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2024-04-17

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精选11篇)

篇1: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湖州市人事局 湖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湖州市民政局 湖州市财政局

湖人薪〔2008〕17号

湖州市人事局湖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湖州市民政局湖州市财政局转发省人事厅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

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各事业单位:

现将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浙人发〔2008〕133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行。

各有关单位对2004年10月1日后死亡人员的抚恤金发放情况进行一次梳理,并凭原抚恤金批复办理补发审批手续。

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一日

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财政厅转发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

浙人发〔2008〕133号

各市、县(市、区)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省直各单位:

现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42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结合我省实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津贴标准的通知》(浙人薪〔1996〕190号)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津贴以及《关于增发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的通知》(浙人退〔1996〕192号)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可计入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基数。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规范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标准的通知》(浙人薪〔2001〕8号)规定的省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和离退休(退职)人员补贴也可计入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基数。

浙江省人事厅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民政厅

浙江省财政厅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二日

3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

人社部发〔2008〕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劳动保障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务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经研究,现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一次性抚恤金(工亡补助金)标准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二)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规定,参加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当地工伤保险规定执行。

(三)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属于病故的,一次性抚恤待遇仍按当地规定执行。

(四)除上述情形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从2004年10月1日起调整为: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烈士的抚恤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二、关于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办法

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基数调整为:

(一)工作人员。计发基数为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二)离退休人员。计发基数为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享受的基本离退休费,即离退休时计发的基本离退休费和离退休后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离退休费之和。

(三)退职人员。按照《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计发基数为本人基本退职生活费,即退职时计发的基本退职生活费和退职后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退职生活费之和。

(四)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非外交人员和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中原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发基数为本人国内(内地)基本工资。

本《通知》下发后,《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人薪发〔1994〕48号)即行废止。

本《通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政部

财政部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八日

主题词:人事福利抚恤通知

湖州市人事局工资福利处2008年9月12日印发6

篇2: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年龄在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80个月;年龄在50周岁以上至70周岁(含70周岁)之间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20个月。

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60个月。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死亡的(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

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也是职工参保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部分。

(1)丧葬补助金,是职工死亡后安葬和处理后事的补助费用,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标准。从某些地方规定来看,丧葬补助金一般按照职工死亡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月数计发,如大连,丧葬补助费为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

篇3: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关键词:刑法,自愿年龄线,降低

我国《刑法》第236条第2款关于对奸淫幼女构成犯罪的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幼女的自愿年龄线为14岁。低于这个年龄,即使儿童自己承认是自愿的行为,法律也不认为它是出于儿童的意愿,因为低于这一年龄线的儿童被法律认定为尚无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便14岁以下幼女是自愿发生性关系,法律也不认为它是出于幼女的自愿,对与幼女发生性关系者,即使未违背幼女意志,也认为构成强奸罪,适用刑法处罚。

一、开展刑法中“自愿年龄线”规定合理性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有效回收率为97%。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武汉市部分居民。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6.7%,女性占53.3%。

3、调研内容

问卷的设计主包含以下内容:民众对于刑法规定的性犯罪及幼女的“自愿年龄线”的了解情况、了解途径、对于“自愿年龄线”的态度以及建议等。

二、刑法中“自愿年龄线”规定合理性分析

调查发现:大部分民众对于刑法中规定的性犯罪及幼女的“自愿年龄线”缺乏了解;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我国现行刑法对自愿年龄线的设置不合理;还有民众提出应当设置幼男的“自愿年龄线”,来保障幼男的合法权益。

1、民众对于刑法设置的“自愿年龄线”缺乏了解

随着近年来法律知识的普及,一般民众的法律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对于法律的基本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回收的485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显示,有超过86.4%的民众“非常了解”或“一般了解”强奸罪,但当被问及“是否了解普通强奸和奸淫幼女的区别?”时,有大概36.1%的民众表示“不了解”,甚至相当多的民众认为刑法中的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是两个并列罪名。当被问到“您对我国现行刑法设置的自愿年龄线了解吗?”时,大概六成的民众选择“不了解”,选择“非常了解”的少之又少。如表1所示。

虽然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自愿年龄线”,但此概念通常被置于刑法理论中来探讨,并且在2002年取消了奸淫幼女罪,奸淫幼女行为一并纳入了强奸罪,普通强奸和奸淫幼女行为构成要件的区别并不为民众所熟知。因此,民众对于“自愿年龄线”的概念不免陌生。

