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课后反思

2024-04-08

五上语文课后反思(精选6篇)

篇1:五上语文课后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教后反思

曲德富

《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虹彩妹妹

这堂课教学设计时,自我感觉比较扎实,但是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总觉得对学情没有底。很巧,教研室的沈老师来校检查开学工作,邀请他听了我的课。课后,在和他的交流中,有了一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环节是:1.检查预习,听写词语。我重点抓住难记易错的词语“锻炼”“鞭策”“道德”,主要渗透从词义入手以及编顺口溜记忆字形的方法。2.从课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句子(中心句、总结句)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方法指导比较到位。

更多的是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估计不足。课上训练复述是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就是不愿上来,有点束手无策,结果不了了之,改为朗读了。没有达成语言训练的目标。2.教学节奏前松后紧,重点句子的理解没有完成。前面检查预习的环节可以紧凑些。学生能够掌握的可以不教。3.最重要的一点,在与沈教研的交流中,我恍然大悟:我们所有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指向学生,而不是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课堂当成自己表演的舞台。这堂课的一些环节我没有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a从课后习题5入手,整体把握演讲稿主要内容时,有学生圈画了2——5自然段中表示原因的句子。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没有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掌握抓住中心句的方法。为什么没有展开教学呢?因为我想的是完成教学设计。b“第一问”教学中,我采用引读的方式不着痕迹地“告诉”学生这一段有四层意思。为什么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一下:这一自然段有哪四层意思呢?是我不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又怕这样的“思考”会影响我教学的进程!c学生复述“第一问”确实难度很大,为什么没有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呢?因为事先设计的教学任务来不及完成了!

突然间明白:我们平时的教学其实都在做着“一相情愿”的事情,眼睛里完全没有学生这个“人”。教学观的改变真不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就能真正落到实处的!但是,真正改变我们的教学观,更需要我们有钻研的精神,要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明确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学会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篇2:五上语文课后反思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写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在书店偷偷读书的经历和感受。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通过阅读描写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以及对学生进行热爱读书的教育。

我和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从整体入手,先找到作者窃读的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即文章的中心句。由此展开学习。学生读文章,动手画有关语句并作批注。第二第三自然段,有学生找到好大家交流:“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可见担心害怕“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可见开心快乐,这是作者的内心感受。学生指示简单的找到,并没有注意到作者写法的不同。我也没有提示学生,作者的想法有带引号的,有没带引号的。带引号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没带引号的是自语式独白。这一点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我的失误。

关于动作描写,和学生交流了第三自然段的开头两句话“我跨进店门……挤到里边来了”我请学生画出来“跨进”“踮起”“挤”,从中体会作者急切地心情,同时感情朗读来表现出。再是抓住“急忙打开书……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比喻句理解。学生谈到饿狼扑食,狼吞虎咽。我进一步引导那作者读书呢?孩子们体会到作者爱读书如饥似渴。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很到位。

课,要想上好,学生预习要做好,老师也要预设好问题。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短小精致的散文。作者运用语言浅显,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在表达方面运用设问、反问以及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篇文章,学生通过多读,能理解到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同时也学习到读一本书的方法。

在学习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这一部分时,学生注意到了“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有学生说是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我乘机引导学生是把什么比做什么。这个对大多数学生不成问题,难的是作者为什么把书比喻成朋友、把书比喻成家。我请学生默读这几句思考。有学生想到了朋友会经常相聚,每次相聚都有说不完的话;家,每天放学都回去。回到家,就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我随机板书:书如友,常聚常新;书似家,常会不厌。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运用比喻的恰当。

在学习感受作者运用以上比喻的恰当后,再接着学习最后一段中的比喻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学习这句子重点是仿写,也是发散学生思维的练习。我用课件出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学生说出了是(一片森林),也是(一片广阔的海洋);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束阳光),也是(温暖的世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好伙伴)……学生在说话中更深刻体会到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到要多读书的思想教育。

学习一篇文章,我们一般都使学生从中有所收获。以上两点,大多数学生多能做到,做不到的我们就耐心等待,静待花开吧。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一文,主要是通过写外祖父的五件事来表达他的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我在教学这课时,主要让学生抓住句子,感受体会,感情朗读来表现。

关于表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事,我要求学生在默读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在学生默读时,我在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找的事情不全。于是我提示了一句是五件事情,很快有学生找出来。找到后交流,学生有一两句话概括第一第二两件事时,我随机板书了“”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接着我请学生用这种形式的短语概括。于是有学生说出了“”不能回国“赠梅花图”“送梅花巾”,我想学生能够在模仿中受到概括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是我处理这篇文章的重点。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就是通过爱梅花、梅花图、梅花巾来表现的,我就抓住这几部分反复请学生感情朗读,把情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在指导读“珍爱梅图”时,我抓住外祖父的语言和动作这部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玷污得的吗?’训吧……慢慢抹净”,我先和学生对读,学生对外祖父的话表现的较平,于是我示范了一遍,然后学生再读时就有了进步。接下来的生生对读就有了很大改观。学生之所以读不好,原因是放不开。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要多鼓励,让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对这类叙事抒情的文章,就特别适合感情朗读。我想这类文章就适合以声传情,老师只要点拨一下即可,不必多讲什么。

