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2024-04-23

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通用8篇)

篇1: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山 指导老师:陶贞,胡亮

实习目的:了解学校后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情况,植被特点,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实践能力。

报告内容:

校区后山位于珠江口沿岸,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温暖潮湿,降水充沛,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本次实习历时两个多小时,跟着两位带队老师从校区榕园广场出发,先游览认识校园中的植物,然后沿后山小路前行,一直到后山水库。沿途认识了解了后山的数十种植物,花岗岩,风化壳,断裂构造,红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等。(1)植物

这次实习胡亮老师一共涉及了29种(类)植物,形态各异,有中国原产植物,亦有入侵植物,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兴趣。29种植物如下: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真蕨亚门

薄囊蕨纲 真蕨目 乌毛蕨科

乌毛蕨属

乌毛蕨: 植株高0.5-2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黑褐色,先端及叶 柄下部密被鳞片。

水龙骨目

里白科

芒萁属 芒萁:根状茎细长横走,叶片疏生,叶轴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间有一个密被绒毛的休眠芽,并有一对叶状苞片。末回羽片披针形,蓖齿状羽裂几达羽轴。叶片下面多少呈灰白色或灰蓝色。

种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亚门

松柏纲

松柏目

松科

松属

马尾松: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苏铁纲

苏铁目

苏铁科

苏铁属 苏铁: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雄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雌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花期6~8月。种子卵圆形,微扁,熟时红色。

被子植物亚门

单子叶植物纲

棕榈目

棕榈科

槟榔亚科

王棕属

大王椰子:单干高耸挺直,可达15~20公尺,干面平滑,上具明显叶痕环纹,茎基部会有不定根伸展,中央部分稍膨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为适应旱地生活所产生;羽状复叶长可达3~4公尺,小叶披针形,叶鞘绿色,环抱茎顶。禾本目

禾本科

竹亚科: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为多年生植物。而竹一旦开花,则预示着竹子生命的结束。

狼尾草属

象草:又名紫狼尾草。原产于非洲,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多年生高产牧草。可用作大象的饲料。

双子叶植物纲

菊亚纲 龙胆目 夹竹桃科

羊角坳属

羊角坳:灌木,高达2米,全株无毛,上部枝条蔓延,小枝圆柱形,棕褐色或暗紫色,密被灰白色圆形的皮孔。叶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时略带微波状,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

瓶子草目 猪笼草科

猪笼草属: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6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北部。我国产1种,为猪笼草,分布于广东西南部及其沿海岛屿。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其捕虫囊的特殊结构可以防止雨水的进入,进而避免稀释其中的消化液。

蔷薇亚纲

蔷薇目

桑科

榕属

高山榕:常绿大乔木,少数气根,幼嫩部分被微毛,顶芽被银白色毛。树皮暗褐色,比较平滑。大叶榕:。大叶榕。乔木。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5厘米,宽2~7.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短淅尖,基部通常钝或圆形,少数为狭与或浅心形。

小叶榕:叶椭圆至倒卵形,长1~4厘米,先端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羽状脉,侧脉5~6对,革质,无毛。

豆目 豆科

含羞草亚科

金合欢属

台湾相思:常绿乔木,原产菲律宾,高达15米,胸径在40-60厘米,树干灰色有横纹,枝灰色无剌,叶退化,叶柄呈叶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叶腋生,花期5月份。

含羞草属

含羞草:含羞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花为粉红色,形状似绒球,讨喜可人。开花后结荚果,果实呈扁圆形。叶为羽毛状复叶互生,呈掌状排列。

羊蹄甲属

红花羊蹄甲:常绿乔木,树高6~10米。叶革质,圆形或阔心形,长10~13厘米,宽略超过长,顶端二裂,状如羊蹄。花大如掌,10~12厘米;花瓣5,其中4瓣分列两侧,两两相对,而另一瓣则翘首于上方,形如兰花状。红花羊蹄甲又称洋紫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也就是红花羊蹄甲,而不是紫荆花。

无患子目 无患子科

荔枝属

荔枝: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

漆树科

杧果属:乔木;叶互生,革质,全缘;花小,杂性,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4-5裂;花瓣4-5,分离或与花盘合生;雄蕊1-5枚,通常仅1-2枚发育;子房1室而有侧生的花柱;胚珠单生;核果大,肉质;种子压扁,有纤维。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红千层属

串钱柳: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澳洲,株高约2~5公尺,枝条细长且柔软,下垂如垂柳状。叶互生,披针形或狭线形。花顶生於树枝末梢,圆柱形穗状花序;几乎每个枝条都能够开花,盛开时悬垂满树,色彩非常醒目,花期约在春至秋季。

桉属

桉树:常绿植物,原产于澳洲,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桉树是一种入侵植物,有“抽水机”,“绿色沙漠”之称,种植需水量大,桉树具有排他性,其树下生态系统单一,由于大量种植,从而严重地破坏了侵入地原有生态系统。

岗松属

岗松:岗松,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纤细,多分枝。叶小,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狭线形或线形,长5-10mm,宽约1mm,洗端尖,上面有沟,下面突起,有透明油腺点;中永1条,无侧脉。花小,白色,单产一于叶腋内;苞片早落。

野牡丹科

野牡丹属

野牡丹: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

千屈菜科

紫薇属

紫薇:紫薇,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 月。紫薇树的树干很光滑,用手摩擦,枝叶就“嗖嗖”地响,好似人之胳肢受呵而痒,故别名痒痒树。

大花(叶)紫薇:株高约5~12公尺,叶对生,长椭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锐,全。夏季5~8月间开花,顶生,圆锥花序,花瓣六枚,花冠大,紫或紫红色,花瓣卷皱状。锦葵目

