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师范文网

2024-04-25

爱师范文网(精选9篇)

篇1:爱师范文网

有爱无类,与爱同行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培训学习体会

2014年4月,我有幸与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成员一行45人来到北京考察学习。在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的组织下,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行程紧张而又充实,而去到北京市优质特色学校的参观学习更是让我眼界大开,收获颇丰。

一、体验与感悟

学习期间,我们分别参观了北京宣武培智中心学校、北京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花园村二小、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启喑实验学校六所学校。在校园参观、听课、校长介绍的常规行程中我们了解到每所学校都有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课程建设,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培智学校——北京宣武培智中心学校、北京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

两次行程,分别来到这两所不同的培智学校,心底留下的是满满的感动。走进宣武培智学校,我们先走进宏大的报告厅,听了一节义务教育阶段智障学生的综合课程。上课的老师虽然很年轻,却能很好的控制课堂,将生活常识融入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强调学生的自我决定。随后我们参观学校,配备齐全的专业教室让我大为惊叹,这小小的校园完全是一个小社区,里面有银行、超市、医院、工艺室等设施,开展生活教学,有了基本的条件,这对智障的孩子来说,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支持。一天的学习参观,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我们的午餐是他们准备的,十分丰盛可口;我们购买的小工艺品是他们制作的,精巧美丽。他们乐观开朗,又十分有礼貌,甚至还给我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大合唱节目,我完全忘记了,他们是一群有缺陷的孩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努力,通过康校长所做的“以爱育爱,有爱无碍”的专题报告,我了解到学校推行支持性教育,同时特别注重师资的培训,而且在课程建设上,他们做了许多的工作。针对学校学生的状况,在实施综合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性课程的开发是他们的特色,这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同时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参观西城培智中心学校,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主题教室装饰的别具风格,一会儿走进了蓝色的海洋世界,一会儿又来到了温馨的农家院,甚至还有模拟的交通教室,里面有公交车、车站、斑马线。学校的每一处地方都能看到师生们一起制作的手工,每一处地方都凝聚了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心血。程副校长所做的教学实践简介,让我对西城培智教学运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所做的课程设置,所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等内容考虑都十分的全面,让我对我们学校学生的评估和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此外,西城培智学校还给我们展示了一套他们的自编教材,当我看到那套教材的时候,心里实在激动的不行,这太适合我们学校那群孩子来用了,既切近生活实际,又符合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实行的主题教学,一直困扰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这下有了很好的借鉴。

(二)随班就读学校——花园村二小、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4月16日一整天,我们马不停蹄,上午参观完花园村二小,下午就奔赴农大附中,这一小学一中学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安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都建立了很好的资源室。花园村二小真的就是一个花园学校,不仅门和围墙是古色古香的花园装扮,就连建筑里外都透着花园的模样,让人一见了就会喜欢。我们在花园二小听了刘惠来老师的一节音乐课,这同时也是一节个训课,刘老师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我感受到做个训对专业的要求。随后,赵校长给我们作了一场“让我们一起触摸心灵的教育”的报告,学校继承传统,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校的温馨接待和赵校长一路陪着我们直至离开时挥手再见的身影更展示了学校的待客礼仪和服务周到的学校管理文化。

农大附中则是一所随班就读的示范学校,这里不仅有感动北京的爱心老师,也有能充分展示个性感受关爱的特殊孩子。让我感动的,是这所学校“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学校文化,所有的师生都在用行动践行着这种文化。资源班老师与普通班老师的双向合作,正常孩子自愿充当特殊孩子的阳光伙伴,陪伴和帮助他们适应和成长,学校校长和领导层的大力支持,资源班教师的辛苦付出,这些都是我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通过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介绍能真实感受到的。

(三)盲校和聋校——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启喑实验学校 第一次走进这样的学校参观,心里有很多的好奇。那些盲人孩子是怎样学习和阅读的呢?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是怎样感受韵律,怎样翩跹起舞的呢?他们的生活少了一部分还能丰富多彩吗„„事实告诉我,盲人也可以阅读,可以玩电脑,可以在偌大的校园里健步如飞;聋儿也可以洋溢着笑脸跟我们打招呼,也可以听着音乐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咿咿呀呀说着大家都懂的话。两所学校都开设了很多有创造性的课程,都设置了很多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室,都给这群可爱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所以教育,可以成就奇迹。

二、启示与思考

一次次的下校参观学习,我收获良多,也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特殊教育应自成体系

北京市不论是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还是随班就读的学生,都有相对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幼儿时期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职业教育阶段,特殊孩子能够按照这样一个流程进行有效的康复和学习,从而能更好的的融入社会。广州的特殊教育,我们是否也可以在融合教育的主流思想下,联系实际,不断建立和完善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让特殊学生除了能在小学阶段随班就读,也能进入中学、职业院校随班就读,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特殊学校应有专业的师资

这次参观北京的特殊学校,听了好几节课程,包括综合课程、个训课程、康复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在学习交流中我看到每位授课老师都有自己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都能把专业知识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上,课后一了解,他们大多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或者是心理学出身但是经过了专门的康复课程的培训。虽然依托着北京得天独厚的教师资源,但还是看得出,各学校在培养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方面也都是不溃余力。每所学校都请大学专家,教研室专家亲自辅导教师或派教师外出培训。高起点的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但要自己积累经验,自我成长,还要有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挖掘多些教育资源,组成更全面、更强大的师资力量,提供机会师生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促进师生全面自主发展。

北京之行,学习与体验相结合,不仅学到很多知识,交到很多朋友,认识很多地方,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育人生,实在令人难忘!

