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环境创设

2024-05-26

小班游戏环境创设(精选6篇)

篇1:小班游戏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纲要》还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和实施之一。而在幼儿园游戏中,角色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我们创设的环境也应该是幼儿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1 区域的设置及内容的选择

1.1 区域由少渐多

贴近幼儿的生活、拟人化、生活化的才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内容。只有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内容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特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教育。”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可以开设“娃娃家”“娱乐城”这样的游戏区域,他们不知道自己角色身份,也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们就喜欢摆弄娃娃家的锅碗瓢盆,摆弄娱乐城的大小积木,推着推车满场飞,他们还喜欢一窝蜂的挤在一个区域……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创设2~3个大一点的角色游戏区域,如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避免幼儿对于玩具的争抢,也便于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较少的游戏区域也便于幼儿了解不同区域游戏的不同玩法。

游戏区域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幼儿认知经验及游戏水平的提高,游戏区域也应逐渐丰富,可以开设“理发店”、“小吃店”、“水果店”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区域,幼儿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才能对游戏有兴趣,能更好地投入到游戏交往中。在小班上学期末,我们开设了“宝宝家”、“贝贝家”、“理发店”、“娱乐城”、“奶茶店”、“小舞台”、“新年礼品店”一共7个游戏区域。

1.2 随主题调整游戏内容

在小班上学期我们一共开设了7个主题,有《快乐的幼儿园》、《娃娃家》、《苹果和橘子》、《学本领》、《好听的声音》、《小司机》、《不怕冷》,在这些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的游戏区域也是随着游戏主题的开展而进行增减。如在《苹果和橘子》主题中,我们开设了“水果店”,让幼儿在买卖水果的过程中感知常见水果的特征。在《学本领》主题中,我们改为“爱心玩具店”。在《好听的.声音》主题中,我们在“爱心玩具店”中增加了一些发声玩具。在《小司机》主题中,所以我们把“爱心玩具店”调整为“汽车玩具店”,在《不怕冷》主题中,我们调整为“新年礼品店”,这些角色区域的设置,来源于幼儿主题经验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会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 环境的设置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同样不能忽视环境的重要作用。

2.1 温馨的环境,错落有致

刚入园时,我们观察到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有许多不适应,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入园焦虑,有哭闹现象,对于这样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状,就需要我们通过“隐形”的心理安慰,创设温馨富有童趣的家庭式的环境,来安抚幼儿的焦虑情绪。

在环境创设时,可以通过娃娃家布置出“小床”、“娃娃”、“沙发”、“茶几”、“电视机”等,再现幼儿在自己家中的各种场景,让幼儿把对父母的思念转移到照顾娃娃上。同时可以在活动室墙面上贴一些宝宝的全家福,这样浓浓、温馨的家庭氛围就油然而生了。

同时环境的创设还要考虑到整体的错落有致,小班幼儿身材较矮,墙饰的位置也要相对较低。要使幼儿看得见、摸得着、或是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作用。幼儿需要操作的柜子、物品等需要放在较低的地方,便于幼儿操作;一些大的装饰物则需要布置在高处,如在“娃娃家”游戏区域中,我们为娃娃的小床创设了蓝色飘逸的帘子,帘子就需要布置在高处,从上方飘荡而下,营造温馨的卧室。又如在“水果店”游戏区域中,我们从高处挂网格,一格格的网格上系上丝带,丝带高低有致飘荡下来,每个丝带上挂上各种水果,吸引幼儿来买卖水果的兴趣。

2.2 规则隐含于环境中

角色游戏缺少不了规则,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每天跟他们说怎么玩,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他们可能不会理会教师的说教,这就需要环境发挥作用,起一个隐形的规则作用。如我们在宝宝家餐桌前固定放好三把椅子,就是隐形地提醒幼儿只能请三位客人。又如我们在娱乐城门口贴上3个脚印,也是隐形地规定了娱乐城的客人人数。又如在每个区域投放角色牌子或帽子,也是隐形地告诉幼儿带着牌子的幼儿才是里面的主人或老板,其他人是客人。在活动室的地板上贴上箭头,隐形地提醒车子进出的方向。这些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形成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3 材料的提供

3.1 材料逼真色彩鲜艳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仿真型的材料,所以我们在角色游戏的材料提供上,尽量选择逼真鲜艳的物体。如在“娃娃家”厨房游戏区域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蔬菜水果的仿真食物、便于操作的灶头厨具等。在“娃娃家”卧室游戏区域为幼儿准备男女两个娃娃,同时也为幼儿多备一些男女娃娃的衣裤、浴盆、饰物等,在吸引幼儿游戏的同时,帮助幼儿积累照顾娃娃的经验。

