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

2024-04-18

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精选9篇)

篇1: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

校本课程 太极拳入门知识与实践 第二课时 备课 教案

太极拳入门知识与实践 备课 第二课时 时间: ,3,8 地点: 体操房 出席情况: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了解杨氏太极和陈氏太极拳主要特点。 2. 了解什么叫站桩。 3. 初步了解拳式呼吸。 4. 学习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教学过程: 一、对30位同学进行分组。 分成4排。 二、纪律要求 1、 老师授课时要安静认真听讲,保证听课效果。 2、 加强运动安全意识。在做有关基本功练习和学习相关招式时要循序渐进,防止关节和韧带拉伤。对于技击性的动作以自我体会为主,用意不用力,或者做到点到为止,不可肘、靠发力。 3、 穿宽松的衣裤,平跟软底运动鞋。 4、 不可无辜缺席。不得已时要提前请假。 三、主要手型介绍。 1、 掌 2、 拳 3、勾 四、主要步型介绍 1、 马步 2、 弓步 3、 仆步 五、预备式 双腿站立,平稳呼吸。 讲解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从自然呼吸慢慢过渡到到拳式逆呼吸的`过度。 1、 自然呼吸 2、 拳式逆呼吸 3、 呼吸要深、缓。不可憋气。 六、起势 1、 站立转马步 2、 马步要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上虚下实,意念放松。练太极是一个求软摧僵的过程,练出似弹簧般的张力,全身精气膨胀 七、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八、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九、课后作业 回顾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利用活动课练习站桩和呼吸。 (动作详解见博客中简易太极拳英文解释部分)。

篇2: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

即将踏上社会的我们还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做铺垫,更没有足够的实战经验。

这就是趋势吗,作为一个警察,作为一个权力拥有者自居的警察,无疑是不想看到这种状况的。他们感觉拘束,不耐烦,施展不开手脚。这样的想法还存在于当今许多警察的脑海里。

西兆通镇派出所的公安民警们感到了束缚和不便,但结果是,群众们对于公安机关的信任感却大幅上升,他们愿意把纠纷交给警官们解决,他们感觉到,站在他们这边的,并不永远只是自己。他们看到了公权力对于自己的重大作用,法治的开始不就是这样的吗?

中国农村面积广大,人口众多,随着近年来都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进入都市的农民越来越多,为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在作为基地的农村搞好法治建设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在农村,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不外乎乡、镇政府,公安派出所,且公安派出所担负着户籍管理、调查取证等任务,与农民的接触更为深而且广,影响力也至少占着1/3强。重视公安权力的正确行使是中国农村法治进程的重要一环。

警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三暑假的见习生活体验增添了许多新的感悟。回忆起一个多月的见习生活,无论是实践的业务知识,还是人际交往处理方式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生动的一课,作为一名警校的学生,加深了我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更坚定了我的选择。

通过见习我知道公安民警在执法中要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公安民警的一切执法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既要遵守实体法,又要遵守程序法;既要了解法律条款的字面含义,又要把握法律条款的立法本意和精神实质,既要了解法律原则的内容,又要准确把握法律的原则规定及其价值取向。在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作出的决定符合人的理性要求,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的要求,符合公平原则和刑事政策的要求。做到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案件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我最先接触的案件是对涉赌人员的审讯(具体事项自己写一下)。

除这起传销案外,我跟随经侦队办理了一起 企业被盗窃案 (具体事项自己写一下)。

篇3: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

一、教学队伍

在教学队伍方面, 关于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两个方面, 对于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等具体指标要求, 经过课程组认真努力积累, 通常不难实现。但是, 关于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方面对于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目以及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的要求则较难实现。因为, 我们知道, 就警察实用射击类课程而言, 教学队伍构成主要由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教育或者运动训练专业人才构成, 在教学改革立项方面, 此课程的学科分类则存在困惑。如果属于体育类成果立项, 在体育领域属于空白, 且属于交叉边缘项目, 很难获得通过。如果属于法学或者公安学方面立项, 其核心实质内容则与之偏差较大, 更难获得通过。因此, 无论在科研、教研立项还是论文投稿和评审过程中, 都存在这样的困惑。这也是制约此类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所在, 试想, 连立项都无法通过, 论文投稿更是没有去处, 何谈成果?