《鲸》教学反思

《鲸》这篇文章,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我想这种文体,学习的重点是体会说明方法以及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看教参我发现还要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由此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了3个预习任务:意识搜集鲸的资料,了解鲸的知识;二是读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三是标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是上课环节设计了检查预习;根据本文特点,画文章的结构图给文章分段;探讨说明方法的运用以及好处。

在上课时,检查预习环节,学生第二第三两个任务完成的较第一个好。因为学生在交流自己所了解到鲸时,多数同学说的是课文的内容,只有张珑耀同学说的是课外的,并且海拔搜集的知识打印了出来。我表扬了张珑耀的做法,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但是我忽略了本科后面的“资料袋”。我想应该就此让学生读一下“资料袋”,了解“资料袋”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体会说明方法以及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时,我以第一段介绍鲸的形体部分为例讲。本段中,有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学生通过默读很快找到了。并体会到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的方法,不仅抓住了鲸“非常大”的特点,而且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课进行到这里,我本想让学生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读课文,体会体会鲸很大。可是为了找后面几段中的说明方法,时间不够就没进行。我想以后备课要充分,把时间分配好,避免上课不朗读课文的情况,让课堂有朗朗的读书声。

有这堂课我想到,课堂没有完美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她完美。

《松鼠》教学反思

《松鼠》一文是科普小品,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与前面学过的《鲸》有较大的区别。学习本文,领会作者是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形象化描写为手段的。教参上要求与《鲸》作对比阅读,但是由于听课的原因,我先讲了《松鼠》,然后才讲的《鲸》,却忽视了对比。

我在教授本课时,抓住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来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段的意思。那首先理解“乖巧、驯良”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很少动手查字典或词典来理解,而是看字面意思。这样,“乖巧”好理解,但是“驯良”一词就看不出来了。于是我教育学生,要动手动脑。这时有学生查参考书,找到“驯良”是 “和顺善良”的意思。我想理解了词语,再来感悟句子段落就容易些了。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并不是。第一自然段写漂亮,第三四自然段写乖巧,第五自然的是写繁殖,那第二自然的写什么?学生竞答不出来。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再读这一自然段。通过反复读文,学生才理解到了是写小松鼠“驯良”。由此看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可是我没抓住时机,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再学习松鼠做窝一段时,我请学生默读,画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体会体会有什么好处。学生很快找到“先、再、然后”,体会到松鼠做窝很有顺序,松鼠很灵巧。如果再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说一段话,学以致用,效果更好。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新型玻璃》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将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我在设计时,主要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内化语言,学习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可课堂教学效果却没有预期的理想,课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学情分析错误,造成课堂低效

在备课时,我认为学生通过预习,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理解并掌握,于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怎么学。但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预习并不充分,在填写表格这一环节时,耗费长时间而且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在布置学生的预习时,可提出明确的预习任务,比如在预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完成以下几个要求:1、熟读课文,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了解课文讲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收集课外介绍的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途。预习目标明确后,学生才能有争对性地学习,自学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已经知道要怎样来预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二、教师缺乏教育机智,不善于调整教学

在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填入表格时,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我一时慌了手脚,对学生的问题缺乏有效性的点拨,造成“高耗低效”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没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我觉得,老师在备课时多备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我在鲈鱼捕捞开放日之前,钓到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叫我放掉,而我不愿意放,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放掉,从中得到启示的事。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概括“我”的心情变化是本文的重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诱惑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默读第四——第九自然段,能体会到“我”钓到大鲈鱼时“我”、“父亲”都很“得意”;在“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后,叫我放掉钓鱼,“我急切地问道为什么?”看见我内心的“急切、不舍”,而我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的心理。在这里,我只注意了“我”的内心变化,而忽略了“父亲。”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一细节中,可以体会到此时内心的矛盾:放鱼,不舍的;不放,还不到捕捞开放日。但是道德的力量使父亲下决心放掉。之所以忽略,我觉得是受课件的限制。以后备课中,要预设充分。

在学习“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部分时,启示是明确的,就是文章中的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而理解诱惑人的“鱼”这一问题,很难。张珑耀同学理解到了,他说是在“我”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贿赂。例如送钱、送东西、升职等。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举例子让学生理解,假如你考试时,老师多给了你5分,你怎么办?学生回答的很好,应该告诉老师,把多给的分去掉。从这里看见学生理解了这一难题。

从本节课中我体会到,要想有好的课堂教学,一是预设好,而是要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充分利用。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我在读了这篇教材以后,觉得它的情感因素非常浓重,所以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以情感为主线。因为课标上明确地提出来要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情感熏陶,甚至于在课标的设定上,三个维度中就有一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见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指导和激励人们的斗志,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是课文的宗旨所在。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一文,是作者许地山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本文通过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几件事,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重点分清文章的详略,难点是教育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明白做人的道理。

