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试题及纲要

2024-05-19

指南试题及纲要(精选6篇)

篇1:指南试题及纲要

文章标题: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答试题及答案

《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答试题

一、填空

1、《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教育是基础,制度是,监督是,三者统一于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4、“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义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的作风”。

5、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纳入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教育活动中。

6、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7、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点环节是。

8、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包括: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情况,领导干部用人情况,领导干部作风,以及领导干部。

9、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的事项包括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的使用。

10、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发展。

11、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12、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13、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及时、和解决腐败现象的有力机制,为反腐倡廉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4、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切实体现到、、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

1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单项选择

16、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以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A、改革;B、发展;C、创新。

17、从实践看,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A、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B、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C、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

18、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巩固党的执政地位;B、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

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A、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B、到一定时间;C、到2020年。

20、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廉洁社会。

2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相结合。

A、继承与发展;B、理论与实践;C、继承与创新。

22、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全体党员;B、各级领导干部;C、一般干部。

23、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是。

A、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C、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24、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

A、全党全社会;B、广大群众;C、全体党员干部。

25、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要切实抓好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A、省部级;B、地厅级;C、县处级。

26、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与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A、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社会美德;B、民族精神、社会美德、职业道德;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7、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

28、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以及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两个大的方面。

A、创新和改革;B、完善和创新;C、改革和创新。

2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

A、知情权、民主权、选择权,监督权;B、参与权、选

篇2:指南试题及纲要

一、填空题(多个答案之间请用分号间隔)填空题(多个答案之间请用分号间隔)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20 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 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12.《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 2010-2012 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 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 国际交流合作。

13.《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14.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 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_减负。

15.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即: 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16.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 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_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7.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 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18.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9.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 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

20.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21. 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2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是: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23.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24.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 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 活力的办学体制。

25.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 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 水平。

26.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开放促 改革、促发展。开展_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 教育国际化水平。

27.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 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 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 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2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29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 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入实现 “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0.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31.《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 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3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3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3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3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2.4 年提高到13.5年。

3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从 9.5 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

37. 《教育规划纲要》 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3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2012年要达到4%。

3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篇3:指南试题及纲要

一、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纲要”课程在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同影响理工科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 也面临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 突出表现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纲要”课程的时间定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一共160多年的时间历程。通过讲述160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实践, 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因此, 从内容上看, “纲要”课程涵盖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全部历史进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 现行“纲要”课教材以线索和理论总结为主, 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 有别于历史专业课程, 就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 在有限的学时内,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理工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来看, 一般来讲, 理工科学生以理科见长, 高中阶段偏重于理科的学习, 文科知识功底相对薄弱, 尤其体现在对历史基本知识的不了解。目前, 全国高校所普遍使用的高教出版社的教材, 注重对理论和历史规律的总结, 打破原有的历史时间顺序。如在第一章“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中, 教材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概括为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四种方式, 其内容贯穿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多个事件和人物, 打破了历史的时间顺序, 理工科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十分困难, 并容易产生混乱, 而这种以概括性强和侧重理论线索归纳的编写方式在教材中普遍存在。在此, 理工科院校的“纲要”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在讲授各种历史理论的同时, 必须将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史实进行完整讲述, 学生才能分析理论、理解理论, 从而认同理论。

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教学现状直接引发了两个矛看:一是教学学时不足以满足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纲要”课程的教学学时是32课时, 教材共上、中、下三编十章内容, 若将三个综述各算一章, 则平均每章分得不足3学时。如此众多的内容全部拥挤在32学时中十分困难, 再加上章节之间时间跨度极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内容有所取舍。而事实是, 这种取舍无法满足理工科学生对基本史实的需求, 历史的因果性极强, 任何一种取舍都会造成历史的断裂, 如何取舍这是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二是课程内容的思辩性与理工科学生的认识特点不相符合。“纲要”课程明确把握了历史的主线和本质: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在牢牢抓住历史主线和本质的同时, 相对忽略了历史的多元化发展规律以及其他政治、经济等因素给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这种单一的思辩角度, 与理工科学生相对独立、逻辑性强的认知特点形成矛盾, 如果教师处理不好这一矛盾,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评价。

二、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对策及建议

通过几年来在理工科院校的“纲要”教学实践, 对于如何应对上述矛盾, 发挥“纲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 化繁为简,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将中国近代以来到社会主义建设160多年的历史进行简化, 并不是片面的切割历史, 而是将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以理工科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调整。所谓整合, 即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综合, 既要关注历史的连续性, 又要关注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如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跨越前后26年的历史, 面对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和由众多繁复因素所组成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我部教师尝试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限制, 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孙中山建立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宣传准备活动、辛亥革命发生及中华民国的建立这样一个时间顺序进行讲授。这样的重新整合, 既弥补了理工科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欠缺, 又便于从历史的连续性上分析辛亥革命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 对洗礼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意义。

