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

2024-04-13

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共5篇)

篇1: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

18世纪在英国开始的商业化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起点

把文化引入工业是工业设计的开端,它标志着简单的手工艺人逐渐从经济中消失 18世纪上半叶:法国洛可可风格

18世纪末:意大利新古典

18实际的各种流行的风格:从巴洛克、洛可可、中国风、哥特式、到新古典,表面日益扩张的市场对于新奇的不断追求。

随着市场的扩大,劳动分工成了批量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

新古典与浪漫主义的出现:资产阶级有政治上的需要

新古典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流行的古典形式

法国—罗马英国、德国—希腊

人物:谢拉顿—

浪漫主义:1819

陶瓷:魏得伍兹与陶瓷工业

魏得伍兹将一个粗陋不起眼的产业转变成了优美的艺术和国家商业的重要部分,他是现代市场学的先驱

他将生产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为上流阶层生产的极富艺术性的装饰产品,另一部分是大量生产的实用品

对魏得伍兹来说,设计是一种自觉的手段,通过设计所具有的“趣味价值“使不同的产品能适应不同的市场口味

魏得伍兹的产品是与新古典相联系的,在生产时实用了转印技术,代表产品有“女王“牌陶器

小五金: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保尔顿发展了蒸汽机并使之适用于制造产业方面

其作品体现了其多样化的市场策略

魏得伍兹与保尔顿的比较:

相同:1.美学价值丛书商业上的考虑

2.设计源于场外与生产过程无关的艺术家及出版物等,设计被应用到了生产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生产过程

不同:保--为趣味变换快得时尚市场生产装饰品

魏—

篇2: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

18世纪是数学中的分析时代,近代数学向现代数学过渡的重要时期。

1、微积分的发展

1.1 泰勒(英,1685-1731年)

1714年获法学博士,1712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14-1718年英国皇家学会秘书,1715年出版《正和反的增量法》,陈述了泰勒公式。

1.2 麦克劳林(英,1698-1746年)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世纪英国最具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1742年撰写的《流数论》,内有著名的麦克劳林级数,为继承、捍卫、发展牛顿的学说而奋斗。

1.3 斯特林(英,1692-1770年)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0年在《微分法兼论无穷级数的求和与插值》中就得到了麦克劳林定理、近似积分公式——辛普森公式、斯特林公式。

1.4 棣莫弗(法,1667-1754年)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0年《分析杂论》中首先给出了斯特林公式,建立欧拉-棣莫弗定理,1718年出版的《机会的学说》成为概率论的奠基人。

由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优先权争论,英国数学家的工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1.5 雅格布•伯努利(瑞士,1654-1705年)

1687-1705年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后最先发展微积分的人,1694年出版《微分学方法,论反切线法》。

1.6 约翰•伯努利(瑞士,1667-1748年)

1705-1748年任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18世纪初分析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742年的《积分学教程》,成为当时数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7 丹尼尔•伯努利(瑞,1700-1782年)

在圣彼得堡工作8年(1725—1733年),1733年回到巴塞尔大学,1738年出版《流体动力学》,第一个把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思想连接起来的人。

1.8 欧拉(瑞士,1707-1783年)

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分析的化身,“数学家之英雄”,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成就最为斐然的数学家之一,发表著作与论文有560余种,留下大量的手稿。

13岁进入巴塞尔大学,工作于圣彼得堡科学院(1727-1741年,1766-1783年)和柏林科学院(1741-1766年)。1748年《无穷小分析引论》,1755年《微分学原理》,1768-1770年《积分学原理》(3卷)成为分析的百年传世经典之作。

背景:法国启蒙运动与“百科全书派”。1.9 达朗贝尔(法,1717-1783年)

1741年进入巴黎科学院,1754年为终身院士,1772年被选为终身秘书。数学分析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百科全书》中的撰写大量条目。

1.10 拉格朗日(法,1736-1813年)

分析学中仅次于欧位的最大开拓者。都灵时期:1754-1766年;柏林时期:1766-1787年,《分析力学》;巴黎时期:1787-1813年,《解析函数论》。

背景:法国大革命。

1.11 伯克莱(爱尔兰,1685-1753年)

1734年《分析学家,或致一位不信神的数学家》,对微积分学说的攻击揭露了早期微积分的逻辑缺陷,刺激了数学家们为建立微积分的严格基础而努力。

2、数学新分支的形成

一系列新的数学分支在18世纪成长起来。在此介绍与微积分密切相关的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变分法三个分支的形成。

