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2024-04-28

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共8篇)

篇1: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阮春永,俞永明,俞水昌《浙江畜牧兽医》2005-1(1820)

上虞市地处宁绍平原,经济发达。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上虞市农业经济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重要产业。目前已建立了以市郊和虞北海涂为主的养猪小区,以梁湖、东关、松厦为主的绍兴麻鸭养殖小区,以章镇、东关、丰惠为主的鹌鹑养殖小区,以海涂为主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以松厦、丁宅为主的獭兔养殖小区,以市郊和虞南山区、半山区为主的优质三黄鸡养殖小区。2003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4.94亿元,比2002年增加5.15%。全市畜禽饲养量生 52.45生万头,牛5167头,羊12.71万头,家禽1179.21万羽,兔13.25万只,蜂23249箱,肉类总产量35286.9t,全市农民人均家庭农业经营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占36.5%。

1.1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近年来,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较快,特别是猪、禽等主导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生猪生产,随着散养农户逐渐减少,专业化、规模化养猪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饲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生猪生产形势呈现出稳定的持续发展态势。全市饲养100头以上规模猪场254个,其中万头以上猪场5个,千头以上猪场45个,百头以上猪场204个,百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76.7%。为提高规模化养猪品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有省一级种猪场1家,二级种猪场1家;存栏公母猪品种结构优化,公猪良种率达100%,二元以上瘦肉型母猪占总存栏母猪数的98.17%。为适应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该市12家千头以上养殖大户,2004年5月自费组织到广东东莞考究养猪经验。通过对照,一致认为当前最缺乏的是规模、管理和技术,要提高生猪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祥盛农业有限公司在2003年投资509万元建设新猪场的基础上,又投入4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着手建立科学养猪流水线,全面改良肉猪品种,使年出栏肉猪达到2万头以上;杨氏养殖有限公司决定投入900万元做大自身养猪产业,再建1个万头猪场,推行电脑控制,筹建饲料加工厂1个,发电沼气池1座,拉长产业链,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养禽生产,2004年上半年因受疫病影响,市场销售一度疲软,价格下跌,家禽产品积压,但由于各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影响:一是努力保护种禽生产,去劣调优,品种更新换代,确保种禽的合理结构,以保持高产繁殖性能。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消除广大消费者食用家禽产品的恐慌心理,促进城乡市场消费和发展生产。三是加强对养禽户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饲养管理素质。四是政府扶持资金的及时到位,发放补助资金扶持种禽生产,减轻养禽户负担等。目前养禽生产迅速回升,销售量、价格已恢复到常年水平。据调查,全市饲养200羽以上的规模养禽场561家,家禽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84.6%,规模化程度较高。

奶牛生产,“浙江普新乳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从上海引进奶牛进行试养,目前存栏300头,日产鲜奶3吨。该公司原来投入1300万元用于一期工程,2004年又

投入1000万元,新建6幢奶牛舍及牛粪加工处理等设施,计划再引进奶牛700头。为全市奶牛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

特种动物饲养,涉及饲养品种14个,特种养殖在全市畜牧业中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是“上虞市天鸟养殖有限公司”推行了“公司+农户”的肉鹌鹑生产经营模式,带动108户养殖户,采用统一供鹌鹑苗、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病、统一收购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编织销售网络,产品直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实施网络销售服务,降低成本,保证了肉鹌鹑产品的质量,为统一品牌打下基础。2003年出售商品肉鹌鹑1000余万羽,同比增长16.3%,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编写上虞市农业地方标准,目前已编写制订了《梁湖小公鸭》、《上虞三元猪》、《浙东白鹅》、《无公害肉用鹌鹑》等4个农业地方标准,并已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2003年全市已有新星鹅业合作社的“草凤”牌肉鹅、田兴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田兴”牌肉鸡、谢塘农业服务站的“禹蜂”牌小公鸭、祥盛农业有限公司的“祥盛”牌生猪等四家单位获得国家级绿色产品基地和绿色畜产品认证;皂李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皂李湖”牌肉鸭获得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绿色畜产品认证;2004年又有6家单位申报绿色农产品基地。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所属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及定点屠宰场开展兴奋剂尿样检测,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1.3 畜产品加工正在起步。据调查,上虞市的畜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逐步发展。目前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6家,其中家禽产品加工企业1家。家禽加工企业主要加工贡鸭、酱鸭产品,2003年加工销售1600吨,带动82户养殖户;市机械化屠宰场2003年屠宰加工生猪8万头;市万隆保健食品工业有限投资1500万元,主要从事朱邦牌蜂蜜、蜂皇浆冻干粉、花粉、蜂胶等蜂产品的系列制品开发研究。