学生在学习课文写了几件事是较容易的。学生自读课文很快能找到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几件事,我引导学生通过看篇幅的长短,来分清文章的详略。这一点学生很快分清,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我却忽视了,应该加上,使学生知道这么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明白做人的道理部分,我主要采用学生读书感悟的方式进行。首先阅读议花生部分,看看都是谁议论了花生的什么好处。很快引到父亲谈论花生的部分,课文的第十自然的,理解花生的好处什么。在这里抓住“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做比较的句子体会。学生体会到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那么,人要做要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自然过渡到由花生到做人的道理。学生理解到做人的道理,我提示学生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借物喻人。并拓展阅读了一篇文章《仙人掌》,加深理解。课后的小练笔,如果要是让学生写一写,那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练习。

这节课,课堂时间分配不够恰当,是教学不够深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尽力了38小时,终于挖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中心词“了不起”展开教学。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学生在默读做批注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划出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于是交流时,学生说出来父亲的了不起是在“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不放弃、坚持不懈。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中体会到父亲的劳累。从“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看到了父亲信守诺言。从这几句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但是,除此之外,从第二自然段至第十自然的父亲的言行也表现了“了不起”,然而,我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点了一下,也没有过渡的语言,只是生硬的拉过去了。感情朗读基本上齐读的方式,学生个人展示的时间太少。表现孩子“了不起” 从“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学生体会到了他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上完课后,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回想课堂,少了总结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以后要注意这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因此,对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有的说:“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是爱嘛。”有的说:“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忽略感情朗读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加强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会更有深度。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这是篇阅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课文。具体要求如下:把课文最少读三遍,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了什么?

在上课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是很乐观。因为大多数学生只是画出了一部分语句,并没有在旁边写体会。于是课上我又给学生时间去阅读写体会,并且进一步告诉学生阅读课文我们要自觉读书做批注。学生在经过大约十分钟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时,男生比女生表现积极。蒋继健读到“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灯泡考着我的脸。”从这里看到母亲很辛苦。说的有些笼统,有部分学生没体会到。这时张珑耀同学站起来补充,你看母亲为了挣钱,累得瘦弱的脊背都弯曲了。这样大家才真正体会到。闫海川读到“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体会到我们家境贫穷,你看母亲掏出的钱是揉得皱皱的,还是毛票。我提示看母亲的手,都“龟裂” 了。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先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在体会可看出母亲家境穷,母亲很辛苦。李鑫美从“母亲说完,立刻……立刻……立刻……立刻……”从四个立刻体会到母亲想节省时间,尽快投入工作,尽量多挣钱。交流得很好,我又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最后我又拓展阅读了《母亲的存折》这篇文章,进一步深化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

不过本节课有一个小遗憾,就是对作者学生了解的不多,课前忘记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以后要注意。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讲述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主要讲了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从中感受五壮士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本文三维目标的思想教育目标。对此,我讲一下我的做法。

在学生认识生字词,正确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二、四、五部分,划出自己受感动的语句,并把感受写在旁边。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读书,勾画批注。我巡视时看到学生勾勾画画了一些句子,也写了一些。全班交流时,男生很积极很活跃。像蒋继健读到了第二部分中的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的瞄准敌人射击。”感受到他们都非常痛恨敌人。我在此基础上提示: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哪个人物的情感怎样?目的引导学生具体细致的体会。学生马上意识到了抓住词语、关键字感受。于是蒋继健说到了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狠狠地打”可以感受到。学生理解得很到位。

第四部分也一样理解的很好。就是五壮士跳崖部分,有个学生提出五壮士为什么跳崖呢?他们为什么不和敌人肉搏拼刺刀呢?这是文章的一个空白,我请学生课下查查资料再来回答这 问题。学完文章,我又从网上搜到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看,以加深学生理解。影片中就演到了在敌人冲上来,五位战士英勇得和敌人拼刺刀镜头。看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我不用再讲学生的问题了。影片帮了我的大忙,也真的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这看似浪费时间的看电影其实一点也不浪费,也帮助了学生,教育了学生。

上课,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主题是走进伟人毛泽东。我们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感受毛泽东作为诗人的一面。

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红军长征。课本资料袋简略的介绍了为什么进行长征以及长征红军经过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资料简单,还容易使学生误认为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就长征结束了。对此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又补充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弥补丰富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通过补充的资料,学生知道了这首诗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9月28日,在长征结束之前。有了这些,对理解诗句也帮助很大。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对此要给学生讲解律诗的有关知识。我借助课件,给学生讲了律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这四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对仗。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后,再学习理解句子就比较方便。

在学习理解颔联、颈联时,学生理解“逶迤”的五岭如同翻腾的细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如同滚动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快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阵阵寒意。学生领略到在毛泽东和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豪迈气概,主席的博大胸怀和诗人的豪情。学生无不为之感慨,好一个有豪情的诗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学生情绪高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我确定为: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委员、协商、诞生”等词语。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教完《开国大典》一课时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以学生为本。课题的理解,初读课文字词的解决,生字书写的指导,课文顺序及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篇3:五上语文课后反思

教学是创新的艺术,教师是这种艺术的实践者,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潜能被激活,教法被创新。反思是审视与发现;反思是积累与创新;反思是提高教学课堂时效性的必由之路!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反思应该思什么?