(二)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所谓“因材施教”, 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教师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 以发挥学生长处, 弥补学生不足。在理工科院校中也有文科学生, 理工科学生中也有文史素养较高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历史知识功底较于其他学生而言相对深厚。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化、同一化, 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便体现在对待文理科学生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方法上。对于文科见长的学生, 重点不是基本史实的阐述, 而是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我部门在教学改革中尝试运用课堂前十分钟, 请学生对某一历史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学生自愿报名、自由讨论, 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这种尝试教学的效果反响十分不错,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三) 使学生建立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这是学好“纲要”课程的前提。但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 “纲要”课程也不同于中学历史课, 大学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因此, 在“纲要”课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方面, 更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发学习。“纲要”教材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以“综述”开篇。“综述”作为对某一时间段内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起到归纳、线索的作用, 利用好“综述”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基本史实, 掌握横向历史事件间的联系,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而教师在授课中力求简明扼要、突出中心, 由点带面, 将历史事件以某种线索建立纵向联系, 学生的课前任务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互呼应, 形成纵横交织的历史网络。通过这种任务教学, 使理工科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断积累、思考、总结, 既能逐渐使中国近现代历史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顺序化, 培养学生自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课堂教学的有限性和学生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四) 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影像教学

目前,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相对于传统课堂上“教师—板书—教材”的格局, 现代教学需要多媒体的运用。但多媒体教学是否就是教案的电子呈现?多媒体教学如何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 又不过分依赖于多媒体, 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纲要”课程的特点是讲述“以前”的事情, 现有的教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筛选, 使纯粹的文字表述过多, 难以满足于理工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影像进行历史的重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 笔者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 引入了电影《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很多学生以往都曾看过, 但普遍反映“看不懂”, 原因在于电影在90分钟的时间内高度浓缩了大量的历史事件, 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 对于缺少历史知识的观众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但将这部电影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结合电影对教材进行补充讲授, 电影中恢弘的场景、鲜活的人物重现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选择, 十二位青年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以直观的影像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结论, 而是通过接触历史, 从而自发产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三、结语

总之, 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于文科学生。因此, “纲要”课程在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 教学方法也不能等同于综合院校。教师必须了解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真正需要, 分析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现状,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才能有的放矢, 文理兼修, 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耿化敏, 汪云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研究, 2009 (11) .

[2]于首涛.理工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3]万立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4 (4) .

[4]范连生, 范文文.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转化[J].教育评论, 2014 (1) .

篇4:指南试题及纲要

(六)有一项有新意的小发明

1.界定: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实用性较强的物(如开关、插座灯具、笔筒等)的加工和改造,成为新一种工艺的设计和制作或者是对某一种工艺的改造设想设计,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创新思想。

2.分解目标:

初一:重点:培养学生求新求异,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可以模仿,可以稍作加工,但要求与众不同。全学年,每位同学制作4件左右小制作或小发明作品和写一至二篇左右科学小论文。(只在小制作上和论文上完成一定量,不作质量的要求)

初二:在初一养成习惯的基础上,从更新的角度要求在设计思想和制作能力上有新的突破。每设计制作一件就写出一篇小论文。(每学期制作一件,写一篇论文)

初三:在初二的基础上,每位同学完成一至二件较高质量的设计。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设计小论文或科学小论文。

(七)有一双灵巧的手

1.界定: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包括手工劳动,绘画,实验操作,标本采集制作,计算机操作等。

2.分解目标:

初一:重点:通过每周开设的有关课程,训练学生十指,接受大脑指令的灵活度。

初二、初三:重点:在初一的基础上,开展“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活动,包括手工劳动、绘画、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和计算机操作的竞赛,在“灵活”的基础上向“精巧”靠拢。

(八)写一手秀美的字

1.界定:旨在培养学生能较熟练的写一手端正秀美、结体严谨的中国汉字和一手行列有序、流畅的英文字。

2.分解目标:

初一第一学期:重点:通过每天10分钟的练字,初步解决字形结构问题。在数量上只作一般规定,在质量上严格规定。

初一第二学期:重点: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在数量上循序渐进,逐步由好向快推进。

初二、初三:绝大多数同学达到熟练、准确地写出一手较好或好的字。

(九)写一篇优秀的文章

1.界定:在初中三年内,全体同学的写作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同学能较熟练地联系实际写出较高水准的记叙文、说明文和小议论文。

