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听后感

2024-05-09

法制教育听后感(精选18篇)

篇1:法制教育听后感

昨天下午第二节的班会课,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请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李叔叔)来给我们上了一节有意义的法律课。

听陈老师介绍:李叔叔既是我们班同学的爸爸又是教法律的很棒的老师。李叔叔开始讲了,他说:“我们小孩什么事都要从小做起,养成一种好习惯。”他还比例说明了有一个小偷,他让你去干坏事,如果你的行为习惯是好的,你就不会去干。如果他强迫你去看,你就赶紧报警。如果高年级的人打你,你就跟他说:打人是犯法的,然后赶紧跑到老师跟前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解决。

这节班会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法律上的问题,明白了该如何解决问题。感谢陈老师!感谢李叔叔。

篇2:法制教育听后感

听妈妈说:“在大街上,一定要拉紧妈妈的手,因为大街上有很多坏人。”我常常不相信,我都走了很多次也没事,但妈妈还是常常说。今天我们学校开了一次法制安会教育会,讲的关于一些安全自已保护的意识。

今天听杨所长说:“小孩不能玩火,以免引起火灾,在小区内不能乱打狗以免咬伤,要增强法律意识。如果有什么犯罪分子强迫自己,要用法律去保护自已,千万不要说自己家有钱,以免被人盯梢,在遇到犯罪分子的时候,要假装和他合作,趁时机逃跑,再报警,如果再被抓到,要用石子和木棒保护自己。”我听了牢记在心,以免以后发生。杨所长还说:“尽量少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玩的太多会把现实和游戏搞混。”把现实和游戏搞混有点可笑吧,这怎么可能,但是杨所长说这种事情发生了很多,也是像我们这些小学一样大,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要沉迷于网络,把时间放在学习上。杨所长所讲的这些问题才算记在心里。

我觉得这些小小的安全法制教育,但也要时刻记在心里,如果发生了的话,这些小小的一句话,也能保护自己。

篇3:法制教育听后感

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 感受幸福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 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 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 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 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 所谓“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 引导学生成长, 学生的美好又在不断丰富着教师的心灵, 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不断成熟、不断进步, 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教师, 与我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发现并记录教育过程中的美, 我感到十分地幸福。

二、在教育过程中唤醒潜能, 品味幸福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沉睡状态, 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唤醒人的潜能, 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潜能, 相信学生具有“一飞冲天”的潜力, 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是一张白纸”的观点,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尽力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教师的灌输。陶老师通过多个案例来证明人的潜能无限, 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倾听学生的心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点拨唤醒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人师者, 引导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打造一片新天地, 方能会心一笑, 细细品味这独到的幸福。

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 创造幸福

陶老师的讲座中围绕人性列举了很多事例, 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唤醒学生的潜能要遵循“人性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 要贯彻这个原则, 就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一就是注重知识的获取, 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导致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益。二是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教育过程中, 人的道德品质和性格教育才是重中之重。一时的分数高、一时的事业成功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 如果道德败坏、性格恶劣, 人的能力越大, 给社会造成的隐忧越大。所以说, 人性高于一切, 要注重人品和个性教育, 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言传身教。教育是身体力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道德层面, 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 尊重并引导了学生的人性发展, 就能够创造幸福, 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人生。

四、在教育过程中师法自然, 享受幸福

教育方法是我们教师要一直研究并探索的重要课题。陶老师提出:取法乎上, 即师法自然, 真法不落实像。简单说来, 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适合自己, 符合实际。要知道, 教育方法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技巧, 更不是别人经验的复制, 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情况而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所谓的“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才能让师生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篇4:“感恩教育”听后感

是啊!我们要感恩祖国,是祖国母亲给我们以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在这里安安心心地读书。追溯历史,茫茫五千年,祖国母亲经历了多少沧桑。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现在的优美环境,多少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要知道,如果没有前赴后继的千百万的仁人志士,我们哪有这和平伟大的祖国,哪有我们现在这美好的环境啊!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感恩祖国。为此,要努力学习,学到过硬的本领,将来做一名新时代建设祖国的先锋,成为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标兵。