1.4 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带动明显。据调查,该市的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已有明显提高,现有市养猪协会、市蜂业协会两家,共有会员143人。在养殖小区建立了4家专业生产合作社,涉及生猪、白鹅、放养鸡、鹌鹑四个行业,由230余户农户自愿组成,为社员之间建立了互相探讨、交流经验的平台,使合作社社员互相合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全市有7家畜牧企业列入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畜牧示范小区和6个市级畜牧示范小区,涉及生猪、奶牛、放养鸡、鹌鹑4个畜禽品种,他们是畜牧业中的养殖大户,规模化程度高,饲养数量多,带动了全市畜牧生产的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畜牧业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应变能力差;二是饲料价格上扬,制约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畜牧业的废弃物污染严重,给周围城乡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四是畜产品安全监督还须加强,违禁药物的使用时有发生,标准化饲养范围不够广,还处在示范阶段;五是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仍以活畜禽销售为主,加工企业少,产品种类少,缺乏著名品牌,缺少精品名品,品牌效应低;六是国家对土地使用的宏观控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扩大再生产;七是财政对种畜禽、防疫、监测设施、监督手段的投入与畜牧业发展不相适应;八是基层

兽医队伍不够稳定,人员老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检工作的开展。发展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有效的形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养殖大户为主体,各地的特色养殖为内容,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广南山鹌鹑养殖合作社经验,发展“订单”农业,由公司统一提供苗鹌、饲料、兽药及各类服务,产品由公司按照标准回收后统一销售,保证养鹌户有一定的纯利润,消除养鹑户的后顾之忧,起到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骨干示范作用。鼓励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参与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产业化经营。

3.2 进一步修改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有关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畜牧业用地;正确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力推广桑园、果园养鸡经验,发展畜禽养殖业。

3.3 逐步推进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要以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扶持和推广市家禽改良站三元猪标准化养殖,梁湖小公鸭标准化养殖,天鸟养殖有限公司的肉鹌鹑标准化养殖和浙东白鹅标准化养殖;制定《无公害肉用鹌鹑》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放养肉鸡饲养管理》县级地方标准;新培育2-3家千头猪场为万头猪场,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场大户中开展生态养殖试点示范,利用沼气发电,牧渔结合、牧农结合;继续开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严格治理畜牧污染,试行污物总量控制,限量、减量排放制度。

3.4 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加强信息服务,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加快信息网络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规模场户延伸,努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树立品牌,创名牌,深化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举办各种类型的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形式,扩大畜产品的销售力度和知名度。

3.5 加强对畜牧生产的支持。在畜牧用地、用电上给予适当的倾斜,继续对畜牧示范小区的防疫和畜产品监测进行监督。

3.6 改革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实行动物防疫、检疫等公共事业性工作与一般医疗技术服务工作职能分离、人员分流,对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兽医人员要重新考核录用,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建立灵活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用人机制,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2: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甘、青川3省交界处。南连四川若尔盖高原, 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东靠岷山, 与甘肃省的陇南市、定西市相连, 北接黄土高原, 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相邻, 西接青藏高原, 与青海省黄南、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也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地区, 地理环境独特。境内地势西北部高, 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m, 大部分地区在3000m以上。高原面地势主要向北倾斜, 大部分区域海拔3000~3600m, 北部和东部边缘的深切河谷则不足2000m。甘南州属高寒湿润的高原气候, 气候年较差小, 月较差大, 雨热同季, 垂直差异显著, 光照充裕, 但利用率低;年均气温在1~6℃之间, 1月平均气温-6~12℃, 7月平均气温10~18℃, 无绝对无霜期。由于海拔高, 年日照时数较少 (2200~2400h) , 气候高寒, 年平均气温普遍低于3℃, ≥10℃持续期一般仅有2个多月。这种热量状况远不能满足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却特别适合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受热量条件限制,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因此畜牧业是甘南州的支柱产业, 也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种植业只限于洮河、白龙江沿岸和大夏河沿岸的山间盆地和深切谷地, 年均降水量400~600mm之间, 降水梯度变化较大, 属于甘肃省的降水丰富区。

2 草地资源及畜种资源

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辽阔, 物产丰富, 草畜资源得天独厚。草地资源是甘南州最大的生物资源, 全州天然草场总面积为4084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0.3%, 可利用天然草场为3848万亩, 占天然草场总面积的94.2%, 其中6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场面积3.758万亩, 占天然草场总面积的92.0%。植被覆盖度在80%以上, 组成草地植被的植物有94科、369属、947种, 其中可食用植物890种, 占总种数的93.98%, 适口性优良的258种, 占可食用植物总数的28.9%;可供驯化栽培的34种, 占优良牧草的13.2%;有毒有害植物8科68种, 占总种数的7.1%。适口性强、营养丰富、饲用价值较高的牧草品种主要有垂穗披碱草、老芒麦、早熟禾、中华羊茅、花苜蓿及莎草科、菊科植物等,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而畜牧业又是甘南经济的主体, 是当地藏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息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 畜牧业的兴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甘南州是我国牦牛和草地型藏系绵羊的主要产区之一, 独特的畜种资源是甘南州的又一优势资源, 是千百年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 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生产性能良好的地方优良畜种, 主要有甘南牦牛、欧拉羊、甘加羊、乔科羊、蕨麻猪、河曲马、河曲藏獒等。2013年末, 各类牲畜存栏380.96万头, 大牲畜132.21万头, 绵山羊225.09万只, 猪23.90万头。在畜种构成中以甘南牦牛、欧拉羊、甘加羊、乔科羊、河曲马为主体, 牦牛、藏系绵羊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品种, 以产肉为主, 肉、皮、毛兼用的类型, 是牧民群众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河曲马、河曲藏獒的中心产区均在甘南。

