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2024-04-27

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通用12篇)

篇1: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那要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开口表达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说话,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跟着说,因为声音模仿是说话的重要步骤,听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

二、家长不要轻易就满足孩子用手势表达的要求,而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先让孩子逐一认识经常接触到的物品的名称,经常重复地教他发音,在孩子发音的基础上当孩子有需求时,一定要他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孩子开始学说话时发音未必与成人完全一样,难免口齿不清,家长要接受孩子这种尝试,应有耐心、专心聍听孩子所说的,不要打断、催促、甚至取笑孩子的发音,要向孩子表示明白他的意思,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

四、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更多正确的语言,在孩子会发一个字的音后,家长可以教孩子许多与这个字韵母相似的音,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如当孩子会发“妈”的音后,可以教孩子说“打、那、发”等;或者家长可以教孩子组词,如当孩子会发“球”的音后,可以教孩子说“皮球、大球”等,这样孩子不但易于掌握单词,而且学习的兴趣会提高。

五、让孩子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不同的事物,认识一些新的事物,丰富家长与孩子彼此的谈话内容,孩子才会有兴趣多说话。

六、鼓励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途径,像菲菲对精细动作的活动很感兴趣,那家长多引导这方面的游戏,在游戏中多与孩子交流,引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听到一些描述和优美的语言,当孩子对某一个故事情节较熟悉后,可让孩子适当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这对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八、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往往只了解部分的意义就发出声音来,此时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发出正确的音来,家长可重复发几次正确的音给孩子听,再让孩子发音,如孩子不愿意也不强迫,可过一会儿再进行,应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

九、当孩子肯说话时,对孩子短短的话语,哪怕是几个单字,只要孩子肯开口,都应给予孩子肯定及赞赏,引起他对说话的兴趣。当孩子乐意说话时,再提高要求,说话要完整、清楚,让大人明白孩子的用意。

其实,要帮助孩子促进语言的发展,父母或者经常带他的人是这其中的关键人物,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机会,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并耐心引导和鼓励,要坚持,那孩子的语言必定能有所增长。

篇2: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小孩子学习英语,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很普通的功课来学习,这样是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这时候家长就要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了。如果小孩本身就对英语很感兴趣,这时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保持对英语学习的这种兴趣,家长应时常鼓励孩子,让他觉得自己的学习是有进步的,就会对自己本来就喜欢的英语更感兴趣了,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了。

学习习惯的培养

少儿阶段正是培养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段时期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小孩子终究懂得的事情不是那么多,也不太能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这对孩子终生的英语学习都是有好处的。

选择好的英语辅导机构

篇3: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 子女就会感到痛苦, 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这种毁灭性的溺爱使孩子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病态反应。

一、什么行为的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无法承受呢?

1. 以爱的名义实行占有。

有一些家长, 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 或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于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 觉得孩子就是“属于”自己的, 所以她可以对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一些离异的, 或者夫妻之间沟通不好的家长, 便妨碍孩子跟另一方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希望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表面上是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 其实是自身的不安全感, 导致对孩子产生了很强的占有欲。

2. 以爱的名义实行要挟。

有些家长嘴里经常念念有词地对孩子说:“孩子, 为了你, 父母就算是累死、病死也心甘情愿, 只要你能……”父母说这些话, 就是让孩子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这种做法, 让孩子觉得父母舍不得吃, 舍不得穿, 为自己付出那么多, 自己如果不为了父母做些什么, 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生活, 恐怕也太不懂事、太不孝顺了。背负着这种爱的孩子, 往往会更容易迷失自己, 或者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更多负面的影响。

3. 以爱的名义实行控制。

“爸妈不让你做这件事情, 完全都是为了你好!”“爸妈给你准备了这些吃的东西, 都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爸妈这么做, 是因为妈妈爱你呀!”什么时候, 爸妈都是“为了你”。因为是“为了你”, 所以孩子必须要接受他不喜欢的事情, 因为是“爱你”, 所以孩子必须要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的控制。但是孩子是有思想的, 他在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强行改变孩子的意志, 可能会导致孩子变成一个严重缺失自我的人, 让孩子失去那份原本就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二、懂爱的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爱,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1. 爱要与理解、尊重结合。