感恩父母,首生要感谢父母的生育之恩。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感恩父母,还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没有父母给我们吃,给我们穿,我们就不可能这样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感恩父母,更要感谢父母的教育之恩。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他们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认识世界的真善与美丑。可是由于我们的年幼无知,多少次顶嘴冲撞,多少次惹事淘气,多少次胡言乱语,多少次……。而父母都不计较,都不生气,而是一次次地动之以情,一次次地晓之以理,一次次地付出真挚的爱。父母为了培养我们,他们的手由光滑细润变成了粗糙皱裂,他们的头发由青黑色变成黑白色,这无不显示出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世界上最真挚,最伟大的爱。而作为做儿女的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给父母有后顾之忧;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做时代的文明人。

除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外,我们还要感谢我们老师的教育之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用汗水培育我们茁壮成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孜孜不倦的为我们批改作业?在人们欢度假日的时候,是谁在废寝忘食地为我们备课?在我们遇到难题时,是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指点迷津?在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是谁督促我们改正?是我们的老师啊!老师为了我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尊敬守法,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篇5:《法制教育》听后感

星期五上午最后一节课,成警察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上了一堂法制课。

他先自我介绍,然后他为我们讲了很多案例。一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件小事和爸爸妈妈吵架,就离家出走了。后来他被坏人拐卖了,被关在一个看不见光的地牢里两年。当警察叔叔来营救他出来时,他一见光眼睛就瞎了。二是,有个人故意去粮库放火。警察叔叔抓到他问:“你为什么要放火?”他说:“我想看看你们知不知道这火是我放的。”三是,有个人乱打119,说:“我们学校着大火了。”消防员赶到学校,没看到大火,就问他:“为什么乱打火警电话?”他说:“因为你们出动的样子很酷。”消防员被他的回答弄得哭笑不得……

上了这堂课,我懂得了很多知识。知道了离家出走,故意放火,乱打119……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

篇6:法制教育听后感

初三1班 夏艺桐 26

听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课,我们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个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应过来。在这些实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故意杀人罪,当初如果平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这些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把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则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且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青少年犯罪,不仅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所有家人,因为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我们,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伤害他们的事。

所以,我们要预防犯罪。首先要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要加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平时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交友方面还要增强判断力,判断出该交的朋友和不该交的朋友,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

不过我想,那些青少年罪犯或许是一时疏忽而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如果身旁有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给他找回自信。

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人要会勤·俭· 劳·德,做人首先要有品德,除了从父母老师和书本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以外,我们还要多学法律常识。只有明确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才能心中有把握,才能做好事情,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做一个以德服人的人。

我们还要做到下面几点:v

1.珍惜学习机会。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提高鉴别能力。学会识别善与恶,不要随便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行为,凡是多向他人请教。

3.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

4.切莫虚荣攀比。要克服虚荣、攀比的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别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以智取胜。v

6.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物不要轻易接受。

篇7:法制教育听后感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校特地为我们组织了法制教育课,宣传法律知识,教育我们应如何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为我们做此次法制报告会的是公安局的局长,他讲了几个犯罪事例,犯罪人都是处于花季的青少年,他们因为结识社会上的不良人员而去上网、偷钱、吸毒甚至杀人,或因在学校里与人发生争执,最终打起架来,导致人员伤亡最后走进了监狱。这就预示着自己的青春因此而虚度,前途因此而毁掉,不仅如此,就连父母们也会受到牵连,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认为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便去做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才想起后悔。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以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些坏念头是闪现在脑海中的一瞬间,我们必须有自控的能力来阻止它,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多思考它的后果,这样才能避免带来遗憾。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去网吧、不出入社会娱乐场所以及青少年不适宜去的地方,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或报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习惯,遏制不良行为。

这些知识,会使我们一生受用!

