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2024-05-23

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共10篇)

篇1: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介绍了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减少农业机械维修事故提供参考.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232.8+7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 事故 发生原因 对策

篇2: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摘要: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 总面积1 357km2.系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兼有山区、岗地和平原,热量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水稻、玉米、油菜、温州蜜柑、茶叶等多种作物的`适宜生长区.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其收益在农民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近几年来农业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构成了严重威胁.作 者:朱祚亮 来武新 曾先玉 余昌清 邹德寿 廖贵新 作者单位:朱祚亮(湖北省宜都市植保站,宜都,443300)

来武新(宜都市土肥站,宜都,443300)

曾先玉,余昌清,邹德寿,廖贵新(宜都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宜都,443300)

篇3:输血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1 造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误将血型写错, 口头交班不清楚, 电话交班误听, 配血时取错标本、发错血。抽血时将张三血放入李四试管里, 发血时查对不仔细。

1.2 环境因素

若配血室处在噪音频发处, 工作人员易引起疲乏头昏, 直接影响工作质量。若发血室处在交通要道, 易成为问询处, 干扰工作思路, 造成错误。

1.3 方法学因素

单一的盐水介质配血法不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免疫性抗原抗体, 潜伏着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危险, 而凝聚胺技术快速免疫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应用于交叉配血, 能检出ABO血型不合及其他血型系统不合。避免用盐水配血法而漏检的免疫性抗原抗体不合的血液输血。

2 差错事故发生的阶段

2.1 检测前差错

临床护士没有一对一的查对抽血, 造成抽血错误, 或者贴错标签。

2.2 检测中差错

血型鉴定时不属于疑难血型, 拿错标本, 血型报告错误, 注意力不集中, 查对不严。只用盐水介质配血方法单一, 造成免疫性抗原抗体不规则抗体漏检。

2.3 检测后差错

输血工作人员发错血, 护士取错血, 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而发生错误。

3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对策

3.1加强检测中的规范操作养成有秩序的工作习惯, 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及供血者的姓名, 交叉配血前复检受血者供应的ABO血型 (正反定型) , 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 (D) 血型。正反定型可发现亚型或血型抗原减弱, 对可疑的血型还必须进一步做其它血清血检查。交叉配血无论肉眼观察是否有凝聚, 必须用显微镜观察, 肉眼不能代替显微镜, 这样能区分特异性凝集和继发性凝集。

交叉配血试验即可复查血型是否正确, 又是决定能否输血的最后关键, 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溶血现象, 切勿将溶血当做不凝集。 (2) 溶血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3) 配血离心后的试管不可用力震摇, 以免凝集散开。 (4) 交叉配血后的主次管必须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是否有弱凝集。 (5) 临床上常有反复输血患者, 一次血样标本在交叉配血时不能反复使用。异体血的输入易诱发免疫反应, 任何一次输血都有产生抗体的可能。所以一次配血的标本不能反映下一次输血时患者体内的抗体状况。 (6) 输血工作者亲自到病人床前抽血, 避免了检测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

3.2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传统的配血用盐水介质, 此法不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免疫性抗原抗体, 潜伏着发生溶血反应的危险。而凝聚胺配血法能检出ABO血型不合及其他血型系统不合。因此, 凝聚胺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检查。卡式抗人球法配血技术共同使用, 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3.3加强质量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切实加强输血科的管理水平。健全用血申请登记制度, 输血前的检验和发血时的核对制度, 做到操作规范化, 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

3.4恪守职业道德, 增强法律意识。输血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为了确保质量第一, 安全至上的原则得到落实, 必须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增强责任心, 加强安全意识,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自觉规范各种操作。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因此, 对患者要高度负责, 对工作一丝不苟, 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4 讨论

输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可以救命, 用不好可致命, 因此,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输血意识, 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 强化医疗安全教育,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是非常必要的。据有关报道, 血型检测错误主要原因是检测前拿错标本, 占发生错误56%。可见, 拿错标本的比例是很高的, 并非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国各大医院都采用静脉做血常规, 采血工作由临床护士清晨给病人空腹抽血 (包括交叉配血的血样本) 。由于护士早晨工作量较大, 血样本不能保证100%的正确, 如果血常规抽错, 下次再做, 可以弥补, 可是交叉配血用的血不能错, 人命关天, 无法弥补, 慎之又慎, 建议到病人床边抽血 (谁抽血, 谁配血) 。显微镜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观察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弱凝集, 又能区分特异性凝集和继发性凝集, 是否能够输血显微镜下观察, 最后作出判断。方法学的改进非常重要, 仅用单一的方法, 会漏掉一些有临床意义的抗原抗体、不规则抗体。病人输入这样的血, 可引起输血反应, 发生输血事故, 把握好关键环节, 非常重要。

5 结论

输血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 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当然方法学单一造成也占一定比例。为了杜绝这些影响因素, 建议: (1) 配血人员床边采血。 (2) 显微镜观察必须仔细。 (3) 配血方法用凝聚胺+不规则抗体检查+卡式抗人球法配血技术共同使用, 可以将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事故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输血质量。方法 分析输血中存在的输血反应及影响因素。结果 及结论输血工作者要严格操作规范, 亲自到病床前采取血样, 避免检测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采取显微镜下观察凝集情况, 避免检测中差错;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检查和卡式抗人球法配血三种检测方法, 可避免溶血性反应、不规则抗体、血型不合等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事故,输血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军.强化输血管理, 保障安全用血[J].实用全疆医学, 2003, 1 (4) :338.

