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2024-05-04

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通用12篇)

篇1: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外婆看了电影<<爸爸的假期>>。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KIMI的爸爸JIMMY LIN (林志颖饰)是一个小偷。他偷了名贵钻石“天使之泪”,被警察追捕。为了逃避追捕,JIMMY LIN 将钻石藏在了来韩国度假的三未爸爸身上,使他们被警方误认为是JIMMY LIN的接头人。这三位爸爸分别是ANGELA的爸爸王岳伦(编剧)、天天的爸爸张亮(模特)和石头的爸爸郭涛(高级职员)。三个孩子都是KIMI的好朋友,他们一起被送到了快乐夏令营。JIMMY LIN 事后想取回钻石,却总是未能成功。

正巧,夏令营的老师带着所有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也来到了韩国,与爸爸们不期而遇。孩子们误以为爸爸们偷摘了他们的果实,向爸爸们藏身的草垛发射烟花,造成了严重的火灾。农民们将爸爸们扭送到警察局。

在警官的儿子成俊的帮助下,爸爸们逃离了监狱,前往大使馆解释他们并不是JIMMY LIN的接头人。可是,祸不单行,他们在大巴上丢失的打包还未找回,里面有爸爸们的护照。

原来,包被JIMMY拿走了。他以一个错拿别人背包者的身份给爸爸打了电话,让他们来永昌码头取回大包,借此逼迫他们交出钻石。直到在警察们的追捕下偷公交车、偷船来到码头时,三位爸爸才明白,JIMMY LIN才是警察们真正要抓的人。郭涛想起来,钻石已经被他一不小心弄丢在了沙滩上!可是还是骗JIMMYLIN说:“你再跟我去宾馆找找。”暗中提示警官“他才是你们要抓的人”。警官拿出警察证来吓唬JIMMY LIN,不想证已被淘气的成俊画得乱七八糟。JIMMY LIN一伙人开始追打爸爸们。三位爸爸在慌乱中随着冰块一起流入了冰车,生命危在旦夕。。。。。。,而JIMMY LIN在警察的围堵下,只好举手投降。就在这生死攸关时,郭涛想出一个主意:通过砸坏制冷器来引起司机的注意。爸爸们终于得救。

那钻石呢?韩国警方出动了许多警力也未能找到它,却被在一旁玩耍的警官女儿成彬找到了。

在故事的最后,夏令营结束了,爸爸们将各自的孩子接回了家。KIMI的奶奶也出现将KIMI接回。KIMI失望地问道:“爸比在哪里?”而此时,KIMI的爸比JIMMY LIN已被带上了手铐押进了警车。这个结尾又引得多少人流泪?

看完整部电影,我已被浓浓的爱意所包围,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纯真的小KIMI是如此的信任自己的爸爸,认为爸比是厉害的大英雄。王岳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自己的女儿ANGELA。就连大反派JIMMY LIN对自己的儿子KIMI也充满了父爱。

电影中的“KIMI”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总是见不到自己的爸比,他是如此的爱自己的爸爸。就算见不到爸爸,可他坚持地认为爸比是个大英雄。当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时?”他回答:“想和爸比一样当英雄。”这个年仅4岁的孩子,他哪里知道,他最崇拜的爸爸竟然是个“贼”?

篇2: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影片主要讲了在一次活动中,需要锻炼小伙伴们的独立,所以他们的爸爸或妈妈没有去。有四位爸爸在送小孩的时候互相认识,张亮便提出自己在网上看到有一个“帝王假期”,便商量其他的`三个爸爸,可以趁着孩子们外出过一个“帝王假期”,并让他们都保证自己绝不向自己的老婆说自己要去哪玩儿。三个爸爸欣然同意,他们约定,明天早晨在机场见。

晚上,四个人都开始找自己的出国护照。张亮打电话向老婆骗取了护照的地方,但他打开一看,眼睛直愣愣。原来,女儿天天把护照当成画画本了……。张亮只好打电话找其他三位爸爸,申请自己取消前往韩国游玩儿、度假的好机会,并且将事情原因及滑稽的寻找过程告诉了其他三位爸爸,另外三位爸爸听了惋惜地说:“好吧,那我们只有玩儿回来去馋你了!”张亮假装大度地说 “没问题!”要出发了,最后将担保大家安全的任务交给了郭涛。郭涛幽默地说:“竟然还有人接我们,不愧是“帝王假期”呀!”