3.2 材料数量多,种类由少渐多

小班幼儿的游戏就是从模仿开始,模仿成人及同伴的语言和行为。他们喜欢模仿和摆弄玩具,并且大多数是平行游戏,在游戏开展初期,区域中需要投放相同的材料多一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幼儿游戏中发生争抢的行为,也便于幼儿的模仿行为。如在“娃娃家”中我们为提供多个灶头和厨具,当“爸爸”“妈妈”在里面游戏时,既可以分工,也可以进行平行游戏。

同时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考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游戏开展初期材料种类要少,便于幼儿认知和操作,而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和认知经验的丰富,可以逐渐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总之,在小班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上,必须把“幼儿”放在首位,尊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的兴趣、实际经验水平、游戏愿望等,把环境真正作用于游戏,发挥环境在角色游戏中的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云.适宜指导,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J].学前教育研究,.4.

[2] 陈丽霞.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J].小学科学(教师版),.11.

[3] 沈阳.做游戏的主人――谈幼儿角色游戏的展开[J].小学时代(教师),2012.12.

[4] 刘雪.角色游戏中幼儿使用物质材料状况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4.

[5] 梁向红.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支持性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3.

[6] 杨晋.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J].成功(教育),2011.4.

 

篇2:小班游戏环境创设

[摘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角色扮演、与人交往等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角色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亲身尝试的需求,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更在于可支持幼儿去发现和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获得经验。因此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创设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及创设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分析,以区域的设立,材料的投放;幼师的关系、合作的环境、知识的准备等方面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关键词] 游戏 角色游戏 小班角色游戏 游戏环境 幼师互动

一、问题提出

游戏就是一种娱乐,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它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的特点。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为此,新《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显示的快乐生活等。”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幼儿身边较为熟悉的承认、同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心智各方面发展不完全,自我中心,良好的交往技巧尚未掌握。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角色游戏正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于模仿成年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完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符合其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是保护幼儿行使游戏权利的具体表现。认识到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对幼儿园游戏区域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观察。文献法:搜集游戏区域环境设置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三、研究结果和教育建议

(一)创设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1.游戏区域的设立。游戏开展首先是建立在舒适、安全的物质环境基础上的。良好的游戏空间能促使幼儿有目的的开展活动,诱发与同伴的交往。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外的有限空间,合理布局。在具体布局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区域边界的划分要清晰:实验证明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区域比完全敞开式的游戏区域更能让幼儿安心、专心的游戏。特别是对于喜欢独自操作玩具的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利用地毯、家具、积木等将不同的游戏区域清楚的划出范围,同时要注意保持区域间的道路顺畅,避免幼儿在进行区域间的交往活动时造成伤害。

(2)区域间安排要合理:在安排各区域游戏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安静区与喧闹区的划分。如何将相对安静的美工区与图书角距离安排教近,这样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绘画习惯;将相对喧闹的表演区和娃娃家、建筑角安排较近,这样有利于这些区域间幼儿的交往活动。

(3)区域环境选择要适宜: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显示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得发展。如果环境超出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如:在为小班幼儿创设环境时就应根据其特点多开展“娃娃家”的游戏,让幼儿体验角色的职责,反映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现实。

2.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材料是指可以为幼儿用于游戏的玩具、物品、半成品、费旧品等。教师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需要的不断变化,时常变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以作出反馈,并使游戏材料能易于幼儿随时取放。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要是幼儿熟悉的,这样才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的互动,才能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在游戏中去学习和寻求获得有用的知识经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在玩“喝水”、“吃饭”的情节游戏时会很自然的将小勺子、杯子放进嘴里„„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材料的选择首先应是安全、卫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产品。其次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根据调查,小班幼儿对玩具的需求是依玩具的形状选择的,见什么选什么,目的性不强。因此应为小班的幼儿提供能对其生活回忆的成型玩具,主要集中在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关家庭生活的、逼真性要求较高的玩具材料。如:成套的厨房用品、逼真的各类蔬菜水果等。另外小班幼儿自我为中心,喜好模仿他人,为了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教师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比例恰当的成型玩具。再次注意游戏材料的多样性。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适合提供过多的半成品和废旧物,但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在原有的玩具的基础上投放一些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如为娃娃家提供纸

片,让爸爸妈妈们撕纸下“面条”给娃娃吃,食品点提供彩泥制作各类糕点等,增加了幼儿动手学习的机会,发展了其创造性思维游戏情节也随之丰富了。

(二)创设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注重指导策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经常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语气、表情、姿态、动作都包含着对幼儿尊重和信任的信息。对于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产生困难的帮助者以及成功的欣赏者和鼓励者。由于幼儿是独立的,发展看的个体,具有认识发展的阶段性与内在认识结构的差异性,教师在活动中应有重点观察和全面观察的目标与方法,并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调整与提供相应的具有层级性和阶段性的材料,并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困难进行适度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主要灵活运用了语言指导法和非语言指导法这两种指导策略来指导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语言指导法:教师运用语言的功能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的行为,以此达成活动目标。(1)启发性语言: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使用有困难,经努力仍不能予以解决,这时教师可运用语言启发,引导幼儿尝试。

