告诉别的小朋友老师是妖怪,然后带领小朋友去捆绑老师。可以说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方枪枪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是不是因为这个老师平时对他不好?还是有什么其他含义?如果说《看上去很美》是想告诉我们要和世俗和传统做斗争的话,那这段描写就应该是告诉我们斗争的领导者是重要的,方法是重要的。其实领导者可能也象方枪枪这样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篇8:这些职业看上去很美

上榜理由:似乎一旦捧上此饭碗, 终身不需愁吃穿。没有业绩要求, 不必疲于奔命, 只要你不犯大错误, 永远不会被撤职、裁员、被迫下岗。公务员的好处概括起来就三个词:稳定、高薪、轻松。

残酷真相:做的永远是琐碎事, 说的永远是谨慎话, 领导一皱眉就够你琢磨上三天。进了这个衙门, 大多数人便得学会忽略“梦想”、“激情”这些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词汇, 没什么大展拳脚的余地。最可能的前景就是踏实地混上十来年, 当个小官, 管理一下新来的大学生, 风平浪静、庸碌一生。

No.2空姐

上榜理由:就像《冲上云霄》里那样, 优雅的制服, 超高的薪水, 轻松飞遍世界各地。动不动就出现在罗马、巴黎、佛罗伦萨……另一个梦幻之处在于, 全世界的富豪可以不挤公车, 不搭火车, 可是他们都得乘飞机!在这个狭小的固定空间内, 邂逅钻石王老五的机会也比普通女孩高无数倍。

残酷真相:我们姑且不讨论碰上一个钻石王老五, 他爱上你, 他想娶你, 并且成功地娶了你……这个梦幻过程中有多少道障碍需要跨越。切实摆在眼前的是, 长期的高空作业会使人们患上多种职业病:胃病、失眠、神经衰弱、肌腱炎、尿道炎、静脉曲张……这可既不优雅, 也不梦幻。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坐飞机的就一定是“高素质人群”, 碰上个把财大气粗蛮不讲理的乘客, 你也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啊!

No.3记者/编辑

上榜理由:既不用每天上班, 生活又充满新鲜刺激, 甚至还能与那些遥不可及的大明星来个亲密接触。聊天, 写字, 做每一个会用中文的人都会做的事情。时间自由、地位高尚, 轻轻松松把钱赚。走到哪里爆出“我是记者”, 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优待。

残酷真相:记者没有固定上班时间的原因在于, 他们也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无论你在干什么, 一个电话响起, 就必须抛下所有的事, 直奔第一现场。如果你还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深度报道记者, 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也不太能保证……而大部分编辑也正为选题夜夜失眠, 肝脑涂地。

No.4大学教师

上榜理由:仿佛一旦步入这个行业, 便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外面世界乌七八糟的玩意儿统统跟你无关, 你只需在象牙塔里好好钻研, 认真对待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没课就不必上班, 每年的寒暑假更是最吸引人的待遇。

残酷真相:“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闲趣或许诱人, 作为职业那可就颇为累人了。大学教师每年都有严格的论文发表和科研要求, 没达到标准的, 评职称加薪统统无法达到要求的, 往往还需要里外活动套套关系。办公室斗争丝毫不逊色于外企白领。

No.5律师

上榜理由:拜TVB那一部又一部法庭戏所赐, 这个职业简直就是“社会精英”和“潇洒多金”的代名词。看看电视上那些身着阿玛尼套装的男男女女, 开着小跑。住着豪宅, 恋爱拌个嘴竟然能今天说移民明天就上飞机, 偏还个个生得鲜艳多姿英俊不凡, 简直占尽人间便宜。而获得这一切好处所需要做的, 似乎不过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耍耍嘴皮子。

残酷真相:以上现象只是极个别超级大牌律师才有的待遇,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堆起这些大牌的是成群结队的“小牌”。“小牌”们需要兢兢业业地抢占每个案源, 决不放过任何出头的机会, 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律师抢着帮新闻中的涉案人员免费打官司呢?