篇4:农机维修中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农机;维修;事故;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40

1 农机维修事故发生主要原因

1.1 维修设备不完善,维修人员技术不足

农机在我国近些年得到了快速普及,应用在生产中的农机数量呈几何级增长,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到机械设备中,使得机械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在农机维修方面体系并不完整,现有的一些农机维修站点,农机维修设备仍然相对落后,或是工具简单,或是配备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专用工具来进行操作的农机,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可想而知,有时维修人员不得不采取野蛮拆装的方式,操作失误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维修事故。另外,在一些农机维修站点,往往都是一些凭经验维修机械的人员,他们普遍年纪比较大,知识结构相对落后,难以跟上新机械的发展需求,这些人员多数都没经过专业的培训,维修往往凭经验或感觉,专业水平低,无法应对复杂的机械故障。而一些年轻人多数不愿意在农机维修上进行钻研学习,嫌脏和累。这就造成农村基层维修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而且青黄不接,整体维修水平偏低,安全意识较差。

1.2 检修时没有切断动力源

多数农机故障的发生往往都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突然发生,一些农机操作人员在遇到故障时,往往不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很容易因为着急而慌了手脚,没有切断动力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故障排除和处理。多数农机事故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给农机操作者带来人身安全隐患,也容易引起继发故障,造成机车的损坏。

1.3 一些小零配件使用问题

农业机械也是一个由众多零部件共同组成的系统,而一些小的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更换,但在实际农机使用中,这些小零配件往往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不能及时更换,有的更换的新件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配件,或是精度不够,这些小配件安装在机械上,在整体性能上不配套,易引发机械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1.4 维修后调试驾驶经验不足

机械出现故障后,要进行正常的检修,修理完成后要进行调试和磨合,试用一段时间,才能正常作业。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农机操作者往往不能规范操作,急驶急停,或是进行野蛮的暴力驾驶,而且有些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很容易引发突发事件,造成维修人员的伤残。

2 减少农机维修事故的对策

2.1 加强机械维修方法宣传

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媒介和科技手段,大力宣传农机维修方面的知识及操作方法,使农机操作者和维修者都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的维修及驾驶。同时要进行安全维修及安全保护方面的宣传,提高维修者及驾驶者的安全意识,使每个农机参与者都能在内心中意识到不按规范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高峰时期,要高频、大力度的宣传和监督管理,防止农机维修事故发生和保障农民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2.2 统一检修和定期培训

农机工作量较大,工作环境也很复杂,在农机使用过程中,损耗不可避免。所以,作为农机的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农机的安全问题,定期对农机进行统一检修。同时对于第一线的农机操作者和农机维修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组织专家学者和机械厂家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维修和指导,还要进行农机知识培训,同时加强认证工作,确保维修人员的知识面有所拓展和提高,引入农机人员的维修培训和认证机制,达到防范或降低农机维修事故发生。

2.3 定期保养和合理放置

农机是结构相对复杂的设备,而且现代高科技的应用,使精度和复杂程度都较之以往的机械有大幅度的增加,在使用过程中,作业量越大,次数越多,机械的磨损老化越快,特别是一些零配件,很容易被忽略,要对农机进行定期的保养,定期检修,排除安全隐患,一些零部件,到更换周期的就要更换掉,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农机作业有一定的季节性,农闲时,机械就要闲置起来,这时一定要注意对农机做好保养,按照正确的闲置处理方法进行操作,放置在通风干燥、遮风挡雨的地方,避免露天放置,放置前一定要做好各部件的保养,该包起来的地方一定要包起来,应当上油的地方一定要上好油,这样才能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机率,减少安全隐患。

2.4 应实行机械维修补贴

我国近几年来一直都在重视农业机械的发展,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购买的补贴力度,但农机维修设备的配套建设和农机维修技术力量的建设力度还不足。国家在给农业机械购买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应制定相对应的配套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针对农业机械每年的新购买数量,进行配套的农机维修设备购买,并且加强维修技术力量的建设和管理。

篇5:夏季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的夜间出行活动也相应频繁,与之相伴的是,夜间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将会出现多发的趋势。对于夜晚所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不管是在什么时节,危害后果都特别严重。因此,在夏季夜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季节来临之际,多了解掌握夏季夜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路段等因素,将有助于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夏夜交通事故发生原因

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过错或意外等因素造成,但综合分析各类个案,又有一些突出的成因要素。而夏季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更具其鲜明特点,比如容易受到夏季台风等异常天气影响。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夜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交通参与者类型来看,一是在夜间驾驶时对路况不熟。夜晚的视觉与白天有很大区别,尤其是一些白天所熟悉的参照物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再对道路情况不是非常熟悉,那么就容易引起诸如撞击隔离护栏、逆行至对向车道与来车碰撞等交通事故。二是随着天气转热,如果工作生活节奏没有调节好,加之季节影响,特别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在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后果非常严重。本市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在夜晚凌晨时分曾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交通事故,往往都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三是从事夜间营运的客货驾驶人,因经济利益驱动,多拉快跑,思想不集中;或者是前面提到的因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的疲劳驾驶,都容易在夜晚引发交通事故。四是夏天也是人们夜生活频繁的季节,对乐于此道的人群来讲,心神的亢奋和身体的疲劳都会在其参与交通行为时,导致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五是夏季骑行摩托车,尤其是轻便摩托车的驾驶人出行更为频繁,而这类驾驶人中使用无牌无证现象较为突出,无视交通法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日前的一个晚上,徐浦大桥主桥上,一男子驾驶无牌轻摩分别与两车发生撞击,造成轻便摩托车上两人当场死亡。

其次,夏季夜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分别为:一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缺乏、路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道路,不但事故多发,而且还容易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二是多豁口、多叉路的道路;三是主要干道以及车速较快的高速公路、高等级道路等。另外,交通事故多由于各类违法行为造成,而夜间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更是如此。由于夜间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加之交通参与者自我约束力不强,导致交通违法行为比较普遍。较为突出的有机动车驾驶人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让行等;行人、非机动

