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入厕安全教案

2024-05-21

小班入厕安全教案(精选6篇)

篇1:小班入厕安全教案

《小班主题教案《入厕安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主题教案《入厕安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入厕时应该排好队,学习有秩序的入厕。

2.学会轮流、等待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一个玩具、拥挤踩踏事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有一天,小猫买了一个新玩具,其它小动物看见了,都非常的喜欢,争着抢着去玩,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谁,结果小猴把小兔推倒了,小兔哇哇大哭。

讨论:小动物们这样做危险不危险?拥挤的后果是什么?(幼儿:这样会摔跤的,头会摔出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图片,一些因拥挤踩踏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画面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故?

师:我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遵守规则,不能拥挤,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给别人,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平时活动、入厕都要养成排队的习惯。

情境表演:小兔有秩序入厕。

教师讲解入厕时的注意事项:

入厕前,先要按顺序排成两列纵队,两个两个依次进入厕所。

上便池时,要扶好栏杆,跨上台阶,再跨过便池。

下便池时,先要提好裤子,再扶好栏杆慢慢下。

入厕洗手后,要关好水笼头,以防水流湿地面,造成摔伤事故

洗手后,要到指定地方排队,等待全体结束后,再回到活动室

附儿歌:入厕时,要文明,大家不推也不挤,注意安全守秩序。

三、结束部分:

幼儿逐一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附儿歌:入厕安全

小朋友,要知道,及时入厕很重要。

进出厕所守规则,看清标记不滑道。

安全卫生记心里,争做文明好宝宝。

教学反思: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小班主题教案《入厕安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994字。

篇2:小班入厕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己入厕,尽可能不尿湿裤子。

2、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木偶小猴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故事《小猴尿湿了》

--教师出示木偶小猴,讲述故事一遍。

--尿湿裤子会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不尿湿裤子?

--教师总结:尿湿裤子会让我们心理和身体都感觉不舒服。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参观班级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识别男厕所和女厕所的位置。

--分清小便池,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分别请男孩子和女孩子上厕所。

--男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脏裤子)

--穿有拉练的裤子小便,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女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入厕的注意事宜。

--教师带幼儿回到活动室。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

--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厕所里人多时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小便。小便急时,可与其他幼儿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师和幼儿共同参观幼儿园公用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用厕所,告诉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就近入厕。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篇3:细谈小班幼儿入厕管理新策略

孩子入园前,一般在家都是用痰盂或马桶,不管男孩女孩多数采用坐姿解便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大人抱在怀里蹲着把便的。而孩子入园后,面对的是男孩站式、女孩蹲式或坐式的厕所结构,入厕环境和入厕方式的改变,许多孩子走进厕所就愣在那里,不敢小便,不会小便,怎么办?首先,引导幼儿参观厕所,幼儿园里的厕所有着比较浓郁的厕所文化,不仅创设了漂亮的厕所环境布置,而且有相当洁净的卫生设备,美化、净化、温馨的厕所环境能使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其次,组织幼儿认识厕所,知道厕所是解便的地方,介绍女孩、男孩惯用的入厕方式。让孩子们感觉到这里跟家里的卫生间一样,能尊重孩子以往的入厕习惯,可以蹲可以站可以坐,让孩子随意选择,营造比较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再次,就是教师的悉心照料,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牵着孩子的小手登上入厕台阶,帮着孩子脱下裤子,提拉裤子,甚至一开始个别幼儿需要老师像妈妈一样把着自己小便,这时的教师更像一位无微不至的妈妈。开学一周、一个月后,困扰多数家长的孩子入厕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入冬后,随着孩子衣着量的增多,解便又成了困难事,尤其是孩子午睡时要解便,怎么办?三位教师商议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在卧室里备两只痰盂,备几双拖鞋。幼儿园里的卧室和厕所间虽然同属一个套间,但从卧室到厕所仍有几步之遥,从暖被窝里出来,穿着单薄的孩子上厕所时不免会着凉,本着切身为孩子着想的保育理念,就在卧室里痰盂上让孩子“就地解决”不就行了。这种感觉犹如在家里一样,虽然值班教师会麻烦一点,端着痰盂跑上一趟两趟去倒尿,拿来拖把拖去不慎尿在地上的便迹,但只要孩子方便,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因为毕竟烦了一个教师却可以方便几十个孩子。