木棉科

异木棉属

美丽异木棉:树冠伞形,叶色青翠,成年树树干呈酒瓶状;冬季盛花期满树姹紫,秀色照人。

菊目 菊科

飞蓬属

加拿大飞蓬: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60厘米,上部分枝,带紫色,有棱条密生粗毛。叶互生,两面被硬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倒披针形,长1.5-10厘米,宽3-12厘米,全缘或具有少数下尖齿,基部渐狭成叶柄,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无叶柄,长0.5-8厘米,宽1-8毫米。

薇甘菊: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是一种入侵植物,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繁殖力强,可使植被逆向演替,危害较大。

鬼针草属

金盏银盘:别名毛鬼针草、细毛鬼针草。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呈四棱形,疏生柔毛或无毛。叶对生,1回羽状复叶,长约15厘米或不及;下部的叶有时为单叶。小叶3枚,有时5枚,具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7厘米,有锯齿或分裂。

石竹目

茅膏菜科

茅膏菜属

锦地罗:是一种食虫植物,它常常生长在草地上或者潮湿的岩面,沙土上。锦地罗的叶呈莲座状平铺地面,宽匙状 的叶,边缘长满腺毛,待昆虫落入,腺毛将虫体包围,带粘性的腺体将昆虫粘住,分泌的液体可分解虫体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然后由叶面吸收。

茄目

旋花科

番薯属

小花假番薯:草本;茎缠绕或有时平卧,无毛或散生毛,且主要在节上。叶宽卵形至圆形,长2.5-7厘米,宽2-6厘米,全缘或有粗齿或深3裂,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散生疏柔毛;叶柄长2.5-6厘米,无毛或有时有小疣。

后山主要有两种植物群落,一种乔木为马尾松,灌木为野牡丹,草本层为乌毛蕨,芒萁。另一种乔木为马尾松,灌木为岗松,草本层为乌毛蕨,芒萁。

(2)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习过程中,胡亮老师还在树上抓了一只虫子放在手上,告诉我们那是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倍足纲,又叫千足虫,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不会蜇人。经过观察,我发现虽然马陆有许多只脚,但它行走的时候并不是所有足都运动,而是身体一伸一缩,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

实习之后我也偶然遇到一只马陆,用手去摸,马陆就蜷缩成一团,做自我保护,很有意思。

(3)花岗岩

后山主要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是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岩浆岩,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质地坚硬,强度高,抗风化,是建筑的好材料,但部分花岗岩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给人带来危害。

(4)风化壳

在路旁经陶贞老师介绍,我们认识了亚热带地区典型的风化壳,即硅铝铁型酸性风化壳,铁铝分离不如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风化壳显著,硅和铝组成以高岭土类为主的粘土矿物。以花岗岩为母岩的风化壳常形成优质高岭土和稀土元素等风化矿床。以石灰岩为母岩的风化壳则质黏,少硅,多铝,下层含钙质。

后山以花岗岩为母岩的风化壳保存的比较完好,可划分为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氧化作用强,代表性稳定矿物为铁铝氧化物,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颜色棕红、有新生块体和铁质化现象。中风化带位于强风化带以下,水呈垂直运动,氧化及淋滤作用较弱,但水解作用强,为高岭土及过渡性粘土矿物组成的夹碎屑黏土层。弱风化带接近母岩并为潜水层,水化和淋滤作用强,粘土矿物以水云母,绿泥石为主,本质上仍属于疏松岩石。

(5)断裂构造

后山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其中断面两侧岩体未发生明显滑动者是节理,发生明显滑动者为称为断层。而后山的也因此产生了裂谷,也存在着一些节理。(6)红壤

我们在后山也见到了红壤,由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分布于江南丘陵及云贵高原东部的中亚热带,呈酸性。天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而后山多为次生的马尾松和灌丛、芒萁等。红壤分布的位置较低,发育于较深厚的红色风化壳粘土层上,含铁铝较多,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有铁锰结核及多量铁锰胶膜淀积于心土层,底层有杂色交织的网状斑纹。许多地方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7)地表水及地下水

后山上有一条小河,同时建有水坝。水质较好,常年流动。周围遍布植被,对雨水有截留作用,此外一部分雨水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是造成该河流量稳定的重要原因。

我们通过观察相关地区的水的外渗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而按含地下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区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在后山,地下水的主要形式为裂隙水。陶贞老师告诉我们,附近居民常取从石缝中流出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其经过天然过滤,水质优良,适合使用。但其可能残留有花岗岩中的放射性元素氡,进而危害人体。

裂隙水的形成和分布直接受裂隙成因的控制。按裂隙成因,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埋藏在风化壳中密集、均匀、相互连通的风化裂隙网络之中,在一定范围内有统一的水力联系、统一的水面。风化裂隙水分布广,埋深不大,一般为10~50米,局部地区为100多米,易于开采,但水量不大,只能作为分散的山区居民生活用水或农业用水。

成岩裂隙水赋存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之中。沉积岩和火成岩中均可形成成岩裂隙。喷发岩中的玄武岩层,一般岩性硬脆,裂隙发育,张开性强。裂隙网络中往往形成强大的潜水流,当被地形切割时,常呈泉群涌出。当具有成岩裂隙的岩层被隔水层覆盖时,成岩裂隙水就成为承压水。

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岩石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因受力而产生的裂隙之中。构造裂隙水按产状又分层状水和脉状水。层状构造裂隙水因各组裂隙相互切割,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一般分布均匀,水量不大。脉状构造裂隙水是埋藏在断层破碎带或接触破碎带中的地下水。这种裂隙水往往汇集周围透水性较差的层状构造裂隙水,水量较大,具有局部承压性质。

实习体会:

两个多小时实习是短暂的,但令我难以忘怀,这是一次快乐的探索性的旅程。实习过程生动活泼,两位带老师尽心尽责,耐心讲解,在巩固我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让我新学了许多知识,更激发了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兴趣。这次实习,我能够放松心情,去亲密地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纷繁复杂。后山的水很清,天很蓝,景很美,完全没有城市的喧嚣。而我们全体师生为了求知而去探秘后山,不也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吗? 我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常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求真,求知,求心灵的那一份宁静。如果自己以后从事自然地理的相关职业,在广阔的自然中有所看,有所听,有所思。那时候,我与自然界的交流亦或许成为一道风景吧。

篇2: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

貌,了解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大雨转晴。我们跟随陶老师和胡老师从榕园广场出发进行实习。

一.认种

首先是胡老师给我们讲解路口的铁树,铁树的茎干都很粗壮,植株高度可以达到8米,而在我们学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

。花期在7~8月。雌雄异株,雄花在叶片的内侧,雌花则在茎的顶部,胡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铁树是雄株,所以我们也

并没有看到雌花。接着就讲到了校园最为壮观的校道上的小叶榕,树性强健,绿荫蔽天,几乎从树冠拖下来的长长的胡须是它的气生根。转了个弯,老师说把我们领到了一棵小树旁说是芒果树,我们很惊奇,果然抬头一看看到了好多

只青色的长势甚好的芒果。于是有人说可以吃吗,胡老立即敏感得说:“我们在野外,无论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诱

人都是不吃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野外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个。老师还提到了传说中的断肠草,一片

叶子就可以杀死一头牛。“所以你们想想,你们跟牛比谁强壮呢?”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XX年的广东市民请北wen10.com文一零网提供

方来的客人喝粥,去野外采取新鲜食材,结果采了断肠草,一家人连带朋友都死了。提醒着我们在野外就不可以就地

取材,不要对于自己的认种能力太过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满未知。

老师又到了一棵树下,摘了一片叶子,叶子流出了白色乳汁,“桑科榕属都有这个特点。”听到这里,我们也大概知

道了这棵也是榕树了。根据它的叶子比小叶榕大,所以就叫做大叶榕了。但是它的根比小叶榕要发达,气生根却不比

小叶榕。另外,大叶榕是落叶乔木,这一点也不同于常绿树种小叶榕。在后来老师又讲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绿大

乔木,树高可达15米。春天,大的叶芽出现在枝梢,随后浅绿色的叶绽开,而此时不显眼的花苞片跌落满地。挂果如

小小西红柿般大,由青绿变黄,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特点是: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和庭荫树。

紫荆,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

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现在到了夏秋季节则绿叶婆娑,满目苍翠。香港特别

行政区区花洋紫荆,亦名紫荆花,但与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是极不相同的。

羊蹄甲,为豆科乔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0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与香港市花红花羊蹄甲很

相近,容易混淆,属豆科,该种花淡红色,花后结荚与后者花紫红,花后不结荚相区别。该

种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常作行道树植路边。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3种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高10-20 公尺。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

开花,后长叶。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

篇3: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几大误区:一是将学生写作学习的过程看作是模仿的过程;二是将教学与学习看成是一对一的关系, 其中包括忽略了“输入”与“吸收”的差异,

二、紧密拓展教材, 推荐合适的读物, 激发读写热情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 色彩斑斓, 生意盎然。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 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 作为教师, 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自读课本》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

选文内容包罗万象,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贴近时代, 反映当前社会的精神风貌, 可读性强。其中许多文章便于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 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更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在古典文学方面, 我结合学校“学习经典, 营造书香

校园”课题活动推荐了部分较为通俗的读物, 像《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现当代的文学方面, 我推荐像冰心的《三寄小读者》, 叶圣陶的《稻草人》, 《郑渊洁童话选》乃至新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书刊如《中国少年报》《十万个为什么》等, 主要是开阔学生视野, 激起阅读兴趣。

3.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可以结

合教学内容推荐读物, 如上完了《丑小鸭》, 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学习了《景阳冈》, 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4. 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或作文书刊:

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习作要求编童话, 便可以推荐学生多读童话, 学习童话的写法, 为习作打下基础。阅读作文书刊对小学生课内作文的写作起示范或例文的作用, 可以通过作文书刊上的典型作文, 进行写作训练。

5. 另外, 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

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爱的教育》等。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 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三、在课外阅读及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

几年来, 我坚持让学生走出课堂, 踏上社会体验生活:走进图书馆, 自由阅读, 通过观察社会生活, 阅读报纸、收看影视、收听广播等, 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充实的内容。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还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读”:

学生一旦复制了课堂输入的信息, 便被认为是完成了学习的过程;三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被当成线型过程, 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向学习者灌输抽象的词汇、句子、篇章等相关知识, 才能确保学习者减少写作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正因

1. 读后导说。

每天晨读的10分钟左右时间, 由学生轮流讲一个故事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讲演之前, 学生要摘抄、缩写、润色、修改, 锻炼阅读与写作能力;讲演之后要整理、修改、誊写, 以使写作能力再次得到锻炼。然后按月装订起来, 就是一本很好的读书笔记。

2. 写好日记。

从课题研究开始, 我就力推学生写日记, 鼓励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 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从指导写到小批改, 从小组交流到班级展示,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写日记中成长。一篇篇日记的诞生, 记录着写作能力的提高过程。

3. 制作小手抄报。

为了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编辑信息的能力, 每月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手抄报, 手抄报内容是语文老师结合课程进度和当前热点提前布置, 一个月一评比, 好的手抄报在班级、学校展示表扬。小小手抄报, 在搜集整理中、在画画写写中, 学生风采跃然纸上, 读写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通过科学阅读, 可以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相信, 课外阅读搞好了,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 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四、在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先仿写、后创新的写作能力

我认为, 习作初期指导学生模仿作品是个好方法。因为模仿只是以范文为依据, 从中吸取营养, 学习方法, 模拟成文。当然, 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 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模仿是学习, 是打基础;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发展。我们作文教学应重视模仿, 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在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先扶后放, 从仿到创,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比如学习了《彩票》以后, 我就指导学生模仿着用“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手法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我的同学》等;学了《小英雄雨来》后指导学生通过“写景渲染文章气氛”模仿着写《难忘的一件事》《———的节日》等。

综上所述, 只有让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荡起双桨, 激情共舞, 才会演绎有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 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体验精彩的语文世界。这样, 才能学好语文,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也必将充满希望, 充满生机!