No.6医生

上榜理由:家里有一个医生, 全家人都有了健康保障:不会被卖药的坑, 不会被开方子的骗。头疼脑热的根本不用花钱上医院, 自己随手就治好了。上班时间身着拉风的白大褂, 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工资本就不低了, 红包还哗哗地拿, 谁摊上不觉得美得紧呢!

篇9:看上去很美

原著/监制:王朔

编剧:宁岱

主演:董博文 饰 方枪枪

宁元元 饰 南燕

类型:剧情

出品人:李博伦管仲连

联合出品: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喜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9月

剧情

方枪枪是个一直由奶奶带着的3岁男孩儿,一下子被当军人的爸爸丢进了幼儿园这个集体的环境里。生存的本能使他仔细地观察这一新环境并尽可能迅速地溶入这个新的社会里。慈眉善目的唐老师让他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小朋友们一个人一个性格,方枪枪试图接近他们、了解他们,本能地寻找着自己的盟友。他很快就和陈南燕陈北燕两姐妹成了朋友。

这个有着几百个三四岁孩子的幼儿园,是一个建立在奖惩体制下的集体主义小社会。孩子们为了得到成年人的赞许和同龄人的羡慕、认同,都努力遵守幼儿园的各种纪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小红花。得到5朵小红花,即最多的小红花,是方枪枪的最大愿望,为此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克服了各种各样的个人习性,但他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对于方枪枪来说,障碍越大,欲望则越强烈,他明里暗里都在使劲儿——

但一个突发事件让方枪枪变了,变得内向了,也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他更愿意和比他稍大一点儿的陈北燕一块儿玩,两人一块儿编故事,背着小朋友给他起外号、画像,一起篡改幼儿园的游戏和游戏规则……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方枪枪变得有些平庸,但看起来他乐在其中。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怪梦,第二天醒来,他开始告诉别的小朋友李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大妖怪。每个人都相信了方枪枪,并把方枪枪当成了他们的英雄。方枪枪和陈北燕成了孩子头儿,享受着其他孩子们的拥戴和尊敬。在李老师和园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识破了方枪枪的谎言,孩子们都不再理他,甚至他的好朋友陈南燕也在躲着他,他被孤立了……

导演阐述

篇10:观《看上去很美》有感

《看上去很美》是由王元导演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描述了方枪枪作为幼儿园的中途进班的一员,从开始的努力融入集体摆脱孤单,演变为最后反而受到集体的孤立,最后被集体抛弃的故事。刚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说是看上去很美?为什么只是看上去很美?带着一系列的思索观看了这部影片。

电影的开始便是窗外纷纷飘落的雪花,这似乎已经在叙述着电影的主题,纷纷飘落的雪花背后意味着寒冷,再看看那贯穿影片的红花,那红花是如此骄人,它不仅在幼儿园出现,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出现,拥有它是一件多么关荣与自豪的事,而没有得到它的人又是多么渴望得到它,然而,红花真的就是那么好吗?拥有它的人就是那么优秀吗?在那美丽的红花背后是千篇一律的规范,个性的磨灭,自我的丧失,天性的扼杀。

“红花”作为判断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标准,并且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奖惩标准,幼儿园中孩子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它,当然红花可以激烈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失去的事什么?我觉得这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性格的扭曲,孩子们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本该在童年享受到得快乐和自由,他们感受到了吗?在这里,他们在统一的时间吃饭,睡觉,上厕所,当然这些有利于于孩子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孩子不是机器,怎么能以此作为评比红花的标准?这和人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不符合现实的,违背人性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改革初期的一个幼儿园里,从方枪枪与老师的相处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状况,在这里有一百多名孩子,但他们在痛一个标准下生活,那个班主任没有我们想象的和蔼与亲切,反而让人觉得害怕。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孩子们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是孩子们人生的起点,它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记得有不少名人讲到最感激的老师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说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影片中我没有看到老师对方枪枪的鼓励,当看到方枪枪那么努力与认真的时候,老师没有动容,以那唯一的标准要求,实行“一刀切”,当看到方枪枪行为的变化的时候,特别是做坏事,欺负同学时,老师也没有对方枪枪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以严厉的方式,最可怕的孤立,让方枪枪完全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只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老师没有想到孩子正需要温暖吗?没有想到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吗?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又在哪里呢?