2.1 常微分方程

1690年雅格布•伯努利(瑞,1654-1705年)提出悬链线问题。莱布尼茨、惠更斯(荷,1629-1695年)、约翰•伯努利给出问题的解。

常微分方程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结果。

2.2 偏微分方程

达朗贝尔(法,1717-1783年)1747年发表的《张紧的弦振动时形成的曲线的研究》看作为偏微分方程论的发端。偏微分方程研究一个方程(组)是否有满足某些补充条件的解,有多少个解,解的各种性质与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一阶偏微分方程的解法。2.3 变分法

起源于1696年约翰•伯努利(瑞,1667-1748年)提出最速降线问题。牛 2 顿、莱布尼茨、洛比达、约翰•伯努利、雅各布•伯努利等解决。

早期变分法三大问题:最速降线问题、等周问题、测地线问题。1744年欧拉发表《寻求具有某种极大或极小性质的曲线的方法》标志着变分学的诞生。3、18世纪的中国数学

背景:彼得大帝(1672-1725年)、路易十四(1638-1715年)、康熙帝(1654-1722年)。“康乾盛世”(1661-1795年)。

3.1 梅文鼎(清,1633-1721年)

清初“历算第一名家” 和“开山之祖”《梅氏历算丛书辑要》62卷,内容包含代数、几何、三角,在数学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属“三角学”的研究。

3.2 梅彀成(1681-1763年)

1712年任蒙养斋汇编官。康熙“御定”、梅彀成等编纂《律历渊源》(100卷)(1721),其中《数理精蕴》(53卷)(1690-1721年)。

3.3 明安图(1692-1765年)

年青时被选入钦天监学习天文、历象和数学,1760年升任钦天监监正,与陈际新写成《割圆密率捷法》(1763,1774)。

“乾嘉学派”与《四库全书》(1773-1781年)。4、19世纪的数学展望

篇3: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

关键词:欧洲,书籍,文艺复兴

持续近1000年的欧洲中世纪, 伴随着封建主义所带来的饥饿、战争、愚昧、冷漠、迷信, 终于走到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艺术只为宗教和皇权服务的枷锁。金属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更是翻天覆地的。据统计从1450年到1500年间, 欧洲总共有142个城市开设了自己的印刷厂, 印刷总量达到900万本。

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急需文明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文化、艺术思想给予支持, 需要用文明托起近代欧洲。对于知识的渴求, 体现在书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 而中世纪的手抄本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愿望。

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很快在欧洲普及开来, 对欧洲的经济发展和文艺复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比欧洲早了近上百年就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中国, 却因为汉字的数量和笔画太多, 而难以普及, 这无疑是可惜的。

一、德国的书籍设计

公元1460年左右阿伯里奇·菲斯特在古腾堡印制的纯文字的《圣经》上, 拼合了木刻插画。他的这种印刷方法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很快在德国普及开来。

安东·科伯克是此时很重要的一位印刷家, 他拥有16家书店, 销售自己设计出版的书籍。他出版的杰作之一是《纽伦堡年鉴》, 这本书开本比较大, 内容丰富。此书首页使用的字体是中世纪的手写体哥特体, 充满了欧洲古典的气息。插图的主要部分用图框框住, 但为了给文字留下充足的印刷空间, 将插图的部分空白区域让给了文字, 这反而显得版面活泼且有生机。此时书籍对于颜色的应用已经有别于手抄本本的精致和华贵, 淡淡的手工上色, 目的仅仅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而参与《纽伦堡年鉴》插图绘制的其中一位艺术家就是阿尔伯特·丢勒, 丢勒在1498年为《启示录》绘制了15张非常精美的木刻插画。这些插画首先在绘画的层面上就已经非常生动, 特别是其中的《天启四骑士》, 人物的神态和姿势表现的非常出色, 生动的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美的插图很容易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们当代设计师对于书籍插图的重要性也不容忽略。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德国的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 出版事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德国其他城市的出版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书籍设计各具特色, 版面编排日益趋于功能化。

二、意大利的书籍设计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在意大利宗教类书籍和科学技术类书籍同时盛行。另外巴洛克风格也发源于意大利, 追求繁复装饰的巴洛克风格影响到了建筑、音乐、文学, 也影响到了此时的书籍设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书籍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对于花卉、卷草装饰图案的喜爱。

