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的心得体会

2024-04-19

防雷的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防雷的心得体会

防雷心得体会

四年级 李阳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了,雷电是很危险的,当发生险情时,我们应该及时的通知校领导,启动防雷预案,防雷减灾指挥部在最短时间内做到指挥、领导到位,及时组织救援人员到位,协调物资、资金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并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绝不隐瞒不报。

防雷心得体会 四年级 王雷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啦: 打雷时,在家里怎样使用电器?

切断电源,拔掉电话插头,同时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更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强雷鸣闪电时,一定不要使用手机。

防雷心得体会 三年级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啦:如果打雷、闪电时,我们在户外,那该怎么办呢? 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速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

心得体会 三年级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啦: 在野外,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该怎么办?

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且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心得体会 三年级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在空旷场地手是不宜拿哪些东西,不宜做哪些运动? 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尽快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心得体会 四年级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啦,在室内怎样防雷?

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在无防雷设施的房间里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有源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建议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发生雷击火灾时,要赶快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

心得体会 四年级

通过上防雷课,我知道啦:雷击烧伤如何急救?

雷击时的电流热效应可引起电烧伤,使人体炭化成焦状。如果遭受雷击者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做心肺复苏,再处理烧伤创面。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若无敷料可用清洁的布、衣服等包裹。及时转送当地医院救治,并采取抗休克措施。

篇2:防雷的心得体会

2016年4月24日至30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油田公司组织举办的“消防、防雷防静电”等项目的安全培训班。培训内容贴合油田公司各单位安防技能工作所需,培训课目通俗易懂,培训后受益匪浅,对于维修岗位的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这次培训让我们这些参加工作几十年的人又从工作岗位上回到了课堂,接受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培训不仅是对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是对自身业务短板的补充提升,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加强了本人在工作岗位中辨识风险,管控风险的能力、处置突发险情的应变能力。

为期七天的培训活动转瞬间已经束。这次培训班尽管时间短暂,但课程设计合理,聘请专业防雷、防静电及消防方面的教师进行讲解。通过视频课件、消防、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法律法规、危险化品等生产所需课目重点进行讲解。教师水平高,学习内容丰富,给学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课间师生相互互动,对工作中存在的疑虑一一向讲师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学习,使我拓展了视野,认清了工作方向,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有许多的收获和感悟。

这次培训内容主要由这几部分贯穿:防雷防静电日常检测检查、法律法规、事故案例、石油行业防火标准、防火防爆消防处置等课目构成。因为学员大多都是各单位的管理人员,教师讲解基本侧重于企业安全管理,贯穿讲解了目前油田公司在安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尤其在防雷防静电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防雷接地引下线的连接电气要求,以前总认为接地线只要是连接牢固就万事大吉了,通过雷电电击事故及计算学习、教师讲解,学以致用,发现前期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并及时对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进行纠正,避免雷雨天气对设备、人员造成无可挽回的事故。

学习培训结束了,但是传帮带的工作任重道远,一个人学会了在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将是一个点,如果以点带面将所学融入到工作岗位,使大家都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握拳齐力,才能够在工作岗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互沟通才会使我们在工作中得以进步、成长并取得成功。

篇3:防雷的心得体会

1 广播发射机自身的雷电防护系统

现目前, 中波发射使用的大多数都是固态发射机, 功率输出管是场效应管, 一旦天线被雷电击中, 塔基的放电球发生放电现象, 瞬间天线阻抗短路, 这时瞬时电流和电压会远远超出正常范围, 破坏功放模块。因此, 必须选择合适的防雷方式, 进行防雷工作。一般进行网络设计的时候, 通过选择合适的网络形式和元件值, 严格控制其阻抗值和电抗性质, 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功放模块。在塔基发生短路时, 为了确保发射机出口保持短路状态, 应该在天线网络内部加入相移网络, 从而实现防雷效果。防雷技术的应用, 能够有效的避免雷电对于广播发射机房的破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广播发射机在恶劣的雷电天气下能够正常的工作, 还能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避免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2 发射天线防雷措施

2.1 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在广播发射机中所使用的天线地网, 能够将回路提供给广播射频信号, 保证雷电可以具有比较畅通的入地点。在地网基本结构中, 中心是天线底部, 以夹角为3度, 共铺设一百二十根铜线, 均匀铺设成放射状。通过铜带焊接铜线始端, 与塔基处的防雷放电球的下地端连接, 同时还要设置专门避雷接地地井, 联接地网和放电球地端, 从而形成更有效的入地通路。同时, 在天馈的网络调配室, 设置高频地井, 将高频地线接入其中, 并将其与调配室屏蔽层、馈线地线、防雷地井和天线地网等焊牢。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高频损耗, 还能够衰减杂波, 为发射机稳定输出提供有效地保障。

2.2 天线底部的绝缘子的有效防护

在出现雷雨天气的时候, 广播发射机的绝缘子非常容易受到潮湿因素的影响, 使得绝缘程度大幅度降低, 增大了爬电电压, 同时还增加了放电球的实际打火次数, 容易降低机械设备的功能, 因此应该设置绝缘子的加帽措施, 应该沿着绝缘子的顶端上设置安装圆锥形护罩, 其底边应该与绝缘子的陶瓷顶线保持在一个平面, 其面积应该比绝缘子的平面面积略大一些, 这样才能保证绝缘子的干燥和清洁。

2.3 天线调谐单元防护措施

为了有效地降低雷电危害冲击, 保证广播发射机的运行安全, 在调配网络上主要会采取以下三种措施防雷。

1) 石墨放电球。

不仅要在天线的底部安装半圆形的金属放电球, 将石墨放电球设置在天馈调配室内部的天线输入端, 还应该在接地引线上套上磁环。并按照塔底的电压对电球的间隙进行调整, 基本上应该是每千伏一毫米。同时, 保证石墨放电球其中一端能够良好的接入地下, 接地端串套磁环, 从而提高广播发射机的工作射频短路的阻抗, 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一旦雷电击中天线, 放电球发生放电, 接地引线能够将电流量导入地下, 磁环发生反向的电动势, 发挥出阻尼放电的作用, 保证发射机不会发生短路的情况。