到了目的地,他们走着走着,突然一个人撞在郭涛身上将一个卫生纸包的东西塞进他的口袋里,然后有警察搜那人身,其实这个人是小偷,偷了瓦多利亚宝石,东西已经偷偷塞进了郭涛的口袋,警察自然是搜不到了。郭涛并没关注这些闲事,跟着“帝王假期”派来的服务人员去了他们的主宾馆。洗了帝王澡、吃了帝王饭、射了帝王箭。在射帝王箭时郭涛由于拉不开弓,不说拉不开弓,能拉开弓,但是所有人都躲郭涛的后面,郭涛的箭正好射向了偷宝石的人,而且还放在郭涛的上衣口袋里。大家都看郭涛的箭飞哪去了,结果一个人也没看见,这支箭飞哪去了,恐怕只有偷瓦多利亚宝石的小偷知道,因为这支让其他人找不着的箭正好飞到了这个小偷的腿上。

这个影片让我感觉最有趣的情节是三个老爸被困装冰车的时候,三人使足了力气用手去击、用肩膀撞都不行,再后来车厢内越来越冷 他们就想尽办发出去,突然郭涛看见有一个用螺丝拧的一块儿板子,就自己拧呀拧呀,终于,司机听见了警报,,就赶快打开装冰的车门,抬头一看,有三个高矮不同的“雪人”,就赶紧把他们送回中国内部。

这时偷瓦多利亚宝石的小偷也被抓住了,他也被押送回国,从栏杆儿的缝隙里很留恋地看了看他的女儿。便随警察去了警察局。

看到这,我想这时有人哭泣、有人大笑,哭泣可能为这个小孩儿的爸爸去了监狱,小孩子很孤单而哭;大笑可能还回忆在他们三个爸爸在冰车里面而笑。我又想:三个爸爸的“帝王假期”好像变成了“逃亡假期”。

篇3: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一、节目简介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于2013年10月11日推出的真人秀父子互动节目,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原版本的节目形态为五位明星父亲与自己的子女一起到偏僻的村庄或是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数日,或是过夜旅行体验过程,而湖南卫视在尊重原版的情况下,增加了侧重考验明星带孩子的能力,并向观众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重视亲子之间交流与互动。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爸爸去哪儿》

“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这一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不同的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讯息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2]。该理论说明,受众是主动的,他们对媒体使用有一定的目的性,对电视节目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1. 真实性是节目吸引受众的基础

《爸爸去哪儿》的真实是吸引观众的根本因素,此类真人秀节目需借助真实情景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言行、个性和品质等。《爸爸去哪儿》的拍摄突出爸爸与子女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孩子的哭鼻子、童言无忌、孩子之间的矛盾、发脾气,和爸爸不会照顾女儿、不会做饭等普通家庭情节,全面真实地还原节目的本真效果。参加节目的孩子都处于4-6岁的懵懂时期,在独立完成任务环节中肯定会遇到困难,而节目组是顺其自然地让每个孩子尽量完成任务,没有设定硬性标准。

2. 嘉宾的挑选

好的节目现场能使观众身临其境,激发自身情绪与节目产生互动及情感交流。在观众的眼里,明星平日里都过着优裕的生活,他们在节目中艰苦生活的形象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嘉宾人物的性格、形象鲜明,五位星爸来自不同的行业,五位萌娃处于不同年龄,这些星爸和萌娃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既受到各个家庭观众欢迎也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这些嘉宾日常忙于工作,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时间少,在节目中要单独与孩子相处72小时,更增加了节目的偶然性,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随着活动的增加,萌娃与星爸的互动和学习都实现了成长,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观看与学习。

3. 受众娱乐心理的满足

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归纳出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具有“心绪转换效用”,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3]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社会功能说”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提供娱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或高频率的工作状态中,闲暇时间里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会更多地集中在一个点上,那就是娱乐身心和转移压力、释放情感。《爸爸去哪儿》以天真、可爱的萌娃和笨手笨脚的星爸为主角,注重凸显妙趣横生的童真童趣和常处尴尬处境的星爸言行,以口无遮拦的童言无忌为笑源,引发观众的收视兴趣,在观众享受娱乐的同时还把亲子教育融入到节目中,从孩子的独特视角展示成人的世界,同时又把成人观众带进欢乐无比的童趣世界,让亲子教育成为受众的谈论话题。亲子互动让家人开心,星爸、萌娃的搞怪锁定家庭观众,让每个普通家庭彻底放松、开心到底。

4. 人际关系效用的满足

D.麦奎尔等人认为,电视节目能使受众从两方面达到人际关系效用,一是拟态人际关系,即观众对节目出场人物、主持人等所产生的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二是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交圈子,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4]

这一次《爸爸去哪儿》,各大视频网络也将同步直播,电视、院线、手机应用、视频网络四屏联动直播,将掀起新一轮新老媒体联动传播的典范,而《爸爸去哪儿》的首映观影礼对四屏联动注解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和意义。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搜狐视频网站对于该节目,除了特制网页之外还对节目推出了节目进程、星爸萌娃齐上阵、背后的妈妈们、精彩图片、支持你最爱的家庭、独家策划、投票、评论、亲子节目、热门综艺、图文报道和视屏报道12个板块,形成了受众与该节目的立体化了解和全面互动。

