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诗歌初中

2024-04-30

母爱的诗歌初中(精选6篇)

篇1:母爱的诗歌初中

初中朗诵诗歌母爱

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繁星》

冰心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写给母亲的诗》

冰心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

洛夫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母亲的爱》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我的母亲

《平凡的一生》

杜景华

你那一双小脚

曾走过了多少路?

而在你那廋弱的双肩上

还担着重负

这条路长而又长哟

它淌满着你的血,你的汗,你的泪

和道不尽的屈辱

你一张褐色的`面颊

到写着你长年的奔波劳碌

然而

你却似乎从不知道什么叫苦

你总是在顽强的,不停的走

脚下永远是一条漫长的路

没有曾问你为什么走

你也从未想到向谁讲述

你总是那样默默的

不声不响的走,走……

你那一双小脚,

走出一条长长的

看不到尽头的路

《母爱诗歌》

陶润之

我走了,妈妈

我走的时候

噙一眶泪水

没有回头

没有敢回头

我知道那不经意的回首

会让你的不经意的眼神

辛酸的笑容将我挽留

我知道

你脸上一定挂着微笑

可你的心在流泪啊,妈妈

儿心里明白

你只说了句:去吧,孩子

倦子归时,妈妈等你

我走了,妈妈

我走的时候

噙一眶泪水

没有敢回头

当我转过门前的那片枫林

你看不见我了

当枫林那湿湿的泪雨从心里流出

你看不见我了

只是啊,妈妈

我再不能抑制,再难止住如线的泪水

我回头了,妈妈

我才敢回头

我还是回了头

尽管泪眼看不见黄土

但是我知道

妈妈,你还在扶门张望你的儿子

久久的,不愿回头

多少次梦中哭着,喊着

妈妈,我要回家

多少次梦中看见,妈妈

你用你温暖的手轻轻地

抚摸着我哭泣的伤口

哦,妈妈

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后

带着鼓励的目光

含着希翼的眼神

挂着等待的笑容

……

我知道了,妈妈

你一直站在我身后

每当午夜梦回

总有一个声音:去吧,孩子

倦子归时,妈妈等你

篇2:母爱的诗歌初中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用颗颗爱心缩放全面的繁荣 关怀母亲也是你我的升华净化 替母亲擦干眼泪共赏绚丽的恢弘!

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

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母亲

母亲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们成长

强壮我们的身心

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

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用她那优美的曲调

颂吟着祖国的历史

母亲是一缕春风

吹生着世界万物

盈盈的步履间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母亲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万物

啊!母亲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挚爱 永恒的妈妈

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

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

慈爱的睇视和欣喜的泪流——

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的盯着你

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

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阵四肢乱舞

急得你——忍不住大声啼哭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抚育

终于坐直子你小小的身躯

在调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后

决不等待,径直喊出了生命中

最珍宝的第一声——妈妈

这是最感人的原始蕴蓄

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言

只有这一声呼喊绝对的相同

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

能比这一声更动人

游子吟

群山不愿送走夕阳

多情的水手不愿远航。

希望在召唤。

外面的世界是我的天堂,自由的心在飞翔。

母亲你牵挂我吗?

母亲不安的望着我。

母亲你希望我的人生更精彩吗?

母亲欣慰的看着我。

听火车气声,笛声…… 隔着窗户紧紧握着一双手。

母亲,辛苦了

人的躯体可以离去, 而人不会离去, 就象我们不会忘记祖先, 忘记母亲.母亲是身上的被, 没有她会感到寒冷.母亲是菜中的盐, 没有她生活就没有味道.母亲肯定有她的痛楚.那些游走不定的伤痛, 常常挂在她的脸上, 和望着儿女们的笑交织着.伟大的母爱