车违反交通信号灯,不按规定道路行驶,随意横穿道路等。上述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也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上周三子夜,一男子驾车撞上路中央隔离墩,经检测其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48mg/ml,已涉嫌醉酒驾驶。

5月19日21时左右,华胜公司三期大门外7米左右道路上,1辆旅行车东向西行驶,1辆集卡西向东行驶,由于道路两侧被多辆集卡违章占据,中间道路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行,由于道路没有路灯,待旅行车驾驶员发现时向右借方向,旅行车右侧与道路右侧违章停放的集卡猛烈相檫,造成旅行车上1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原因主要有:道路照明设施不全,道路两侧车辆违章停放,车速太快等原因。

夜间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据了解,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早已结合夜间交通事故发案特点,制定落实有的放矢的管理对策,切实预防和减少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增强夜间道路管控覆盖面,做到夜有巡逻、夜亮警灯;强化对夜间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治,把酒精检测仪、测速仪和电子警察等装备设于路面,严查严治夜间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联动相关职能部门,从道路环境、道路工程、安全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改造力度,增加道路行车安全系数。同时开展深入广泛的夏季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作为交通参与者来说,在夏季夜晚行车时,更应该时刻紧绷交通安全这根弦,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切勿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和高等级道路时,注意控制车速,始终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随意变道。还应控制好情绪,稍安勿躁。

今年夏季与往年不同,世博会在本市召开,夜晚出行的人车流较往年会有很大提高,相关道路的出行压力也会增大。特别要提醒的是驾驶员应充分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工作,避免车辆因断油、断水、断电引起抛锚,影响道路正常通行。此外,一旦行车途中发生碰擦事故,必须坚决快处快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道路拥堵。

夏季用车六注意

夏季由于气温高、雨量多、辐射热强,会使车辆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如果不注意这些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夏季使用车辆必须注意以下6个方面:

第一,注意检查和调整点火系、燃烧系。适当调整点火系、推迟点火时间预防爆

震;调整化油器、降低油面高度、减小主喷管的出油量,以适应汽车正常运行的需要。

第二,注意加强冷却系的维护。清除水垢、畅通水道、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并且保持冷却系密封性能良好、风扇皮带松紧度和节温器工作情况正常;预防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缺水应在怠速状加水,谨防人体烫伤。

第三,注意换用润滑油。发动机、变速箱、后桥和转向器注意换用夏季(厚质粘度高牌号)润滑油、轮毂轴承换用滴点较高的润滑脂。

第四,注意检查和调整蓄电池。经常检查和调整电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经常添加蒸馏水并保持通气孔畅通;防止大电流充电,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减小发电机充电电流。

第五,注意轮胎的温度和气压以防止爆胎。经常检查并保持规定的气压标准,可避免高速长时间连续行驶,杜绝超载,尽量减少使用紧急制动;发现胎温偏高时,应及时将车停于自行降温,严禁临时放气或向轮胎泼冷水。

篇6: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电“两改一同价”之后,我国农村的用电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今天电力已成为农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用电特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屡屡发生。在我国农村,每年都有几千人触电伤亡,这些触电事故不仅给本人和亲属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和伤害,同时也给当地的电力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无数的触电伤亡事故教训,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对此的各外关注和重视。

1、农村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发生在农村的低压触电事故中,70%以上是在农村的架空线、接户线和临时用电线路上发生的。在所有构成触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仅有一个因素引起的触电事故不足10%,其余90%以上的触电事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触电事故往往发生的很突然,且常常是在刹那间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找出触电事故的原因,恰当地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安排正常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农村的触电事故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用电知识普及不到位,缺乏用电常识使得农村居民安全用电意识和用电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因此,安全用电自我保护意识的严重不足,是造当前成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比较贫穷的地区,由于相当一

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安全用电上仍处在一种盲区,不知道那些能动,那些不能动。由于缺乏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所以随时都有发生触电的可能。因缺乏安全知识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形式:

1.1.1用湿手去触摸、插拔电器(如檫灯泡、开关、插座)时触电,或在灯头上装插销不慎触电。

1.1.2带电移动电气设备,因设备漏电造成触电。1.1.3用水清洗一些带电的家用电器。

1.1.4看到电线断落地面,不管有没有电,就赤手拨拉断落的带电导线。

1.1.5发现有人触电时,赤手拖拉触电者。

1.1.6使用不合格或报废的电器产品,电器外壳带电,人体碰到造成的触电。

1.1.7儿童触摸灯头或插座造成的触电。1.1.8儿童爬登电杆或变压器形成的触电。1.1.9非法窃电或盗窃电力设施形成的触电。

1.2不按规定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又称漏电保护器)或选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电网自投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之后,农村用电触电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一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可靠动作,致使一些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投运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其表现形式为:

1.2.1对于采用TT配电系统的配电台区,农村电网低压配电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没有严格执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等标准,并实行“分级保护”原则的。

1.2.2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而查不清动作原因,无法恢复送电时私自退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2.3不按规程要求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定期试跳测试实验,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正常运行使用。

1.2.4选用使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改后随着末级保护器安装率的提高,使得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涌入农村电网,使得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

1.2.5总保护器选择使用不当,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过大,使得采用多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总保护器误动作太多,且无法保护人身安全。1.3.1大风刮断导线或洪水冲倒电杆后未及时处理。

1.3.2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而未及时更换。

1.3.3瓷瓶破裂后漏电接地。1.3.4相线与拉线相碰。

1.3.5电动机绝缘或接线破损使外壳带电。1.3.6低压接户线、进户线绝缘老化或破损漏电。

1.3.7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1.3.8电器受潮、绝缘老化。

1.3.9电气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

1.3.10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1.3.11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

1.3.12不按规程要求进行接地电阻摇测或检修巡视,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规程要求或接地点连接处接触不良,人碰到接地线触电。