2) 微亨级的电感线圈。

在雷电中, 包含着丰富的直流和低频成分, 为了避免这部分的能量破坏设备, 可以在天调网络的输出端, 并联一个微亨级电感线圈, 该线圈能够形成良好的静电下地通路。它的作用不仅能改变天线的特性阻抗, 使天线和网络工作在最佳状态, 同时它还肩负着防雷的任务。因为它和天线是一个并联关系, 接入后一是对天线阻抗的实部和虚部阻抗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二是给雷电提供了通道, 因为这个电感量很小对雷电的交直流相当于短路。

3) 隔直电容器。

将一个容量较大、耐压高的电容器串入天调网络的输出端, 不仅不会妨碍高频的输出通路, 还可以改变天线的虚部阻抗, 又能够较好的阻止雷电的直流和低频成分进入发射机。微亨级的电感线圈和隔直电容器共同构成天线的底负荷。

3 供电系统雷电防护设施

在广播发射机房中, 雷电不仅容易破坏天调系统和发射机, 其他的用电设备也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破坏, 造成停播事故。所以, 对于一些低压设备, 应该加强雷电防护设施。在电源进线系统的低压配电盘方面, 应该安装真空放电设备, 也就是压敏电阻的避雷器, 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源架空线, 避免雷击影响。同时, 还应该在设备端设置TVS, 这种设备具有加号的浪涌吸收的能力和快速响应时间。TVS平时处于不工作状态, 一旦出现瞬时过压, TVS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尖峰电压控制到安全电压, 并且利用自身的旁路泄掉部分有害能量, 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部分设备利用稳压交流电工作, 例如控制器、解码器和卫星接收机, 这时候可以采用具备防浪涌功能的供电设备UPS, 从而解决参数自动复位以及断电重启时间长的缺点。

4 接收天线雷电防护策略

针对接收天线, 需要在竖杆上安装避雷针, 必须保证避雷针高度能够满足保护天线设施的基本要求。另外, 建筑物高度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高度二十米以下的情况下, 将会有效地保护四十五度的覆盖范围。高度逐渐的增加, 就会减小角度, 缩小保护范围。超过天线顶端的避雷针长度必须不小于最大天线尺寸, 其最小水平间距应该不小于三米。用防雷接地系统连接竖杆和避雷针。尽量使用镀镍新材料的圆钢作为避雷针的制作材料, 将尖端部分镀银, 发挥良好的导电作用。这样能够将雷电导入地下, 从而保证接收天线的正常运行。由于接受天线自身的特点, 以及其工作位置的特殊, 非常容易受到雷电破坏。因此, 在接收天线位置选择合理的防雷技术, 安装防雷设施, 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导入地下, 从而起到有效地防雷效果, 降低了雷电的危害, 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5 机房建筑体雷电防护措施

对于机房建筑来说, 应该利用避雷针来进行防护, 安装避雷带来保护机房突出部分, 在墙体的内部应该设置金属网接地, 在发生雷击的时候, 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以及设备, 保证人身安全。对于大部分避雷针来说, 基本上只能在局部的直接雷击中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对于感应雷击起不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所以在机房内部的接地方式应该选择共地形式, 也就是将雷电保护接地、机房建筑水管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相连接。这样对于防护直接雷击来说, 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还能满足接地防雷效果, 增强雷电流泄放。同时, 对于防护感应雷方面, 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地电位差破坏。另外, 广播发射机房内部的仪器设备等应该远离避雷网的雷电导地金属体, 防止静电破坏。

6 结论

综上所述, 在社会生活中, 广播发射机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提供人们需要的公共信息、文化产品服务。因此, 为了保证广播发射机的正常运行, 避免雷击造成破坏,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 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多重防雷技术, 来进行广播发射机房的雷电防护, 保证发射机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提供有效地安全保证。这样才能保证广播发射机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可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罗小青, 陈艳, 张娜娜.基于S3C44B0X的嵌入式广播发射机控制器设计[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

[2]王荃, 孙进伟, 贾福音, 姜小环, 董孟娟.35k V变电所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探讨[J].煤矿机械, 2008 (6) .

[3]赵翠玉, 黄金林.电子设备防雷技术中合理接地的几个问题[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

[4]李姜宏, 黄树燕, 林铂岷.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与接地技术[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 .

篇4:防雷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1OkV配电线路;主要原因;防雷措施

前言

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配电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于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约占总跳闸次数的70%~80%,尤其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档距大的地区,雷击配电线路引起的故障率更高。10kV配电线路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绝缘水平低,连接着变电站和众多用户,在雷雨季节,经常因雷害事故导致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的损坏,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研究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减少配电设备雷击损坏率,确保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1、分析1OkV线路雷击过电压的主要特征

如果地面发生雷击,地表周围的电力、电子设备就会产生很强烈的电磁感应,包含有静电份量、磁份量和辐射份量,当这些电磁感应传递到线路中时,10kV线路上便产生感应过电压。线路上过电压的幅值与雷电流的大小、线路距雷电通道的远近、线路的悬挂高度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达到10kV一400kV。如果感应过电压大于80kV,就是当感应过电压与线路工频电压之和大于绝缘子50%的放电电压时,10kV线路绝缘子即会产生闪络,会导致线路短路、跳闸。因此,引起10kv线路的跳闸情况,基本上都是因为感应过电压引起的。如果我们把感应高电压的数值降低到电力绝缘下限以下,就能降低10kV线路的跳闸情况,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也能得到提高。

