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致辞

2024-05-25

重点专科致辞(精选6篇)

篇1:重点专科致辞

xx医院

省级重点专科2013年阶段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xxx医院始建于198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功能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院,起着全县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医院科室设备齐全,有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7个。现有职工359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9个,高级职称18人,有山东省名老中医12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名,xxx市名老专家1名,xxx市十大名医1名。新建病房楼一期工程于2013年1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病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现开设病床350张。二期工程为建设新院区,计划到2015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床位数将增加为800张,脑病科床位达到80张,医疗服务能力将更加强大。

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势,2013年8月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审。现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要求,我院近几年来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四个到位

1、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

按照曹县卫生局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制定了《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作计划》、《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及《县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规划方案》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及管理制度。

2、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王发强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重点专科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院办公室、财务科、设备科、统计室负责人为成员,对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院形成了重点专科建设二级网络管理。

3、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

对省卫计委确定的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科室,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比如为骨科引进了国内外领先的椎间孔镜,膝关节镜,派遣科室优秀人员去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大力开展脑梗死溶栓及小骨窗手术。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4、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到位

利用电视、院报、专栏、网站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使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利用医院的各种会议、文件、简报、黑板报向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创建重点专科的目的、意义、任务及方法,使全院职工特别是重点专科职工积极自觉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

二、精心组织,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进行

1、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科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加强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积极探索重点专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

5、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目前我院中药制剂积极申报省药监局审批。

6、医院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强脑病科重点专科规定》,近2年来,医院共申报科技成果56项,其中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重点专科建设科室完成科研成果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出版专著2部。

7、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8、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三、完善硬件,环境设备日新月异

为使患者享受现代医疗服务,保证重点专科建设需要,医院投入巨资,先后引进配置了万元以上设备20余套,建立康复多功能大厅,是我县唯一康复科室,隶属于脑病科,满足了临床、科教和患者的需要。医院不断地改善诊疗环境,2000多平米的住院大楼已投入使用。现我院各项功能齐全,床位达到350张。这些举措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的同时,极大的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四、专科文化建设

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的同时,一直重视文化建设,秉承“弘扬国粹、继承创新”的医院宗旨,突出了中医文化、中医氛围。弘扬了“爱院、敬业、厚德、精诚”医院精神,奉行:“病人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 的医院观念。我院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对职工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树立“院兴我容、院衰我耻”的观念,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医院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构建“医院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的和谐医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院在重点专科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追加措施,改进服务,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更具体,加快重点专科建设的步伐,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

xxx院

二0一四年六月十日

篇2:重点专科致辞

针灸理疗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专科,院领导非常重科室的进展。自2012年10月正式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医院把该重点中医建设项目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和主要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在人资源配制和建设经费安排中予以倾斜,目的是为该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经过三年的积极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建设工作作出总结:

一、巩固执行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

1、进修学习、继续教育:2012年9月到2015年6月派遣3名医生到省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此后将继续合理安排专科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按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专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圆满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2、根据医师培训大纲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对住院医师进行专科培训。

二、专科业务,医疗指标、质量管理及科研情况

在院领导、学科带头人领导下,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门诊人次年增长10%以上。制定常见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规范,严格按章执行,重点抓好疾病诊断准确率,好转率,中医药参与率等。科内每月一次质控,及时作出整改方案并执行。甲级病历率95%以上。结合二甲医院标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层层落实,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发生,促进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专科分组建设有待加强,逐步规范按病种分科分组收治病人。对高年资医师重点专科专病培养,做到“普”中有“专”、“专”中有“精”。

2、需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增加竞争实力。

3、需加强业务学习与规划,包括临床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加大进修力度,培养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加强专科宣教工作,完成专科病房的建立。

4、需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及自我宣传,加强随访制度,争取更多的病源,创造更好的医疗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 研究背景

1983年卫生部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通知》[2]。近年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专科建设为切入点, 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进行探索, 采取了激励措施, 制定了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 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 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优势的专病专科。2006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 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促进中医药学术和技术的发展”[3]。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9) 22号) 的出台, 中医药建设继续被摆在突出地位。