印刷家厄哈特·拉多特出版的书籍, 每一页都采用木刻的花卉、卷草纹样环绕文字, 使的书籍设计风格浪漫而典雅。这种对于纹样的强烈追求甚至也体现在了科技类的书籍设计中, 1482年他出版的《欧几里得几何元素》一书, 在有大量几何图形的情况下, 还是采用了三边环绕复杂装饰纹样的设计。这可能也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人才都是通晓文学、哲学、艺术、语言和科学的全能型知识分子, 所以在科技类图书的设计上也会如此讲究美感。

意大利的另一位印刷家阿杜斯·玛努提斯出版的书籍在文字编排上则别出心裁, 他的著作《波利菲勒之梦》采用倒锥形的文字编排方式, 而且每页的编排都略有不同, 倒锥形文字一般位于文字或图形的下方。文字的编排往往在书籍内页的设计上很少出现新意, 但是这位艺术家做了大胆的尝试,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点也值得我们每位当代设计师学习。

文字的编排样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需要根据书籍的内容进行选择。既可以是水平编排也可以垂直编排, 或采用波浪线、折线, 也可以是无机的自由线条。段落文字的整体造型可以采用几何形或者某种具象图形。这些改变都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法国的书籍设计

法国此时的书籍设计受到意大利书籍的影响, 也采用宽阔的装饰花边。法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设计家乔佛雷·托利在设计时装饰讲究、插图精美, 大写字母装饰得体。托利曾设计过的一本自然科学类书籍, 装饰边框采用动物和植物进行装饰, 体现了一种花鸟相结合的书籍边框设计样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新书籍设计样式, 体现了人们此时对于自由设计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在印刷技术大发展的同时, 人们还保留着对于手抄本风格的喜爱。

法国的波旁王朝是一个断断续续统治法国的王朝, 时间是1589年到1792年和1814年到1830年。蓬帕杜夫人把自己所喜爱的洛可可风格在此时推广开来, 这种充满女性色彩的装饰风格也波及到了书籍设计。洛可可风格是一种优雅的、诙谐的装饰风格, 它采用奶油色的粉彩, 不对称的结构, 曲线和金色进行设计。把这种风格引入书籍设计的是皮埃尔·西蒙·方涅·勒让, 他的设计中虽然依然使用的是对称布局, 但有很多呈S形的卷草纹样, 以及波旁王朝国旗上使用的鸢尾花点缀其间。这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书籍内页的设计就是洛可可风格书籍设计的代表作。

把书籍设计风格指定为女性风格还是很少见的, 但是当我们面临不同的读者群时, 确实可以借鉴此种设计思路, 虽然它的受众会有所局限, 但是也会引起某类人群的极度喜爱。

四、英国的书籍设计

英国在18世纪书籍设计有比较大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字体设计上, 威廉·卡斯隆进一步修改英文字母的设计, 越来越简洁和便于阅读, 字体的笔画粗细变化被认真的调整, 显示出了典雅的风格。这种卡斯隆字体在英国和欧洲各国都受到好评, 被人们广泛使用。同时期的字体设计师约翰·巴斯克维尔则进一步简化了字体上的多余部分, 使原本便于书写的文字造型, 转变为便于印刷, 且印刷在纸上更加清晰和明快。由此可见字体设计对书籍的影响是巨大的, 现在很多书籍设计师往往会忽视对字体的设计, 这必然会带来不理想的设计。另一方面英国此时的书籍插图设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代表人物是威廉·布莱克, 他的作品版式风格自由, 文字被插图巧妙地分开。而插图的内容充满了幻想和浪漫的元素, 对于他的诗歌内容无疑也是一个升华, 也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当设计一本字数不多的文学类书籍时, 我们可以加大插图的面积, 这样可以极大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且也会增加文字的魅力。特别是儿童类书籍, 由于儿童的天性带有极丰富的想象力, 所以高质量的插图加上巧妙地版面编排, 儿童肯定会爱不释手。

总之, 15至18世纪的欧洲书籍设计, 是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展开的, 它既保留了手抄本的某些设计特征, 也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为以后欧洲书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4: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