2、大众媒体成为法制宣传的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举办座谈会、书画展,印发宣传资料,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播出专栏、专版、专题节目,在学校开设法律课程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传播了法律知识。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及“请问您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强奸罪和自愿年龄线等内容的?”时,有超过四成民众表示是通过电视、媒体等大众媒体,这表明媒体已经成为法制宣传的主要途径。如表2所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体形式日渐多元化,覆盖面也更加广阔,大众媒体在民众生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调查数据也证实如此。

3、民众希望降低“自愿年龄线”

我国1979年《刑法》对自愿年龄线作了规定,确立以14岁作为幼女与未成年人的界限,现行《刑法》也遵循了这一规定。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幼女普遍早熟。这样就使得现行自愿年龄线的设置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应当重新审视和调整相关法律规定。根据问卷调查,有39.1%的民众认为我国现行刑法对自愿年龄线的设置“不合理”,仅35.1%的民众认为“合理”,还有剩余25.8%选择“无所谓”,没有明晰的态度。当问及“您是否赞成废除自愿年龄线的设置?”,大部分民众选择“不赞成”。如表3所示。

这表明废除“自愿年龄线”的设置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尚不可行,但这并不否认降低年龄界限的可能。根据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民众期望可适当降低“自愿年龄线”,具体如表4所示。

表4适合设置自愿年龄线的年龄

可以看出,有53.2%的民众认为“自愿年龄线”应当低于14周岁,其中选择将“12岁”设为“自愿年龄线”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20.8%。这与刑法理论中有专家建议将“自愿年龄线”降低2-3岁的主张也比较吻合。

4、有民众建议在刑法中设置幼男的“自愿年龄线”

我国刑法将强奸罪的犯罪对象限定为女性,对于强行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大多视情形规制在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或虐待类犯罪中,对于以满足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对男童(不满14周岁)实施淫秽行为的定性为猥亵儿童罪。但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性的不可侵犯性”这一重要的人身权利显然应当平等地适用于男性和女性。我国宪法强调,男女两性是平等的,因此,在男女选择与他人性交或不与他人性交的权利上也应当是平等。刑法学界和社会舆论界有许多人也主张男性也应当纳入强奸罪的犯罪对象。在此次调查中,有近七成的民众认为刑法未规定幼男的“自愿年龄线”是不合理的,幼男应当如幼女一样,其性自由与身心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刑法的保护。这需要引起刑法理论界的注意。如表5所示。

三、关于刑法中“自愿年龄线”规定的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性知识的普及,幼女的性成熟相较过去普遍提前,在当今社会,幼女基于自愿与成年男子交合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所以现行刑法规定的“自愿年龄线”与现实情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悖逆,因此,有必要对自愿年龄线的设定进行重新定位,考虑降低自愿年龄线,以突显我国对幼女作为性主体权利的尊重。

对于不满14周岁的幼男,身心发育没有成熟,对自己的行为(包括同意或不同意与人性交的行为)缺乏认识和辨别的能力,我们应当认为,幼男同样缺乏对性交的同意能力和决定能力,即使幼男自愿发生性关系,也应当认为侵犯了其身心健康,为保护幼男的身心权益,应当考虑设置幼男的“自愿年龄线”。

此外,因为大众媒体在现今法制宣传教育中举足轻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监督,以避免失实或扭曲的新闻报道误导民众,引发错误的社会舆论,干预正常的司法秩序。

参考文献

[1]李银河.性的问题.福柯与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49.

篇4: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适当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由每人每月580元提高到63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70元;新中国成立后入伍(即1949年10月1日~1954年10月31日入伍)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550元。

提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和部分参试涉核退役人员(含参与铀矿开采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5元。

对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调整生活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5元。补助标准调整为:1937年7月6日前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455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395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315元。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老党员,不执行上述补贴标准,仍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发给生活补贴。已对老党员实行定额补贴的地方。补贴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按照补差原则发给补贴;补贴标准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补贴标准发给补贴。

