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2024-04-19

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通用6篇)

篇1: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2011年元月以来,在局党组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在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支持与配合、全所干职工共同努力下,今年元月以来,监督所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肩负着全区动物检疫、兽药管理、饲料管理、种畜禽管理,同时担负着全区畜牧执法工作,在做好整体工作的同时重点对全区畜产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整治。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要求,我们始终把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全年的工作重心和大事时刻不放松,配套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规程标准,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十不准》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的工作机制。同时制定了东宝区2011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责任书要求,与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责任人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制定了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与各屠宰场、养殖场、交易所签定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与全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签定了《依法经营承诺书》,对全区所有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制定张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兽药经营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全区动物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提高全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能力,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程序。

二、开展畜产品安全整治,净化我区畜牧养殖环境

为切实抓好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区兽药、饲料经营秩序,杜绝养殖企业在养殖环节添加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畜产品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认真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元月,全区成立了以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执法人员为主体及乡镇派驻执法人员为成员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专班,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提高整治活动成效,强化监管责任,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并设立了举报监督电话,与各地签定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来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2、认真组织宣传,及时开展自查自纠。

在整治活动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一是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印成东宝农技报分发到各乡镇,由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分发到千家万户,增强广大农户的无公害养殖意识;二是将省、市饲料办、省监督所下

发的关于畜产品安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与之相关内容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印成宣传资料,送达到各动物屠宰、加工、储存经营场所负责人、饲料经营户、兽药经营户、饲料加工企业以及畜禽养殖企业,以农业行政执法文书的形式签好回执,并要求他们对照宣传条款,各自开展自查自纠。同时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媒体予以暴光。通过宣传,来提高广大农户健康养殖意识,增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养殖、屠宰、销售、加工企业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意识。

3、开展市场排查,依法清理整顿。

3月20日至4月28日组织开展了为期近一个多月的市场排查和清理整顿工作,重点对部分乡镇的畜禽屠宰、经营、加工、储存场所的防疫条件,加工关口,待宰动物持证情况,标识佩带情况、养殖企业用药登记情况,违规添加违禁药品情况,《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办证情况,兽药经营户、饲料经营户购销登记制度情况,有无假、劣兽药,过期失效变质饲料进行了抽查,共排查屠宰、加工、储存、经营场所15家,饲料经营企业53家,兽药经营企业30家,在这次检查中,共查出劣质麸皮12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过期失效兽药630(盒)支,现场实行了销毁,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63头。抽检有质疑饲料经营企业5家,送省饲料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排查大型养殖企业12家,根据市局统一安排,抽取山羊血样30份,生猪血样60份,猪肝8份,牛血样5份,鸡脯肉12份,鸡蛋90枚,送

省、市畜产品安全中心进行检测。立案查处仙居乡田纯龙销售劣质麸皮经营企业1家,查处子陵生猪屠宰经营户杨本法,泉口牲猪交易所经营户张道富经营依法检疫而未经检疫动物案件2起,已结案;立案查处荆州富阳饲料加工厂非法添加药物喹乙醇销售给漳河生态渔业基地致鱼死亡案件1起,对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对经营和养殖双方进行调解。通过市场排查和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动物检疫、饲料、兽药经营秩序,净化了畜牧养殖环境。

三、存在问题

1、我区检疫手段落后,大部分检疫工作仅是感观判断,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检疫工作要求;

2、检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少数检疫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极待提高业务技能;

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属公益事业,职责重大,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工作经费无保障。

四、下阶段工作

在抓好整体工作的同时,时刻不放松畜产品安全管理。畜产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目前虽然做了部分工作,但整体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一是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宣传,增强经营户的守法意识,提高我区农民健康养殖,绿色养殖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开展拉网式的检查,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养殖、经营企业和个人实行重点监控,对查出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立案查处;三是完善举报制度,拓宽案件发现渠道,做到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彻底,震慑违法犯罪。确保我区畜产品安全,为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打好坚实基础。