3 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集中扶持省、州新农村试点村项目建设和支持“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畜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畜牧业连年获得丰收。据统计, 2013年全州各类牲畜年末存栏为380.96万头 (只匹) ;总增各类牲畜95.9万头 (只匹) 、出栏164.21万头 (只匹) 、商品141.22万头 (只匹) , 牲畜总增、出栏、商品3率分别为24.36%、29.23%和24.64%;肉、奶产量分别为6.5万吨、8.7万吨;新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1个, 新建畜产品交易市场4个。养殖、育肥等示范基地和小区年户均收入达到1.72万元以上, 农牧民家庭通过经营畜牧业得到的收入733.37元, 占当年家庭经营总收入的32%。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种草养畜迈出了新的步伐, 年内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0万多亩, 累计达到30万亩, 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74:17:8.5调整为2007年的50:36.7:13.3。

4 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4.1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发展难度较大

畜牧业基础设施是改变畜牧业生产条件, 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畜牧业必备的物质条件。甘南牧区地处高寒边远地区, 农牧民居住分散,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大, 地方财政困难,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 直接用于转变生产方式、服务于畜牧业的牲畜暖棚、饲草料基地、疫病防治、畜种改良、人畜饮水、草畜产品加工贮藏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以牲畜暖棚为例, 全州主要牧业县累计建设面积仅19万平米, 按照2013年底牦牛、藏羊实际存栏数, 平均每羊单位仅0.03平米, 由于寒冷、雪灾、饲草料短缺和疫病等原因造成牲畜死亡率每年居高不下。据不完全测算, 每年各类牲畜死亡率接近8%, 经济损失高达3亿元左右, 遇到大的雪灾死亡率在10%以上, 有的牧户甚至因灾倾家荡产, 损失极为严重, 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 带动能力有限, 市场体系不健全, 畜牧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动物防检疫、畜种改良、草原监理等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的设施简陋、服务手段落后, 用于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的住房、交通、通讯等设施不配套, 广大牧户仍在沿用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 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4.2 生产方式粗放落后

主要表现在, 一是牧区畜群结构不合理、畜种比例失调, “家家马牛羊, 户户少而全”, 适龄母畜比例低 (一般不超过45%) , 种公畜、役畜及其它老龄、非生产畜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二是缺乏商品经济意识, 重数量、轻效益, “牧民富不富, 就看牲畜数”的陈旧观念, 造成牲畜出栏率低, 生产周期长, 惜售思想严重, 畜牧业生产长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三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产业结构“小而杂”, 生产方式传统落后。长期以来, 农牧业经济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 突出地表现为“四多一低”:即草场面积多, 养殖品种多 (猪、羊、牛、鸡等) , 耕地多, 种植品种多 (青稞、油菜、蚕豆等) , 但效益低, “养牛为耕田, 养猪为过年, 养羊为肥田, 养鸡换油盐”仍然是这些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 大部分乡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草场质量差以外, 大部分家畜品种质量差、生产性能低, 而且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比较严重, 比如山羊、蕨麻猪等;牦牛、犏牛、藏羊等地方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低。总之, 全州畜牧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没有形成连片集中发展规模, 没有打破区域界限布局, 生产与加工脱节, 承包制形成的小生产难以形成现代工业的第一车间, 产业链条短, 加工能力小, 经济效益差。

4.3 产业化程度低, 畜牧业增值效益不明显

“农牧互补”战略是甘南州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过程中的有益尝试, 其主要内容是“牧区繁育, 农区育肥;农区种草, 牧区补饲”, 自2004年试点以来, 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招商引资、能人带动、金融扶持等措施, 取得了初步成效, 农牧业经济结构正在逐步调整, 奶牛、肉牛羊、草产业3大基地、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建暖棚、引良种、种牧草、搞育肥正在兴起。但由于该战略刚刚起步, 没有国家的专项投资, 仅靠地方财政的微薄补助, 难以调动群众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影响了农牧互补战略向纵深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门类不全, 规模不大, 加工粗放, 全州25家与畜产品有关的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肉食品加工和乳品加工, 毛、绒、骨、血、内脏等畜产品加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 辐射带动力不强, 原料供应季节性不平衡, 现有加工企业每年生产时间不足4个月, 8个月处于停产状态, 导致企业效益平平, 现有企业能够就地屠宰加工的活畜不到当年出栏牲畜总量的15%, 大量活畜以廉价的资源形式或初级产品流向州外。