采一束最鲜艳的玫瑰花, 寄托着所有对母亲爱的话, 母亲说我傻,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花, 不,也是儿女要送给母亲的花.很久听不到母亲为我儿时讲的笑话, 真后悔,那一段段还没听完就进入梦乡的话语.母亲说,傻孩子,母亲对儿女要说的话永远没个说完, 就是睡到坟墓里, 你们也是我永远的牵挂.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母爱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坦然反映出来;母爱是无私的,无私的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孩子;母爱是真挚的,真挚的母爱是在母亲的叮咛、唠叨呵牵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艾君

篇3:初中诗歌教学的两个重要问题

一.初中诗歌教学的基本任务

依据新课标中涉及到初中诗歌教学的叙述, 我们提取几个关键词以进一步明确初中诗歌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些关键词就是我们从事诗歌教学的指南针:

第一, 学习诗歌作品, 要加强诵读, 古代诗词和现代新诗都应如此。 (加强诵读)

第二, 在诵读、通读的基础上, 理清诗歌的基本内容, 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 (理解基本内容和基本情感)

第三, 要能对诗歌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 借此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诗歌语言)

第四, 阅读诗歌时, 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体验, 借此唤醒生活的积累, 在体验和感悟中, 读懂诗歌作品。 (注意体验式的阅读)

第五, 通过初步品读诗歌, 学会观察自然、思考生活、探究人生, 获得生命的启示。 (学会观察和思考)

第六, 能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 对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评价诗歌)

需要说明的是, 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 千万不能用这些总目标去代替, 而应该将这些目标分解和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首诗中。一课时、一首诗要达成的目标越具体越好, 一方面容易实现;另一方面, 也制约着我们在课堂教学时, 不至于空对空地“发言”和“讨论”。现在课堂教学里有这种现象, 看上去热热闹闹, 其实什么也学不到。我们要警惕这种现象。

下面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来说明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现象一: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借助注释学习字词, 引导学生感知诗意并领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能力目标:

1.回顾以往学生读过的杜诗, 从而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2.朗读与品味相结合,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步提高。

情感目标:

感受杜甫的博爱情怀。

现象二:

有感情地朗读, 体味诗歌的意境。

感知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了解本诗的体裁及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背诵。

现象三:

1.了解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

2.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

对照新课标中初中诗歌教学的基本任务, 我们会发现上面这三种教学目标都有问题。第一种“分拆不当, 措辞失范”。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描述, 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严格地说, 语文教学目标没法拆分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外, “回顾以往学生读过的杜诗, 从而对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很显然做不到, 也难以实现, 特别是初中阶段。我们是要学习杜甫的一首诗, 没办法全面回顾或者研究诗人杜甫。“使学生的感情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步提高”也过于玄虚, 无法在课堂上落实。“感受杜甫的博爱情怀”措辞欠妥当, 杜甫是一种“博爱情怀”吗?这是一个很坏的教学目标。

第二种目标“失之宽泛, 过于宏阔”。这个目标中所列举的四句话, 放在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中, 可能都适用;如果去掉“杜甫”这个字眼, 放在很多诗文里, 可能也是适用的, 这几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 因此是一个“没用”的教学目标。

第三种“定位不当, 失之偏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很显然, 不是只“了解”杜甫的“推己及人”的进步思想的, “了解”这个层次也太低了;更不是要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 这两条目标都不符合这首诗的学习内容。对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我们不是要了解, 而是要理解, 要体验;对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我们要通过充分地阅读后再去总结, 其特点也不是围绕中心选材的问题, 而是描写细致, 体验入微, 诗人是先叙述, 后抒情, 抒情有所依托, 叙述和描写充满情感色彩。整首诗画面感强,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抒情仿佛是一记重锤, 重重地打在读者的心灵上。

为了增加说服力, 我也草拟了一份这首诗的教学目标, 以供比较和参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标:

1.了解“歌行体”特点。

2.读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 (三重 (chóng) 茅;沉塘坳 (ào) ;布衾 (qīn) ;丧 (sāng) 乱;大庇 (bì) ;见 (xiàn) 此屋)