2011年6月13日

篇2: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2011年元月以来,在县畜牧兽医局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正确领导下、镇街畜牧兽医站的支持与配合下、全所干职工共同努力下,今年元月以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动监所)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努力工作,除开展好本职工作外,还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规程》等法规要求,我们始终把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全年的工作重心和大事时刻不放松,配套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制定了《大足县2011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责任书要求,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责任人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制定了目标,落实了工作任务。与各屠宰场、养殖场、签定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全县动物检疫、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

二、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开展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按照市农委的规定,对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专项整治,对基本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龙岗、中敖、三驱、龙水等十个中心场镇屠宰场予以再次认证,对其余未达标的屠宰场正在整顿之中,进一步减少或杜绝了畜产品第二次污染的隐患。

(二)开展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规模养殖场防疫管理,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切实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重点对存栏商品猪300头以上、母猪50头以上、牛50头以上、羊100头以上和家禽、兔等小畜禽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以及所有定点屠宰场进行集中整治。现已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95个,对不合格的提出了整改意见限期整改,从动物产品源头进行规范,改善动物饲养条件,减少了动物染疫的可能。

(三)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管。各站严格按照动物检疫规程,切实把好产地、屠宰检疫关。对出栏动物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检疫,严格查验免疫档案、动物标识,严禁对应免而未免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出具检疫证明。严把屠宰动物进场关和宰后产品出场关,严格实施同步检疫,严禁检疫不合格动物产品出场。对各环节检出的病害动物7头及动物产品780公斤,都严格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未让一两病害动物产品流入市场。

(四)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生鲜乳生产为重点:一是以奶牛养殖区域为重点整顿对象,对4家奶牛饲养场清理整顿;二是严把生鲜乳收购站准入和生鲜乳收购站的市场准入关;三是积极配合农业部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三项行动”,即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专项监测行动、生鲜乳质量安全飞行抽检行动和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监测行动;我县无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三聚氰胺等等非法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保证了生鲜乳的质量。

(五)强化流通环节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县和乡镇站均采取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出动428人次,强化对动物产品经营贮藏场所监督检查,检查屠宰场47个次,检查市场、超市18个次,检查冷藏、加工场所15个次,检查动物2643头只次、动物产品2000公斤,均未发现异常畜产品。

(六)强化动物布病及奶牛结核病的监测。县动监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按照市动监所统一安排,组织专人在进行全县布病和奶牛结核病抽样调查,对全县4家奶牛场、5家肉牛场、7家羊场、6家猪场进行了布病和奶牛结核病的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显示我县布病和奶牛结核病均为阴性。

三、存在的问题

1、监督执法队伍仪器设备缺乏,检验检测手段也比较落后,在日常性的监督检查中只能凭感官作出结果,管理相对人易对执法结果产生质疑,从而也为监督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定点屠宰场、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3、受人员、经费和上道监督检查规定等的限制,对运输等经营环节监督检查不到位。

四、今后工作的思路

1、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主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整顿工作纪律,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检疫行为,认真做好“查、堵、处”力度,防止动物疫情跨地区传播,加强牲畜贩运、销售场点的监管工作,严禁病害、染疫和未经检疫的动物及产品的上市,严格执行跨市调运动物的检疫规定,严把引入关,防止疫情的传入。

2、加大《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加大畜产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积极参与和维护畜产品安全的主观能动性。

篇3: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根据基层动物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分为3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

辽宁省的乡镇动物卫生体系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当时,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颁发的《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要求,组织各县实行中兽医大联营,农村中的民间兽医大部分参加集体所有制的公社畜牧兽医站,标志着乡镇动物卫生体系建设开始起步。由于当时畜牧业不发达,主要是庭院式养殖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简单生活所需,因此,公社畜牧兽医站主要从事兽医门诊业务,对一般畜禽常见病进行治疗。这一时期,政府还没有形成进行村级动物卫生体系建设的概念。