为如此, 传统写作教学中往往涉及大量的语法教学, 然而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

在自然输入法中, Krashen指出“复用 (说写) 能力自然而然产生, 而不是直接教会的”, 即复用能力是在理解输入的基础上, 而不是在复用操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然而, 自然输入法却在实践英语写作教学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首先,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克拉申指出情感变量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到阻碍或协助信息输入向语言习得机制的传递过程。其次, 自然输入法要求语言学习需要海量的语言信息。但是在多数高校中, 英语写作课时数每周多为1~2课时,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提供的课时也仅为3~4课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时间自然会大大制约语言自然输入的量。再次, 克拉申理论是外国移民在美国自然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的背景下提出的。习得者所接触的一切从文化到语言本身都浸透美国味。而在中国课堂教学中, 教师自身水平、学习者课堂外的语言环境都影响信息输入的质与量。要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提高课堂信息输入转换率, 就必然在信息输入的理论基础上另辟蹊径。

二、国内外语言输入理论探索

Krashen在其输入假说理论中认为, “人们只要得到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 且情感过滤又足够低, 就利于输入, 就能习得第二语言 (1985) ”。在他看来, 输入是第一性的, 理想输入包括四个特征:语言的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顺序编排;足够的输入量 (i+1) 。此外, 他还提出“精调输入”和“粗调输入”, 强调外语教学应采用“撒网法”大剂量地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粗调输入”, 即未经任何语言调整的自然输入。在克式理论被众多追随者验证的过程中又涌现出新理论, Long (1983) 强调了可理解输入对成功的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同时在观察了外语课上本族人与非本族人的谈话后在克氏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互动假设”, 强调了在意义协商过程中互动式调整对习得所起的促进作用。Anderson (1995) 指出通过认知、联系、自主运用三个阶段, 学习者方能实现一项技能习得。英语学习也是一项学来的技能习得过程。要实现自主运用英语的目的, 学习者必须在不同阶段进行大量的、有计划的练习。关于输入和纠错信息反馈, Lyster和Ranta (1979) 研究了某小学法语课堂的教学计划和录音资料, 将教师纠错和学生改错方法分别归类并分析两者关系, 发现教师使用最多的复述、重复等纠错方法太委婉含蓄, 难以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语言形式上, 难以达到纠错目的, 而启发式纠错效果最佳。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语言输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输入模式方面, 王大伟 (1997) 在《“输入”新论》一文指出, “背单词、词组、句型;这种与自然输入不同的方式可被称为非自然输入”。他提出全输入模式包括自然输入和非自然输入。何家宁 (2002) 提出的模式包括输入内容、来源、方式、媒质等[1]。在语言输入分类方面的研究有张焕香的反馈和非反馈输入 (2004) [2]、丁国诚“泛输入”和“精输入”的分类 (1993) 。徐海铭阐述了语言输入的特征, 从信息学和认知实践角度探讨如何最大化变语言输入为吸收:必须使语言输入满足学习者需要, 输入自身须有新异性, 强调了实践的作用, 指出如何挖掘课堂讲授这一输入形式已成为国内一大课题[3]。

语言的非自然输入是相对于自然输入的一个概念。本文所提出的“非自然输入”是对王大伟非自然输入定义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即在没有理想的自然语言环境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意义的辅助性学习训练活动。其实质是, 在海量“粗输入”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课堂设计、材料运用等系列非自然输入手段, 加大和提高“精输入”及“可理解性输入”的质与量, 以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提高非自然输入质量的策略

克拉申的自然输入理论强调其输入信息必须是可理解性。但是可理解性输入并不能直接转化成语言习得。只有具有足够的突显性和保持一定的重复率, 且情感过滤足够低, 才能提高语言知识内化的质量。非自然输入与自然输入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前者在信息输入部分可以通过外界干涉作用, 对教学者输入的内容及学习者处理信息过程进行调整与控制, 以提高转换率。

首先, 在信息输入部分, 利用外界干涉作用, 加强信息的突显性, 提高完善输入的质。在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初级阶段中, 在第一语言影响下, 成人学习者往往会忽视输入内容的众多信息, 更不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及内化, 因此, 输入转换率较低。要提高输入的质, 必须加强外界干涉作用。Shard Wood (1993) 提出的输入强化手段指的是把学习者注意力有效地吸引到语言形式所采取的各种手段, 从而实现对输入的强化[4]。其中强化手段包括输入流、篇章强化、语言规则讲解等。不论是教学者将目标语言形式嵌入到语言材料中, 还是通过改变语言目标视觉形象等外界干涉都能有效强化信息输入, 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形式的注意程度。