熟悉湖南卫视的朋友们一定都不陌生“影院+湖南卫视呼啦”的互动方式,《爸爸去哪儿》节目还未上档,“呼啦”便配合屏幕资源打出了一记强劲的组合拳,行业内外都为之侧目。“呼啦”这个手机软件随着节目的推进,还进一步铺设了奖励以及新颖的互动通道,让电视观众实现从移动手机端口找到与电视荧幕关联的真实存在。

《爸爸去哪儿》是一档适合家庭成员一起观看的节目,其真实的生活画面、轻松有趣的节目内容,营造出温馨轻松的收视氛围。不用担心孩子观看时的少儿不宜画面的尴尬,成年人观看不仅能重温自己儿时的父爱,而且对怎么去教育孩子有示范作用,在带来欢乐的同时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增进感情。

5. 自我确认效用的满足

成长是每档家庭娱乐节目关注的核心,这种成长既有孩子成长也有父母的成长。《爸爸去哪儿》在娱乐的基础上,将责任、感恩、沟通等亲子互动的正能量价值观融入到节目中,引导孩子对真善美和责任的认识,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每期节目中,每个爸爸都会基于节目中与孩子的相处经验发表感想,通过自己和孩子的表现认识到父亲与孩子双方的优缺点,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对与错,这些真诚的话语不仅成为星爸的反省语录,也为作父母的观众在以后的亲子教育中提供了借鉴标准,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念和行为。

6. 切中社会热点,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自古,我们的家庭就是“男主外,女主内”,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曾经说过,从生物角度讲,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但从社会角度看,父亲却被描绘成养儿育女的局外人,我们的文化与这种观点是亦步亦趋的[5]。在中国,这种家庭依赖关系较为明显,相当一部分父亲仅仅通过工作赚钱等方式来履行家庭责任,在直接关注、关心和关爱子女的成长并与子女相处方面,并没有履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家和地区,父亲不在场甚至缺席的状况比比皆是,相当多的父亲注重或偏重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家庭和子女的发展,这样就有意无意地缺失了陪伴孩子每一阶段成长的机会。

《爸爸去哪儿》提出了当下的一种困惑: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哪里?父母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定位?父母又将引领孩子们走向哪里?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首先必须跟着父母的脚步前进,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现代教育的共识,或许这正是众多亲子节目收获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并赢得共鸣的原因。作为普通的电视观众,我们每个人都从孩子时期成长过来,成年人通过这档节目追忆童年、重新体验父爱,为人父母者则透过这档节目找到亲子教育中对与错的客观衡量标准,全面地了解孩子。这样一个让不同群体的观众重新发现彼此的过程,有欢喜、有尴尬、有反省、有悔悟,让父母与子女之间感觉到了心灵的靠近。

三、对《爸爸去哪儿》节目走红的冷思考

1. 防止节目导致孩子过早地进入成人社会

当然,节目走红带来更多的担心还来自于如何保护这五个正当红的孩子。尽管五位星爸一再表示,不会让孩子过度地曝光在镁光灯下,不会让商业代言占用孩子的童年时光,但全民追星的热情已经势不可挡,节目播出后,五个小家伙成了关注的焦点,网友们开始给五个孩子分类,“怪力萝莉”、“高帅富”、“御姐范”等标签被贴到孩子的身上。小伙伴们还俘获了大量的粉丝,张亮儿子——天天的微博粉丝量超过40万,有人甚至开始八卦他们的绯闻,更有商家高举支票簿招揽明星父子代言广告。过早地步入成人社会意味着什么?美国童星麦考利·库尔金、德鲁·巴丽摩尔成长的不幸已经证明,无需下一个孩子再次重蹈覆辙。所以,保护孩子已经不仅是五个明星家庭的责任,还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孩子就是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苛求他们,不要用成人的智慧欺负他们,更不要用成功和商业绑架他们。如果你爱《爸爸去哪儿》,也请给孩子的童真留出一点空间。

2. 节目环节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需传递正能量

节目中爸爸的成功来源于真实和尊重。孩子无拘无束地表现童真、率直甚至无知,星爸毫不遮掩自己赶鸭子上架的窘态,节目的情节也都取之日常生活和孩子相处需要面对的琐事——大到给孩子做饭,遇到困难时和孩子一块分担,小到叫孩子起床、穿衣、临睡前讲故事。观众欣赏的正是这份源自生活的真实——父子间共患难的真情流露,两代人朋友式的相处和尊重。但“护蛋”情节却打破了这种信任,它把父子交流变成了大人逗孩子玩,把观众对节目的欣赏变成了对童真的消费,最后天真的孩子会是最受伤和最屈辱的主角。

3. 节目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

在中国,往往是一个综艺节目走红必然带领一大批类似节目诞生,当类似的节目多了,受众的审美也会有些疲劳,节目的影响力随之降低。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保持长期的高收视率,好的影响力将是该节目面临的最大难题。

注释

1[1]1百度百科.爸爸去哪儿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889450/11296903.htm

2[2][3][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4:爸爸的“假期”

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做完功课后,我长长吁出一口气,准备玩一会儿。“把这张卷子做了!”爸爸放下正拾掇着的农具,从抽屉里抽出一张模拟试卷。

