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师个人总结

2024-05-05

语文新教师个人总结(通用11篇)

篇1:语文新教师个人总结

小学语文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我们在感叹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之余,不免回首过去一年与同事们度过的美好时光、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取得的成绩。本学年可谓是一不平常的一年:第一学期,我主要担任是十个班的音乐教学以及校竹笛队的辅导工作,而第二学期,因学校工作安排,我除担任音乐教学以外,接任了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以及思品教学工作,可谓在原有就较充实的教学工作中,又添了些许充实、新奇、挑战。面对新的工作,我积极努力的学习,向身边的经验教师请教,从而较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表现

教师的称号是神圣的,教师的道德是高尚的。本学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七不一要一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幸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

二、班级管理工作

第二学期,领导给了我担任班主任的锻炼机会,虽接任时有些犹豫,但还是接任了这项及具挑战性的任务。要想把班级管理好,首先要有好的干部班子,因此,我通过从原任课老师处了解,以及两周的观察,首先确定了班里的小干部,并经常性的对其进行教育,使他们在班级中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也使整个班级的良好的班级风气及学习风气得以形成。此外,我还注重学生平日良好习惯的养成,发现问题,及时开展班会进行讨论,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的一日常规成绩、班前歌成绩以及两操成绩均列级部前列。在体育节中,我班获男子拔河第一名,在艺术新星评选中,我班的杜明达获声乐艺术新秀、孙艾瑞获器乐特长生。

二、教育、教学工作

(一)语文、思品教学工作:语文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又加上本学期时间短,这无疑对我是一个挑战。

在教学中,我积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抽时间就去听课提高,认真参加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从各方获取知识提高自己。通过同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我从对语文教学的陌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上了路”,在期初工作检查中,所执教的课受到听课领导徐主任、陈主任的肯定。慢慢的,在学习中,我不断用上了自己学的相关理念,不断尝试于我的教学,比如从洋思中学学习回来后,不断的摸索,在实践中用其所用,弃其所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朗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本学期中,还有幸参加了我校向镇推荐教学能手的说课比赛,作为参赛的仅有的几名老师中的一员,一名刚任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也证实了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认可。

在思品教学方面,我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标,通过搜集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这门课上的有趣,还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音乐教学及器乐辅导方面: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积极的参加各项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本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成功的使三年级的学生从竖笛转为竹笛。还有幸又中心校推荐参加了区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在器乐队辅导方面,我克服新老队员交接的难处,加紧训练,在庆元旦文艺汇演中,学生精彩的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在张店区百灵艺术节中,所排练的节目获二等奖,我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本学期,虽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我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学生利用中午以及下午时间加紧训练,在庆六一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张店区艺术新星评选中,所指导的王潇茹获器乐艺术新秀,我被评为张店区优秀辅导教师。

三、个人提高以及取得成绩:

在本学期,在课余学习之余,有幸参加了张店区骨干教师培训、镇名师论坛以及去洋思中学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使我得到了锻炼及提高。根据自己的三年规划,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读书活动。

本人在本年被评为张店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镇十佳青年教师、镇教学能手,被评为张店区优秀辅导教师。在镇基本功比武中,说课获一等奖、板书获二等奖;所写的教学随笔被评为镇优秀教学随笔。

在本学期,语文成绩获镇第二名,级部第一名的成绩。

最后,我不敢说我的工作做的多么优秀,但我要说在我的教学中,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孩子们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工作中我也倾注了汗水与艰辛。在这学期中,我付出着、收获着、进步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小学语文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

作为一名本学期刚来的教师,我在对学校环境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深感惭愧!回顾这四个月来的工作,应该是收获和遗憾并存。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起初,我也曾为这种转变茫然过,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不适应。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失败,也有过很多的埋怨,但更多的我想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得。

一、勤学好问,虚心请教老师,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上课随意性比较大,经验缺乏,因此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而勤学,好问应该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此我非常感谢六年级语文组的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在我的讲授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讲课思路或者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给予我认真地指导。从他们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很多处理应急问题的方式。通过几次听课后也确实受益匪浅,更加明确授课思路,目的清晰,条理清楚。总之自己首先必须做好的就是要在平时不断学习来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使自己的讲述更清晰明了,让自己尽快成长。