(2)暗示性语言:当有的幼儿不能专注于某一活动时,教师用语言暗示。

(3)鼓励性语言:幼儿对困难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或害怕尝试,或者在活动中缺乏坚持性,此时教师可运用鼓励性语言。

(4)欣赏性语言:当幼儿活动成功时,或有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要用欣赏的姿态与语言进行表扬,如当幼儿搭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飞机造型,或用橡皮泥做成清凉的棒冰热销时,教师用欣赏的姿态与语言进行表扬:“你真棒!”、“你真会开动小脑筋!”、“你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活动的主体,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每次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上述启发性语言、暗示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欣赏性语言在游戏指导过程中的运用是灵活机动、交错整合的,并根据小班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加以生动形象的运用。

非语言指导法:教师运用除语言指导以外的方法帮助幼儿开展活动,告诉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的方法,包括材料提供、同伴影响、环境暗示等几种。

(1)材料的提供:材料提供是通过阶段性、层次性、递进性的材料投法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些材料可以一物多用,如彩色的

串珠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又可让幼儿练习排序。有些材料可以相互结合,如“编篱笆”的游戏,它将彩色水果网袋、包装带、各种纸结合使用,幼儿既要选择、区分颜色,又要有规律地运用手指穿编,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2)同伴的影响:是指在活动中通过同伴模仿、同伴帮助、同伴激励的形式调整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如男孩十分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却不会做爸爸,这时,教师通过带他上另外的娃娃家做客的方法,引导他观察、模仿娃娃家爸爸的行为,使他较快地明白了爸爸应该在家做些什么、怎么做,从而使该幼儿顺利地胜任了爸爸这一角色。

(3)环境暗示:是指通过创设具有支持性、模仿性、暗示性的环境帮助,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如在食品厂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摆放了一些皱纹纸、糖纸、棒冰棍、橡皮泥等材料,帮助、引导初次游戏的幼儿顺利地产生主题进行活动。

实践表明,在小班角色性游戏中教师灵活运用上述方法予以适度的指导,对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创造力、探索能力等有促进作用,而且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从刚入园时的少言寡语、不善交流到如今用流利的普通话主动进行进述、交往,幼儿进步很大。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我们还将继续围绕幼儿的发展,灵活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性指导策略,争取获得良好的实效。

(三)建立友爱宽松的交往合作环境。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交往能力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在游戏中他们往往采取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教师就应尽量创设情景,初步尝试鼓励幼儿通过交往合作完成游戏。如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做些什么事呢?鼓励幼儿积极模仿。当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材料相当熟悉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其玩具数量,让幼儿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和意义,启发幼儿交往的意愿。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为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

角色游戏开展前者教师应丰富幼儿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合作资源,让幼儿在具体生活中观察了解成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如:让幼儿观察大人是如何烧菜的,是如何上街购物的,怎样和别人打招呼等等。有针对性的贮备一些游戏知识和经验对帮助幼儿开展好角色游戏是非常有益的,这是一个主要的心理环境。

篇3:让环境说话,创设多元化小班环境

本学期,针对小班孩子的发展需要和班级格局的特点,我们设计、创设了多元化的班级环境,利用了所有的空间资源,将走廊、门厅、拐角、水管柱、橱柜门等角落都创设成幼儿可看可玩的墙面、区角。

一、生活活动中创情景化的环境

小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很多行为和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直观的演示和情景的渲染,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为孩子创设了练习扣纽扣、喂小动物吃饭、给娃娃穿衣等情景化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同时,我们还利用浅显易懂的儿歌,并与图示相结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比如在折叠衣服时我们编了这样的儿歌:“一扇小门关起来,两扇小门关起来,两只小手抱一抱,小小头点一下,小小腰弯一下,看,我的衣服多整齐!”在穿衣服时我们利用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拗吱拗上房子。”在类似的生活活动中我们也将许多的儿歌渗透其中,如吃饭、洗手、穿鞋、收玩具等。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生活技能,有效地培养了自理能力。

