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生产法总结

2024-04-21

学校安全生产法总结(精选12篇)

篇1:学校安全生产法总结

今年六月是全国第xx个“安全生产月”,为了贯彻落实习上级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xx镇中心小学召开了20xx年“安全生产月”工作会议,会议由贺xx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首先由贺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集体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纪录片。在观看过程中大家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接着,校长贺xx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高度重视,明确主题,按照文件要求切实把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抓落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并就学校安全生产月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强调要进一步排查校园隐患,不留盲点,不放过疑点,突出重点,确保责任落实到每校,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安全生产月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目标,将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与学校日常安全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会后以各组为单位,对本次会议观看的纪录片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解读学习,并手写心得体会上交各组。

会议强调,全体教职员工要警钟长鸣,重点扎实开展好安全知识宣教、安全隐患查整、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总结报道等工作。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明责担责,团结合作,共同推动xx镇中心小学安全工作平稳发展。

篇2:学校安全生产法总结

“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以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拉开序幕。王xx主任结合贯彻落实自治区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关精神,以及6月18日教育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对学院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当前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复杂性、特殊性,时刻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强化重点治理。针对疫情防控、暴力伤害、防溺水、校车安全管理、消防和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校内安全隐患排查,注重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做好重点人员管控,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四是强化安全意识。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广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密切家校合作,让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五是强化实际效果。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进部门协同,加大督导力度,务求工作落实。

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着眼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治工作,推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进校园,在学院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防风险,及早除隐患的浓厚氛围,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3:学校安全生产法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蚌埠市日供餐人数在500人以上、布局流程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7]要求的34家大中专院校食堂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结合《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8]、卫生部《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9]以及“6S”管理理论,制定适合学校食堂实施的HACCP与“6S”结合模式,监督实施并对实施前后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1.2.1 食堂功能间的划分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6S”管理法的要求,将食堂加工场所划分为非食品处理区、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场所,将食品处理区按照食品流向和清洁程度划分为一般操作区(食品库房、粗加工间、切配间和餐具洗消间)、准清洁区(烹饪场所和餐具保洁间)和清洁区(备餐间)。

1.2.2 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

食品加工工艺按照生进熟出、单一流向的要求,需经过原料采购、贮存、粗加工、加工和成品供应等10个环节。见图1。

1.2.3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跟据HACCP系统程序和“6S”管理法,运用确认关键控制点的CCP决定表,对加工布局和流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危害分析和确认,确定原料采购、烹调加工、食品留样、餐具清洗消毒和从业人员5个环节为关键控制点。见表1。

1.2.4 危害分析工作表的建立

针对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干预措施,建立关键控制限值、监测程序、纠偏措施和验证程序等HACCP计划表。见表2。

1.2.5 六常法操作标准

运用六常管理法制定各功能间从业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前后食品原料采购情况

结果显示,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合格率在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后,较实施前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18,26.825,24.050,P值均<0.01)。见表3。

2.2 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前后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和成品盒饭(菜肴)检测结果比较

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和成品盒饭(菜肴)合格率在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后分别为91.14%(432/474),100.00%(200/200),均高于实施前的84.60%(401/474)和96.00%(192/200)(χ2值分别为9.980,8.163,P值均<0.01)。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2.3 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前后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健康体检及行为改变情况

结果显示,食品安全培训、健康体检和行为改变合格率在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后,较实施前均显著上升(χ2值分别为5.584,21.571,37.239,P值均<0.05)。见表4。

2.4 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前后餐用具消毒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学生餐盘、碗碟、成品容器和餐具消毒总体合格率在HACCP与“6S”结合模式实施后,较实施前均显著上升(χ2值分别为10.149,5.029,9.566,24.075,P值均<0.05)。见表5。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