4.4 牲畜品种退化严重, 个体生产性能低下

牲畜良种化是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同等生产条件下, 牲畜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畜牧业的效益。长期以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 导致畜种和草场“两退化”, 牦牛个体比上世纪70年代平均变小21.8%, 欧拉羊个体平均变小16.7%, 产肉量、产数量、繁殖率等生产性能直线下降, 牦牛产肉量平均下降31.2%, 牦牛产奶量下降17.8%, 欧拉羊产肉量平均下降了18.3%, 双羔率几乎为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近亲繁殖方面的, 也有饲养管理以及草场质量方面的。牲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下生息繁衍, 缺乏种间杂交, 近亲繁殖, 加之草场退化使牧草营养水平降低、过度挤奶以及补饲不足造成牲畜发育不良, 导致牲畜品种退化严重。牲畜品种退化、生长发育缓慢造成了牲畜饲养年限长, 周转周期慢, 牧草消耗大, 反过来又加剧了草场退化。提高畜牧业效益未能从牲畜质的提高来实现, 而只能从量的扩张来完成。

4.5 动物防检疫手段落后, 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畜牧业的效益在规模, 成败在防疫, 追求生态、安全、优质的畜产品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甘南州地处甘、青、川3省交界处, 人畜流动频繁, 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大, 动物防检疫工作任务艰巨。要做大做强以牦牛、藏羊为主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必须以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保障, 而由于长期缺乏投资, 检测检验设备奇缺, 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低, 动物防检疫手段落后, 州、县、乡兽医基础设施条件差, 房屋破旧、设施简陋、经费奇缺, 全州乡镇畜牧兽医站和种畜场房屋破旧, 有的乡站已成危房, 近两年虽然安排了些项目, 但因投资少、项目设施不合理, 设备配备不合理、土建工程少,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防检疫机构条件差的问题;各乡 (镇) 站都没有交通工具, 而服务范围在10~30km之间, 靠步行搞防疫, 大部分的乡 (镇) 站没有电话等通讯设施, 遇到大的灾害和疫情很难及时深入现场采取措施和上报, 更谈不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手段;国家对动物防疫经费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以来, 由于地方财力十分有限, 防检疫工作经费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药械价格不断上涨, 牲畜数量不断增大, 导致药械和常规疫苗严重不足, 影响了防检疫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4.6 科技支撑畜牧业发展的作用很弱

农牧民是畜牧业生产的主体, 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培育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牧民, 是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但是, 长期以来, 由于科技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 全州农牧民从业人员中, 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较高, 系统接受畜牧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农牧村劳动力很少, 传统粗放型畜牧业生产经营观念根深蒂固, 暖棚养畜、青贮氨化、疫病防治、畜种改良等一些最基本的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 畜牧业高科技成果转化就更为困难, 加之基层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深造、知识更新的机会少, 知识老化, 对农牧民科技服务和引导的能力较低, 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 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 严重制约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4.7 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市场竞争能力弱

篇3: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关键词:阜阳市;畜牧业;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20-02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全省畜牧生产大市,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畜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为本市和省内外其他地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畜禽产品。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制约,阜阳市畜牧业生产经营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和畜牧业从业者更大的努力。

1 阜阳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惠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阜阳市畜牧业稳步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

1.1.1 主要畜禽产品稳定增长

近几年,阜阳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几种主要畜禽产品持续增长,近六年阜阳市几种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见表1,可以看出各种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1.1.2 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升

在畜牧业生产中,近几年来,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攀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76%,规模养殖场数量发展到35035家。其中,拥有万头以上猪场23家,千头牛场15家,百头奶牛场9家,千只羊场50家,十万只肉鸡场37家,五万只蛋鸡场17家。

1.1.3 畜产品质量持续向好

全市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齐头并进,注重畜产品质量,使得畜产品质量持续向好。2015年,全市畜产品抽检全部合格,未发生有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

1.2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畜牧业金融得到发展

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全市共争取省市两级项目资金8 365万元,其中生猪良种补贴549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 166万元、奶牛标准化130万元、现代农业生猪项目1 600万元、基础母牛扩群2 200万元、现代农业科技推广430万元、健康养殖790万元、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畜牧业以奖代补500万元。

各县市区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对养殖户信贷提供利息补贴,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村养殖户的信贷发放,促进了畜牧金融的发展。

1.3 畜牧业现代水平不断提高

伴随着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的提高,阜阳市畜牧业正在实现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创建了多个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实现了规模标准化养殖、生态健康化养殖、科学管理化养殖。通过树立畜禽养殖示范典型,扩大辐射带动,实施动态监管,提高畜禽养殖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科学化水平,大大地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1.4 畜牧业重点项目不断推进

近年来,阜阳市作为皖西北的重点城市,积极推进招商工作,为畜牧业引入一批重点项目。

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总投资15亿元的立华牧业百万头生猪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合肥正大有限公司100万头安全猪源项目等几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有的已经建成上马,其余几个也已经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2 阜阳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阜阳市畜牧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当前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没有完全达成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社会共识

当前,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社会共识。

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养殖业不提供税收,占用耕地,带来污染,还要承担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扶持力度不大。