二、一定要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工作以来才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所教的科目是语文,在学习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文章时,可以考虑如何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穿插一些有趣故事的讲述,或加上一些音频等,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同时,对这门课程也产生了兴趣。就像我们在学《皇帝的新装》时,组织了一次课本剧的表演,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比较高,在娱乐中更深入把握其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很多同学还建议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我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东西想的也很肤浅,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都是我们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结晶。但我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虚心学习,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现在我还是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透教材,认认真真给学生上课。

小学语文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

一、积累的工作经验:

1,课堂经验是:上课时,生动有趣的故事、成员之间的比赛、指名同学上台演示等灵活的课堂方式,较单一的讲述式的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富有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班级管理经验:大班额的教学,单纯靠班主任一个人去管理整个班级的每个孩子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在班级成立之初,就有目的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同伴之间的示范,尤其是同桌之间的示范作用很大,在作为调整上要注意。

3,作业批改上的经验:作业一定要有一定的格式,并且及时批改,最重要是的要学生养成订正的习惯,并且在批改下次作业前,教师要有对上次作业的二次批改。

二、本学期的收获:

本续期,就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显著的提高。通过学校的“一组一课题”活动,在校领导、本组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地试讲、磨练,从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自己存在的不足:

1、在教育教学上,虽有所进步,但是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方式都要改进。

2、班级管理上,还存在班级整体协调性不足、班干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3、粉笔字上还需要不断练习。

4、课堂中,对学生不敢放手,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不明显。

篇2:语文新教师个人总结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本人坚持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党课培训,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同时我还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观察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此外理论学习还要在行动上落实,注重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八荣八耻”,时刻用其来约束自身行为;在工作中,我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加强对自身语文素养的培养,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适应育才三小这一全新的工作环境。

二、教学上,踏实工作,关注细节;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安全。

“优秀是一种习惯”,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可塑性非常强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甚至到下雨天雨具的摆放,我都耐心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班会课上,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安全常识;阅读课上,我会通过给孩子读安全故事来教育孩子注意玩耍安全和家庭安全;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我还常常会通过校讯通提醒家长,关注孩子行为习惯,预防铅中毒,近视以及各种传染疾病。

班主任工作的踏实细致,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我对孩子的关爱与真诚,这也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我,并积极配合各项班级工作。

2、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孩子在一年级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上一篇课文,我都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细致地查阅各种资料,力求吃透文本,准确把握重难点。对于较难把握的重点课文,我经常向“师傅”杜老师和其他优秀教师请教、听课、学习,寻找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每一份教案都反复推敲,自制课件,力求详尽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和限度为基点,组织课堂教学,并围绕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夯实基础,着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在朗读、阅读、口语、思维、表达等各个环节的训练与提升,注重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听课、学习、对照、反思,不断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自己的缺陷,找准提升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学校给我机会让我去外校听取其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我获益匪浅,使我更加清晰地明白,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尊重学生个性思维等。通过失败、摸索与反思,我已初步探索出一些教学心得,不断尝试改进自己的学科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三、严以自律, 遵纪守法;

工作三个月以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我还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坚持每天早上7点25之前到校,随时准备着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来到他们身边。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篇3: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 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 那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滔滔不绝的“讲风”显著地减弱了, 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 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 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同时, 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的附属者和教材的“传声筒”, 而是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自然、人文、网络诸多课程资源) 的开发者和引进者, 是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主体。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 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 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这就引发教师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正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那样。

刷新之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 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 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 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习方式的确立, 标志着语文学习主体的崛起, 并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耀眼的亮点。自主学习, 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智潜能的前提下还其选择的权力, 还其听说读写思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这样, 以“生本文化”为表征的教学就归正为一种顺应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促进力量, 一种使学生心智迸发、思维开放、心境澄明、视界敞亮的发展性力量;合作学习, 则以其组织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而见长, 把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关系, 有利于增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变指令型课程中互相敌视、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分享成功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学”和“同伴”关系, 让每个学习个体在欢愉、明朗、轻松的集体氛围中获得正常的同步成长;探究性学习, 以强烈的问题性、探究性、亲历性和开放性为显著特点, 最注重的还不是含有原创性的所谓“发现”, 而是探究过程中殊为难得的生命体验———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究后更加旺盛、意志力在探究中获得砥砺、创造精神愈来愈趋向光大。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视学生这种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型, 视之为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是因为这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学习方式, 不仅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 而且极其深刻地影响到他们脱离学校课程流水线以后的一生可持续发展。换言之, 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不但给学生以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 而且赋予其持续发展、成人成事的人格构建, 使之可能由今日的学习主体而成长为明日的创造主体。