3 讨论

HACCP是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食品安全生产中最有效、最科学的食品安全体系[10,11]。一般认为,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实施HACCP体系的基础,环境卫生整洁、设备设施完善是实施HACCP体系的必备条件[4]。实施HACCP体系可以促进学校食堂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但由于学校食堂食品加工缺乏标准化的加工方式和固定的工艺流程,导致在学校食堂推广建立完整的HACCP体系有一定的难度[12,13]。

6S管理是传统的“5S”管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14],通过对餐饮单位人、机、料、环等实施六常法管理,可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6S简单易操作,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在餐饮业推广和执行。同时,6S强调全员参与,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从而保障加工场所卫生整洁和持续运转。

篇4:中职学校德育快乐体验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 快乐 活动

G7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中职德育教育“曲高和寡”的现象,各中职学校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德育教育方法,本人所在的学校就采取了德育快乐体验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德育快乐体验法

所谓德育快乐体验法是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改进德育教育模式,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体验教育法。

二、主要做法

德育快乐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后实践贴近学生专业、主题教育贴近学生兴趣的快乐体验做法。

(一)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革除“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贯通。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实现:

1、课堂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生活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在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接线,把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在真实、富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教育资源:一是紧贴生活“热点”问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时下热点问题,“雾霾”、“老人跌倒你扶吗”、节约粮食、倡导“光盘”等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二是典型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挖掘身边的,本校的,甚至是本班发生的真实案例,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是紧贴学生专业需求。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紧跟岗位要求,有针对性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紧贴学生生活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过程,结合生活,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电影电视片段、音乐、漫画、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导入新课,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探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辨析生活中的是与非,用生活中的实例印证理论和哲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

4、课后作业贴近学生生活

课后作业不再是概念、哲理的重复,采取开放、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研究和创造,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例如:青少年上网都有哪些利与弊?吸烟的危害,如何戒烟?就业面试时,要注意哪些礼仪?环保,我们要从哪些小事做起?

(二)课后实践紧贴学生专业实际

在課后实践中,注重贴近学生专业实际,充分发掘校外资源、整合校外力量、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1、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与专业系部合作,在省内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5个,组织学生参观实习,零距离接受企业熏陶,学习企业文化,塑造职业形象,提高职业素质。

2、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建立学生能力拓展基地。先后在安吴青训班旧址、国家大地原点、习仲勋陵园、西安科技馆、502部队等地建立爱国与革命传统、地理、国防、科技等教育基地,开展课后实践。

(三)主题教育紧贴学生兴趣

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见表1),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禁烟倡议、植树护绿、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志愿者服务、“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会环保、懂的感恩,学会交流、懂得互爱,在活动中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正义和阳光的心态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表1 2015年主题教育活动一览表

序号月 份内 容负责部门

13月文明礼貌月党 办、团 委

24月革命传统教育月党 办、学生处

35月“五·四”精神传承月团 委、学生处

46月“我身边的诚信”征文月学生处、教务处

59月“尊师爱生”讨论月学生处、教务处

610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党 办、团 委

711月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月教务处、学生处

812月法制教育宣传月保卫处、学生处

三、师资保障

为了确保德育快乐体验法的顺利实施,还必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较高、校内外结合的德育师资队伍。

一是将教师参加德育教育的工作绩效,同评优表彰、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部门考核、学生评教等方式,考核评价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职称聘任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是开展师资队伍培训。(见表2)

表2 德育师资队伍培训

序号项 目内 容

1专业教师队伍1.参加德育理论学习与培训;

2.参加心理学、教育学培训;

3.参加校企交流和企业实践;

4.考察、观摩特色学校,参加赛教。

2班主任

队 伍1.参加心理学、教育学培训;

2.参加班主任上岗资格培训,任职人员持证上岗;

3.校企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管理经验;

4.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3兼职教

师队伍1.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来校授课;

2.安排兼职教师担任素质教育课,开展专题讲座;