篇8:英语“悦动课堂”听后感

一、英语口语之精彩

这几位悦动的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简单易懂,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关注每位学生的反应, 特别是B组的学生。切实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多用英语, 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当学生不理解或不明白一些英语口语时, 再借助肢体语言, 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如当老师提到Colour这个单词时, 学生没学过, 该老师继续描述:Colour is red, yellow, green, white and so on.

创设英语交际环境, 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欲望。课堂上, A生、B生互动, A组、B组互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 展示欲望强烈,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真是一举多得。

二、课堂活动之精彩

当新授内容完成后, 教师经学会用几个精彩的活动进行操练, 而他们设计的活动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A1:教师用两种语气读同一句话:“Can you guess?Is it a skirt?Is it nice?”用平和的语气和生动夸张的语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学生自然会选择生动的语气朗读,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这样的设计在我们的阅读课中不是可以多多尝试吗?

A2:教师操练句型:“It’s nice.It’s great.How nice.”设计了一个“Fashion Show”的活动, 学生在近乎于真实的情境中表现自己, 学习气氛高涨, 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积极性。有专家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领会和吸收是基础, 表达和应用是提高。没有领会和吸收, 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 没有表达和应用, 语言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求学生领会和吸收, 还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应用的空间。

三、课堂评价之精彩

有效的评价不是每次由老师用“大拇指”或“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就可以了, 悦动课堂通过生生评价, 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道出学生眼中的好与差,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受。

篇9:《幻想波兰》听后

音乐会以《肖邦f小调幻想曲》开场,这部作品核心在于如何把握作品的情绪,王诗然的演奏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这一核心。她手下的肖邦情绪是茫然的,思虑过度大脑发木之后的茫然,斩不断理还乱的无奈。乐曲的结束是疲惫已极的肖邦最终不得不安静,无可奈何地停止思索,只是一句话,“罢了!”王诗然清楚地知道,这里的肖邦应该如此,与“玛祖卡”迥异。接下来就是四首《玛祖卡》(OP.33),这是王诗然光芒四射的篇章。

肖邦的《第四叙事曲》无疑是肖邦所有叙事曲中最美、最富诗意、和声最考究的一首。抒情的、充满忧伤感的第一主题被王诗然演绎得格外细腻动人。王诗然以她特有的少女的敏感,体会着肖邦的忧伤。在这部作品中,考验演奏家的是对自由速度的把握,既要富有变化,还要在作品总体格局中自由而有法度。第二主题中王诗然奏来充满律动的变化,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有着很强的戏剧性。我清晰地感受到一波波情感的热流涌上心头,感受到无比的震撼。

下半场开场是《幻想波兰舞曲》。这部作品的复杂在于色彩和戏剧性并存,始终交织在一起。王诗然在演绎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她出众的控制能力,对忧郁的梦幻色彩的精确把握,瞬间又爆发出戏剧性。

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是肖邦的《第三钢琴奏鸣曲》,这是一部篇幅宏大的作品,也是肖邦奏鸣曲中被演奏最多的一部作品。第一乐章里,王诗然表现出波兰这个当时被稱之为“穿着孝服的民族”特有的坚定果敢、不屈不饶、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无畏精神,与肖邦讴歌的美丽的大自然的芬芳,冲破迷雾,沁人肺腑。第二乐章极快板,其罕见的长气息的快板的演奏对钢琴家是考验,不仅仅在于手指的敏捷,更重要的是在极快的速度中保持音乐走向,是一气呵成的勇往直前。王诗然在音乐会上演奏的速度奇快,坚实的功底和出众的音乐感觉使得她完成这一乐章非常完美,不是在炫技,炫耀颗粒性,而是在表现音乐的精神。