篇2:爱师范文网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我非常的感谢作文网。因为这个网站,我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的快乐散播给更多的`人!这个网站,会给表现好的同学或作文写得棒的同学派发礼物当做鼓励。就像老师、父母……

每当自己发表了作文时,脸上会浮起一丝微笑!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得到好评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地喜悦!可是,每当看到读者们不好的评语时,心中不免会失落……希望,当别人写的不好的时候,给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

除了感谢作文网,我还要感谢我的粉丝们。因为有了他们的鼓励,我才会写了这么多文章,因为有他们,我才坚持到现在。希望我的粉丝们可以多多看我的作文。也希望粉丝们可以写出更多的作品!

其实,比起好评,我更需要的建议。因为建议,会是我的文章变得更好。如果给的是好评,有可能会使我骄傲!所以,希望以后,大家给我多点建议。

谢谢各位读者!各位粉丝!还有工作人员!

篇3:爱师范文网

一、注重情感教育,强调 以情动人,是德育的良好前提

文学教学讲究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我觉得德育工作更是如此。要想使德育发挥作用,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注重情感投资,它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信任教师。情感投资主要表现为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信任。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渴求别人的理解、支持和认同,他们想独立做事,对学业、对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厌倦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不宜采取压服政策,更不宜一个劲地讲大道理,而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会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方式。例如,面对学生觉得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关系不大因而厌学的问题,我先是对他们的观点表示理解,而且承认这个观点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有过,但同时表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个人能力和文化底蕴对工作会有所帮助。

除了理解学生,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大学生更渴望别人的关注,特别是来自教师或辅导员的关注,关注学生是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下两种形式,让每一名学生意识到你感受到了他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上和班级管理上要多花心思、多想办法,以负责的教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赢得学生的信任。这种情感投资也许需要一个过程,但效果比较持久。

二、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用明确的目标带动学生,是德 育的重要途径

在情感上做到让学生信任自己, 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教师要做到从不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力争在学生面前展示的是一个在是非善恶面前坚持正义,在利益冲突面前从容淡泊,在困难坎坷面前乐观向上,在事实面前客观公正的教师形象。教师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这种做人和做事的方法,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可追寻的目标,让他们在追求中转化思想。现在的大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过杂,各种宣传媒介的负面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敏感的学生,他们似乎年纪轻轻就看透了世态炎凉,认为社会一片污浊。针对这一情况,除了跟他们个别交流外,我还在班级提出了做“阳光大学生”的倡议, 其含义为无论社会现实怎样,无论周围环境怎样,要看到社会的主流,应以一种乐观向上、开阔的心胸对待现状和未来,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男孩子要活泼大度,女孩子要大方稳重,坚信生活的前景会通过理想的确立和人生的打拼而变得美好。在历次的班级集体活动中力陈 “阳光大学生”的好处,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先进大学生典型实例使学生有据可循,久而久之,这些事情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思想上的触动是巨大的。同时让学生做未来就业的目标打算,鼓励他们利用早晚自习练习教师基本功,多读一些有关公务员考试、专升本、事业单位招考等就业考试的书籍, 使他们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讲究方式方法,以爱 心、耐心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注重方式、讲究方法是我进行德育的前提。学生管理工作琐碎而又细致, 涉及学生学业、生活、安全等方面,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工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大学生,民主、开放的方式更利于他们接受。比如,和学生一起商量早晚自习的内容和管理,和学生干部一起制定宿舍检查、日常卫生、劳动、风纪的量化和评比制度等。

特别是实行辅导员制,有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看不过来,有空子可钻。而光靠看是解决不了学生逃课、厌学等问题的,而是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为此辅导员可以通过看学生自然情况登记表, 找熟悉的学生干部谈话,和科任教师简单交流,以及通过请勤工助学假、病假等方式尽快对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准备历次班会,如以“新学期新目标”为主题召开的班会,指出辅导员制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更独立的发展空间,但这种空间不是说没人管,自由放纵,是要求同学们自己在学业和未来能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因此提出了几点希望: ①珍惜学习的机会,做好该做的学问,为自己将来就业积极做好储备; ②珍惜共处一个屋檐下的缘分,克服自由散漫的毛病,增强集体凝聚力。在日常管理班会上,用生活中的实例告诉他们细节决定成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主动把握班级动态,及时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和个别学生的思想、心理和消极情绪的转化工作,防患于未然。辅导员不能天天守着学生,这就要在班级安装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他们就是班级干部。对有心理问题、恋爱有偏差和有迟到、旷课行为的学生,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对问题学生格外关注,提前谈话,解决问题。

我爱学生,我更尊重学生,而且坚信表扬的力量永远大于批评。公开的场合,我鼓励表扬; 对于批评,我更讲究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展了“周记对话”和“班级小奖励写话”等活动, 班级的周记中有许多真人真事,如同学间的矛盾、对周围现象的评述等。在周评中,我将把自己对某事的看法如实写出并提出建议,这种无声的交流对学生既是一种尊重,更是对班级管理的促进。班级小奖励写话是我给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创设的交流机会,我用各种方式使他们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我总是买一些小笔记本,写上一些话给学生,在本子上指出他的优点和努力的方向,这种方式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在周记本上这样跟我对话: “老师,我们不用你买笔记本,我们自己买笔记本,你在适时的时候给我们写几句话,我们喜欢那些话。”

四、把德育与教育教学活 动有机融合,让德育、智育 相辅相成

文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德育的可能性,学生的思想观点很容易在文学鉴赏中显露,因此我注意在丰富自己的文学教学的同时,通过文学教学、班团会和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如辩论赛、演讲赛、迎新送老演出、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活动进一步明辨是非,受到思想教育,如辩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哪个更重要”,短剧《雷锋精神过时了吗?》,虽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但其熏陶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篇4:爱师范文网

【摘 要】分析大爱精神的文化内涵,基于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对大爱精神的理性诉求,探讨大爱精神视野下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大爱精神 师德教育 幼儿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39-03

大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大爱精神与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在价值理念上是高度契合的。师爱来源于大爱精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胸怀大爱,对待幼儿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该把大爱精神作为师德教育的主线,在大爱精神的引领下开展师德教育,构建大爱精神视野下的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新体系。