2.2 缺乏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虽然畜牧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入,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但当前阜阳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不全、品牌影响力小,带动能力不大。

尤其是肉鸡和鸡蛋的精深加工几乎空白,奶业发展的短板态势还没有扭转。

2.3 畜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阜阳市内目前从事养殖业以当地农户为主,外来大型养殖场所占比重较小,从业人员以农村劳动力为主,这些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总体素质较差,各种能力相对较差,影响了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4 畜产品特色不明显,品牌化意识不强

阜阳市虽然是畜牧大市,畜产品占全省的1/7,但特种畜禽养殖不多,畜产品精加工不发达,畜产品特色不明显,再加上从业者各方面的限制,品牌意识不强,导致阜阳市畜牧业大而不强。

3 阜阳市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农业大市的阜阳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阜阳市要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良好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地发展现代畜牧业。

3.1 围绕增量提质,深化供给结构调整

3.1.1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引导已经发展起来的大中型畜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形成集饲料生产、规模饲养、肉品加工、废弃物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强化标准化示范创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

深入开展国家、省级和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认定和创建活动,建设标准化示范推广培训基地,推广先进畜牧实用技术,逐步带动养殖户向着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3.1.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阜阳市要积极宣传畜牧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加大推介力度。

对招商引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在土地租金、厂房建设、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争取全国性的畜牧龙头加工企业来投资建厂,鼓励支持全产业链开发,并做好全程跟踪服务,放大畜牧企业发展龙头作用。

3.1.3 促进农牧融合

推广种养结合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鼓励种植大户从事畜牧养殖,走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的路子。

积极发展饲草料种植,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牧草、青贮玉米等优质高产饲料作物面积。推动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沿淮适应性农业,发展草食性家畜和特色水禽。

3.1.4 培育畜产品品牌

通过政策引导、培育主体、整合资源等手段,充分挖掘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壮大一批现有的、引进一批知名的、发展一批外向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培育知名品牌,积极申请阜阳黄牛、白山羊、皖北黑猪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对获得驰名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加大奖补力度。

3.2 加强依法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3.2.1 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建立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县级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吸引有能力的企业参与畜产品质量监测室建设,开展经常性的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落实备案制度,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3.2.2 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

贯彻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综合处理场建设,各县区要积极协调,落实处理场建设用地,全面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

3.2.3 强化畜禽屠宰监管能力建设

规范屠宰检疫,强化痕迹化管理,开展屠宰从业者培训,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

健全屠宰检验体系,提高屠宰企业质量自控能力,强化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加强对屠宰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完善畜禽屠宰监管区域联合执法机制。

3.2.4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大力加强兽医体系能力建设,推动县市区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法人主体资格,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基层检疫队伍管理,积极落实绩效考核,切实加强队伍行风建设,坚决查处乱收费、不作为、慢作为行为;

开展基层检疫标兵评选活动,做好正能量宣传,切实树立基层动物检疫队伍良好形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行力。

3.3 坚持依法防控,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畜牧业生产面临着畜禽疫病的威胁,为了保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尤其要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要严格做好春秋两季疫病防控,做好重大疫病防控的技术准备,落实到人,建立受益人考核制度,并对相关防疫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该奖的奖,该罚的罚。

发挥基层动物防疫员和疫情监测点的作用,加大定点定时监测力度,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并建立重大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防控机制,规范应急工作程序,增加应急处置能力,防止疫情扩散。

3.4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优秀的人才是畜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阜阳市县两级畜牧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技术人员,提高畜牧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3.5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另外,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畜牧业各类企业相关人员和养殖户的基本能力、市场意识和法律观念等,以促进阜阳市畜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4 结 语

总之,作为畜牧大市的安徽省阜阳市,畜牧业一直发展稳健,在省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制约阜阳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进阜阳市畜牧业更好更快更强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磊,甘国夫.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10),6-7.

[2] 马德元.畜牧业规模养殖的风险与控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2(17),43-46.

篇4: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1 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品种改良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各个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得当地的畜牧业发展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除此之外, 各个地区的良繁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这为当地的畜牧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些地区的畜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体系, 并且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方案, 方案中主要针对管理情况、养殖档案建设、禽畜的疫病防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地方在畜禽养殖中越来越多的畜主开始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 并且注重培养大批的技术人才。上述一点能够表明, 我国的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全国畜牧业改良发展现状来看, 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比如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健全, 先进的技术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等。因此摆在畜牧业管理部门的问题依然有很多。