二、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这里则存在学科交叉的矛盾。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 主要是遵循体育教育训练学实践课程的规律, 还是遵循法学、公安学教学规律, 是先分主次, 还是完全融合后的先后关系?这都决定着课程内容的设计。

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处理得当, 如何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 如何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则再次把学科分类的问题摆在首位。针对警察实用手枪射击类课程, 手枪射击训练是公安院校警察体育课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有关条例规定是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基本法律依据, 否则就会触犯法律, 甚至给群众造成伤害, 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害。因此, 掌握射击技能训练是为了有效地制止现行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合法和正当利益不受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前提是牢固掌握射击技能, 且依法使用枪支。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上, 如何处理好体育学与公安学学科间的关系, 都需要明确后, 才能进行建设操作, 否则, 所有的建设工作只能是凭经验、凭感觉, 而缺乏依据和科学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如何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如何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 则要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和规律, 尤其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要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警察实用射击类课程, 既不能一味的堆砌和照搬照抄体育类课程的成功模式, 也不能完全摒弃体育类课程经验而向法学类课程靠拢, 如何取舍, 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四、学科分类

关于学科分类问题, 是一直困扰警察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典型问题。随着1998年, 国家教育部把警察体育从本科招生专业目录调整出去以后, 警察体育课程建设遭受重创, 特别是警察体育课程中关于警察体育教育这一特征属性已经逐渐走向边缘。而警察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 也已经基本分化为警察体能课程、警察搏击课程、射击课程及战术课程等近乎独立的课程。警察体育课程涵盖面则比较广泛, 包括警察体能、警务技能、警察指挥与战术等, 只要是与警察实战有关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都包括在内。警察体能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通常以体育学为归属, 回归到体育学科中, 分离程度不高, 且易于被接受, 相对较容易被体育学科专家所接受。搏击类课程和体能类课程较为类似, 虽各院校名称多样, 有“警务搏击”“擒敌技术”“擒拿格斗”等, 但都与体育学科内的拳击、摔跤、武术散打等核心技术剥离程度不高, 且易于在体育学领域内科研立项、生存、发展与建设。而射击类课程——例如警察实用手枪射击和战术类课程则显得无家可归。首先, 射击类课程主要来源于军事射击, 且所用枪型多为军用手枪, 完全区别于竞技体育射击技术技能, 与军事体育较为接近, 但根本无法靠拢到军事体育领域, 虽然军事体育属于成熟的军事学科的一个分支。而战术类课程, 例如——警察指挥与战术课程, 则更加尴尬和边缘化, 其核心内容为运筹学和军事指挥学的交叉, 且以警务搏击技能、射击技能、抓捕技能等警务技能作为基础方能实现有效掌握。

综上诉述, 显然, 专业已经消失, 学科也不复存在。但是作为警察体育课程的一个群体, 一个模块, 在公安院校课程中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 且举足轻重的作用。到底该如何分类, 是整个课程群一并归入某个学科, 还是细化后再分门别类更加可取, 都值得探索, 亟待解决。从上面的几点也不难看出, 此类课程的学科分类已经从多方面制约了课程建设与发展, 更决定着新时期我国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小结

警察体育课程, 无论在公安院校的学历教育中, 还是在公安基层的在职民警教育培训过程中, 都体现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体育活动为载体, 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同时, 从生理和心理的层面, 全面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便于更加有效的打击犯罪。显然, 公安基层的培训机构, 多以实战需求为单一目标而设置, 因为其无需考虑学科建设和发展, 真正体现“练为战”, 基层民警需要什么, 他们就练习什么。而公安院校则与之不同, 在实现技能掌握的同时, 更要考虑到教书育人的特点, 考虑到所传授知识的系统性, 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的建设。因此,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系到警察体育的延续与发展, 关系到警察体育的普及和警察战斗力的提高。因此, 如何破解困惑, 建立、开发、充实和完善公安院校警察体育课程, 为公安教育发展和公安实践服务, 还需要广大警察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科技人员进行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春, 王玉泉.警察体育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6

[2]林荫生.警用搏击教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3]公安部政治部.警体基础训练[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7

篇4: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

关键词:警校;散打教学;意义;实践方法

所谓散打,实则就是对抗的双方通过打、踢、摔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这样的对抗形式不会对人产生致命性伤害,却有着极强的制服力。所以,该技术在我国传统的对抗体育项目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一般而言,进行散打的双方需要掌握对抗中所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准确把握进攻以及防守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最为恰当的时机进行正确的反击。当前我国许多警校已经逐步开展了散打教学,可是在其实际开展过程中,暴露出教学重点不明晰、难点不突出等问题,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散打要领,从而不能在未来从业过程中进行真正的对抗。因此,警校在未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升散打教学水平。通过散打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意识,这样才能解决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警校培养更多优秀散打人才提供保障。