3.参与德育课程开发、参加德育相关实践活动。

四、成效及影响

快乐体验法给德育注入活力,使德育课从枯燥乏味的理论变成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满足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欲望和需求,激发和增强了学生探究冲动,增强了德育效果,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能力、感悟真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学院毕业生受到了合作企业的认同。学校形成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

篇5:学校安全生产法总结

动总结

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的宣传教育活动。近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各级各类学校掀起《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教育活动。

活动中,一是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专题学习活动,让全体教职工了解新《安全生产法》全文,明确新《安全生产法》核心:一条红线、一个责任体系、三个必须、三个监管,总体把握了新《安全生产法》的一个宗旨、一个方针、十大亮点、十一项基本制度、三十项新规定;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利用主题集会、主题班会、晨会、电子显示屏、专栏、画报等进行宣传教育,分别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今冬明春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恐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巩固平安校园建设,人人参与行动;三是给家长发放了各项《安全告家长书》,请家长和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学校组织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治理活动,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据了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利用赶集天发放《安全生产法》《安全常识》宣传资料78000余份,悬挂59副标语,开展《安全生产法》主题教育33场,主题班会560节,受教育群众和师生达56000人次,本次学校《安全生产法》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篇6:学校开展反间谍法宣传活动总结

连日来,在xx市xx区第二小学校园内,四处都可以看到关于《反间谍法》的宣传标语和黑板报等。这是xx二小广泛开展《反间谍法》学习宣传活动的形式之一。

为了广泛学习宣传《反间谍法》,让每一个师生都知道《反间谍法》,了解《反间谍法》,遵守《反间谍法》,xx二小除在醒目地方悬挂、张贴《反间谍法》宣传标语,利用学校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反间谍法》标语外,还在学校的知识栏内每周更新《反间谍法》内容,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反间谍法》内容,开展《反间谍法》主题班会活动,开展《反间谍法》知识竞赛,写心得活动等,并将老师和学生学习《反间谍法》的心得体会张贴在班级文化专栏中;同时,还向每一位家长、学生发放《反间谍法》手册,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知法、守法一起走”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了解《反间谍法》,掌握《反间谍法》,时时处处可以讲解、宣传《反间谍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学习,既让老师、学生和家长牢记了《反间谍法》,又让大家懂得了怎样宣传和学习《反间谍法》,使全校师生和家长,都成了《反间谍法》的宣传者和学习者。

篇7:安全生产法学习总结报告

二、此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学习教育和竞赛测试活动,更加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氛围,使员工深刻了解到加强企业和自身安全管理,不仅是维护企业利益,而且切实保障了广大员工和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权益。

三、本次考试情况

1、此次参加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答题竞赛的员工中,

大多数员工的考试成绩都比较满意,有个别员工考试成绩比较优秀。

2、经过阅卷评分,公司评选出前3名成绩优秀的员工,按顺序排名如下:梁茂林、王锦雄、胡振耀。

四、下一步计划

1、继续组织员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

2、加大隐患排查、综合治理的监管力度和安全教育。

3、进一步完善公司维修车间基础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强化队伍素质。

[

篇8:农村学校“考法研究”现象探析

一、“考法研究”及产生背景

“考法”, 是指为了考好试, 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与方法。“考法研究”, 指对这些策略和方法展开进一步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和权衡, 从而较好地服务并提升考试的效益。

可是, 当前农村学校追逐的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倡导的不一致, 反方向运行。缘于行政的强化, 上级政府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层层签订教育目标责任书, 下达升学指标。有主管教育的镇长在教师大会上说:“我, 不管其他, 最后只要一个分数。”有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如此下令:“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教育部门苦管, 以优越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此般情形下, 《纲要》虽然美好, 然而鞭长莫及, 敌不过“现管”。

大家都抱怨应试教育的罪孽, 甚至声嘶力竭, 可是最终谁又逃得脱应试的掌控呢?《纲要》颁布已经3年了, 可是情况依然如故。况且, 上级的决定, 直接关乎农村教师的生存进退, 考分成了他们的命根儿, 教师惟有全力迎合以求生存, 《纲要》规定当然也就无暇顾及了。