二、对幼儿大便的帮助

小班孩子一般都不曾建立起良好的排大便习惯,很少能做到天天早上或晚上定时大便的。所以,在园一日生活中孩子随时都有大便的可能,而且人数也是相当多的。大便比起小便来就是多了擦屁股的步骤,也就是这项技能,小班孩子一般都不能自理,这就需要教师来帮助解决。教师要引导孩子知道:有意愿向老师表述,有困难向老师求助。当孩子明白这点之后,教师一定做到八个字:随喊随到、有求必应。“老师,我要大便。”“好啊,老师来帮你。”这一求一答是经常响在耳边的话语。只要孩子能说,老师去帮,孩子的解大便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常独自去厕所解大便,解完后不声不响拎起裤子就走,这样的后果却是不堪入目,内裤上常沾上大便污迹,很不卫生。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教师们开始还以为,这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就反复告之她大便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老师会帮助她的,可事后仍重蹈覆辙。后来,经老师仔细观察,发现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大便,蹲着大便就出来了,找到了症结所在,问题就容易解决了。经过几次三番的耐心讲解和及时帮助,终于使孩子学会了分辨大小便,主动向老师求助,内裤上也就再没有污迹了。

为帮助孩子解决大便问题,班上还特意制订了一张“幼儿大便情况记载表”,一天中哪个孩子在园大便了,就打上个记号。厕所里贴了这张表后,家长们常去看一下,知道自家孩子的大便情况。在记载中发现,在幼儿园里大便的幼儿,由多逐渐减少。开始时一天有十位左右到后来一般为五个左右,而且出现了幼儿固定化的趋向,一般一直为这几个孩子,而且排大便的时间多数是在上午,有了这份记载,教师们在管理孩子解大便时,心中就更有数了。

三、对幼儿尿裤子的控制

小班幼儿尿裤子、尿床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幼儿园专门设立一项特色服务,请每个孩子都带一套备用裤,哪个尿湿了保教人员会马上给予换洗,保育老师几乎天天会遇到尿裤子的事,换洗尿裤成了本园一项保育特色。在保育过程中,教师们细心做了一个量化统计:一天、一个月究竟有多少幼儿尿裤子?每天我们都在班务日志的最后一栏填写“今日尿裤子、尿床的幼儿人数和名单”,到月底进行了相关汇总。

记载中一个月共有23名幼儿尿裤子或尿床。第一周,幼儿尿裤子人数多达9人,一天中最多达3人。到第四周,幼儿尿裤子人数减至3人,一天中仅有一人或无人尿裤子。这个数字的明显下降跟保教人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密不可分。因为在生活护理过程中发现两点:一是幼儿尿裤子多数发生在中午前后。这一发现,让教师意识到在这个高发时间段更要注意孩子的入厕情况,提醒他们及时上厕所。比如,班上的一小女孩一个月中有5次尿裤子,因为她有憋尿的习惯,老师就不忘多提醒她去小便,使她不再尿裤子;二是幼儿尿裤子常发生在几个固定幼儿身上。班上的天天、曦儿、小忆、天宇、浩浩,五个小朋友经常尿裤子,其余幼儿都只是偶尔发生。对这几个孩子教师们细致观察,分析每个幼儿尿裤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譬如,观察中发现,天天小便时是用两只手的两个食指来夹“小鸡鸡”,这种方法的不妥就导致了尿液常沿至裤子前沿,后来与家长沟通帮助纠正,这样有效地控制了这个孩子的尿裤子次数。

总之,小班幼儿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得到了班上保育老师、配班老师的大力支持,是班级教师携手合作、共同研究的成果,也是尝试在保育生活领域和班级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觉得意义匪浅。

摘要:幼儿入厕,通俗而言就是孩子的大小便排泄。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厕排便过程中常会产生诸多问题,所以小班的保教人员应把对幼儿的入厕能力培养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这方面通过一个学期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三方面的幼儿入厕管理有效策略。