一、在警校开展散打教学的重要目的及其深刻含义

散打作为我国传统对抗的重要运动形式,将其应用在警校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出更加具有综合发展能力的高素质警察人才。因为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作为人民警察,必须掌握近战中与敌人搏击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面对歹徒带有生命威胁的时候,更需要掌握何种有效的对抗方式。

此外,散打本身的训练过程相对比较苦,需要训练者承受较多的磨练。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需要具备坚韧的耐力与无限的坚持。因此,散打教学本身更能带给学生与他人抗击的决心和勇气,使得学生在之后从事警察工作之后,可以尽可能克服自身内心的恐惧,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的警察人才。

二、警校开展散打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法

(一)需要掌握的训练要求

1.腿法训练要求

散打教学不同于其他的体育技能教学,该项目教学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也因为散打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因此,在腿法、拳法以及其他技巧方面,都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

首先,从腿法方面进行训练。腿法训练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在实战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一般而言,需要相应地教师针对学生出腿的动作以及其形成的攻击效果进行提升,同时还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实战要求,增强腿部力量训练。简单来看,如果利用腿部进行攻击,则需要确保上身与踢腿之间形成一定的协调性,还需要保障髋部与腿部的协调。只有相关身体部位之间形成一定的协调稳定性,才能真正保障散打的应用效果。

2.拳法训练要求

在散打教学过程中,拳法训练主要体现为动作是否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或者动作是否协调,是否可以满足击打对抗的要求。许多学生在出拳与收拳的时候,速度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在训练过程中是需要克服的。教师应该训练学生提高收拳速度,至少要与出拳速度相一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要求更快。只有确保出拳的力度和速度都得到保障,才能形成迅猛而具有攻击力量的效果。必须达到快出快收。

3.节奏感以及速度训练要求

散打运动需要讲求一定的节奏感,只有节奏和速度得到保障,才能满足战术的灵活多变要求。散打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在移动的状态下完成双方对抗的,因此,身体的姿态需要拿捏,同时自身的速度控制以及运动的节奏感也需要保障。在比赛或者实战过程中,掌握节奏,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对方,甚至直接掌握对抗的主动权,将对方制服。

4.平衡能力与灵敏度训练要求

散打不仅考验学生的速度、柔韧度、耐力,同时更是对其中枢神经反应系统的考验。因为散打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平衡能力以及灵敏度,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对方的攻击信号。灵敏度越高的学生,其反应能力也就相对越强。因为散打过程中会体现出一个“时间差”、“距离感”等,这都是掌握最佳进攻时间的关键。所以,分秒必争在散打运动中至关重要,增强学生的平衡能力与灵敏度,对于培养学生掌握优秀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对策

在警校开展散打教学,除了需要对一些专业技巧有所了解之外,同时还需要充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散打教学效果有所保障。

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散打的理论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多数警校在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知识传授的时候,会选择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比如让学生了解散打最初的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客观呈现散打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则会使得学生对散打则以传统武术运动形式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从内心意识到我国传统武术散打技术的精华与优秀,逐步形成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自尊心,为其之后的进步与成长奠定基础和保障。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还需要教师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对策,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常见的散打技术训练内容包括踢、摔、打、拿,但是归咎其形式,却始终没有固定的模式对其进行归纳。同时,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增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比如选择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度不被降低,提升训练效果。

三、结语

在警校进行散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需要相关的警校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不断将散打教学的精华传递给学生,使得更多学生可以掌握实战经验与方法,进而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得以受益,为培养优秀的警察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东,岳庆利,王世英. 影响北京市普通高校散打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5,15:84-86.

[2]杨金堂. 试论高校武术散打教学中俱乐部模式教学方式的构建[J]. 运动,2015,12:99-100.