二、游戏活动中创设有弹性的环境

(一)弹性的游戏时间

我们在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有合适的玩具和活动材料后让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己掌握游戏的时间,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投入较多的时间。以幼儿早上的点心和游戏为例,我们有时候在幼儿游戏的同时发放点心,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活动,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体现了幼儿园的活动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主题而进行的。又如,一个在“娃娃家”做“妈妈”的孩子喂饱了“娃娃”,“妈妈”自己也要吃饭去了,她就可以以这个角色去取放点心。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还可以减少以往集体进餐用点时等待的时间,保证幼儿活动的足够时间。另外,在每一天的互动活动中,幼儿在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也能予以时间上的保证,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连续几天在某一区域中活动。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机会使幼儿潜意识地逐步学会分配、利用、调整时间,提高安排时间的能力。

(二)弹性的游戏材料

我们所投放的材料都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较新颖、色彩较鲜亮的玩具。这些东西会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欢乐享受,因而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在“BOB咖啡厅”游戏中,所有的西餐点心材料都是逼真又容易制作的,所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泡沫、蛋糕盒等幼儿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还能进行西餐的制作和加工,既锻炼了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为游戏增添了一定色彩,优化了游戏效果。

三、教学活动中创设体验性环境

(一)利用情境设置实现教育活动的互动性

情境的创设是由孩子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好奇、好动,认识活动主要是依据感觉、动作和表象进行的,易受外界干扰。我们应尽量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创设他们的活动环境。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最大限度地投入与参与情境,发挥主动性,并和活动情景产生互动效应。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主题墙中,我们制作了一棵大大的“班级树”,为每个幼儿制作了一只小书包挂在树上,并把孩子的照片粘贴在书包上,同时,书包的立体效果还能承载幼儿制作的各类美术手工作品,通过透明的效果将作品美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作用,既耐看又实用。我们还设置了主题展示墙,利用花盆结果的形式来呈现每次主题活动成果。将娃娃家游戏区布置成一串小车,孩子们在“鸡妈妈”的带领下高兴地前进。这样有效地为幼儿创设了情境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参与更多的活动,满足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需求。

(二)利用情境中的可爱形象真实地凸显教育活动

小班年龄阶段孩子的活动是不能脱离情境的,他们需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和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创设活动情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想象,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假装”,使他们的活动进行得更加绘声绘色。如在活动室的门框上站着许多色彩艳丽的“蔬菜娃娃”,正向小朋友们招手,幼儿们既乐意与“蔬菜娃娃”做朋友,同时这些鲜艳色彩也有助于他们增进食欲。我们还利用“火车向上开”的卡通形象,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活动情绪,既加强了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又有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合作精神。

另外,我们班还以向日葵为主要创设元素,利用向日葵阳光的形象及网状简单明了的线条,布置在我班的走廊梁柱、橱门、评比角等区角中,尽量做到时时有感染、处处有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孩子们像向日葵一样笑得灿烂并富有朝气。同时,我们还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其中,丰富和美化各区的环境,使其更具有立体感。

(三)教育活动与情境性环境相结合

环境的最终意义就是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服务。本着这个目标,我们在教育活动实施的同时,尽量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中,我们利用“小母鸡插卡”的环境与教育活动互动,在活动的实施中,幼儿能在这个区角中利用插卡进行讨论,而且插卡可以不断地更换,有效地增加了信息量,幼儿兴趣很浓厚,主题活动成效显著。此外,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作品的陈列、延伸活动与环境的互动、主题活动开展与环境相结合等环节中均合理地利用了环境,使环境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活动服务。

篇4: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

一、优化班级管理之首要前提----良好的师幼关系

如果说亲子之爱是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就是教师与幼儿。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助于对幼儿的管理,培养其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

我班新学期入园不久的孩子时常会因为想念妈妈而哭闹不止,此刻教师的做法是---主动上去亲亲、抱抱情绪不好的孩子,安慰道:“老师就是你在幼儿园的妈妈啊,看老师多么喜欢你,抱着你。”时间一长,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就会逐渐减弱,就会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亲近老师,对老师的话特别在意;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孩子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两位教师再次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对老师说句甜蜜的话,和老师来个拥抱,与幼儿身体的亲密接触,使幼儿对教师立刻产生了亲密感,他们在爱抚中从中获得了满足感。从情感入手,幼儿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和信任感,幼儿就能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管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之重要因素----注重个别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幼儿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各项规则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习得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有强有弱,因此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的等待幼儿的进步,注重个别差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全班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看到老师在照顾其他孩子,一些敏感的幼儿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了,这时教师的一些哪怕是正常举动都会造成幼儿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因此教师不能偏爱个别幼儿,要做全班幼儿的朋友。

三、优化班级管理之主要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在适应集体生活时经常表现出,自由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一日生活各项流程,建立良好的秩序,引导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是两位笔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现从常规教育所涉及的案例试述我班如何开展幼儿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户外活动后休息----“是谁叫醒我”