概言之, 分数异化了“教育GDP”, 上面专等着拿成绩赏罚是问, 下面惟有极力迎合, “考法研究”应运而生。

二、“考法研究”的类型

1. 牵涉考试内容的“考法研究”

为了从考试内容上取悦或迎合阅卷老师, 有的教师玩弄“情感征服”的计谋, 如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不惜逾越伦理红线, 创造泪水、炮制各种亲情悲剧或者人生残局, 骗取阅卷教师的感动, 以使其打分时格外“照顾”和“慷慨”。

长此以往, 农村学生势必由作文学会了撒谎, 从考试学会了造假和欺骗, 人格开始扭曲, 收获了高分, 却不经意间失去了良知, 输掉了品德。

2. 牵涉监考教师的“考法研究”

(1) 考前, 广交“朋友”, 联络“感情”。相对于城区, 农村学校较为偏远, 教室根本没有配备电子监控设施, 所以从监考教师身上动脑筋不失为“睿智”之策。如平时借跨校交流、“打篮球”、联谊活动等机会拓展人脉, 在一些人看来构筑人际关系网, 其目的是图谋以后交叉监考时能够网开一面, 以相互彼此关照。

(2) 考时, 用各种手段贿赂监考教师。如伙食上酒肉奢华;考试过程中轮番上茶、送水果、送点心;给监考教师配备各种读物 (譬如报纸、杂志、小说) , 以供其监考过程中享用。另外, 送礼物、赠纪念品……诸般行径, 其不可告人的真正用意还是期盼这些受益、受惠的监考教师, 在监考过程中或者分心, 予学生舞弊的机会;或者碍于情面“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3. 牵涉学生的“考法研究”

学生是考试的主体, 教师除了平时为考而教、替学生搜集考试信息、搜罗考试资料、于黑板上每日更新“距考试还有几天!”之外, 往往在如下方面倾心琢磨。

(1) 考前, 威逼利诱学生。或者高压恫吓学生。如“考不好, 等着留级”, 致使弱势的学生在沉压重荷之下, 不择手段考试, 以保“活路”。或者拉拢学生, 骗得他们的感情。如临考前, 悄悄施予学生些许钱物, 以“买”取学生报答之心, 乃所谓的“以小钱赚大钱”策略。或者下“封口令”。但凡泄露学校或老师有关考试不良行为者, 撵出学校, 严惩不贷。

(2) “剔除学困生”的谋略。在考试前采取各种分流措施, 以阻止学困生参加考试, 避免其拉全班平均分、扯集体后腿、给学校抹黑。诸如让学困生另外考试, 随意给个分数忽悠家长;捏造病假理由, 提前把学困生“请走”。

(3) 考场上的“较量”。 (1) 师生里应外合。如由考生借上厕所之名, 偷偷把考题用纸条抄出, 顺路捎给早已等在道上的老师。待其从厕所出来, 老师把已做好的纸条交与考生, 秘密带进考场。此外, 个别学校开始出现了高科技手段作弊, 如考场内的学生藏有手机, 考前, 老师会叮嘱学生务必使用静音或者震动状态, 以避免接收信息时被监考教师发觉。 (2) 优生分块包干。即在事前的考场座位安排时, 特意将班上的优等生均衡地分布于考场的各个点位, 令他们分别定点帮扶旁边的若干同学。 (3) 团结一心, 全班对答案。例如, 传纸条;将答案写于橡皮擦上互相借用;使用事前暗定的肢体语言;声东击西以分散监考教师的精力、转移其注意力。其最终目的是务必在交卷之前全班学生相互之间校对答案, 以提高准确率, 提升全班的考试成绩。 (4) 若监考教师坚持原则, 实在无法“下手”, 则铤而走险。全班配合创造机会, 随机应变, 例如帮监考教师添水的间隙, 朝其杯中放入几粒“泻立停”。目的:调虎离山, 让教师忙上厕所, 学生们乘机作弊……