我不理他,收拾着桌子上的书、练习本和笔,然后把它们通通塞进书包。

“快,把它做了!”爸爸命令道。

我仍然没理他。我原以为,爸爸会很生气,甚至会一巴掌扇到我脸上。但爸爸没有那样做。他走过来,抚摩着我的肩。顿时,一股暖流从我的肩头很快传遍全身。“等放假了,让你尽情地玩。”爸爸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期末考好了,我就带你去石人山旅游。”

石人山是我一直梦想的地方。于是,在强烈盼望暑假到来的同时,我更加刻苦地学习。

麦梢黄了,麦子熟了,地里的玉米苗也已经一片绿意。终于,暑假到来了。这天,爸爸从城里回来,给我捎回了两套厚厚的试卷。

“你不是说要带我去石人山吗?”我撅起了嘴。

“哦一”爸爸像是忽然想起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恍然大悟似的说,“去昭平湖吧?”

昭平湖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水库,我早就去玩过很多次了。“说话不算数!”我不再理爸爸,一扭身走了出去。

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爸爸就喊我起床。我揉着惺忪的睡眼,问他:“爸,你不去干活儿了?”

“不干了,今天我们去石人山。”爸爸一脸郑重。

我一骨碌爬了起来。

但乘车到了山下,爸爸却只买了一张门票。“你不上山?”我问爸爸。

“我以前上过多次,很累人,你自己上吧。”爸爸笑着对我说。是的,爸爸整天干活,是会觉着累的。于是,我不再问他,跟着别人一口气爬到了山顶。

乘索道,坐滑道,赏景,拍照……下午,我尽兴归来时,发现爸爸竟然坐在山门前的石阶上睡着了。

“爸,你怎么在这里睡了起来?多丢人!”我埋怨着。

“很丢人吗?”爸爸扭头向四周看了看,然后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幽默地说。“真舒服呀!今天我算过了一个真正的假期。”

上车后,爸爸对我说:“你猜我刚才梦见了什么?”

“梦见什么啦?”

“我梦见你考上大学了。我把干活挣的钱全部掏出来送你上火车,回来后,全村人都在羡慕我。”爸爸整张脸都洋溢着幸福,好像我真的考上了大学一样。

我突然觉得心变得很重,突然明白了爸爸为什么不跟我一起爬山了,他是在给我省钱呀!我的眼泪无声地从脸上滑落,扭过脸望着窗外,路上,一辆辆汽车疾驶而过……

爸爸,我一定会给您一个真正的假期!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篇5:《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现在就跟着我的介绍去看看吧,几位萌娃去参加集令营,妈妈又不在家,于是爸爸们商量一起去韩国参加超级享受帝王之旅,哇!那个待遇可是高级呀,整个人就像当上皇帝,吃,喝,玩,不要太爽哦!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危难的来临,原来他们和国际通缉犯不期而遇,

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偷到的价值不菲的钻石放入其中,使爸比们被当地警察误会,一路狂逃,让我为他们感到同情,终于解除误会,配合当地警察抓到坏人让他们绳之于法,找回丢失的钻石,物归原主。看到这里我为他们的一路坎坷真是捏了一把汗啊!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们误闯入冰柜车里,零下二十多度,穿的很单薄,冻得浑身全是冰霜,都以为自己不行了,留下遗言告诉自己最亲的家人,告诉孩子和妻子自己是多么爱她们。我当时不由自主地留下眼泪。很庆幸他们自救啦,我高兴地鼓起掌来,太棒了,他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篇6: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昨天,我和妈妈看了电影《爸爸的假期》。

里面主要讲了张亮、王岳伦、郭涛他们一起去了韩国的一个地方,名字叫帝王假期。他们本来是想来这儿渡假的,可是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小偷,其实,真正的小偷是林志颖。

最惊险的是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中,跑到了一辆货车里。这个货车是运冰块的车,里面非常冷,他们差点儿就冻死了,幸好司机最后把门打开了。

而国际大盗被警察抓走了,再不能陪伴在自己孩子和爱人的身边了。他感觉非常遗憾和不舍,但是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选错职业了呢?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呀!以后绝不能做这种偷盗的事,毁了自己也毁了家人,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个电影是我在寒假看的非常有意义的电影。他让我明白了,爱是伟大的,爱的力量也是无限的,我们每个人要怀着我们的爱,去迎接挑战,战胜一切困难!他让我知道了,越是陷入困境、死路一条的时候越要鼓起勇气,勇敢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做,去积极的行动起来,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_范文二

《爸爸的假期》影片讲述了郭涛、张亮、王岳伦三位爸爸因为一枚钻石,在韩国把帝王假期过成逃亡假期的爆笑过程,酒店艳遇,乡村落难,越狱逃亡,黑帮追杀三人的囧事囧态与韩国演员的碰撞表演,颇有喜剧效果,加上田亮饰演的色魔,以及林志颖饰演的黑帮职业杀手,都让这部影片元素十足,充满故事性。