回顾现实,前段时间发生凡人“虐童”时间,以及今天我看到的一个报告称我国的小学辍学率回到十年前,这些信息高速我们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教育方式和手段也有待提高,不仅仅是老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政府对教育的关注也有待提高,早年提出的国民收入的4%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但是这一承诺却至今没有实现,只有足够的资金运作,一切才有可能,当然也需要更多地人关注教育事业,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也需要付出,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作为一名老师所需具备的素质很多,比如,爱心,耐心,责任心,只有真的爱孩子,热爱工作,才会把教师的工作做好。

篇11:看上去很美影评

故事是这样的,方枪枪进入幼儿园后开始接受一个制度化的新环境。而对于一个天性活泼开朗的孩子来说,严肃的班主任,诱惑的小红花,可怕的管理模式就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情绪。然而他在加饭时离开座位以及被剪小辫时的抗拒;他拼命拉屎以及幻想自己也有小红花等情景,是小红花的诱惑;由于不会穿脱衣服和尿床受到了排挤和嘲笑,方枪枪开始走向彻底边缘化的道路,以幼儿园小朋友对抗大恶魔班主任为高潮;幼儿园官方的管制得到了阶段性胜利,方枪枪不得不屈服现实,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这一切看上去在当下社会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美丽。画面处理的很细腻。那么多细致的皮肤,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蝴蝶翅膀般微微扇动的睫毛,粉红透明的嘴唇,小小粒洁白牙齿,还有很多突然爆发的大颗大颗透明泪。人物刻画上都惟妙惟肖。但是影片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和幽默的色彩,看完影片会让人很揪心。更让人会拽着主题去看完这部影片,有种极度疲惫的状态去思考这个看似很美却内心很孤独的方枪枪的成长。细节的部分似乎让我们看到久违的童年般的感觉,有喜有忧。

导演用这样一个叙事纪实性的手段来展开影片的发展,拨开了大众的视线,提供了明显的线索,片段和片段之间的明显承接,非常清晰的展示了想要表达的主题。其实不仅在商业上带来了动机而且影片的真正元素也被勾勒得很逼真,再一次见证了中国专制形态下孩子成长的压抑状态。

