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2024-05-25

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通用8篇)

篇1: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 应急避险演练记录

青海汇生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2月2日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 应急避险演练记录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演练的要求,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各类突发井灾害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抵御重大突发井灾害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井灾害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我公司于2016年2月2日进行了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活动。

一、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检验《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技术性和科学性,查找出《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修正完善《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进一步提高《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检查应对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锻炼应急指挥机构、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锻炼职工的应急避险逃生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普及井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体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二、演练的预定目标

(1)报警功能:报警迅速准确。

(2)处警功能:调度员接警及时、记录详细准确、信息核实、传达信息迅速准确,并符合《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3)集结:应急救援指挥部所有成员和各专业组接到电话后,5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集结。

(4)应急指挥:指挥人员决策果断,符合《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内容。

(5)应急逃生和疏散:告知迅速,组织有序,正确佩带自救器,清点人员,沿有毒有害气体危害避灾路线安全撤离,并安排专人对灾变地点回风侧的人员进行通知。

三、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2月2日7:30分 地点:工作面

四、参演单位和人员

依据《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功能的设计,本次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避险演练,选择部分单位和人员参加。

五、演练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测井队在接到疏散命令的时候,人员表现较为慌乱,撤离过程中人员秩序不太有序。

2、带班干部示按要求清点人数的时候,部分人员态度不够严肃认真,没有遇到灾害时的紧张表现。

3、部分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知程度不够深刻,没有事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应对表现较为生硬。

4、带班干部没有派专人切断工作面电源。

5、自救器佩戴方面,不是所有人员全部模拟佩戴,部分模拟程序不太规范。

6、避灾线路上的安全标志牌数量不足,避灾路线不够清晰。

7、人员在撤离到联络巷候,当班工长进行了人数清点,但在撤离过程中没有清点人数。

七、演练成果

1、矿领导对这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事故应急演练,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模拟演练,都进行了具体部署、亲临实战。

2、演练目的明确,预案策划周密

3、井下撤人比较成功,并且通过实际评估,除个3人员进行警戒外,其它人员均能与现场相符。通过演练,可反映出井下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

4、通过本次演练,职工能自救和互救,正确佩戴自救器,按照事故避路线,迅速撤至新鲜风流中。

八、井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应急救援预案需做的建议工作

1、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体系,理顺部门职责,加强统筹领导。

2、完善井下避灾路线标志牌。

3、完善相关的技术资料图纸,及时修订,必须与现场相符。

4、加强对井各类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力度,使大家熟悉和掌握预案的实质,提高各级人员应急应变能力。

5、对预案中的信息汇报程序进行认真研讨优化,真正达简洁、实用、科学、时效的目的,全面提升抵御重大突发井灾害事故的能力。

篇2: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为提高我队综合抗灾应变能力和全员应急救援自救互救能力,决定进行一次应急救援全面演习活动。

一、演习目的

为了检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测试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应急能力,提高救援队伍间的协同救援水平和实战能力,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并通过救援演习检验现场人员是否会正确使用自救器、创伤急救及紧急避险系统使用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应急救援实战水平。

二、演习科目

1、危险源名称:有毒有害气体

2、伤亡情况:一人轻微中毒

三、演习时间:

2016年2月26日8时30分至22时30分

四、演习地点:基地

五、参与演习的人员:

(一)参与演习人员34人,其中控制人员3人、模拟人员10人、应急救援3人、评价人员(1人)。

(二)所有参加演习人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好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安排如下:

1、控制人员:队长、技术队长

2、模拟人员:模拟工作面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涌出事故的严重程度、抢救受伤人员及自救互救、撤离过程等情况。并由跟班队长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面事故严重程度及人员受伤情况,并积极抢救伤员及组织所有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

3、评价人员

工作任务是:观察及评价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情况,并记录演习全过程。其中区调度负责地面救援基地的具体工作,做好接警时间、地点、受害范围及灾害事故严重程度、人员受伤情况;队值班领导整个救灾演习过程中指挥行动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情况等方面的记录工作。

六、应急救援演习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队长

副组长:技术队长、技术员

七、演习形式

(一)演习级别:一级响应。

(二)模拟灾情:

2016年2月26日8时30分,跟班队长张某带领10人作业;排除隐患后,张某在工作面正常工作时,发现井内有大量气体涌出,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迎风流沿避灾路线撤离。10名人员全部跑出地面,其中一人轻微中毒,并汇报了事故。

八、报警、接警

(一)报警

工作面事故发生后,现场跟班队长向领导汇报:工作面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涌出事故,工作面作业人员共有10人,在工作面现场逃生时,有一人轻微中毒,有毒有害气体涌出未得到控制。

(二)接警

抽采区调度接到汇报工作面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涌出事故报警后,迅速做出以下安排:

1、必须问清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的地点、时间及人员受伤、设施损坏等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接到报告后,对所汇报情况进行快速分析与判断,立即启动《有毒有害气体涌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下达初始命令。

命令受事故威胁区域内的工作面所有人员,立即沿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命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九、应急响应

1、受事故威胁区域内的跟班队长及作业地点的所有人员,接到命令后,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甲班跟班队长立即向采区调度报警。