2、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通过检查首先发现,10kV配电网的防雷设施有很多缺陷,还有大多数的配电设备没有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也有一部分10kV线路设备的设计没有考虑到防雷措施的安全运行,以及没有根据地区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有部分避雷器采用阀式避雷器;其次,有些避雷器和弱电设备与主地网(地极)共用,防雷质量严重低下。根据抽样检查的报告,发现多组地极的接地电阻大于标准要求,还有的配变站的通讯线路实行架空引入。由此可见,我国的总体防雷规划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建设有针对性、质量上乘的防雷设施。由于雷电引发的电力系统故障市场发生,虽然国家不断对防雷设计加强建设并进行改造,但始终没有很明显的效果。

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查看过相关资料后,不难看出,一地段发生的直击雷,虽然该地区安装了防雷器和防雷设施,但作用不大,并没有有效地解决问题,配电网的防雷技术还需要不断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整体防雷资金投入不足,防雷设备的改造能力落后,也没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10kV配电网防雷设备的管理工作都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造成防雷设施有较多的隐患。同时,对配电网防雷设备未按预防性试验的要求开展预防性试验工作,由于没有按期进行试验工作,工作人员对防雷设施的具体晴况很难掌握,这也是出现雷害隐患的原因之一。

3、l0kV线路配电装置的防雷措施

防雷工作的重点应主要放在:(1)確定配电线路雷电事故的影响范围;(2)确定防雷保护的程度;(3)制定各种防雷措施。

l0kV配电线路杆塔较低,其防雷措施介绍如下:

3.1 终端杆塔防雷。根据雷电流陡波的折射与反射的原理,线路末端断开时反射波等于入射波,当波到达开路末端时全部磁场能量将转变为电磁量而使电压上升l倍,因此在线路末端必须要安装避雷器。

3.2 同塔多回路架设的线路防雷。同塔多回路架设的线路由于采用相同的绝缘水平,建议在多回路线路适当位置加装避雷器。同时,为避免雷击时对相邻线路造成反击,宜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当同塔架设的多回路线路选择一回路绝缘子的耐压比其他回路低些时,雷击时绝缘子耐压低的线路时会先闪络,闪络后相当于地线,从而增加了对其他回路的耦合,提高了耐雷水平。

3.3 架空绝缘导线防雷。架空绝缘导线线路遭受雷击后,直击雷过电压或感应过电压作用于导线,引起绝缘子闪络并击穿导线绝缘层。由于被击穿的绝缘层呈针孔状,接续的工频短路电流电弧受周围绝缘的阻隔,弧根只能在针孔处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导线就会被整齐地烧断。事实显示,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大部分发生在绝缘子与导线固定处,且都是整齐被烧断的。

防范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方法主要有堵塞和疏导两种。堵塞就是阻止雷击闪络后工频续流起弧:疏导就是将绝缘子附近的绝缘导线局部裸线化,使工频电弧弧根转移,从而保护导线免于烧伤。

3.4 两条线路交叉跨越防雷。当两条线路交叉跨越时且上面一条线路受雷击时,可能会击穿空间造成两条线路同时跳闸。另一种情况,当10kV线路跨越110kV以上线路时,由于110kV线路易受雷击产生感应过电压,对10kV线路放电而引起其跳闸。

由于交叉处存在空气间隙,其冲击绝缘强度低于各线路对地的冲击绝缘强度。如果交叉处或附近受雷击时,可能使交叉处的空气间隙击穿,致使两条相互交叉的线路同时跳闸。若交叉点距最近杆塔的距离超过40m时,建议在距交叉点最近端的杆塔上加装避雷器。另外,线路交叉档两端的绝缘不应低于其邻档的绝缘。交叉点应尽量靠近上下方线路的杆塔,以降低雷击交叉档时交叉点上的过电压。10kV线路之间应尽量避免交叉跨越,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较低电压等级线路及通信线路交叉时的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1所列的数值。

3.5 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的连接防雷。电力电缆应根据其本身结构特点和与其他电气设施连接的要求,按照不同电压等级采取不同的防雷方法。当与架空线连接时,根据设计规范和运行规程的要求,所有的户外电缆头处都要装设避雷器,电缆屏蔽层在两侧要可靠接地。运行维护中应保持防雷装置的有效接地。

3.6 配变台架防雷。为防止由于变压器熔断器熔断后配变台架失去避雷器保护,避雷器宜装在高压熔断器之前。另外,还可以利用配变进线绕成直径100mm、10匝的电感线圈,利用电抗器的原理阻止雷电波入侵,对配变实施多重保护。按规程规定,总容量为100kVA以上的配变,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总容量为1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另外,需要拆除的配变台架需连同引下线一同拆除。

配变台架的角铁横担使用接地引下线可靠接地,也是防止雷击损坏绝缘子的有效办法。配变两侧都要装设避雷器。

3.7 多雷区的线路防雷。对于处于多雷区的架空线路,线路较长时可在线路中间位置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改善杆塔接地电阻和杆塔电感,或架设耦合地线。对于个别高的杆塔建议装设避雷器保护,减小雷击对线路的危害。

3.8 柱上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防雷。因柱上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比线路绝缘子低,应在这些设备两端装设避雷器,且接地电阻要小于10Ω。

3.9 架空绝缘线路加装防雷击断线用防弧金。由于架空绝缘线有较突出的优势,因此在10kV配电线路被普遍使用,但雷击电路故障事故却频频发生。如绝缘导线在雷电过电压时引起绝缘子闪络并击穿导线绝缘层时,被击穿的绝缘层呈针孔状,就会引起短路燃烧,整个导线在短时间内被整齐烧断。为了预防雷击断电,可在线路绝缘子处剥离部分绝缘层后安装防弧金具,使雷击过电压仅在防弧金具与绝缘子铁脚之间引起闪络,使持续的工频短路电弧的弧根固定在防弧金具上燃烧,避免导线被烧毁。