在每天的晨间体锻结束后,幼儿的情绪往往处于亢奋状态,如何避免乱哄哄走进教室,争先恐后的混乱场面?教师以动物形象带领幼儿安静走入教室,坐下后弹奏一曲《摇篮曲》,并以动作示意幼儿趴在桌上休息片刻,之后,教师会以动物妈妈形象啼叫数声,如“喔喔喔”(公鸡叫),幼儿听叫声,会立即作起床状,此时教师适时提问----“今天是谁叫醒你?”“大公鸡” “大公鸡叫了几声呀?”“大公鸡叫了三声”,每天幼儿都非常好奇地期待教师扮演的各种动物形象,此后,在走进活动室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安静走到座位上休息并等待“神秘动物”的出现。我们帮助幼儿逐步形成了常规行为习惯,从而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使幼儿对一日活动的常规形成一种自动性。

四、优化班级管理之保障------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坚持一贯性

坚持一日生活常规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例如我班,根据活动室的面积大小、场地适用等情况,并告知幼儿饮水不能走来走去,要坐到“休息区”坐下;进餐完毕的幼儿在红色“等待区”坐下休息或看书,不能随意大声喧哗、走动以免影响其他正在进餐的幼儿等等,这一些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除此之外,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每个“工作”(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商店里的营业员、点心店的厨师、服务员、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等)都有相应的胸卡、挂牌或者头饰,每个角色区门口都贴有“进入”标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遵守规则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要求也应是一致的。

五、关于优化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一)师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紧密协作

两位搭班教师配合是否密切、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教师之间的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

(二)家长、教师之间和谐关系能更好优化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童: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长与教师间的互相信任、理解和相互支持才能让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本着平等、公平、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作为班主任更应积极支持、帮助、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心声,共同推进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本班教育教学环境并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篇5:小班游戏环境创设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心理学家也提出过“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在老师的积极指导及对游戏的评价中,让幼儿彼此分享游戏的快乐,全面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是我们老师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组织活动的目标和导向。我们结合小班一年以来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总结如下:

(一)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及知识经验。

(二)让幼儿参与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确定游戏主题及准备游戏材料。

(三)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自由玩游戏。

(四)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及游戏评价。

一、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及知识经验

自主性是指游戏是出于游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的活动。首先是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谈话、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游戏主题。比如在小班上学期,我们班级开设“医院”的游戏主题,让孩子进行游戏。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开学初有一段时间班里生病的幼儿非常多,孩子在医院里打针的时候,能碰到自己的好朋友,回到幼儿园他们也经常聊在医院打针的事情。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人什么时候会去医院?”“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等。幼儿谈论非常积极,连护士阿姨打针的细节都描述得很详细,接着我让孩子们表演一下动作,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于是我班的“医院”游戏开展了,这就是在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下产生的新的游戏主题。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

二、让幼儿参与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确定游戏主题及准备游戏材料

在确定游戏内容之前,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与需要,设置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材料的收集与制作。幼儿能自由选择主题,自由结伴,自由活动,还能更好地培养自主能力,发挥小主人的作用。在下学期的时候,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现在孩子最为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卡通片,为将游戏区域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进行了整改,开设了:平行的娃娃家(美羊羊家、懒羊羊家、暖羊羊家);沸羊羊超市;喜羊羊洗唰唰体验馆等自主性游戏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我们给孩子们按照电影中的角色分派了游戏挂牌,还一起商讨决定:产生“小绵羊”顾客的这个角色。

娃娃家的开展深受孩子喜欢,我们需要更多的游戏来开展娃娃家,使得娃娃家一直有一直新,让幼儿能够一直乐于玩娃娃家。我们的三个娃娃家,各有不同,现阶段我们娃娃家里不一样的就是主食的区别,分别有炒菜、汤圆、面条等不同的选择。我们会慢慢让孩子尝试商量好要吃的主食,然后更换餐牌,再让幼儿快乐游戏。

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也就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

(一)游戏空间的安排

室内游戏空间的大小、区隔与利用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幼儿游戏。各幼儿园的室内空间各不相同,并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空间特点,巧妙选用区隔物,统筹使用有限的室内空间,保证幼儿尽情地游戏。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会引发不同的游戏行为,并且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性在游戏中的发展。

三、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自由玩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他揭示了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自主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自由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适时的介入参与游戏,直到幼儿游戏,解决幼儿间的矛盾等。

四、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及评价游戏

游戏后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把游戏的材料分类摆放好,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让他们谈一谈:今天玩得开心吗?有什么趣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明天玩什么游戏?有什么新的设想等等,教师可以帮助幼?赫?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篇6:小班游戏环境创设