篇10:法制教育讲座听后感

胜利中学周继红

星期一下午,我校特地请来派出所人员,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课,我们可谓是受益匪浅。一个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应过来。在这些实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故意杀人罪,当初如果平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这些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把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则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且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青少年犯罪,不仅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所有家人,因为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我们,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伤害他们的事。所以,我们要预防犯罪。首先要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要加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平时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交友方面还要增强判断力,判断出该交的朋友和不该交的朋友,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

篇11:法制教育听后感(共)

法制教育听后感

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信息化,网络方便人们的交流与娱乐,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断增长,这很大的原因就来自网络的诱惑。它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合人陷入其中,不得自拔。于是在各种因素下,使青少年容易犯罪,毁了一生。人的一生是有很多波折的,纵使再苦,人生不能冲破底线,底线必须坚守。我们的身心发育尚末成熟,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后心理扭曲,伤害他人也伤害了自己。不少的人痴迷于网络,对法律并不熟识,糊里糊涂就触犯了法律。我们要加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社会并不十分安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一些信息,谣言,引起发众的恐慌不安,扰乱社会的和谐。“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世界。网络犯罪是很常见的,我们要慧眼识人,树立正确的社会荣辱观,辨别是非,幸福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安定,平安地度过一生,偶尔有一些“刺激”来对平淡的生活作调味,如果这些刺激一旦冲破了底线,挑战了法律则影响了你的一生。认真学习法律,大力宣传依法治国,遵守国家法律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认真学习法律,熟识法律,才会拿越法律的盾牌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举报,让犯人无处可逃。依法治国,人民的生活才会更美好,社会才会更稳定。

篇12:安全教育听后感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杯具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潜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有专家指出,透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潜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能够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我认为: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礼貌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篇13:法制教育听后感

关于《盘王之女》

《盘王之女》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刘健教授1 9 9 8年完成的作品。刘健曾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公开场合正式地说过:他对现实音乐生活中“忽视”原汁民族民间音乐的现象和态度感到“非常的不满意”。他遗憾地看到, 那些本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真实感染力的原汁民族民间音乐 (譬如说瑶歌) , 正在以飞也似的速度离人们远去 (或可说“逝去”) , 正在流行音乐或都市化音乐的强大态势面前节节败退, 以至在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原始诞生地, 也鲜有能够喜爱并能传唱它们的青年人了 (1) 。所以刘健教授说他创作到制作这样一张唱片的根本目的, 在于寻找音乐文化传统与当代音乐气质的交汇点, 让听众感受到民族音乐永不消失的魅力 (2) ;这张唱片的主唱是刘健教授在瑶族当地挑选的一位女歌手——盘琴, 她是盘王的第三十八代后裔, 从小就受到祖辈家族音乐的熏陶, 声音纯美, 在整张唱片里歌手都是用瑶族的方言演唱。作曲家把通俗、美声、民族和民歌等不同唱法交织起来, 把民乐、管弦、人声和电声等不同媒体混合起来, 把传统、现代、通俗和专业等不同写法结合起来, 把独唱、重唱、合唱、独奏、重奏和交响曲等各种体裁穿插起来。浓郁而又纯正的民族音乐借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再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当代的音乐外在看来似乎是矛盾和对立的, 但是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却看到民族音乐的延伸和流行音乐的扩展。由此可见, 音乐并不会因为时间的距离划分出不可逾越的界限, 同样也不会因区域的划分信仰的不同而不可溶和。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我们听到了很多类似的作品可以证明这些观点。如音例:《莫扎特在埃及》, 如同古典大师和富有独特风味的民间传统音乐的交融;再如音例:《C a l l f o r p l a y e r》在这首作品里我们听到严肃而又神圣的基督教音乐和充满诡秘色彩的伊斯兰教音乐巧妙的交织在一起。

丰富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世界音乐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 是在批判欧洲中心 (包括一切民族中心) 主义的前提下对人类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的包容。

民族作为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是以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