柏拉图曾说过,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父母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剥夺他成长的自由与快乐。父母们要牢记一点: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功更重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 任何一种对尊严的践踏, 都会刺痛他们的心, 令他们产生强烈的反感。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但不是父母生命的简单重复, 更不是父母人生道路的升级版本, 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孩子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他们应该受到正确的教育, 应该受到尊重。

尊重孩子与溺爱孩子不同, 尊重孩子是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 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民主气氛。情感的爱必须与理智的爱相结合, 这才是您应该付出的爱, 才是孩子所需要的爱。

2. 爱与教育必须结合。

爱是孩子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 它是一种营养, 是培育孩子美好心灵、高尚品德的源泉。然而, 如果只有亲子之爱, 而没有教育引导, 容易演化成溺爱;只有说服教育而缺少爱心, 则易滑向刻板的说教。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才会使孩子既能感受、沐浴父母温馨的爱, 又能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行为。

3. 爱与严必须结合。

篇4: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一、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家庭教育,归根结底是环境的教育,即营造优良的环境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使孩子耳濡目染。在现实生活中,身为孩子榜样的父母,如果不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不能以身作则地给孩子树立榜样,那么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许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父母行为不正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新浪网上曾经登载了一篇名为《小霸王是怎样惯成的》的文章。“小霸王”经过了深刻的反省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天生就很任性,反正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依着我的。他们认为男孩子任性是应该的,正常的……”他的反思是深刻的,他之所以发展到持刀伤人,很明显,孩子是“果”,家长是“因”,他的悲剧主要责任在他的父母身上,在于他的父母灌输给孩子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准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那如何做一面明亮的镜子和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呢?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作用是最大的教育因素。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师家访时,了解到自己班里有一位小同学天天给邻居阿姨送稀饭。因为阿姨生病了,家里没人照顾。孩子为什么能助人为乐呢?他说:“我是向妈妈学来的。”原来,这位邻居发病时,就是孩子的妈妈将她送进医院,后来又经常去看望,端汤送水。孩子受到影响,也跟着热情地关心、照顾有困难的邻居阿姨。这是一件极平常的小事,然而它告诉我们: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品质、性格、志趣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家长应具备言正身端的好品德。美国教育家赫尔尼·卡林指出家长给孩子做榜样,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品质——诚实正直,善良宽厚,表里如一,谦逊温和,乐观豁达,勤奋上进,严于律己。这句话对当代家教中家长的启示相当重要。在父母同子女的关系中,父母会给子女提供大量的行为图谱,父母只有言正身端,才有可能提供各种有良好效益的行为图谱,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种影响虽然日效甚微,但日久天长却有“滴水穿石”的效果。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根源在父母身上。

二、家长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和孩子的紧张关系就会得到改善。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想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对孩子施以嘲笑、挖苦、辱骂、体罚等粗暴做法被视为合情合理。体罚孩子,往往产生不良后果。首先,体罚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最大的动力和最强的约束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了教育孩子的一切措施的支点,有的孩子如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本来就已觉得抬不起头,若再加以体罚,无疑会雪上加霜,势必使本来已经自卑的心变得更为悲观,无形中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其次,体罚容易诱发孩子说谎和不诚实的坏品行。在体罚前,孩子的错误言行是外露的,而被体罚之后,孩子有时并不明白其错误所在,于是,他就采用隐瞒和说谎的方式来对抗。再次,被体罚的孩子,往往进行“压力传递”,在家被父母打,到学校就打同学,有个学校曾做过调查:喜欢打架斗殴的学生中,80%是经常挨父母打的。体罚孩子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对家长由爱转为恨,感到家庭没有温暖,容易被坏人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父母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儿童观,尊重孩子的人格,切忌对孩子进行心灵施暴和肉体体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允许孩子提意见,切忌在家庭生活上搞父母“一言堂”。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朱子家训》)。我们的教育唯有方法正确,方能“四两拨千斤”。家长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讲究方法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篇5:家长应该怎样教孩子学语文