4、几种绝缘子电气特性的比较和选择

目前,10kV线路上正在使用的耐雷水平较高的绝缘子主要有:棒形针式绝缘子(PSQ-15T)、盤形悬式绝缘子串(XP-7)和胶装瓷横担(S-210)。这几种绝缘子的有关电气特性比较如表2所示。

从以上几项参数的比较可以看出,悬式绝缘子和胶装瓷横担的耐雷击水平较好,而针式绝缘子的耐雷击水平则稍逊。因此,建议把多雷区配电线路上的针式绝缘子换成胶装瓷横担或悬式绝缘子,增大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进一步提高配电线路的耐雷击水平。由于玻璃悬式绝缘子比陶瓷悬式绝缘子有更优的自恢复能力,建议在多雷地区配电线路上尽可能采用玻璃悬式绝缘子。

5、加强运行管理工作

加强运行管理,做好基础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雷电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和分析,逐步了解和撑握雷电活动规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减少雷害事故,搞高供电可靠性。

5.1 完善基础技术资料。(1)设备台帐基础资料必须真实、完善;(2)防雷装置及设备的接地装置测试记录资料完整;(3)准确划分雷区等级、易受雷击地段;(4)区分线路雷害事故类型。

5.2 加强运行维护工作。(1)开展反季节工作法,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将线路上存在的缺陷消除;(2)在雷雨季节要缩短线路巡视周期,发现缺陷及时处理,保障线路设备安全可靠供电;(3)在雷雨季节前对防雷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凡不符合规程规定值的要及时整改;(4)根据新增雷击区段及时制定防雷方案并实施;(5)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有必要对现代的防雷设施开展预防性试验工作,时时掌握防雷设备的运行情况;(6)定期对防雷地网、工作地网的巡视检查、摇测工作,稳定电阻。

6、结论

综上所述,配电线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因而做好配电网防雷系统工程是解决配电网雷害的主要问题。要做好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做好良好的接地处理,以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阵.论lOkV绝缘线防雷措施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崔林.云朝山雷达站防雷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

[3]李志娟,李景禄,宋珂,李鹏鸣.关于农网35kV线路防雷措施探讨[J].电瓷避雷器,2007.

[4]曾海涛,郇嘉嘉,黄少先.高压配电网l0kV大企线路的防雷[J].机电工程技术,2008.

篇5:防雷的心得体会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篇6:农村防雷的措施

针对农村防雷的现状,从农居建设的选址、外部防雷装置的`建设、高大树木的处理、线路的防雷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投资小,见效快的防雷方法,并对增强农民的防雷意识,流畅传输防雷信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作 者:程萌 赵臣道  作者单位:程萌(菏泽市防雷中心,山东,菏泽,274000)

赵臣道(菏泽市气象局,山东,菏泽,274000)

刊 名:山东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29(z1) 分类号:P49 关键词:雷击   接地   绝缘子  

篇7:防雷的心得体会

1 检测范围

规范中列出的“铁路系统;车辆、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地下高压管道;与建筑物不相连的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三种内容不属于该规范的技术标准范围, 但笔者认为, 既然气象行政主管机构负责社会的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工作, 那么雷电对人、物、财产等可能或已经造成危害的, 按属地原则都属于日常工作负责管理的范畴, 只是在技术规范引用及使用上有所区别而以, 规范不等同于管理, 否则将造成职责不明。

2 检测项目

规范中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防雷区的划分、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 (SPD) ”等八个方面确定了检测的项目内容, 这就很好地规范和统一安全检测的工作内容。但是在日常的检测中对这八个项目的确定要有所选取, 并不是每幢建筑物每次检测都要涉及到这八个项目, 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从首次检测和后续检测、建筑物防雷类别和使用性质等情况进行选取检测项目, 以避免检测工作的遗漏或重复。

3 检测要求和方法

3.1 防雷类别

“在设有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 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 宜将其划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从多年的雷击事故调查统计中不难发现, 电气、电子系统遭受雷击损坏占有较大的比例, 从中可说明两点:一是随着电气、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 其遭受雷击损坏的概率在加大且严重;二是防雷安全检测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直击雷防护的简单检测中, 对弱电信息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较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信息系统规模小的场所的检测容易忽略, 比如说地磅及其机房, 一般地磅的感应器等设备在地面, 而地磅机房也是很小的房间, 对于一些年雷暴日少的地方,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其不在防雷类别之中, 然而其存在弱电电子设备, 那么雷击电磁脉冲就极易对其造成破坏 (长期雷击灾害调查统计中个例不少) 。因此, 对雷电可能对设有低压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建筑物造成破坏时, 应将其划属到防雷类别中, 并且不仅对其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有所要求, 还应对其的直击雷有所要求。防雷类别的确定, 不仅对检测还是设计至关重要, 因为不同类别建筑物其采取的防护措施及检测项目、要求是不同的。

3.2 量的明确规定

以往检测中对于已安装的防雷装置是否合格, 特别是涉及到锈蚀情况、承受力等量的问题比较主观, 现规范明确了这方面量的问题, 比如“接闪器、明敷引下线中将金属体锈蚀1/3以上视为锈蚀, 需整改”、“每个支持件承受小于49N (5kgf) 的垂直拉力时视为不合格, 需整改等”、“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 一般不应小于1m”等。对于金属体锈蚀程度1/3以上要视金属体最初设计安装的尺寸大小, 如有些金属体最初尺寸较大, 锈蚀1/3以后的实际尺寸还符合防雷规范要求时, 则应视为合格;对于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问题, 笔者认为, 暗敷引下线与电气线路的距离也应参照规范不应小于1 m。