3.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并背诵。

4.理解诗人表达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 正确理解“南村群童”与诗人的关系。

5.进一步认识杜甫诗歌的特点以及杜甫史诗的意义。

二.初中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

我所说的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原则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

第一, 正确地选定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决定了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反过来说, 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但并不一一对应。因为, 为达成同一个教学目标, 有时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 所谓“殊途同归”是也。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离为两张皮的现象。就是说,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无实质的关联, 而是分离的。这个问题从形式上看, 是对课时目标没有想清楚, 想明白;从实质上来看, 这是对文本内容缺乏深入的钻研, 没有很好地把握文本内容,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有些想当然, 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分离。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泰戈尔的《金色花》。这是一首散文诗, 是泰戈尔的一首经典作品。篇幅虽然短小, 但主题的理解仍需费一点思量。

1.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我看到有四种说法:

1母子情说

2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说

3童趣说

4神性 (颂神) 说

对主题的不同认定, 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你怎样理解主题, 你就会怎样安排教学内容。当然实际教学中, 教学内容可能会大于主题。

2.孩子嬉戏的场面是三个还是四个?有说三个的, 有说四个的:

1四个:摇摆、跳舞;散发香气;投射影子;落地还原

2三个:开放花朵;投射影子;落地还原

对嬉戏的场面的准确判断, 决定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准确梳理内容, 有利于练习概括能力。

3.重点词语的理解。本课有两个词语特别需要引起注意:“好玩”和“坏孩子”。

1文章开头说, “为了好玩”, 怎样理解“好玩”?是不是真的只说“好玩”?

2文章结尾说, “你这坏孩子”, 怎样理解“坏孩子”?真的是“坏孩子”吗?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决定着如何理解这个作品的主题, 也就牵涉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而要准确地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教师对作品深钻细读, 既能宏观上把握作品的主题倾向, 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又能从重点段落和词句上训练学生的品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只有这样做, 才能顺利地完成课程总目标。因此, 深入地钻研文本, 准确地选定教学内容, 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 深化对诵读的认识。我们都知道诵读对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凡是诗歌教学都必有诵读, 这一点, 似乎没有问题。但仔细观察课堂, 我们会发现, 诵读在有些老师手上, 仅仅是当作一种教学手段在使用, 仅仅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被安排。或许有老师要问, 难道这不对吗?只能说, 说对了一部分。诚然, 诵读是诗歌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 如果就这样认定了诵读, 那实质上是对诵读的片面认识。我们需要深化对诵读的认识。

诵读不仅是诗歌教学的手段, 它本身就是诗歌教学的目的。我在确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目标时, 并没有像有些老师所写的那样, 说“通过诵读”怎样怎样, 而是直接把“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并背诵”写进了教学目标, 会朗读本身就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 这其中就包括会朗读。诗歌教学更应该如此。

正因为对诵读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因此就会看到, 在有的课堂上, 诵读仅仅变成了推进教学、熟悉文本内容的一个过程, 这真是买椟还珠。这样的课堂, 老师是不太注重教学生诵读的。有的老师就做得比较好。比如有个老师教学《天上的街市》时, 就非常注意在诵读上做文章。她不仅指导学生标注韵脚、重音, 还一遍遍地引导学生诵读, 在诵读中理解诗人的纯净心灵和美好向往。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 发现原先标注重音的地方, 在实际读的过程中, 可能会有调整。这就是有效的学习, 就是诵读在起作用。有专家说, 语文教学就是朗读式地教学, 我想, 这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 既要大致读懂, 又要学会品读。所谓“大致读懂”, 就是对一首诗要有个基本的把握, 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什么情感, 要能准确地概括出来。而善于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 则往往会事半功倍。比如有个老师讲授《石壕吏》时, 就是通过设计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整首诗歌内容的。