三、农村学校“考法研究”盛行之风的解决方法

1. 完善农村学校评价制度

评价, 是农村教育的“风向标”。只有真正把教育评价引向正确的轨道, 引入将教育宗旨得以实现的境域, 农村教师才能得到“解放”, 农村学校才会逐渐移步走出“考法研究”这方向性的错误道途, 走上正轨。这, 实为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否则的话, 农村教师只能被动顺应应试评价而疲于奔命, 百计千方应对, 无法与“以分论教”的体制、机制相抗衡。坦白地说, 教师既没这个权利, 也无这个能力。

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好的和尚, 再好的经都会被念歪。”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构成了国家的隐忧, 尤其在《纲要》推广实施的新时期, 教师素质无疑成了“瓶颈”, 一切可能因之而挫败, 所有可能缘之而落空。因而,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为农村学校当下亟须的“新希望工程”。只有具备师资素质的保证, 农村学校才会逐渐离弃“考法研究”之伎俩, 静心专注地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创新, 在创新中赢得提高和发展。

3. 回归育人的本原

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人格,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人格的教育、用灵魂唤醒灵魂以培养健康人性的伟业。袁振国老师说过:“人格,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内涵”, 人格立, 则人立;“人立, 则凡事举” (鲁迅语) 。丁钢教授说:“现代社会的危机, 是人的危机, 人的危机的实质为人格的危机。”那么, 人格的完善无疑成为现代教育的崇高使命。可以说, 健全的人格, 是保证道德底线的精髓, 为人生美好的基石。倘使任由“考法研究”之风在农村学校持续蔓延, 势必酿成教育的危机, 继而导致人格的危机。

“考法研究”所收获的或许是显赫的成绩和光鲜的分数, 但却以牺牲人格的健全和心灵的美好为代价。方向错了的研究, 比没有研究更为危险。农村教育需要从“考法研究”的阴影中走出来, 摆脱分数羁绊, 必须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负责, 从而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真正回归至育人的本原。回归本原的教育, 才是有质量的教育、方向正确的教育、有幸福感的教育、美的教育。

篇9:新安全生产法学习总结

首先,该法进一步确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仍旧是企业,对本企业安全事故承担主要责任。落实到收费运营单位就意味着,管理处、收费站成为了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安全事故要承担主要责任。这对单位是个新的考验,需要从预防,治理各方面入手,积极整改,建立起齐全的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能力,使全体工作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另外,就收费站工作的特殊性,安全事故处理能力要延伸到服务对象,为广大司乘人员负责。收费站区如发生紧急事故,应第一时间上报,处理,并积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次,该法对责任事故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旦追究到事故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将比以往给出更严厉和更高金额的处罚。这就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新出台的安全生产法规,将是对安全的更加重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全体职工要高度注意,严格防范,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用电、用火等发面要严格注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疏导员在岗亭外作业要严格注意,积极排除安全隐患,夜间作业必须穿反光背心,横穿车道要注意过往车辆,确保安全后方可穿越。

最后,该法明确要求道路运输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其他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这是国家对应急管理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 。道路运输单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应当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方面做出相关的应急救援错。这就意味着原来的便民措施要做出更大的延伸,建立起更加完全的安全事故应急措施。除了便民服务以外,还要增加安全应急服务,对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提供保障及己所能及的救援服务。

篇10:新安全生产法学习总结

您好!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方的传统节日,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体验与家长和老师们一起欢度节日的幸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自我展示的能力,让孩子能感受到家长和老师们浓浓的爱,我园将于12月24日(星期三)下午2:30准时在本园举行“迎圣诞亲子大联欢活动”,在此特诚挚的邀请您的积极参与)。