一、大爱精神的文化内涵

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爱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具渊源的概念。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对“爱”的内涵进行过思考和探究。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一书时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杨福家院士以“一流大学需要有大楼、大师与大爱”为题,首先提出并诠释了教育中的“大爱”命题。这里的大爱,既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照,亦是师生自我心灵的内在审视,反映出的是一所大学中洋溢着的爱与信任、安全与期待的文化。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爱,而且是爱。”“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大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的统一。大爱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也是先进文化的本质和灵魂。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爱、高度负责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精神的精华。学者袁旭把大爱精神划分为三个层次:本能之爱、理性之爱和有效之爱。本能之爱,即大善、至善、博爱,是爱人之爱、深远之爱、自觉之爱、持久之爱的统一。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是构成师德精神的核心。理性之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它能使师范生具备成为幼儿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之爱,是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融合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益,也就是成熟而完善的教书育人机制。

二、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对大爱精神的理性诉求

在师德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性的矛盾,即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此矛盾将会导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学生“能知而不能行”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缺乏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道德情感的教育,有助于促使道德情感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大爱”的道德情感,对待幼儿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但是,目前有关于幼儿教师虐童的事件却屡见报端,其根源在于没能把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大爱精神”、“大爱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幼师虐童的悲剧,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中需要弘扬大爱精神。

(一)大爱精神是师德教育的基石

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情绪情感上具有较强的依恋心理。因此,他们对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关爱极为敏感。一个幼儿教师受孩子们喜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对我们好”、“不凶人”、“帮我系鞋带”、“奖励我小红花”等。由此看出,幼儿喜欢有爱心的老师,幼儿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孩子。”幼儿都有一颗敏锐的心灵,能够辨别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当热爱孩子,接近孩子,善于和孩子做朋友。这是幼儿教育的艺术,也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获得愉快与满足的体验。向着这样的方向前进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才是大爱的教育。师爱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师爱来源于大爱精神。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本能之爱,是一种爱人之爱、深远之爱、自觉之爱。师爱理应成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职业素质,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该把大爱精神作为师德教育的主线,在大爱精神的引领下开展师德教育,构建大爱精神视野下的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新体系。

(二)大爱精神是解决师德教育困境的有力措施

目前,在幼儿师范院校中师德教育的困境主要在于幼儿师范生对职业的理解与认同度不高。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师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和个人修养与行为。其中,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与认同是师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等,因而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由此导致师德教育陷入困境。

爱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只有在情感上真正接受、认同,才能从心里接受与悦纳。幼儿教师职业同样如此。师爱是支撑幼儿教师在幼教事业上勤奋耕耘、默默奉献的支柱。因此,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贯彻大爱精神的教育。大爱精神不仅包括对幼儿的爱,更包含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是指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和深刻理解,它是基于“爱”这个核心概念产生的。这种爱是一种已经升华为个体理想信念的爱,离开了爱这个前提,职业情感就无法形成。因此,大爱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缓解师德教育的困境。

三、基于大爱精神的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新形势下,弘扬大爱精神,构建基于大爱精神的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体系是加强师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通过该体系的建立,使现代幼儿师范生形成具有大爱精神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大爱意识。从而把这种精神传承到幼儿身上,让他们在大爱的浸润下健康成长。基于大爱精神的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大爱精神为导向,制定分层德育目标体系

师德教育目标作为整个师德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师德教育的第一要素。在制定德育目标时要注意具体化、层次化,注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如果把“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献身幼教事业的职业情感”作为刚踏进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德育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让刚踏入校门的新生理解并认同“献身幼教”的理想显然不切实际,这会让他们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因此,在制定师德教育目标时,应以大爱精神为导向,逐步深入,构建一个按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划分的德育目标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师德素养的目的。

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具有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思想较单纯的特点。所以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设立的德育目标应以训练良好行为规范,培养初步的幼儿师范专业意识为主,使他们完成由初中生向中职生的转变,尽快适应幼师的大学生活。到了高职阶段,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认识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对这一层次学生的德育目标要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遵守社会公德,巩固幼儿教育专业思想为主。最后一年的学生即将毕业,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关心自己的就业去向,也即将踏上幼儿园的工作岗位。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并熟悉有关教师行业标准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师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渗透

学科教学对师德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学科教学本身就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和道德教育的因素。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T.Lickona)认为,各学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因此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所以应当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任课教师,他们虽然不是直接或专门的德育课程的承担者,但在教学中也应学会挖掘本学科的德育要素。这些要素在各科教学中比比皆是,例如,数学和科学课中科学家的生平业绩、生活和治学态度;语文课中文学大家们的榜样道德作用;历史课中历史伟人们的德行与自律精神;在体育课中展示适度的自我控制对个人健康和品行的影响等。因此,要切实提高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的德育功能,把师德教育跟各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但是,又要注意避免片面的“德化”倾向,避免将各科教学都变成道德教育,最好的做法应当是在直接传授各科知识体系的同时采取“不经意”的方式影响学生。

此外,教师的人格也是一种教育力量,这是一种所谓的“无言之教”。《宋史·程颐传》明确记载:“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大学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言行举止、温文有礼的接人待物态度和为人处世的良好修养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产生熏陶和感染。这种感染是可延续的,幼儿师范生会把这种影响带到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带到幼儿的身边。因此,作为德育的实施主体,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

(三)师德教育与大爱精神相浸润

在如今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同大爱精神相浸润显得尤为必要。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逐渐加大,一些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困惑,但一般的德育工作却解决不了他们的困惑。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特别务实,奉行一种“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做事讲回报,不谈空付出。用利益来衡量一切,个人利益第一,集体利益靠后,绝不肯轻易吃亏。师德教育面临困境。要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使学生从这种“等价交换”中走出来,需要大爱精神作为引领。以大爱精神中的理性之爱来约束自己的欲念,以大爱精神中的无私奉献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大爱精神在师德教育中一直发挥着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幼儿师范生进行大爱精神的教育,并促使这种“大爱”能在他们的当前生活和未来职业中得到体现。