G为被测接地装置;P为测量用的电压极;C为测量用的电流极;E为测量用的工频电源;A为交流电流表;V为交流电压表;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

3.3 接地装置的检测

接地装置的检测在建筑物防雷检测项目中特别重要, 因为设置防雷装置的目的就是将雷击流、过电压最终泄放入大地, 所以接地很关键。对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量规范中要求做到“三同” (即每次检测都应固定在同一位置, 采用同一台仪器, 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 , 这样检测的数据才有可比性、同一性。三极法的检测方法如图1。

3.4 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

对于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规范中详细地列出了防雷区、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 (SPD) 的检查检测内容和事项, 这就对建筑物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提供了依据。由此可得,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将从以往简单的直击雷检测为主转为以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的双重检测作为主, 特别是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据统计, 雷击损害中, 电气、电子等弱电系统的损害占有较大比例, 损失较严重, 可见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不仅是安全检测的重中之重, 也对装有电气、电子系统的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4 检测仪器

从规范中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技术要求等不难看出, 不仅是检测内容较以往有了更多的要求, 检测仪器也相应的有所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日常检测工作的内容, 还提出了更高的检测要求, 以及具备更多专业性强的人才技能。

5 结语

从以上几方面的内容学习理解规范, 认为防雷检测是社会安全生产内容之一, 日常工作中应以规范为依据, 结合实际情况, 做好防雷安全检测, 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同时认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规范不只是日常检测的规范依据, 也是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的规范依据之一。以上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以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应用规范, 做好建筑物的防雷安全检测。

参考文献

篇8:防雷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 防雷等级 防雷措施

在进行防雷设计和安装施工时,应首先弄清楚雷击的类型,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按有关建筑防雷的设计规范来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级别。

一、雷击的类型

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虽然有很大声响和闪电,但对地面上的万物危害并不大,只有云层对地面的放电现象或是极强的电场感应作用才会产生破坏作用,按雷击的破坏作用可归纳以下三个方面:

(一)直接雷击

当雷云离地面较近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离云层较近的地面上凸出物感应出异种电荷,故在云层强电场作用下形成尖端放电现象,即发生云层直接对地面物体放电。因雷云上聚集的电荷极大,在放电的瞬时冲击电压与放电电流均很大,可达到几百万伏特和二百千安以上,往往会引起火灾、房屋倒塌和人身伤亡等事故,损害严重。

(二)感应雷害

当建筑物上空有聚集电荷量很大的云层时,由于极强的电场感应作用,将会在建筑物上感应出与雷云所带负电荷性质相反的正电荷。这样,在雷云之间放电或带电云层飘离后,虽然带电云层与建筑物之间的电场已经消失,但屋顶上的电荷还不能立即疏散掉,致使屋顶对地面还有相当高的电位。往往会造成对室内的金属管道、大型金属设备和电线等放电,从而引发火灾、电气线路短路和人身伤亡等事故。

(三)高电位引入

当架空线路上某处受到雷击或与被雷击设备连接时,便会将高电位通过输电线路而引入室内,或者雷云在线路的附近对建筑物等放电而感应产生高电位引入室内,均会造成室内用电设备或控制设备承受严重过电压而损坏,或引起火灾和人身伤害事故。

二、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划分和相应措施

从防雷要求上,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一般把建筑物划分为三类:

Ⅰ类防雷建筑。当遭受雷击伤害后,可能会造成重大政治影响、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场所。Ⅰ类防雷建筑包括:国家的会堂、办公大楼、大型博物馆、展列馆、特等火车站、国际性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等;属于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和构筑物;超高建筑;还有在建筑物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或经常产生蒸气和尘埃的场所等。

Ⅰ类防雷建筑主要预防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害,所安装的避雷带(网)的网孔应不大于5m×5m或6m×4m,即保证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网)都不超过5m。突出屋面的建筑物或设备,应沿其顶部装设避雷针,所有避雷针可以用避雷带相互连接,避雷针和避雷带(网)的引下线应不少于2根,且引下线间距离不超过12m。每根接地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

Ⅱ类防雷建筑。当遭受雷击伤害后,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政治影响、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场所。Ⅱ类防雷建筑包括:省、部级办公大楼、省级大型会场、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车站、港口、广播电视台、大型商场超市、影剧院等重要的或其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民用和工业建筑等。

Ⅱ类防雷建筑主要預防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害,一般采取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设置避雷带(网)兼作为接闪器,避雷带网空不大于10m×10m或12m×8m,并保证屋面上任何一点相距避雷带不超过10m。在屋面上突出部分可沿其外轮廓装设环状避雷带。避雷带的引下线也不应少于2跟,其引下线间距不超过18m,每跟接地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

Ⅲ类防雷建筑。凡不属于Ⅰ、Ⅱ类防雷建筑物,都属于第Ⅲ类防雷建筑。这类建筑的年计算雷击次数为1%及以上。

对于Ⅲ类防雷建筑也应预防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害,一般应在建筑物等重点部位和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带或避雷针。采用避雷带保护时,避雷带网孔不大于20m×20m或24m×16m,屋面上任何一点距离避雷带应不大于10m;采用避雷针保护时,两针间距不宜大于30m。避雷带或避雷针的引下线应不少于2跟,且引下线间距最大不超过25m。而对于周长不超过25m,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和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等,其防雷引下线可用1根,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Ω。

为了防止雷电流沿低压架空线路侵入各类建筑物内,应在架空线进户线装置处或进户杆上将绝缘子铁脚和进入建筑物等进户线保护管等均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参考文献:

[1]黄纯华等.工厂供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韩凤等.建筑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篇9:防雷的心得体会