此次提标从2012年10月1日起执行,春节前抚恤和生活补助费将及时、足额发放到对象手中。

篇5:2013年最新抚恤金发放标准

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 职工发给的费用。工人、职员因工负伤被确定为残废时,完全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死亡时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不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恢复劳动力或死亡时止。工人、职员因工死亡时,按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人数,每月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至受供养人失去受供养的条件为止。我国还规定有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费,革命军人牺牲、病故抚恤费,国家工作人员伤亡、病故抚恤费等。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二)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5]36号)的规定,参加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因公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当地工伤保险规定执行。

(三)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属于病故的,一次性抚恤待遇仍按当地规定执行。

(四)除上述情形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从2004年10月1日起调整为: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烈士的抚恤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补助190元;农业户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

篇6:丧葬费及抚恤金发放告知书

致:_____家属

根据国家及我省对离世职工丧葬费及抚恤金的相关法律法规,长春理工大学对离世职工发放丧葬费及抚恤金的手续及相关问题告知如下:请去世职工的配偶、父母及直系子女协商并委派其中至少1人到离世职工生前所在单位或部门(离退休职工到离退休工作处)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程序领取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请前来办理手续并领取抚恤金的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如实填写《丧葬费及抚恤金领取审批表》,并提供身份证等证明文件。

鉴于我校对领取抚恤金人员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无调查取证的资质和义务,同时也无权干涉抚恤金的分配和处置问题,因此,由抚恤金领取后分配问题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和纠纷均与我校无关,全部责任由抚恤金实际领取人承担。

自2015年3月1日以后领取丧葬费及抚恤金(包括该日期之前去世未领取者)按本办法执行。

携带证件及材料:

1)领取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2)带有注销章的离世职工姓名的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1份。

长春理工大学人事处公章 离世职工生前所在单位(部门)公章

篇7: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监察局

(二O O八年九月)

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规范丧葬费及抚恤金的发放,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衡阳市殡葬管理规定》和《祁东县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祁常发[2005]8号)之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发放范围

全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省市驻祁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且火化了的,其亲属按政策规定可领取丧葬火化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补助。

二、发放标准

根据政策规定,丧葬费及抚恤金按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分以下两类标准发放。

(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

1、丧葬费标准。因病故死亡的国家工作人员,丧葬费发放标准为4000元;因工(公)死亡的国家工作人员,丧葬费发放标准为5000元。丧葬费发放的其它事项按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文件规定执行。

2、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按湘人发[2005]97号文件要求,遗属系非农业人口按政策享受者为1人的,每月补助210元,为2人或2人以上的,每人每月补助190元;遗属系农业人口按政策享受者为1人的,每月补助170元,为2人或2人以上的,每人每月补助150元。

3、一次性抚恤金。按民发[2007]64号、湘人发[2006]190号文件规定,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为本人生前8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因公牺牲者一次性抚恤金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者的一次性抚恤金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国家机关在职工作人 员死亡,一次性怃恤金按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国家机关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怃恤金按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享受的国家规定的基本离退休费为基数计发。

(二)关于企业单位

丧葬费标准。企业在职职工和未参保的退休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由死者原所在单位按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4个月的标准计发死者家属丧葬补助费。已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其丧葬费由社保统筹基金支付。

三、火化地点

全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原则上应到本县殡仪馆火化。确因特殊原因需在外地殡仪馆火化的,实行火化前报告制度。火化前应向本单位和县殡

改执法大队报告。

对在外地殡仪馆火化的,在办理审批手续前,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公安、人事、劳动、监察等部门调查核实情况。并根椐死者火化地点的远近,由死者家属签订协议后,交纳一定的调查经费作保证金。如火化前履行了报告手续且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其保证金全部退还;如火化前未履行报告手续给调查增加工作量的,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在扣除增加工作量支出的费用后,返还剩余的保证金余额;弄虚作假的,以其保证金全部支付调查经费。

四、资料送达

全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人员以及省市驻祁单位在县社保局参保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在县殡仪馆火的,其所在单位或亲属应在一个月内将户口注销证明、火化证和火化发票送县殡改执法大队登记(办公地点:县正路原民政局办公室三楼);在外地殡仪馆火化的,原则上应在二个月内将户 口注销证明、火化证、火化发票和当地死亡证明(当地医院或公安局、民政局出具)送县殡改执法大队登记。

死者原所在单位必须在死者死亡后一个月内,按照工资发放渠道,向工资发放部门办理报停工资手续。如不按时报停工资造成多发工资的,由工资发放部门扣减死者原所在单位同等数额的经费。