学习语文离不开汉字,让孩子越早认识汉字越好。最好从1周岁多一些就开始,孩子在1岁半到2岁时,认字速度最快,有时一天能认十几个,所以家长利用这段时间教孩子认字效果最好。不要让孩子坐着一个姿式学,可多种方式,如利用电视、广告牌、书、卡片等等多姿多彩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第二天一定不要忘了检查,检查时不要按字意的顺序,要打乱了问,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记忆。

2、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当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后,要及时让孩子看书.刚开始可让孩子看他特别感兴趣的图画多的书,随着认字越来越多,慢慢的变为字多图画少的书,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家长要及时参与孩子的读书活动,跟孩子互动交流.比如:家长讲一部分让孩子接着讲,让孩子叙述内容给你听,或者与孩子一起评论故事中的人物或动物等等.一定别忘了及时给孩子鼓励的表扬.当孩子把阅读当成乐趣当成一种习惯时,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3、引导孩子记好读书笔记

当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后,要及时引导孩子记读书笔记。刚开始时给孩子买一个特别漂亮的笔记本,引导孩子把他认为好的成语、句子、段落等摘录到本子上,经常和孩子一起拿出来欣赏欣赏,朗读朗读,激发孩子记笔记的兴趣。慢慢的让记笔记成为孩子读书的一种乐趣、习惯,这样做对孩子的作文很有益处。

4、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快乐学习

篇6: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1建议家长要指导但不要包办

作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行数学学习的,作为家长要多一些耐心,不要看孩子不会就急了,认为孩子没有理解数学内容。预习本身就是学生先学,有不明白的要指导孩子看书再学习,学生如果真是不明白,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请家长千万不要把每次预习作业都“极其负责”的给孩子讲明白,把学生的学习包办为家长自己的“任务”,这样家长会很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家长不可为。

2 要督促但不要训斥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告别二年级,学生习惯了倾听老师的讲解,宋老师总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所以,孩子还有些不适应,甚至是会不自觉,学生总觉得预习不是“正规”作业,预习不预习,老师又不知道,作为家长要多一些督促,督促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不要一味训斥孩子,一味训斥只会让孩子特别反感,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7: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为什么要重视培养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2)要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

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

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学前班有许多的家长或爷爷、奶奶给孩子送午餐喂着孩子吃,这很不好,您连孩子吃饭的习惯都没有培养,您还会培养孩子什么习惯呢?

4、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会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学校设置了门房,主要是为了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很多家长不能遵守门房的管理,没有到下课的时间强行进入校园,站在教室的走廊上,您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您自己都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怎么能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明年我们将不会让一个非学校人员进入校园。

5、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当然还有许多习惯,家长可以看一看幼儿教育的书籍,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确定训练内容。

(3)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从单个的行为训练开始的。具体要求分三步:首先让他会做,然后让他坚持做,最后是一直做。

如:想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先让他看扫地,然后告诉他怎样扫,再让他学着扫,学会以后,每天都想办法安排他扫一次(既使地面不脏),每次扫完

都激励一番,不想扫时,就监督着让他扫,一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也就习惯了,他会认为扫地是他应该做的,只要让他做,他不但会做,而且会做得很好。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

首先,要保护孩子自然流露的好奇心。对他们的提问、质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见给以支持和鼓励,为孩子表现好奇心和满足好奇心提供机会。

比如孩子们会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问题,为什么月亮晚上不睡觉?公鸡为什么不下蛋?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上同一个厕所?……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家长不置可否,甚至取笑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该提这些问题,否则会显得自己很傻,慢慢的孩子会将这些“傻问题”都埋藏在心里,为了不犯傻,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憋着不问,这样就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其次,家长要用榜样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对周围的事物自己首先要有极大的兴趣,不要在孩子面前装着无所不知的样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积极与孩子一起探究,这样孩子会在家长的熏陶下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再次,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提问、追问等),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和孩子可以相互提问题,这样可以迫使双方去不断地阅读书籍,眼界不断扩大,知识不断丰富,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并从中获得巨大的乐趣。