篇4:高中语文新教师的三大境界

[关键词]语文新教师境界自然自得自我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对教师的定位是非常清晰而明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刚刚入职的高中语文新教师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大境界需要我们去努力。

一、自然

矫情的照本宣科、咬文嚼字,唯恐不被认可,唯恐学生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才高八斗的知识分子,动不动就“掉书袋”,很多新教师想用这样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权威。其实这样的文人是伪文人,这样的教师也不会得到学生的拥戴。因为在看似热闹非凡、旁征博引的背后,缺少的是自己本来真实的性情。

曾有公开课上,某新教师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位女教师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横眉冷对,不苟言笑;在学生朗读时匆匆略过,不做点评,而在自己朗读时加配背景音乐,捏细声线,降低声调,好像一副哀愁惆怅的模样,和前面故作老成的样子判若两人。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愁而愁,是不自然的。真正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被她的诗词吸引的人,一定从心里对这位柔弱刚强并重的女子有由衷的感情。哀愁不是能够表演出来的。像那位教师泾渭分明,只有在范读的时候才装作哀怨,这不是真哀怨,而是伪哀怨。语文教师若是将课堂当做表演的舞台,必然会失去最宝贵的真实,必然会失去自然的教学艺术。

反而是在一节特级教师展示课上,周丽雅老师在教授《我与地坛》时,带领学生思考史铁生与母亲之间微妙的关系时,读到“我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年过半百的周老师,悲从中来,哽咽泪下。所有听课者无不动容,深受感动。这样的情深之举,恰恰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力,让文字幻化成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情感。

自然就是最好的入门境界。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美丽世界,真情流露,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文学本来的面目就是真实,教师自然的感受才是学生最好的向导。

二、自得

自得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有对作品的真正共鸣才会有“得”。不完全照搬教学参考书,而是将自己放在一个阅读者的位置,深入体验文学带来的震撼;不完全复制前辈的课,而是将自己放到一个学习者的角度,认真思考如何将学生引领到更高的鉴赏层次。

笔者曾经执教过《荆轲刺秦王》,在备课查阅资料的时候就发现在司马迁的《刺客列传》里,同时介绍了五位刺客,但只有在介绍荆轲时,两次提到了他“好读书”。带着自己的疑惑,笔者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感觉对荆轲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于是,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 我们不妨拓展阅读,把视野拓展到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作品中去,去关注人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解读人物。进入第二环节:拓展阅读品荆轲。

课前老师给大家印发了有关《史记·刺客列传》的部分内容,请大家用一点时间,迅速阅读第2、3段。

师: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大家着重翻译两句画线的句子。

生:荆轲喜欢读书和击剑,用术去说给卫元君听,但是卫元君没有采用。

师:这里的“术”应该怎样翻译?

生(犹豫):术……

师:学术、见术,这时可以用组词法来判断词义。见术,即政治理想。说明荆轲是有政治抱负的。

生:虽然荆轲喜欢与好酒之人结交,但是他为人好读书。

师:“沈深”怎么理解?

生:沈是通假字,通沉。

师:很好,深沉,为人稳重的意思。“虽然”译作“虽然”是对的,这表示有事实已然发生。司马迁为五位刺客立传,为什么唯独在介绍荆轲时两次提到 “书”?我们不妨大胆质疑一下,太史公想要强调荆轲是什么人?

生:读书人、文人。

师:文人,而且是有一定政治远见的文人。(板书:文人VS刺客)这两种看上去完全不协调的身份却在荆轲的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PPT:展示“书剑飘零”)

读书修身、倚剑从军,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最高理想。然而当郁郁不得志时,又被迫书剑飘零,浪迹天涯。荆轲的人生,是几乎所有中国传统文人都曾经走过或者向往走过的人生。在不得志之时,与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已而相泣”。荆轲成了“书剑飘零”后世文人绝佳的知己。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荆轲拿的不是俊秀飘逸的剑,而是一把大砍刀会怎样?(众生笑)又或者是一把大斧头?(众生笑)

生:如果不是剑,好像就不潇洒了,有点怪怪的。

师:你看来很有学武的敏锐度。剑,被称为兵器中的君子。读书人自然要用剑,用斧头仿佛失去了灵气。

师:荆轲身上有文人气,还有什么呢?他不是燕国人,却为燕国国难而死。这悲壮的举动恰恰符合中国文人的另一种审美情趣。(PPT:展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生:他不是为一己私利去献身的,这是不是有点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面的萧峰啊?(众生笑)

师:有一定的共性,都是胸怀天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实践上荆轲是失败的,但是在美学上,他是成功的。因为有侠义的精神,荆轲不仅仅是个文人,不仅仅是个刺客,他更是一个侠客,成为中国文人内心的完美理想。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司马迁这么推崇荆轲?和司马迁自己本人经历有没有一定关系?