篇5:太极拳课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体育课选了太极拳,对这项运动充满好奇。以前从来没有认真接触过它,想到太极拳对它的印象就是传说中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高深玄妙武功。感到这学期能学习太极拳心中很是期待。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我们学习的一套太极拳是“杨氏24式简化太极拳”。杨式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后来为了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

虽说是简化太极拳,但正好适合我们太极入门初学者。容易普及,便于我们一步步地了解一项传统的中华武术。一招一式我们都慢慢捉摸和领悟,太极讲究心,身,意的结合和修炼,所以打太极不光光是摆姿势,而也要在缓慢和柔和的姿势注入自己的意念,心随身动,才能入“境界”。所以总感觉在公园练太极的大爷们身上总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节目,记者上武当山采访武当弟子,他们向观众展示了太极拳,师傅看似毫无痛痒的对进攻之人轻轻一拉一推,那人却已在十几米开外。他们称之为借力打力。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都来源于老庄哲学。太极拳与中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很大的联系。不愧是需要心,身,意的完美结合啊。所以这看起来柔柔的动作,认真的做起来还是挺费力的,力量源于内而不外露,所谓“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篇6:校本课程太极拳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1)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热爱学习,兴趣爱好广泛,至少学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3)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宁尚君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副组长:许华林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组员:向栋梁及三至六年级班主任

职责:(1)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2)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3)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5)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6)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三、校本课程开发

1、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校本课程的内容模块。

学校校本课程从内容上暂分为为二大模块,基本功模块,套路模块。

3、程序。

(1)调查。开发小组根据模块及专题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学校的各项教育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进行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2)申报。开发小组根据专题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申报申请,经批准后在相应时间内提交校本课程计划,校本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类型、名称、课程参考资料、目标、涉及学科、课时数、考核方式、课程大纲或教材等。(3)审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师提交的校本课程计划,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实施。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导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付诸实施。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 实施流程:

(1)选课。教导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

(2)排课。教导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折算成学分,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统计学分说明,1、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过程学分:能积极参加选修课,学习态度认真,得学分2-3分。成绩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得1分,良好得2分,优秀得3分。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教师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评比的基础上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每位学生三年所学课程的最低学分为6学分。

(2)由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班学生的考核,并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考核考查成绩,认定学分,报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

(3)出勤率未能达到规定课时的80%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篇7:中职体育太极拳的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在生活、健身、修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阶段,太极拳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强身健体,还可以使其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在中职阶段推广太极拳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体育;太极拳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的末期,有着性格不稳定、容易急躁的心态,太极拳恰好能让他们修身养性,形成较为全面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太极拳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中职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太极拳来讲,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中职男生喜欢对抗激烈、具备竞争意识的球类竞赛,对于动作较为舒展、缓慢的太极拳运动则兴趣很小。针对学生一开始不愿投入的问题,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太极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内心对于中国武术的探究兴趣,指导其养成终身进行太极拳运动的好习惯。在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太极拳的学习状态,了解太极运动的精髓。在讲授太极动作时,我讲述了太极中“白鹤亮翅”动作的来源,通过故事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当背景音乐响起时,我在微风中进行了演示动作,展示出太极运动的风韵,即,“白鹤亮翅”就像“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一样形神兼有,让学生想象成一只翩翩起舞、展翅高飞的白鹤,利用技巧的神韵快速地吸引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向物取形”的理念,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拓宽其课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动作名称的记忆。随后,我为学生介绍了“白鹤亮翅”的攻防含义,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武术眼界。在情境教学中,我通过演示、故事化地讲解,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加深他们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程度。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太极拳运动要点较多,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示范,加之学生内心较为急躁,在学习中很难沉下心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水平能够达到“形神皆似”的地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视频的讲解,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自己动作的准确性,体会并感悟太极拳的精髓,最终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动作和意义。在授课时,我发现不能单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周全地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悬挂动作图和多媒体演示教学录像等手段,使他们的印象更加直观,从而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如,“左右野马分鬓”动作有个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这时,单靠教师的提示声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示范时,我将篮球抱于体前,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动作的核心技巧;如“白鹤亮翅”等内容,通过促进他们发挥想象,使其加深理解动作要领。此外,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动作的不同来选取合理的方式,注重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再根据班级的课堂反馈来掌握课程教授的进度,并予以相应的改进,从而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三、修身养性,渗透太极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也已经深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极的气息调节、心理修炼是一种心灵的内在沉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休息或上课之余为学生穿插讲授一些太极文化,帮助他们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华,让他们在锻炼身体之余能够修身养性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不管在这种通悟中有无思想之获,都会产生一种很有层次、很有品位的精神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太极运动所带来的,它显示出太极与众不同的文化范。学习太极是领悟人生、享受生活,让自己的心沉浸在一种境界之中,简单而空灵。太极拳是阴阳学说,同时还结合了人体的运行知识,从而成为了刚柔相济的.健身和防卫的拳种,我在授课时为学生就重点讲授阴阳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从矛盾对立到统一思想,让他们体会到太极的内涵极其丰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明确太极拳的奥秘。由于学生处于高负荷的学习中,因此,我就指导他们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放松自己的心态。通过正确的太极拳练习,能够调节身体的相关机能、平衡人身的阴阳之气,补充人的后天不足,使学生的精力充沛,帮助他们把身体从僵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放松身体的各个肢节,养成乐观的性格,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运动效果。通过太极拳运动,学生不仅能够强健自己的体魄,还能够修养自己的性格,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格。总之,中职体育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开展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较为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旭.太极拳文化――中职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新途径[J].职业,(10).