(2)现场作业人员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特征时,要立即撤离现场,绝不犹豫。

(3)所有作业人员迅速佩戴自救器迎风流延避灾路线撤退。(4)立即躲到安全地点或移动救生舱暂避待救。

2、现场对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人员的救护与救治

(1)立即将中毒人员送到新鲜风流中、清理中毒者口、鼻,将上衣和腰带解开,脱掉胶靴,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同时做好保温取暖。

(2)中毒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及时做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

(3)尽快将中毒者运至坑外进行抢救。

十、演习培训

本事故应急演习方案下发后,我队要认真组织所有人员学习培训,做到在演习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及时准确无误,确保演习顺利进行。

十一、演习评价

1、演习结束后,在我队由演习总指挥主持召开评价会议。

2、由评价人员按演习程序和演练过程,对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

3、由参会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对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偏差和缺陷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和纠正措施,形成评价报告,为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改进演习方法及修改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篇3:循环水车间2期有毒有害气体隔离

供水分厂循环水车间2期泵房是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2000年甲醇改扩建项目。为甲醇6万吨及8万吨装置区提供合格循环冷却水。泵房内3台循环水水泵, 2台高效纤维过滤器。高效纤维过滤器过滤5%循环水回水。过滤器在正常的浊度范围内反冲洗之前为24小时。反冲洗排水通过反冲洗水排水管穿过泵房墙体与室外排水井直通, (由于反冲洗排水量有限及间断, 排水管不是满管) 有毒有害气体顺着排水管直接窜进泵房内, 给运行操作人员身体及生命安全带来了危害。将直接影响生产的稳定。自从2001年运行直到2005年我来到循环水车间之前这几年。车间运行操作人员经常受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其中有几次 (夏天门窗全开, 主要是冬天门窗封闭和天气及风向有关) 严重时, 控制室内运行操作人员熏得迷糊呕吐, 流眼泪。没有办法车间干部只好申请上级领导, 把车间运行操作人员撤到1期泵房, 2期泵房成了无人监控。给安全生产, 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2 有毒有害介质及危害

反冲洗排水井与外界区下水道相通。

2.1 有毒有害介质:

硫化氢, 一氧化碳, 液氨, 酚水。硫化氢:它是粗煤气, 酸性气, 膨胀气, 废气中的组分之一。是一种易燃剧毒的气体。由于硫化氢比重较大, 故在泄露时不易扩散, 容易形成聚集, 如超过空气中容许浓度, 遇火星即可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 不易液化和固化, 易燃烧, 有毒。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 则会形成有害气体聚集, 相应存在着中毒, 着火及爆炸的危险性。液氨:无色, 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 当空气中氨蒸气浓度达到15.7%-27.4%时, 遇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酚水:有刺激性气味。2.2危害:人员中毒, 窒息, 着火及爆炸。

3 改造方法

具体改造措施有两条:

3.1 在反冲洗排水管穿墙管内侧焊接1个DN200的弯头。弯头口朝下, 当反冲洗水浸没弯头口时形成水封防止外界有毒害气体进入。

3.2 在反冲洗排水管穿墙管外侧焊接1个DN200的弯头。弯头口朝上。当反冲洗排水灌满管道时形成水封达到防止外界有毒害气体进入。

此次改造采用第2种方法, 它不如第1种, 主要是改造方便。

4 改造效果

此项技术改造荣获哈尔滨气化厂2006年技术创新成果奖。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来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危及生命安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龙化化工公司.企业标准QJ/LH 12.24-2009.吴昌祥, 2009, 8, 18.

篇4: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性质,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危害及其允许浓度。矿井空气是指矿井内各种气体、蒸汽和矿尘的总称。地面空气进入矿井后,由于物质氧化、分解和其他气体与矿尘的混入,成分发生变化,O2减少,CO2增加,混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通常有CH4,CO2,CO,H2S,NO2,SO2,H2等。生活在地面的人们非常习惯于新鲜空气,但在井下新鲜空气可是来之不易;在开放性的地面一阵自然风就可以把污风吹开,但在井下污风的排放可不是轻而易举。矿井没有空气,矿井就不能下人。矿井空气是关系到矿井人员生命的大事!本文根据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特征及危害性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以保证矿工的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金属矿 矿井空气 有毒有害气体

1 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常见的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有毒气体有:CO,NOx,SO,H2S等。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允许浓度常采用ppm做单位,它表示按体积比的百万分之几,相当于1m3空气中有害气体有多少cm3数,ppm通百分率的关系为10000ppm相当于1%。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得浓度还可以用mg/m3表示。ppm 和mg/m3的关系在标准状况下为式(1-1)(1-2):

1ppm=1mg/m3×■ (1-1)

1mg/m3=1ppm×■ (1-2)