生:司马迁受宫刑之前,好像去旅游。(众生笑)

师:那叫做漫游。司马迁十年漫游,交游广阔,极具侠骨。他骨子里对荆轲是崇拜的。诗仙李白也是,一把长剑,行走天地,剑术高明,曾“手刃数人”,锄强扶弱。这些都是他们有侠义精神的体现。而他们所推崇的荆轲的形象,就承载了千古文人的侠客梦,这恐怕就是千百年来荆轲备受文人推崇的重要原因吧。

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司马迁生平的经历,去研读探讨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语文教师最忌讳肤浅地空谈“这篇文章很美”“这首诗歌很好”“这个人物很值得赞扬”。怎么美,怎么好,为什么值得赞扬?应该是在教师自身领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体会与鉴赏的。

一些语文教师长年不阅读,甚至除了做考试习题集之外,没有提笔写过东西。试想教师咀嚼的只是别人尝过的残羹剩饭,又怎能给学生烹制美味佳肴?试想教师自己都不被文章打动,又怎能去打动阅读这篇文章的学生呢?久而久之,教师自己的思想会荒芜,会干涸。这样的教师就会拿起手术刀肢解文章,把一篇篇文优句美的作品变得支离破碎。教师应在自己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入更高层次的平台,从共鸣中找到生本对话更优的切入点。

要知道,先有教师自己的“得”,才会有学生更多的“得”。

三、自我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教学经验只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薄发,形成强大气场,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风格。魏书生做不了于漪,反过来于漪也模仿不了魏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特长放大,一点穷追,将某个细节做到极致,我们就会有自我的价值和独特的影响力。

笔者曾经听过潘武老师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是高中旧教材开篇第一首诗词,也是这位中年教师第一次和高一的学生见面。只见他走进教室,环顾四周,静待喧嚣沉淀,张口缓缓地说出抑扬顿挫的一句:“诗,是美的。”这笃定的话语,震撼了全班学生,也震撼了听课的教师们。这位教师的文化底蕴极深,在课堂上常常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听他的课,如坐春风,仿佛穿越古今,不自觉地得到诗歌的熏陶。据了解,这位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常写随笔,诗意一直在他的生活里,他的语文课怎么不吸引人?同样的一句“诗,是美的”,换作别人来陈述,如果没有深厚的底蕴作为依托,也最终只能落得个东施效颦罢了。

也许对于新教师而言,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名师,但是应该始终用名师的标准来鞭策自己,将自己的专长发挥到极致。善于研究语言的,在课堂上不妨多推敲字眼;长于指导写作的,在课堂上可以多下水试写作文;勤于诵读的,在课堂上索性多开展朗诵比赛。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一些尝试,多一些实践,久而久之就能积累到大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经验。

另外,建议新教师一定要写好教学反思,哪怕只有几句话,只有几句来自内心的话语,把一堂课的亮点,一次阅读的感悟,一个瞬间的灵感一一记录下来。能够写好三年教学设计的教师不见得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是能够写好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因为在反思课堂,反思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更新,不断地发现新的收获,也不断地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

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新入职的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放低心态,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和总结自身,才能达到“自然”“自得”“自我”的境界。

篇5:语文新教师成长总结

经过一年的任教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思考。

1、不爱己,如何去爱别人。

很多教育学家提倡老师要爱学生,呵护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孩子。我认为这是正确的,爱,是神圣的,孩子需要爱。但是,当我们用心用力努力去爱孩子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你爱自己了吗?当国家、社会、家庭要求老师去爱孩子的时候,那么,你们先想到去爱老师了吗?倘若老师在精神上爱贫乏,物质上食不果腹,那么去爱学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当一个人学会爱自己的时候,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物质条件非个人能改观,只能在精神层面得以爱的回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方面获得成就感,在学生中树立威严并赢得尊重,这也是获得爱的一种方式。