1.4违章作业

1.4.1在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约时停送电,以致造成线路还未停电或工作还未结束就开始工作或送电,致使工作人员触电。

1.4.2在带电线路附近检修另外的停电线路时,误登带电线路触电。

1.4.3未切断电源,带电移动有漏电故障的电气设备造成的触电。

1.4.4在架空线下面建房或起吊器材又无安全措施造成的触电。1.4.5趁供电停电之机,擅自在停电设备上工作。

1.4.6在带电线路附近新架线路时,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新架线路导线弹跳或碰触未停电线路上,造成触电。

1.4.7在线路防护区内违章作业,导致作业人员误触正在运行的带电线路,造成触电。

1.4.8带电搭接电源线或搭接熔丝时不慎触到闸盒上方带电部位,或带电修理电器时不慎触及带电部分造成触电。

1.5违章用电

在农村用电中,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用电图省事,不找电工安装接线,自己随意乱拉乱扯,违反供电部门用电先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的规定是造成农村触电多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5.1私拉乱接电力线路用破旧导线拖拉地爬线、拦腰线等。1.5.2违反规定使用一线一地制照明,拔接地线时触电。

1.5.3临时用电时,直接用导线挂、钩架空线路上用电。1.5.4私设电网电鱼、电鼠的。

1.5.5电源电压不符,在380伏的电源上使用220伏的串联灯照明。

1.5.6不用插头将导线直接插在电源插座上,或将插头用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线上用电。

1.5.7潮湿场所用电未采用安全电压。1.5.8随意操作带电设备。

1.5.9私自电器,比如用两根钢筋或铁条自制简易热水器,私接非标准电炉取暖等。

1.6设备不合格、工艺不规范

1.6.1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如架空线路和临时线路未按《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架设,交叉和跨越距离不够,当人误触这些“碰头线”、“拦腰线”、“地爬线”时造成触电。

1.6.2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子。

1.6.3导线接头不合格或用废铝线、铁丝等作电线。

1.6.4电杆和导线的机械强度不够,导线接头绑扎不牢,长期失修或受外力破坏,导致倒杆断线,人误触、误踩、误拾带电导线,造成触电。

1.6.5广播线、有线电视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

1.6.6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

1.6.7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1.6.8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

1.6.9室内线路安装不规范,电器开关未控制火线,在断开电器开关检修时,虽然电器已停止工作,但由于开关控制的是中性线,电器内部仍然带电,从而发生触电。如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将三孔或四孔插头、插座的保护极误接在相线上,造成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等。

1.6.10任意将刀开关放在地上运行。1.6.11用非绝缘物包裹导线接头或破损处。

1.6.12室内外布线安装不合格,导线绝缘层破损,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外漏,人误碰造成触电。

2、农村发生触电事故的规律

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结合农村触电事故的发生频率我们从中可找到以下规律,即一强七多:

一强是指发生在农村触电事故的季节性强。每年的二三季度事故多,六~九月份最为集中。

七多是指:一是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二是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三是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四是临时用电事故多;五是电器误操作事故多;六是文化素质低的多、七是中青年、非电工的事故多。应当指出,在农网整改的前后,触电事故的规律可能随之变化。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其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安全措施、搞好安全用电提供可靠的依据。

3.1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农村电力使用者的安全用电观念,强化农村电力使用者的产权管理意识。

电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商品,用电设备、电线和电线的敷设等必须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而用电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和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才能确保安全用电。供电部门应该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来加大在农村的安全用电宣传力度。一是要积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普及教育。比如和学校结合把安全用电常识带入课堂;把安全用电的电影送到农村;利用农村的赶集日印发一些安全用电常识等资料发给群众。总之,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让人们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思,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在在危险地带设立警示牌和警示标语用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比如,在鱼塘附近有高压线,就要在鱼塘边写上“附近有高压电,垂钓注意安全”等警示牌;在变压器上应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在配电区域要有“行人止步,高压危险”,在极易攀登的杆塔上要写“禁止攀爬,杆上有电。”等标示牌。三是要广泛宣传《电力法》中按产权管理电力设施的规定,以增强电力设施产权所有者对用电设施的管理责任。一般情况下电力的使用者,就是用电设备、电线等产权的所有者。产权属于谁,谁就要对其安全性负责。如果因使用、维护、管理不当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以及设备损坏,产权人就负有责任。有些农村电力使用者认为,只要是因电引发的事故,就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孰不知这是一种片面和错误的观点。

3.2加强技术投入,加大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力度,确保正确配置和选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农村安全用电最有效和最易实现的技术措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在避免和减少农村人身触电伤亡、监测电气设备漏电、减少电能损失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作为“两改”的具体实施部门,在安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伪劣的产品进入农村电网。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实行低压总保护(分支保护)、家庭保护,从技术上提高防范能力。事实已经证明: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级保护方式是实现我国农村安全用电防护工作,减少触电事故,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的供电方式、经济条件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生产等情况来看,在农村低压电网中采用分级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方式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

3.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率和投运率,末级保护以防止直接接触触电为主要目标,各自保护面小,不干扰其他用户。城乡家庭进户线处和人们广泛接触使用的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都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高灵敏度、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单相用电客户要优先选用带漏电、过压、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保护器,这样,单相用电户的所有异常情况都能受到保护。对发生触电后会产生二次性伤害的场所,如高空作业或河岸边使用的电气设备等,可装设漏电动作电流为10mA的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次是重视 处或各分支线的首端,其保护范围为低压电网的主干线(或分支线)、下户线和进户线,同时也作为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根据被保护线路和设备实际漏电流来确定。由于这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构成了一个漏电分级保护网,省以下各级电力部门,包括乡(镇)供电所,都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对电网安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管理。使用单位在选用某一产品时,应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使用前的测试,只有经过功能性能测试合格的产品方可允许安装到现场。各县级供电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测试设备和合格的专职人员,以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同时应单独设立或分片设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维修点,以确保对损坏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能及时进行维修。县、乡供电部门应定期抽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情况。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属用户资产,供电部门有责任宣传、指导、检查,监督其安装使用和加速普及,为保证质量,方便管理,有条件的可统一采购、统一安装,以户建档。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是电力部门的资产,应选用投运率高,同末级保护能合理配合的剩余电流动作总(分支)保护器。每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投运,都应明确运行责任人,配备试跳运行记录,正确记录投运试验情况、定期试跳情况、运行中跳闸情况、恢复送电时间、故障原因及异常情况等。县级供电部门还应给乡级供电所配备漏电保护性能指标的现场测试仪器,组织对农村电工培训。乡供电所每年组织对配电台区实际漏电电流和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性能进行一次现场测试,做好记录、评价,以确保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处于完好状态。