2.分解目标:

初一:重点:重点训练学生想象力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以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为主,字数不限、题材不限,只要词语丰富,语文通顺,不严重偏题就行。

初二:重点训练写作的速度,重视文章的逻辑的严密性。

初三:重点要求文逻辑的严密性和优美性。

(十)有一口流利的演讲口才

1.界定:旨在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能用语言迅速表达大脑中思考的问题和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训练大脑对交流信息能迅速进行加工和判断,并脱口而出的能力。

2.分解目标:

初一:创设一切条件学生演讲的平台。如“一分钟演讲”、“答辩会”课堂中的自主讨论、自主质疑等,让学生有用语言充分演讲的机会。每学期中进行一至二次“社会,学校热点研讨会”。

初二:在初一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字数进行演讲。

初三:在初二的基础上组织对兄弟班级或对全校进行“答记者问”。

五、具体要做的24件事:

(一)每天必做的6件事:

1.写一篇观察日记100-300字不等。(热点问题、一草一木、一举一动)

2.预习各科新课。(各科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纲)

3.统计“三闲”的数量。“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目的是减少“三闲”。

4.强化效率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做的事,如:朗读、演讲、口头作文等,每分钟200字。

5.每天(除下雨和有特殊情况),男生跑步1000米,女生跑步800米。开展30分钟球、棋类体育活动。

6.每天练钢笔字10分钟(150-250字,由慢到快)。毛笔字20字左右。

(二)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2件事:

1.《班级日报》,版面为385×265。本班新闻消息等内容必须占50%以上。报纸须在每天中午12点半以前夹到报夹上。轮到谁,组稿、排版、报头、专栏、报花设计就由一个人说了算,一轮以后进行评比。

2.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写明出处、搜集者的姓名、注释,并有小议论(20字左右)),按学号轮流。在头一天放学写在黑板的右侧。一轮以后进行评比对照。

(三)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

1.举行歌会,每周学一首新歌。方法是歌词都是同一首词。(可以是自编的班级之歌,用不同的曲配上。该项活动自初二起进行,初一以文娱演唱活动)

2.举行班会(总结,交流)

3.读课外书,要求每位同学每周看完一部名著(含科普著作)。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或散文或小论文。(大部分名著可延长时间,但每周仍要写读后感,200页以内的书,在一周内读完。读的方法可精读,可泛读)

(四)每学期做一次的6件事:

1.确立座右铭。每位同学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选写自己的座右铭。用9厘米长,6厘米宽的纸写,贴在桌子的左上角。

2.学生出考试卷。每位同学至少每个学期出一份考试卷。(初一下学期开始)

3.画各科知识结构图。每学期每门课(语、数、外等)均用一节课时间分别学习讨论语、数、外等科的知识结构问题。分析已掌握了哪些,本学期还将学习哪些知识?

4.写科技、科学(学科学习)研究小论文。每学期每位同学至少写一篇,多多益善。

5.作业检查累积。每位学生的作业及日记、练字,均需写清年、月、日。除平时抽查外,每个学期放假前总结检查一次。然后将全学期的分门别类装订在一起。(按班级规定的页码),由班级统一保存。如果一学期检查一次,哪位同学不够页码的,那么少几页就补几页,养成勤奋,严谨的习惯。

篇5:幼儿园指导纲要试题及答案

1、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和()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

2、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和()的兴趣

3、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和()卫生保健工作。

4、幼儿园应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和()工作。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与()。

6、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自由活动。

7、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和()设施。

8、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优良者,幼儿园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对不履行职责的应给予();情节严重的应给予();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9、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向家长宣传()、(),共同担负教育幼儿任务。

10、幼儿园应建立()、()和其他统计表册,每年向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表。

11、幼儿园应密切同()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知识,并支持()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建设。

12、幼儿园夏季要做好()工作,冬季要做好()工作,防止()和()。

13、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

14、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符合幼儿的(),注重(),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15、幼儿园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的正面教育

16、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定期召开()并接待家长的()

17、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

18、幼儿园园长应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并获得幼儿园()。

19、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

20、幼儿园应制定工作计划,定期部署总结和报告,每学年应向()和()报告工作,必要时随时报告。

2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领域的目标。科学

二、选择题:

22、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A.4小时 B.3小时

C.5小时

D.3小时半

23、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建立食品、药物等管理制度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

A.检查制度 B.管理制度

C.安全制度

D.消防制度

24、幼儿园应和()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A.家长

B.学校

C 社区

D小学

25、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的行为。

A 身心健康 B 身体健康

C 心理健康

D思想健康

26、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或7周岁)35人,混合班()人。A 35 B 30 C 40 D 25