1.2 加强发展阶段

随着规模化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经济占农业经济的比例逐年提高,发展畜牧业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新发疫病不断出现,防控任务日趋繁重。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适应和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愈来愈重视基层动物卫生体系建设。根据农业部要求,辽宁省于1993年至1996年进行乡镇动物卫生体系体制改革,在全省开展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三定一保”工作,即定性、定编、定员、保工资。1999年,辽宁省颁布了《辽宁省兽医管理条例》,要求乡级动物防疫组织编制内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应当纳入县或乡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尽管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到位,单位性质仍然是自收自支,但乡镇动物卫生体系建设还是得到不断加强和发展。同时,由于“望梅止渴”的效应对于稳定这一级队伍也起到积极作用。这一时期,村级动物卫生体系队伍由村兽医组成,主要从事动物防疫和一般诊疗服务等兽医活动,主要收入由防疫收费提成和一般诊疗收费组成。政府对加强村级动物卫生体系建设还没有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1.3 划时代改革阶段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辽宁省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规模化饲养如雨后春笋,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动物及动物产品极大丰富,畜牧业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辽宁省也实现了从自产不能自足到不但自足还要出口和向外省输出的历史性跨越。伴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复杂多样,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同时,为满足与世界接轨需要,动物疫病防控的行政和技术措施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层动物卫生体系的现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005年秋末冬初,辽宁省黑山等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研究分析其原因,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不到位,不适应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需要是造成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结合辽宁省具体实际情况,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5]46号)文件,在全国率先进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辽宁省的基层动物卫生新体系建设全面铺开。确定了乡镇动物卫生体系的建设原则、单位性质、人员编制、工作职能。同时,明确规定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体系,在每个行政村聘用一名防疫员,接受乡镇所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聘用制,签订聘用协议书,明确聘用时限、责任义务、补贴发放及标准等内容。至此,辽宁省的基层动物卫生体系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跃,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队伍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2新时期基层动物卫生体系面临的新问题解析

新的基层动物卫生体系建设至今已运行10余年了,随着国家相关新政策的出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基层动物卫生体系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2.1乡镇所工作经费问题

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国家取消了检疫收费,将导致部分乡镇所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在此以前,乡镇所的工作经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财政拨给的人头费,二是财政返还的检疫费。多次下乡调研发现,大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乡镇所工作经费主要靠检疫收费来支撑。辽宁省有部分县(市、区)检疫收费超百万,有的地区达数百万,普兰店市2011年检疫收费近千万,如果靠增加财政预算来解决相应的工作经费,在地方财政比较紧张的地区已不可能。尽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此给予了重视,开展调研,下发文件,但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还是要画一个问号。我国的财政状况呈现倒金字塔形,国家财政比省强,省级财政比市强而有的县乡财政也就是个吃饭财政,单单靠地方财政来解决基层工作经费缺口问题难度很大,部分乡镇所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将凸显出来,深入研究解决办法已形势所迫。

那么如何妥善解决乡镇所工作经费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要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增加投入来解决。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测算乡镇所所需工作经费,然后,按照省、市、县三级配套的原则予以解决,否则,单单靠县级财政解决,很难达到预期。

2.2乡镇所车辆问题

辽宁省自2005年兽医体制改革开始,给乡镇所统一配备了微型面包,为满足和方便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车辆现已运行了10年左右,有的带病运行、不堪重负,有的已经趴窝,置于被遗忘的角落。昌图县、灯塔市、辽阳县、锦州等县(市、区)通过做政府工作进行了车辆更新,大多地区维持现状。特别是车改工作的推行,有望更新的地区现已被搁置。

车辆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乡镇所工作职能多,工作地域跨度较大,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深入村、屯、场、户的频次较高,没有车辆做保证,无法有效保证工作触角的延伸,进而很难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想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政府及财政等有关部门需投入相应资金,通过政府采购等途径,统一为乡镇所配置车辆。