(四)师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有这样一句话:“道德不是教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校园文化就是使学生得到道德熏陶和(下转第50页)(上接第40页)感染的载体。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一所大学的校风校训等精神文化,也包括校园建设、文体设施等物质文化。这些校园中的物质文化潜在地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思想导向、精神境界,进而能使生活于校园文化氛围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对幼儿师范生的师德教育要充分依托大学校园这一载体。应以大爱精神为导向,构建以大爱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用蕴含大爱的校园文化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充满大爱精神的校园文化中进行师德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幼儿师范院校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幼师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幼教特色,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使师德教育物化的文化形态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武香俊,王俊芳.大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J].世纪桥,2010(1)

[2]袁旭.大爱:教书育人的起点和归宿[N].中国教育报,2012-11-13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篇5:高中作文网

——题记

静谧的夜,冷清的月光从窗缝中泻入,如轻薄的蝉翼,如上好的美玉,让人忍不住停下手边的工作,欣赏他的孤傲,欣赏他的洒脱,欣赏他的无与伦比。

我不禁想到一位如月光一般的诗人,他对酒当歌,对月吟诗,他放荡不羁,写意人生。他就是李白——我们心中永远的诗仙。

李白爱酒。似乎自古以来,浪漫的文人才子都对杯中之物情有独钟,酒更是李白的精神寄托,酒也成了他佳作诞生的催化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政治场上失意至极的他,也许在酒中能得到些许安慰与解脱,尽情享乐,将一切不痛快抛之脑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也许在李白眼中,所有功名利禄还不如一碗美酒,只管狂歌豪饮,醉个天翻地覆。试问,古来几人可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酣畅举杯对影成三人?所以他饮得潇洒,醉得诗意。

李白有愁。也许李清照之愁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而李白愁得气势磅礴,愁得悲壮,如天上来的黄河之水,任举杯欲消也不灭。当年的赐金放还,浇灭了这位学富五车的才子的满腔热血。人生在世不称意,他满怀失望与忧愁离开长安。当他发现理想与现实充满矛盾,当他发现人生如此短暂时,望高堂明镜,昔日青丝已成雪。现实已不允许他为国家施展所长,回首曾经,谁能不愁?他的愁,化作流光溢彩的 篇章,化作不尽江水向世人涌来。

李白亦狂。李白的狂,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初,狂放不羁的他奉诏入朝,却因性情恃才傲物受到排挤遭孤立。他狂傲一生,从未低下那颗高高的头颅弯下坚挺的脊梁向权贵屈服献媚。也许多数读书人寒窗数载,只为一朝功成名就,侍君于朝。但是他们的心离自由越来越远,只有他将灵魂置于天地之间,与自由为伴,与豪放与友。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无论是他的欢乐畅快,还是他的忧愁癫狂,他以笔写心,于是我国诗歌的百花园中又多了一缕奇香,而且经久不绝。他的双脚踏遍名山大川,苍翠幽深的山,清澈灵动的水,都融入他的诗句中。每当读起李白的诗,仿佛被注入鲜活的血液,仿佛身临如醉似幻的境界。

李白是诗仙,也是自由人。他拥有一颗狂放的心,一个不羁的灵魂。他来去自由,不变的气节让他穿越时空,永恒的精魂伴着他的激情凌于青冥之上。李白在诗歌史上永远光芒四射,傲视凡尘。他亦如流水般烂漫、豪放、洒脱、无拘无束,坚定一个心中的方向,一往无前。

篇6:感谢作文网

有时我总是会放弃。

可是看到评价,我又情不自禁的写了起来。

谢谢读者,谢谢作文网,谢谢大家。

篇7:大作文网作文

你还别说,我觉得大作文网真是good!good!

你看大做文网不仅可以做你的日记本,还可以做你的作文集......

比如说我有的时候写了新作文,想给别人看,可是都只能给爸爸.妈妈看,但你把作文传到大作文上那不是可以给更多的人看了吗?我有的`时候想上网可是妈妈不准上,一但上作文网,妈妈就会让我上了.

其时,如过你妈妈不准你上网,你可以跟你妈妈说清楚大作文的好处,你妈妈一定会让你上的!这样你不仅玩了还学了吗?

大作文网作文200字

篇8:FT中文网的媒介融合模式

FT中文网进行媒介融合的经济学动因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进入亚洲市场后, 将发展重心放在中国网络媒体市场, 欲将FT中文网打造成中国最权威、最受欢迎的垂直型财经新闻网站。FT中文网的发展模式借鉴了英文网站ft.com成功的媒介融合经验, 以寻求差异化优势为动因进行媒介融合, 以期在网络中延续“商业粉红色”的魔力。FT中文网进行媒介融合的经济学动因可解读为以下三方面:

新闻内容生产成本低廉。成本优势是网络媒体在传媒业长尾中存续的关键。除了必要的设备投资和维护外, 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成本微乎其微, 且新闻网络发行的成本几乎为零。[1]FT中文网利用报网信息共享策略, 以母媒体 (英国《金融时报》) 的新闻资源为其新闻内容生产节约成本。原本制约金融时报集团在华发展的报刊发行壁垒政策, 却因媒介融合转化为FT中文网在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当下, 互联网传媒市场已从“蓝海”转为“红海”, 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 新闻内容生产成本的优势使FT中文网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经济既是规模经济又是范围经济, 前者表现在统一媒体的产品要具备规模, 而范围经济则表现在媒介集团中, 一个媒介集团不能只依靠一个媒体打天下, 必须走多种媒介的联合经营。”[1]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在内部即是采用这种策略, FT中文网与《金融时报》亚洲版在内容上共享, 又在经营上相互独立, 从而实现了集团内部各媒体新闻产品的二次或多次开发, 并实现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共同作用, 为媒介集团交叉盈利。