2、语文教学,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在自己可以坐在讲台下听语文课的年代,我觉得语文是所有科目里最简单的一门。当角色转变,自己站在讲台上,才发现,原来最难教的就是语文。过去的一年,总是在矛盾中教课。把一篇文章,按照前辈们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层层解剖,看似要把这篇文章所有的精髓全部塞给学生。但是每当上完这一节课,我又陷入了纠结和矛盾,我教给了孩子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一堂课?一篇文章经过层层分析还有了原来的味道吗?亦或者还能有想吃这篇文章的欲望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久,至今也未解决。

3、努力解决问题,做一个有心人

任何进步都是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实现的,关键是要有一颗学习的心。在这次语文总结会上,看到了整个初中语文教研室近几年关于语文教学的探索,也是在一个问题中不断进步。团队的进步离不开每个语文老师的实践和思考,几位优秀前辈分享了她们一年来关于教学评模式的探索和结论,让我非常受益,进一步理解了该如何去教学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次总结会上,也对我前面两个思索有了一个初步的解答。语文组的优秀前辈,每个老师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平凡,但又是那么的不平凡,不平凡在他们的用心,对学生的用心,对语文教学不断的思考,这真的是我值得学习的。关于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解,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教学评的语文模式下,会让我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也学会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

篇6:小学语文新教师工作总结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激烈的争论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在语言的升华中,在精神的升华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表达不同的观点,对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知道知识是无限的,更有知识的人也会没有想法,认识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开放式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毫不犹豫地让学生思考、辩论,真正让学生留在学校。

二、朗读并感悟课本中的情感

在学习中体验自我价值。该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理解,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

三、加强学生的习作水平

篇7:小学语文新教师培训总结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按计划展开了每人一节常态课的听评课活动。在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所有新老师都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将培训、听课活动总结如下:

1、教师严谨的态度。通过听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着变化,体现了教师严谨的工作和教学态度。对于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教师们在课下是比较下功夫的,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一步步深入的学习。教师严谨的态度还表现在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到位,授课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在最后的小结中都能回扣目标。练习具有针对性。

2、师生关系的转变。课堂上师生关系向着平等、民主的方向转变。教师与学生配合比较默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注意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运用赏识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教师还注意采用商量的语言与进行交流,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语:“我有一个疑惑,同学们能帮我解决吗?”于是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感觉就像是向学生求救,课堂氛围很融洽。语言朴实、语气平等,学生参与率也比较高。

3、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传统的优势,决不能放弃。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学习。例如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使得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阅读教学注意了一定量地读的训练,比较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听话和说话训练,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现象,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讨论、或利用多媒体。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篇8:语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一.新课标与新理念

(一) 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了教学评价建议。

(二) 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

1. 主体性理念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 “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 是活动的能动体, 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2. 人文性理念

数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基本观念是: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这也是导致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的根本原因。

3. 整体性理念

整体性理念指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联系、教育方式等方面, 从总体目标出发, 树立全局思想。“把教育中智力的, 体力的, 美感的, 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隔离, 这是人类相互疏远, 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首先, 培养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 即“体现基础性学力, 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 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统一”。其次, 研究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联系。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再次, 把选修、必修、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拆除隔离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樊篱”

4. 创新性理念

“我们生活的时代, 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培养创造者、革新家, 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

5. 实践性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 教育观念概述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 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作为人们对教育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而获得的认识成果, 直接支配着教育的运行, 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二) 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振兴民族靠教育, 振兴教育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躬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 更新教育观念, 以顺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1.全面观

语文教师不能单纯的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 而应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人才。

2.全体观

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克服单纯的注重部分学生的思想倾向, 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着眼于全体学生成为各种有用的人才。

3.全新观

语文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思想, 培养全新的人才, 开创全新的局面。现在的学生是充满幻想与勇气, 善于创新与开拓的人, 不应该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不应该是目光短浅的封闭主义者。

4.全程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把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府, 而应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从为学生的学习、升学作规划, 转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

5.教学观

教书是教师的职责, 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古人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今天, 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灌”“管”“压”, 要在“愤”“悱”的状况下进行“启”“引”“导”。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创设情境诱导学生,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 师生观

篇9: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

关键词:价值 创造 新课程

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1.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指令性课程范式,将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课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分,作为人文学科本应有的分歧和争鸣均被拒斥于课程视野之外。而语文课程新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目标中更是直言“发展个性”,视之为语文课程本应有的价值指向。这样,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要求自然是顺理成章的推论了,诸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写作则要强化自主性,“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至于关键性的课程实施与终端评价,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等。这就必然促进语文课程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使之成为师生“自己的课程”。