英国最古老的精神病机构是位于伦敦的伯利恒皇家医院,建立于1247年,当时的人称之为圣玛利亚伯利恒(St. Mary of Bethlehem)医院,后俗称为“贝德兰姆”(Bedlam)。这家医院最初是宗教组织下属的一个修道院。尽管,作为世界上最早收治精神病患的医院,伯利恒皇家医院曾享有盛名,但同时这家医院也曾因为对待精神病人的异常残酷而臭名昭著,以致“贝德兰姆”这词在英语中竟延伸为“可怕的精神病院”的同义语。

巴黎“总医院”的历史真相

16至17世纪的欧洲,战争、大屠杀、恐怖事件还有瘟疫等,把社会搅得一片混乱。统治阶级感到,要维持自己的绝对权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使社会保持稳定和秩序。比如,法国就曾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系统的维持稳定的办法。1656年4月27日,法国国王颁布诏书,提出要在巴黎建立“总医院”,来清除街头流浪的穷人和其他闲散之人。结果,在那所谓的“大禁闭时期”中,精神病人和穷人、乞丐、罪犯、妓女、老年人、慢性病人、失业青年等,都被扫荡进这一新型的“总医院”里,精神病人大约占十分之一,是最有可能要无限期地被“禁闭”在那里的人。

然而,总医院并不是一所医疗机构。实际上,这里共收容了6000人之多,可是仅配备一名医生。据一些参观过这类机构的人记录说,被禁闭在“总医院”的单人牢房里的精神病人,房门终日紧闭,门旁只有一个小洞口透光,门上安了铁条或窗板,食物就通过洞口的铁条送进去。病人的全部家具陈设往往就只有一条草垫。病人躺下时,头、脚和身体都紧贴着墙,入睡时浸泡在墙壁上渗出的水中。在“总医院”所属的萨尔佩特里埃里医院,精神病人的住处是与阴沟同等高度的牢房,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病人常常遭到一群群巨鼠的袭击,有的病人的脸、手、脚都被老鼠咬伤。这些病人通常还被铁链锁在墙上或床上,脖子上还套着链条,被锁在天花板或地板上的铁棒上。米歇尔·福柯在《古典时代疯狂史》中曾引用埃斯基洛医生的原话来描述当时精神病患者在“总医院”的情景:“我看到他们,裸着身,穿着褴褛,躺卧在石板上,仅有草垫抵御寒冷潮气。我看到他们,食物粗糙,缺乏空气,难以呼吸,缺水止渴,生活最低必需亦匮乏。我看到他们,被交给真正的狱卒,流落于其严酷监控之下。我看到他们,住在窄小、肮脏、恶臭、不透气、不透光的陋室里。”

精神病患者所遭受的极为不人道的待遇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逐渐,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社会关注精神病患者的处境,并倡议制定法案保护精神病患的正当权利,但最初均未达到有效的作用。直到一个叫做菲利普·皮内尔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才使得情况得到了转变。

医生皮内尔的心理治疗试验

菲利普·皮内尔(Philippe Pinel,1745年—1826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塔恩省的一个乡村家庭。1772年,皮内尔在图卢兹医学院得到博士学位之后,去著名的蒙彼利埃大学深造了五年,于1778年来到巴黎。四年后,皮内尔成为隶属于“总医院”系统的比塞特医院的医生。经过多年的医学专业学习以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皮内尔确信精神病人是确实是患有某种疾病,而不是人们以为的“异端”,更不是因为“魔鬼”附身。并且,皮内尔已认识到,这些病人的病很有可能是因为受到其自身病变和外界压力的诸多因素导致的。于是,他尝试设法使这些可怜的患病者摆脱锁链的束缚。

18世纪中晚期正是法国“恐怖统治”的最高潮。此时,大革命中激进的政治家乔治·库东(George Couthon)负责着人犯和医院的管理。库东素以严厉闻名,他在发表演说时,曾要求“杀绝共和国的一切敌人”。然而,皮内尔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去面见库东,要求进行一项治疗精神病人的医学实验。皮内尔不是不知道一旦实验失败,在当时的局势下,或许会被看成一项政治阴谋,进而可能威胁到皮内尔自己的性命。然而,恐惧并没有战胜皮内尔的坚定信念。

随后,库东跟着皮内尔去查看了精神病人所待的牢房,了解到其中一些的失常者已经禁足在此三四十年之久,库东不无惊异地问皮内尔:“公民,你寻求解放这些‘牲畜’该不是疯了吧?”皮内尔镇静地回答说:“公民,我确信这些人之所以难以驾驭,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自由的权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一定程度上被眼前这名医生的言辞打动,库东批准了治疗的实验:“那好,对于他们,你喜欢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但他也随即警告说:“不过我担心你可能成为你自己所提出的假设的牺牲品。”