音乐文化与民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既是音乐文化的创造者, 又是音乐文化的享有者。民族少不了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也离不开它的创造者和享有者。音乐文化是民族存在的客观基础之一。一般说来,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民族独有的现象与特征。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音乐文化, 并由这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了全人类所共有的世界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巨大的潜在资源

2 0世纪以来, 中国音乐家创作了一大批能同全球音乐领域接轨, 而又不失本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优秀作品。如新民主主义时期,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贺渌汀的钢琴曲等等。他们开创了中国新音乐的先河, 让中国音乐在2 0世纪初, 进入了世界音乐文化史的领域中。在这之后, 产生出的中国原创音乐, 更是证实了作曲技法传人中国, 赋予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以新的生命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钢琴协奏曲《黄河》等等。数不胜数的优秀曲目, 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上, 成为世界人眼中的中国音乐。就作品《梁祝》来看, 旋律素材取自于我国浙江地方戏曲越剧的曲牌。单纯的越剧, 熟知的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当地听众。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却把这一显为人知的戏曲旋律, 搬上了世界音乐领域的大舞台上, 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地位, 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刘健教授的《盘王之女》同样也是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再现传统民族音乐的一部大胆而成功的力作。从此现象可以说明, 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汇, 去展现本民族的音乐风格与特色, 是与世界音乐领域沟通的最佳途径。

世界民族音乐的危机

虽然世界的民族众多且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各不相同, 但是其音乐文化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却有着很多共同处。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我国现在民族音乐所面临的问题来反映世界民族音乐的危机。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人口与地区分布、经济与文化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目前的生存环境也各不相同, 但从全国总体趋势来看, 其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有的音乐品种已经消失或处于衰微之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多与其相适应的本土生产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她有着自己产生、发展与生存的独特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民族原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包括部分民俗) 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致使原来依附其间的音乐文化迅速消亡或逐渐衰微, 如景颇族的“舂米歌”、土家族的“哭家歌”等等, 连原来广泛而普遍流传的维吾尔族木卡姆、蒙古族长调与侗族大歌在民间的流传已大大减少。原始的劳动生活方式逐渐被淘汰, 以往传统劳作中演唱的民间歌曲失去了其生存的环境, 而大多数青年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漠然致使保留下来的民族音乐文化无法传承。

(二) 审美情趣的改变

文化多元化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 外来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 各种姊妹艺术的竞争, 在文化多元峰起的态势中, 民族音乐文化尽管尚能保住一些地盘, 也常活跃在舞台及电视、广播、音像制品及图书读物等大众传媒中, 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高科技与数码时代的到来, 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更新日益加快, 原处于封闭状态的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 (包括外来文化) 的影响和冲击, 加上学校音乐教育中不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致使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有了较大的改变, 尤其是年轻人, 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被流行音乐和风行的电视娱乐节目所吸引, 民族音乐已很难像以往那样拥有众多的爱好者与听众。

(三) 民族语言的衰退

据人类学家介绍, 目前中国1 2 0种语言的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 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如赫哲语、满语、塔塔尔语、基诺语及阿昌族中的仙岛语等 (3) 。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国语的普及, 许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民族的语言除了在自己的民族外没有用武之地, 进而选择放弃。学校原本采用本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教学, 现在不少则改为汉语的单语教学,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本民族语言的消退趋势。有些濒危语种大多没有相应的文字, 而保存在口头语言中的民间文学与民间音乐, 也必将随着语言的消失而消失。

关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是一种文化。许多中外音乐学者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认为:“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 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也就是说, 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

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上, 首先必须重视民族本位意识, 只有了解、掌握了自己的民族音乐, 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才会去关注和致力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世界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频繁的交流, 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文化个性的保留发展, 每种文化价值的关键在于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文化底蕴。民族音乐也不例外, 就其生存、发展而言,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因而民族音乐必须得到很好的保存、继承、丰富和发展, 发挥自己鲜明的个性, 我们音乐工作者必须对优秀的民族音乐的传承负责, 让我们的后人不至于迷失自己, 这是历史的需要。