认真梳理建设现况可以看出, 医疗机构对于重点专科的持续建设仍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部分专科重点不重, 档次不高, 不能形成“拳头”;专科创新少, 疗效适用性差, 中医特色不足, 不能形成“龙头”;学术与技术网络建设力度不够, 辐射面不广, 不能形成“势头”;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缺乏持续发展潜力;专药开发体系欠缺或缺如, 剂型落后, 疗效不佳;以及存在盲目扩张、人床比下降、专用设备使用率低、人员培训与科研成果之间差异明显的现象等[4]。医务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客观评价专科优势特色,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新专利的申报, 引进和推广应用, 既要激发“古老”专科的活力, 也要保护“年轻”专科的建设积极性。另外, 目前的考评体系主要针对在建项目, 如何激励建设周期已经结束、按期完成任务的专科, 继续发挥优势特色, 扩大区域影响, 提升建设质量, 也是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

江苏省中医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名医荟萃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经历了“八五”到“十二五”的建设, 目前拥有6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22个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省级中医示范专科、2个全省中医诊疗中心, 并有16个科室、6个中医诊疗技术参加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 其中3个为组长单位, 32个优势病种参加全国重点病种协作组, 其中11个为牵头单位。2014年底, 该院还囊括了江苏省全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共30项, 成为全国该项目中标最多的单位, 吸纳了近十分之一的建设资金。江苏省中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 重点专科数量众多, 发展势头良好, 重点病种疗效明确, 优势病种治疗特色明显, 人才队伍素质较高, 在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梳理和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圆满完成了多项建设任务。对于制定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科学实用的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绩效评价体系, 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2 研究内容

在层次结构分析理论、系统评价理论等指导下, 综合运用文献复习法、现况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及实证分析等, 结合现有评估体系和我院各级专科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得到检验和反馈修正, 最终形成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 为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医重点专科持续管理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1 资料收集

通过两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复习了近十年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评估标准等相关资料, 整理相关文献数十篇。同时向几家综合医院的专科管理人员及临床权威专家发放调查问卷, 基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以此作为本指标体系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提出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基本可分为科室管理、技术队伍、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科研教学五大部分。

2.2 资料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将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比较分析, 规划研究框架, 突出主要影响因素, 确定一级指标, 并依据指标的可用性、可得性进行筛选, 逐层逐项划分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形成评估草案。

2.3 评分标准建立

组织首轮专家咨询, 内容包括筛选指标、明确内涵和确定权重,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初步确立一级指标权重, 明确二级和三级指标内涵, 细化绩效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

2.4 标准实测

利用该绩效评价体系, 实测该院各级重点专科从2010年至2013年的建设情况, 得出分数并排序, 验证实用性、有效性。

2.5 评价体系建立

进行应用分析和专家复议, 修正和完善问题及缺陷, 通过意见反馈确立各级指标权重, 最终建立一套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的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可持续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共1 000分, 包括科室管理100分、医疗技术团队165分、技术优势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460分、医疗质量状况125分、科研与教学150分。这些一级指标又细分为二级指标, 包括专科规模、设备配备、科室管理、技术团队、诊治能力、特色技术、创新能力、病区质量、门诊质量、学术影响、研究成果、继续教育等27项。二级指标进一步由三级指标共80项组成, 每一项均附有检查内容与得分要点, 医务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该体系, 围绕评分项全面科学地对重点专科做出绩效评价。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指标品质良好, 评价体系有效

本研究从信度、效度与区分度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品质。信度评价采用了克朗巴赫α系数法, 得出的指标体系信度系数较高, 说明可靠性较高。效度通过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进行评价。本研究中, 各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下级指标得分相关系数较小, 但与自身下级指标的得分相关系数很大, 说明本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过程佐证了其相对全面、准确、具体反映评价体系的内涵, 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则将本体系的评价结果和排序与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进行比较分析, 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得出P<0.05, 说明评价结果与已有评价高度相关, 有效性良好。指标区分度可用变异系数表示, 经过分析, 所有的一级指标变异系数在20%以上, 二级指标中除了3项, 其他全部在20%以上, 三级指标中的5个变异系数小于20%, 整体看来总体区分度较好。