篇8:开发校本课程 创新太极拳教学

[关 键 词]: 校本课程 创新 太极拳教学

【中国分类号】G852.11

开发校本课程,是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对太极拳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选择了24式简化太极拳为体育校本课程,并积极实施太极拳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适应当前体育教育改革需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成就,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潮汕地区,很多人早锻、晚练时把太极拳作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首选项目,同时青少年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追求和向往,使太极拳的教学具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简练阶段,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简练”,指初学者未涉及拳场,白纸一张,便于导师的填写,导师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等拳理拳法,只需传授动作,便初学者强记动作的一招一式。通过反复的示范练习,达到动作娴熟自如。这一环节要注意强调身体姿势,如:“搂膝拗步”。一式动作,对方用左(或右)脚踢来,我用右(或左)手搂开对方来脚,用左(或右)手随之推出对方胸部进行还击。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每一式动作之前了解动作的内在攻防含义,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同时使学生对所要学习动作有个直观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与框架,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人在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示范、讲解套路动作、指导、巡视、纠正,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确套路动作及动作攻防含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进行分组练习、学生自纠、学生互纠;通过探究创新“太极拳快打法”的形式让学生迅速掌握套路动作。教学前的动作攻防含义的演示是太极拳教学的基础,勇敢创新改革,使死板、枯燥的套路学习,变为简单、有趣、富有内涵的探究型学习课堂,并通过实践、运用、体会,进一步对动作了解,加深印象,同時也能增强初学者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信心。

(二)心练阶段,养成坚韧意志

这一阶段是对初学者在简练过程的改进与提高,着重强调练拳时要中正安舒,不能达到心神意识的内静,一定要达到外形的中正。既“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俗话说要学拳架,先明拳理。中职学校体育课时一般不多,拳理的讲解常在教学中被忽略,结果是太极拳没有太极“味”,只不过是放慢了的长拳。太极拳教学应从太极拳运动的技术分类出发进行教学活动,使学员对太极拳技法体系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不同单个技法的练习,使学员更容易形成太极拳技能,所谓学的是拳,练的是心。

在心练阶段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示范、讲解套路,明确套路动作攻防含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练习,通过探究创新“站桩回忆法”的形式让学生迅速熟练套路动作。所谓“站桩回忆法”就是太极拳起势开步姿势后通过脑海中放电影形式回忆套路动作,使学生迅速熟练套路动作;并通过学生的对练、利用器械(单、双杆、树杆等)体会简单的发力发劲、引力,再让学生示范、探讨交流,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动作质量。

(三)意练阶段,体会太极内涵

练习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即太极拳以意为主,力由意生,不求拙劲笨力,但并不是不要劲力。每个单式均为以“以心行意”,意动神随,“以意导体”,顺其自然,循套路动静、开合、阴阳、虚实的规律,沿弧形线运行,运动到每个动作的止点,起点自然显现。初练者主要体会“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即是动作过程中体会到好象在空气中感觉到了阻力。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己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双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

在意练阶段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示范、讲解套路,动作如缠丝、流水不竭,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创设情境,通过探究创新“橡皮阻力法”的形式让学生迅速体会套路动作,“橡皮阻力法”就是用一根橡皮系在两手腕处进行练习,体会在有弹性阻力下的套路动作,增强对太极拳套路理解。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体现了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感知到太极拳的轻、缓、稳、静、动等动作特征。