通过增值服务取得内容的收费权。网络媒体创办初期, 其根本任务是为母媒体 (报刊) 建立忠实的受众群体。但一些优秀的网络媒体通过自身的努力, 在为传统媒体争取受众群之余还实现了自身的盈利。比如金融时报集团英文网站ft com, 以专业财经数据库为注册用户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 并实行分层收费。FT中文网沿袭了ft.com的“部分收费制”, 将大多数的新闻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 以线下活动、数据库、定制服务等高端增值服务吸引商业精英付费, 使其成为网站的VIP会员。FT中文网发展到一定阶段, 便拥有了与商业门户网站对抗的实力, 从而最终赢得内容的收费权。在互联网时代, 尤其是中国的网络社会, 免费获取新闻和信息的心理已成为一代人的消费习惯, 但如能实现受众自愿付费阅读, 则表明社会对稀缺资源的认可, FT中文网实现“分层收费”就说明了受众对该媒体的高度认可。

媒介融合模式下的FT中文网财经报道

2003年, 美国西南大学的Rich Gordon教授对美国当时的媒介融合情况进行了分类: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2]笔者认为, 上述五种融合方式中, 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在FT中文网的财经报道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结构性融合和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 是指媒体采编的新闻超越媒介载体的介质约束, 比如文字新闻可以在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中被拿来二次或多次利用;信息采集融合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 即“媒体公司要求记者有各种技能”;新闻表达融合, 主要是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和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3]在上述媒介融合方式的综合作用下, FT中文网的财经报道较之《金融时报》的传统财经报道更有光彩。

新闻采写突破多种约束。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是它打破了报刊和电视传播时空上的限制, 实现了全时段、全球化、跨介质的采写。但由于网络媒体不具备独立的采编权, 网络财经新闻的报道一直为浅薄所伤。在媒介融合模式下, FT中文网组合各种媒介的优势, 将内容聚合并整合为多媒体新闻,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多种限制, 并弥补了自身在报道深度方面的“短板”。

首先, 新闻内容打破报纸的版面限制和广电节目播出时间限制。报纸和广电节目由于版面限制和播出时间有限常常不得不删去部分内容, 而网络却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如何有效地聚合资源, 是媒介融合模式现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FT中文网延续了《金融时报》的报道特色, 并在网络上实现了声音、图像和文本结合, 合理体现信息的层次。另外,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存储空间限制, FT中文网能够就特定的主题或事件, 高度聚合各方面信息, 形成一个整体单元性的信息传播。

其次, 跨媒体、跨介质采写, 提高报道深度。网络媒体不具备独立的采编权, 因此往往无法对重大时事进行采访, 新闻内容也就难以触及事实的深处, 而FT中文网却运用媒介融合打破了网络媒体的桎梏。FT中文网利用其庞大的受众群获取新闻线索, 例如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设置问卷调查、从新浪微博上广征博览信息。此外, 为满足受众对全球经济、金融和商业权威资讯的需求, FT中文网还开设专门的视频板块, 视频多为高端财经访谈, 采访对象多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资深媒体人或政商名流, 采访的议题也围绕时下热点进行, 给出全球化视角、独立观点、具有强大数据支撑的评论和前瞻。

用户制作内容改善传者与受众的互动。用户制作内容, 是指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等以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形式, 制作、发布、传播各种信息, 传播与分享日记、知识、资讯、技术、体验和观点内容等, 它反映了受众通过新媒体技术参与媒体的程度。[4]英国金融时报集团一直以权威性、专业性著称, 新闻内容一般不发表普通读者的撰稿。但在Web2.0时代, “高傲”的金融时报集团也让位于时代潮流, 逐步实现了媒体与用户的互动。

首先, 博客评论、分享功能打开传者与受众的交流渠道。《金融时报》素来以观点著称, FT中文网也在网站上单独设立观点板块, 其子栏目中最著名的就是Lex专栏。该专栏为ft com英文网站Lex专栏的中文译作, 由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首席评论家马丁·沃尔夫领衔的6名专职高级评论员撰写, 对全球财经进行精辟评析, 获得世界各地的商业精英和各界学者的高度推崇。FT中文网通过接纳权威专栏邀请财经界的权威专业人士参与网站内容的建设, 再通过专栏的读者评论功能和站内分享功能, 实现了专栏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其次, 数码技术、电信业、传媒业三者融合, 使信息实现高效水平流动。很多人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信息传播的确产生了裂变过程。成本几乎为零的网络新闻发行使信息更为廉价, 以往的信息穷人摇身一变成为信息富人, “曾经稀缺的信息被当成鱼子酱一般来珍惜, 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5]网络新闻以原始文本为中心向外辐射, 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广阔的信息圈, 原本转瞬即过的信息显现出延展性和可持续性。当前电信业和传媒业的融合越来越强, 博客、播客和微博的相继出现, 令信息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实现快速、高效的传播与反馈。此外, 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又使受众的媒介素养进一步提升, 受众通过网络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收看、点评FT中文网站内的视频, 还可上传原创视频。传媒业素来以“渠道为王”, 网站开放信息传播渠道的做法令受众从信息流动的底端上升到与传者同样的高度。如果说《金融时报》是“蜘蛛型媒介”, 那么媒介融合模式下的FT中文网就是“海星型媒介” (1) 。在此类媒介中, 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传播, 由此提高他们对该网站的好感, FT中文网也因此赚取了更多的浏览量。