3.2 指标清晰具体, 评价体系明确

评价体系的意义之一, 就是导向作用。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决定重点专科的发展方向。例如从5个一级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来看, 技术优势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指标的权重最大, 在1 000分中占了将近一半分值, 可见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要点是提高专科诊疗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另外医疗技术队伍指标权重第二, 说明重点专科若取得长远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另外, 通过四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 尽管积累时间较长、资源相对丰富的脾胃病科、肾病科等老牌专科在“十二五”建设初期得分较高, 但经过几年的努力, 肿瘤科、妇科、呼吸科以及护理部等一批新兴重点专科发展迅速, 近年来得分名列前茅。通过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 定量区分绩效水平, 有利于科学评价, 明确优劣得失, 提出整改意见, 这是评价体系重要的诊断功能和指导意义。

3.3 指标设置合理, 评价体系科学

本研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通过分析判断矩阵来表示同一层次中的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值, 由经过遴选的数位专家共同判定, 力求正规化。经过多轮专家咨询法 (德尔菲法) 和层次分析法, 补充、修改并完善评价细则, 最后确立了科学有效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精细化目标管理, 公正全面客观反映专科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 为形成一批专业与地域覆盖面广、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专科做出了积极科学的引导。

4 结语

本研究旨在建立医疗机构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的综合考核体系, 通过比对已有的建设标准和考核细则, 立足于医院发展战略, 全方位考虑如何凸显专科建设成效, 在原有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上有所突破, 对原有指标设置有所创新。由于本研究从医院管理层的绩效评价角度出发, 故而弱化了一些操作繁琐的指标体系, 减轻受检科室负担;调整了部分内涵界定不够清晰或者参照标准缺乏充分依据的指标;对原有权重分配不尽合理从而影响结果导向性的指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例如专科协作组工作部分, 对日常会议、病种验证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成效均不做太过细化的要求;在病种建设部分, 对病种分析的难点和内涵要求不再过分具体;同时去掉“科室命名”这项指标, 对经费投入、床位数目的要求降低, 削弱了客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制约和影响;但是提出了“专科配备设备必须在业务开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主攻方向所必需的专用基本设备齐全”“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否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指南”等体现专科建设内涵的新指标, 积极肯定科室的主观努力;提高可以考察专科创新能力、辐射能力、科研能力相关指标的分值权重并进一步细化考核项目等等。相对而言, 科学性更好、导向性更强、指标量化可比、评分简化易行。

专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可以更好地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 确保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重视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发, 现代技术与传统优势相辅相成, 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中医专科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引进先进设备和现代技术、提高诊治及抢救综合服务能力必不可少, 但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的认识、理论、技术及手段方法与中医药特点有机结合。要以科学发展观衡量和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关键要看内涵建设, 研究方向不能变, 中医特色不能丢[5]。

摘要:研究并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 以实现中医医院对重点专科的持续内涵建设, 为规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淑莲, 李君, 韩二英.加强专科建设, 促进中医院全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 14 (10) :15-16.

[2]卫生部.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通知[Z].1983-9-2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Z].国中医药发 (2006) 67号, 2006-11-21.

[4]孙金海, 张鹭鹭, 孟威宏, 等.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 2010, 14 (3) :7-9.