1793年,皮内尔在比塞特医院对部分精神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实验,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治疗效果。最终,该实验中的大部分病人都被证明恢复了健康并予以释放。少部分病人在治疗中病情有了足够的改善,也解除了镣铐,获得了肢体活动的自由。还有一部分病人,特别是具有攻击性的病人,虽然还得监禁控制,但是也得到了较之当初更为人道的对待。

在这一项工作中,皮内尔为自己与精神病人的感情交流而感到极大的愉快。他感触颇深地说:“我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有谁会比大多数有幸处于康复阶段的精神病人更值得令人爱,更加温和,更充满情感。”

nlc202309081850

皮内尔在比塞特医院的成功,使他有了更大的信心,开始在其他医院推广他的治疗方法。他的开拓工作,极大地激励了当时欧洲各国的进步人士为精神病人争取人道待遇而做出各种努力。

艺术家参与解救

精神病人的苦难也曾引起艺术家们的关注和同情。

1800年,一名叫威廉·诺里斯(William Norris)的美国人被送进贝德兰姆精神病院。十多年里,他每日都睡在一层薄薄的稻草上,还被医院方面用套马的铁挽具束住身体,被锁在一条竖直的大铁柱上。他就在这种悲惨的境遇中于1815年病逝。

诺里斯的遭遇引起作家画家克鲁克香克和作家霍恩的注意。

乔治·克鲁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1792年—1878年)是英国人,出生在伦敦。他15岁时开始为儿童读物画插画,作品已经较为突出。从20岁起,他开始为《鞭挞月刊》作了五年的政治漫画,发表了一系列政治讽刺画,这使得他名声大噪。从1820年起,克鲁克香克从事书籍插图,为狄更斯、菲尔丁等英国作家甚至塞万提斯、格林兄弟的作品作插图,数量多达近千幅。克鲁克香克的朋友威廉·霍恩(William Hone,1780年—1842年)是英国一位激进的新闻记者和讽刺作家,同时还是一个书商和报刊发行人,曾办过《旅游者》和《改良主义者记事》两份表现激进主义者立场的周报。

关于克鲁克香克与霍恩二人是如何介入当时精神病医院问题的,霍恩对此有明确记录——1814年3月2日,霍恩记述说:

我坐在弗利特街的一家小咖啡店里,跟奥尔德曼·韦特曼邻桌,这时,插图画家乔治·克鲁克香克进来了。我们就像以往常那样谈了起来,谈起疯人院的问题,谈到对病人的虐待和残忍――

当时我提出要成立一个委员会对精神病院进行调查。

因此,我们自我授权去敲开一家家疯人院的大门。乔治·克鲁克香克画出了这样一幅画,我则为它写说明。

于是,克鲁克香克与霍恩去到贝德兰姆精神病院进行了实地调查,目睹了医院对于病人所做一切行径,克鲁克香克随后画出一幅《诺里斯在精神病院》,将精神病患威廉·诺里斯的悲惨处境真实刻画了出来。此画曾多次在各展览会上展出,每次都深深打动观众,甚至使他们感到心惊胆寒,引起了许多人关于精神病人的关注。

与克鲁克香克几乎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画家和人道主义者泰奥多尔·热里科(1791年—1824年),也关注到了精神病人的生存环境与救治问题。原本就对精神病患者有深切同情的他在1820年,读了精神病学家艾蒂安-让·若尔热的论文《论疯癫》之后,信服了作者若尔热关于精神病学的专业研究,便与若尔热合作,根据那时所采用的诊断分类,用他绘制的画作,结合若尔热的描述,形象地阐明精神病的病症。可惜由于热里科患有严重的脊柱肿瘤,只完成了《疯女》和《疯人》等五幅作品就于1824年1月26日去世了。这五幅精神病人的肖像画,都细致地刻画了肖像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并试图表现出更深层次的人的思想,使得这几幅作品不但在精神病学史上,而且在艺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热里科”这个条目中称颂这位天才画家“以同情、友善的态度”创作了这几幅肖像,来“探究异常状态下的精神表现,在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剑桥艺术史导引》更详细地介绍了热里科和若尔热两人这项工作的情况:

热里科在为友人艾蒂安·若尔热所作的组画中,表现出非凡的心理洞察力。若尔热医生是法国治疗精神病的先驱之一,为揭示一个人的思想与其面部表情之间的关系,他想把病人的脸相永久记录在案,作为他临床研究的一个方面。热里科受若尔热之托而作的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心理肖像画中最动人的样品,它们同时又是浪漫主义激情的极出色的珍品,热里科的绘画为此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终于到了1795年,在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潮的影响下,使皮内尔等人跨出解放精神病人的伟大步伐,革命性地将人道主义原则应用到精神病患者身上,总结和形成了一套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法国著名画家罗贝尔-弗勒里(Tony Robert-Fleury,1837年—1911年)在其画作《皮内尔1795年在萨尔佩特里》真切地再现了皮内尔帮助解放精神病人的英雄创举。在这幅画作中,罗贝尔-弗勒里特意赋予被紧闭在萨尔佩特里女精神病院的患者以亮色,以表现他对她们的人格尊重,虽然画中出现了呈现疯癫状态的许多精神病患者,但出于绘画中心位置的白衣女病人神态正常,静静配合取下束缚她的镣铐,让人看到了精神病患的康复希望以及皮内尔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当然,医生皮内尔为精神病患所做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个起步,救助精神病人的路还很长。此后,皮内尔的学生,以及欧洲各国的诸多人士纷纷关注到了精神病患的生存和救治问题。如今,总体来讲,精神病人已经不再遭受17至18世纪时在欧洲精神病院中受到的歧视与折磨了,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这样的结果与当时许多类似皮内尔、克鲁克香克、霍恩等各行各业的开明人士的努力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篇5: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18世纪

战后设计重建:1.技术性的——德国、日本、美国、瑞士2.艺术性的——意大利、英国、斯卡迪纳维亚国家

战后设计理论探讨:1.价值创新——如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2.合适设计——如优良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设计组织的努力——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年展

20世纪50年代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力量

汉宁森——PH灯具

丹麦的维纳——“椅”、中国椅、孔雀椅

20世纪60

B&O 现代主义的发展

20世纪40~50体现来确定

美国:

成效的手段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竞赛

伊姆斯——餐椅-早年研究胶合板的成果——安乐椅及其垫脚凳

沙里宁——设计中常常出现有机的形态,这标志着现代之一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作品“胎”椅、郁金香椅,都是有机设计的典范——“决不能去追求离奇”

英国:

英国现代主义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是1944年成立的英国工业设计协会

伊斯戈尼斯——莫里斯牌小汽车

当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一种设计美学,对于办公机器等得设计也有较大影响,它的基础仍然是功能主义,但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影响使其又具有弹性及有机的特点,它又被称为新国际现代主义,源于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50年代在英国得到了很大发展

英国当代主义的代表人物——雷斯——“安德罗普“椅——罗宾戴——可叠放椅、电视机

既注重产品的外观造型又强调产品的技术结构和实用性,是英国工业设计师的重要特点——如 戴森设计的吸尘器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其有三种形式:功能型废止 3.质量型废止

在20世纪50

罗维提出了MAYA

20世纪50科结合。

意大利的设计特点是由于形式上

1.优良设计的影响 2.商业性设计特别是流线型的影响

意大利设计的中心是米兰

作品:

打字机、便器、摩尔的雕塑设计、柯伦波的可拆卸牌桌及塑料家具总成、萨帕的工作台灯、办公家具系统、法拉利跑车、乔治阿罗麦奇摩托及逻辑缝纫机等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德国在战后发展了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

1947年德意志联盟重新成立

1951年工业设计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鼓吹简洁的形式,为优良产品制定了一套功能主义的标准

1953年乌尔姆造型学院成立

马尔多纳认为:一个典型的产品设计师能再现代工业文明中的各个要害部门里工作 布劳恩公司产品的三个一般性原则: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作品有——白雪公主之匣、高保真音响系统、台扇

联邦德国设计史上的另一里程碑是系统设计方法的传播与推广

设计怪杰科拉尼设计的具有空气动力学及仿生学特点的实验飞机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色——传统文化与高技术的平衡

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

公司识别计划

IBM——兰德设计

壳牌石油——罗维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新技术新材料

上一篇:夺目的同义词及造句下一篇: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