其次, 通过外界干涉作用, 有效降低情感过滤对语言学习或习得的制约作用, 提高输入转化率。在自然输入理论中, 克拉申指出情感变量主要包括焦虑、自尊、长远学习动机以及工具型动机等四个方面。情感过滤越低, 语言习得效果越好。然而, 过滤器就像暗箱一样, 其作用因人而异, 因此也导致语言学习者习得和学习的效果具有不可预见性。语言输入只有依托一定的情景、借助于相应的超语言信息才能被理解。也就是说抽象的输入会增加“过滤”, 使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大打折扣。因此, 语言教学必须创造一定的情境, 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再次, “粗调输入”和“精调输入”策略并用的前提下, 通过外界干涉作用, 加大精调输入的量。粗调输入有多种来源。学习者从课堂内外接触语言材料, 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使用的语言材料、语言学习的各种活动中可以自然而然地逐渐吸收材料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 这是一种粗调输入。另一方面, 精调输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是在非目的语语言学习环境里, 如在中国学习英语, 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精调输入指“为有意识学习和教学所选择的语言”。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 对新输入的语言知识和内容分析、内化, 最后达到运用。我们知道, 中国学生在非英语环境里仅仅通过潜意识的习得来掌握英语是不现实的, 因为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极其有限。许多语言学家以及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们都充分认识到自然输入的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并逐步将非自然输入作为一种特殊方式投入到实践教学中, 如丁言仁、邓鹂鸣、林新事、姚晟等。此外, 国内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材料中, 不论是《许国璋英语》还是《大学英语》 (新版) 都将诸如大声朗读、背诵等方式纳入到课堂练习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指出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 例如翻译、复述、默写等不应该被认为是过时的学习方法。

四、非自然输入策略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不论是语言输入的自然模式假说还是国内对非自然输入理论的研究与探索都基于一个事实, 即语言输入时语言习得的最基本途径。增加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习得”主要发生在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自然语言交际环境中, 而课堂教学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语言知识的非自然语言环境。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中, 要实现提高信息输入的效率, 在确保足够的语言输入前提下, 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提高信息输入的质以及最大可能地降低情感过滤的负面作用。

首先, 在进行写作教学之前, 做到充分了解学习者、教学实现有的放矢。尽管进入高校的学习者都经过了统一英语水平测试,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会发现,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统一教材、布置统一课堂作业、制定统一学习目标, 而完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这些做法只能是一种放任自由的做法, 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无法让学生感兴趣。通过问卷及谈话等形式, 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程度, 教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 制定、调整信息输入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 摒弃传统语法教学, 通过输入强化、内化语法知识。Marchman&Bates (1994) 指出, 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 两周岁的儿童在掌握400~500关键词汇之后, 句法便自然产生。学习者的语法知识是“内显”知识, 与“有意识学习”无关。意识的提升是在学习者积累与之相关经验之后才会有相应的帮助。抽象的语法信息输入是学生无法理解的信息, 只会增加“情感过滤”作用。在学习者写作的过程中, 通过突显、强化信息等手段, 提升学生语法意识。

再次, 写作课堂活动应满足学习者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感觉到背诵、模仿写作等传统方式对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有帮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学习者却难以做到持之以恒。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统一选用的语言材料难度因人而异, 难以引起英语程度较高的学习者的兴趣, 而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很难理解及背诵语言材料。要减少“情感过滤”作用, 每一堂写作教学活动的材料选用、内容设计应注意阶梯性。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以减少学习者的焦虑、自卑情绪。

五、结语

信息输入的质与量对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传统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有效输入的不足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输入质量。在非自然语言环境中, 通过各种外界干涉手段, 为学习者尽可能地提供大量符合他们水平及需求的语言输入, 有效促进信息输入的质的转化和升华。与此同时,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学习者学习动机、输入方式、输入速度等影响因素。

摘要:自然语言输入理论为在非自然环境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试图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从发, 探讨通过外界干涉作用, 提高非自然语言输入的质与量的策略。文章最后探讨了非自然输入策略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非自然语言输入,非自然输入策略,英语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家宁.外语教学中的输入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2, (3) :72.

[2]张焕香.论语言输入的分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1) :15.

[3]徐海铭.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 (4) :7.

篇4:我在“自然大学”

2012年6月16日,“自然大学”草木学院的朋友们一起来到中国农业大学的西校区开展了植物认知活动。大家手拿相机、笔记本、遮阳伞,精神饱满地跟随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潘哲老师一起游遍了农大校园。夏日阳光下五彩的花儿、摇的绿枝、诱人的果实,都在向我们展示着校园里美丽的自然风景。

繁花篇

栾树:这金黄色的花来自无患子科的栾树,栾树树形端庄整齐,叶、花、果均可供观赏,用于林荫路、人行道的绿化尤为适宜。其花小,花瓣黄色,基部有红色斑,在枝顶组成圆锥花序。秋天到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结出的“小灯笼”了。

玉簪:玉簪是我们常见的绿化地被植物之一,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叶片呈心状卵圆形,叶脉弧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细长挺拔。玉簪花有白色,也有紫色,其形如玉搔头簪,洁白如玉,香气清新怡人,花期在每年的7~9月。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曾有诗赞曰: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荆条:牡荆在北京地区称荆条,在田边、路旁、沟河边或山坡上生长,初夏时满山遍野都会看到它们的淡紫色小花。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它的枝条可以用来编筐子、篮子等。成语“负荆请罪”中的“荆”,指的就是荆条。

合欢:合欢是含羞草科的乔木,又名绒花树、夜合花。树皮灰色,小叶对生,日落而合,日出而开,故名夜合。花萼和花瓣黄绿色,粉红色的花丝密而长,远看就像树顶上有好多绒球。合欢作为观赏植物,在过去只有小型的花种,现已有硕大美丽的品种。

硕果篇

海棠:海棠因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别名,海棠果因果实鲜红有红海棠果、海红、花红的别称,还有楸子、 柰子、八棱海棠的别名。

大叶小檗:这是一种小檗科的落叶灌木,春季开淡黄色小花。浆果椭圆形,秋季成熟后呈鲜红色。含有生物碱,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根、根皮,茎及茎皮都可入药。