篇4:重点专科致辞

一、研究对向

对湖北省2006—2008年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产生的32个专业、6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分布情况和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分析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分布情况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市州2008年的人口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的关系;与各市州距离武汉公路里程之间的关系;与其所在区域省外病人就诊比例的关系;与医疗机构级别的关系;分析了在2006年~2008年获得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疗机构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情况,并与其自身在2003年~2005年周期中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ccorelation analysis),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r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三、研究结果

(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其地域、人口、经济的关系

1、重点专科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各市州人口数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448,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

2、重点专科分布与国土面积的关系。

各市州国土面积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369,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

3、重点专科分布与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各市州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322,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

4、重点专科分布与所在市州离武汉距离的关系。

距离武汉100公里以内的市州拥有的重点专科绝对数较少,而距离武汉300公里以上市州的临床重点专科绝对数较多,但各市州与武汉距离(公路里程)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16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

5、新成立市州与成立多年的市州拥有的省级临床专科的数量比较。

神农架林区、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随州市为1986年撤县建市更名而成,它们获得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均为0。而成立较早的市州从总体上来说拥有的重点专科较多。

6、重点专科分布省外病人就诊比较的关系。

各市州省外病人就诊比例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861,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的相关性(P<0.01)。

(二)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级别

所有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机构中,除3所二级医院拥有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外,其余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28所三级医院所拥有。

(三)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院

如表3所示,虽然6所医院在两轮临床重点专科(2003~2005年和2006~2008年)获得临床重点专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第二轮重点专科评审中排名前3位的医院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最多为6个,比2003年-2005年评审中1个医院最多获得的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明显减少。

表3 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院情况

(四)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4所部属医院

四、讨论

(一)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相对性与可参与性

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目的是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希望形成人有专长、科有特色的局面,通过发挥其带动与示范作用,促进专科建设,更好地服务患者,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只允许4所部级医院参加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角逐,同时,为避免少数医院获得重点专科较多,使多数医疗机构不愿意参与的弊病,规定1所医院获得重点专科数不得超过6个,使该项评审有了可参与性,也决定评审结果的相对性。

(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绝对性

评审包括各市州级评审与省级评审2个部分,市州级评审每个专业只允许产生1个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获得市州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才有资格参加每省级评审,这就决定了在市州范围内省级评审结果的绝对性;同时,制度未对参评医院的级别进行限定,因此有3所二级医院获得了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也证明了评审结果的绝对性。

(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的科学性与均衡性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收入无相关性说明评审不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评审内容,经济欠发达的市州,由于其离武汉较远,病员不易流失,加之国家对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三线建设[3]的投入较多,使其医疗水平位较高,因此拥有较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各市、州拥有的人口数、占有国土面积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呈正相关(P<0.05),这说明湖北省省级评审制度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设置上是均衡与科学的。

(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幅射作用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各市州外省病人就诊比例间存在相关性(P<0.01),说明省临床重点专科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示范与带动作用,且这个作用辐射到了相邻的省份。

五、结论

总之,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充分考虑了医疗服务受众的人数与医疗服务的区域面积等因素,评审结果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已经产生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已经成为湖北省卫生厅加强医院管理、促使医院内涵建设、加快公立医疗改革的抓手。

篇5: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基本标准

一、组织管理

1、医院有重点专科建设领导或组织机构;

2、医院有扶持重点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

3、医院制定有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4、科室有工作计划及总结。

二、、科室设置

1、专科为独立单元,室内布局合理;

2、病床≥30张;

3、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

三、经费投入

1、市、州政府下拔有重点专科建设经费。医院每年用于专科建设的经费比例不低于同年本科室业务收入的5%;

2、添置有专科必需的仪器设备;

3、专科建设经费有帐目、专款专用。

四、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

1、学科带头人为正高职称人员,担任本专业市、州以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称;

2、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有一名45岁以上正高职称人员或副高职称人员占20%,中、初级医师必须医学本科毕业,有硕士生。

3、有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记录,参与当地市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人才培训工程。

五、科学研究

1、承担有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2、近三年内有科研成果,获得三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市三级科技进步奖≥2项;

3、有科研工作的年、周期计划。

六、学术水平

1、每年在省级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公开出版期刊上≥5篇;

2、学科带头人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成员。

七、临床教学、进修培训

1、承担有本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任务;

2、接受在职人员的培训及进修。

八、技术水平

1、能独立开展市、州级重点专科必备的技术项目(见技术标准);