1.1 图纸内容短缺

完整的防雷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在内的5个组成部分, 可当前对图纸审核过程中发觉, 大多防雷设计图纸仅仅包含设计说明与天面防雷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防雷设计图纸的审核是近些年才开始的, 对于防雷图纸的内容审核还在不断完善中[1,2]。

1.2 防雷设计与防雷分类标准不同

当前各个设计单位进行防雷设计工作的依据没有明确的规定, 2种不同的防雷设计规范对于防雷分类有着不同的准则, 而设计师工作时一般不会明确指出具体根据哪一种防雷规范进行设计, 他们只是表明自己是按第几类防雷进行相关设计, 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实际中不同的防雷分类就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这样防雷设计和防雷分类标准的不一致性, 就势必引起设计内容出现偏差[3]。

1.3 引下线间距和防雷分类不统一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提到, 一类、二类、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的间距分别不能超过12、18、24 m, 但是实际中有些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这些标准, 也有些设计应用了错误的标准, 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引下线间距不符合设计规范的情况。还有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设计规范中附录二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引下线要求, 导致了引下线少设置或未设置情况的出现, 从而对防雷施工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1.4 避雷网格不符合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也对一类、二类、三类避雷网格做出了相关规定, 但很多设计师在防雷设计时并没有按照要求的规范去设计。

1.5 防侧击雷未合规设计

滚球法理论指出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滚球的半径时, 其多出的部分应当进行防侧击雷保护。一类、二类、三类建筑分别超过30、45、60 m的部位, 必须充分利用引下线钢筋的作用进行合理的构建, 设计出科学的防侧击保护措施, 但很多设计者并未考虑。

1.6 雷电感应和电磁脉冲防范设计不标准

有很多建筑物内部设置有大量的电子装置设备, 但防雷设计却没有按照相应的综合防雷系统进行设计, 相关的屏蔽设备、等电位连接以及防雷电感应和电磁脉冲举措都没有进行到位。对众多电子设备设计防雷措施的缺失很容易造成雷电波干扰的现象, 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电子设备安全。

1.7 未预留等电位连接装置的安装位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到, 对于那些未来有可能安装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筑物, 应当在适宜的位置安置等电位连接装置, 但现实设计中, 对很多配有大量电子装置的建筑都没有进行预留等电位连接装置位置的设计, 这样就给等电位连接装置的安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也影响到了建筑物内设备的安全。

2 建筑物防雷施工要点

2.1 基本工程

防雷装置的安置一般都比较隐秘, 而防雷施工的质量能够对建筑物的防雷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实施工中很多建筑物的地桩和承台之间的钢筋未能够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从而造成了建筑物接地作用不明显的后果。对于这类问题, 在施工中必须注意, 最起码在每个桩内设置4根主钢筋, 每2根与承台的上下进行连接, 同时要保证钢筋连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另外一类问题就是地梁的钢筋没有形成一个循环的回路, 这类情况的施工要注意必须保证地梁有2根以上的主钢筋连接成循环回路。

2.2 主体工程

主要包含引下线、金属家具接地、设置等电位来接、防止侧击、配电设备接地、均压环等多种内容。首先, 对于引下线必须在其柱体内部设置2根以上的钢筋并令其与长引上相连, 然后再和水平的地梁钢筋进行连接, 并设置相应的短路环。实际施工中经常遇到施工单位2根并排的引下线钢筋未与地梁钢筋进行相连等现象;还有部分建筑物将梁内部的钢筋作为均压环, 而没有和引下线进行连接, 更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对建筑物的配输电等工作间设置相应的等电位连接装置,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主体工程的质量[4]。

2.3 天面工程

天面工程是指建筑物上避雷针以及其他带网的安装工程, 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材料质量不过关、没有将避雷网格和引下线相连、没有在天面设置设备接地端等。有的避雷带直接使用的是女儿墙的压顶钢筋, 这样使得混凝土完成后水泥的平均厚度超过2 cm, 违反了相关的规定。有一些层数较高的建筑物顶部存在标志性的金属杆件, 此时应当在金属杆件垂直的柱体内部设置引下线, 且进行接地板的预设, 从而达到标志金属杆的接地。

3 防雷设计与施工的核心探索

一是对于建筑物的防雷工作设计最关键就是要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 并参照国家其他的准则规范。二是建筑物防雷设计的作用已经不单单是防止直击雷电的破坏, 它还包含防止雷电感应以及电磁脉冲等的工作。防雷工作应当充分使用建筑物自身的钢筋结构, 可以通过建筑物相关构建的彼此联通并设置相关的引下线, 达到建筑物的屏蔽雷电效果。防雷设计对电磁脉冲的防范作用也体现在建筑物配输电以及信息服务等的系统中。三是对于新建成的建筑物, 必须设计以满足每一个楼层都设有电器的接地端, 以此来保证电器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同时等电位连接的母线应选用性能优异的铜材料。四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定相关的施工图纸以及严苛的施工规范, 可以极大地保证防雷施工工程的有序和高质量完成。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我国目前的建筑物防雷设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对于防雷设计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指导, 同时, 还要综合多种环境因素以及建筑物自身特点进行有序的施工, 以此来确保建筑物防雷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窦征巍.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跟踪验收中容易忽视的问题[J].科技风, 2012 (3) :182.

[2]汪鲁刚.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中常见的问题[J].山东气象, 2009, 29 (增刊1) :82-84.

[3]李贵俭.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相关的问题浅析[J].科技传播, 2010 (19) :28.