一、“思”本堂课的得失、优劣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可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过问,随意教学,机械完成教学任务,庸庸碌碌,误人误己。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认真付诸教学活动后,会对自己的每一步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导入是否精彩,过程是否连贯,重点是否突出,提问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哪个地方值得积累,哪个地方需要改进。

高一必修(2)《鸿门宴》一课,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丰富多变,语言文字生动精彩,课时容量大。我在上第一课时时,要求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作者、理清故事情节。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张冠李戴,要么概括不完整,要么语言冗长而意思模糊,效果不好。课后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豁然开朗。应该从浅切入,从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入手,从人物与事件这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入手,做了这样的处理:请大家找出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然后围绕这些人物概括主要情节,便形成了以下内容:“无伤告密;范曾劝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曾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出逃;张良留谢。”简明扼要,情节清晰,学生一目了然。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浅入深出,问题的设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教师不积极反思自己课堂上的提问,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不积极思考,不充分预习,不配合教师的指导,这真是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嫁祸于人。

二“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

教学理念是教师行为的灯塔,教师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新课改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转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响应课改的号召,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观,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消除学生听从教师任意摆布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担负起培养复兴中华民族大业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活动要接近生活,把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除了知识、技能之外,还要结合吸纳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三、“思”自己是否有爱心与责任心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爱的艺术。“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一个教师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爱心。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上关注他们的行为、思想。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时候,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耐心地询问他们是否理解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不懂的地方。变被动为主动,变冷漠为热心,变放弃为坚持,变批评为鼓励。每堂课后,刻意观察后进生的表现。这样,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后进生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爱。

四、“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灵活

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对于我来说 , 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 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教师还应该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 , 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创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反思更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再创造,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会为自己的成功激动,为自己的失误懊悔,力争在下次教学活动中取长补短、克服不足。反思增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学贵疑,教贵思”,做好教后反思对一个教师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方式,“经验 + 反思 = 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是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摘要:“学贵疑,教贵思“,做好教后反思对一个教师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方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是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篇4:高中语文课后教学反思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的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行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教学反思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综合水平,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总的来讲,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教师,总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蒸蒸日上。

一、在高中语文中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唯有进行不断的反思、自省,方能够找到问题,提高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全面的认识并改变自己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让教师从另外的角度认识和反省自己,认识和改变自己,不断改变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性格,促进教师在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让改革变成一种潮流。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思维模式的拓展

在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联系,通过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向的改革和推移,通过教学思路教学系统的改革和完善,不断促进教师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推进,促进教师思维模式和思维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和自省中,找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会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已经得到及时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等等。这些教学的改革和反思,对于提升教师的理性认识,培养教师现代科学的教学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也是具有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现状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学反思流于形式的现状比比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形式化的进行反思,并没有采取实质的行动。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过于自信,或者是基于惰性心理,对教学反思并没有认真的付诸实践,从而使得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推进,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推进。

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意义和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改革和推进。

(一)明确教学反思内容

明确教学反思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第一步。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要反思的内容,为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奠定基础。

1.教学效果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的有力指标。因此,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反思的效果。无论是教学效果抑或学习效果,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后,应当进行当堂反思,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还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等,应当对哪些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2.成功教学案例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和做法,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极大提升。针对这种成功的教学案例,教师应当有记录的习惯。例如,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堂课取得极大的成功,是因为条理分明的板书,还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或者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正好迎合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等,教师都可以进行详细的积累。以方便自己今后的参考。

3.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反思,除了对成功案例进行反思和记录,重点是对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即使是再成功的教学,都会存在一定的缺憾和不足。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善于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教学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存在纰漏,等等,这些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明确教学反思的方式

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反思的方式是很多的。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善于明确自己教学反思的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1.自省式。自省式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背景,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分析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反思的效果。

2.沟通交流式。沟通交流式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同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他人的指点,找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沟通交流式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达到以人为镜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善于找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篇5:五上语文教学反思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

首先回顾一下自己备课的过程。虽然选讲这一课,但是总觉得这篇课文并不好讲。我多次阅读了课文,上网查找了别的老师的教案想要从中获得启示。但是网上的教案大都如出一辙,觉得不是很满意。所以决定不使用或借鉴别人的教案,自己独立来备这一课。如果找到了备课的一个明晰的思路,备课的其他过程就会非常流畅。但是我想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思路。真有那种“苦苦思索,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寻找思路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整整想了两天的时间,讲课的思路才逐渐在脑子里形成了。思路一旦形成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根据思路设计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组织语言。头天备好了课,第二天再拿出来看看又发现有不少地方设计得不合理,反反复复修改了几次才最终确定了教案。周二时又进行了说课,听取了几位领导老师的意见,又再次进行了修改。