2、每年应有新技术、新业务开展;

3、对开展的新技术和业务实行项目管理。

九、相关指标

1、病床使用率≥90%

2、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不低于同年国民经济增长比率;

3、医疗服务覆盖:25%以上住院病人来自外地;

4、病历书写评分≥90分,甲级病历率≥90% 十、一票否决指标

1、技术水平得分低于应得分值的75%(将制定“标准”的考核评分细则);

2、开展技术项目低于规定项目的90%;

3、近两年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起重大医疗纠纷的;

4、甲级病历率≤90%,出现丙级病历;

5、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低于国家同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技术标准

一、内科

(一)心血管内科专业

1、顽固性心衰的诊治

2、高心脏监护室(CCU)

3、埋藏式永久起搏

4、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5、静脉临时起搏

(二)呼吸内科专业

1、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使用

2、血液气体分析

3、下呼吸道感染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原则

4、重症哮喘的救治

5、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

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

7、胸膜活检

(三)消化内科专业

1、急诊内镜(胃镜)检查

2、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

3、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4、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

5、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

6、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

(四)血液内科专业

1、疑难血液病的诊断

2、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3、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学确定亚型)

4、淋巴瘤的诊治

5、急性粒细胞减少或气缺乏的诊治

6、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

(五)内分泌专业 1、24小时17—羟皮质类因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2、甲状腺功能测定,总甲状腺素(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3、骨密度测定

4、血皮质醇测定

(六)肾病学专业

1、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2、肾性高血压的诊治

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包括结肠、腹膜、血透析);

4、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

5、泌尿系统超声、核素及影像学检查(X绵和CT检查)。

(七)神经内科专业

1、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追查;

2、癫痫的病因诊治;

3、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诊治;

4、脑电图、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

二、外科

(一)普通外科专业

1、胆道成形术(胆肠吻合术);

2、左外侧叶肝切除术;

3、括约肌成形术;

4、胸膜联合损伤的救治;

5、直肠癌根治术;

6、改良根治性乳癌切除术;

7、甲状腺癌根治术;

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9、门静脉高压出血断流术;

10、胃癌根治性大部切除术;

11、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技术;

12、胰腺囊肿内引流术;

13、门奇静脉断流术;

14、结肠癌根治术。

(二)胸外科及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

1、心包部分切除术;

2、肺叶切除术;

3、胸膜纤维板切除术;

4、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5、人造血管移植术;

6、颈部血管瘤切除术。

(三)骨科专业

1、断肢(指、趾)再植;

2、四肢血管操作修复术;

3、严重创伤全身合并症的诊治;

4、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5、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

6、胸膜椎管狭窄减压术;

(四)神经外科专业

1、各类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

2、大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3、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4、颅内压增高的内、外减压术和分流术;

5、单纯性脊髓肿瘤切除术。

(五)泌尿外科专业

1、肾上腺切除术;

2、输尿管膀胱切开取石术;

3、经尿道膀胱碎石术;

4、肾活组织检查;

5、输尿管肿瘤切除术;

6、肾部分切除术;

7、输精管吻合术;

8、逆行性尿路造影。

(六)整形外科专业

1、切(削)痂植皮术;

2、皮瓣移植术;

3、皮管成形术;

4、游离肌皮瓣移植;

5、胼指(趾)分离术;

6、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7、尿道下裂修复术;

9、唇裂修复术

10、垂睑成形术;

11、各种皮片整张移植术

三、麻醉科

1、困难的气管内插管技术、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腰麻及神经丛阻滞麻醉

2、心、肺、脑复苏

3、为外科各专业所进行的各种手术提供合适的麻醉

4、急重症病人的麻醉

5、开展疼痛治疗或ICU工作

四、妇产科

(一)妇科专业

1、卵巢良性畸胎瘤剥(切)除术

2、计划生育复杂并发症处理

3、内分泌诱发排卵

4、未破裂宫外孕的诊治

5、有异常的人流、取环术

(二)产科专业

1、新生儿重症监护、窒息抢救

2、高危妊娠监测(B超)