港片的阴面 吴宇森虽在好莱坞历练多年,但他的这部《赤壁》却不是一部好莱坞作品,而是一次港片素质的大爆发。香港电影在八九十年代初居于强势,强势下自有阳刚表现,我这一代人的青春偶像便是香港黑帮分子,而不是革命烈士。具备友爱、勇敢等诸多中华传统美德的黑帮分子,是香港电影的阳面,而自轻贱他的心态是其阴面。商业片是阴阳互补的,大众一方面需要被震慑,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泄,崇拜欲和诋毁欲是大众心理的阴阳两面。崇拜,建立某种价值,产生一个强者,观众会有“我等于他”的感慨,于是感觉良好;诋毁,则是毁掉某种价值,产生一个弱者,观众会有“他不如我”的感慨,从而感觉良好。商业片的目的,就是让人自信地活下去。八十年代初的香港阴盛阳衰,充斥着《最佳损友》一类的自轻贱他的喜剧片,《英雄本色》很难找到投资,吴宇森最早是一个与港片阴面作斗争的导演,他斗争成功,掀开了英雄片浪潮。但港片的血统是阴阳双全的,虽然他以阳面胜出,但他本具的阴面一有机会便会不可抑制地爆发,所以有了《赤壁》。全世界大众文化的阴面都是“幸灾乐祸”式的,北野武在日本电视界相当于赵本山,一直自觉是大众宠儿,结果他出车祸毁容后,发现日本人都很高兴,他伤了心--大众文化本就如此,其现象很多时候来自于嫉妒,所以一个明星会自嘲,是自我保护的最好手段。而香港电影中的自嘲达到了自毁的程度,徐小凤是香港一代歌后,五十多岁在舞台上仍美得像女神一样,但她乐于在《最佳拍档》、《赌圣》系列里出演恶俗肥婆,尽显老丑--这恐怕是其他地区的“后”级人物难以做出的事情,比如好莱坞的影后嘉宝怕容颜衰老,破坏影迷心中的美好记忆而息影隐居。巅峰人物为维持地位,总是要自尊自爱,这是常情,而香港的帝后们勇于丢人现眼,非把自己弄恶心了为止。几乎香港的影帝都玩过屎尿,周润发在《监狱风云2》中表演过拉屎,钟镇涛在《赌圣 2》中表演过抠屎,刘德华在《雷洛传》中表演过淋屎,至于周星驰……此君的电影中,人体的各种排泄物都是点睛之笔。按照西方心理学的说法,一个人有屎尿情结,说明心理深层未脱离儿童期,这类人在生活里都很粗鲁残暴。但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分析东方人,不见得准确。我将其称为“毕加索式玩闹”,毕加索回到西班牙故乡,故乡风景有着古典牧歌之美,美得令他不自在,认为只有在风景里摆上一个尿池,自己才能舒服过来。因为丧失了古典情怀,所以要搞点破坏,搞得越不协调,心理越平衡。港片的自我诋毁之风,来源于何处?中国文化的主流素来庄重,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是贵族文化,那么可能是来自于日本。香港文化一定程度上受日本影响,日本有“摇屁股节”,就是让平时威严的神职人员穿街走巷地大摇屁股,接受老百姓的嘲笑,欧洲的牧师们决不会做这种事。日本的动漫便毫不吝惜地自毁形象,即便写的是一个剑圣、棋圣,这个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耍帅之后,会突然尿急起来,或是变成了一坨屎,参见《棋魂》、《浪客行》。日本动漫的这个特点,大陆七零一代之上的人都会不太适应,我自小受的教育是“贯彻始终”的完整性,最容易打动我的是朝鲜,除了金正日没有毛主席帅,算是微有瑕疵,朝鲜近乎十全十美。而港人与日本动漫一拍即合,周星驰承认他“无厘头”的灵感,多是来自于日本漫画。中国男女私奔,是一逃万里;日本男女私奔,则是去跳海。地方小了,便容易自毁,这是生存的惶恐。香港也是局促之地,丧失了传统的大陆无法承担其精神依托,日本的惶恐必然会感染香港,但港式的惶恐比日本浓烈。如果说日本的价值颠覆,还维持在“无伤大雅”的小比例上,香港则呈现出彻底恶俗化的特点,其强大程度可以让吴宇森在《赤壁》中蔑视好莱坞剧作法。好莱坞剧作 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定义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而我们近年的大片只是将其作为一门生意。尼采用来批判瓦格纳歌剧的理由,几乎可以照搬来批判中国的大片:第一,那不是音乐,那是做戏,瓦格纳以舞台效果取代了音乐;第二,小心天才,这是个掩饰自己没素养的词汇。大众通过追捧瓦格纳,来掩盖自己看不懂传统歌剧。《赤壁》是一部战争片,以好莱坞“一种精神力量”的标准衡量,战争片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生活很美好,为了它,我愿意付出血的代价”。越战之后,老兵们发现生活糟透了,付出的代价不值,所以好莱坞的战争片一度绝迹,因为精神基础崩溃了。