温馨提示: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请家长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按时参加本次圣诞亲子联欢活动;

2、在活动中,请家长积极配合老师们的安排,与孩子们一起联欢、一起游戏,让孩子们享受大人们给予的关爱;

3、在活动中要与老师们一起维护现场的秩序,确保孩子的安全;

4、在活动中多给予孩子爱的鼓励和掌声,培养孩子的自信;

篇11: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总结

——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活动总结

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学校的安全生产是保障一切教育工作开展的真谛。新《安全生产法》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学校要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必须切实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工作方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才能做更好。我校在学习《新安全生产法》的工作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态度

学校为保证全体教师都能够认真学习《新安全生产法》组建学习《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中第十八条的规定由校长担任组长,全体中层领导、年级组长为组员的班子。

领导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研读解析新安全生产法的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明确了工作职责,强调工作中“谁主管、谁负责”、“ 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领导班子负责制。

二、提高思想认识

近年来,校园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安全已经提升到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是和谐的高度。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从发展惠及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认识是关键,特别是教师的安全生产意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新安全生产法对保障学校及其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重大意义。

三、全面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培训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培训全体教师学习研读新安全生产法,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首要工作。校长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组织完善实施培训工作。全体教师集体参与安全培训,培训努力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一个“一把手挂帅,主管领导负责,年级组长分管,班主任监控,科任教师齐抓,全员参与”的学校安全体系和工作局面。

四、加大执行力度

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注重培训学习执行能力,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通过学习新安全生产法要培养全体教师事事从严、事事过细的工作作风,敢于叫真章,善于抓细节,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工作的漏洞,识别和防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工作措施,强化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教师识险避险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树立安全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时刻保持对各类风险和隐患保持高度警觉,筑起坚固的防范之墙,遏制一切事故的发生。

篇12:我国学校法人类属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学校法人类属

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四种类型, 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我们不妨使用排除法来分析一下, 学校法人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法人。首先, 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而《教育法》第25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可见, 现阶段在我国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从本质上讲, 都不是企业法人。其次, 在我国没有公法人概念, 虽然公立学校具有“公务法人”的某些特征, 但不是“主要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显然不在机关法人之列。再次, 学校也不应是社会团体法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团体”概念的界定, “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 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而我国公立学校都是由各级政府所举办的, 显然不具备由“公民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的基本特征;而民办学校成分非常复杂, 从举办主体看, 既有捐资举办的, 也有投资举办的, 还有的是无投入主体、依靠滚动积累发展起来的, 虽然有的民办学校具备“社会团体”的部分特征, 但却难以简单地将其归类为社会团体。通过以上事项排除, 学校法人就只能是属于事业单位法人了。下面, 我们再分析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实际情况是否是这样的。

按照最新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条的规定, “本条例所称的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对照此定义, 公办学校完全具备这样的特点, 毫无疑问也应属于事业单位。但公办学校要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事业单位法人条件”, 履行法定的法人登记程序。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6条的规定,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三) 有与自己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四)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 (五)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尽管学界对“公办学校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是否必然是法人”等问题存在争论, 但按照《教育法》第31条有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 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的规定, 我们可以说至少从法理上讲, 经过正式批准成立的公办学校是具备法人资格的, 也是基本符合上述事业单位法人条件的, 因此, 理应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类别。现实当中, 公立学校也是作为事业单位来对待的。

相对公办学校而言,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属和法律性质则显得模糊不清。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条有关“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适用本法”的规定, 显然民办学校并不属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里所定义的“事业单位”范畴。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第9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但民办学校究竟是何种类型的“法人”, 还很难在《民法通则》里找到相应答案。直到1998年国务院发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并首次提出“民办非企业单位”概念, 这种尴尬的局面才得到一定改观。按照该条例的定义, “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据此, 教育领域的各种民办学校如果具备了《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法人设立条件, 并且从事学历教育、文化补习、自考助学和学前教育等非营利性活动, 则可以经登记部门的行政许可, 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从而获得法人主体资格。①