当然, 传承不等于止步不前, 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在长期与外来音乐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发展起来的, 尤其在2 1世纪, 多元音乐文化的交流是国际音乐发展的必然, 我们的民族音乐要在多元的氛围中“求同存异, ”积极地与之对话交流, 才能在当今世界音乐文化百花争艳的形势下拥有一席之地, 否则将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 因为人类音乐文化的繁荣只能是在各民族音乐多样共存、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任何民族的艺术要发展和创新都必须是在继承自己的传统和遗产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长处来发展自己民族的音乐。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1.

[2]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13.

[3]冯茵, 桂杰.中国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N].中国青年报, 2004-2-21.中国音乐 (季刊) 2004年第4期

[4]萧梅, 韩钟恩.音乐文化人类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5]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6]裴雅琴.从音乐传播角度论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3

篇14:初中英语听后阶段的教学设计

听了去做可以使动作经验与语言经验结合起来,使语言发挥反映情境的功能,也可以调动动觉记忆,使记忆更加容易。听作为英语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在技能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如果没有听后活动的精心设计,听就没有意义了。那么,如何设计听后阶段的教学活动呢?

一、简要问答总揽文本

在训练学生听力能力时,一般先让学生从关注语音、语调开始,逐步走向关注语段和语义,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两个问题,问题设计要求常规、浅显、简洁、明了,再进行相互问答。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初步感知,同时创设轻松、和谐、竞争的英语气氛。

让学生在听了第一遍后整体感知原文大意、主题,熟悉文本内容,同时,教师通过这一环节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更多信息。比如,学生听后对文本含义的整体把握情况、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英语特定语法运用问题的认识等。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认为,一个老师能正确地传授知识,这只是一种本领,如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让开小差或不听讲的学生都产生疑问和兴趣,这才是艺术。所以,我们也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幽默并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参加听力活动。

二、分步复述潜入文本

复述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重要方式。复述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实践表明,复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流利程度,提高阅读能力,为翻译、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它分句子、段落、文本三步复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文本信息,按部就班地了解、掌握、运用文本信息。

首先是句子复述。逐句播放录音材料,以句为单位,让学生自我重复原句,也就是Repeat的教学环节。Repeat既培养学生的“精听”能力,又有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为逐句复述内容少,学生一般都能抓住信息,进行快速反应。为了提高听的质量,引导学生专心听,教师要有意营造竞争氛围,欢迎和鼓励学生自动站起来抢夺复述机会,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应和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表达习惯。这种把听、说有机结合的训练形式不但能了解学生是否听懂,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逐句复述能更好地模仿语音、语调,同时增加对录音材料的感悟和理解。

然后是段落复述。听了一个段落或片断后让学生说出段落大意或主题句,使学生获取、整理一个完整意群方面的信息。

最后是文本复述。文本复述是对所听文本材料进行重复、归纳、概括和重组。要求学生既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整体内容,也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复述文章的精华内容,并且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核心内容。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实践,可以让同桌相互间自我复述,或小组间轮流自我复述,一起分享、相互监督、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为了降低难度,复述之前可以给学生搭建复述文章的“脚手架”,如列表、图片、关键词和句等,必要时为他们提供表达的句型范式。

三、问题探究漫溯文本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他认为,教学活动就是要通过教师不断地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前行,问题的设计要逐步逼近真实。口头初步问答与复述以后,为了帮助学生把语段内容系统化,准确把握文本,保持语言思维的连贯性,可以采用师生间交谈的方式,设计诸如when/where/why/what/how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多信息、多角度、快节奏、高密度地相互讨论探究。

借助听力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间沟通式训练教学,这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阶段,目的是形成表达的流畅性,训练学生听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口头实际应答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我们还可以以听力题材为主题设计拓展性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进行探究,以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这一教学设计要求他们就听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说话的严密性、连贯性与流畅性,培养语言的直接运用与交流能力。