再来说说我授课过程的感受,这节课我授课的理念就是:“以读代讲”。虽然在课堂上有提问,但是提问的量不多,问题也不深,主要是通过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到居里夫人的美。讲课过程中,在课前我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自己深深受到了感动,并且为居里夫人身上的精神所折服。在授课过程我把这种感动化为激情带到课堂中,我的这种深情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朗读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这是自己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当然自己也感到了明显的不足,比如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等。

讲完课之后牟校长给我进行了评课,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牟校长的评课中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课在设计上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一个人的眼界和智慧难免囿于一隅,不够开阔。”《跨越百年的美丽》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单元导语中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学习要求。从单元导语导入课文的设计可能简单,可能不够精彩,但是确实是最贴切的。没有从单元导入课文,是一个考虑不周的地方。

在引领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表美,直接出示了后来她变得不美的语段,并把这种美总结为“勇于探索的忘我之美”。从文字上看从第二自然段跳到了第四自然段,这是一个明显的跳跃;然后再回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居里夫妇发现的镭的语段,并把这种美总结为“坚定执着、勇于探索之美”。学生没有办法清楚地区分这两种美。从实质上看先是因为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和研究镭的过程中,才损害了健康与美丽;而并非失去了健康美貌之后才再去发现探寻镭。可以说自己把这种本末的关系弄反了,这既不符合学生的的思维规律,也不符合教学规律。这又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处理了几句,但对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则采取了回避态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是直接描写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句子,这一句直击主题,这一句没有处理是非常失误的。如果这一句处理得当,主题会进一步深化,也会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

课文中没有指明镭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对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的感受非常单薄,如果能够补充镭的应用,居里夫人一生所获荣誉等相关资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一点我虽然想到了,但是在备课时也没有体现出来。一节课上完学生已经对居里夫人充满了钦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认为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而失去了健康美丽甚至是生命是不值得的。所以如果布置学生阅读《玛丽.居里传》会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居里夫人,这样他们就会真正理解和认同居里夫人的做法了。

牟校长在评课过程中反复提到了一词“打磨”,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一节好课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的。。 “我踩到荆棘,才晓得它不是花朵。”这节课中的许多地方是自己精心设计的,如果不讲,不能发现这样的设计是不好的。讲课不能怕讲得不好,不能怕错,只有错过了,经过尝试才能知道如何讲是对的,是好的。打磨过程中必须有取舍,把自己精心设计的环节去掉,真有不舍的的心情!但这正体现了我们对一节课的“打磨”。“打”是打造,打造自己的风格,也是打倒,打倒自己认为精彩但其实不好的设计。正如《诗经》中所提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只有做到一次次的切磋琢磨,才能把一块顽石变成美玉,才能把一节课打造成精品课例。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想一个师者也要经过一次次的磨练才能把课讲好。完美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走在一直追求完美的路上!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2

《三峡之秋》是方纪写的。 读后我们觉得他的语言几乎是尽善尽美,要想把这篇文章中描绘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简直太难了。而且我们也自我安慰说:“写景的文章就是难讲,你看大家都不讲写景的文章。” 可如此美景不把学生带入其中,作为老师该有的不仅是愧疚,还会有一种误人子弟的罪恶感。于是这些天来,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怎样讲这一课。

起初我是接连的在网上浏览,也找到一些录像,看了一些课堂实录。但没有可以拿过来就用的。没有让自己满意的。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尤其是如此美文。斟酌再三,这两天终于讲完了这一课。有令自己满意的收获。

第一课时我通过和学生对诗导入,引入长江三峡。然后就抓住对“峡”字理解,出示三峡图片,认识三峡。进入课题后,直接就检查预习情况。

本课就两个生字,一个“橘”是在第一自然段先出现的,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橘”字,从而走进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领同学们读课文,画出本段都写了橘柚树的哪些特点,想象画,读出感悟。从而了解了三峡秋天成熟的特点。几篇轮读,赛读。学生们几乎背下了第一自然段。接着我们看第二个生字“冽”,这个字正好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段同样的方法:找这个字是写什么景物的,画出这个景物还有哪些特点,读文字想象画面,谈感受并读出来。就是这样我们在欣赏中学习语言文字。

学完这两个生字,我们来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迅速勾画出标志性的词语。

第一课时就要结束了,我们又回顾了一下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法:找景物,画特点,想画面,读感悟。

第二课时是学习文章的主体部分。这几段是按时间顺序写,三峡之秋一天的美景的。每一段都要有读得设计,早上一段我抓住“明净和明丽”“闪耀和闪烁”这两组近义词指导学生体会,早上三峡秋天的清新明净之美。中午一段我抓住“热烈”通过去掉比喻句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方纪语言功夫的精到。孩子们主抓“金鳞巨蟒” “呼啸奔腾”体会到滔滔长江的雄壮奔放之美。出了热烈,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形容此时的长江之壮美。黄昏的长江一段,我让学生读书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它的平静和轻缓,在与上段对比读,此时长江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最让我得意的就是“夜”这一段的设计,我说孩子们,此时现在我们就是游客,终于盼到了夜晚,这是我们很期待的,因为今天是中秋啊!那么此时游江你一定会留影,那么请读书,看看你要拍那里,这张照片你要给谁看,要告诉他什么。

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游着,拍着......此时我真觉得时间好短暂,我们还没有尽兴游玩,下课了。

课结束了,我让学生会家写一篇导游词。(自己过过游三峡的瘾吧!)