3.3加强设备的日常巡视、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许多地方的农村配电设施在尚未接收,但管理权已转为供电所管理,维管费也收归供电部门,配电设施每年进行维护检修的费用,农村集体一般不愿支出。他们认为,属于供电方管理,就应由供电方出资。但供电方未接受产权,不愿出资维修。这样

就容易造成设备失修,出现事故。在农村集体所有权的配电设施未移交供电方的情况下,供电方应及时提取折旧和维护费用,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一是通过农电工的常态督查,及时指出和整改居民用电中的不安全隐患;二是要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帮助农民树立顾全大局保电网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思想观念。通过让居民用户树立安全用电意识,自觉遵章守规来支持和协助电力部门做好电力线路防护区的清障工作;三是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协同村委会做好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树木的修建工作,适时和绿化部门做好沟通,避开电网保护区进行植树造林。四是要加强农村的动力和临时用电管理工作。由于农村用电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动力和临时用电多,给安全用电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加之本地农电工的减少,在农忙季节,可能管不过来,因此要根据季节特点及时调配,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及时与农户签订临时用电安全责任书,发放安全用电须知,加强三级保护和安全用电巡查。五是要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有:①检查有无漏电情况。②检查绝缘老化程度。③检查有无裸漏部分。④检查设备安装有无违规情况。六是电气设计和安装必须遵照有关规范进行:①实行单机单闸,不允许一闸多用。②一般不要带电操作,断电检查时,必须挂“告示牌”。③带电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用绝缘工具。由专业人员讲解操作要领,并现场监督。④对有关人员经常进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

3.4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自觉性。严格进行两票的考核与贯彻,重视电气安全公用器具的管理,切实落实好 理,要逐步建立以社会保险赔偿为主的新的运行机制,并可通过家用漏电保护器设备投保,进一步增大用电投保范围。

3.7建立和完善农电安全经济保障体系

物价部门在确定同网同价时应考虑一定比例的农电安全基金和电力设施维修基金,主要用于人身触电事故、电力设备丢失、损坏的经济赔偿和奖励保护电力设施的有功人员。

3.8加强居民客户端的线路安装,规范室内配线,提高安全用电的可靠性

一是规范客户受电端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通过对新建或改造的客户建筑物的室内配电部分,实施以局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取代TT或TN-C系统中的三相四线制或单相二线制配电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客户端的保护接地。所谓“局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就是在低压线路接入客户后,客户要改变原来的传统配线模式,在原来的三相四线制和单相二线制配线的基础上,分别各增加一条保护线接入到客户每一个需要实施接地保护电器插座的接地线端子上。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这条保护线的室内引出和室外引入端的交汇处应装设在电源引入的配电盘上,然后再根据客户所在的配电系统,分别设置保护线的接入方法。

二是规范客户端的室内配线和安装工艺,严格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电器安装。同一场所的电器进线方式要统一,如配电盘的开关进线为面向配电盘,三相四线从左到右为N、A、B、C;单相排列为中性线、相线。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均应控制相线。要特别注意插座的接线要求,必须是:单相2孔插座,水平安装时面对插座的右接线柱接相线,左接线柱接中性线,垂直安装时插座的上接

线柱接相线,下接线柱接中性线;单相3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孔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右孔接线柱接相线,左孔接线柱接中性线;三相4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方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相线则由左孔接线柱起分别接A、B、C三相。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于统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插头不能相互插入。

3.9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安全用电意识,防患于未然 客户在使用电能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农村安全用电规程》,杜绝用电违章行为。一是要严格按照电器使用的说明书操作,对需要采取保护接地的电器设备,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在的电力系统选择相应的保护接地方式。二是要经常试验RCD的动作可靠性,对不能正常动作的要及时通知供电部门进行更换或维修,在发现RCD动作后无法正常投远时,要及时检查故障原因,待故障设备排除后,方可送电,严禁私自退出RCD的运行,强制送电。三是要根据自己的用电负荷合理选择熔断器和熔丝的大小,严禁用铜、铝线替代熔丝,尤其是采用接零保护的电力客户,如果不按规定选择使用熔断器和熔丝,电器设备一旦发生漏电故障,短路电流就不能使熔丝及时熔断,断开电源,使得接零保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该系统是利用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时,形成的单相金属性短路,产生的足够大的短路电流而使过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来切断漏电设备电源的。如果熔丝选择的熔断电流值大于短路电流值时,熔丝就不能及时熔断二失去切断电源之作用。四是不能以为安装了RCD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任何丝毫的侥幸心理都会成为安全用电的隐患。

4、结束语

总之,要减少或杜绝农村人员触电,必须引起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从人的思想上,装备的配备上都应该不断提高,同时,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到在使自己不受伤害的同时,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人员的触电伤亡越来越少,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平安、稳定、巩固、发展。15 页 共 15 页

篇7: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文字大小:大 中 小】【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收藏夹】【打印】 阅读: 136

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危害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在这些“极其”的背后,有多少家庭失去亲人,有多少欢乐变成悲剧,有多少幸福化为乌有!在每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面对一个一个的死者和惨不忍睹的现场,人们在悲痛之余,更多的是叹息和悔恨。

机会可能再来,生命决不复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世间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虽然人生的旅途有不可预见的变数,但有多少变数则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视道路交通法规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无视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交通事故的冤死者因此成千古恨!