以此论《赤壁》,其所要维护的美好是什么? 吴宇森列举了很多:给母牛接生,和孕妇做爱,耍两句贫嘴,编编草鞋……倒是闲散惬意,但要以生命来换这些,似乎不值。那么就是为了个政治理念--维护人权、保护百姓。但影片一开头,诸葛亮就明确地说:“曹操要灭的是咱们,只要咱们逃了,老百姓就安全了,因为曹操要追咱们(大意)。”诸葛亮这番话根本就没法反驳,但刘备还非要和老百姓一块走。老百姓会被他拖累死的!好莱坞剧作注重情感,人物行动在经济、军事之外,还需要一个情感的理由。刘备一系人物没有打仗的理由,而孙权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孬种”--这都太小了,构不成强大的美好。反派的曹操是为了一个女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打的,但女人只是一个由头,而不是理由。《特洛伊》电影中,海伦的丈夫之所以要发动战争,是因为媳妇被拐跑,触犯了他的尊严,并由自尊心引申到信仰问题,他原本是个和平的爱好者,是小国共处的城邦制度的信仰者,但因为这个事件,他原有的信仰崩溃了,成了一个暴力主义者--这是一个电影的开战理由。而曹操的情感只停留在女人的层次上,并且有“恋童癖”的嫌疑,喜欢小乔是因为“她小时候,我见过她”,并且还找和小乔相像的军妓来睡,以作心理补偿。如果他不睡,只是欣赏这个军妓,还算是个情感,但他睡了,所以他也就丧失了打仗的理由。张爱玲评西方交响乐“就像一个阴谋”,西方的艺术都是阴谋化的,注重结构。结构不是大小多寡的关系,而是性质的改变,发生、发展、高潮的三段体叙事不是量变,是质变。我们觉得伯格曼电影随心所欲,而费里尼评伯格曼则说其玩三段体“趋于玄妙”。好莱坞的叙事是事件的危机和情感的危机同时层层加重的,高潮戏是外部危机的崩盘点,同时也是心理上死活过不去的一道槛。而《赤壁》中的人物,不缺乏危机,但这些人都太聪明,有点危机就自我调节过来了,不按照戏剧规律办事。以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作战的双方都没有开战的理由,并且大多数人物都没有内心的质变,只有常态,而没有性格,性格是反常态的。稳重不是性格,当一个人内心崩溃的时候,仍然保持着稳重的外观,才是性格。不是变化大了就能有性格,常态和变化形成一个有趣的关系,方能显性格。《赤》片主角周瑜做得最有“性格”的事,是他作为指挥官,亲下战场厮杀去了。此举违反了军事常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没有表现出周瑜有内在血勇的性格,反而觉得他不靠谱。西方战争片中有许多主帅带头冲锋的例子,我们都很感动,为何对周瑜不感冒?因为他的常态是吹笛子、弹琴、打猎、做爱,他不顾身份亲下战场,属于他的散漫作风,我们像诸葛亮的反应一样,是像看小孩一样,一笑付之。性格是有感染力的,如果周瑜形成了性格,我们就会被血勇打动,而不会去思考合不合理了,这就是好莱坞剧作法的妙处。剧作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游戏,能把不合理的变得可以接受,在观众眼皮底下玩以假换真的魔术,之所以这个魔术能完成,因为作用在了观众的情感上,在客观知识上不对的,但在观众在情感上认同了,这事就成立了。但调情从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容易的是当嫖客。中国的商业电影,嫖客心态太重了,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拍商业片以来,至今如此。在消费上占有它,在心理上鄙夷它,这是嫖客对妓女的心态,也是导演们对观众的心态。我们是把老百姓当作最粗俗的蠢货,觉得是几招就可以摆平的,所以二十年来,我们的商业片都是在向外国偷招,把几部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拼凑在一起,觉得就是商业片了,可以取信于投资方,自己也自信了。有的剧作书上描述的好莱坞,容易带来错觉,觉得好莱坞类型片就是几招法宝。所以中国的电影“凑招”的多,我们去谈投资的时候,最常用的套话是:“我这剧本,这段用了《特洛伊》的情节,这段用了《阿甘正传》的情节。”投资方听了很高兴:“你这么一说,我对你就有信心了。” 我们觉得凑招的模式是向好莱坞学的,但真实的好莱坞一线电影是不凑招的,在其剧本创作的时候,一个点子被其他影片用过,便会舍弃不用。好莱坞不变的不是点子,而是故事类型,故事类型就是情感的模式,情节为何要曲折?