再次, 利用微博在不同形态的网络媒体间实现结构性融合。FT中文网在新浪微博和Twitter两个微博客网站中架设“站中站”, 加快了FT中文网信息传播的裂变, 也使信息的有效期不断延长, 有时还能实现新闻资源的重组, 充分体现出媒介融合模式下信息传播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还使网络编辑在进行新闻专题组织时既可以捕捉到信息传播的重点, 又可以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恰到好处的信息延展, 使网络新闻专题具备丰富的信息层次, 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新浪微博以其成熟的海星型组织运作模式声名鹊起, 许多媒体均在新浪微博上“圈地”开设微博, FT中文网也不例外。FT中文网利用新浪微博的发表、评论、分享、关注等一系列功能, 进行多层次的信息传播:网络编辑将FT中文网站内的资讯简化成140字以内的微博发表, 并附上链接吸引人进入主站阅读详细内容;编辑部在关注最新的新闻事件时, 会对当事人或其他媒体相关报道的微博进行评论;新浪微博用户可通过他人分享的微博看到FT中文网的报道, 或通过自己在微博中的影响力使FT中文网分享其微博。通过在新浪微博的账户与FT中文网两种不同形态的网络媒体之间实现融合, FT中文网与受众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水平信息流动。

FT中文网的媒介融合模式对中资财经新闻网站的启示

FT中文网一跃成为金融时报集团在华的主力媒体, 其媒介融合模式值得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借鉴。

细分市场, 进行差异化竞争。中国网络财经媒体在创办初期容易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究其原因, 是没有领悟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真谛。专业化是财经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中资财经新闻网站首先需要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 形成差异化优势。大众化则是要媒体贴近受众, 满足他们的资讯需求。《金融时报》认为, 人们读报的根本原因是扩大自己的视野, 而不是为了读到与他们各自擅长的专业有关的东西。因此, 中资财经新闻网站不应盲从其他网站的媒介融合策略, 而应结合自身定位制定出独特的媒介融合策略, 并最终体现在内容和服务的差异上。

不拘泥于传统, 大胆尝试产业融合。目前, 媒介融合仍在不断加深, 并将最终实现向产业融合的过渡。传媒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 在未来将与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如想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适应时代发展, 大胆尝试产业融合。当下3G技术方兴未艾, 电信业却已提出4G技术的构想, 各产业之间的界限进一步被消解。媒体若在此时率先将自己纳入4G技术的产业链中, 在未来或将成为传媒业中的“大媒体” (2) , 推动传媒业快速向前发展。

摘要:在媒介融合模式下, 网络财经媒体的优势日渐突出。在中文垂直型财经新闻网站中, FT中文网广受网民欢迎。该网站以寻求差异化发展为动因, 进行了成功的媒介融合。FT中文网较为独特的媒介融合模式既解决了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无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现实困境, 又为金融时报集团带来了报道和商业层面的成功, 它的媒介融合模式经验值得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借鉴。

关键词:FT中文网,融合新闻,财经报道

参考文献

[1]郜书锴.报业网站的生存悖论及其经济学分析[J].中国报业, 2009 (2) .

[2]徐沁.媒介融合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3]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 2007 (1) .

[4]黄楚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特色分析[J].中国报业, 2010 (3) .

篇9:盛世文网的血泪

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最专制独裁的王朝。唐宋以前的朝廷都设宰相,皇权和政府的治权有所分工和制约。明朝朱元璋开始不设宰相,内阁只是皇帝的智囊或秘书处,带来的恶果是屡见宦官擅权。清循明制,且禁止后妃、外戚、宦官问政,一切政令直接出自皇帝。雍正七年(1729)始设军机处,逐渐成为皇帝日常处理军国要务的机要秘书处。乾隆帝曾向臣工多次否认朝廷设有宰相。皇帝还常用“寄信上谕”避开政府六部直接向地方发布命令,或者绕过尚书下令给侍郎;尚书、侍郎和地方的总督、三台都可以避开同僚单独向皇帝专折奏事。皇帝直接、分别控制中央和地方所有的高官,高官之间却陷入互相掣肘和猜疑的境地,只能惟皇帝之命是从,不敢轻举妄动。除上述尚书、侍郎、总督、三台以外,中下级官吏都不得“专折言事”;在各地县学的明伦堂里,都置有卧碑禁令:生员不得言事,不得立盟结社,不得刊刻文字,违者按律严惩。完全剥夺了官吏和士人的言论、结社、出版自由。

金先生在“前言”中又说:“顺治至乾隆四朝的文字狱,一个共同的轴心是满、汉的民族矛盾。”这同样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满族约形成于十六至十七世纪之间,起先它没有自己的文字。1599年即明万历二十七年,距清兵入关仅四十五年,努尔哈赤才命额尔德尼等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立满文。1644年清兵入关时,满族人口仅占全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它的八旗军由满人、居住关外的汉人(汉军旗人)、同满人结盟的蒙古部落等组成,共约三十四万七千人,满人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六。满清盛世的十八世纪中叶,满族人口仍未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1〕。而满洲贵族们在统治全国的二百六十七年中,始终没有放弃他们高踞各民族之上的特权。清末邹容《革命军》列举清廷的高官中的满汉比例为:大学士、尚书、侍郎满汉并列;内阁学士满六、汉四;侍读学士满蒙六、汉二;侍读满十二、汉二;中书满蒙九十四、汉三十;六部的郎中、员外、主事,满人约四百,汉人为一百六十二人。又如理藩院从尚书到司库都是满人;掌院学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等衙门的高官都是满人。地方督抚多为满人;各省道府实缺多由六部以满人居多的司员外放,保证了地方官员大多数是满人。汉人高官必由进士、翰林;满人则无论出身,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2〕。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汉人淮、湘军的崛起和新军的出现,那是清廷无可奈何之事,但仍受到满族王公的节制和掣肘。光绪末年由荫昌任陆军大臣,军权仍归满人。在“立宪”呼声最高时,朝廷所定的资政院章程,只有皇族和贵族才能参加该院:宣统三年(1910)四月初十公布的新内阁成员名单,“其为总理大臣者,一老朽无能之奕劻。余如民政大臣为善耆,度支大臣为载泽,海军大臣为载洵,农工商大臣为溥伦,组织不出皇族,海内舆论哗然”。〔3〕