四、自由畅谈创生文本

心理学研究发现,聚敛性思维有助于思维的准确和深刻,发散性思维则有助于创造性和求异性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如果一味的追求问题的准确性,则容易限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听后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学生自由演说的环节,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组织语言。这是对逻辑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团队配合的考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才,并让学生明白事物都有两面性,要用客观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事物。

这项训练是听与说的能力在心智技能上的完善结合,最终达到在交流运用中学习语言的目的。这是较深层次的口语训练,它要以语篇为单位,注意观点的明确性与语气的前后呼应。问题论述的质量,不但依赖于对所听材料的理解与记忆,还依赖于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及语篇的建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听后阶段的教学中,无论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都要做到教学程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生生互动有条不紊、有张有弛。实践证明,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听后阶段的教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增强交际能力、促进综合技能发展,又能优化听力教学策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左慧芳.开发利用听力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5).

[4] 胡庆芳.探究有效的听说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2).

[5] 戚秀苗.怎样突破中学生听力训练的传统模式.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5).

[6] 严婉华.动态教学理念下听力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反思.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0).

[7]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8] 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篇15:励志教育听后感

邱艳勇

6月23日大雨转晴,通学天下残疾人励志教育演讲团高级讲师王宏老师为我校全体师生做公益励志教育讲座,在我们学校举行这类型的演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华专大部分的学生也是残疾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和讲座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树立目标,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会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知道了无论身上有多少的缺陷,只要心态端正勇敢的面对生活中每一个挫折和困难,最后的胜利将属于自己,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逃避,有着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的精神,同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我们带有残疾,只要我们身残志不残,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就会更加宽阔。

篇16:法制报告听后感

知法,学法是遵法的条件。唯有学好,才能学以致用,所长的一席话令人感慨很深。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口中淡定而出转而又悲怆离往。听在耳中,痛在心里,请答应我改一下裴多菲的诗:“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人死不能复生,舍生取义是道德的升华,但毋庸质疑,生命是宝贵的。悲剧的酿成,难道是命中注定?不知法,学法,遵法,最后只是苦果自食。

以法为保护伞保护自己,以法为鞭警醒自己。少光顾小商小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维护社会秩序。面对不法行为,要依法解决,学会保护自己。在学校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一起意外:一个同学摸另一个同学的头,那个同学往找他算帐,就难免打架打着打着就成真,最后竟然受伤了,两人也就此成为了“陌生人”。可见平时在玩的时候,我们不能无所顾忌的胡乱讲话,要留意到同学的情绪,不要只顾自己的一时口感之快。这也是我们遵法的表现之一。

让我们花一般的年华,在法律的庇护下,断毒尽害,沐浴最热和的阳光。我们一只脚跨进青少年行列,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是我们永远的必修课!为了健康长大,就必须不断地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地进步遵法用法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杜尽一切违法行为。

篇17:法制讲座听后感

因为这个社会才有的法律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 七零三班 董溢颖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老师为我们演讲!”

“啪啪啪!啪啪……”

这位张老师,就是我们安吉颇负盛名的张建民爷爷,对于他,我并不陌生,因为曾经他也来过我们安外做过讲座。

没错,他这次的讲座主题,仍是法律,仍是青少年犯罪。对于有些同学,或许这是一种“煎熬”,但至少我很感兴趣。

张爷爷给了我们一些数据,这些青少年的犯罪数据,明显比上一次所给的数据要高得多。当听到这些,我的眉头慢慢紧锁。在英国,青少年犯罪极为严重,英国的孩子们生活在社会上,但他们并不喜欢这个混乱的社会,原因却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喜欢他们。这样的矛盾,使英国的孩子们过早的学坏,开始吸烟、喝酒、赌博,甚至犯下吸毒等严重罪行,这是他们混入社会的预备。看看英国的孩子,再看看这可怜的数据,不是我杞人忧天,这真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社会上有重视吗?有关心过理睬过吗?有,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可怜的孩子们,请不要再继续沉沦,不要再埋怨这个社会给予不了我们温暖,因为我们,才是这个社会温暖的基础。