时间: 2013-11-12 作者: 陈艳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在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知道创设一个良好生活化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在日常生活积累经验,通过游戏中的操作摆弄再现生活。小班幼儿天真好动,缺乏经验,对“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等比较熟悉,经过一学期的的实践游戏,我觉得环境创设对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行为,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创设与幼儿生活熟悉的环境。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对家里还有很深的依恋之情。所以开学时我班就创设了两个平行游戏:大娃娃家和小娃娃家,还有超市和理发店,这让幼儿增加了不少亲切感。

孩子来到教室,就开始摆弄锅子,炒菜、洗碗、洗衣服、抱娃娃等,一些自然而真实的生活反映出来。由此可见,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合理安排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安排得合理性直接影响游戏活动自主性的开展,因此将各个区分隔来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互不干扰。我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班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合理的分割。由于教室不大,布局有些太过拥挤,使得孩子有些活动不开来。通过游戏的观察和孩子的需要,我做了许多改进。刚开始有两个独立的娃娃家,独立的房间、卫生间、厨房,空间比较宽敞,导致娃娃家人员拥挤,其他地方没有人,角色与角色没有交往,所以马上调整两个娃娃家,厨房间各一间,因为孩子喜欢烧饭烧菜,而卫生间和房间是共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在卫生间房间的时间很少,他们更多的是去医院看病和超市购物。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也增多了。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活动交往更方便,每次游戏中,孩子所有的椅子都搬到餐厅,中间有更多空间场地。另外根据孩子游戏情况,娃娃家的环境是全封闭,超市是半封闭,而医院是敞开式,午睡间和储藏室是爸爸妈妈上班的场地。我善于利用教室、午睡间、餐厅等场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

3、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幼儿的游戏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或者主题的需要去改变,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小班幼儿的材料要丰富,同一种材料数量充足。就如两个娃娃家,有充足的饺子、馄饨、面条,有利孩子用同样的点心招待客人。等孩子玩了一段时间,然后把点心减少,放在超市,让孩子知道物品没有能到超市去购买。又如:刚开始时,理发店里有许多发卡、丝带及化装用品,理发师对这些材料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通过一次次的观察指导,适时的投放材料,如今理发师能正确使用材料,而且能把丝带进行装扮,给新郎新娘进行打扮。

我班的两个娃娃家,家庭成员都是一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班通过不同装扮来区分来两个娃娃家,一个用头饰、一个用服饰,这样孩子也喜欢,大家也能够很快理解。在教研活动展示中,前来观摩的老师们提出小小的妈妈头套做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更加周到些,特征明显些,可以做成小小细细的卷发,便于幼儿更好的识别和区分。

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小班孩子把游戏当作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材料也要更逼真,推动游戏不断进展。

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于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收获。将生活融入游戏的情节,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这才是角色游戏真正的目的所在。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探索

宁波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陈璐 陈娜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的认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活动心理学派都从各个侧面研究了游戏对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又最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自发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存在着大量的学习活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园的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因此全方位整体地研究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研究游戏的教育艺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对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

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3岁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识事物、保持愉快情绪。而生活对小班幼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处于生活适应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初步发展时期。所以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生活。我们想通过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纲要》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将在这种结合中完成,幼儿的发展也将在这一结合中实现。所以我们把“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作为小班的主要活动来研究。

一、一、采用多种形式,尝试生活活动游戏化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幼儿

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的是现实的生活的途径,且教育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幼儿美好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幼儿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在开展生活活动游戏化时运用了以下两点:

(一)幼儿园生活常规游戏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的教 育也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维持,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在以前传统的常规教学的学习活动前,老师为了吸引幼儿们的注意,会采用一些问答式的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等等之类的。刚开始,幼儿们会根据自己的儿歌来控制自己的动作,时间久了以后,他们的行动和儿歌便完全脱离了。如果老师在当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因素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是集中幼儿注意的方法,我们采用了游戏的方式:“静静听,静静听,叫你叫我还是叫他”(教师用口型来叫幼儿的名字,被叫到的幼儿说“我在这里”)这样,幼儿们的注意一下子都被老师给吸引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喝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幼儿的运动量大,因此,及时地给幼儿们补充水分也是生活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但多数幼儿的喝水习惯不是很好,很少有会主动去喝水,或者在教师组织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幼儿以种种理由来拒绝喝水。于是,我们几位老师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孩子主动喝水呢?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些方法:在自然角准备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请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孩子就发现不浇水的植物就会死掉。在组织幼儿喝水的时候我们通过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小汽车加点儿油了。”孩子们听了都高高兴兴的来喝水,说:“汽车加足了油就能跑的更快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喝水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活动游戏化。幼儿们每次的洗手是最积极的,却也是最马虎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并把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把它剪贴出来,粘在水龙头的旁边,这样,幼儿们能更直观地去了解了。