五、审批程序

县殡改执法大队收到死者所在单位或其亲属报送的相关资料后,对在本县殡仪馆火化的应就其火化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在外地殡仪馆火化的,应提请联合调查组调查核实。县殡改执法大队每二个月汇总一次,由县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集中会审,并邀请县殡仪馆负责人参加。对集中会审通过的对象,待参审人员在审批表上签字、县殡改执法大队加盖公章后,分别送参审单位各一份备查,作为办理相关手续的依据。

六、办理程序

集中会审通过后,县殡改执法大队通知死者原所在单位或亲属到县殡改执法大队领取相关资料和火化审查通知单。属企业在职或离退休人员死亡的凭火化证、火化发票和火化审查通知单到县社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手续。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职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属财政全额拔款的凭火化证、火化发票、火化审查通知单到财政局办理工资销户手续;属财政差额拔款和自收自支的凭火化证、火化发票、火化审查通知单到死者原所在单位和县社保所办理工资销户手续,然后凭火化证、火化发票、火化审查通知单和工资销户表到县人事局办理相关补助批复。

人事局批复后,属财政全额拔款的将人事局批复和火化证复印件、火化发票、火化审查通告单、工资销户表送县财政局社保股办理拔款手续(因公死亡的资料送工伤保险中心);属

财政差额拔款和自收自支的将人事局批复和相关资料送死者原所在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七、责任追究

审核和办理丧葬费、抚恤金发放手续的单位要严格依法依规行政,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严审核。对工作不力、把关不严,甚至弄虚作假者,由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单位第一责任人和承办人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如因县殡仪馆虚开火化证造成财政损失的,由县殡仪馆负责赔偿县财政的损失,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八、生效时间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正在办理丧葬费及抚恤金手续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主题词:民政殡葬办法通知

送:县纪委,县人武部,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

篇8:抚恤金能否作为遗产继承

前不久, 我丈夫在一次电工作业中因公去世。丈夫生前所在单位发给我们一笔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 我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一个儿子现已参加工作, 他得知情况后, 要求把这笔钱也作为遗产分割继承。请问, 他的这种要求合法吗?

读者:刘桂兰

刘桂兰读者:

篇9: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民发[2010]127号)精神,并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0年10月1日起调整我省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达到的标准见附表。

二、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60元。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由每人每月460元提高到52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60元;建国后入伍(即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10月31日入伍)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40元。

三、为提高和统一全省城乡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我省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加35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农村参战退役且生活困难人员和参试该核退役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加90元。调整后,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城乡参战退役人员和参试该核退役人员生活补助标准统一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准执行。

四、对建国前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调整生活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补助标准调整为:1937年7月6日前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39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33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月250元。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老党员,不执行上述补贴标准,仍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已对老党员实行定额补贴的地方。补贴标准低于上述标准的,按照补差原则发给补贴;补贴标准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补贴标准发给补贴。

五、上述人员提标经费,除建国前的老党员资金仍按原渠道解决外,其余人员调标所需经费在省下达的抚恤费中解决。

附件:江西省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调整标准表

江西省民政厅

江西省财政厅

篇10: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

2004年10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施行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提高了一次性抚恤金标准;2006年7月1日,国家机关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为适应有关政策的调整变化,现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一次性抚恤金标准

自2004年1 0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照以下标准执行:烈士为本人生前8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按现行渠道解决。

二、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办法

自2006年7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办法为:

(一)国家机关在职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其中:

1.公务员,为本人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

2.机关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之和;

3.机关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

(二)国家机关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享受的国家规定的基本离退休费为基数计发。其中:

1.离退休人员为本人基本离退休费,即本人离退休时计发的基本离退休费和本人离退休后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离退休费之和;

2.按照《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发正1 978)104号)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为本人基本退职生

活费,即本人退职时计发的基本退职生活费和本人退职后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退职生活费之和。

(三)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非外交人员和港澳地区内

派人员中的机关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按本人国内(内地)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

本《通知》下发后,《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民优函〔1994〕21 2号)即行废止。

篇11:抚恤金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领导,建立抚恤补助标准科学增长机制,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含县级市、省辖市的区,下同)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本级人民政府负担的军人抚恤优待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军人抚恤优待经费应专款专用,抚恤优待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第三条 县以上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军人抚恤优待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五条 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病故的,由收到军队通知的县民政部门向确定的持证遗属(1人)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