这样一个为史学家钱穆称之为“部族专制”的政权〔4〕,其首要任务当然是如何统治超过本民族人口近百倍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他们残酷镇压与笼络安抚并举,顺治朝则武力先行。他们借口帮助明王朝剿灭李闯王而入山海关,一进北京,福临便取代朱明天子而称帝。初起还为崇祯帝后发丧,官吏王公一如其旧,官制服式暂依明制,汉人的反抗尚不显著。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在扬州遇到史可法的顽强抗击,城破后制造了史称“扬州十日”的大屠杀,死难人口仅焚尸簿记载的就达八十余万,被掳、落井投河、闭门焚缢的无法计算。清兵渡江,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投降。统兵的豫亲王多铎立即下达剃发令,强迫汉人男子一律按满人样式剃发以示降服,激起素称柔懦的江南士民的强烈反抗。在已经接受了清朝地方官的江阴、嘉定两个小县城,士人和义民斩木揭竿,重举义旗。明知以卵投石,江阴义军死守孤城苦战八十一天;嘉定失陷后义军继续顽强转战。清兵报以毒燎虐焰,两城平民惨遭屠戮,玉石俱焚。江阴城杀绝封刀,“出榜安民”时全城只剩下躲在寺观塔上等处的大小活口五十三人;嘉定“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白骨浮于水面,岔起数分”〔5〕。《土中录》所载顺治朝的文字狱,倒是“一个不杀”,这是由于满人权贵对汉文化知之不多,或者还腾不出手来对付文人,决不是这位开国皇帝对读书人格外仁慈。

顺治短命。康熙二年(1663)便发生杀人最多的湖州庄廷鑨明史案,凌迟及戮尸十八人,斩首及绞刑七十余人,充军为奴数百人。罪名只因“其涉及清室,并无讪谤语,偶见建夷及夷氛、夷寇等字,不意竟触震怒,酿成惨狱”〔6〕。但它尚不属“盛世”文网,其政治背景是:一为康熙冲龄登基,辅国大臣鳌拜等惟恐天下不稳,杀人立威。二是江南素为清廷心腹之患,继上述扬州、江阴、嘉定屠城之后,又有松江、太湖陈子龙、夏允彝等的抗清起义;顺治康熙之交,郑成功联合张煌言从长江口进军,围攻南京,占苏皖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义举虽失败了,但一时影从如云,江南震动。康熙元年,曾向郑成功献策的湖州士人魏耕、钱缵曾、潘龙基在杭州被凌迟处死。不足一年又有人首告湖州发生明史案,岂不使满族权贵心惊肉跳。

康熙亲政是康乾盛世的开始。康熙仍致力于军事上的削三藩、平准葛尔(乾隆时方平定)、征讨台湾等,后期的诸子争嫡也很使他烦心,文网还不太密。《土中录》所举,被斩首的沈天甫等实为讹诈,二眉道人朱方旦是迷信骗人。真正属文字狱的是康熙五十年(1711)编修戴名世的旧作《南山集》语多狂悖案,牵连上百人。但最后钦定仅杀戴名世一人,与此案有关的已故方孝标戮尸,故金先生说“圣祖的性格较为宽厚大度”。

金先生对雍正朝的文字狱有中肯的概括:“世宗雍正雄鸷猜忌,即位前后,心力全用于骨肉相残上,著名的曾静、张熙案,即直接关系宫廷之变,并且做了一件自以为高明的蠢事,颁布了《大义觉迷录》”;“其次为严惩朋党,如汪景祺、钱名世、谢济世、查嗣庭诸案,而他之痛恶朋党,恐也与骨肉倾轧时,双方互结党援这一内幕上得到连锁性的教训”。

康熙朝开始,从皇帝到王公贵胄,都对汉文化发生莫大兴趣,乾隆帝尤甚。他们读儒家经典,认汉儒为帝师。金先生的说法是“满洲贵族在政治上征服了汉人,汉文化却征服了他(乾隆)”。但他也觉察到,满清皇帝接受汉文化,目的是为其所用。乾隆发现“汉文化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奥妙,反过来便利用儒家的尊君畏天、三纲五常等学说。经过发酵,作为文化立威的利器,实际上是用了倒打手法。他对汉族的读书人虽然笼络利用,却有成见,就像他看不起明代的士人一样”。例如,外史记载乾隆曾当面叱责协办大学士纪昀“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7〕诗人沈德潜晚年为乾隆翰墨侍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晋尚书衔、太子太傅,食正一品俸。死后发现沈有不敬处,立即追夺阶衔谥典,拆毁所赐祭葬碑文。存殁荣辱,俨如天壤。

《土中录》指出乾隆朝的文字狱与前三朝相比有两大特点,一为落网罹祸的流品复杂,医卜星相,地痞讼棍,乡愚冬烘,商贩工匠,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二是死的疯人特多。前三朝尚无疯人因文字狱而被杀的,乾隆则不管是否真疯,一入文网非处死即充军,家属连坐。如介休王肇基进诗联“要求皇上用我”,朱批已肯定“竟是疯子而已”,但又发上谕“将该犯立毙杖下,俾愚众知所炯戒”。又如公认的疯子丁文彬冒认老衍圣公婿,南平刘朝干、泰和李雍和等情词悖逆等,都被凌迟处死。可称“史无前例”。

乾隆自诩有平苗和天山南北、三征台湾、定回乱和服缅甸、安南(越南)、廓尔克(尼泊尔)等十大武功;又有六次南巡,开拓疆域,功劳赫赫。乾隆中前期,全国统一,民族大家庭基础逐渐形成,政局稳定,经济(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确属盛世的鼎盛期。然而在用兵、南巡等方面也劳民伤财,糜费无数。乾隆十四年和二十二年(1749、1757)有人设法谏阻南巡。结果是,借名和伪抄京报的首犯抚州千总卢鲁生凌迟,夏邑的卸任布政使彭家屏斩监候,诸生段绪昌“从宽”斩决。