式中:M——物质的分子量。

1.1 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kg/m3,是空气密度的0.97倍,能够均匀地散布于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不易觉察。一氧化碳微溶于水,爆炸界限为13%~75%。CO极毒,在空气中含有0.4%时,很短时间内人就会死亡。日常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CO的毒性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专门在肺部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以维持人体的需要,而血红蛋白与CO的亲和力超过它与氧的亲和力250~300倍,血红蛋白与CO亲和就形成CO血红素,妨碍体内的供氧能力,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引起一系列血液中毒现象,严重时造成窒息死亡。随CO浓度的增加,开始是头昏、剧烈性头痛、恶心,而后是丧失知觉、呼吸停顿而死亡。CO的中毒程度和中毒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空气中CO的浓度。人处于静止状态时,CO浓度与人中毒程度关系如表1-1所示。②与含有CO的空气接触时间。接触时间愈长,血液内的CO量就愈大,中毒就愈深。③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人在繁重工作或精神紧张时,呼吸急促,频率高,呼吸深度也大,中毒就快。④与人的体质和体格有关。经常处于CO略微超过允许浓度条件下工作时,虽然短时间不会发生急性病兆,但由于血液和组织长期轻度缺氧,以及对神经中枢的伤害,会引起头疼,胃口不好,记忆力衰退及失眠等慢性中毒病症。

我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矿井通风和矿山正常空气中得CO含量不得超过30mg/m3(24ppm);爆破后,在通风机连续运转的条件下,CO浓度降到0.02%以下,才允许人员进入工作地点,但仍须继续通风,以达到正常安全含量。

1.2 氮氧化物(NOx) NOx主要来源于矿井炸药爆破和柴油机工作时的废气。NOx中的NO极不稳定,与空气中得氧结合生成NO2。NO2是一种红褐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分子量46,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05kg/m3,是空气密度的1.59倍。NO2易溶于水,而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所以高浓度的NO2遇人体粘液膜,如眼、鼻、喉等会引起强烈刺激,导致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破坏肺部组织,引起肺水肿。此时显示嘴唇变紫,发生紫瘢。吸入大量NO2,经过5~10h甚至一天左右才会发生重症状,咳嗽吐黄痰、呼吸困难,以致意识不清,造成死亡,中毒死亡的浓度为0.025%。

表1-2表示不同NO2的浓度和中毒征兆的例子。

表1-2 不同浓度NO2对人体的危害例子

我国对煤矿和金属矿都规定,NOx换算为NO2不得超过5mg/m3(2.5ppm)。

1.3 二氧化硫(SO2)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分子量为64,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86kg/m3,是空气密度的2.2倍。当空气中SO2浓度为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硫磺味。它对眼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高浓度下能引起激烈的咳嗽,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反射性支气管狭窄,严重的时候会造成肺水肿、肺心病。

表1-3列出了SO2浓度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的列子。

我国规定矿井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15mg/m3(5ppm)。

1.4 硫化氢(H2S) 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分子量34,标准状况下的密度1.52kg/m3,是空气密度的1.17倍。H2S易溶于水,有燃烧爆炸性,爆炸浓度下限是6%。H2能使血液中毒,刺激眼、鼻、喉和呼吸道的粘膜。H2S浓度达0.01%时就能嗅到并使人流鼻涕。吸入高浓度时,引起头痛、头晕、步行紊乱、呼吸障碍,严重时引起意识不清、痉挛、呼吸麻痹而造成死亡。

表1-4列出了H2S对人体的毒性例子。

表1-4 H2S对人体的危害例子

我国规定矿井空气中H2S的含量不得超过10mg/m3(6.6ppm)。

2 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及建议

2.1 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指借助于机械或自然风压,向井下各用风点连续输送适量的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出各种有害气体和浮尘,以降低环境温度,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并在发生灾变时能够根据撤人救灾的需要调节和控制风流流动路线的作业。建立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而实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正是为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所以实施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对改善矿工的工作环境、保证矿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定期全面检测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对地下开采的作用就如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一样非常重要,矿井通风系统的完善性、稳定性、可靠性担负着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开采强度与矿井向深部延伸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很多问题。通过全面检测矿井通风系统查找问题,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数据及经验。所以,定期全面检测矿井通风系统会更重要。

2.3 合理选择矿井主通风机 通风设备选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通风设计参数在已有的扇风机系列产品中选择适合的扇风机型号、转速和与之相匹配的电动机。所选的扇风机必须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等优点。

参考文献

[1]谭允祯.矿井通风系统优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2]张国枢主编.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S].

篇5: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隧道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二0一0年八月十五日 隧道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

新哨隧道位于南盘江至弥勒区间,南盘江深大断裂北西侧,主要穿越乍尾-大雨邦、大山-老隐坡、恨坎-阿岱、阿楼-小普特等区域压扭性断层和小雨盖平移断层、金顶山交扭向斜、小石城断层。全长11512米,设计为双线隧道,均穿过煤系地层,开挖可能会遇到瓦斯。瓦斯可能从煤(岩)层中涌出、喷出、突出。当瓦斯浓度超过5%时,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就可能对隧道内的施工人员、机械造成危害,并引发火灾,因此制订本预案。

一、隧道出口设值班室,安装专用电话,设值班人员昼夜值班,并每隔30分钟进洞巡视一次。一旦发生瓦斯爆炸,立即变值班室为报警联络所。值班人员为3人,实行8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认真负责,严密关注隧道内情况,一有情况,随时报告。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预案领导组 组

长:李 辉 副组长:罗启陆 罗美华

员:杨东升

波 赵

张大松 钱金华 联络员:赵金东

陈访琼

2、领导组下设抢险队救护队40人,物资运输队20人,机动队10人。

3、职责 组长职责:

李辉负全面指挥责任,组织各级有关人员及调动所有机械、物资,并向局指挥部报告。

副组长职责:

罗启陆负责现场协调、组织指挥具体工作。罗美华孙明英负责抢险、救护指挥。抢险救护队职责:

1、抢救遇难人员;

2、处理水、火、煤尘爆炸、瓦斯突出、冒顶等洞内事故;

3、参加排放瓦斯工作,负责震动性放炮,揭穿突出煤层,启封火区、反向试验和其它安全技术性工作;

4、协助职工搞好自救、互救的常识教育;

5、保管检查救护装备,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状态。运输队职责:

负责抢险物资的运输,从物资储备处运到隧道塌地点。机动队职责:

负责补充以上三队的力量以备特殊之用。

三、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负责人:邱跃进

弥勒县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护医院,联系电话0873-6122254,弥勒县消防大队,联系电话0873-3732685。

四、指挥中心设于隧道洞口附近的民房内。各级人员接到报告后,于10分钟内到抢险指挥中心报到。并各就各位,各负其责。

五、工作方式

一旦发生瓦斯爆炸,现场值班人员及时报告现场联络员,联络员报告调度,调度通知应急预案领导组成员。启动预案,领导组成员齐聚指挥中心,同时通知相关地方单位作好准备。

六、瓦斯爆炸事故的处理及预防

(一)处理爆炸事故的一般措施

1、首先对遇险、遇难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并送到定点医院。

2、爆炸引起火灾而灾区内有遇难人员时,必须采取直接灭火法灭火。

3、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已全部撤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反风措施。

4、确认没有二次爆炸危险时,可对灾区进行通风,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二)处理爆炸事故的安全注意事项

1、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能进入灾区进行侦察。

2、抢救队进入灾区后,必须随时检查瓦斯和其它气体浓度,掌握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采取措施防止瓦斯连续爆炸。待采取措施后,确认没有爆炸危险,方可进行工作。

3、救护队进入灾区前,应切断灾区电源。

4、不应轻易改变通风系统,以防引起风流变化,发生意外事故。

5、在有明火存在时,要严格控制风速,不使煤尘飞扬。

6、注意坍方冒顶,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护。

(三)处理灾害事故防止爆炸的技术措施

1、选择能反映灾区瓦斯变化的关键地点对爆炸性混合气体进行监测。

2、通风措施:

(1)火灾在工作面附近,应保持正常通风,防止瓦斯积聚,如果已经停风,切不可再送风,可设法切断自然供风,造成缺氧条件使火灾自行熄灭。

(2)因火灾中断工作面的通风,使工作面涌出的瓦斯得不到排除,因此必须撤出人员。

(3)因瓦斯喷出、突出造成瓦斯燃烧时,如果喷出和突出数量较小,而且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以下,应保持正常通风或加大供风量,以防止瓦斯浓度上升,发生爆炸。

如果瓦斯喷出和突出的数量很大,且为高浓度瓦斯时,应停止供风或隔断风流,对火区进行封闭。

(4)防止瓦斯积聚所需风量Q,可以按下式计算。

Q>Q沼/(P1-P2)

(m3/min)

式中:

Q沼—灾区内涌出量,可根据回风风量和回风风流中瓦斯浓度求出(m3/min):

P1—瓦斯浓度爆炸下限,一般取5%: P2—供风风流中瓦斯浓度(%)。

(四)煤与瓦斯喷出、突出事故的措施

1、处理瓦斯爆炸后继续喷出、突出事故的措施(1)一般原则

1)救护队迅速救灾区遇难人员,并对充满瓦斯的坑道进行处理。2)通知灾区附近受到威胁的人员停止工作,撤出危险地段。3)迅速采取措施,以最大风量供给灾区,以最短路线排除瓦斯。4)为了防止瓦斯扩散,应封堵瓦斯排入源。

5)突出的煤与矸石,应先喷雾洒水,在短时间内加以清除。(2)安全注意事项

1)进入灾区抢救遇难人员,首先要切断电源,以防止人员触电和出现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对使用的矿灯,应严格进行防爆检查。

3)进入灾区必须认真检查气体和温度变化,发现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温度升高现象,应提高警惕,查明原因。

4)当瓦斯喷出、突出,发生燃烧时,可采用干粉、惰气灭火等措施,将火源扑灭,如果是大型瓦斯燃烧事故,应立即撤出人员,对灾区进行封闭。

5)排放瓦斯时,应尽量避免排放的瓦斯空气流经过带电的电气设备,瓦斯浓度超过0.75%的气流排出洞口,洞口50m内应设岗哨。严禁烟火,除特许的人员以外,其它人员不得接近该地。

6)清理喷出或突出的煤矸石时,应洒水降尘。7)为防止二次突出,防止突出孔洞的煤岩坍落伤人,应设置防护板、打密集支柱。

8)处理二氧化碳突出的事故,要戴好防烟眼镜。(3)超限排放瓦斯的一般原则 1)超限排放瓦斯应由救护队执行。2)瓦斯通过的坑道,必须切断电源。3)不得在经过没有熄灭的火区排放瓦斯。