持证遗属由死亡军人遗属协商确定,并将协商结果书面告知发证的县民政部门。协商不成的,按下列顺序发给相应证书:1.父母(抚养人);2.配偶;3.子女,有多个子女的,发给长子或长女;4.兄弟姐妹,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发给其中的长者;5.无上述遗属的,不予发给。

持证遗属确定后,发证机关不再更改持证人。

第六条 现役军人死亡后,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由持证人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方式核发,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一)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核发;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核发。

(二)无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为两人以上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核发;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核发。

(三)无上述遗属的,不予核发。

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现役军人死亡的,其一次性抚恤金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增发。

第七条 要求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应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民政部门审核后,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遗属凭证领取定期抚恤金:

(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或子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无后代、无生活费来源的。

(三)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定期抚恤金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

第三章 残疾抚恤

第八条 现役军人致残,应按《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所在部队审批机关负责评定残疾性质和等级,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服现役的残疾军人退出现役的,应在规定的报到期限内,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退出现役的相关证明,到接收安置地县民政部门办理抚恤登记手续。接收安置地县民政部门应对退伍档案中的申报、鉴定和审批等评残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办理抚恤登记,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逐级报省民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对不符合评残范围,条件及手续不符合规定,证件、材料不完备的,民政部门不予办理抚恤登记手续。

第九条 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未及时评定残疾等级的,退出现役后,符合评残条件且有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的,可向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民政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原定残疾等级与残疾情况明显不符,且符合调整残疾等级条件的,可向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申请调整残疾等级,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残疾军人退出现役后,接收安置地县民政部门从办结抚恤登记手续的次年一月起按规定核发残疾抚恤金;对补办评定残疾等级或调整残疾等级的残疾军人,从批准次月起按补办评定的残疾等级或调整的残疾等级核发残疾抚恤金。

县以上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一条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经县民政部门认定后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其遗属按照规定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按规定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第十二条 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原征集地或配偶居住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接收安置,国家供养终身。

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享受护理费待遇,由县民政部门核定标准,所需经费由当地县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符合规定条件,需要安排到光荣院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由安置地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其中需要到省荣军医院集中供养的,由省民政部门批准。集中供养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不再向其本人发放护理费。

护理费的标准,由省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和规定范围内的其他残疾辅助器械的,由省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解决,具体办法由省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章

优 待

第十四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入伍时户籍所在地县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和办法由市(自治州,下同)、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五条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允许复工复职,并享受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工种)、同工龄职工的各项待遇;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继续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的有关福利待遇。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承包的耕地、山林、水面等,应当继续保留,确因建设需要征用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审定后给予补偿;退役后户籍迁往异地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凡征集地在本省的,征集地县民政部门应在发给《优待安置证》的一个月内,将《优待安置证》的存根和证书一并寄往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由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按规定落实优待措施。

第十七条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由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金,补助标准由省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死亡后,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定量补助金,作为丧葬补助费。

第十八条 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具体办法由省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解决;没有工作单位的(含已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由所在地县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十九条 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以外的享受抚恤补助金的优抚对象,在城镇就业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缴费,所在单位确有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通过多渠道筹资帮助其参保;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确有困难的,由优抚对象所在地民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等帮助其缴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参加上述医疗保障制度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

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凭县以上民政等部门制发的有效证件,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免收普通挂号费。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由县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解决。

第二十条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优先购票乘坐我国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残疾军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和轨道交通工具。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游览本省境内的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

第二十一条 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

第二十二条 抚恤优待对象及其子女,按照《条例》和有关规定享受教育方面的优待。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服役期视同为工作年限。

第二十三条 城镇抚恤优待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购买现承租公有住房时,可对其适当优惠售房价格;继续承租公有住房的,享受减少租金20%的优惠;申请廉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办理房屋产权证、房屋土地使用权证时,可按规定适当减免收取的各种税费;在确认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资格时,所享受的抚恤补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

因城市建设规划需拆迁残疾军人房屋时,应当本着方便残疾军人生活的原则妥善进行安置。发放拆迁临时安置补助费和停业补助费时,对特困残疾军人按高于规定20%的标准发放。

享受抚恤补助的农村优抚对象,其家庭无能力改建现有危房的,由县人民政府优先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损毁的,由县人民政府优先帮助解决。