3、学会与孩子交流。

(1)理解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2)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3)学会拥抱,学会耳语。《父母必读》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4)学会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

4、加强家 校联系

家长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

(1)家长与老师的交流要及时、主动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整天在学校,学校和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孩子回来说说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和片面的。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而学生自身的传达作用是不到位的。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切实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经常及时、主动地和老师联系,与孩子对话,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和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同时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2)诚恳虚心地听取孩子的在校表现,中肯坦诚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现。找老师交流情况,要尊重老师,要诚恳、谦逊。具体来说,首先要虚心地听取孩子在校的表现,不仅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表扬,还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讳疾忌医,护孩子的短。同时,如果需要,还应中肯坦诚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向老师反映,既不掩饰孩子的缺点,也不要隐瞒孩子的长处,尽量让老师对你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篇8:看国外家长怎样鼓励孩子自己做事

我女儿维多利亚2岁了,为了教孩子辨别左和右,我让她把双手张开放在面前,告诉她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L的那只手就是她的左手。

朱利耶特·桑德斯,加利福尼亚州

让孩子好好坐着

女儿5个月大了,小家伙开始能自己坐着了,但是哪怕是让她一个人坐在那1分钟我都会担心,怕她会摔到后面撞到头。为了让孩子能独立又不让自己那么心绪不宁,我把女儿放在了一个坚固的长方形的放衣物的篮子里,我在篮子里还放上一些柔软的玩具。女儿喜欢她的这个小型的婴儿围栏,让我高兴的是,我可以在洗澡的时候,让孩子坐在篮子里在浴室待着,或者在我洗衣服的时候,让小家伙这样待在洗衣房,要不就是在我做饭的时候,让女儿这样待在厨房。

帕米拉·纳宰尔·卡伍德,俄亥俄州

做好心理准备

儿子3岁了,为了帮助孩子独立,我给他讲了能干的小火车头的故事。现在,无论什么时候,小家伙在脱鞋或者脱外套的时候如果说他不能做,我就告诉他像小火车头那样说“我相信我能干”。有时候,我没有提醒儿子这么做,也能听到小家伙在大声对自己这样说。儿子常常非常吃惊,他原来能做那么多他本以为自己做不了的事。

塔拉·克雷斯弗吉尼亚州

哪只鞋穿在哪只脚上

为了帮4岁的女儿弄清楚哪只鞋穿在哪只脚上,我在小家伙的两只鞋底上画了一个连贯的图案(我在女儿左脚的鞋底上画了个蛇头,在她右脚的鞋底上画上蛇的身子)。只要把两只鞋底上的画拼起来,女儿就知道哪只鞋穿在哪只脚上了。

安妮特·哈布罗加利福尼亚州

不滑来滑去的碗

儿子1岁了,可是小家伙总是使不好勺子,因为他的碗总会在他的面前滑来滑去。于是,我就用防滑抽屉衬垫做了一个放碗的垫子,这种衬垫在大多数杂货店都能买到。我把孩子的碗放在垫子上面,小家伙就能不费力地把东西用勺子舀上来了。另外,这样的垫子有各种颜色,而且清洁起来也非常方便。

克利斯托·玛宅斯基北卡罗来纳州

祖母百宝箱

过去做幼儿园教师时,我会给孩子们画一张表现图表。现在我在家里也这样做,非常管用。根据孩子的年纪,分配给他们适合自己年龄的一些工作,像把自己的衣服挂起来,自己穿上睡衣、袜子和鞋。如果孩子完成了每项工作,我就给他们在图表上贴个小星星或贴画。给孩子们积极的肯定常常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要额外鼓励孩子的时候,你可以在小家伙一周都有小星星的时候奖励他们。