课结束了。反思一下问题还是不少,读书指导时间分配不均,早晨用时过的,夜晚用时很少。如果时间分配好了,最后的拍照就会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了,而最后的展示缺没有时间了。再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进入了情景,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如何才能尽可能的让那些隔岸观火者,也身临其境呢!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3

《大拇指汤姆》中的汤姆太小了,遇到了很多危险,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在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后,再提问启发:“汤姆身上还可能发生什么惊险的事?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迁移,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上我抓住了这样几个问题: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

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通过这几个问题来提领全文,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4

教学设计合理,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读书,抓住重点语言文字感受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朗读中感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课堂上处处体现了人文性,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也为课堂增色不少,使直观的表象与语言文字有机融合,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教学中能够点拨适时到位,课堂上不时有灵动的火花闪现!拓展环节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培养了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理解“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这一难点时,只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成因便完事了,“阳光折射”的原理学生不好理解,此时的讲解是必需的,可用“学生在阳光下吹肥皂泡”的事例来说明,或用三棱镜做反射光的试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5

最满意的:

1、阅读时,如能把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再现在脑海里,就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教学文中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并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使画面更丰富,仿佛身临其境,真的来到了山上,看到了那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从而欣赏到了形状多样、大小不一、颜色美丽的五彩池,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感觉语言美,积累语言。本文篇幅短,却把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特别是作者来到山上,看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多样、大小不一、美丽神奇写得更是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五彩池。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个面积累语言。

不满意的:

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注意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或课文描写的五彩池的美丽,自已画一画,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弘扬个性,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困难与障碍:

因本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假如这一堂课能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话,我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若能看到多媒体操作下的五彩池,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6

今年是我第一年教语文,同时全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浪潮也随时袭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自然是不敢懈怠的。到现在,一学期的工作也快结束了,应该说有不少收获,但是也有不少的不足之处。先从收获上说:首先,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时我在下一个环节为他们解答。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同学们已经把自觉学习转变为一种心中的渴望,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从不足上讲:首先,我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我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我没有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提出从以下两方面改进:

一是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不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二是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7

这段时间,发现四年级学生的作业很多时候地一边做不对,而当改错时,则做得很快,只要有一个同学做的全对,很快全班就全都会了。而当考试考察同样的问题时,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数学老师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经过调查,很快发现,学生有照抄作业的.毛病,有的时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问,很快雷同的作业就出现了。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有三: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copy”。

四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会不会没有多大的联系。写作也就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

反思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

反思三: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复制”作业了。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三峡的秋景,让读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为了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图书、图片等收集和整理三峡的资料,使他们对三峡先有一些大概的了解,上课时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老师也做些补充。

教师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到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作者为什么要写三峡的秋天呢?

★作者写了三峡秋天的哪些事物?

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度课文。通过读课文,学生都能回答课文我按时间的顺序写三峡的秋天。然后让他们分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汇报时,个小组的表现欲都强。

教学本课,我采用朗读贯穿全文的方法,以读触悟,感受作者巧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景色特点。找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讨论最后一段能不能删掉,学生由于在读中有了一定的感悟,所以各抒己见,完成“我的视角”也得心应手。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9

《五彩池》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藩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选编本课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像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品读赏析、激发想象。

教完本课,我认为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亲和力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2、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果学生上完《五彩池》只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和成因,那么这堂课就成了自然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在学生读懂了“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有像( )的,有像( )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用“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口头练习说话。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句式拓展,学生的兴趣很高,各种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还有在这堂课的最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为五彩池写广告词的环节。这个练习能拓展学生思维。

3、授之以渔。

如:在指导学生品读这个句子时“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这句打比方的句子给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啊!发现学生不知“巨幅地毯”所指何物,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前面的句子,也许你会明白‘巨幅地毯’指的是什么。”学生依言往前读,读着读着,恍然大悟:“哦!‘巨幅地毯’原来就是‘漫山遍野’。”我笑曰:“对!我们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可以联系句子前面的内容或后面的内容去探究,这样联系上下文读书能帮助我们读懂一些我们原来读不懂的地方。这是读好书的一种方法。”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不到位。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具有独特内心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节课我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五彩池的美,学生只有对文本有了感悟,才能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读的才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2、读的形式单一,齐读较多,时间不多。

3、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导致上课时在赶教学任务。

4、听录音朗读时,没有布置明确的任务。

如果让我再次执教《五彩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减少一些,把了解五彩池的形状美放在第一课时,感受池水颜色美及成因放在第二课是。朗读的指导要到位,朗读的形式要多一些,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在读中感悟。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0

今天所执教的《三峡之秋》是五年级上册“以城乡美景”为主题而编排的一篇阅读课文。

针对“课程总目标”对阅读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独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第三学段目标”关于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围绕这五个环节,反思一下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激趣导入理解文题环节。