4)为了加快瓦斯的排放速度,以减少坑道内的通风阻力,清除坑道堵塞物。

5)排放瓦斯时,瓦斯流经的坑道必须撤出人员。由救护队站岗,没有佩戴氧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排入瓦斯的坑道。

6)在洞内总回风道中排出的瓦斯浓度超过0.75%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4)瓦斯排放技术

1)充分利用大断面坑道通风排放瓦斯,因这种通风方式风量大,收效快,施工简单。

2)利用局扇正压排放瓦斯,局扇安设在新鲜风流中。用风管将新鲜风流引向瓦斯排放地点,可采取局扇并、串连的方法提高风压。

3)利用抽放瓦斯系统排放瓦斯,管路中使用能抗静电的塑料管。

(五)火区处理遵守下列规定

1、防火墙应编号并在附近设置栏杆及警示牌,并经常检查,做到封闭严密;

2、封闭的火区确认火已经熄灭,达到启封条件方可启封;

3、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当发现复燃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送风重新封闭火区;

4、启封火区及火区初期恢复通风等工作由救护队进行,火区回风流经过的坑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瓦斯区施工应遵守下列防火安全规定:

1、消防设施:

1)两座隧道必须在洞外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应经常保持不小于200m3储水量,保持一定的水压;

2)瓦斯区段内必须设置消防管路系统,并每隔100m设置一个阀门(消火栓);

3)瓦斯作业区内应设置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2、火源管理

1)严禁火源进洞,洞口、洞口房、通风机房附近20m范围内不得有火源;

2)瓦斯工区作业人员进洞前必须经洞口检查人员检查确认无火源带入洞内。

3、易燃品管理

1)瓦斯工区内不得存放各种油类,废油应及时运出洞外,不得洒在洞内。

2)瓦斯工区内待用和使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张等,必须存放在密闭的铁桶内,并由专人送到洞外处理。

篇6: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l事故类型

在非煤矿山的竖井开挖、巷道掘进以及开采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现象不断发生,很容易造成中毒窒息事故,对矿山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矿山施工人员应对窒息事故的能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此预案。2危险性分析

非煤矿山井下施工过程中能够产生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包括竖井开挖、斜井开挖、巷道掘进等工作面,引起中毒室息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等。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性质极毒的窒息性气体,在井下窒息事故中所占比例很大。若井下工作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0.8%时,就会引起头痛、眩晕、胃口不好、浑身无力、记忆力衰退、情绪消沉及失眠等症状,当浓度超过1%时,短时间人就会失去知觉而死亡。一氧化碳主要由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以及井下失火燃烧时产生。

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气体,具有窒息气味,易溶于水。中毒症状如下:起初感觉呼吸道受刺激、咳嗽,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生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吐黄痰、发生气肿、呕吐等症状,以致很快死亡。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但具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还 具有爆炸性。当环境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001%时,就会出现流鼻涕,流唾液,当浓度达到0.05%时且超过0.5小时就会引起严重中毒而死 亡。井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0.00066%。

一般窒息性气体中毒症状是:刚开始是呼吸加速,精神反应衰减,肌肉协调性查,随后判断能力出现故障,感觉丧失,运动失稳,迅速出现疲劳。随着时间加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失去知觉、最 后痉挛深度昏迷死亡。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贯彻“安伞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 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一旦发生非煤矿山施工安全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科学秩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

3.2、平战结合,预防为主。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平时预防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危险源排查治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培训和预案演练等完善工作。

3.3动员职工增强应急救援意识:依靠科技,提高救援能力。纰组织动员一线职工积极参与非煤矿山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 作用,采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预防井下,窒息事故的发生,各项目部都要根据现场情况成立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项目经理

副指挥:项目副经理或总工

成员:项日部安环部、财务部、物资改备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安全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等。4.2职责与分工

4.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作为该项目部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主要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学习、演练和完善公作:提供应急救援资金,采购保管应急物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的救援指挥、协调和上报工作。

4.2.2总指挥职责:组织编写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项目人员进行 预案的学习、演练和完善;保障救援资金;督促相关部门购置救援设备和物资;事故发生后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实上报事故情情况;当事故较大或超出救助能力时,请求就近的专业救护队实施救助或报请地方政府和安临部门肩动地方应急预案。

4.2.3副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搞好项目部的应急救援方面的日 常管理工作,事故发生时如果总指挥不在现场,要担负起现场总指挥 职责。

4.2.4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报警和信息联系、信息采集备案工作。

4.2.5事故救援组: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以及组织事故现场的人员撤离和救助工作。

4.2.6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4.2.7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设备和物资的供应、发 放、保障工作。

4.2.8通风保障组:负责给工作面供风和供电保障工作。

4.2.9资金保障和善后工作组:负责应急资金保障工作。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在施工中对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经常进行检测、监控,一旦发 现指标超限,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按事故进行追查 原因。5.2预防措施

5.2.1改善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接触机会:

5.2.2采取湿式作业方式,加强通风;

5.2.3定期测定施工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加以控制,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2.4加强个人防护,配备并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操作。5.3预警行动

5.3.1在非煤矿山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在每个班组配备一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员,配备专业的检测工具和通讯工具,适时监测各工作面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将检测结果报告给项目部通报给施工班组 长。