2.3乡镇所编制问题

辽宁省2005年开始的兽医体制改革,确定了区域所的单位性质为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4~6人。前者落实的比较好,编制也基本落实,但相当一部分地区只低配4人,极少数地区不足4人。通过这么多年工作运行,人员不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有两方面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工作跨度大。除大连、朝阳外,其他地区基本实行区域建所,即2~3个乡镇建一个所,而且有的乡镇是撤乡并镇后的乡镇,那么少的人、那么大的工作面,深入工作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是工作职能多、任务重。乡镇所建立伊始,先后加挂了“动物检疫站”、“畜牧技术推广站”、“畜产品安全监察所”牌子,乡镇所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畜牧兽医局,而且工作任务非常具体,需事必躬亲。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那么少的人,履行那么多的职能,完成那么多的任务、对接那么多的单位,要把工作做到位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省局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提出要求区域建所要达到6个编,乡镇建所要达到三个编,从实际情况看,大连、朝阳、锦州、阜新等地区落实的比较好,其他部分县(市、区)没有达到要求。

要想解决好乡镇所人员编制问题就要实现上下联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做通政府工作,通过政府编办发文,指导和推动乡镇所编制问题的解决。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政府支持,切实落实好乡镇所人员编制。

2.4乡镇所工作状态问题

改革初期,由于乡镇所人员身份的改变、待遇的提高,工作热情高、劲头足、面貌新,随着时间的流转,这种工作状态逐渐被蚕食,部分乡镇所的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应付于各种报表、各种总结、各种检查等等,忙活于表面的东西多,忙活于深入实地的工作少,工作浮而不实。

要想解决好乡镇所工作状态问题,主要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保障工作,即做好经费、车辆等保障工作,为工作状态的改善提供客观条件支撑;二是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管”很重要,一定要敢管、严管,要触及利益、触及痛处,不痛不痒、蜻蜓点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三是做好长效机制培育工作,要着力构建能上能下用人机制,要深入推行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工作机制,要大力推广典型示范引领工作机制。

2.5村防疫员待遇问题

村防疫员待遇问题,历经多年努力,现已提高到新的标准——每人每年不少于7 000元。随着劳动力价格提升,农村保障机制的逐步构建,应该说这一待遇与防疫员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可以说“欲壑难平”。不改革现有的村防疫员结构状况,单单靠财政支持来满足村防疫员需求已越来越难。

如何解决好村防疫员待遇问题,需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证村防疫员待遇不要低于水保员和护林员,现许多地区村防疫员的待遇不及水保员和护林员高,而实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要比他们大而强,这一条件要求合情合理,并不过分。另一方面优化防疫员队伍,逐步走职业化道路的时机日趋成熟。主要理由是农村散养畜禽数量逐年递减,所占总量比例越来越少,村防疫员的工作量随之日趋减少,当发展到发达国家水平没有散养时,这支队伍存在的必要性还能存在吗,当然,现在仍不可或缺。前一阶段,省局下发了海城的做法,各地有一定反响,有的去取经,有的要尝试。各地可以选择在经济较发达、养殖量相对较少的地区搞试点,2~3个村,也可以再多一点的村设一个村防疫员,采取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招聘,这样既能提高村防疫员报酬,又能提高村防疫员队伍素质。大连市在这方面搞过测算,大连市每个村防疫员财政补贴共9 200元,其中有1 200元是基层防疫经费补贴(据笔者了解葫芦岛的一些县区也将这部分资金的一部分用于防疫员补贴),如果在南三区的三个村设一个村防疫员,那么财政支付的补贴就能达到27 600元,加上畜禽养殖保险提成和日常一般诊疗活动收入,就有可能达到4万元左右,这样以来,村防疫员职业化的道路就有可能走通了。