冯小刚导演公开批评现在的综艺电影,认为这是电影的自杀,也让更多的创作者对电影产生思考,导演王岳伦认为去年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背离了第一季爸爸们的初衷,不符合他们一开始的创意,今年指导这部《爸爸的假期》,就是为了给第一季的几个爸爸留一个纪念,做一个真正的剧情片,一个关于爸爸和孩子的喜剧,一个温情又搞笑的故事——这就是影片的创作初衷。也是一个传统电影人的初衷。

韩国的喜剧影片极富特色,影片这次将故事移到韩国,无疑对吸收和借鉴韩国喜剧的表现手法,产生了巨大空间,韩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第一季的成东日父子的加盟,更是将这种喜剧融合做到最大。影片中成东日饰演的警察对待儿子和女儿教育上截然相反的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喜剧事件,颇有创造性和趣味性,也因此有了影片中越狱逃亡的搞笑情节。

郭涛、张亮、王岳伦三人隐然有铁三角的气势,配合上也比较默契,无论是应对囧况时的装模作样还是逃命时狼奔豕突,都是融入角色身份的,脱衣灭火,街头群殴,是演员在表演,而非真人秀中的展示。田亮的客串,也为影片提供了几处笑料,给朋友的老婆买乳罩这样的囧事,也只有他能干的出来。变化最大的是林志颖,因为黑帮杀手的身份缘故,他在影片中不但扮帅耍酷,还大显身手,飙车打斗,无所不能,只是可惜时运不济,最后总是棋差一招。

韩国小朋友成俊的表现非常专业,和老爸在剧中的对手戏同样制造了不少笑料,与之相比,郭子睿、KIMI、张悦轩、王诗龄几位小朋友和影片在故事的互动上,稍显弱势了一些,当爸爸们在韩国疲于奔命时,他们正在开心的各玩各的,反倒是在字幕后的独白中,拉近了和爸爸们的距离。

《爸爸的假期》其实是一部爸爸们的荒诞成长史,慌乱但充满温情。

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_范文三

今天,我在新光天街里的美莎国际影城,终于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名字叫《爸爸的假期》。

电影主要讲述了郭涛,王岳伦,张亮三个正处于家庭和事业困境中的老公,趁老婆陪孩子们去参加夏令营期间,在田亮教练的提议下前往韩国参加一个叫帝王假期的旅游项目,然而在到达后,美好的帝王假期却因为国际大盗林志颖的出现而险象环生,上演了一场惊险刺激又笑料百出的故事。

篇7:看爸爸去哪儿观后感

节目内容主要讲了五位明星将回归到父亲的角色,与各自的儿女们在一种完全陌生的环境下,一起经历的各种挑战任务与冒险的故事。从宝贝们的不适应到从容面对,从刚开始的陌生到熟悉,从原先的自私到后来的快乐分享,这一路走来都让我看得好揪心。而老爸们却用不同的教养风格向我们传递着无数的正能量,他们的性格特点也许各不相同,但每位老爸对孩子的爱却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真,那么深,那么不容置疑。

这让我深有感触,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老爸。他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出差在外,陪伴我的时间廖廖无几,有多少次我为家长会上爸爸的缺席而恼羞成怒,对他不理不睬,却忽略了他肩上扛着养家糊口的担子。爸爸曾说过:为我们撑起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是他义无返顾的职责,他要为我们的幸福而时刻准备着。他对我们的爱很简单却很坚定,也许他不能像妈妈那样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但我相信他的爱一定不会比妈妈差多少。想到这里,我为以前的无理取闹而深感后悔。

篇8: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2005年的《超级女声》 (模仿美国FOX电视台的美国偶像) 开启了草根选秀的热潮;迎合普通大众现实问题的《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节目则又是对真人秀领域的又一细分;而现如今的《我是歌手》 (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 、《爸爸去哪儿》 (版权购自韩国MBC电视台) 则是对明星效应的多元挖掘。

其中, 《爸爸去哪儿》所创下的高收视率和几近零差评的口碑也使其成为中国电视节目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范本。只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它同样也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版权的节目, 并非原创。因此这个范本就像一把双刃剑, 可以借鉴, 也需要拿来反思:为什么一个韩国引进的节目在国内同样可以引起轰动?为什么我们自己构想不出此类好玩的节目?