2 畜牧业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1) 层畜牧业队伍稳定性差、技术支撑机构技术水平低。对于基层畜牧业的管理来说, 品种改良这项技术推广人员通常都是以技术员指导, 主要还是靠畜主去操作实施, 从而会导致操作技术不规范而影响母畜的受胎率, 出现屡配不孕或产仔数少的情况。当遇到春季与秋季家畜防疫注射时, 部分疫苗对刚受孕的胎儿有着不良的应激作用, 这也给品种改良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性, 另外, 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低, 对技术人员指导的东西接受能力低, 宣传培训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 这也给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增添了难度。 (2) 种补贴项目资金不到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肉品的需求量加大, 质量要求也提高, 为此, 现阶段我国的畜牧业结构进行了明显的调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 为了结合‘三农’实际, 在部分地区开展良种补贴项目的惠农政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补贴的资金不及时或不到位, 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对有些相关的费用又不能收取, 部分时间会出现技术人员的‘亏本服务’, 从而出现服务积极性降低, 整个品种改良的工作进程和质量也随之降低。 (3) 饲料来源缺乏、饲养方式落后。有些地区受地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饲养的草料十分缺乏, 为了能够满足养殖需求, 必须到其他地方购买, 这不仅增加了费用, 而且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产业发展。再加之, 现代依然有大部分养殖户应用的是传统的粗放饲养方式, 所使用的饲养草料都未能进行精细化加工, 这使得草料浪费严重, 同时也增加了饲养的成本。然而有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利用农副产品这方面的蛋白质精料, 致使得饲料开发利用方面更加困难。 (4) 育肥轻繁育现象较突出。在家畜的饲养繁殖中, 有的农户对母畜的繁育观念淡薄, 不结合科学的生产管理, 对怀孕母畜和新生仔畜管理不善, 导致在繁育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较大的收获, 从而放弃繁育扩大生产的理念, 进而重视重育肥轻繁育的现象。由于育肥牛羊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 饲养生产母畜见效慢, 很多养殖场和合作社都倾向育肥牛羊, 自繁自育的很少, 这样导致了畜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3 畜牧业品种改良的建设措施

(1) 定畜牧技术队伍、加强品种改良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培养畜牧业技术人员, 尤其要向基层下派优秀的技术人才, 以便支撑机构实现上下一体, 形成体系。另外, 畜牧业组织机构成员职责必须明确, 按照目标分层的方法进行管理, 每个品种改良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畜牧业品种改良机构所花费的各项费用, 都应该纳入到财政支出中, 进行全额拨款。 (2) 加投入, 政府补贴要多元化。在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中, 当地政府应该依据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 提高畜牧业品种改良的生产经费, 同时在政策上也要作出相应的优惠。政府补贴的形式也应该多元化, 比如可以种草补贴、运费补贴, 如果某些牧民致力于种草, 则可以给予牛羊方面的奖励。另外, 在品种改良项目的补贴上给予逐步的提高, 从而带动大批的技术人员与畜禽养殖户的紧密结合, 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成效。 (3) 上下级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对于缺乏饲养草料和农副产品精料的地方, 当地政府一定要做好粮草与畜禽存栏的平衡发展工作, 为了保证粮草供应充足, 政府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加大草山及农副产品精料的开发。如果需要进行远距离的运输, 当地政府应该推进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 政府应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农户家中进行指导, 以此改善饲养方式, 有粗放变为精细化, 提高粮草的利用率, 从而加强畜禽的繁育能力, 保障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 (4) 大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各地应组织开展对当地畜禽遗传资源进行特性研究。掌握当地畜禽遗传资源的生理和生化指标, 摸清各地遗传资源的特性, 组织企业进行专门化生产, 开发特色畜产品,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 大力推广各种风味产品, 以用促保, 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总体形势良好, 但是依然不容乐观, 存在的问题都比较突出, 为此, 各个有关部门与人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采取切实有效的建设措施, 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 国家、当地政府、牧民等都应该为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尽一份力。待上述问题全部解决之后, 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才会真正的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畜牧业是我国一大重要产业, 该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对其品种进行不断的改良。目前, 我国在畜牧业品种改良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 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首先对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其次对畜牧业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措施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篇5: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关键词:畜牧兽医 卫生 问题 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各级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逐步取缔小型手工定点屠宰场,建立大型机械化畜禽屠宰加工场,并禁止在农贸交易市场屠杀活禽。要继续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将发展畜牧小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坚持生产与治污并重,改革与开发同步,鼓励扶持养殖户兴建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切实提高养殖场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篇6: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1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截止2010年末,全市的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畜禽饲养总量、畜产品产量、畜牧经济总收入和农民畜牧业收入等指标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体情况如下:(1)生猪市场发展平稳,但养殖效益大幅降低;蛋鸡生产较平淡,形势未有根本好转;奶牛养殖效益持续下滑,规模略有萎缩。(2)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明显。(3)畜牧龙头企业有所发展,标准化养殖初见成效。(4)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5)畜禽良种化水平得以提高。(6)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7)畜牧业生产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

2 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2)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3)畜禽养殖结构优化升级难度大。(4)相关扶持政策连续性不强。

3 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引步伐。通过对外抓引进,对内抓培植、抓提高,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依托现有加工企业,通过采取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重点引进以牛奶加工、肉羊 (牛) 加工为主的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以及肉牛、肉鸡等一批奇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以推动全市畜牧业特别是牛羊饲养业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快车道。

3.2 加快小区建设,继续深入实施“退城入乡”和“退户入园”的畜牧业发展战略

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按照“谁入住、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众多散养户搬入小区进行集中饲养。规范并加快畜牧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学发展,鼓励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作股加入合作社,指导生产,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饲养、专业化经营的格局,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3 大力发展不同类别畜禽养殖示范场,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