雪莉·梅思加拿大

不会拿错的带吸管的杯子

带2岁的女儿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发现所有的孩子用的有吸管的杯子都是一种样式的。我不想让孩子拿错了杯子,于是我就在女儿的杯子上贴了张女儿自己的小照片。现在,女儿总是找到有自己照片的杯子才喝水。

雷·曼诺新泽西州

准备好,小带子能系好

孩子们在学系鞋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被小带子弄得非常沮丧。为了帮助孩子们,我让他们用我的浴衣进行练习,我让他们用我的浴衣带子在我的腰间打结。这样做非常有效:浴衣带子的大小和他们的小手正合适,我也不用解开许多结。没用多久,孩子们不用妈妈的帮忙就可以自己试着系鞋带了。

利萨,潘奇科宾夕法尼亚州

喜欢尼龙粘扣

儿子2岁了,非常独立。但是他太小了不能自己系鞋带,不过小家伙对自己能把鞋穿上非常自豪。于是,我就只给孩子买那种尼龙粘扣的鞋。

凯瑞·摩尔印第安纳州

让孩子够得着

我在卫生间放好了洗手液和纸杯,然后又放上一个梯凳,这样我的两个孩子,一个2岁,一个4岁就能自己洗手刷牙了。我还在厨房最矮的抽屉里放好塑料碗、塑料盘,还有有吸管的杯子,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拿到。

玛丽·贝斯·兰道尔马萨诸塞州

倒牛奶更容易

儿子想要自己往麦片里倒牛奶的时候,我先把牛奶倒在一个塑料的小量杯里,这样的杯子比装牛奶的大包装盒轻得多,孩子就不会把很多牛奶洒出来。小家伙倒果汁的时候我也这么做。

潘尼·哈佛纽约市

适合儿童的话动项目

我女儿兰德赛2岁半了,小家伙特别喜欢玩拼图,但是最大的那个拼图对孩子来说有点儿太难了。于是,我们就先和孩子玩拆图的游戏。我们从完整拼好的拼图开始,每个人轮流抽走一块儿拼图。玩的人必须描述别人抽走的那块儿拼图(比如“在这是普胡的胳膊”)。就这样,兰德赛变得对这个拼图非常熟悉,知道拼图块是怎样连在一起的,小家伙就能自己一个人自豪地把大拼图拼起来了。

党恩·吉兰新泽西州

你的花园长得怎么样

儿子2岁了,迷你的儿童水塘已经不适合他玩了。于是我们就把迷你水塘变成了一个花园,孩子能在那种点儿蔬菜和花草。而且我们把孩子的小花园和我们的分开,这样小家伙就知道他要给哪些植物浇水进行照顾了。

拉芮·芒卡达图森

电脑娃蛙

我让女儿看电子邮件是怎么回事,小家伙着了迷决定自己发些邮件。我告诉女儿返回键在哪儿,每次我需要发电子邮件的时候,我就让小家伙来按键。女儿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现在,她已经在学习邮件都放在哪里了。

黛安娜·德布纳纽约市

妈妈的小帮手,把袜子找出来给我

女儿雷切尔2岁了,我正教她认颜色呢。我把干净的衣物堆在床上让小家伙来分类。女儿会在衣服中间找,然后大叫,“我找到了一只紫色的袜子!”然后我对她说:“你能找到另一只这样的袜子吗?”我们就这样把小家伙所有的袜子成对儿地找到,然后女儿会非常自豪地“完全靠自己”把找到的袜子收好。

吉特·赛尔泽艾奥瓦州

现在我们来做饭

每个星期二,我会让我的两个男孩儿中的一个(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9岁)来计划晚饭的菜单。我会和他一起去买配料,在下午和孩子一起做饭,然后晚上一起享用这样的晚餐。两个孩子学到了一些做饭的基本知识,而且小家伙们对自己每周的星期二非常期待,因为到时候他们就能吃自己最喜欢的晚餐了(尽管可能并不是我最喜欢吃的)。