2.变语文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指令性课程范式必然将语文课程视为教学周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凝固的目标和计划,甚至连课程终端的结果也是精确划一地预期好了的。教师则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依赖事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语文课程新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则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需要各方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具体实施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尤其是确认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的“合法性”。在这种课程中,语文教师摆脱了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的执行人角色;学生则赢得对语言、文学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语文课程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必然要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使语文课程的创造性品格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

二、语文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德国当代杰出哲学家哈贝马斯把人类兴趣分成三层。其中“解放兴趣”置于最上层。它是人类对“解放”的一种基本兴趣,其价值指向是主体的诞生。从人文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出发,语文课程新标准已经赋予课程主体双方以极大的“解放兴趣”,其中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语文教师以新思维和新视角来观照课程的本质,在为“新课标”“解放”的鼓舞下再去自觉主动地“解放”课程的另一主体学生,彻底放弃指令性课程范式中“支配者”的传统角色。那么,在获得“自主”、负有“责任”的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师怎样去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呢?

1.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之创造者。 “自己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程,是判断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标志。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就既定课程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尤其要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就课程的动态性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以强烈的母语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三是就课程具体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程进展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认为应遵循以下五条程序原则:课堂上应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应秉持中立准则,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讨论而不是讲授,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这五条原则的精髓,可以营养日益走向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语文课程。

2.要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从指令性课程范式到新课程环境,学生的角色同时发生着从知识容器到“超越型学习主体”的深刻裂变。所谓“超越型学习主体”,具有显著的双重特征,即既超越母语课程知识而获得有创意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表达能力,又超越智能要素的片面发展而获得智能与情意要素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构建新的母语课程价值观“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以封闭、僵化和垄断为特征的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为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解放提供了百年现代语文课程发展史上的一次难得契机。“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学会生存》中的警句,将给以创造者新形象而面世的语文教师以深远的教育回味。

篇10:语文新教师个人总结

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结束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真正做到把培训中的内容都弄懂和掌握是件不容易的事,我认为很多知识还有待继续深入学习,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摸索。

本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张实施教学的主体性与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新课标的内容实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究教材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新课程评价标准。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篇11:小学语文新岗教师培训心得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我对教师这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首先是教师的“终生学习”,俗话说: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修课。每次听教授们讲课都像受到一次洗礼,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不正是每个学生都期盼的吗?他们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口吐莲花不仅是经验积累的结果,还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专业知识的钻研,更要有广泛的各科知识的涉猎。如周健美老师所说,以前我们希望老师能一专多能,而现在学生和家长更期许的是多专多能的老师。我所接触到的“全课程”也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教师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是“育人为先”的理念更为坚定的树立在了心中,不论是否提素质教育,教师在学校都应该是以育人为第一位的。这让我想起一件事,课间操结束后两个小孩在操场上玩耍,小孩A不小心绊倒了小孩B,小孩B的脸被地面蹭伤了,眼角周围出现了脱皮和流血。也许是因为害怕,他们一起编了个谎言说是高年级的大哥哥推的,并详细的说出推他的人在哪个年级,穿的什么衣服,并到教室去进行了指认。如果学校没有监控的话,那个高年级的孩子就真的被冤枉了。这对高年级的那个孩子来说是多大的伤害呀!才一年级的孩子就能编出如此真实的谎言,骗过同学、骗过老师、骗过家长,如此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每想起这件事我总会头皮一紧,如果没有教好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宁愿他是一个文盲。非常钦佩有些老师他们并非刻意去强调孩子如何做人,而是“润物细无声”,于教学中,于一言一行中影响着孩子们。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品德,高贵的情感!

再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知道“语文”它姓语名文。在语文教育中不是零碎的教孩子字、词、句、篇,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语文素养。我所教的年级是一年级,孩子们对语文的认识几乎全是我带给他们的,他们像一张白纸一样,我会尽所能的向老教师们请教学习,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爱上“语言”、“文字”,爱上语文!

最后我想对各位老师说一声“谢谢”,在培训中经常听到他们对我们新教师的鼓励。我是一名非师范生,凭着对老师的尊敬,对教师这一职业向往,欢喜且担忧的走上了这个岗位。这次培训老师们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教学策略,也对我以后的职业规划有着极大的影响,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本次培训的收获非一篇总结所能概括。“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听讲座时异常激动,但培训结束后还得静下心来实践才能有正真的收获,才能有所成长。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1-2012学年初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小学愚人节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