利用语言唤起了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写景散文的回忆,为学这篇写景的文章作了铺垫。通过指导审题,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体裁和内容。

★预习检测、反馈学情环节。

通过检查,反馈了学生朗读的预习情况,相机指导了光晕、显露等生活中易读错或难读的词。明确了本文的写作顺序、景物内容和三峡不同时段的特点。为下文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抓住特点,指导朗读环节。

通过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的学习方式。运用读语段、画语句、品特点、悟写法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训练,使学生习得了有顺序、抓特点、多修辞、用对比的写景方法。再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了山河的壮美。激发了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熟读积累了语言,培养了朗读,理解了词句。

在实施本节课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学生依提示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在展示汇报时,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合作的力量。

重建的方案:对中午长江美景的感悟,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提醒学生要分工明确。在展示汇报时,以小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按提示的要求,把句子是怎样抓住长江特点,表现这一时段三峡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具体,然后练习有感情朗读,并对朗读作以指导。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豪饮放言、少林武功、农民本色、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豪杰。而本文则通过刻画他四次跪拜母亲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流露出他无限柔情的一面。教学时,我在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课前交流资料,了解许世友的侠肝义胆,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搜集其它有关感恩母爱方面的材料,举出其它的事例。然后重点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让学生自主学习人物的品质,通过划一划(划下许世友及其母亲语言、动作的句子),议一议(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读一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学习方式的渗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最后对文本进行拓展,由许世友的孝敬母亲,感恩母爱,联想到学生自身要孝敬母亲,感恩身边的亲人,升华了主题。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应该说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是在为一步步的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但教学效果有点遗憾。有的学生写的小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没有体现感恩的主题,而是在埋怨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误解过自己,给自己报的学习班太多,自己很累。针对这一情况,我适时做了讲评,告诉学生,如果是只看到这个题目,可以写任意的话题。但在这里,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我们也要感恩我们的父亲母亲。要学会感恩以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2

《大拇指汤姆》选自《英国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善良才会带来幸福的道理。童话故事中农夫与妻子因多年前款待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乞丐,最终得到了儿子,也得到了幸福。故事内容比较长,但是所选的事例却较清晰,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师的引导后,一起总结出了本课所写的几个小故事标题:掉进面糊的奇遇;牛口脱险;鱼肚里的发现和受宠。通过师生的一起分析归纳,我们深刻感到了童话中的每个人物、每个角色都是善良的,他们的心都存在善良诚实的一面,所以我在课文教学总结的时候说:“同学们,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善良诚实的人始终占大多数,所以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多么快乐而又幸福!”

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我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都来做一次英国小作家,来继续续编这个感人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回答令我震惊,令我难忘。其中鑫宇的续编让我最受感动,原因是续编的内容非常曲折,情节非常离奇,请允许我简要的复述一下:

“大拇指汤姆回到王宫,国王继续十分宠爱他,给他享用最好的东西,也给了他丞相的官做。”我说:“对不起,鑫宇,在古老的欧洲,可能会有伯爵等官职,中国才会有丞相呢?请改正下!”鑫宇接着讲述她的续编:“国王封汤姆做了伯爵,可是一直发现他并且将汤姆献给国王的厨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终于产生了忌妒的心理,多次在国王面前偷偷的说大拇指汤姆的坏话,想让国王治汤姆的罪。国王慢慢的相信了厨娘的话,于是将汤姆关起来。汤姆的父母知道了,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请求国王释放自己可怜的孩子,最后厨娘有一个善良的儿子,和汤姆差不多大小,他认为母亲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了,便在国王面前告了自己母亲的罪,请求国王放掉小汤姆。国王被厨娘的儿子感动了,于是释放了小汤姆,让两个诚实的孩子在自己的身边为官。将厨娘发回老家。最后大拇指汤姆与家人全部生活在王宫里,而母亲成了厨娘,父亲成了侍卫,他们快乐幸福地生活着。”

听后,我感觉鑫宇回答得太美妙完整了,当然她的续编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评价总结道:“鑫宇,老师希望你将这个续编写下来,将来有机会还可以出书呢!”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3

周三第一节课讲的《珍珠鸟》,讲的不是很理想。导师提出了不少意见,都是一语中的,指出了我的不足。导师非常理性客观指出了我的缺点,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从刚开始诸多困惑无从下手的迷茫一下子找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非常感谢师傅“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不是对我教学的否定,更不会让我灰心丧气,而是助我前行的有力的鞭策。我会认真总结,努力改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成功迈进。

总结反思一下,我这次讲课得失如下:

导师曾说语文意识是很重要的,此外,在上周听了多位老师的公开讲课及评课后,我也仔细查找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读了第三学段学生阅读要求。因此,我在备课时,尽量避免过多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轻语文专业知识。在上课时,尤其注重对学生朗读、默读和跳读能力的培养。另外,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纪律也越来越好。