二、现有学校法人分类问题分析

(一) 学校法人地位和法人性质不明确

第一, “事业单位”一词无法准确反映学校的法律地位。就公立学校而言, 其属于事业单位, 具有类似于公法人的特点。而《教育法》第3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 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据此, 学校又成为民事法人。因而, 在法律制度中, 公立学校便具有了双重身份——事业单位和民事法人。而事实上“事业单位”与民事法人并非同义语, 这种定位方法存在制度上的主体分裂。

第二, “事业单位”一词无法反映学校在行政法上的地位。事业单位最初是根据《民法通则》确定的, 而《民法通则》是民事法律,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虽然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但仍沿循《民法通则》的思路, 而没有揭示学校的公法地位。故“事业单位”无法体现学校作为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无法解释学校享有的对于学生的管理权力的法律来源②。这就导致:一方面, 在组织形态上, 很多法律法规授权事业单位从事公共服务, 行使公权力, 有些事业单位实际上成为一类特殊的行政主体;另一方面, 人们坚持事业单位和企业以及国家机关的区别, 并习惯于将事业单位 (除非获得法律法规授权) 排除在行政主体之外。③

第三, 将民办学校归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法律制度上存在困惑。《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所规定的民事主体资格包括法人、合伙和个体三种形式, 同样《民促法》也没有严格限制民办学校的民事主体资格。故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办学主体并不都具有法人资格, 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是非法人主体, 如个体和合伙办学。这种默认非法人主体办学的做法, 不利于民办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也不利于保障民办学校的独立办学自主权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④

第四, 学校法律地位不明确, 还表现为学校与政府间的关系未理顺。公办学校虽属事业单位法人, 但因产权属于国家, 不具独立法人财产权, 学校实质上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其民事行为能力并不充分, 也难以真正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民办学校在运行上虽较公立学校具有较大自治权限, 但受计划经济习惯思维的影响, 现阶段民办学校也很难摆脱政府部门对其内部活动的干预, 使其本应依法享有的各项办学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

(二)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法人地位不平等

将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分别归类为事业单位法人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虽然对避免学校盲目发展、加强政府统一管理有利, 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造成了两类学校法人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 导致《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规定难以真正落实。在现实当中, 民办学校往往被当作企业对待, 在校园用地、基本建设、信贷融资和税收减免等等方面, 还很难也很少能够享受到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这不仅加重了民办学校的经济负担, 增加了其运行难度, 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举办者的办学积极性。

同时由于法律地位和法人属性不清, 还导致民办学校教师身份不明, 待遇不公, 影响了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参加企业单位的社会养老保险, 在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下, 即使学校按照公办学校教师的“三金”标准为教师缴纳养老金, 民办学校的教师在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 仍然要比相同资历的公办学校教师要少一半左右。另一方面, 目前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大多按企业编制进行管理, 当调到公办学校工作时, 其在民办学校的工龄还不被认可, 不能连续计算;并且公办学校教职员工可以平调到机关单位工作, 而民办学校教师则只有参加公务员考试才有可能作这样的调动。上述两方面原因, 导致民办学校引进和留住优秀教师 (尤其是中年骨干教师) 十分困难。由于身份和待遇原因, 民办学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不强, 人心思走现象突出, 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三) 将民办学校全部纳入非营利法人行列限制了其发展