(二)生活技能学习游戏化。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正因为如此,作为教育途径的生活是具有挑战性、应变性的。随着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接受一种新事物的胆怯心理,特别是对与那些平时缺乏自信的孩子,担心自己做不到,还没开始做就请求成人的帮助。在这两种心理状态的冲突下,游戏化的生活技能学习产生了。让幼儿学习穿开衫、套衫、鞋子、袜子等都在游戏的情景下进行,并伴有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熟悉穿的步骤,例如:“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在生动想象的儿歌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很快地掌握这些生活技能。涂面油是生活中一个简单地小细节,但是有许多幼儿还是由家长包办,为此,我们开展了一个《面油香香》的游戏活动。“小面油,香喷喷,我要和你做朋友。点额头,点脸颊,五指并拢抹一抹。”通过简单的儿歌和动作的示范,幼儿们对这一生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自己动手来涂,增强了自我服务的意识。

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弹性活动中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幼儿们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学习的兴致也相当的高涨。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能提高用调羹进餐这一技能板块。

二、利用游戏因素,探索学习活动游戏化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所说提出的学习活动游戏化并不是要将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

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爱玩、喜欢游戏,无意注意占主导的年龄特点,决定对于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采取灌输式和接受式,而是应将学习活动更多包涵在游戏中,并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寻找一种游戏般的教育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进而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一)创设游戏情境,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此,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如:在开展《大变小》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创设了给瓶宝宝喂食物吃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切、舀、撕等形式将提供的各种食物变小后放入到瓶子里。幼儿对整个操作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获得了什么样的食物用何种工具何种方法将其变小的知识,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角色需要。又如在早期阅读 《飞、游、爬》的活动中,我们将游戏贯串始终,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海底的情景。小鱼吹出的泡泡上都贴上了“飞”“游”“爬”的字,鼓励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字,分别用飞、游、爬的动作去碰碰它们,将动作与识字相结合,使幼儿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我们尝试组织和安排系列能刺激幼儿数思维的集体游戏,并注重运用日常生活情景,刺激幼儿的数思维。在数的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的游戏成了这个领域的主导性活动,如在幼儿吃饼干的时候,往往孩子们关注的是“吃”,不会考虑到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的环节中帮助幼儿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动脑筋的习惯。

(二)尊重主体地位,提供自由的选择空间。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游戏分两种,即:幼儿按需要自发开展的本体化游戏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的手段性游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手段性游戏占主导,但它又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为此,我们将两者相结合,根据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摆在主体的地位,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让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并倡导“游戏是快乐的学习,学习是求知的游戏”。

如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我们更多地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让幼儿通过美术游戏和音乐游戏,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创作和表演。在美术教育中我们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创作,鼓励每一个人与别人不一样,教师也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定儿童的作品孰化轨劣,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开展“我当小厨师”的活动中,我们以小厨师烧菜的游戏,引导幼儿用撕纸粘贴的形式来制作各种菜。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样也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幼儿对彩色纸的选择完全是按他们自己的意愿。所以做出来的菜也各不相同,有红烧牛肉、炒青菜、红烧鱼、番茄炒蛋„„在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表现技能,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使用材料的方法,并展示多种(而不是一种)范例。让幼儿不受客观情理和时空关系的束缚,凭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和所感,但是他们也不会因为缺少技巧而感到不知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尝试把握好游戏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逐渐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尝试把握好游戏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逐渐学习在不压制幼儿的表现和创造与让幼儿学会表现自己之间求得平衡。

(三)重视活动过程,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幼儿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自我发展的基础。虽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安排各种游戏,以此来实现活动的目标。但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追求目标的达成程度,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即:重视活动的结果。这样一来游戏只是作为教学的手段而已,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为此,我们挖掘了幼儿在自发游戏下积极主动的状态,将关注活动的结果转向为关注活动的过程,把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并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则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使幼儿有了更多时间操作、体验的机会,能自己去发现知识,在自然

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逐渐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如:在开展“袋鼠礼品店”的活动中,我们确立的活动目标是用不同粗细的绳子通过抖动、拖拉的方法来制作包装纸。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让绳子宝宝到不同颜色的浴缸里洗澡,来实现蘸色的要求,然后鼓励幼儿用各种线蘸颜料在白纸上跳各种小动物舞蹈,将抖动与拖拉的技能隐含在跳各种小动物舞的游戏中,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表现状态,他们按意愿选择材料,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非“要我玩”、“要我学”。

当然,在学习中我们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考虑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力求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自我发展。