猬实:忍冬科,落叶灌木,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春季开粉红至紫色的小花,花儿繁密,非常艳丽。果实上布满细密的毛刺,形如刺猬,非常别致,猬实也因此得名。果熟期在每年的8~9月。

绿叶篇

梧桐:梧桐科梧桐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像巴掌。一层层、一串串长得密密麻麻,像千手观音,又像一顶顶巨大的绿绒大伞。我们还近距离观赏到了梧桐的花序,不久它们将绽放出美丽的小花了。

洋白蜡:木犀科,落叶乔木。是常见的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原产地为加拿大东南边境至美国东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至长江下游以北多有引种栽培。枝叶茂密,叶色深绿而有光泽,发叶迟,落叶早。洋白蜡雌雄异株,雌株结出的果实像一串串小翅膀。

绿色的校园

农业大学拥有自己的教学试验田,田里种植着数十种蔬菜和花卉,各种色彩让人目不暇接,真是我们看到过的最缤纷的田地了。看来本次植物认知课还附赠了“农家乐”环节,走在田垄上,闻着泥土和鲜花的芳香,让人感觉像是来到了宁静的乡村。

看大家今天学得多起劲!潘哲老师年轻有活力,在场的听众有退休的叔叔阿姨,有各行各业的上班族,还有农大本校的学生,以及众多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自然的妈妈们。和这么多同样热爱植物的朋友一起在校园里度过一个夏日的上午,又能和知识渊博的老师学到大量科普知识,实在是一件惬意又满足的事。

植物认知之旅第四站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主体校园面积近6000亩,因为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校园中融合了中西方古典和现代的多种建筑和园林风格。山水花木衬托着各式建筑是清华园的特色,形成了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清华绿化覆盖率超过50%,园内树木近20万株,其植物种类和数量与北京植物园不相上下,常年被北京市评为“花园式单位”,是北京最重要的“绿肺”之一。

清华的校园里总是很热闹,在2012年7月1日这天也不例外。除了学校里忙着拍毕业照的学生之外,还有旅行团、游学团四处游览,垂钓者们坐在荷塘边静静等待,附近社区来的老人孩子在遛弯散心,这休闲的氛围配上如诗如画的校园景色,仿佛我们正置身于公园中一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这次清华之旅中观赏到的花草树木吧。

紫荆:又叫满条红,是春季的主要观赏花卉之一。树干挺直,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紫红、形似蝶,盛开时花朵成团簇状,紧贴枝干,不仅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紫荆的叶子是大大的心形,整齐排列在枝条上,也很美观。

龙爪槐:龙爪槐树冠如伞,枝条构成盘状,上部盘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观赏价值很高。多对称栽植于庙宇等建筑物两侧,以点缀庭园。节日期间,若在树上配挂彩灯,则更显得富丽堂皇。冬季落叶后仍可欣赏其扭曲多变的枝干和树冠。

水葱:水葱株高1~2米,茎杆高大通直,很像食用的大葱,但并不能食用。杆呈圆柱状,中空。根状茎粗状而匍匐,须根很多。在自然界中常生长在沼泽地、沟渠、池畔、湖畔浅水中。国内外均有分布。该植物的地上部分可入药。

虎尾草:属于禾本科虎尾草属一年生草本。丛生,呈扫帚状。生在农田、路旁或荒地,沙质地居多。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牧草和水土保持作物,有些地区也用它来建植非常耐低养护及耐旱的草坪。

千屈菜:又称水枝柳,千屈菜科千屈菜属。生长在沼泽或河岸地带,爱尔兰人给它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叫“河畔迷路的孩子”。小花多而密,紫红色,夏秋开花。自然种生长于沼泽地、沟渠边或滩涂上。是美丽的水生植物。

水葫芦:生长在河水、池塘、池沼、水田或小溪流中,因它多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花期在每年的8~10月。

乔松:松科常绿乔木。树冠阔尖塔形,枝条开展。和其他常见的松树不一样,乔松的松针非常细柔、像发丝一样呈下垂状。乔松产于亚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分布最广的森林植物类型。

篇5: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究自然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走进自然,探究自然

摘要

校外实习是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全面展示,又是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我们大一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之际,学校为我们安排此次短暂却非常有意义的暑期实习活动,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次自身素质的提高过程。

关键字:实习提高素质分析

正文

大一生活即将结束,进入大二,我们会有更多的专业课,与很多专业知识有更多的接触,我和上海的同学们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暑期实习活动。在这短暂的五天里,我们先后参观了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海洋大学鱼文化博物馆。参观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甚至闻所未闻的动植物,接触了我国甚至世界前沿的技术和科技成果,这让我们非常兴奋,也大大地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虽然这只是一次实习,但对于我个人的意义却是不同寻常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让我们这样的新一代大学生感到自豪不已,但是,我们也

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和很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自然,缩小差距甚至超越的重任就落到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肩上。要肩负其这样的重任,我们要学习和锻炼的东西很多,而实习的目的也恰恰在于为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创造条件。下面,我从我们参观的几个地方具体谈谈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收获和思考。

7月5日我们参观了上海动物园。这真是一次难忘又轻松的旅行!因为动物园之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多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许多在屏幕上看到的面孔立体地展现在面前,真的很激动。当然,和以往去动物园玩不同,我们不但要认识这些动物,还要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等。比如说众所周之的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这些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华南虎虽然

体型庞大,但是动作却很敏捷,而且善于游泳。另外,我国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大多数人对它们很熟悉了,尤其是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招牌式的“黑眼圈”,但是如果不是在动物园习得,我们都不知道,大熊猫一天之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吃食或者睡觉,极少数时间运动。这些之前我们都是不太了解的,通过亲身实习,我们懂得了更多的相关知识。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金丝猴、天鹅、黑猩猩等动物,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物园就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成千上百种动物。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也懂得,每一种动物都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观赏的乐趣,也维系着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任何一种动物的绝种或是数量锐减都会严重影响到生物圈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所以说保护濒危动物,杜绝使用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刻不容缓。