篇4: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半年来,我所在农业局党组、畜牧兽医局党支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履行部门职能职责,贯彻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省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所干部职工围绕年初签订的量质化目标工作任务,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进行依法管理,使我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日益完善,现已形成以产地和屠宰检疫为基础,市场检疫监督为保障,相互促进、层层把关的动物卫生监督新格局。上半年,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15.418万头,牛羊1.056万头;屠宰检疫生猪18.2336万头,菜牛、羊1.234万头;监督检查禽类246.945万羽,动物产品1084.68万吨,共检出病害猪0.0152万头,病害牛羊0.0062万头,病害肉类2.43吨。主要做法

一、坚持学习教育,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素质。动物卫生监督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技术工作,学习是掌握和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学习不放松,始终坚持每双周周四上午集中学习的惯例,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今年,特别加强了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和“增强执行力”、“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在掀一轮发展新高潮”等专题活动的学习,通过这种制度的长期坚持,使我市广大动物卫生监督人员法律、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二、加强动物防疫,控制动物疫病流行。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关系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声誉,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2009年,我们在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加强对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特别是五月份以来,更注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根据省政府、省局文件要求,进一步的加强了各个检疫环节的监管。一是严把生猪进、出(屠宰、养殖)场关,做好进、出场生猪的查证、查标工作,对无规定检疫合格证明及免疫耳标的生猪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场(屠宰、养殖)生猪体温的测量工作,对进、出场的生猪逐头测温,发现体温异常的,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三是对病死猪, 严格按照“四不一处理”的要求,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对屠宰检疫及市场检疫时发现的未经检疫和病害的生猪及生猪产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的控制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三、狠抓动物卫生监督,保证肉食品质量安全。

1、加强法制宣传。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面向社会各阶层,涉及面广,难度大,切实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增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法制观念,我们加大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半年来,全市先后组织了10余次大型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把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宣传牌、动物产品病料标本、检疫标识识别方法、检疫挂图等实物摆上咨询台,发放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材料2万余份,提供广大市民咨询服务2.5万余人次,出动宣传车50余台次,悬挂宣传标语50余条。在宣传的同时,还邀请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真正做到了“电视里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为依法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减少了工作阻力,不仅提高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树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形象。

2、稳步推进动物检疫工作。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基础,做好产地检疫是防止疫病蔓延的根本措施。今年我们进一步深化产地检疫工作,要求动物饲养者在出售动物时,必须提前向当地动物检疫机构报检,动物检疫员对出栏畜禽实施临栏检疫,凭动物疾病预防机构在执行防疫任务时发放的免疫登记卡及佩带的免疫耳标,经检疫合格的畜禽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对调出县境的动物及其产品出具相应的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并对检疫结果负责,严禁无免疫标识及规定检疫证明的畜禽进入流通领域和屠宰场。目前,以乡镇为单位,我市产地检疫开展面已达到100%,农户散养畜禽产地检疫率达80%以上,规模化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是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的关键环节,虽然我市屠宰检疫体制没有理顺,仍然实行“联合检疫”的检疫模式,但我站严把生猪宰前检疫、宰后监督关,做好生猪宰前检疫和宰后监督工作。今年,我们除继续对进场屠宰的生猪、肉牛进行常规的“三证”查验、疫病临床检查外,把免疫耳标的佩带情况作为宰前检疫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无标的生猪、肉牛一律不准许进场。同时,继续在屠宰检疫环节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残留的抽样监测工作,按照8%的比例对待宰生猪进行抽样监测,半年来,共抽检生猪500余批次,通过实验室检测,均未发现“瘦肉精”残留呈阳性,为我市市民吃上“放心肉”把好了关口。半年来,我们严格按照量质化目标管理的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岗,岗位到人,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确保了进场屠宰的生猪、肉牛检疫率达100%,出证率达100%。市场检疫监督一方面对定点屠宰场(点)经过检疫后的动物产品上市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直接上市的动物产品实施检疫,是检疫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情况复杂。今年,我们在继续实行检疫员同市场开、关市时间同步上、下班制度,全天候的进行巡回检查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检疫监管力度,继续对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要求上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持证、带标销售;实行强制索证,索票制度,对不能提供有效票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强制退市制度;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督促各活禽经营市场开办方建立健全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定期休市等管理制度,对活禽经营和宰杀场所、活禽运载工具和宰杀器具等坚持每日消毒,对活禽粪便、污物及废弃物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求家禽必须通过市场检疫人员测量体温、严格检疫合格后方能销售。同时,要求各生鲜超市、冷冻动物产品经营户、品牌肉食专卖店凭检疫合格证明、检疫验讫标志才能加工、出售动物产品,并建立购进动物产品检疫情况台帐制度。严防了未经检疫和病害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流通,使我市的检疫管理秩序走向了良性循环,为我市市民食肉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半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对100余家单位(个人)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了审核;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起,结案11起,立案、结案率均达到100%,有力地打击了违反《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处理案件时,我们始终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文明执法,依法办事,热情服务,没有发生一例要求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案件,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存在的问题

