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卢浮宫作文

2024-04-28

惊艳卢浮宫作文(共6篇)

篇1:惊艳卢浮宫作文

浪漫美丽的法国,闻名遐迩的卢浮宫,今年在故宫博物院展开了“西方神话与传说——卢浮宫珍藏展”,一系列远从巴黎运来的艺术作品,让我发展出无穷的想像力。

来到珍藏馆区,映入眼帘的是众神画像,我也随着导游员的带领,进入希腊神话艺术中……。从画像到雕刻,从玩耍到战争,众神一点一滴的生活都被刻划在艺 术家的想像中。雕像展区狩猎女神黛安娜打猎的情景以及梅杜兹的头颅,都令我印象深刻。黛安娜一旁的猎羊,彷彿看到猎物般,向前俯冲,黛安娜则反手从箭筒里抽出一支箭,微微掀起的裙子,正暗示出她的兴奋与快乐。梅杜兹的头颅看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传说若直视她的人都会变成伫立不动的石像,然而她是女战神雅典娜盾牌上的装饰品,人不直视她是不可能的,我也能走动;这只雕像原是放在水池上观赏的,聪明的设计师,在她的嘴巴挖了个洞,供喷水使用,让装饰品更增添创 意。

来到画展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战神马尔斯大战智慧女神雅典娜。意见不合的两位战神,在特洛伊战争中分属不同军队,马尔斯属特洛伊军,雅典娜则帮忙希腊军。画家选择绘画战后的情形,在雅典娜丢出石头绊倒马尔斯后,马尔斯向前来营救的妻子维纳斯求助。图中的`马尔斯卧倒在地,一手撑起身体,另一手则伸出请求从云端降临的维纳斯帮忙。而雅典娜则伸手举向远方,彷彿要求马尔斯投降。三位神的体态都不同,也显现出画家细腻的笔法,将人体的美展露无遗。

经过这次希腊神话传说的惊艳,不只让我感受到,神话故事永远是吸引人的,永远是令人赞叹的艺术,也让我对众神的了解更深一层。我对艺术的创作更佳憧憬,我对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也有展新的体验!

篇2:惊艳卢浮宫作文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以前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扩建和整修逐渐成为了王宫。弗朗索瓦一世在这里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使卢浮宫有着大量收藏。后来,法国政府又将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一个博物馆。

我们从卢浮宫的.车库,走进去。检票处旁有一个正入口,整个正入口是一个金字塔形,在旁边还有一个倒金字塔,没想到这竟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

一进卢浮宫,我们就看见了中世纪时期卢浮宫的城壕,上面还有投影了那时候人的生活。在进二楼的楼梯的旁边,还有着埃及的狮身人像。进入二楼,就看见了希腊神话中各神的雕塑。其中在大堂中心的维纳斯最为著名,它是用大理石做成,还是被人在米罗岛找到的,所以成为了镇馆三宝之一。这个雕像虽然缺少了手臂,但还是显得维纳斯很美。

随后我们上第二楼,在第二楼有着胜利女神的雕像,这个雕像也是镇馆之宝和维纳斯的雕像都展现了希腊化时代艺术的美。在二楼的德农馆展现了绘画艺术,也展现了历史的变化。画中有些是跟基督教有关的画,有可能那时是教皇统治的时候。在一面墙上只展出了一副画,而且那张画很小。其实那幅画就是著名的《蒙娜丽莎》,也是镇馆之宝。在达芬奇的笔下,把蒙娜丽莎画的惟妙惟肖,还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篇3:惊艳作文的锻造

关键词:写作;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本来就应该具备创新性。学生作文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有创意的表达,更需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即使是相近的题材,也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味。现在很多中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干篇一律,无论在语言表达、艺术构思,还是思想情感体验的独特性与深刻性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新思路

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写作天地里自由地翱翔,有利于学生写作创新。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创新和创造。联想和想象的過程,就是学生陶冶情操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建议学生闭上眼睛,放送配乐朗诵,让学生根据曲中的画面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构建的意境。

然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想象的画面和体会到的情感付诸笔端。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打破时空的局限,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比如,根据写作要求,放有关录音,看投影图片或是电影片段,让学生边看边充分感知,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他们时时进发思想的火花,流露情感的涟漪。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路开阔,情感丰富,选词造句也得心应手,很快就能写出好作文。

二、博观约取,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古今,很多文人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了十分相近的结论。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着眼课外,广泛阅读,获取信息

1. 着眼于课外,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学生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