三、太极拳校本课程开展的反思

(一)创新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究、摸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如“太极拳快打法”、“站桩回忆法” 、“橡皮阻力法”“过独木桥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通过改革使死板、枯燥的套路学习,变为简单、有趣、富有内涵的探究型学习课型,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

(二)培养品质,完善学生人格

太极拳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武术教材的兴趣,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合作学习能力。由于太极拳运动以追求中和、和谐为目标,能培养练习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树立信心、更新观念、协作进取、奉献无私、不骄、不躁、不悔的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7

3.继明.《太极修炼八重天》.《中华武术》电子杂志.2008.10.23

4.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华武术》电子杂志.2011.1.10

篇9:警校太极拳实践课程

太极功夫扇是太极系列的一个新兴大众体育项目,是扇子和太极拳相结合的产物,它揉合了太极拳的动作以及长拳、京剧动作等,使武术动作与歌曲《中国功夫》相结合,构成了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实施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最后环节。太极功夫扇是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愉悦功能,是非常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将太极功夫扇融入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表演价值,而且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目标。由于云南省各高校太极功夫扇的起步较晚,影响力不够,师生的认识还不足,导致它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因而,有必要对它的价值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就太极功夫扇融入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太极功夫扇与当今教育指导思想相符合

(一)太极功夫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一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太极功夫扇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其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风格,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及文化审美情趣,又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太极功夫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把教育内涵有效地融入到太极功夫扇训练之中,在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正好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致。

(二)太极功夫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符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太极功夫扇不仅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太极功夫扇不仅能够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太极功夫扇将体育性、民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艺术的洗礼,促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太极功夫扇是在社会和群众中开展较好的项目,如能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将能与体育教育实践相联系,与社会接轨。太极功夫扇符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太极功夫扇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太极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同时,逐渐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太极功夫扇与中国哲学、传统医学、传统美学、军事学、宗教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保留了太极“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太极运动中的精华,同时又吸收了舞蹈、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太极功夫扇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演绎与整合,它体现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教授太极功夫扇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太极扇文化价值的讲解,这样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云南高校开展太极功夫扇

课程对云南旅游的.价值分析太极功夫扇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有益补充,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民族风情浓郁,民族体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如果在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太极功夫扇,不仅有助于高校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教学,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达到大学体育的教学目的,也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丰富,集市众多,在各民族节日和集市中举行高校太极功夫扇比赛或表演,能使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观赏到精彩的太极功夫扇表演,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满足他们对太极功夫扇的好奇心理,还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云南高校的形象。在旅游景点定期举办太极功夫扇表演,可能会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大亮点,为云南的旅游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三、云南高校开展太极功夫扇课程对高校自身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娱乐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深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课大多以长跑和球类为主,其方法相对枯燥,致使学生兴趣降低,体质日趋下降。太极功夫扇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运动的快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太极功夫扇的表演充满喜庆欢乐,对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娱乐方式。太极功夫扇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参与,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每年的大型文艺活动和表演也逐渐增多。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新年晚会等活动都为充分展示太极功夫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太极功夫扇在表演中需要队员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才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个队员的细小差错就可能影响整场表演的完美。一场高质量的比赛与表演,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把太极功夫扇的动作表演得生动形象、协调流畅、优美大方。因此,太极功夫扇能够很好地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

(二)有利于提升云南高校的知名度,是云南高校文化底蕴的有益补充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云南各高校在众多民族节日和集市(像泼水节、目瑙纵歌节、三月节、火把节、百家宴等)中举行太极功夫扇表演,向游客展示云南高校的教学成果,不仅能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记住云南高校,扩大云南高校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云南高校生源质量

(三)促进国际交流,扩大国际交流成果“一流的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民族体育可以说是我国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如今,云南各高校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校建立了联系,每年都会派遣不同专业的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与学习,利用这样的对外交流合作的条件,把太极功夫扇带出国门,让国外高校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的真谛,宣传我们的国粹。

四、结束语

通过对太极功夫扇课程的价值研究,在云南高校增设太极功夫扇公共体育选修课,全校性推广太极功夫扇,使更多学生得到学习太极功夫扇的机会,使太极功夫扇的价值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开设太极功夫扇公共体育课程,对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云南高校的知名度、促进各高校的国际交流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太极功夫扇的重视,提高对太极功夫扇的支持力度。

上一篇:学生快乐国庆作文下一篇:建筑材料A形考作业1、2、3、4答案2018年验证更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