7月6日我们参观的是上海植物园,上海植物园占地81公顷,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园内设有盆景园、牡丹园、蔷薇园、竹园等十几个专类园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参观植物园是一件令人舒服又愉快轻松的事情,因为植物园的环境真的非常好。难以想象,在繁忙的上海,还有那么干净安静的地方。植物园里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可观,各种各样的,见过的没见过的,使得植物园的空气格外清新。很多植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可产生特殊气味的香樟、有“活化石”之称的裸子孑遗植物水杉、上海市花白玉兰等等。实习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寓学于乐,在参观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这种方式学来的知识更容易牢固地掌握。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把玫瑰和月季混淆,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月季叶少,通常3~5片,而玫瑰则有5~9片,此外,月季刺少,玫瑰刺多。再比如说,阔叶植物具备以下的特点:灌木,羽状复叶对生,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还有,竹子都有竹鞭,竹鞭分为散生、丛生、混生三种,竹子用竹鞭来繁殖。参观完植物园我不禁感叹,大自然是这么神奇。以前,我总以为植物在我们的生活起的作用仅仅在于美化环境、提供美感享受上,这次参观让我体会到,植物的作用不可小觑。香樟可以防虫蛀,所以是制造家具的上乘材料,银杏的果实、叶都可入药,可以降血脂。同时植物和动物一起构成了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现象,保护植被,给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以便于为人类更好地服务。7月8日,我们的目的地是上海海洋大学鱼文化博物馆。这里展现的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鲸。抹香鲸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该博物馆的主藏标本,来自2001年5月不幸死于琼州海峡的抹香鲸。鲸的类型很多,抹香鲸是大型齿鲸,鲸喷为S

型,可以潜至水面以下2500米达2小时。白鲸属于小型齿鲸,我们熟悉的蓝鲸是最大的须鲸。大翅鲸从上看头部宽圆,气孔到喙端平坦,上有许多节瘤,胸鳍约占身体的1/3,无背鳍。一般情况下,鲸上下摆动尾片向前游动,与一般鱼的左右摆动有所不同。鲸的游速一般为5~8km/h,最快可达56km/h。其实,与人类相似,鲸也有肚脐眼,鲸的洄游是为了寻找食物。我们都知道蓝鲸是生活在海里最大的哺乳动物,除了鲸类,生活在海里的哺乳动物还有海豚和鼠海豚。鱼文化博物馆里的与丰富多彩。据介绍,最早的鱼是亿年前寒武纪的圆嘴无颌的鱼,常有囊鳔,只有鳐鱼、鲨鱼无此器官。鱼类的侧线是感觉器官,决定鱼类运动时的方向。在鱼文化博物馆见到了色彩斑斓的鱼类,令人大开眼界。这和我们平常对鱼的理解有所不同,没有想到鱼也可以这么千姿百态。研究鱼类仿生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束语

篇6: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66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名。1999年,全镇辖山口南、山口东、山口北、山口西、新庄、冶庄、周王庄、吴家庄、后迓庄、西迓庄、夹河、康石汶、卞石汶、禹石汶、赵石汶、杨石汶、朱官庄、卜官庄、前梁林、后梁林、佟家庄、东迓庄、西太平、西官庄、西碾疃、大马庄、小马庄、洼里、油坊、东碾疃、张家户、东太平、北庄、上欢庄、下欢庄、户栗、辛水崖、大兰沃、小兰沃、响水崖、王庄、春阳沟、石门等43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土质为轻壤质酸性岩坡洪积棕壤以及薄层酸性砂质砾石土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沿途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苗圃,据当地同学介绍这是人们经济来源之一。观察点位于一处耕地上,其南侧为居民点,西侧为苗圃,东侧为林地,周围耕地大部分为水浇地。没有较大变化。

黄前水库

黄前水库坐落在泰山东麓,距离泰安城18公里,济南60公里。站在泰山极顶鸟瞰水面,它宛如一面银镜掩藏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中。早年这里是黄巢起义军练兵习武的地方,现在是泰山景区的一个旅游景点。黄前水库建于1958年,北接大青山,南

接窝角山,西依泰山,东依黑山。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最深处达90多米,有一条深谷从水库中心穿过。水源由泰山、长青岭和大青山三条溪流汇集而来。

水库一年四季静的出奇,除了早晚的鸟叫声,起风时的松涛声,再就是偶尔传来渔船捕鱼的机器声。蓝天、白云、绿树、亭阁倒映在水中,碧波清幽,旖旎明媚。它又出奇的清澈,水底的游鱼,砂石,都毫无掩饰地漂进眼帘。水库被葱绿包围:北面是大片的竹林:南面是铺天盖地的栗子树,纯正的泰山板栗就产在这里,东面的苍松翠柏是泰山的原始森林,西面是山楂、樱桃和女儿茶园;沿水库边的山坡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黄前库水通过地下管道输入泰安城,保障着44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530万亩土地的灌溉。市政府明令规定:水库四周禁止放牧,禁止使用农药,水库上方禁止开发建设。此垂钓的人渴了常趴在水里喝个够,走时还带上两塑料桶回家泡茶煮稀饭。黄前水库位于大汶河支流石汶河上游,流域面积为292Km2,总库容为8248×104m3,兴利库容为5913×104m3。河长为21.1 Km,干流平均坡度为0.00940m/m,流域形状为扇形,形状系数为0.66,河网密度为0.26,流域平均宽度为13.8 km,河道弯曲系数为1.57,河道断面形状为矩形。1.1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黄前水库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北部黄前镇,处于东经117°4′~117°22′、北纬36°16′~36°28′之间。该流域座落于泰山山麓,均系泰山山脉纯山区,绝大部分岩石为前震旦系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混合岩,也有一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岩石出露明显,土层厚薄不均,一般平均厚度约0.3~0.5m左右,土壤性质一般为壤土、砂壤土和部分粘土和砂土。农作物以地瓜、花生为主,小麦、玉米较少。由于该流域土壤性质较好,山区植树造林比较普遍,植被率57%,水土流失较轻。