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著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必须学会多积累间

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感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生活的积累

1. 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渐渐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 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发生之事

观察生活,是指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要有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唱、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

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以阅读为根基。坚持读写结合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选文文学性更强了,内涵更丰厚了,经典价值凸显得更明确了。对语文教师的底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时力争准确地解读文本。

以一元解读为基准,适度地多元解读,学习鉴赏作品的思想内涵,汲取作家思想的深刻性,理解问题的独特性,思维的严密性,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本着以文解文的思想,以品读语言为手段。完成与作家的精神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有效利用课下注释及课后研讨与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鉴赏的预习,教师加大检查力度,结合不同文体,指导不同的点评方法,使预习能紧扣学习的重点,便于阅读鉴赏的顺利推进。散文的预习,可根据散文的类别确定写批注的要点,如写景抒情类的散文圈点勾画描写美景的语句,以及抒情性感悟性文段,并随时记录真实的阅读体验,特别是个人的独特感悟,甚至可以带着质疑的态度,对作品提出不同看法,有疑而问,提出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学生能增强对文本的熟悉程度,预习的目标更清晰,教学效率更高了。诗歌教学让学生揣摩炼字的艺术,本着字字传情的原则,带着饱满的感情理解诗的情感和理趣。

结语:

现在的中学生,渴望运用个性化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社会、人生与自我,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索。老师要针对这一心理,鼓励写作主体的个性张扬,写作才能出“新”。教师提倡作文一定要有真情,以情动人。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感受和思考,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

性。让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让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再把这些体验、感受和思考外化为个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真情实感的个性鲜明的创新性作品。参考文献:

篇4:游览卢浮宫

2003年的秋天和2004年的春天,借中法文化年摄影家交流项目的机会,我终于来到了巴黎,走进了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宫内收藏的艺术珍品达40万件之多,是名副其实的万宝之宫。

卢浮宫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建筑艺术的瑰宝,占地面积19.8公顷,全长680米,是欧洲最雄伟、最大的宫殿建筑。其壮观的柱廊,华丽的塔楼,精美的雕刻,富丽堂皇的陈设,处处都显示出其建筑艺术之精湛绝伦。

卢浮宫有三大展馆:黎塞留馆、叙利馆和德农馆,分为地下一层(展厅入口)、一层、二层和三层。展厅入口处摆放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赞助印制的中文版《卢浮宫博物馆导游图》,供人免费取用,让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观众感到格外亲切。卢浮宫的展品共分为九大部分:卢浮宫的历史和中世纪的卢浮宫,古代东方文物、伊斯兰艺术,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雕塑,工艺品,绘画,书画刻印艺术,以及刚刚于2004年向公众开放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

“卢浮宫的历史”和“中世纪的卢浮宫”这两个展厅展示了卢浮宫的建筑历史和演变过程,从菲利浦·奥古斯特1190年建造的被称之为“卢巴哈”的要塞城堡(即后来的卢浮宫),到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和其他建筑师在“大卢浮宫”计划中的改建工程。说到贝聿铭,不禁使我想起这位大师当年设计卢浮宫金字塔入口处的故事。那年他64岁,被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参加卢浮宫改建,并为卢浮宫设计了一座全新的风格非常前卫的玻璃金字塔形建筑。当时法国人非常不满,说这会毁了“法国美人”的容貌,高喊着“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翻译都吓倒了,几乎没有办法为他翻译出他想答辩的话。后来金字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建之后参观人数比以前翻了一倍,法国人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贝聿铭也被法国总统授予了法国最高荣誉奖章。站在金字塔入口处,看着熙熙攘攘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出出进进,我真为贝聿铭这位华人建筑大师感到骄傲。

由于时间匆忙,我们实在无法全部欣赏卢浮宫的珍宝。在法国朋友的建议下,我们选取了一条特快通道,先去欣赏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雕塑维纳斯女神、胜利女神和绘画《蒙娜丽莎》。

维纳斯女神又称米罗岛的维纳斯,也称阿芙罗蒂特。这尊高2.04米的雕像陈列在卢浮宫的一层,它使无数观众为之倾倒。雕像半裸着身躯,显得十分自然、端庄,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作品。雕像是1820年在希腊米罗岛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同年被法国公使馆的秘书买去献给路易十八,1921年即收藏于卢浮宫。《米罗岛的维纳斯》所表现的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蒂特,“维纳斯”是女神的罗马名称。雕像神态优美动人,雕刻技巧精妙,至今谁也无法复原其断去的双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另外一件受人瞩目的展品是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的《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即胜利女神像。她被置于二楼的楼梯口,高3.28米,从三个方向都可以看到她迎风展翅的美姿。她于1863年在希腊出土,出土时已经失去头部与双手。但她昂首挺胸,健美的身躯仍然向人们宣示着胜利的到来。据说,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一场海战的胜利而作。专家们把她评价为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