第一个问题, 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二个问题, 诗中写了哪几个人, 最主要的人物有谁?通过概括第一个问题, 学生知晓了这是一首叙事诗, 讲述了一个官吏深夜捉人的故事, 还了解了诗歌创作的背景, 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学生很敏锐地抓住了诗歌的核心内容, 看到了官吏的残暴和冷酷, 产生了探讨老妇人形象的兴趣。这为学生整体把握诗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也为教学环节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所谓“学会品读”, 指的是学会初步品读。初中生因为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 可能对作品还很难做到深入品读。我也提倡初中生学习诗歌, 不要深挖, 不纠缠, 学明白了即止。比如老师可以抓住描写官吏的两句话, “有吏夜捉人 ”, “吏呼一何怒”, 引导学生揣摩官吏的态度, 当学生说出“残暴”和“冷酷”时, 我以为这就是基本读懂了。

在所有文学样式中, 诗歌语言是最凝练的, 最惜墨如金的, 因此, 品读诗歌的语言最富有挑战性, 也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比较法, 可能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比如, 有个老师讲授《天上的街市》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珍奇”一词, 老师就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因为既然是“珍奇”, 就一定是“陈列”, 一石二鸟, 学生既理解了“珍奇”, 又理解了“陈列”。在此基础上, 老师又将“陈列”和“摆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比较这两个词, 在比较中, 学生明白了, 物品比较珍贵, 要用“陈列”, 一般的物品, 可用“摆放”, 这样, 就不仅仅理解了“陈列”的词义, 更感受到了“陈列”的庄严感。

这里涉及到一个关于初中诗歌教学定位的问题。我认为, 初中诗歌教学, 能够做到熟读成诵, 能够大致理清基本内容, 能够把握诗歌的基本情感, 能够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读, 在这个过程中, 还能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 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修炼人格, 陶冶情操, 就很好地完成了诗歌教学的任务了, 也就与新课标中的要求基本一致了。

第四, 在体验中, 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诗歌是最富于联想和想象的, 几乎可以说, 诗歌就是联想和想象的产物。阅读诗歌, 正好用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当下的教育, 由于受到应试的影响, 非常急功近利, 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早已磨灭殆尽, 学习诗歌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请注意, 训练联想力和想象力时, 务必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自己的生活积累体验诗中的感情, 用自己的体验训练联想力和想象力。

这里介绍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有个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石壕吏》, 当老妇倾诉完毕后, 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环节, 请学生猜一猜官吏此时此刻会有什么反应, 这时, 有的学生说出了“你家里有男人没有?”有的学生说“还有别人没?”有的学生说“必须带走一个”, 学生说得不一样, 正是个性化学习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 学生之所以能说出不同的答案, 说得这么好, 一方面是对作品设身处地的联想的结果, 另一方面, 也是结合了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想象的。这种联想和想象真实可信, 非常贴近作品, 极具现场感, 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五, 注重读写结合, 拓展阅读空间。读写结合, 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 是被历史不断证明了的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在诗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 如果适当引入写作训练, 比如模仿、改写、扩写, 甚至创作一点小诗, 不仅仅可以纠正当下课堂教学里“踏空”的毛病, 而且能够拓展阅读空间, 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还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真可以说是一石三鸟。

篇4: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代诗歌 教学策略 积累 朗读 运用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收有大量的古代诗歌。这些诗歌不但思想情感丰富,意蕴深厚,而且清新自然、脍炙人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这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都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积累

要加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积累,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比如,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告诉学生这种优秀的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讲一些诗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或诗歌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折服,从而对学习古代诗歌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就要教会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积累方法有诵读积累、理解积累、归类积累等。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强调诵读的节奏、韵律,以及诗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机械地重复。