乾隆另一大功劳是倡修《四库全书》,耗时十载,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这是古今学术界称道不绝的好事。而《土中录》指出它的深层含义:引读书人“入彀固是其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则为藉此展开禁书运动,使汉族士子尽为寒蝉喑马”。据清湖州姚觐元和近人冀县孙殿起《清代禁毁书目》、《清代禁书知见录》统计,所禁书籍全毁二千四百五十三种,抽毁四百零二种,挖改的无从统计。书中有夷、狄、胡、虏等字眼,以及“犬羊”之类的影射词都要挖改。“词涉乖谬”、“语有偏驳”、“俱有违碍诬妄语”便遭禁毁,《说岳全传》也成了禁书。金先生引孙殿起《知见录》评说此事:“每叹我国古籍,自秦政焚书后,实以此次查禁为书籍空前浩劫。”并直斥其为“专制淫威”。查禁与编修《四库全书》同步开始,前后二十四次,起先尚说“及时采集,汇送京师”;“忌讳字面,并无妨碍”。两年以后便疾言厉色地责令各地“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直到《四库全书》书成后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仍在严谕查禁。

禁书阶段的文网更为严酷。帝制时代皇帝名字必须避讳,清律谁犯讳就触犯“十恶不赦”中的“大不敬”而处死。有人告发江西举人王锡侯编刻的《字贯》,河南祥符裱背铺主刘峨、脚夫李伯行的印本列出数代皇帝名字用字,目的本在提醒人们尤其是应考举子不要触讳得罪。不料自己先遭殃:王锡侯斩决,三子四孙斩监候,江西巡抚海成失察斩监候,刘峨斩立决,李伯行是盲人,斩监候。因“讪谤”得罪的更不胜枚举,较惨酷的如东台已故举人徐述夔“诗见悖逆”,他及刻印诗集的已故儿子戮尸,江宁布政使陶易、幕吏陆琰“消弭徐案逆迹”斩监候,黄梅监生石卓槐“有心讪谤”凌迟,已故举人临湘沈大绶生前自刻寿辞“编造悖逆诗词”满门抄斩,子孙兄弟侄等十四人杀头;明遗民戴移孝的诗和诗集查获后定为逆书,移孝、昆父子戮尸,曾孙世道斩首,并且查遍天下十三省,追索有关的人和残书残版,牵连极广。真是血泪斑斑,惨不忍睹。

综读《土中录》,感慨万千,不能不引起沉重的思索。

书中所列举的案例,只有顺治朝的函可和雍正朝的曾静、张熙是有联络武装力量图谋推翻满清的行动的。然而,函可充军沈阳,尚能寄身僧寺,善终于“戍所”;曾、张二人被雍正释放,乾隆时方处死。绝大多数文字狱都是深文周纳制造的冤案,一言空泛的“悖逆”、“诬妄”、“荒谬”就判定满门抄斩,凌迟残杀,令人发指。

这些文字狱的最后定案,几乎都有朱批上谕,而且同样的案情,全凭皇帝心血来潮,或满门诛杀,或无罪释放,漫无定规,《土中录》多举类比。这是可怕的历史事实。其一,文字狱确实出自皇帝圣裁,好心的歌功颂德派也无法将罪责推给臣下。而皇帝如此残忍,并非个人性格因素决定,却是由于他居于部族专制的顶端,以天朝大国自居;独尊儒术,拒绝外国的“奇技淫巧”,听不得半点异己言论,严密防范对部族专制不满的只字片言。其二,既是专制君王的最高旨意,官僚们必然闻风而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只要找到些可疑的白纸黑字,便可以捕风捉影地罗织罪名,邀功也避祸,用平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珠。同时也为宵小劣行之徒,提供了攻讦陷害别人、夤缘进阶的隙缝。于是士人惟恐天降巨祸,又互相猜忌,惶惶不可终日。这正是专制帝王钳制读书人如川之口的既定策略。其后果是万马齐喑,拒绝一切进步的思想和改革,自然为世界发展潮流所淘汰。

金先生又说:“文字狱至清代而到达顶峰,乾隆朝是顶峰中的顶峰,可是收场也在乾隆朝。”意味深长的是乾隆退位不过四十五年,就发生了近代中国人都引为奇耻大辱的鸦片战争,煌煌天朝,竟轻易地被“腿不会打弯”的洋鬼子的大炮轰垮了大门,国势陷入长达百年的低谷。这是综合国力的崩塌,文字狱仅是因素之一。然而,读史人在徜徉于汗牛充栋、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官修史时,多留心一下盛世中的负面阴影,也许能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少重复些历史上出现过的惨痛教训。

辛亥革命已把几千年的帝王专制踩到脚底下,比载湉、溥仪高明得多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一旦想圆皇帝梦,就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又将近一个世纪了,为什么在人民民主建设稳步推进的今天,总有人对已不存在的“真命天子”和“英明圣主”顶礼膜拜?这不值得人们警惕和深思吗?

注释:

〔1〕以上数据采自《历史档案》1983年十卷二期安双成的《顺康雍三朝八旗丁额浅析》,韩书瑞、罗斯基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2〕邹容的《革命军》常被认为是鼓吹民族革命的宣传品而不被学术界重视,但曾为史学家钱穆作为史料引用。

〔3〕引自汉史氏《清朝兴亡史》"内阁任用皇族"。

〔4〕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清代部族政权"。

〔5〕引自《清代野史丛书·入关暴政》之一、二、三。

〔6〕《土中录》引《四部丛刊·明史钞略》张元济跋。

上一篇:已办理按揭房屋转让协议下一篇:仰山桃花别样红的短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