一、生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1、道路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2、驾驶员素质不高,驾驶技术不过关。

3、人为降低车辆的安全性能,随意改装车辆,擅自变更车辆的构造、用途。

4、部分损坏路面的修复和路标完善更新不及时。5客货运输管理尤其是个体客运管理不力。

6、超载、超限、超速现象严重。

7、农用车辆违章载人,无牌无证上路行驶。

8、违章运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和污染物等物品。

9、违章行驶、操作不当。

10、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车辆带病行驶。

11、车辆闯红灯,拐弯不减速。

12、行人、骑车人不按道行驶,随意突然横过公路。

二、怎样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1、驾驶人朋友要对车辆全面检修,不开“超员车”、不开“超标车”、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车。

2、不抢道,不闯红灯,不乱调头,不乱停乱靠。

3、系好安全带,保持安全车距。

4、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开斗气车,不开霸王车,不并排行驶,不妨碍其它车辆通行。

5、驾驶人要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行驶,服从交警指挥。

6、拒绝乘坐超速、超员车辆,拒绝乘坐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等安全隐患车辆。

7、驾乘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车速不能超过30迈。

8、严禁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

9、严禁中小学生在公路上跑操。

10、严禁中小学生在公路上骑车并行,互相追逐。

11、严禁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

12、严禁行人骑自行车、电动车随意横过公路。

三、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搞好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集中宣传活动

篇8:农机事故发生原因及防止对策

1 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年龄偏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吴中区农田逐年减少, 青壮年劳动力大都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 大部分青壮年不愿意去干又累又脏又艰苦的农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变, 一批“农业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纷纷出台, 大规模的生产, 必须靠农业机械来完成, 而承担机械操作的驾驶人员, 年龄偏大、知识少且老化。据统计, 全区383名驾驶人员中, 40岁以下的驾驶人员只有3人, 40~50岁的人员为38人, 50岁以上的驾驶人员却占了242人。从事脱粒、扬场作业工作的, 大都是农村剩余的老弱病残者, 有的已过70岁。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 仅小学、初中程度, 驾驶操作水平低、体质弱、理解能力差, 对交通法规、农机安全操作规程知识了解不够、不深, 驾驶操作经验不足。因此, 在作业时容易出现判断错误或失误, 从而易发生农机事故。近年来, 苏州市农业机械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全区机耕面积已达100%, 机收面积达80%左右, 但还有20%的水稻收割、脱粒要靠人工完成。从近年发生的脱粒机、排风扇事故来看, 发生事故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年龄较大、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 他们请不起收割机收割, 仍用旧式轧稻机脱粒, 结果造成手被扎伤, 甚至致残。

1.2 农机技术知识陈旧老化

目前现有农机状况, 中型拖拉机1996年前购置的较多, 仍占有50%以上, 该部分农机仍在应用, 机具老化, 技术状况较差, 特别是发动机功率、转向、制动性能较差, 维修费用较高, 使用时间短, 大部分机手采用电焊代替螺丝螺母, 将就使用, 由此存在事故隐患较多。脱粒机更新较慢,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购置的简易脱粒机还在使用, 这些机具滚筒直径小, 平稳性能较差, 且没有皮带传动保护装置, 事故隐患突出, 一不小心, 易发生事故。

1.3 农业机械作业管理粗放, 易引发事故

近年来, 由于镇村农机管理体制的转变, 镇级农机管理人员的减少, 有的甚至一个人顶上几个岗位, 村级机工组长也基本消失, 镇、村二级农机管理监理督促检查松滞。现在大部分农机归个人所有, 农业机械保养、维修也归个人承担。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 缺乏规范, 个别机手平时为了节省维修费用, 该整修的不及时整修, 该换零件不调换, 导致农机具处于一种不良状态, 一些机手在培训时由于只注意驾驶操作, 忽略了机具的保养、维修, 导致机具的维修质量不达要求, 存在事故隐患, 并在保养、维修时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导致农机具作业中出现故障, 从而导致事故频发。

农业机械作业的场所比农业机械集体所有时更差, 虽然吴中区基本上村村通公路, 但进入农田的机耕路、桥又有谁来管?作为村、镇领导搞开发区还来不及, 没有精力去修建、修复机耕路、桥, 认为那些农机具是个人的, 村镇不负责检修, 有些村镇确实财力不足, 未能及时检修大中型机具及路桥, 特别是道路坑坑洼洼, 当大中型农机行驶时, 路面常出现塌方、下滑现象, 甚至大中型农机发生翻车事故。近年来, 虽然吴中区大部分村的大中型农机具实行了改制, 但中拖仍出现了“有证无车”、“有车无证”的现象。有的村在农忙时, 由于无人开机, 匆忙抽几个无证人员操作, 甚至连中拖还未会开的人员, 就去驾驶收割机。有的机手为了省钱, 不参加任何培训, 抱着侥幸心理, 无证驾驶作业, 从而引发事故。

2 防止对策

根据上述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减少、避免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农机安全操作的目的。由此笔者结合农机监理工作的要求, 从农机驾驶人员着手, 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驾驶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 以减少事故之发生。

重点是根据每季农忙使用不同的作业机具, 抓好重要作业机具的检验、安全检查工作。吴中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油菜。由此在作业上, 从夏收小麦开始, 待麦子收割结束, 主要抓好拖拉机耕翻。因此, 在夏收夏种之前对中拖、手拖及驾驶操作人员应该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4,5]。