当然,我最急切想看到的还是达·芬奇的油画作品《蒙娜丽莎》。她被誉为世界绘画的“明珠”,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卢浮宫博物馆为观众着想,一进展馆,就有指引你去寻找这幅名画的路标。很多与我们一样时间紧迫的观众,第一选择就是去先睹《蒙娜丽莎》的风采。这幅名画所描绘的是一位普通的意大利少妇,她衣着朴实无华,既没有珠光宝气的饰品,也没有耀眼夺目的花边丝带,她那神秘的微笑,令人捉摸不透,又让人过目难忘;似乎是高兴,又似乎有点生气;似乎是喜欢你,又似乎有点蔑视你。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去看她,她也总是在看你。在离《蒙娜丽莎》很远的地方,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队,人们一步步向前挪动着。2003年秋天还允许拍照的地方,2004年的春天就出现了高声催促观众并严禁拍照的黑人女警察。那怒目呵斥的形象与身后画面中慈眉善目的美丽少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由世界卓越的绘画艺术大师达·芬奇花了4年多时间才完成的杰作,仅高1米,宽70厘米,与那些悬挂于不远墙上的描写宫廷奢华生活的巨幅油画相比,乍一看还真不起眼,但她那力透纸背的艺术魅力却不知迷倒了全世界多少像我一样的观众。

3个多小时的时间飞快地流逝,我期待了几十年的梦想即将结束,心中多少有些无奈与遗憾,因为匆忙之中我们只能观赏到这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中极少部分作品。然而,法国人很幸福。听说,在法国所有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享誉世界的这座卢浮宫每年接待几百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科学与艺术教育不断唤醒着法国人的敏感,催生着法国人的创造力。我想,不仅法国人,每一位步出金字塔入口处的观众,都会深深感受到卢浮宫那种令人难以估量的美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的巨大价值,完成一次精神上的真正洗礼吧。

In the autumn of 2003 and the spring of 2004, taking advantage of a photographic exchange project held between Shandong Province in China and Brittany in France during the Chinese-French Culture Year,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Paris and tour the Louvre twice.

The Louvre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Seine, which flows through the downtown area of Paris. As the most famous and largest art treasury in the world, the Louvre has a vast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400,000 art treasur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Louvre itself is a giant example of architectural art. Covering an area of 19.8 hectare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680 meters, the Louvre is the most magnificent and largest palace building in Europe. The splendid column corridors, beautiful turrets, exquisite sculptures, and magnificent displays all make its architectural art second to none in the world.

The collections in the Louvre comprise nine parts: Oriental Antiquities & Islamic Art; Egyptian Antiquities; Greek, Etruscan & Roman Antiquities; Sculptures; Objets d’Art; Paintings, Prints & Drawings; History of Louvre & Medieval Louvre; Arts and Civilizations of Africa, Asia & Oceania; and the Americas.

The first statue worthy of being visited was the Venus de Milo, which has a height of 2.04 meters and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floor. Carved about 150 BC by the Sculptor of Antioch, an ancient city on the Maeander River, it was lost for many centuries until finally unearthed, albeit with missing arms. Known as Aphrodite to the Greeks, the Roman Venus was the Goddess of Love; and her son was known as Cupid, the Messenger of Love, to the Romans and Eros, the God of Love (in its manifestation as sexual desire), to the Greeks.

To this day, the Venus de Milo remains a sculptural masterpiece with few rivals. Exquisitely carved, she remains a model of ideal feminine proportions and beauty. Though no one has found or been able to restore her lost arms, this only adds to her mystique, for rapt visitors can only imagine whether she is modestly covering herself, cuddling a baby, holding something, or reaching out to her lover.

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is another remarkable statue in the Louvre Museum. With a height of 3.28 meters, it is located at the stairway leading to the second floor. From three directions, visitors can appreciate her spreading-the-wings pose. When excavated in Greece in 1863, the statue had no head or arms. However, her posture, which looks as if she is about to fly into the air, is a moving demonstration of the elation that comes with victory.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and important of all the masterpieces collected in the Louvre is the Mona Lisa by Leonardo da Vinci, which attracts thousands of visitors every day. In order that visitors can easily find the place where this picture is exhibited, the museum administrators have placed some striking signposts at the entrance to direct the tourists.