其实从生硬山寨国外节目到主动引进购买模式版权, 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已经展现出一定的进步迹象。

国外优质节目的版权授权, 不只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 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中每一个细节, 可以说是包括了节目初创以来播出的所有经验。节目模式的海外输出, 就像麦当劳一样, 需具备高度标准化才能在不同国度获得成功。而正是通过对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经验的学习, 客观上提升着中国电视制作行业水准的基准线。这就好像“逼迫”着中国电视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当然, 也可以认为这其实是中国电视在补课。“我们花了几年时间, 走了国外十几年走的路。”现如今我们在引进国外模式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像模像样了, 虽然节目的大部分形式内容等还是从国外借鉴过来, 但基本都做了本地化处理, 也加入了一些原创的元素。

但是, 现如今各式各样节目的引进是否会让电视人产生惰性, 认为我们的电视节目可以不创新:有钱的就去买国外成熟的节目形态, 没有门路的就在现成模式中拼拼凑凑。固然, 国外节目大多经过市场检验, 成本低、风险小、可以保证收视率。但单纯的跟风只会抹杀原创动力和能力, 原创才是真正的保障。

以下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就现如今中国在引进节目方面做得好与尚未够的点以及原创少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引进、复制的节目, 为何这么火?

1. 原版具有高人气与高制作水准, 再加上韩版的成功经验与韩国工作人员的指导, 其制作水平 (尤其是后期特效) 远高于国内其他节目

韩国把《爸爸去哪儿》这种纪录片性质的综艺节目称作“观察综艺”, 这种形式要求制作团队尽可能地少介入, 除固定的摄像机和全职的VJ外, 完全信任出镜者, 充满突发、即兴和各种意外, 将真实和不可知打造成抓人的点。现场导演蒋良说, 韩方指导说得最多的就是“千万不要打断他”。在蒋良看来, 韩方对于故事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有时候, 连续拍摄两天, 都没有“戏”时, 他会有打断的冲动, 但韩方指导总劝说, 不要打断。事实证明, 在拍完节目, 剪辑素材时, 很多戏果然就在等待中。

2. 节目形态为现如今正流行的生活类真人秀节目, 节目选题符合中国的文化形态且在引进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的适应

真人秀本起源于西方, 在引进的过程中受制于中国的文化环境需要改变的点有很多:西方讲究独立, 个体意识强, 承受问题的能力强;而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 人情社会, 伦理社会, 所以在真实表达自我、呈现人性善恶、内心冲突方面的限制很多, 发展就有难度, 特别是普通人的真人秀, 需要呈现他不普通的一面, 就会遇到表达上的困境, 正也因此, 中国的真人秀会过度依赖明星, 因为明星的特殊身份更容易带来关注度。

《爸爸去哪儿》其实是真人秀类型化过程中的一种尝试。从节目的母题来看, 它以宗族伦理为母题。美国的真人秀几乎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美国梦”的母题:虽然草根选秀节目也在中国流行, 但从整个中国社会来看, 比起个人奋斗, 古老的宗族、伦理、家庭更易引起关注。《爸爸去哪儿》也因此无缝贴合了中国社会。

此外, 相比较于小清新的韩国原版节目, 中版也根据中国观众的口味做了很多调整。为了加重口味, 中版拉长了拍摄时间, 尽可能平实地做出一些“冲突”和“悬念”。韩方两天一夜的拍摄行程被调整成了三天两夜。在地点选择上, 则也更倾向一些艰苦的地方, 譬如宁夏、云南等, 试图在一个有紧张感、陌生感的地方, 去观察明星爸爸的反应, 以此来更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3. 湖南卫视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执行能力

虽然湖南卫视有多少遭人诟病的地方, 但是娱乐节目的制作能力绝对位于上游, 《爸爸去哪儿》由制作《变形计》的谢涤葵团队打造, 《我是歌手》金牌制作人洪涛监制, 再加上韩方的指导, 节目自然不会逊色。

4. 其他:绝佳的档期、高级别的嘉宾明星等

《爸爸去哪儿》在各种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收视战刚刚打完之后, 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歌唱选秀类节目的形态出现, 可以说完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此外相较于韩国原版节目, 中版所邀请的明星级别更高, 节目全方位展示明星及其家庭生活, 满足了民众的窥视欲。

综上, 湖南卫视抓住了《爸爸去哪儿》题材的直击人心, 尊重并努力保持原版节目的制作标准, 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本土化的操作, 最终打造了一款高收视率零差评的火爆节目。

二、中版《爸爸去哪儿》的缺点

1. 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细节不够到位

摄影团队的实力还是没能够达到韩国原版的水平, 跑步拍摄时画面晃动模糊时常可见。节目后期略带土气, 只是用了一些可爱的字体, 并没有结合内容去设计这些字体, 而韩国的节目比如RM里的李光洙外号长颈鹿, RM在做字幕的时候就会把有的字拟化成长颈鹿的形状, 让人感受到那份真心。此外, 从韩娱和韩剧看到的他们对垃圾桶、电话亭、公交车等小细节的设计都是很用心的。

2. PD (producer) , 作家, 摄像等幕后人员的介入不够

在韩国的综艺节目中,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他们的作家, PD, 摄像甚至是收音人员都会不断地进入镜头当中, 而且你会经常看到, 有些PD和作家会说出一些很好笑的话甚至是一些流行语——比如罗英石PD的“不行”“失败”以及“叮”的三件套模式, 以及他那个全韩国人都知道的恶魔形象。这些都是综艺节目中的偶然以及不可多得。

而看遍整个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儿》, 除了李锐以外, 几乎看不到多少幕后工作者的面孔, 少了一点互动性和真实感。不得不说, 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败笔——试想一下, 《我是歌手》里面洪涛的出场和说话都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度, 为什么不能让其他的幕后工作者也这样站出来说话呢?