第二十四条 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对非个人原因不能就业的,可按有关规定在当地缴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档案可由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接收保管,并减免各项管理费用。

第二十五条 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军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减免注册登记费、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管理费。

残疾军人个体从事劳务、修理和其他服务性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增值税;从事商业经营月销售额未达到5000元的,经税务部门核准,免征增值税。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光荣院、优抚医院建设。光荣院集中供养的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费由县人民政府按规定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优先接收安置抚恤优待对象。

光荣院、优抚医院、烈士陵园、军休所等优抚事业单位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按国家规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

第二十七条 优抚对象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其按照规定享受的优待金、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条例》已规定了处罚办法的,按《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拒不执行《条例》和本办法关于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或者挤占、截留、挪用、贪污抚恤优待经费,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负责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三十二条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办法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执行。

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县以上人民武装部门或预备役部队组织的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有工作单位的,按所在单位的因公伤亡办法办理;无工作单位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领取抚恤补助金的对象户籍迁移的,应同时办理抚恤补助关系转移手续。跨省、市、县迁移的,分别由其原户籍所在地的省、市、县民政部门在抚恤补助关系转移证明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户籍迁出地的县民政部门负责核发当年的抚恤补助金,户籍迁入地的县民政部门应凭户籍迁入地落户证明、抚恤补助关系转移证明和抚恤补助档案等材料,从次年一月起按当地规定核定抚恤优待待遇。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

在乡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自退出现役后从未经组织安排或本人申请被录用到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复员军人。

本办法所称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是指在服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在退伍档案中有部队军以上单位指定的医院作出的相关医疗结论或原始病历记载,且回乡时尚未治愈的退伍军人。

本办法所称的遗(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依靠军人供养的18周岁以下的弟妹,以及军人曾依靠其抚养连续7年以上、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本办法简称抚养人)。抚养人须经乡(镇)人民政府证明或依法公证,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条例》实施前已经承认并享受抚养人待遇的,不再变更。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1992年9月1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北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

民政部民〔1989〕优字19号 1989年4月17日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1988年7月18日发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进一步做好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三条“本条例由民政部负责解释”的规定,现就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解释:

一、第二条所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官(含由现役军官改任的文职干部)和士兵。保留军籍的军队离休干部按现役军人对待。

“革命伤残军人”,是指经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的人员。

“复员退伍军人”,包括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两部分人员。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经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

“革命烈士家属”,是指经规定机关批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家属。

“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是指经规定机关批准,取得《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的家属。

“病故军人家属”,是指经规定机关认定,取得《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的家属。

“现役军人家属”,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人的家属。

二、第三条所称的“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是指军人出生至18周岁期间,因丧失父母或父母无抚养能力,其他亲属自愿或受托连续抚养军人逾7年以上,经乡(镇)人民政府证明或法律公证,由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批准者。其他亲属以外的人员符合规定的抚养人条件的,也按抚养人对待。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承认和享受抚养人待遇的,不再变动。

三、第七条所称的“革命烈士”,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规定机关批准的人员:

(一)对敌作战牺牲的;

(二)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或对敌作战负伤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三)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筑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

(四)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

(五)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六)因在边防、海防执行巡逻任务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或其他坏人杀害的;

(七)因侦察刑事案件,制止现行犯罪或逮捕、追捕、看管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杀害的;

(八)因维护社会治安,同歹徒英勇斗争被杀害的;

(九)因执行军事、公安、保卫、检察、审判任务,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

(十)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

(十一)部队飞行人员在执行战备飞行训练中牺牲或在执行试飞任务中牺牲的;

(十二)死难情节特别突出,足为后人楷模的。

革命烈士的批准机关:

符合以上

(一)至

(三)项条件的,现役军人是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

符合以上

(四)至

(十一)项条件的,现役军人是军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符合以上第(十二)项条件的,现役军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其他人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公布实施前牺牲,符合以上

(一)至

(十一)项条件的,申请追认革命烈士均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因公牺牲军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军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的军人:

(一)在执行任务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责任或无法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的;

(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三)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四)因患职业病(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死亡的;

(五)在执行任务中因病猝然死亡的;

(六)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牺牲对待。

“病故军人”,是指在服役期间因病死亡,并经军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确认的军人。军人因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自杀身亡,或非因执行任务遇意外事故死亡,也按病故军人对待。