我这节课的不足有很多。首先,在教学定位上出现偏差。《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一课时的时间足够,但是,我在备课时疏忽了这一点,在课文内容方面讲解过多,没能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学。备课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内容方面纠缠过多,导致了课文最重要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没来得及点出来,让学生感悟的太少。如果教学时,我先点出本文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让学生自学作者体现这一主题的几个方面,效果或许会好点。

其次,思路不够清晰,讲课目的不明确。这一个缺点在上课开始我在讲课时就能感觉出来。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后,我有两次卡壳的现象,脑子里找不到下一步讲课的头绪。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一定得在教授之前明白自己要学生学什么。

第三点,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没有弄清五年级知识范围和深度。在让学生自学小珍珠鸟“不怕人”的变化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着重点出了作者冯骥才的写作手法及连词运用。本以为这是教学亮点,由于对学生知识范围、程度的忽略使其成为缺陷。之前在教学中遇到难题困惑,我会给自己找理由:经验不足。昨天下午“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会议我才明白,除了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同样重要。缺乏经验不能成为我教学不足的万能借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读多听多反思,提高理论素养。

第四,语言啰嗦,语言艺术性不强。这一点与平时教学的言语密不可分,这次经历真正让我体会到导师所说的“语言能力靠平日积累与锻炼”。平时上课教师不注重语言的艺术,就不能指望公开课时语言能力能够飞跃。我在课堂讲课时能听出来有些问题问的啰嗦或评价的重复,再比较一下徐艳的授课语言,更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语言风格虽然是与个人性格有关,但是,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要尽力向别人学习,注重语言积累,加强锻炼,尽量使自己的语言风格变得利索、干练,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此外,导师在昨天下午的会议上还指出“听课者要进入三种听课角色:学生、教师和指导者”,由此,我想,这同样适用于授课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思考:我要我的学生这节课学会什么?学生能读懂什么?如果是比自己优秀的教师来讲同样一节课,他会怎么做?这样,站在三种角度上比较分析,会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更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总结与反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努力学习,我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性”教师,是我不懈的追求!努力!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一些教学思路,吸收了古诗词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合理想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想象故园的情景对比体会此时的思乡情。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宽,使学生不仅读懂了古诗,而且更深层地领悟到文本所蕴含的本质意义——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使学生的人格素养,语文素养都有了一次提升。

不足之处:

1.教师文化功底太浅,对学生的评价语欠缺高度。如学生在汇报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思乡诗句的时候,教师要能顺口说出出处。可好多我真的是第一次听。

2.对学生能力的拔高不够。如:想象故园的情景及用一个字、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时,学生说的浅薄,教师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去拔高学生的回答。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努力,逐步地去完善自己的课堂,真正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五上语文教学反思15

《五彩池》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美的熏陶。我还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把有关五彩池的图片运用到课堂,进行直观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语言的规律,引导学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学生在练说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深入感悟课文内容,直至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好。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内容,更将文中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还安排了迁移练习,如引导学生想象五彩池的形状,引导学生给文章结尾等等。这些迁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篇6:五上《桂花雨》教学反思

终于上课的铃声开始敲响,听课的老师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孩子们端坐位上,我们开始了这节公开课。

首先我从复习导入开始,让孩子们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桂花香和摇花乐两部分内容,接着我就让孩子在课文中寻找为什么要摇桂花以及摇桂花对琦君一家的快乐。

然后按部就班地学习琦君、母亲、父亲以及全家的摇花乐。其中对于琦君的摇花乐我采用抓动词,抓语言描写,体会摇桂花对琦君来说的妙处,而对于母亲的描写我则通过拓展方式,来激发孩子想一想,为什么编者要删除原文?对于描写父亲的文字,我重点采用带领孩子诵读父亲写的绝句来完成,通过诵读,配阅读,让孩子把诗歌读成一幅图,一幅画。

接着是感受“吃花”的妙处。课文中写了桂花晒干之后可以吃,做桂花卤,做糕饼,泡茶喝,所以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接着我出示琦君的`原文中描写“吃花”的句子,让孩子感受食桂花的乐趣。

最后是母亲的思乡情的感悟和升华。首先抓母亲为什么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让孩子们感受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情有独钟。接着进行拓展,母亲还会说――的再好,也比不得。让孩子懂得故乡好,思乡情。接着我通过古诗文中描写月亮诗歌的拓展来,让孩子们明白,只是同样的物品,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最后我出示余光中的《乡愁》让孩子感受思乡情,故乡意。

这节课获得了大家的一直好评,但是我心中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我利用希沃白板上课,课前掩饰课件的时候,把关于“捡”和“拣”的同义字区别的内容拖到应该放的位置,结果忘记返回了,可是我因为当时没有多想,又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导致我在这一环节出现了失误。

关注孩子不够全面,坐在进门的张哲一同学居然睡着了,可是我一开始没有看到,还是坐在其旁边的校长发现他睡得正香,我发现之后,喊醒他啦。

备课还是不够充分,宁可的“宁”是多音字,我当时居然读错了,感觉很遗憾。后来还是孩子读对了,我进行了纠正。

上一篇:界河中学2018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主持词下一篇:‘三新’大讨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