5.3.2当检测到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接近警界值时,检测员要将情况通知项目部负责人,并要求送风员加大送风量,冲淡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

5.3.3 当送风量加大一段时间后,如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见降低或者不降反升,检测员应及时向工作面的作业人员发出预警,要求撤离,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6信息报告的程序和内容

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根据事故情况、严重程度采在组织自救、互救的同时应该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要亲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做出是启动应急预案还是寻求上级救援机构的帮助的决定,并组织救援活动。

应急指挥部安排信息组在规定时问内进行事故上报,要将事故情况上报给业主方及所在地政府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设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事故报告的全过程要做好记录,严禁隐瞒虚报。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产情况,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7应急响应分级及要求 7.1响应分级

按照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建设公司将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三级:红色预警: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较大事故):橙色预警: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事故):黄色预警:I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事故);

7.1.1 出现下列情况之的为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l)一次造成1人死亡,或者1人以上3人以上重伤,或者1 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发生的、项目部能够在半小时内通报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并肩动项目部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督导,项目部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完成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直至解除警戒。

7.1.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1)一次造成1人重伤,或者1人以上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发生的作业班组、分包队伍能够在半小时内向项目部报告,并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由项日部向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通报情况。项目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督导作业班组、分包队伍,帮助其完成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直至解除警戒。

7.1.3 出现下列情况的为III级预防安全生产事故:(1)存在安全隐忠,还未造成人员及直接经济损失。

(2)分公司、项日部、分包队伍能在2小时内做出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由二级单位、项目部的安环部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监督,完成施工现场的隐患整改工作。达到安全施工标准后,解除警戒。7.2分级响应的程序 7.2.1 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项目应急指挥部 要立即启动项目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如下 程序进行响应:

(l)施工班组首先向项日部负责人报告,项日部负责人(现场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剐指挥和各工作组到位,并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所在地相关部门速报事故情况。

(2)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指挥各救援小组并利用项日部和作业班组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应急处置。

(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常务副组长要立即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提出应急救援指导性意见提供给现场指挥;用以指导现场救援活动。常务副组长应和现场应急指挥部保持不间断联系,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督促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必要时调动公司其它应急资源赶赴现场,予以支援和帮助。

7.2.2 I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事故发生的施工班组和分包队伍应立即启动现场应急措施,停止施工,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

(l)事故发生后,现扬人员要立即撤离危险区域,报告施工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马上召集人员准备救援,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项目部急指挥部按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将事故情况向各相关部汇报。

(2)施工班组和分包队伍负责组织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现场救援活动,调配班组的救援资源,如果班组救援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实施救援活动,事故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局势时,应果断决策 请求启动项目部的专项救援预案,利用项目部的应急资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事故发生项目部的应急指挥部接到班组报告后应立即进入预备状态,现场指挥应带领各应急小组成员奔赴现场,帮助班组和分包队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督促实施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

7.2.3 II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I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应该立即下发停工令和隐忠整改通知书,存在隐患的班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在有隐患部位的一切施工活动,组织力量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当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以书面形式上报项目部安环部,安环部验证同意后,方能恢复施工活动。响应程序如下:

(1)当现场人员发现存在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隐患后,要 立即通知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安全员按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在最短时间内制定隐患排除办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实施停工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处置方案做出后,要报告项目部负责人。

(2)由事故隐患存在的班组和分包队伍组织隐患排除治理工作,指挥和调配班组一切有效资源;直至隐患整改工作完毕,如果班组和 分包队伍在处理隐忠过程中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时,应请求项目部支 持和帮助。

(3)项目部技术总工要对比较复杂的隐患整改方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和备案,安环部的专职安全员要对整个整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安全隐忠彻底清除,经验收并确保安全后方可复工。分包队伍在处理隐患过程中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时,应请求项目部支持和帮助。

(4)项目部技术总工要对比较复杂的隐患整改方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和备案,安环部的专职安全员要对整个整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安全隐患彻底清除,经验收并确保安全后方可复工。

7.2.4扩大响应

项目部应急指挥部应及时掌握了解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当安全生产事故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超出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时,应及时上报请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高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7.3响应要求

当响应级别超过I级时,信息组联系组应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临督管理局上报信息,请求启动上一级部门的安全救援 预案。

虽然事故响应级别未超过I级,但事故涉及人员众多或超出项目部的救助能力,项目部不足以处理比较复杂的安全事故时,为减少人员伤亡,项目负责人也应立即请求启动上一级部门的安全救援预案,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损失。7.4自救方法

当现场有人员感觉发生头痛、耳呜、心跳加快、四肢无力、呕吐、流清水鼻涕、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等窒患中毒现象时,周围同志应向班组长反映。施工班组长应根据经验很快作出判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启用自救器,并将情况上报应急总指挥,请求加大送风量,要求救援。

当现场现场有毒气体浓度仍居高不下,人员中毒情况继续恶化,这时施工班组长就要果断决策组织人员以最快速度、选择最安全,最近线路撤离至有新鲜风流处(避难室或上风口处)。撤离时施工人员要继续佩带自救器,自救器损坏或没有自救器的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家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如有毒气体涌出较多,中毒者在短时间无法撤离或已失去撤离现场的能力时,应迎面俯卧在水沟边,用毛巾、口罩、衣服等浸湿后,遮住口鼻,等待救援。