3、高危妊娠系统管理

4、多因素臻先天异常的诊断:中枢神经管缺陷(NTD)做甲胎蛋白(AFP)筛查

5、输卵管通液术

6、内外科并发症的诊治

7、产程监护和产程并发症处理

五、儿科

1、出凝血疾病的诊治

2、白血病的诊治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4、感染性休克、脑炎的抢救

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诊治

六、传染科

1、乙型肝炎三个抗原抗体系统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

2、贡疸的鉴别诊断(酶学:AKP、R—CP、AFP)与影像学检查(B超、X线)

3、感染中毒性休克与脑炎的抢救

4、传染病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5、肝性脑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七、眼科

1、眼内异物摘除(磁性)

2、角膜板层移植

3、视网膜脱离手术

4、泪囊鼻腔吻合术

5、抗青光眼眼内引流术(房角切开)及眼外引流术(小梁切除)

6、人工晶体植入

7、眼科显微手术

8、睑外翻矫正术

八、耳鼻喉科

1、鼓膜修补术

2、乳突根治术

3、鼻窦手术(上颌窦根治术、鼻内筛窦切除术等)

4、气管、食道异物取出术

5、间接或直接镜下喉部手术

6、喉裂切开术

7、梨状孔经路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

九、口腔科

1、舌切除术(部分)

2、唇裂修复术(一般)

3、唇颊缺损整复术(一般)

4、颌面部骨折复位及固定术

5、口腔上颌窦漏修补术

6、颌下腺摘除术

7、颚部良性肿瘤切除术

8、颌面脓肿切开引流术

9、唇舌系带矫正术

10、根管倒充填术

11、牙髓拔除及根管治疗干髓术

12、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13、根尖切除及根尖刮治术

14、活髓切断术

15、龈成形术

16、颌骨手术后骨移植

十、皮肤科

1、皮肤真菌培养检查

2、皮肤病理诊断

3、变态反应斑贴试验

4、与皮肤有关的结缔组织病的诊治

5、大泡性皮疹的诊治

6、重症药疹、渗出性多形红斑的诊治

7、性病(STD)的诊治

十一、急诊医学科

1、设急诊抢救室

2、心肺脑复苏术(CPCR)

3、呼吸衰竭血气监测及抢救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

5、各种休克的抢救

6、严重复合伤的诊断与抢救

7、常见危象的诊断与抢救

8、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暑期诊断和处理

9、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三腔双囊管的使用)

10、大咯血的抢救

11、昏迷的抢救

12、各种急性出血疾病的抢救

十二、康复医学科

1、在三级医院一般专科专科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特色,对某专科病种的康复治疗有较突出的特色。

2、康复工程:家庭康复的环境改造指导,简易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器具、矫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指导和训练指导(地处已经广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根据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应具有此项技术能力,其它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酌情具备)

十三、放射科

1、全身各部位摄影、断层摄影的床旁摄影

2、能开展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井,泌尿系统逆行造影、口服静脉胆道系造影、膝关节空气造影、支气管造影、周围血管造影等。

3、X光摄片甲片率≥40%;废片率<4%

4、阳性率≥50%

十四、医学检验科

1、除血常规外的一般血液的其它检查,如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红细胞比值,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异常红细胞检查等

2、A、B亚型、Rh血型

3、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4、血液凝固实验

5、溶血性疾病的检验

6、骨髓细胞的检验

7、除尿常规处的尿化学检查:如蛋白定量‘糖定量等;除尿常见沉渣外和细胞学检查井,如白细胞检查等

8、粪便常规外的检查,如潜血、浓缩法查虫卵等

9、体液检查,如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精液、前列腺液、胃液、胆汁、痰液、阴道分泌物等

10、临床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糖、脂类、无机离子、酶、肝功能、肾功能、激素、血气等方面。

11、临床免疫学的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自身抗体、肿瘤标记物、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传染性疾病血清学检查等