篇10:不可不知的防雷知识

1.夏季外出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用具,如塑料雨衣、木柄或塑料柄雨伞。

2.大树下、建筑物的顶上,旷野中临时的岗亭或棚屋等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都是不适合避雨的。如果身处旷野中,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尤其金属框眼镜一定要拿下来,放在几米之外。打雷时切忌赤足行走或狂奔,因为步子迈得越大,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越大,伤害越大。

3.如果不能及时离开高大的物体,如建筑物的顶上,你可以找些干燥或能绝缘的东西垫在脚下,或坐在上面也能减少雷击的可能性。如果既没有避雷场所,又来不及从高地撤离,更无干燥或可绝缘的物品时,则应尽量使身体降低,并尽量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可两脚并拢蹲下或跪下,同时手抱双膝,头伏于膝部。

4.如果当时你正骑着自行车,应该立即下车,把车放倒在地上,人离开车。

5.如果你当时正好在游泳,应以最快的速度离开那里,因为水的导电性好,在水里易遭雷击。

6.不要接打手机。

7.人乘坐在汽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电功能,一些油车后面拖着一条铁链,也是一种防雷设备。驾车遭遇雷电时,要关好车门车窗,切勿将头手伸出窗外。

8.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要跳离: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如果雷电交加时,你正处于室内,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人不要站在灯泡下,应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4.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5.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6.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伤亡。

雷击前的征兆:

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抑或听到轻微的爆裂声,发出“吱吱”声响,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此时要立即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个球状,以减少伤害。记住,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篇11:防雷的心得体会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从形式和造成的后果来看,可简单地分为雷击杆塔、雷击地线的雷电反击现象和雷击导线的绕击现象。当雷击杆塔顶部时,雷击产生的雷电流通过杆塔塔身和杆塔接地网流入大地。由于塔身阻抗和接地电阻的存在,塔顶将出现一定的雷电过电压并反击到线路绝缘子上,在塔身阻抗不大、杆塔接地良好的情况,绝缘子上一般不会出现过高的电压引起闪络放电,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可以计算其能承受的最大雷电流幅值。雷击导线、地线时,可将雷电看成是一个电流行波沿空中通道通过导、地线的雷击点注入,在击中的导、地线上分为左右2路沿导、地线前进,并在导、地线上产生过电压。地线上的雷电波到达杆塔时通过杆塔将雷电泄放到大地,也会在绝缘子上产生一定的雷电过电压,平行的导、地线之间存在着互感和线间电容耦合,地线遭受雷击时也将在导线上感应出雷电行波,而导线上遭受雷电绕击时产生的雷电波到达杆塔附近时,由于导线的波阻抗较大,使悬挂在导线上的绝缘子承受很高的雷电过电压的作用。一旦绝缘子2端所承受的雷电过电压超过绝缘子的耐受电压,绝缘子就会发生闪络放电,闪络放电电弧造成线路接地产生很大的工频接地电流(最大可达数十千安),引起线路保护动作并造成线路开关跳闸和电能输送中断。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特别是雷击导线,会在线路绝缘子上产生瞬变的高电压和强电场,使瓷瓶失去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瓷瓶所遭受的雷电击穿又可分为直接击穿和间接击穿。直接击穿是指瓷瓶在受到雷电流作用后,形成导电通道,完全失去绝缘性能,造成输电线路接地跳闸;间接击穿是指在受到雷电流作用后,绝缘子表面绝缘受到一定的破坏,但终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导电通道,瓷瓶受到伤害具有累积效应,降低了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并留下事故隐患,比如绝缘子受伤后容易引发热闪络、水闪络等事故,耐受下次雷电冲击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也应受到重视。

(1)雷暴日。在了解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前,必须了解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一些基本参数及计算方法。

在进行防雷设计和采取防雷措施时,首先必须考虑到该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频度,可用该地区的雷暴日或雷暴小时来表示。雷暴日是1年中有雷电的日数,雷暴小时是1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1天或1小时内只要听到雷声(不管听到几次),就记为一个雷暴日或雷暴小时。我国各地雷暴日数是不同的,海南岛及广东的雷州半岛雷电活动频繁而强烈,平均年雷暴日高达100~133,北回归线(北纬23.5°)以南一般在80以上(但台湾省只有30左右),北纬23.5°到长江一带约为40~80,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包括东北)多在20~40,西北多在20以下,西藏沿雅鲁藏布江一带约达50~80。各年的雷暴日(或雷暴小时)变化也较大,所以应采用多年的平均值。一般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40日的叫多雷区,超过90日的叫强雷区,在防雷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雷暴日或雷暴小时虽反映出该地区雷电活动的频度,但它未能反映出是云间放电或是云对地放电。测试表明,云间放电远多于云对地放电。人们最关心的是云对地的放电,也就是地面落雷。用地面落雷密度γ(次/平方公里.雷暴日)表示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落雷次数,我国一般取γ=0.015。

虽然雷电流的幅值随各地气象条件相差很大,但各地测得的雷电流波形却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实测统计,雷电流的波头时间大多为1~5μs,平均为2~2.5μs。我国的防雷规程建议雷电流的波头时间取2.6μs,此时雷电流的平均波头陡度a与幅值成正比,即a=I/2.6(k A/μs),雷电流的波长大多为20~100μs,平均约为50μs,大于50μs的仅占18~30%。因此,在防雷保护计算中,雷电流的波形可以采用2.6/50μs的双指数波,一般取斜角平顶波头以简化计算,而在特高塔的防雷设计中,为更接近于实际,可取半余弦波头,其表达式为i=I×(1-cosωt)/2,其中:I为雷电流幅值,ω为角频率ω=π/τf=1.2×106s-1,τf为波头时间(2.6μs)。

(2)耐雷水平。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是输电线路防雷的重要参数。输电线路防雷性能主要由其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率来衡量。线路的耐雷水平指雷电对线路放电引起绝缘闪络时的最小雷电流幅值。雷击跳闸率定义为:年40个雷电日下每100公里线路因雷击造成的可能跳闸次数。