当井下人员到达安全地区或避难室时,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简单救护,检查中毒较重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采取保暖措施。让伤员平躺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领口、放松腰带:口腔如有杂物、痰液、假牙或是呼吸不通畅时,应取出污物,使呼吸通畅,让其呼吸新鲜空气,缓解中毒状况。

如果中毒者还没由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可立即搓擦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到达地面后点即送往当地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7.5应急处置措施

(1)接到预警报告后,救援组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带上救援工具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采取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到达事故作业面,帮助人员撤离。

(2)信息联络组应加强指挥部和其它救援工作组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并联系附近医院救护车到场做好接应。

(3)通风保障组人员应坚守岗位,根据总指挥要求加大通风量,冲淡有毒气体,给井下遇险人员呼吸提供氧气。物资保障组人员要将安全防护用品和救援物资送到救援现场,确保救援正常进行。

(4)在中毒窒息人员被救出和送往医院过程中,资金保障和善后工作组应同时到达医院办理入院和陪护于续,协助医院救治伤员。

(5)在抢险过程中,总指挥应安排当班负责人在井口按照下井出勤登记表清点人数,在确认所有人员都已升井,没有遗漏人员时,总指挥根据情况宣布现场应急救援结束。

(6)现场救援结束后,善后工作立即开始,主要是联系、接待、安抚受伤人员和家属,进行工伤上报,联系办理工伤理赔事宜等。7.6救援注意事项

7.6.1总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启动哪一级预案?该判断要正确,决策要果断。

7.6.2在救援过程中,必须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在救援人员的安全无法保障时不能肓目施救。

7.6.3救援过程中,必须密切监视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当该气体为可燃气体时,还要立即停电,做好防火措施,以免引起爆炸。

7.6.4当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项目部人员应当全面协助开展救援工作,无条件提供救援设备、物资,井下避灾线路图、采掘工程(实测)平面图等,帮助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为救援工作创造条件。8各项目部日常必备的救援器材及物资

(l)矿山自救器若干台、苏生器一台;

(2)高低浓度有害气体检测仪各一台、多种气体检支管配齐:

(3)11KW、5.5KW局扇风机各一台,配足相应的风筒;

(4)支护材料及救援担架十副;

(5)救护车辆(可以与当地医院或救援组织签订协议);

(6)采掘工程(实测)平面图、避灾线路图;

(7)其它救援物资。9预案学习

项目部每半年对预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救援体系所有人员都要明确职能,掌握窒息事故甄别、人员急救和自救器使用办法,熟悉井下避灾线路和安全出口,掌握自救和互救技巧。10预案的演练和完善

各项目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适应性和符合性,对预案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11重要人员联系电话:

总指挥电话:

副指挥电话:

各救助组组长联系方式:

信息保障组组长:

事故救援组组长:

篇7: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制度

安环部职责:

安环部负责跟氰化车间及生产运营部沟通,确保监测设备安装合理有效,并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并组织对不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监测设备进行更换,或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负责监督相关的监测工作。

负责组织审核评审改进本规定,以便更好的进行安全监测工作。氰化车间主任、副主任及主任助理的相关职责:

认真落实公司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特别是本管理规定。监督落实监测工作的情况,并进行相关考核。

当监测工作发现有害气体超标时,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撤离工作现场,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直至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对车间内通风系统、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或改造,确保工作场所的有害物质、气体的浓度小于行业标准或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班组长职责:

1、认真落实本规定、督促监督本班次各个岗位工人的监测工作。

2、发现监测结果超标时,及时上班车间或公司领导,并组织工人安全有序的撤离工作岗位。

监测工人职责:

1、认真落实本管理规定,认真开展监测工作,并记录相关结果。

2、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班组及车间。

3、如发现超标,及时告知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并迅速撤离该区域。要求

1、加强对工作现场的有害气体的安全监测,每班操作人员利用各自岗位的固定或便携式监测设备仪器等,对各自岗位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2、岗位操作人员要及时检查各自岗位的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车间,及时维护或更换新的通风排气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空气有较好的流通性。

3、当岗位操作人员,发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或报警时,应迅速及时撤离该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的及时撤离。

4、一旦发现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监测人员要立即向班组长、车间领导及值班领导汇报,作业地点其他工作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并立即进行通风,直至达到允许浓度方可进行作业,车间要立即组织分析超标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预防事态扩大化。

篇8:有毒有害气体应急演练

为了满足当前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快速检测的需求,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发了多种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根据技术特点, 综合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气体检测管技术、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和气体采样技术。检测范围基本涵盖常见的无机气体和有机气体。现已实现定性定量检测和远距离采样, 并且已应用于化学事故和职业危害检测, 基本解决了现场定性定量检测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技术手段。

便携式气相色谱检测技术

目前,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分析。传统的台式仪器虽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准确度等优点, 但仪器系统复杂, 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分析周期长, 很难应用于现场 (或者原位) 检测, 因此迫切需要现场可用性高、操作便捷、能定性鉴别与定量检测用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有利于搜集有效样品信息。