12、微生物(主要是细胞)的分离、鉴定,种类标本细菌鉴定到种,部分可到属

13、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试验

14、生化、临检、细菌、免疫检测都应有室内质量控制,并有规范记录,参加省以上或当地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成绩优秀或合格;连续三年不合格,验收不予通过

十五、药剂科

1、有严格的特殊药品、效期药品管理措施

2、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门诊复核率≥80%,住院复核率≥90% 出门差错率2/10000 中药处方饮片误差<±5% 药库误差≤1%(按件数计)

每张处方计价误差:西药方≤0.10元,中药店方≤0.10元

3、严格操作规程 制剂成品率≥90% 制剂检验率(指有检验方法)为90%以上

4、药品采购、保管、领发、帐目有专人负责。库存药品帐物相符,库存药品完好率为100%(中药饮片为90%以上)

5、药品供应能满足临床需要,按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基本用药品种计算:供应率≥90%

6、能承担中午卫校、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及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能结合临床需要研究新制剂、新剂型。

十六、病理科

1、能完成小儿及成人的全身尸检与死亡诊断

2、常见病的活体组织大体和镜下病理诊断

3、各种细胞学检验,如痰、尿、胸腹水、脑脊液、乳头溢出液等

4、除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外10种以上特殊染色法,如弹力纤维、网织纤维、masson、PTAH、苏丹、AB—PAS、铁、黑色素、wright、抗酸等

5、能开展冰冻切片诊断

6、切片质量优良率≥75%

十七、临床功能检查科

1、心功能检查 心电图及正确诊断

2、肺功能检查 一般肺功能检查

3、电生理检查

脑电检查、无创心电生理检查

4、内镜检查

食道、胃、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直肠内窥镜检查、下段泌尿道内镜检查

5、超声检查

B型超声各种诊断、鉴别诊断检查

十八、营养科 1技术水平(1)基本膳食(2)治疗膳食(3)诊断膳食

(4)配合临床开展特殊饮食治疗及食疗方法(5)各种混合奶及匀浆膳食

2、技术质量

篇6: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一、专科管理

我院现有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五个,其中皮肤科、脑病科为湖北省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专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为襄阳市中医医院重点建设专科。

重点专科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突出中医特色,把专科做大做强是医院的发展方向。 为了做好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医院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院办、设备科负责人组成的重点专科领导小组,重点中医专科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重点专科日常管理工作,人事、财务、设备对重点专科建设提供保障。

我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医院“传承光大中医,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实施科教兴院工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了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各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业务职称晋升与下乡对口支援考核工作挂钩。医院狠抓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医疗骨干,采用传、帮、带模式整体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在保证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重点攻克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重点专科的中医特色得以彰显。科室对重点病种实施单病种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专科医生收治优势病种病人,病床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临床科室。加强重点专科科室人才建设,专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合理;派出专科人员参加进修及学术交流30多人次。使他们了解专科的新技术和科室新进展。医院投巨资购置了核磁、大型生化分析仪、彩超等检查检测设备,为重点专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医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对科室中医处方、中医病历、病房中医治疗率、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及中医技术项目进行考核。制定了《宜城市中医医院中医技术项目奖励办法》,对针灸、刮痧、电针、中药贴敷、推拿等中医项目进行单项奖励,促进中医技术项目的开展,提高中医治疗率。今年脑病科病房中医治疗率达到7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为了重点专科的发展,医院制订了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实施方案。我院1990年12月成立“邱二姑皮外科研究所”,在邱氏弟子的参与下,对其临证医案进行整理,集体编著发行了《邱二姑皮外科疗法》一书。9月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申报建设邱氏中医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继承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基础上,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又研制出止痒散、汗斑散、清热合剂、苦参洗剂等制剂共8种剂型、20多个品种。制定传承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我院确定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第一代传承人为李仁凤、刘尚全、关祥娥、程玉香4人。关祥娥程玉香自小由邱氏言传身教,在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继承和发扬上颇有建树。李仁凤、刘尚全二人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是院级知名中医。带教周期为3年,本周期为20xx-20xx年,由刘尚全带教沈艳峰医师,下一个周期计划带教2名医师。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我院年青医师信中医、爱中医热情高涨,已有多人申请学习邱氏中医外科疗法。