篇4:让小班幼儿轻松入厕

一、要先了解小班新生的入厕能力现状及在园表现情况

我们对刚入园的36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得出下列情况:

1.幼儿在家入厕情况:①小便需要提醒8人;②自己不会用动作或语言提示5人;③用痰盂或坐式马桶31人;④小便需要家人帮助18人;⑤大便时需要家人陪伴15人;⑥不会正确使用手纸33人;⑦大便时间不固定25人;⑧便后不会主动洗手24人;⑨无法保持卫生间清洁12人。

2.幼儿在园的入厕情况:①随地大小便3人;②需要老师特别提醒10人;③用不惯蹲式马桶24人;④经常尿在身上15人;⑤尿在身上叫老师11人;⑥尿在身上不叫老师6人;⑦入园后憋便回家8人;⑧不会自己冲水28人。

从上面两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入厕现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幼儿如厕用具的不同,以致大小便的姿势的差异,二是环境的差异,在家如厕一半以上的幼儿需要家人的陪伴、帮助,三是不少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至于大部分幼儿在家入厕不会正确使用手纸、主动洗手、冲水,三分之一的幼儿无法保持卫生间清洁。

另外,我们通过平时对幼儿入厕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入厕困难的原因大致可分为:

1.对于新的生活环境还不够适应。幼儿入园后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压力。对多数幼儿来说,在园入厕是一种挑战,因为大部分孩子在家中用的是痰盂或坐式马桶,特别是用痰盂的孩子,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地方进行大小便,而且整个过程都由家长包办,因而幼儿园的厕所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不自由的。还有就是对老师、阿姨还不熟悉,没有安全感,有尿意或尿裤子了也不敢叫或不会叫。

2.教养方式的改变使个别幼儿的入厕行为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现在的孩子身边总围绕着几个大人,他们精心呵护着孩子,包办代替了许多本属于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入了幼儿园,2~3个老师教育、管理一群孩子,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就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出现入厕行为倒退现象,特别明显的是午睡的尿床行为,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在家午睡极少尿床,甚至晚上那么长的时间都不会尿床,有的家长说孩子平时睡觉期间有尿意会自动醒来告诉大人。

3.要求的改变使部分幼儿难以适应。大部分孩子在家中入厕,比较随意,大人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而在幼儿园入厕一方面要求幼儿自己入厕,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如保持卫生间清洁、便后主动洗手等。还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家庭的作息时间不同,以往大部分幼儿上午8、9点起床,入厕比较散漫,而入园后这种氛围被打破了,特别是有上班的家庭,就出现了有的幼儿大便没拉就来园了,但很多幼儿还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蹲着需要他们使用腿部的力量,就觉得很累,所以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此有的幼儿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

4.玩得忘乎所以。这一点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发生的。当他们玩得投入的时候,会暂时忘却尿意,会去憋尿,到想起来时就已经来不及了。

二、制定培养小班幼儿入厕能力的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小班幼儿身体健康及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培养小班幼儿入厕能力的目标:幼儿能独立完成在卫生间里大小便的过程,并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三、根据目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营造温馨、宽松的卫生间环境,引导幼儿有便意是可以随时入厕,遇到困难及时告诉老师、阿姨。教师对新入园的幼儿大小便行为的反映要积极回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如果幼儿尿裤子或拉裤子了,教师、阿姨千万不要呵斥他,而要告诉他:“没关系,小孩子都会尿裤子的,大头儿子图图也经常尿裤子的,来老师帮你,以后想拉大小便可以告诉老师、阿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还要细心留意幼儿的肢体动作和神态,如果发现幼儿有心神不定、发呆、咬牙、两腿夹紧等现象,要马上询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幼儿尿裤子、拉裤子,就不会给他们留下消极的影响。幼儿在入厕方面有了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因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他们的第一次人生经历。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们,他们心里就已经很紧张了,很没有安全感,如果再遇上入厕的困难,他们就会产生焦虑的心情,无法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因此需要老师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温馨、宽松的卫生间环境,来消除他们的紧张焦虑心情。