《革命烈士证明书》、《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发给的顺序是:

(一)有父母(或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

(二)有配偶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

(三)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配偶,由其自行商定,商量不通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

(四)没有父母(或抚养人)、配偶的,按下列顺序发给其他亲属:(1)子女;(2)兄弟姐妹。

(五)无上述亲属的,不发。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不符合规定的批准或认定条件、权限的,民政部门不予办理抚恤登记。

四、第八条规定军人死亡时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

革命烈士,40个月工资;

因公牺牲军人,20个月工资;

病故军人,10个月工资。

原规定的病故一次性抚恤金最高不得超过3千元的限制,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予以取消。

本条所说的军人“死亡时的工资收入”:现役军官的工资收人,是指职务薪金、军衔薪金和军龄(含工龄)薪金三项之和;军队文职干部的工资收入,是指职务工资和军龄(含工龄)工资两项之和;未参加工资改革的军队离休干部的工资收入是指职务薪金、行政级

别薪金、军龄(含工龄)薪金和生活补贴四项之和;参加工资改革和授予军衔的军队离休干部的工资收入,具体标准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本条所称“义务兵和月工资低于正排职军官工资标准的其他军人死亡时,按正排职军官的工资标准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是指按基准军衔为少尉的正排职军官的职务薪金(第二档次)和军衔薪金两项之和计发一次性抚恤金。本条所称的“其他军人”,是指志愿兵(包括专业军士、军士长)、取得军籍的军队院校学员。

一次性抚恤金按规定由持证的死亡军人家属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其顺序是:

(-)有父母(或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

(二)有配偶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

(三)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配偶的,各发半数;

(四)无父母(或抚养人)和配偶的,发给子女;

(五)无父母(或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以下弟妹;

(六)无上述亲属的,不发。

五、第九条规定,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按一定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是指荣立多等或多次功勋的,按其中最高等功勋的增发比例计算;不累计折算提高功勋等次。虽在服役期间荣立功勋,但在退出现役后死亡的,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六、第十条所说的“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家属,按照规定的条件享受定期抚恤金”,其条件是:

(一)父、母、抚养人、夫、妻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人的,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的;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因读书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的;

(三)弟妹未满18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

领取定期抚恤金的对象户口迁移时,应同时办理定期抚恤金转移手续,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定期抚恤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应凭转移手续,按本地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从第二年一月起予以抚恤。

本条所说的“孤老”,是指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其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且无儿女者。

本条所说的“孤儿”,是指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未满18周岁的子女且丧失父母(抚养人)者。

本条所说的对孤老、孤儿的定期抚恤金“应适当增发”,其增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应领定期抚恤金的20%。

七、第十一条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的确定原则,是指由民政部、财政部按照定期抚恤应与城乡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人民实际生活消费水平参照中央制定的基本标准制定具体标准,在中央制定的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允许高于基本标准。

八、第十二条规定的“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死亡时,加发半年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是指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优抚对象死亡后,除发给应领定期抚恤金外,另加发半年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定期抚恤金领取证件。

九、第十四条所称的“因战致残”,是指对敌作战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一)对敌作战中负伤致残的;

(二)临战前在战区执行潜伏、侦察(包括巡逻、执行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其他意外伤致残的;

(三)平时在边境线执行潜伏、侦察、巡逻、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误伤致残的;

(四)对敌斗争中被俘不屈负伤致残的。

本条所称“因公致残”是指在执行公务中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在从事军事训练、施工、生产等任务和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责任和无法抗拒的意外伤致残的;

(二)在执行任务中被犯罪分子致残的;

(三)在维护社会治安,抢救保护人民生命、国家和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致伤或遭意外伤致残的;

(四)因患职业病致残的;

(五)因医疗事故致残的,也按因公致残对待。

本条所称的“因病致残”,是指义务兵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

十、第十七条规定,“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致残,由军队规定的审批机关在医疗终结后,负责评定伤残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退役后一般不再办理”,是指下列三种情况外,一般不再办理:

(一)本条例施行后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士兵需经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批;军官需经军区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批;

(二)本条例施行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或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审批;

(三)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的,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由军队规定的机关审批。

对不符合评残范围、条件及审批权限的,不予办理抚恤登记手续。

十一、第十八条规定,参加工作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当前是指:

(一)在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正式工作的;

(二)在全民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的;