林达·克卢斯加利福尼亚州

小菜一碟

女儿总想帮我一起做饭,但是,最后小家伙总是把配料弄得满身满地都是。于是,现在我和孩子一起开始做饭之前,都事先把配料秤量好,放到杯子或碗里摆在一边。叫孩子来帮忙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只要倒进大碗里搅拌就可以,不会有太多东西洒出来。这样和孩子一起做饭就快多了,女儿也不会变得很不耐烦。

汉娜·威廉姆康涅狄格州

篇9: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家长: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孩子却不能体恤苦心

孩子:父母就像“总指挥”,希望能和父母是亲密的朋友

专家:积极帮助不等于为孩子做完所有事情成长

为了让孩子多一些学习时间,家长们把一切能替孩子干的事都干了;为了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少家长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娱乐和爱好;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到头来他们却发现,能体会家长苦心的孩子却少之又少。现在,面临寒假,教育、沟通问题又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寒假里家长应该怎样管孩子呢?

我国大部分的家长,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过“家庭教育知识”,因此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就出现了“不会管”的.现象。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部分中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请教了有关专家,我们不妨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孩子:家长不尊重我们

现在的孩子是否真的这样“没良心、不懂事”,带着家长的抱怨和记者的疑问,记者对重庆一所中学的4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你最喜欢怎样的父亲母亲”的调查,但调查结果却让记者大为吃惊。

有一名李同学谈到,“父母总是以‘指挥者’的身份出现,总是无所顾忌地对我进行指挥、命令、监督、批评、训斥和否定,要求我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他们的要求。就算沟通也是要求我经常把学习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与他人交往状况等不断地向他们公开,这实际上不是沟通,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

有50%以上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够尊重子女的人格,希望父母与自己是地位平等、感情亲密的朋友关系;70%以上的孩子强烈反对父母不尊重自己,对自己“三翻”(翻日记、书包、抽屉);将近70%的孩子强烈反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民主,不给孩子自由。有超过半数左右的孩子最不能接受父母如下的做法:脾气暴躁,经常对孩子训斥打骂;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爱唠叨,对孩子的错误小题大做,不就事论事。

专家:孩子不是“牵线木偶”

重庆市57中老师蒋莉分析,孩子上中学以后,开始进入了“人格独立的矛盾时期”。这时候的孩子特别想独立,但又缺乏独立的能力,因此在心理上必然处于一种很矛盾的状态。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一个“参谋”进行出谋划策,而不是一个司令来对自己进行指手划脚。这时候,家长如果对孩子实施强买强卖,必然导致孩子激烈的反抗。

保姆式的家长让孩子也挺为难,你什么都为他做完了,孩子不成了个“牵线木偶”了吗?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判断、完美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这种能力逐日退化掉。

重庆市29中德育主任认为,那些对孩子不尊重,造成两代之间不平等的现象一般可以总结为,养宠物、捏面人、管犯人、强买强卖。家长对孩子的这些做法,必然导致孩子激烈的反抗。所以,当家长认为孩子“没良心”的时候,更要多想想:孩子在家有没有一个平等的地位,有没有一个人应有的自尊?

专家建议这些正在苦恼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可以转变一下思路,把孩子当成“实现目标”的合作者。

降下来:家长应放下架子,对孩子多说“真话、实在话”,少说自己的“光辉历史”,多说说自己以前是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足的,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样做,才能和孩子更好地交流。

篇10: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开口表达

一、制定复习计划

考试科目多,一定要做好复习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按照计划表来有条不絮地复习,这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二、复习要有侧重点

孩子们对每科的学习理解程度通常是不一样的,复习要划出重难点,对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尽量避免片刻现象。

三、复习回归课本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找各类习题试卷来做题海战术,其实,这个做法未必是好的,复习的首要前提还是要把书本的知识弄清楚,理解透。

四、积累错题本

用错题本来引导期末复习是很有效果的,把之前做错的习题再看一遍,对不熟的知识点加以巩固,查漏补缺。

五、增强孩子自信心

篇11:日本家长鼓励孩子学烹饪

厨房教育是现今世界各国推崇的一项亲子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利用厨房对孩子进行教育。

2002年7月,我在日本北海道的郊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的邻居桥本是株式会社的科长,他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叫一郎,5岁,另一个是女孩,叫惠子,刚刚2岁半。他们虽然年纪还小,却都对厨艺感兴趣,看着他们在厨房忙碌,我时常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不怕出现什么危险吗?