因为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注重刺激场面,而忽略了它产生的过程,自然做不好商业片。西方故事的精华在发展段落,因为这里变化最多,我们不去研究,只爱学人家的高潮,自然会有问题。香港电影比我们早几十年做商业片,早有凑招的风气,一直在偷好莱坞的桥段,因其结合了本地风情,固然取得了成功,但“不学发展学高潮”的毛病一直有。看香港的电影,往往发展段落不是系统化地演进,而是并列上几件事,来凑够时间。香港电影总是显得松散,因为普遍欠缺布局能力,所以就在每一场景上竭尽视觉效果,以局部视觉弥补整体构成的不足,然后以一个华丽高潮来救场,一把赢回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是靠结尾赢了北大学生。当然,如果香港电影的这种反故事的散漫,因为每一场戏都很精彩,也自成美学,名为“串珠”。虽然结构薄弱,但每场戏都有独立趣味,就像一条串起来的珍珠。吴宇森拍《英雄本色 2》失败了,但他的《纵横四海》则是一部串珠的好片。《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都是串珠。显然,吴宇森的《赤壁》是不打算讲故事的,而是要串珠的,否则他会请好莱坞编剧。做一部好莱坞资金标准的香港片,应该是他的初衷。可惜,香港的趣味败坏了赤壁这场战争。串珠,要省略事件演进过程,像诗歌一样。每换一个段落就有新的趣味,如此才能扬长避短,回避掉不能把事件系统化的弱点。《四海》、《倩女》都是把每一小段玩“神”了,才成功的。这种电影是神来之笔,走运了才能有。《赤壁》则具体段落都有欠风流,所以叙事整体上的弊病就暴露无遗了。雪上加霜的是前面分析过的香港电影的阴面--自毁意识,这种意识下产生的幽默是反叙事的。西方的战争片是紧张与幽默并存的,但那种幽默是局面中的幽默,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营救队员们千辛万苦找到了瑞恩,却觉得那个瑞恩气质太差,觉得为他拼命不值,于是小声议论瑞恩的样子--这几句话便是战争片的幽默,它是人物在屈从大命运的情况下,小小的价值质疑,在理性范围里,没有脱离人物的真实处境。《赤壁》中的幽默是非理性的,比如小乔给周瑜包扎绷带,都是大拥抱的贴身动作。周瑜享受温情时,小乔撒娇说:“看来我可以为战士们做些事。”她要做慰安妇去劳军么?对此,周瑜知趣地笑笑--他俩的幽默,毁掉了他俩将军贵妇的身份和三国时代。诸葛亮许诺给苦守的张飞送援军,结果只送来了一个人--关羽,表明他一个人就等于一支部队,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这是词汇上的脑筋急转弯,不是此情此景下的逻辑,破坏了辛苦营造的“大兵压境,绝地反击”的肃杀局面。《赤壁》中的幽默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破坏了基本的情景设臵。这种肆意破坏比比皆是,所以不能将其视为导演的败笔,只能视为是导演风格,是导演骨子里的香港文化在起作用,即便是拍了四五部好莱坞电影,也无法将其消磨。阵法枪法 在剧作上,吴宇森串珠不成,反受其害。吴宇森的地位,首先是他作出了视觉上的创新,他的剪接和动作设计都很轻盈飘逸,而《赤壁》的视觉则泯灭了个人特征。这也是他去美国的必然,他的剪接手法虽然被塔伦蒂诺这个的超级粉丝推崇备至,但在美国电影院中是引起爆笑的。美国人太实在,觉得他的拍法虚假,所以吴宇森在美国的电影越来越收敛,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变得写实起来。看《三国演义》上的描写,每个人都太会穿衣服了,用料之贵重、色彩搭配之讲究,并且都穿出了个人品位。中国的商周传统是只有贵族才当兵,孔子的时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士”同时也是“兵”,兵痞要等到南北朝的时候才大量涌现,关羽、赵云这些出身低的人当上将领后,是自觉地贵族化的。三国战场就是一场超豪华时装秀,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但吴宇森没有这样拍,他认同了美国人能理解的战场,把赵云等名将拍得一脸污垢、臭汗淋漓。也是为了让美国人理解,用乌龟壳比喻八卦阵。拍出的八卦阵也的确是乌龟壳的样子,是几块方阵拼成的一个大椭圆形。八卦阵传说是诸葛亮发明,效果是“局部吃亏,整体占优”,吴清源说自己得了诸葛亮的东西,他的围棋是八卦的最好注解,四处败迹,最后却赢了。八卦阵是“井”字形的,围棋棋盘也是此规格。