Though Mona Lisa is depicted as an ordinary young Italian woman in plain clothes, her mysterious smile makes all those who see her remember her forever.

篇5:卢浮宫三宝

卢浮宫正门前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似乎“不伦不类”的建筑,那就是玻璃金字塔。这座玻璃金字塔,在我看来是古不古洋不洋的。别看它不伦不类,却是很有名的,原来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据说,这座玻璃金字塔刚建成时曾引起巴黎市民的强烈不满,争议很大,但后来法国人就接受了它。现在,它已经成为巴黎最新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我知道,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古代与现代建筑的最佳融合。馆内珍藏着不少中古至19世纪的艺术珍品,包括不容错过的卢浮宫三宝:《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和《维纳斯》雕像。

按照导游图,我们从卢浮宫地下一层的黎塞留馆开始,本来是想一层一层往上游览,可是才看了法国雕塑馆就迷失方向了,只好降低要求,尽量循序前进,只想着不要漏过卢浮宫三宝。

我们熟悉的断臂维纳斯雕像确切的名字叫《米罗岛的维纳斯》,在一层叙利馆。看到《维纳斯》时,我才知道雕像高有两米多,帕里安大理石使得这位两千多年的女神雕像的身体和肌肤显得依然那么丰盈美丽,因此很远就被她的与众不同所吸引。在这层,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

卢浮宫三宝中的其余两件,都在卢浮宫的二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显然是最受欢迎的,一路看到最多的就是它的指路牌。此画大约创作于1503年到1505年之间。达芬奇本人对这幅肖像画十分钟爱,因此他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这幅画。此画一经绘成, 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被大量复制,蒙娜丽莎一下子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肖像画的一个样板。如今,讨论这幅画的话题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本身了,美学、哲学乃至当代艺术和达芬奇个人的人格分析,似乎都是这幅画所牵涉出来的问题。不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前面永远都有那么多的游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居然只是那么小的一幅,难怪达芬奇可以随身带着它。隔着玻璃框看它时,感觉和看仿真画一样没太大的差异,只是走近了,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画面美女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细纹。

记得我最早是从课本的插图上知道《胜利女神》雕像的,直到我在楼梯上猛然抬头看到,她被独自安置在二层通往一层的楼道口,一位女神昂然屹立,薄薄的裙裾随风飘舞,女神肩上展开的羽翼似乎要振翅高飞。该雕像的全称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1863年发现这尊像时,它的头和双臂已散失。它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90年,高约2.75米, 是目前所有古希腊时期雕塑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篇6:参观卢浮宫

卢浮宫前玻璃金字塔是由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于1988年设计的,别致大气,已成为卢浮宫乃至巴黎的象征。作为一个中国人,理所當然感到高兴。

全馆共分七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部、埃及艺术部、东方艺术部、绘画部、素描部、雕塑部和工艺品部。据介绍,拿破仑在向外扩张中,专门带着一批文物专家,挑选被征服国家的文物珍品,先后从各国运回到卢浮宫的文物就有几千吨。拿破仑为了标榜自己,把卢浮宫改为拿破仑博物馆,展出他掠夺回来的艺术品。

全馆顶级文物排名前三位的是:希腊雕刻《米罗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的胜利女神》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被称为“镇馆三宝”。这三件文物中,没有一件是法国本土的,有的是掠夺回来的,有的是买回来的。

油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1503年创作的传世杰作,77×53厘米,被放在二楼中厅的显要位置上。参观的人特多,很难到前面拍一张照片。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人,1495年嫁给当地显贵德尔·焦贡铎,因此欧洲人多称这幅油画为焦贡妲。此画开创了西欧画史上侧重心理描写的先河,各方评价极高。

一层东厅南部的维纳斯雕像,身高2.02米,希腊大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创作于公元2世纪末,被公认为希腊女性美的原型。1820年米罗岛上一位农民在挖土中发现这尊雕像,当时雕像完好,后来法国海军在拦截希腊商人运送雕像到君士坦丁堡时,开枪打碎了雕像的双臂,并带回法国献给国王。

知识收藏

拿破仑,即拿破仑·波拿巴,他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欧洲各国除英国外,其余各国都向拿破仑臣服。

上一篇:这样简简单单乐于助人作文下一篇:手性药物药学申报资料及审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