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

3.4 加大政策扶持和法规宣传力度,品种改良和引进要有专项资金

要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市镇两级政府应将畜牧发展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保持有所增长。对动物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等经费,应予以保障;增加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扶持畜禽良种引进、繁育和科技推广等事业发展。

3.5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村级

动物防疫员的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动物防疫和畜禽养殖数量普查、疫病监测、技术服务等工作。

3.6 建立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

篇7: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关键词:存在形式;处理方法;开发再利用;效益

1.建筑垃圾的定义、分类及影响

1.1建筑垃圾定义及分类。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得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同时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等对于建筑物或构筑物造成不可抗拒的破坏产生的垃圾。

1.2泰安市部分建筑垃圾存在现状。目前,泰安的城市发展中建筑垃圾造成了不少问题,建筑垃圾对河道阻塞以及阻碍交通最为严重。

泰安市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还比较落后,许多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就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和景观。这对整个泰安旅游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1.3建筑垃圾对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广泛地侵蚀作用,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居住生活条件,土地质量评估等都有恶劣影响。大量的土地堆放建筑垃圾后会降低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建筑垃圾堆放于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一些粉尘颗粒会悬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建筑垃圾的长期堆积是导致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水域,污染水环境;建筑垃圾在城市中的堆放对城市环境,美观度都不利,还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隐患,随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故。

2.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

低级利用是我们广泛应用的一种建筑垃圾利用的方法,就是对普通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一部分进行回填,例如砖石、砌块、混凝土、沥青、渣土等,它们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损害;对不可再回收利用的塑料以及其他垃圾进行挑选,去除有害的物质,以免对地下水、土壤产生巨大的损害。

另一有效方式是中高级利用,即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如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与此同时,利用此种类型的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这些骨料具有空隙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生产砌块和建筑隔声、保温、防火、防水墙版等墙体材料。在我国以及我们泰安市建筑垃圾最常用的处置方式依旧是填埋,由于各填埋场应与普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差异,应重点突出建筑垃圾处理厂的大范围处理和分选垃圾部分,以方便后续的再利用。

3.建筑垃圾的开发再利用

3.1建筑垃圾处理目标。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稍加处理,就能变费为宝,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重点加强回收再利用的项目,再次加强循环利用,最后减少填埋处理。我们要做好能够减少建筑垃圾填满处理这种方式,就必须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创新发明,积极研制出像洗砂机等的机器帮助我们实现垃圾能源的改变。

一般对建筑垃圾可以用下面的办法进行处理。首先将拆除建筑物、房屋装修和改造道路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用车运到处理场所,然后,用人工的办法将建筑垃圾中的可直接再生利用的物质,如金属材料、木质类材料和塑料类材料分选归类,直接供给相应的公司进行处理。对建筑垃圾中的大块废混凝土、废砖、大理石等物质,用石料粉碎机进行粉碎工作,再筛选出符合建筑标准的粗石子、细石子、粗砂子、细砂子等再生材料。生产用水采用活性炭反渗透净化生活污水并循环使用,既可节约用水又可防止污水的再次排放污染环境。

3.2建筑垃圾再利用方向: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2.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3.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4.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同理,也会为我市的经济产生巨大的效益,为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5.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这是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用于钢铁产品制造的原料。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粗骨料的造价大大降低,钢材可以再次加工利用,降低了建筑材料成本,为缓解当前建筑材料短缺,利用拆后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材,是建筑市场存在的一股巨大的能源。在一个城市发展中,建筑材料需求量增大,建筑垃圾破碎再利用从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的解决当地建筑材料供应状况。研究一个地方的建筑垃圾,有助于积累建筑垃圾处理经验,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进行试点工作可以将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中可能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并提供解决的办法,其示范作用将有力的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5.结束语

目前,泰安正处在发展阶段,同时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城市建设,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未加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以泰安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垃圾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充分利用好这个放错的资源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唯有通过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对建筑垃圾采取资源化的管理,使这些废料得到循环利用,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达到和谐人居环境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2000(6):33-34

[2]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3)由环卫科技网更新

[3]建筑垃圾处理模式的分析,2014.05.29

[4]建筑垃圾处理回收再利用有哪些方式.建筑垃圾处理.2012-06-25

作者简介:周雪峰(1993—),男,汉族,山东烟台市人,学生,大学本科在读,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篇8: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1 疫苗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使用现状

对动物传染性疾病而言, 最好的防制方法就是按程序进行免疫注射, 免疫工作已成为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经常有畜禽免疫接种后, 仍有特定的疫病发生和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是畜禽没有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抗体没有达到应有的保护水平, 以致机体抗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疫苗的种类繁多