日本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成佛也要按照八卦阵次序,其描述修行程序的“金刚界曼陀罗”图就是八卦阵形。在充斥着谈宿命风气的香港,算命多用八卦,算命的基本算法,就是八卦阵基本的阵法,所以吴宇森找阵法资料很容易。可能顾虑欧美人看不懂,吴宇森放弃了作为东方战争最大特点的阵法。这是明智之举,因为阵法至今只在文学中成功,还没在东方电影里成功过,黑泽明在《影子武士》、《乱》中都利用夜色或情节,巧妙地在战场上省略了阵法。而表现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决战的《天与地》,其车旋大阵与鱼鳞大阵的对决,便非常失败,很像一场失控的团体操表演。所以《赤壁》虽在战前大谈阵法,但真开战了,却不见阵法,只见盾牌。八卦阵成了能否冲破盾牌的简单攻防了。其实好莱坞商业片并不排斥讲解知识,观众看电影的基本心理是寻找新奇的生活体验,所以好莱坞剧作创作时有“看部电影,学个知识”的口号,奇怪的知识能加剧生活的新奇程度。比如《杀手里昂》中里昂介绍杀手知识:“杀手水平的高低,是以与被杀目标距离衡量的,最低档次的杀手用狙击枪,之后用手枪,最高境界是用匕首。”这个说法是那么的不合理,但我们看电影时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个知性的刺激。而《赤壁》谈阵法,说雁型阵像扇子、八卦阵像乌龟,就把观众打发了,其实可以多谈点,商业片容量比我们想象的大。东方战争最大的特点是阵法和枪法,中国的马上枪术与西洋骑士不同,中国的武术便是从马上枪术蜕变来的,香港武打片里口头禅似的词汇——“腰马合一”,就是马上枪术对腰和胯的要求,以腰力使枪,以胯控制马,蜕变为拳术后,没有枪马了,但对腰胯仍然是枪马的标准,这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特点,少林拳和太极拳在此点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的兵营传统里,拳术历来是马上枪术的虚拟训练,可参看明清兵营记载的操练规矩。我们的拳术武打片征服了欧美,现在要拍拳术的正源——马上枪术了,应该能形成新鲜的动作设计,但不知《赤壁》对此准备不足,还是觉得欧美只认可我们的拳术,不敢出新。所以《赤壁》中的大将们多喜欢跳下马打架,找个理由就把长枪换成了短刀,甚至赤手空拳。香港武打设计师都懂“腰马合一”的本源,这是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拳术武打在好莱坞的成功,令他们变得保守了,没能利用这次机会完成突变。但《赤壁》毕竟做了些尝试,可以预见,这是武打片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会有自己的骑士,与欧洲骑士、美国牛仔分庭抗礼。好莱坞的经历消磨了吴宇森的视力,以前的吴宇森对线条、高低位臵极为敏感,所以能把一间普通客厅拍得华丽。《赤壁》中,曹操在战场上的第一个亮相,是从军车的圆顶棚摇下到曹操的正身,以顶篷的圆形来强化人物形象——这思路是对的,可惜意识还在,但不敏感了,没有强化这个圆的线条,把顶棚拍得小得就像一把雨伞,曹操气势全无。以前的吴宇森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镜头,令人落泪。曹操在汉朝宫廷中的出场,是不见头脚,以腰部出场的。腰部在古代是男性表现权威的部位,美国的老派资本家一定要挺着个大肚子,《教父》中的老教父教育小教父时,要在谈话期间展示腰部,以显现权威。《吴清源》中日本围棋第一人秀哉在棋室出场也是以腰部,其强化腰部的方法,是让其在腰部挂上一块佩玉,这块玉稳定地嵌在腰部,随着人物的前进,无声地逼近,这个人物就不怒自威了。曹操的腰部也有佩玉,但那是一堆,随着迈步,相互撞击得“哗哗”乱响,这就失去了威严,像个货郎了。《赤壁》中的种种怪现象,追根到底,是缺失了精神依托后的焦虑。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积极西化的同时,有着“失根”的焦虑,认为在近代化进程中落后的中国反而保留了古典的所有美好,大正年间出现了“中国情趣”风潮,这类人在谷崎润一郎的小说《鲛人》中表达的心声是:“居然没能生在中国,实在是个无法挽回的不幸。” 当今的我们已经后现代了……我们的依托在哪儿,是朝鲜么?

上一篇:重要提醒:考研网上报名今晚23时截止下一篇:县烟草局工作情况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