2.1 提高驾驶员的年审和年审质量

由于大中型机具驾驶人员大多数是农民, 受农活、季节等因素制约, 有的还想靠农机致富, 他们有活时拼命干, 不分昼夜, 加班加点, 有时工作时间长达14~15 h, 疲劳开车情况十分严重。因疲劳带来的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动作缓慢和采取安全措施不力而造成大中型机具事故出现。因此, 在农忙前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工作, 对驾驶人员加强培训, 编印宣传材料、安全手册, 分发中国农机安全报纸。并对驾驶员进行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 利用典型事故、事例进行分析, 从中吸取教训, 以提高驾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驾驶人员的操作水平。

2.2 提高拖拉机的年检率和年检质量

大中型机具年检时一定要集中年检, 并且要放在拖拉机整修后进行。在年检中发现的问题如制动、转向、灯光等牵涉到安全方面的, 要当场督促解决, 消除事故隐患。在年检过程中, 针对拖拉机容易造成事故的地方, 如江苏504型中拖转向油缸活塞杆的锁紧螺母经常松动, 导致转向失灵、转向球头松动、转向间隙过大、制动咬死、导致刹车失灵等, 必须当面向机手讲清楚、说明白, 并提醒机手在平时开车作业时必须注意。

2.3 加强行政执法, 消灭无证驾驶违章作业

充分运用《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江苏省农业机械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 加强对无证人员等进行处罚, 以消灭“黑机非驾”。从每年的4月初开始要求镇农机安全监理员针对当年使用的中拖、收割机及驾驶操作员情况进行统计, 落实中拖、收割机使用数及具体驾驶操作人员, 对有证的进行年审复训, 对无证人员统一报区农机监理所和农机推广站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力求每台中拖、收割机配1名有证人员驾驶操作。针对一些不参加培训的无证人员, 应根据《江苏省农业机械条例》规定, 给机手所在村镇发整改通知, 限期整改, 督促其参加培训。

2.4 农忙期间加强农机安全巡查

督促镇农机安全监理员在拖拉机耕地作业中, 结合农机优质服务活动, 经常深入田头、机库对大中型农机具进行不定期检查, 对驾驶员做好安全宣传, 经常给驾驶员敲敲警钟, 减少违章作业。如发现机具存在不良状况, 及时通知和帮助驾驶人员进行处理。一旦发生了事故, 一定在场帮助处理, 尽量把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农机安全检查中, 结合农业机械协会, 要求镇农机安全监理员对使用的脱粒机、排风扇等农业机具在年检的基础上, 进行循环安全检查, 逐台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脱粒机, 立即查封, 不得使用。通过安全检查, 以确保各类农业机械在农忙期间能安全正常运行。

2.5 加强宣传, 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意识

在农机安全宣传方面, 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以及印发宣传资料等手段进行宣传。主要宣传有关脱粒机、排风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利用已发生的农机事故、事例编印成安全宣传图片, 在各镇、各村主要地方进行张贴, 编印《农机安全知识》小册子发到各村各户, 并利用学校宣传农机安全知识, 使学生从小就了解农机安全知识, 注意农机安全。

摘要: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年龄偏大、农机技术知识陈旧老化、农业机械作业管理粗放等方面总结了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防止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事故,发生原因,防止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永会.浅谈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3) :15-16.

[2]朱同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6) :240241.

[3]赵玉兰, 王洪亮, 张艳梅, 等.五莲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243.

[4]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9) :39-40.

篇9: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变化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施工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多面广,预防难度大。加之大量的民工进城,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筑施工,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跟不上、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有13个地区发生建筑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2010 年8 月16日,吉林省梅河口市爱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11人死亡;3月13 日,广东省汉京峰景苑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9人死亡,1人重伤;3月14日,贵州省贵阳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发生一起坍塌事故,9人死亡,1人重伤;1月12日,安徽省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发生一起坍塌事故,8人死亡;1月3日,云南省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发生一起坍塌事故,7人死亡,8人重伤;5月9日,辽宁省桓仁县医院异地新建工程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4人死亡。事故的多发再次给建筑施工安全敲响了警钟。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一直被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提出了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基于此,本人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多年,谈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建设单位市场行为不规范。

在分析近年来工程建设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是由建设单位市场行为不规范造成的。有的业主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在未办理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施工;部分建设单位随意将工程进行肢解分包,压缩合理工期,导致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同时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工程造价太低。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工程大部分实行低价中标。由于建筑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卖方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迫使施工单位互相攀比,竞相压价,恶性循环。从目前开标的结果看,市政工程一般都低于标底的40%左右,建筑工程大都在20%~25%之间。虽然国家招标投标法规不许低于成本价,但是对于成本价的界限不清楚,实际投标中也没有顾及这一条。现在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虽然安全措施费在招标时规定为一个固定数或者固定百分率单列,不允許竞争,但多数费用太少,加之中标价过低,施工企业要想维持正常经营,往往挤占安全费用;加上建设单位往往拖欠工程款,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费,导致施工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做法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1.2施工单位管理松懈,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部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对自身安全生产责任的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错位、重视不够,安全生产只是停在口头上,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严重;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量的扩张,但管理方式还仍然粗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被动,做“老好人”,对安全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项目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的,平时根本不到现场,最多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验收等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走过场;对项目以包代管,企业管理层对项目部缺乏约束力,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1.3监理企业未能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还停留在老的观念上,重质量、轻安全,施工现场配备人员不到位,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现场总监长期缺位,对安全生产隐患视而不见,不能及时作出应有处理,安全监理监管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1.4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整体安全素质不高。

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按照规定,新工人进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两个方面,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都没有进行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1.5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花钱,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2预防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所采取的措施

2.1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承担应负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及时办理施工许可;在编制建设工程概算时,应确定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并在施工中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工期,减少安全隐患。