当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把古代诗歌的教学局限于一册书或课内,应当适当地开发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杜甫诗三首》时,就可以把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九年级下册的《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这三篇杜甫诗歌都结合起来,进行简要地讲解,让学生对杜甫坎坷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沉郁顿挫的风格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语文活动也是诗歌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中,我们可以搜集关于描写月亮的诗歌进行展示;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活动“古诗苑漫步”中,我们就可以组织一次唱古诗的比赛;在九年级上册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诗歌来展现这些诗人的文学才华。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推动学习进步。

二、注重朗读,感受语音美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就格律诗而言,五言诗每句三个节奏,七言诗四个节奏,平仄声在一句中交替出现,韵是在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它们和谐统一在一起,产生语音美或音乐美,不但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而且传达出特定的神韵,表现出特定的意味。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诗四个节奏,每一句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而诗句押“秋”“流”“州”韵,使整首诗产生和谐的旋律。这样不但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而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古体诗也有其独特的音韵特征,如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为了更好地表现情感,在语言运用上采用了散文化句式,长短错落,加上“天”“然”“烟”“颠”等字的运用,使之在音韵上层层相叠,而且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旋律。因此,在错落有致的诗句中同样产生了节奏感,产生了韵律美,正如古人评价此诗“妙在起伏”。但是,语音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才能获得审美享受。

三、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诗歌的顶峰,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形式上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在内容上,作者们以广阔的胸襟,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的热情,结合个人的坎坷经历,或歌,或颂,或叹,或惋,或喜,或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因此,引导学生对这些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淡雅、闲适的文学气质,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应该在对作品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提炼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从而达到美的享受。

四、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性格,同时也向别人推出自己。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地使用古代诗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理解和感悟的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还是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色;无论是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还是抒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愁情别绪,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诗歌积累对于写作巨大的帮助。诗歌在学生文章中所起到的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学功底。

总之,古代诗歌的教学,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而要品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然而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毕竟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篇5:母爱的诗歌

一、古诗词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燕诗示刘叟》节选【唐】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注:当我们羽翼丰满离开父母的时候,可有想到当初他们含辛茹苦的抚育之情呢

《谁氏子》节选【唐】韩愈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注: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掩门而啼。拉断了衣袖也留不住。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注:大意是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邗(hán)沟地名。

《思母》【宋】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dí)米归。

注: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买米回家,奉养老母。

《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注:灿灿的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生在北堂之下(北堂即代表母亲。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qiān)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掀开帷幕,拜别老母亲,将要去那遥远重庆巫山。白发苍苍的母亲呀,你满目愁容的看着我离去,眼泪都快要流干了。寒冷的冬夜风雪交加,柴门被风吹的吱呀作响,而我却不能在家里侍奉您老人家,我心悔恨呀,不禁仰天长叹,你养我这儿子还真不如不曾养过我呢!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作者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最后两句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繁星》冰心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它的巢里; 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在母亲的怀里。二、四字短语,成语典故

【寸草春晖】也作春晖寸草“寸草”,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哀哀父母】同“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意,形容父母的良苦用心。

【鹑居鷇kòu食】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像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作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凯风寒泉】凯风,和风,比喻母爱;寒泉,劳苦、忧患。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又作寒泉之思。

【昊天罔极】昊天,苍天;罔,无。原指天空广大无边,现常指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子女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比喻恩情广大深厚,预报而不能。

【咽苦吐甘】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画荻教子】荻dí,草本植物,似芦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典故: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年幼家贫无法上学母亲用荻教子)

【顾复之恩】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三、美文片段

1、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像寒冬的棉衣,像黑夜里的油灯,,带来温暖,带来光明。母爱像火红的太阳,炽热浓烈,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大河。

2、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是游子成长的殷殷期盼。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母亲对儿女的爱。

3、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母爱如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如一盏明亮的路灯,迷失时给我们指明方向。

篇6:诗歌:伟大的母爱

指引儿女越过坎坷、走向胜利;

儿女心中的一轮艳阳,

上一篇:生儿子贺词下一篇:形容莲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