二、各重点专科基本情况、人员队伍

皮肤科是我院最先申报的省级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科室现有床位45张,皮肤科是医院建院时创立的皮肤疮疡科发展而来,三十多年来在继承名老中医“邱二姑”的祖传秘方和诊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效显著,在鄂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并常有外省市患者慕名前来就诊。被医院列为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科室,20xx年6月被湖北省卫生厅列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科室配备有过敏源检测、摩

拉检测治疗仪、电子显微镜、光疗仪、红外线治疗仪、氦氖激光机、离子喷雾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高频电刀、光子嫩肤仪、LED红黄蓝光治疗仪、医用汽疗仪等,为加强重点专科皮肤科建设,20xx年为皮肤科新增两个治疗室:过敏源检测及脱敏治疗室、添置了治疗湿疹、痤疮及皮肤修复的红蓝光治疗仪、及德国进口摩拉检测治疗仪,检测过敏源,开展脱敏治疗项目,投放以来,治疗人次与日俱增,效果明显,受到患者青睐。皮肤科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浴疗法、中药离子喷雾、中药汽疗、梅花针叩刺、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熏蒸、自血疗法、药物封脐、冬病夏治等方法外,还引进了中药倒模面膜法、火针等中医治疗皮肤常见病技术,积极发展中医特色优势,皮肤科在建设重点科室中,新增德国莫拉生物检测仪及配套设施投资资金100万,光子嫩肤治疗仪及配套设施投资资金20万。

脑病科是我院湖北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科室设置床位50张,能够开展针刺、艾灸、电针、低频电、耳穴压豆等十多项中医项目,脑病科是以中风为重点病种,在积极挖掘继承我院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规范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成果,形成了中风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的特色。对中风昏迷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既可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不能自行口服药物带来的不便,又能促进患者的苏醒,对中风急症患者,充分发挥中药汤剂、针灸、中医手法按摩等中医特色优势,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早期床边康复。对康复期中风患者,我科实施“整体康复”的治疗方案,利用专科康复设备、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灸理疗、中医辨证施药,提高了中风血流畅,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收敛止痛的功效。

骨伤科是襄阳市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开设床位40张,科室先后购置了骨创伤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科室人员上下齐心,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治疗措施,优化诊疗方案,继承创新,强化中医特色,突出专科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应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方治疗软组织损伤一般1次~2次后,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2次~4次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急性软组织损伤使用1个~2个疗程后痊愈。慢性软组织损伤使用2个~4个疗程后,局部症状基本消失,且功能恢复良好。

中医护理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一项工作,针对多数护理人员中医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医院利用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医护理培训。通过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了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三、对口援建及中医药推广

各重点专科要根据相关要求技术下乡援建,全年选派重点专科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分批轮流到3所宜城市中医医院集团乡镇卫生院坐诊,给予诊疗技术援助,帮助援建医院发展对应的专科科室,在做好中医医疗集团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培养,20xx年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医院联营,组建医疗联合体,实行资源共享、双向转诊、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给患者创造高质量、安全的诊疗环境,提升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此项工作正在筹建中。展开专科科研 推动科技创新。

为让广大患者了解中医药文化,医院在门诊、病房、候诊区设置宣传栏目,宣传与科室诊疗密切相关疾病的中医药知识,让群众感受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利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体、健康教育传栏和《宜城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资料》等有效载体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医院科室骨干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全院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进行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挖掘和发挥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从而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各社区人民群众相信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开发民间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进一步充实临床科研研究能力,推动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展开临床观察和专科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级期刊论文很多于xx篇。争取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1项。

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日趋成熟,医院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我院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还计划在20xx年建立湖北省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

上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文档下一篇:月度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