随着动物疫苗需求量的增大, 市场上畜禽疫苗品种繁多, 生产厂家层出不穷, 质量差异参差不齐。根据动物疫苗的病原来源、免疫原理、免疫对象、免疫技术的不同, 可分为病毒苗、菌苗、虫苗;活疫苗、灭活苗;单价苗、多价苗、混合苗;还有基因工程苗, 基因工程苗又可分为亚单位、活载体、基因缺失、核苷酸、合成肽等。在畜禽生产过程中, 疫苗生产厂家多、种类多, 有些养殖户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不讲科学, 盲目使用药物和疫苗, 使得疫病越来越复杂化, 越来越难以预防。

1.2 疫苗的购买、运输和保管环节隐患多

除政府强制免疫苗外, 养殖户应通过正规渠道, 到有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兽药店购买。养殖户到未按规定备案、审批或通过非法疫苗供应渠道购买使用疫苗, 疫苗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疫苗运输和保管不当也会造成疫苗效价降低, 一方面是经销商在疫苗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 致使疫苗效价降低;另一方面是养殖场 (户) 购买疫苗后, 未按照规定冷藏或冷冻保管, 也必然会影响疫苗的效力。

1.3 在使用疫苗前, 未掌握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

应针对某些传染病在流行季节之前或受疫病威胁地区的畜禽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合理安排接种时间。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 看到许多养殖户没有根据当地和自家的发病史来制定免疫程序, 而是听取供苗商或者供料商提供的免疫程序, 有的甚至照搬其他养殖户的免疫程序。

1.4 不认真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

购买疫苗时, 应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与瓶签是否相符, 若不同, 严禁购买;应仔细检查瓶签所标明的生产日期和失效期、储运方法及时间, 特别注意了解是否有因高温、日晒、冻结、长霉、过期等造成产品失效的各种有关因素。检查疫苗瓶身是否有裂纹, 瓶塞是否松动, 瓶内是否有异物, 油乳剂破乳以及产品色泽物理性状等与就明书不一致的产品, 不得购买使用。

1.5 未做好免疫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免疫接种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应了解被注射动物的健康状况, 对怀孕后期的家畜和不健康的家畜先暂缓。同时要做好免疫器械的消毒等准备工作。

1.6 疫苗的科学使用

疫苗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途经应严格按瓶签规定要求, 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或溶解, 否则疫苗滴度会下降, 影响免疫效果。活疫苗在稀释过程中, 由于温度的影响, 疫苗活力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活力降低) , 疫苗的免疫效果将减弱, 所以气温高时接种疫苗应在早晚进行, 喂饲料应喂半饱, 这样可减轻疫苗的应急反应以及避免免疫效果的减弱。

1.7 不暂停使用抗菌药物

在使用细菌疫苗前后饲喂或注射抗菌药物, 其后果是引起疫苗效价降低或免疫失败。一般情况下, 使用细菌疫苗前后一周, 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因为使用抗菌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 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1.8 疫苗使用后的生物安全不到位

对免疫注射后, 剩余已稀释的部分疫苗应煮沸或倒入火中烧掉, 不可放置长时间后再用, 切忌在栏舍内乱扔乱放, 特别是活疫苗瓶, 因为这样做易引发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

1.9 免疫效果监测不到位

接种疫苗后, 1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抗体监测, 免疫效果可通过监测动物免疫前后的抗体水平得知。对抗体水平达不到合格率的, 应及时查找原因, 重新免疫, 确保动物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

2 疫苗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混乱

生产厂家随意向市场投放疫苗等生物制品, 由于疫苗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生产厂家不顾国家的政策法令, 随意把疫苗等生物制品销售给私人兽药店和个体养殖户, 是造成生物制品经营混乱的一大原因。

2.2 疫苗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执法力度不大, 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一方面未经许可的兽药店擅自经营兽用疫苗;另一方面一些畜禽养殖场未按规定备案、审批, 通过非法疫苗供应渠道购买使用疫苗、假疫苗, 并以技术服务、代购等方式变相销售疫苗。

2.3 养殖户不重视疫病的预防和缺乏对生物制品使用的知识

有些农村养殖户怕麻烦, 对疫病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 不进行免疫;有些养殖户盲目跟风, 别的厂场用什么苗就跟着用什么;有些养殖户对疫苗的运输、保管没有按照要求;有的注射剂量过多或过少, 均无法达到免疫效果。

3 解决疫苗在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大执法力度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 严格实施统一管理, 严格把好疫苗质量关, 让不合格的劣质疫苗无生存的土壤。

3.2 加强市场监督

采取外堵、内治等方式, 强力整顿兽用疫苗市场, 严厉查处违禁从事预防用疫苗经营的兽药店和畜禽养殖场。同时, 许可有资质、信用好的经营者经营非强制免疫的一些常规疫苗和特殊疫苗, 以补充主渠道的不足, 满足广大养殖户的不同需求。

3.3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抗体监测

根据本地的疫情动态、发病史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兽医部门应科学指导养殖户进行防疫工作, 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地使用。及时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对监测结果分析和反馈。

3.4 对养殖业主和防疫技术员进行科学培训

上一篇:蒲巴失踪后童话作文下一篇:高二梦想议论文8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