一是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服装问题。目前,农业执法处在一个弱势地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难的问题。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各穿各的衣,各戴各的帽,形成不了整体效应,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面对的是高风险人群,服装不能统一,对违法者形成不了威慑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执法难度。

篇5: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业务工作

(一)定计划,确立全年业务工作目标

年初,经监督所支部和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讨论,按照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市局工作要求,制定了《20xx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监管重点,提出“五化八抓”的工作目标,即:产检申报网络化、屠宰检疫程序化、票费管理制度化、执法监督规范化、学习培训考试考核经常化;抓“十有”建设,提高动物科技水平;抓产地检疫网络建设,提升产检申报比例;抓屠宰检疫规范,提升检疫质量水平;抓执法程序规范,提高依法执检能力;抓检疫人员职责规范,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抓监督稽查方案制定,提升防疫监督质量;抓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抓制度效能建设,提升部门良好形象。

(二)强根本,巩固动物检疫监督基础

1、继续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年初分别与各乡镇畜牧服务中心、防检分站签定饲料兽药、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等监管责任状,各经营单位法人代表为畜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与全市各规模养殖企业、重点经营户、重点经营场所签定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并提出“三重”(即:重点经营户、重要养殖场、重点经营场所)监管必须达到抽样抽检率100%、检测合格率100%的目标要求;与单位干部职工签定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按照省局及相关部门要求,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任务量化,责任到人,做到谁分管谁负责,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

2、切实规范屠宰检疫程序。强调各定点屠宰场“严把三关,搞好四项登记”,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规定;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由市畜牧执法大队负责查处无证经营、偷逃检疫、病害肉品交易、白条肉上市等违法行为以及检疫人员违反“十不准”规定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遏制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夯实“放心肉”工程基石。

3、强化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一是规范监督行为:对所有饲料兽药经营户实行年度登记备案制度;要求所有相关经营户“十有五上墙”;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信箱电话并实施产品责任事件追溯制度。二是强化执法检查:坚持深入开展“周查月检”的定期巡查制度;坚持送省检测与自主检测相结合的抽样检查制度;坚持从严监管重点区域、重点经营户、重要经营场所的重点督查制度。三是加大立案查处力度:到目前为止,已立案查处逃避检疫、无证经营、销售假劣饲料兽药等违法行为4起。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上半年主要立足于“3·15”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乡镇站长、规模养殖场瘦肉精专项整治会议,对全市50头以上养殖场户实行了地毯式抽样检测,并在产地检疫中实行了检疫员“一岗双责”式的瘦肉精快速检测检疫模式,将全市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4、巩固“十有”建设成果。一是检疫室“十有”建设。为了提高检疫质量,促进程序检疫,2、4、6月份先后3次组织专班督导、检查检疫室“十有”建设情况和屠宰检疫开展情况。二是饲料“十有”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湖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等文件精神,我们在先期印发《饲料