线路的耐雷水平愈高,线路绝缘发生闪络的机会就愈小。雷直击塔顶或避雷线会造成对线路绝缘的反击,我国防雷与接地规程推荐用下式计算杆塔承受反击的耐雷水平:

式中:U50%———绝缘子串50%冲击闪络电压,kV;K———导线线间耦合系数;Ko———导线与地线间的耦合系数;β———杆塔分流系数;Rch———杆塔冲击接地电阻,Ω;Lt———杆塔电感,μH;hg———地线平均高度,m;hc———导线平均高度,m;ht———杆塔高度,m;ha———横担对地高度,m。

雷电绕过避雷线(架空地线)击于导线称为绕击,发生绕击时导线的电位可按式:u=(i/2)×(Z/2)=iZ/4计算,式中的Z/2是雷击点左右两则导线波阻并联的结果,i/2是雷击于波阻(Z/2)近似于等于雷电通道波阻(Z0)时的雷电流比雷击零欧时减半的缘故。因此雷电绕击导线时线路的耐雷水平可按式:I=4U50%/Z计算。

因此,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击中线路的雷电流幅值有关。雷电流的幅值Im与气象及自然条件有关,根据我国长期大量的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雷电流幅值的概率计算采用lgP=-Im/88,式中:Im为雷电流幅值,kA;P为超过雷电流幅值Im的概率。对年雷暴日数小于20的地区(我国除陕南以外的西北地区、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雷电流幅值较小,P可按下式计算:lgP=-Im/44。

但当雷电流幅值超过线路的耐雷水平时,虽然会导致一次雷电闪络,却并不意味着一次故障。这时候,雷电流沿击穿通道入地。当时间只有几十微秒,线路开关来不及动作,且在雷电过程迅速消逝后,在闪络点不随之建立工频电弧,就仍然可以照常供电。只有沿击穿通道的电弧持续燃烧,引起较大的工频故障电流时线路才会跳闸,通常用建弧率(冲击闪络转化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来表示,它与绝缘上表面性能和工作电位梯度等有关。当绝缘子串发生闪络后,应尽量使它不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根据运行经验与相关研究资料,建弧率可采用计算公式:η=(4.5E0.75-14)%进行计算,其中:η为建弧率,E为绝缘子串的平均工作电压梯度(单位:kVr,m,s/m);对中性点有效接地电网E=Ue/姨3(Lj+0.5Lm),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电网E=Ue/(2Lj+Lm),Ue为额定电压kV,Lj、Lm分别为绝缘子串长度m、线路的线间距离m(对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Lm=0)。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减少绝缘子串上工频电场强度等,可降低建弧率。

输电线路的存在,改变了雷云———地之间的电场分布,有引雷作用。根据模拟试验及运行经验,线路每侧的引雷宽度为2h(h为避雷线的平均高度,m)。因此,对雷暴日T=40地区,避雷线或导线平均高度为h的线路,每100km每年雷击的次数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b为2根避雷线之间的距离,m。

运行经验表明,在线路落雷总数中雷击杆塔的次数与避雷线根数和经过地区的地形有关,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称为击杆率g,《规程》建议的击杆率如表1所示。

发生绕击导线的概率Pα的计算公式为:对平原线路,;对山区线路,;其中,α为保护角(°),ht杆塔高度(m)。

(3)雷击跳闸率。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为:N=NLη(gP1+PαP2),其中P1———超过雷击杆塔的顶部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2———超过雷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α———绕击率。

2 线路防雷保护措施

线路防雷的基本任务是采用技术上与经济上合理的措施,将雷击事故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有了前面介绍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基础理论知识,在确定具体输电线路的防雷方式时,应全面考虑线路的重要程度、系统运行方式、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并结合当地己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坚持以下防雷保护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而确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和防雷防护角。大量运行经验表明,线路遭受雷击往往集中于线路的某些地段,一般称之为易击区,线路若能避开易击区,或对易击区线段加强保护,是防止雷害的根本措施之一。实践表明,下列地段易遭受雷击:(1)雷暴走廊,如山区风口以及顺风的河谷和峡谷等处;(2)四周是山丘的潮湿盆地,如铁塔周围有鱼塘、水库、湖泊、沼泽地、森林(或灌木)、附近又有蜿蜒起伏的山丘等处;(3)地下有导电性矿石的地面和地下水位较高处;(4)有良好土层和植被的山顶、向阳坡等。为了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保证雷电不致绕过避雷线而直接命中导线,应当减小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减低绕击率。

(2)装设防雷装置。采用避雷线、可控放电避雷针、消雷器、防绕击避雷针、旁路避雷线或改用电缆,保护导线不受或少受雷直击。目前采用避雷线仍然是架空线路防雷的首选措施,这已是被长期工程实践所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当然在某些线段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绕击率偏高,或是由于接地电阻降不下来造成雷击跳闸率偏高,为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可采用可控放电避雷针、防绕击避雷针,而改用电缆在经济上是难以接受的。

(3)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或线路的绝缘水平。包括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增加线路绝缘子片数或采用外绝缘更长的绝缘子提高其闪络电压,不使或少使线路绝缘子发生闪络。在山区当降低接地电阻很困难时,可采用加装耦合地线等方式降阻,或是在个别杆塔上采用线路型避雷器。最近几年在部分线路上使用线路型避雷器,从防雷效果上看是肯定的,但它也存在造价高、运行维护成本大、保护范围很有限等问题。

(4)降低建弧率。当绝缘发生闪络时,尽量减少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电弧的概率,从而减少雷击跳闸率。为此应减少绝缘上的工频电场强度,对电网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采用合适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降低线路雷击闪络接地点的电流等措施。

(5)采用自动重合闸或用双回线以及环网供电,即使跳闸也不中断电力的供应。

上一篇:《弓步格挡冲拳》教学设计下一篇: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