2.2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每个管理岗位,要严格考核,要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结构,按照要求落实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要做实、做细,敢于管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定人、定时、定措施予以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3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认真执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坚决要求整改或停止施工制度、落实严重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加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2.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各企业要充分利用民工学校平台,组织民工的基本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基本知识和自救能力;二是组织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培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5推行劳务分包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

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施工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厂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通过劳务分包制度的执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无法签订用工合同,无法办理社保手续,无法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等问题,是保障工人利益,提高工人素质的良好途径。

2.6继续深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继续开展防高处坠落、防坍塌事故、防大型机械事故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使安全生产管理更标准、工作更规范、防护更到位。

2.7依法行政,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依法给予停工整顿、限制招投标资格、记录不良行为、清除出市场等处罚;对违规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进行扣分;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工作,对存在降低安全生产许可条件情况的企业,将根据《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建议上级部门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3结束语

(1)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全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适合自身企业和项目管理的安全管理办法,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2)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并密切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标运作,工作从细,重在落实,切忌表面文章,杜绝工作中走过场。

(3)无论工程大小与否,项目施工均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全过程中,不宜频繁更换或调动,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与土建、安装工程师同样应受到重视,享受应有的待遇。已经有文献报道,随着建筑施工与国际接规,今后的项目安全管理必须要求注册安全管理工程师参与,企业应注意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及早培养一支专业的项目安全管理工程师队伍。

篇10: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俗话说:“车祸猛如虎”,它的确能使人民生命财产瞬间化为乌有。几年来我处受公安部门的委托,多次参与了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特大交通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从事故分析中发现,此类交通事故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只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在车辆的维护和修理中认真操作,规范检验,严格执行国标和行业标准,就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三例

事故一2002年4月23日10时45分,在6205线新桥段,一辆由南京驶往芜湖方向的三峰客车与疾驶而来相向行驶的大型货车相撞,客车上驾乘人员共4人全部丧身,车辆报废,经对该车有关部件进行拆检、分析发现,导致这次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左前轮悬架下摆臂球销裂断,断面上有3/5的面积为陈旧性断痕;左前轮悬架下摆臂球销磨损严重。

事故二2003年9月27日10时30分,一辆桑塔纳2000型轿车由合巢芜高速公路返回途中,行驶在6205线1 33$ km+68 m处时,与一辆停驶货车尾部相撞。导致副驾驶座上1人当即死亡,驾驶人重伤,车辆报废的重大交通事故。据驾驶人反映,该车行驶到合巢芜高速公路雍镇段时,发现制动时有时无,停车检查未发现原因,抱着侥幸心理,凑合上路。打算到家后再送到修理厂检修,未想到车没到家,恶性交通事故就发生了。经拆检有关零部件发现:导致这次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车制动系中与真空增压泵相接的1根真空管上有一长约20 mm、最宽处约1.5mm的裂缝。在该真空管上有一层较厚的灰尘覆盖,抹

去灰尘即可看见此裂缝。

事故三一辆大客车,于2004年10月7日上午10时许,行驶在5313线包子山段转弯时,因方向失控而翻入路边沟中,造成多人受伤。

该车2004年6月28日做过二级维护,并在当月30日上线检测合格,到发生事故时已有3个月未进行二级维护。经检查发现该车横拉杆左球销和球销座都磨损严重,尤其是该球销磨损严重超限,已不成形,导致车辆在转弯时,球销滑出,方向失控而翻车。

2原因分析

从上述几起恶性交通事故中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由机械故障引发的,这些机械故障的发生过程都是缓慢的,不是突发性的,而事故的发生却是突发性的。“事故一”的发生是该车虽经多次维修,终因检验不到位而使隐患留于车中所致;“事故二”则是日常维护中的工作未做好,甚至疏忽未做,特别是在故障出现时有时无的先兆时,也未能认真检查,及时送修,而是心存侥幸,凑合上路,忽视了行车必须安全的教训,诱发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事故三”则是车辆在维修中未坚持原则,球销的磨损严重超标,磨损到能滑出的情况,非一日所致,上次二级维护时就应予以更换,在车辆维修中若能坚持原则而不消极等待,把握旧件能不能用的界限,而不是凑合,这次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3预防对策

(1)加强车辆日常维护,保证车况良好。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行驶的基础。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人日常应勤于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车辆带病上路行驶。

(2)充分发挥质量检验人员在汽车维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质量检验人员是汽车维修企业中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岗位,他们是提高车辆维修质量的关键,他们是质量关的守关大将。在汽车维修质量控制中,充分发挥质量检验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让他们切 实负起责任来,上述几起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是不会发生的。首先要加强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把准入关。质量检验人员培

训是车辆维修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不仅要求质量检验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展质量检验人员培训前,应由各维修企业选报,行业管理部门应筛选、考察,对符合条件的,热爱质检工作,具有一定故障判断能力,勤钻研和善思考的员工优先培

训,而不是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从未干过汽车修理工作的人员来滥竿充数。其次,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不能一劳永逸,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和继续培训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质量检验人员不可实行终身制,使他们不仅有使命感还要有危机感。再次是质量检验人员在进行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工作时应公正无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不得拘私枉法。

(3)坚持合理的车辆维修质量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整套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制度,为交通运输事业提供量大、质高、低耗、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仍被广泛应用,值得借鉴,如车辆二级维护检验制度、零部件采购入库检验制度、油料查定制度和车辆回场检查制度等。又如三级检验制度能使汽车维修企业掌握汽车维修检验的全过程。另外,车辆回厂检查制度,驾驶人日常维护中的检查、清洗、紧固等都可属于质量检验的范畴,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解险,对车辆的安全运行起一定的保障作用。我们对这些行之有效,既必要又合理的制度应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杜绝车祸的发生。

上一篇:竞聘教学管理岗位的演讲稿下一篇:工作总结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