四、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学习并掌握入厕的基本技能

1.开展健康活动《我会尿尿》。教师事先将根据男女幼儿入厕流程设计的布置图布置在卫生间的合适位置,然后分别组织男女幼儿进卫生间,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让幼儿看看、说说,最后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图具体操作。女孩大小便、男孩大便流程:洗手—分腿站好—脱裤子—蹲下排便—手纸擦拭—穿裤子—冲水—洗手。开学初,部分幼儿有尿意就脱裤子,然后才往卫生间跑,有的幼儿大便完光着屁股找老师、阿姨,有的没擦就把裤子穿上了。翔翔每次小便都尿到身上,教师寻找原因,开展“我会尿尿”活动后,班上这种现象没有了。

2.增设角色游戏——给娃娃擦屁股。在娃娃家增设爸爸、妈妈带娃娃去卫生间大小便,帮助娃娃擦屁股等情节。这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又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本领。如:妍妍小朋友动作发展较慢,在“我会尿尿”活动中,用手纸擦拭屁股的本领掌握不好,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扮演妈妈带娃娃上卫生间游戏,很快掌握了手纸擦拭屁股的要领。

3.在语言区中投放相关的图书、图片,如:绘本《我要拉巴巴》、《小猪鲁鲁的裤子》等。

4.运用幼儿熟悉的天线宝宝、丁丁、娜娜、小波,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指导不能随便地大小便,以及男孩、女孩的不同小便方式。

5.通过“我会提裤子”“轻轻上,慢慢下”等活动,掌握并巩固入厕的基本技能。

6.最后要做好家长工作,做好家园共育。我们通过家访、家园直通车、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入厕情况,以及让家长针对幼儿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同商讨对策,达成共识。家园教育保持一致,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入厕的基本技能,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如:开学初午睡时,蹦蹦上完厕所,刚躺下来,又要上厕所,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好不容易睡着了,睡到一半哭着叫喊:“我要尿尿,我要尿尿”。离园时教师对蹦蹦妈妈反馈这个情况。原来这几天在家蹦蹦妈妈经常对她说,在幼儿园午睡不要尿床,不然不但小朋友会笑话她,老师也会不喜欢她,这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找到症结后,家园分头行动:教师温柔、耐心对待其他尿床的孩子,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尿床记,让她知道孩子尿床很正常,老师不会不喜欢尿床的孩子;家长首先向孩子道歉,解释原因,然后正面引导孩子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好,有朋友的好处以及老师对她的爱,缓解她的紧张情绪,经过几天的家园携手共育,蹦蹦正常了。

篇5:大班常规入厕教案

活动时间:2017年9月7日 活动主题:自己会上厕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如何入厕的礼仪

2、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

3、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让幼儿知道生活也是有规矩要遵循的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知道如何入厕的礼仪 活动准备:洗手间、卫生纸、垃圾桶 活动过程: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学生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时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参观班级厕所。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识别男厕所和女厕所的位置。

——分清小便池,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3、分别请男孩子和女孩子上厕所。

——男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脏裤子)

——穿有拉练的裤子小便,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女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

4、教师示范如何冲厕所

5、教师介绍使用完洗手间要洗手的礼仪

篇6:小班安全食品教案小班

1.通过真实的案例及生活场景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个铁制五角星;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 图片:可食用的与不可食用的物品各准备一些。

幼儿常放在嘴里的一些实物,如:玩具,纸,纽扣,手链、玻璃球等。

音乐:一段120急救录音、一段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播放“120急救车”声音

师:“发生什么事啦?”( 幼儿大胆猜测,相互交流)

2.出示一枚小小的铁制五角星,说:“要想知道发生什么事,那就让这小小的五角星告诉你?”

二、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

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

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2.提问:“医生从龙龙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3.师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及食物,了解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不能吃的,为什么。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腐烂变质的食物。

(3)没洗干净的食物

(4)玩具、纽扣、纸巾、手链、衣角、玻璃球。

等。

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不

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还有我们的玩具、衣服上的装饰品等这些东西都是不干净的,不能放在嘴里;玻璃球放在嘴里很危险。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把小筐里认为不能吃的东西挑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2.师巡回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上一篇:第六章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1课时下一篇:多种经营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