根据相关定义可知, 在我国无论是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还是所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非营利性。我国现有的教育类法律法规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各级各类学校纳入到非营利组织范畴。然而, 对于以投资办学为基本特征的现阶段中国民办教育而言, 在民办教育立法和制度设计上, 采用偏向于捐资办学的理论假设, 而忽视投资办学实践对政策制度的需求, 一概将民办学校纳入“民办非企业单位”, 比照非营利法人进行管理, 也产生了不少制度上的冲突, 带来了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其一, 产权制度缺损, 缺少对投资者权益的有效保护, 制约了民办教育发展。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未对学校剩余财产的处理做出明确、具体规定, 只是说“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理”, 导致民办学校举办者 (出资人) 对投入学校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产生了疑虑, 加上政策层面迟迟未能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回报”具体办法, 使得举办者投资办学的信心和热情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现实中, 因产权归属模糊, 不少举办者既不愿追加对学校的更大投入, 也不愿将校产按时过户到学校法人名下, 已一定程度抑制了民办教育更大发展。

其二, 因受到法律政策的诸多限制, 民办学校筹资十分困难。我国《担保法》第37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作为债权的抵押担保”。这种规定导致民办学校法人主体在申请银行贷款时, 受到严格限制, 造成融资困难, 使得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维持运行的民办学校的发展, 受到很大限制。此外, 由于受《教育法》有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约束, 民办学校从事一定范围的营利事业和收费项目也受到严格管制, 这进一步堵塞了学校的筹资渠道, 制约了学校深入发展。

其三, 相关法律政策不衔接, 造成民办教育行政管理上的混乱。表现在: (1)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不能以国有资产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 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则明确规定可以以国有资产参与举办学校, 这就造成法律法规之间的不衔接。⑤ (2)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 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 而实际上税务部门则按照《企业所得税条例》和财政部、国税总局2004年发布的《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 要求民办学校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⑥ (3)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 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且该制度没有固定资产折旧等科目, 无法按“权责发生制”准确核算财务成本。这不仅使民办学校出资人出资部分所形成的校产的所有权得不到保障, 也使举办者从办学结余中提取合理回报等政策的落实受阻。⑦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民法通则》源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的法人分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难以涵盖新近出现的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各种新型社会组织, 应该尽快组织修订。依据国家对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统一和完善学校法人分类制度, 尤其是从有关法律法规的协调角度和民办教育实践出发, 就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问题作出更加合理、明确的规定, 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现阶段, 从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角度看, 同样的法人类型归类应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平等地位。

从公共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有关民间组织立法的修订完善, 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定义会发生变化, 事业单位将来有可能在法律上分为官办事业单位和民办事业单位, 其中的民办事业单位是非政府组织。”⑧因此, 近期内, 重新研究考虑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民办学校的法人类型问题时, 应至少保证开展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或者“民办事业单位”。为此, 我们需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有关精神, 突破民办学校不能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的传统观念和政策障碍。如果民办学校能够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 相关税收政策、合理回报、人事仲裁、人才引进、社会保险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这应该也是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的起点和基础。⑨

需要指出的是, 随着事业单位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事业单位”的概念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取消。从长远看, 只有借鉴并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 通过调整民法上的法人类型, 引入公法人和私法人概念, 将公立学校归入公法人或公务法人行列, 而将民办 (私立) 学校归入私法人之中, 并按设立方式划分为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两种类型, 同时对其中的社团法人按是否营利再细分为营利性社团法人和非营利性社团法人, 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法人的内涵与特点, 分别施行不同的治理办法, 才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和法人属性问题。

摘要:我国学校法人分类不统一, 公立学校被归入事业单位行列, 民办学校则被视作“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样的分类使得学校法人地位和法人性质不明确, 导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法人地位不平等, 而且将民办学校全部纳入非营利法人行列, 也限制了其更大发展。从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角度看, 应尽快统一两类学校的法人分类。现阶段, 将民办学校定性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注释

1李俊飞.关于完善民办学校法人分类制度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12) .

2高家伟.教育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69~270.

3马德怀.学校、公务法人与行政诉讼[A].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25~428.

4李俊飞.对现存民办学校法人制度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12.

5王文源.中国民办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196~198.

6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民办学校税收政策的问题及合理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6B) .

上一篇:民房建筑合同书范文下一篇:小学破折号的用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