27、()在幼儿园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A)共青团(B)家长委员会(C)各教研中心

(D)党

28、幼儿园在当地小学寒暑假期间,以()为原则,工作人员可轮流休假,具体办法又举办者自定。

(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B)便于管理(C)尊重幼儿权利

(D)不影响家长工作 29.《幼儿园管理规程》由()负责解释。(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30.《幼儿园管理规程》自()起实施。(A)1997年9月10日

(B)1997年6月1日

(C)1996年6月1日

(D)1989年6月5日

31.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中发展起来的? A.想象 B.读书 C.写字 D.运用

3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密切相关。A.情感 B.经验 C.思维 D.社会交往能力

33、加强冬季锻炼,要充分利用()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的锻炼幼

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A.雨水、阳光、地势

B.教室 操场

C.日光 空气 水

D.太阳 空气 水

34、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A 综合性

B灵活性

C全面性

D启蒙性

35、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A.结果

B过程

C目标

D经过

36、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卫生习惯

D行为习惯

37、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A)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B)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C)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经验;(D)监督审查各项财务支出。

38、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在()的指导下工作。(A)上级主管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

(C)业主(D)幼儿园园长

39、幼儿园实行()负责制。(A)各班

(B)行政教育部门

(C)园长

(D)社区

三、问答

40.幼儿的健康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答案:

41.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是哪个领域的目标? 答案:

42.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3.请你说说影响幼儿教育资源都有哪些? 答

44.请你说出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

45、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法律依据是:()答案:

46.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分为哪五个领域? 答案:

47.孩子对数与量的认知是哪个领域的内容? 科学

48.科学教育活动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回答:

49.请你举例说明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50.请你说出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

答:

51.请你说出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答:

52.请你说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

答:

53、什么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答:

54、教育活动目标要以什么为依据

答:

55、什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答:

幼儿园应本着什么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答:

57、教师应以什么样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答:

58、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都有哪些人

答:

59、幼儿园教育评价过程是什么? 答:

60、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什么合理安排? 答: 必答题。

61、评价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答:

62.请你说出纲要中四个部分的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这四者的关系

63、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注重什么?

答:

64.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儿童,我们老师应当怎么做?

答:

65.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答:

66.教师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回答:

67.请你结合你园的实际情况,你认为你园在教育评价中有哪些做的还不是?(分为教师评价和幼儿评价)

68.幼儿教育工作评价形式有哪些?应当以什么为主?

答:

69.幼儿科学教育的指导要点?

70、幼儿园的任务是什么? 答:

71、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 答

72、教师应怎样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答:

73、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哪几方面? 答:

74、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什么?: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答

篇6: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B)A.日本 B.俄国 C.英国 D.美国 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B)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洪仁玕 3.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B)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严复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C)

A.西征失利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故

5.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C)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6.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7.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战争 8.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B)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D)A.戊戌变法运动 B.保路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B)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B)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12.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会议是(C)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A)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4.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A)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16.抗战初期,八路军取得的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著名战役是(A)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战役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17.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上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18.1945年8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B)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9.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事件是(D)A.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B.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D.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20. 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的政策是(A)

B.暴力没收 C.放任自流 D.限制发展 A.和平赎买

二、多项选择题

1.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CD)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包括(ABCD)A.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3.近代中国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指(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4.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包括(ABCD)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ABC)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6.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进攻的主要对象是(ABC)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阎锡山

7.1926年,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CD)A.商团叛乱 B.暗杀廖仲恺 C.中山舰事件 D.整理党务案 8.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的武装起义有(ACD)A.南昌起义 B.百色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抗战爆发初期,国民党组织的大规模会战有(ABCD)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重大战役有(ABC)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三、辨别分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错误。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经济技术武器落后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不仅仅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更由于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即社会制度腐败。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正确。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宣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是以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思想的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即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歼灭关东军主力。

错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奋起抗战。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全中国人民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也得的美苏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帮助,这些帮助为中国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4.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四、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2分)第二,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2分)第三,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分)

3.简述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鼓舞了士气;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3分)同时也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战役,以空间换时间。(1分)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蒋介石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后期有消极抗战、反共的一面。(1分)

4.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分)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分)。

五、综合论述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三次历史巨变及三位历史伟人认识与理解。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认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3分)毛泽东领导中共建立新中国,认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4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认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3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自成立起不断领导组织工农运动,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打倒新旧军阀,有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4分)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提出了民主革命的最低最高纲领,明确反帝反封的任务,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4分)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2分)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个人年度述职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双十一请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