3. 前期准备不足

在拿食材的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 那些给予食材的人相比较于韩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中略显不友好。这和韩国《爸爸去哪儿》当中, 那些老奶奶看到小孩子以后就”哎一古, 多可爱的小家伙“这种温馨的反应是相差很大的。所以, 节目组不妨试着去多做一点前期准备。

三、中国电视节目原创少的原因及现状

电视节目中就真人秀这一块来说, 美国真人秀节目繁多, 英国真人秀节目精致, 韩国真人秀节目独特, 都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和观众的热爱。唯独中国, 在真人秀节目这块仍然是一个处女地, 节目的创意一直是中国综艺节目的短板。在趣味性、游戏性、真实度方面一直很难有个突破。

其实中国电视节目原创性弱首先在于历史原因:英国电视台诞生于1929年, 二战后普及;中国最早1958年才有电视台, 80年代普及, 国外的电视娱乐业比中国发展早得多。而中国的电影和电视真正市场化也不过二十来年的时间, 无法跟国外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的产业相比。其次, 我国的制度也是限制原创电视节目的一大原因。广电总局的限娱令腰斩了许许多多的节目。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 节目的火爆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娱乐性。百家讲坛的纪连海、易中天也是依靠把历史娱乐化才一炮而红。相较于韩国, 我国明显没有那么大力地来扶持娱乐业, 广电的审核也是更加严格。很多原创节目可能本身就注定了会被枪毙, 因此也有很多制作方抱着这个想法, 认为不如直接从国外购买版权来得保险:既省了研发费用, 又可以借鉴其经验, 可谓一步到位。反观《爸爸去哪儿》也是因为其题材的安全性, 才能够引进的没有阻力。

现如今市场时机已经到来, 国外有各种风格迥异的电视节目可做参考, 这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敞开了大门。虽然现在“中国原创节目”仍未有大的突破, 但凡事应一步步来, 想走太快只会适得其反。《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引进国外版权, 在保证节目质量完整度的前提下, 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也是改变中国综艺节目的一个契机。

篇9:假期补习,你怎么看?

面对即将来临的暑假,你一定很期待吧?暑假你最想做什么呢?你有没有上补习班、兴趣班呢?如果有,那你是被爸爸妈妈强制去上的,还是自愿去的呢?通过假期的补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吧!

学生说

姜陆云:许多家长强行给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我觉得不好。强行补课、强加营养,会让我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请再多再好的老师来辅导,也无济于事,这样只会让我徒增压力,没有了童年该有的欢笑。如果感觉哪门功课跟不上,我会主动要求补习,努力向上。

贾梦雨:我认为补习是可以有的,毕竟课外辅导对我们学生多少是有所帮助的。有些知识课上没有消化,这时就需要一位辅导老师来进行课外加餐。另外,暑假补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有对下学期内容的预习,有针对难题的辅导……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没有学好,家长不能辅导的,就可以上补习班来提高。

祁天慧:我认为暑假补课不可取。假期本来就是我们的休息时间,而且老师也会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如果再把我们送进补习班,那就等于剥夺了我们的休息权利。再说,上补习班、兴趣班要看我们是否有兴趣,没有兴趣,上了也没有什么效果。

倪嘉宇:我反对暑假补课。我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像对待测试一样对待每一次作业,像对待作业一样对待每一次测试,这样就不用补课了。暑假本来就是让我们学生调整休息的,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出去走走,去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其实,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家长说

姜陆云妈妈:暑假补课自然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我从来没有对孩子说过“快要上初中了,妈妈给你报个补习班。”我想,这样只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就算去了也未必有效。我们应该看看孩子为哪一门功课烦恼,和他交流溝通后,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告诉他自己的想法,让他自己选择。这样,孩子也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

倪嘉宇爸爸:我对孩子暑期补课,不支持也不反对,我觉得应该根据孩子的学习而定。好学生可以不补课,家长可以抽时间陪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去学学书本以外的知识,懂得生活的乐趣,是一件好事情。

贾梦雨妈妈:现在大部分家长送孩子进补习班,是因为他们太忙无法辅导,或者是不会辅导,所以我认为孩子还是上补习班的好。有时孩子有不会的问题来问我,我也不会。假期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查漏补缺,这样,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老师说

黄宏:我认为学生假期上补习班要根据具体学习情况而定。学生自己主动要求的,当然可以去上;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工作,建议孩子有针对地去补习,以便更轻松地学习;学生学习不错的,就可以不去上补习班,好好看看课外书,走出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本期话题组稿老师 黄 宏