亲爱的社会,请您为了我们孩子而文明,为了我们孩子而美好,让那笼罩着我们的黑暗变成无限的光明吧……

张爷爷说的没错,每个人都是纯洁的,不可能一生下来,脸上就写着“我是好人”、“我是坏人”,只是收到了不同的社会影响,才惹出这么多是非罪行。

篇18:法制教育听后感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语文特级教师都非常重视第一课时的初读环节。特级教师上课, 都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时间很充分, 还少不了指名让学生逐段逐段地朗读, 检查读到位了没有, 然后才开始课文的讲解。于永正老师就主张教学首先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所以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 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 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黄燕老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就很有代表性地向我们展示了第一课时可以上什么, 要上到什么程度。

一、兴趣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 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 感知更敏锐, 想象更丰富, 记忆更牢固。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 更应体现一个“趣”字,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 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性, 让学生愿意学, 乐此不疲。

黄燕老师很巧妙地运用她的姓“黄”, 以及特意准备的黄色裙子, 让学生立即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的谈话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 因此在整节课堂上孩子愿意说, 抢着说, 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 小嘴常开”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也是对教师情感的最好回馈。这种状态, 是最真实的感受, 是来自于心底的自然流露。这种情感教学, 让学生与文本, 与教师, 与同学通过交流感受对方的情感, 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思想感情。

二、情意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积极的情意参与是指学生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伴随较强的意志努力。只有认知与情感意志的整体参与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黄燕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意参与, 通过角色体验, 让学生走进文本。一上课, 她就让学生们化身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带着这样的情感, 学生们开始了愉快的学习,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 把学生的认识欲、积极性完全激活了, 也为下面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为难得的是黄老师始终把学生们看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用“这只美丽的白蝴蝶, 你来回答。”“红蝴蝶, 你来试试。”“这只粉蝴蝶读得可真美啊!”等一系列生动的语言, 让学生们完全融入课堂的氛围中, 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 久久不愿离去。第四自然段通过写中外游客, 侧面描写蝴蝶谷的美景。黄燕老师主要采用引读的方法把学生引入这一段,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蝴蝶谷中的一只蝴蝶, 该怎样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呢?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 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 而且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情感得到了熏陶, 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行动参与是有效学习的直接体现

有效的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行为投入度高, 学习效果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提倡“以读促悟, 以悟带读”, 读是“思”的凭借, 是“悟”的前提, 是“说”的准备, 是“写”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真正接触文本、深入文本, 引导学生进行品味, 才能品出味、读出形。把静态朗读和动态朗读结合起来, 把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结合起来, 利用多种形式让朗读更富有层次性和变化性, 使之立体化。在注意朗读的流畅性的基础上, 又强调朗读中的心领神会, 潜移默化。这样, 朗读教学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会得到提高。黄燕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是以读贯穿始终的, 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那么多的蝴蝶飞来, 这时的蝴蝶谷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想: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 仔细读一读, 想一想:蝴蝶谷哪些地方迷人?

“繁华落尽见真淳, 铅华洗却见本真”。不同的课文, 不同的老师, 不同的学生, 第一课时完全可以因课制宜, 有一些变式。但不变的是我们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让学生在兴趣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情意与行动参与, 使第一课时真正有效率、有质量, 让学生的阅读在扎实的语文活动中起航。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 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在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断总结经验, 探寻思路, 以使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第一课时到底上些什么, 为什么上, 怎样上, 如何才能取得高效率?黄燕老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高效的第一课时。兴趣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情意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行动参与是有效学习的直接体现。

上一篇:乡村学校安全工作计划素材下一篇:2024大学生药店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