1.2水利工程情况

水库流域内自1958年以来先后建成小

(一)型水库3座,小

(二)型水库14座,塘坝24座,总控制流域面积134.7km2,总库容1337.8×104m3,兴利库容1045×104m3。较大的小

(一)型水库是下港乡的彭家峪水库,流域面积20.8km2,总库容710×104m3,兴利库容580×104m3。较大的小

(二)型水库是大津口乡的栗杭水库,流域面积48km2,总库容97×104m3,兴利库容48×104m3。

东北侧岩石区

此处大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区,临近黄前水库,海拔较高,此处的岩石多为闪长岩,由于没有植被覆盖,此处现在已全部成为裸岩,由于长期风化结果,岩石表面较光滑。

黄前水库泄洪道

黄前水库建于1958年,北接大青山,南接窝角山,西依泰山,东依黑山。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最深处达90多米,有一条深谷从水库中心穿过。水源由泰山、长青岭和大青山三条溪流汇集而来。此处的泄洪道建立较早,但是由于近几年的改造,已经焕然一些,旁边一些住户借助当地优势建立起了许多农家乐等餐饮服务行业。由于改造的原因以前的灌溉渠道已经被代替,此处已经成为泰安市水利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十字路口东北侧

篇7: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我的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前言

2010年春季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综合自然地理课程,对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此次实习,我们通过路线考察的方式,从森林公园到龙王洞实地观察了张家界的自然结构,并对张家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切实的体验。此外,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深入开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记录此次实习的实习内容。

二、张家界的自然地理概况

张家界市(原名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会长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区计算)。张家界距长沙全程高速32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坐标是:北纬28°52′至29°48′,东经109°40′至111°20′。东与常德市的石门县与桃源县交界,南与沅陵县毗连,西与永顺县、龙山县接壤,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与宣恩县为邻,总面积95616平方公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 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 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来凤 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更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张家界的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因此,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夏季最热月气温27℃,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 ℃(以1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4℃)。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合动物的繁衍与植物的生长,更适合观光旅游。

篇8:“自然养猪法”养猪试验报告

1 试验场地

西充县常林乡陈店沟要8组, 西充县伟杰科技种养殖场猪舍第五、六幢。

2 试验方法

2.1 建猪舍

2.1.1 土地平整:

选择背风向阳约1 000 m2土地, 推平夯实。

2.1.2 建猪舍:

根据土地情况, 在四周修建高约1 m的水泥砖墙, 围成“7”字型, 砖墙上用1.5 m的铁丝网围成一圈。

2.1.3 建房顶:

砖墙四周用每间隔3 m立一钢柱, 并用钢架支撑, 房高6 m, 房顶盖彩纲瓦。

2.2 建发酵床

在“7”字型围成空间中制作发酵床。共铺四层, 第一层:锯末面, 厚0.7~0.8 m;第二层:猪粪少许;第三层:玉米面1 kg/m2;第四层;撒营养液并加水。经过3~7 d发酵后, 待长出菌丝后就可以使用了。试验时将发酵床分隔成5~20 m2的小间, 每个小间设置1个饲料槽, 分别关入同一母猪所产断奶仔猪。

发酵床的管理:每天埋粪1次, 1~3 d喷洒营养液1次。

2.3 营养液的制法

活力99生酵剂 (江西省宜春市强微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研发) 2袋、玉米15~20 kg, 水200 kg, 发酵3~7d即可。

2.4 选猪

挑选同一母猪所产体重约20 kg的DLY仔猪4~6头。

2.5 配制饲料

d、kg

按照瘦肉型猪国家标准配方自配饲料, 主要是玉米、豆饼、鱼粉和中药 (防己散, 成都坤宏生产, 间隔20~30 d使用1次) 。

2.6称体重

每头仔猪按照1、2、3、……的顺序进行编号, 开始试验、中间、结束试验称体重并做好记录。

2.7用料记录

记录每天每个小间饲料的用量, 试验结束后算出总耗饲料量。

3 试验结果

共分2批次 (第一批:2008年10月12日—12月30日, 34头;第二批:2008年12月2日—2009年1月23日, 100头) 进行, 参试DLY仔猪134头, 平均料肉比2.51∶1, 发酵床温度保持在20~30℃, 减少了热量散失, 增加了饲料的有效利用, 提高了料肉比, 生猪生长良好、健康, 猪粪尿等排泄物被细菌充分利用, 有力地解决了环境污染治理难题。见表1。

4 效益分析

4.1 直接效益

自配饲料2~2.1元/kg, 毛猪收购价12.2~12.4元/kg, 每增长1 kg猪肉可获纯收入7.2元。据我们了解如用国内知名饲料采用常规方法养猪, 从20~90kg阶段全程使用饲料, 其料肉比在2.7∶1~2.8∶1。

d、kg

4.2 间接效益

充分利用猪场的自然资源, 充分利用细菌分解猪粪尿等, 既保护环境又能生产优质有机肥料。

4.3 肉香味

经屠宰后品尝获得较为满意的鲜香猪肉。

5 存在的问题

5.1猪只饲养密度, 夏天为1.2~1.5头/m2, 冬天为2~2.5头/m2, 那么最合适的饲养密度值是多少?还需要更多的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和推证。

5.2此次试验用的是DLY肉猪, 用其它品种的猪效果又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如何复习下一篇:吴敏作业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