这个谜团在桥本一家来做客时得以解开。那天,桥本和妻子带着孩子,提着食盒敲响了我的房门。原来,桥本觉得,我已经成为他们的邻居好久了,却不曾来拜访,实在是件很失礼的事,所以,今天特意带了孩子们所做的菜,向我表示歉意。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

“孩子会煮这样的饭菜,你们一定费了不少心机。”为了掩饰尴尬,我打开食盒。食盒里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完全看不出是孩子的手艺。“不会呀,”桥本笑着说,“他们很喜欢做菜。”

从桥本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日本人让孩子学做菜的奥妙。孩子都有好奇心,长大一点,就开始对厨房里的一切感兴趣。日本人就利用这种好奇心,教他们学做菜。他们觉得,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饭都不会做,还谈什么独立生存?正是基于这种原理,他们放心地让孩子走进了厨房,甚至为此成立了专门教他们学习烹饪的学校。

桥本讲了一郎学做菜时的一件趣事。那时,一郎两岁,根本够不到砧板,向妈妈求救。妈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转来转去,发现了小椅子,立即搬过来,再爬到椅子上,这下,正好可以够到砧板了。可是,站在椅子上毕竟不太稳固,他干脆把砧板搬到地板上,跪在地板上切食物……

“那么小的孩子,就接触刀和火,你不怕他们危险吗?”我问了个一直在脑海里徘徊着的问题。

“不会啊,”桥本惊讶地看着我,“只要教给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就不会有危险。而且,有大人在旁边照顾,就算有危险,也等于是给了他们一条生活的经验。”

接下来,桥本又说了很多,基本上都是对孩子从小学烹饪所做的解释说明:孩子学习烹饪,就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孩子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属性,尝到了酸甜苦辣,见识了赤橙黄绿,有利于“五觉”的开发;孩子在厨房里学会保护自己,明白什么是危险,积累了经验;孩子了解了动植物的知识,亲自接触了动植物……

“最重要的是,”桥本说,“烹饪培养了孩子吃苦、做事细心和完美主义精神。”见我没听懂的样子,他又详细解释了一下:“夏天,本已很热了,还要面对炉火,这需要吃苦精神;烹饪一道菜肴,要选料、洗涤、切煮、下涮料、看火候,如果不细心处理,是无法做出好味道的菜肴的;菜肴的好坏需要别人评价,如果做得不好,就没有人吃,所以,孩子会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反复尝试,一定要达到色香味俱全……”

那天晚上,送走桥本一家,我久久无法入睡。抛开其他的看法不说,日本可以说是最能吃苦耐劳的民族。中国有句古语:“治大国若烹小鮮”。作为家长,并不是一定要孩子成长为一个管理人才,最起码的要求,是他能够快乐、幸福、成功。

我想,日本人的做法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做人就像做菜,要能吃苦、做事细心并力求完美——学会了做菜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人。

篇12:父母与孩子应该怎样沟通

沉默驿站:不能承受之“闷”

周六傍晚,陈女士正在厨房忙碌。听到“砰”的关门声,她知道是儿子小翔回来了。“儿子,回来啦。等会儿就开饭。今晚有鱼香茄子和烧白,妈妈特意给你弄的。”小翔没有答话,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身子,抬头向厨房看去,和妈妈目光交接之时轻轻点了点头以示回应。接着上楼后。又是“砰”的一声,小翔回房间了。“我跟小翔的爸爸都习惯他这样了。他爸本来脾气挺大,现在也不敢大声吼他。我们担心他在学校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可问过老师和同学,都说很正常。”陈女士说。