篇6:东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小结

1 理顺关系

1.1 理顺乡镇所与县级业务部门的关系

乡镇所作为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二者从属关系明确, 工作运行比较顺畅。而有的地区在乡镇所与县级业务部门的工作协调性上存在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乡镇所对于县级业务部门安排布置需完成的工作热情不高、质量不高;对于县级业务部门的工作指导意见重视程度不够, 执行不到位;确有“地位平等”“都是国家干部”“不怎么服管”的味道。长此以往, 挫伤了县级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造成了工作不协调的恶性循环。如何理顺乡镇所与县级业务部门的关系需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着力解决, 且刻不容缓。笔者认为, 搞好工作定位是理顺乡镇所与县级业务部门关系的有效途径。乡镇所的工作定位就是要等同于原来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是县级业务部门在乡镇的“腿”。在业务工作指导上, 县级业务部门与乡镇所的关系就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对于合理、合规的指导意见, 乡镇所要坚决执行;对于县级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正常安排布置的工作, 乡镇所要不讲代价、不打折扣的予以落实。同时, 县级业务部门对乡镇所的业务工作要纳入条条管理, 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工作协调。

1.2 理顺乡镇所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乡镇所具体负责区域内畜牧兽医工作任务的实施, 保证工作有序、有效、保质、保量, 需理顺好与乡镇政府的关系。要始终贯彻政府主要负责人是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业务部门保质量、政府保密度的工作原则, 主动、积极与乡镇政府沟通, 力争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目前, 乡镇所人员不足、工作经费有限是困扰部分地区工作的两大主要要素, 如果能得到乡镇政府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 对于做好工作尤为重要。同时, 乡镇所要积极为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2 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2.1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一要选好领班人, 火车跑的快, 全凭车头带, 一定要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选派到领导岗位上来。二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 对乡镇所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 并进行绩效考核, 不胜任所长职务的做一般工作人员, 不胜任一般工作人员职务的就要淘汰出局, 使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工作能力强、特别能工作、会工作的基层体系队伍。

2.2 建立工作目标量化管理考核机制

对乡镇所实行工作目标量化管理是推动工作开展的抓手。各地应紧紧围绕乡镇所的工作任务, 制定周密、科学的考核方案和考核办法, 进行考评。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 要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并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对于工作完成相对差的, 首先要考虑人事任用问题, 其次要通过调控给予适当的制裁。

2.3 建立“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机制

乡镇所具体承担六方面工作职能, 工作涉及的门类较多, 工作量也比较大, 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 对于有序、有效开展好工作至关重要。要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统筹谋划。对于日常动物防疫监管, 强制免疫组织实施, 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等工作, 需重点并付出较大工作量来完成;对于其他自选动作少、配合性工作较多的工作, 可相对付出较少工作量来完成, 同时, 需各有关部门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 尽量简化工作程序, 缩减乡镇所工作量。否则, 就会顾此失彼, 什么都想做好, 结果什么也没做到位。

3 完善乡镇所建设

3.1 搞好软件建设

3.1.1 搞好制度建设

要想做好事, 需先定好规矩。制度是工作遵循, 制度是行为规范。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 加强和完善各种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保障工作开展。

3.1.2 搞好档案建设

档案是工作情况的说明, 是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 也是给后来者积累历史工作资料的财富。大多考评、评估、认证等工作都需要档案材料的支撑, 档案工作已经是重要工作之一, 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需做到:一要分类建档, 项目齐全;二要规范建档, 符合规定要求;三要高标准建档, 与国家和国际接轨, 满足国家评估认证, 最终还要满足国际评估认证等工作需要, 确实做到“行有迹、查有据”。

3.2 加强队伍建设

乡镇所人员有限是困扰某些地区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乡镇所人员都是县里下派的地区, 这个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少的人 (少的只有3个人) 、那么大的工作面 (2~3个乡镇) 、完成那么多的工作、每天通勤往返那么多的路, 深入工作的困难可想而知。乡镇所的建设不是建完就完事了, 各地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积极争取政府增加编制和人员配置, 有条件、有能力的地区可进行一乡一所建设。

3.3 增加工作经费投入

上一篇: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下一篇:吃鱼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