基于自发生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项目组, 成功开发了基于自发生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实现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在现场的快速检测分析。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检测仪器国际上首次使用自发生气源, 该仪器在与台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 (台式GC-FID) 比对实验中两者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 (给定显著性水平5%) 。目前该仪器已应用于化学事故应急检测和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基于光离子化检测技术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通过制定总体设计方案, 研制光离子化检测器、高效毛细管柱、进样装置, 系统集成及测试合格整机这几项步骤, 实现了气相色谱/光离子化检测技术在现场的快速检测分析。新研制的便携式气相色谱/光离子化检测器是国内首次可使光离子化原理的现场检测仪器实现在现场检测混合气体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TX) 。该仪器也已应用于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实现了产业化。

气体检测管技术

检测管是用化学试剂浸泡过的载体作指示剂并将指示剂装入细长的玻璃管中制成的。检测管通常有两种类型:比色型检测管和比长度型检测管。使用时, 将现场气体以一定的速度抽过检测管, 被测气体与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 使指示剂呈现一定的颜色。根据指示剂显现的颜色可进行定性鉴定即确定气体的种类;根据指示剂颜色的深浅或变色柱的长短与标准色板或浓度标尺进行比较可测定气体的浓度。

通过从研制气体检测管及配套采样装置开始, 然后确定典型对象气体、开展气体检测管制备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到确定气体检测管实验方法, 然后再研制自动化生产线, 包括自动熔封机、自动装药机、自动印刷机, 以及典型对象气体检测管配方, 再到制定产品质量标准这一系列应用研究, 完善了气体检测管技术。除了国内首次开发出无机气体定性检测管和有机气体定性检测管, 定量检测管品种也增加到了19种, 这样一来使用气体检测管便可定性定量检测常见的无机气体和部分有机气体。

随着国内首条气体检测管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的成功, 气体检测管产业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 实现了气体检测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产业化, 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且, 其准确度高于国家标准1倍以上。

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

气体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传感器, 是一种“气—电”传感器件, 它把有关气体成分、浓度等物理特性转变为电信号, 使人们能正确有效地控制并应用。主要可分为: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光化学型气体传感器、高分子气体传感器等。除了光化学型气体传感器, 其他的可以统一归类为电化学传感器。作为有毒有害气体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技术集成的专用检测仪器在职业卫生、化学事故和应急救援中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已研制出氧气检测报警仪、可燃气检测报警仪、硫化氢检测报警仪、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氧气和可燃气二合一的检测报警仪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并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综合采用气体检测管技术和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研制出的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 成为武警列装产品和奥运安保适用产品,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反恐防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仪器校准与气体采样技术

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和控制, 离不开气体权威定值方法的建立和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研究我国有毒有害气体的计量基础标准体系, 对于保障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生产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保证各级、各部门分析数据的准确、量值的统一和可溯源性, 是关系到危害的检测评估是否科学合理, 仪器的检测是否标准, 测量数据国际同行是否认可等方面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与构建有毒有害气体的基础标准体系, 是建立和完善测量溯源体系的核心内容, 是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可溯源性的基础, 是职业病危害评估、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各类报警仪的标定的需要。

项目组根据需要开展气体标准管制备技术的研究, 在国内首次采用扩散管动态配制标准气体/固体吸附管收集方式制备气体标准管。研究了采用较先进的标准管的制备方法——扩散管动态配气法制备标准管。将采用新方法制备的标准管应用于现场检测仪器的校正, 具有携带方便, 检测准确性高, 制备成本低的优点。标准管的研制成功有助于克服传统标准物质在配制、运输和使用中的不足, 在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提供有效溯源性和统一测量值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当发生突发化学事故需要采样或是在职业工作场所需要检测时, 大气采样仪作为主动采样中的动力设备, 其稳定性、可靠性、科学性已经成为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所规定采样流量范围为0.10~1.00L/min, 流量计应不低于2.5级即流量误差不得超过5%, 研制了基于机械恒流原理的恒流气体采样器, 性能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 填补国内空白。采用机械恒流技术与直流调速技术研制的气体采样器在国内首次实现低流量恒流采样, 同样广泛应用于职业卫生检测中。

同时, 项目组针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复杂性, 以及每一种吸附剂对污染物都有不同的保留性, 研究了填充新型吸附剂的气体采样管和气体采样袋。

气体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综合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着力于综合运用便携式气相色谱检测技术、气体检测管技术、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气体标准管校准技术以及现场气体采样技术, 开展突发化学事故应急检测和作业场所检测的应用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将综合应用项目研制的“化学事故气体应急检测箱”应用于奥运反恐防化应急侦检, 为奥运安保工作做出贡献。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测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 实现了现场氧气、硫化氢、可燃气体的快速检测, 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遏制事故发生。

2007年课题组运用气体检测管技术对畜禽养殖环境中硫化氢、氨、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并在山东省畜牧系统开展示范应用。

研究展望

展望未来, 气体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将以“去专家化”为发展方向, 检测过程实现“一键式傻瓜操作”, 使普通人即可完成复杂的气体检测过程。为了满足这一要求, 需极大地提高检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一致性, 并深入研究微电子技术应用、微机电加工技术应用。同时, 应用新技术的检测元件开发也将推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上一篇:数学系论文题目下一篇:2018年新加坡留学三大优势,其实你的大学梦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