(四)关注兴趣需要,生成有趣的教学内容。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改变教师“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学习,及时捕捉幼儿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将其导向新的活动。如在开展“买菜”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虽然孩子们没有去菜市场买菜的生活经验,却对买卖的过程相当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喜欢购物的结果,孩子们还津津乐道的与同伴交流自己买了什么菜。既然孩子们对买菜的活动如此感兴趣,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心理需求,生成了一次去菜篮子超市买菜的活动。游戏中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而实际购物则是幼儿与成人的交往,孩子们在买卖的过程中获得了初浅的交往技能。我们还曾根据幼儿对自身眼、鼻、耳的兴趣生成了《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根据活动区中对玩色活动的投入和积极参与生成了《彩色的世界》的主题等。由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由师生共同生成的内容,幼儿的参与性更高活动更为主动。而教师在这其中起着支持与引导的作用,和孩子们共同分享着学习的快乐。

三、关注环境创设,推进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及材料为媒介来支持、帮助、发展幼儿的游戏,同时师生共建区域内容及角色,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融入活动中,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游戏时间的运用,最终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教师、同伴、环境的充分互动,自然地获得知识。同时,教师也注重把握指导的切入点,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推动了幼儿活动区活动游戏化的发展。

(一)创设童趣环境,激发游戏愿望。环境对幼儿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教 育作用,良好优美的环境能使幼儿身心愉悦,同时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满足审美需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的。为此在我们在活动区的设置时,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童趣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们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对各区域进行命名,如:孔雀工作室、小黄莺艺术团、聪聪脑力房、小猪建筑队、小鸭之家,小蜜蜂工作坊„„并在区域周围张贴与区域内容相匹配的卡通图片,进区幼儿还能挂上相应的胸饰或头饰。不但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而且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不仅激发了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还让大家对活动区的设置一目了然。

(二)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小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 能维持几天,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在开展“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时,美工区中我先投放了各种复印的动物形象图,供幼儿涂色,在孩子们已经能较好地完成涂色时,我们又往区域中投放了用白蜡笔勾线的动物形象,以给小动物拍照的游戏形式供幼儿棉签画,孩子们被白纸变动物的游戏吸引了,再一次激发了游戏兴趣。几天之后,孩子们的兴趣稍有减退时,我又投放线描动物,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帮助小动物穿衣服,这下孩子们又有了兴趣。这样层层递进,使孩子们对

这个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三)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提高游戏协作能力。小班幼儿个人意识较强,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在区域游戏中提供合作性的游戏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秋天的大树”主题下的美工区,水果印章画活动中,我把背景图“大树”画得很大,要求孩子们一起合作制作。在活动前,我先给了大家提供了几种合作的方法让大家选择。一种是分工合作:一个人切水果,一个人印章,;另一种是分块合作,即每人选择画的一部分进行操作。在经过尝试后,发现大多数幼儿喜欢第一种方法,这样速度快。这种行为也是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当完成了一幅画后,大家觉得一起玩比一个人更开心。

(四)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 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活动中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捕捉细微信息,并及时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以此调整幼儿的游戏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有段时间发现娃娃家的幼儿特别喜欢拿插塑玩具做替代物,而且游戏结束后又不能及时的放回原处,如果以教师的身份去要求幼儿及时整理,孩子们可能会接受,但却不能主动。为此我以娃娃家客人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游戏,创设为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联系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回忆在过吃完饭后,妈妈是怎样收拾的。来指导幼儿分类摆放玩具,这样幼儿既乐意接受,而且还经常出现互相抢着整理的情况。

四、提供充裕时间,保证自由活动游戏化

幼儿自由游戏对其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所以,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而且他们还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材料,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游戏伙伴,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因此,自由游戏中幼儿最容易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我们想增加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以一名参与者、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由活动,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活动中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捕捉细微信息,并及时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以此调整幼儿的游戏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有段时间发现娃娃家的幼儿特别喜欢拿插塑玩具做替代物,而且游戏结束后又不能及时的放回原处,如果以教师的身份去要求幼儿及时整理,孩子们可能会接受,但却不能主动。为此我以娃娃家客人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游戏,创设为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联系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回忆在过吃完饭后,妈妈是怎样收拾的。来指导幼儿分类摆放玩具,这样幼儿既乐意接受,而且还经常出现互相抢着整理的情况。

四、提供充裕时间,保证自由活动游戏化

幼儿自由游戏对其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所以,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而且他们还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材料,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游戏伙伴,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因此,自由游戏中幼儿最容易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我们想增加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以一名参与者、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由活动,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结合,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中,重视将学习、生活等与游戏相融合,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设计”,孩子们能主动、自由、快乐、有序、享受、创造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由此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使幼儿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我们发现一日生活游戏化在小班阶段开展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孩子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以直观想象思维占主导,而游戏的形式恰好能够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获得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满足。

上一篇:描写心情的abb式词语有哪些下一篇:2011年某区域销售经理年终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