(三)在县以上管理的集体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生活有保障的。

上述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人员所在单位不应因其伤残而解聘。必须解聘经征得当地民政部门同意,其生活低于当地职工生活水平的,可改领伤残抚恤金。

十二、第十九条规定的伤残抚恤金标准的确定原则,是指由民政部、财政部根据伤残性质的伤残等级,参照全国一般职工的工资标准,按一定比例制定全国统一的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标准。

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从评残发证之日起计发。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含由现役军官改任的文职干部和按规定由军队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的伤残保健金,由其所在部队发给;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

革命伤残军人户口迁移,应同时办理伤残抚恤转移手续,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后,伤残保健金如何发放,由总后勤部自行规定。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后,其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伤残抚恤金和保健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应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和转移手续,从第二年一月起按规定予以抚恤。

十三、第二十条所说的“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是指:

享受离、退休待遇的,按规定发给伤残保健金,并由发给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

不享受离、退休待遇需分散供养的,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抚恤金和护理费;需要集中供养的,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抚恤金,不发护理费。

本条所说的“需要集中供养的”,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一)因伤残后遗症需要经常医疗处置的;

(二)生活需要护理不便分散照顾的;

(三)独身一人不便分散安置的。

十四、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革命伤残军人死亡的有关待遇,具体是指:

(一)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停发伤残抚恤(保健)金和护理费,同时注销证件,留作纪念。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丧葬补助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

(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由民政部门按照革命烈士的抚恤标准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革命烈士家属待遇。

(三)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和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标准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因公(工)死亡人员的规定予以抚恤。

(四)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死亡,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另增发半年伤残抚恤金,作为一次性补助,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家属,享受病故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

伤残保健金的,其抚恤按本单位有关病故人员的规定予以办理。

十五、第二十三条规定,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的优待,其优待金应按下列原则办理:

优待金按照兵役法规定的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发给。超期服役的,部队团以上单位机关应及时通知地方政府,可继续给予优待;没有部队通知的,义务兵服现役期满,即停止发给优待金。

优待金由义务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政府发给,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义务兵,不予优待。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队院校的学员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员的家属,不享受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待遇。

十六、第二十六条规定的革命伤残军人医疗待遇是指:

(一)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其所在单位的医疗待遇;

(二)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含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卫生部门的公费医疗待遇;

(三)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因伤口复发治疗所需医疗费由当地民政部门解决,因病所需医疗费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

(四)因战因公致残,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伤口复发,经批准到外地治疗或安装假肢的,其交通、食宿费用和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由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伤口复发医疗和经批准需到外地安装假肢的,其交通、食宿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按公(工)伤待遇办理。

十七、第二十九条作出的革命伤残军人因伤残需要配制的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规定,其审批权限及辅助器械的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政厅(局)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自行规定。

十八、第三十条作出的革命伤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减收票价规定,具体是指: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减收票价50%;国内民航客机减收票价20%。

十九、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家居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符合招工条件的”,是指符合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的招工条件的。

二十、第三十八条所说的未参加工作的复员军人“按照规定的条件享受定期定量补助”,是指:

(-)孤老的;

(二)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

(三)带病回乡不能经常参加生产劳动,生活困难的。

在部队期间立功受奖、服役年限长、贡献较大的,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应适当提高。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病故后,其配偶生活困难的,可给予适当定期定量补助。

十一、第四十条所说的“停止抚恤和优待”,是指优抚对象被判处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被通辑期间停止抚恤和优待。其服刑期满,恢复政治权利后,经批准可予恢复原来享受的抚恤和优待。本条所说的“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是指经司法部门认定为“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十二、第四十二条所说的“其他人员”,是指参加县、市、市辖区以上人民武装部门或预备役部队组织的军事训练的人员。其伤亡抚恤,有工作单位的,按所在单位的因公(工)伤亡办法办理;无工作单位的,按伤亡民兵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十三、本解释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抚恤金发放对象的规定】相关文章:

2023年最新抚恤金发放标准05-04

关于申请抚恤金的报告12-07

抚恤金范文04-19

抚恤金分割协议04-13

抚恤金分配协议04-24

抚恤金领取协议书06-29

抚恤金分配协议书范文04-20

抚恤制度04-21

抚恤制度范文05-16

上一篇:拔河的作文500字下一篇:安营小学第19周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