孩子的这种状况往往令父母不解,通达一点的家长也许不会干涉什么,有的家长则会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力图弄清孩子每个举动背后的原因。不过,通常都适得其反。关于孩子们的状态,精神医生达尼埃尔·马塞利解释说:“他们害怕将内心的一切都表露出来,不愿意打开阀门,把只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全放出来。”为了保证成长不受外界干扰,独立地长大、成熟,孩子们必须让自己跟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跟以前明明没什么变化,没谈恋爱,更没什么不良嗜好,可他们总觉得我变了。每次说一件事,他们总会拿自己的老经验来教训我,好像我永远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开始问这个问那个,像审问犯罪分子一样,所以我干脆不说了。”小翔说。

小翔这种情况,在高中生里是比较普遍的,可以说是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除此,缺少能跟父母交流的话题也是原因之一,毕竟两代人接受的事物、观念不一样。而对身在乡镇,父母在外地打工年底才回家的孩子来说,跟父母保持沉默的情况可能更多。对此,家长们要看到原因、不要一味指责孩子。

洞穴驿站:张而不弛、劳而不逸

“国家搞家电下乡,我们家搞家电下岗。”李晨无奈地打趣道,“我爸已经在家里喊出了‘一切为学习服务,大家艰苦奋斗’的口号,电脑上锁,电视也基本下岗了,和同学的电话也不能多打,平时想出去打个篮球什么的他的脸能拉到地板上。我能干的事,就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好好复习。”

家电下岗、娱乐活动基本屏蔽,家务包办,这也是很多家长不经意间会采取的措施。父母的本意是摒除外部干扰,营造出一个轻松、理想的学习环境。殊不知,如此一来,孩子们像被扔进了一个绵长的洞穴。他们趴在洞穴里。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监督,没日没夜地学习,纵然衣食无忧、冷暖不愁。却难免有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感受。可以肯定,这种战术多数情况下会收到反效果。

爱因斯坦曾告诉记者:“成功的公式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走出洞穴,接受阳光和微风。也许是去运动一会,也许是看个电影,也许只是简简单单做点家务。有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再投入到学习中,自然会事半功倍。

父母内心焦虑的折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关心、责问等与孩子的种种互动背后-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他们自己关于高考、关于孩子的焦虑。而全家打哑语、娱乐活动全屏蔽、过分的叮嘱等,不过是用来缓解他们自身焦虑的一种方式。

当父母们无意识、自顾自地释放焦虑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高三又是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分外敏感。当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焦虑之后,自然会想,爹妈都慌了,我能不慌吗?于是乎,孩子与父母的焦虑情绪相互感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何很多孩子会对父母如此排斥的真正原因。

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术,父母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抛开“一考定终身”的谬论,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环,但不可过分夸大高考的重要性。人生是一次漫长的积累,需要依靠诸多量变来实现质变和飞跃,若只以一次考试就将整个人生定型,岂不是很荒谬吗?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必胜法则是,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对高考,亦是适用的,策略上,抱一颗平常心;战术上,脚踏实地,冷静地走好脚下的路。

孩子:你可以做些什么

在心灵驿站的构建上,孩子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世间鲜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却也少有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爱的父母,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想要他们怎样爱你。

第一,换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苦心,也为沟通奠定了基础。

第二,用平和、平等的心态和父母交流,告诉他们你的感受、你的所想所求。

第三,先让父母摆出放心的姿态,你再做个令人放心的孩子,还是你先做个令人放心的孩子,再让父母真正地放心?这个问题应该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容易抉择吧。你可以告诉妈妈,不唠叨你也能发奋学习,适当娱乐一会儿有益于学习……如果口说无凭,就做给妈妈看吧,用切实的行动证明!

家长:别强迫孩子和你说话

博姆罗医生强调:“千万不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试图与孩子保持语言的联系,因为语言联系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完全可以与孩子分享语言以外的一些东西。”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寒假里一切如常,给孩子一个他心中需要的家的氛围:

上一篇: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下一篇:假如我是一只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