(226112)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小学

篇10:看爸爸去哪儿观后感200字

我喜欢王诗龄和CINGE她们都爱哭但都很善良。

他们的第一站是

小学生作文大全

爸爸们做饭的技术除了田亮真的太差了,做糊了,又要重做让我看得哈哈大笑。

这个节目让我感受到爸爸不光要挣钱养家糊口,还要学做家务活。

篇11:中学生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爸爸——马哈维亚,一个曾经的印度全国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体育事业,他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寄托在未来儿子的身上。可是,命运接连带给他四个女儿。他不得不将自己的荣誉与梦想锁起来。然而有一天,他在自己两个大女儿身上,发现了她们摔跤的天赋。从此,她的两个女儿——姐姐吉塔,妹妹巴比塔,在他的指导下开始了辛苦的摔跤训练。最终,两个女儿代表印度参加了英联邦摔跤比赛,吉塔在55公斤级比赛中为国家在国际大赛中赢得了女子摔跤项目的第一枚金牌。巴比塔也在51公斤级的比赛中获得银牌。她们在以后的竞技场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这部影片中最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

父亲与自己大女儿吉塔的摔跤。起因是吉塔从国家队回来学到了一些新的摔跤技巧,在父亲的摔跤地里纠正父亲所教给那群小孩的动作,父亲坚定的认为自己没有错,让女儿把动作重新做一遍,结果给女儿的却是把女儿从空中用力地摔了下来,这一下可不得了,激起了女儿的倔脾气,女儿生气地说:“刚刚是我没准备好。”父亲也用同样语气回答道:“好,我们来比一场”,于是一场父亲与吉塔的摔跤开始了,父亲与吉塔互相用手夹住对方的肩膀,但父亲毕竟是父亲在比力气方面吉塔还是略输一筹,突然,父亲发了疯的狮子一样通向女儿猛扑过去,但吉塔一个灵活拐弯,父亲栽在了土上,父亲因为年长体力逐渐开始消减,没过多久父亲就被吉塔牵制住,父亲败了……

要说情节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父亲还女儿的摔跤,但最令我忘怀的是父亲在电影即将结束时所说的那句话——父亲在吉塔夺冠后抱着自己的两个女儿说道:“你是我的骄傲!”。吉塔夺冠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在父亲被锁的、落后四分的情况、时间只剩下最后三秒的情况下,吉塔创造了奇迹,用尽力气把对手直接抬起,获得了难以创造的五分。

就如生活中我的父亲,他虽然对我很严厉,但有好东西的首先想到的是给我而不是给别人,他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出来,而是用真真实实的行动来证明。

篇12:看爸爸的假期观后感

关于价值观

有人批评《摔跤吧!爸爸》(这个中文译名好傻,后文改用《Dangal》)的值观有问题。

我认为如果看一部电影还在乎价值观的话,就没必要看电影,看新闻联播就好。勉为其难谈一波价值观,我认为电影的价值观没问题。

批评者说“实现梦想的工具并不比做家务生孩子的工具高尚”。

我认为任何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工具,中国人如此,全世界如此。父母就是小孩子生存的工具,商人就是消费者获取商品的工具,城市的白领们就是资本增值的工具,每个人都是DNA样本延续下去的工具。成为某种工具并没什么不好,换句话说是实现了某种价值。而《Dangal》的重点并不是从一种工具沦为另一种工具,而是从毫无选择变成多了一个选择,这是质变,能多一个选择就能多很多选择。

批评者还说“那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只能在印度这样的语境成立”,言外之意带有某种优越感,言外之意是离我们很遥远。

然而,一个小孩的成长路径,从毫无选择变成能有选择,我们也正在为此奋斗,且还远远看不到成功。

我认为多元化是美,单一是丑;有选择是美,没选择是丑。

我这一代人小时候,有很多选择吗?大多数人没有。除了老老实实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到一个公司或者机关上班结婚生小孩,没有别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我们有过偏离这条路径的梦想吗?大多数人有过。

为此我还问了生于发达省份的90后朋友,他们中学一个班不追求升学而去做生意的只有一两个,也就是说,生于90年代的发达省份的绝大多数小孩,依然没有选择。更不用说落后地区的年龄更大点的人。据我观察,这几年出生的大城市的小孩,依然看不到太多别的选择。

前段时间有个生活在深圳的朋友跟我讲,

是,我们都幻想过,我们的小孩不要像我们当年那样一直被逼着干毫无兴趣的事,可是真的有小孩了,周围都那样,你敢不那样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生活在南京的大学同学的朋友圈,

昨天被幼升小面试刷屏了。相比于以前,现在的小朋友竞争太激烈,压力也大。我想说:宝贝,在这个大环境下,妈妈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程度来让你既不失童年的乐趣,又可以接受所谓相对好的教育。只能期盼我们一起在纠结中快乐前行吧。

题外话,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

所以我能理解《Dangal》中的爸爸是在做一件什么事。他在违背全村人的习俗,他在违抗自己信仰的宗教,他在忍受天下人的嘲笑,让女儿有多一个选择。我们从小时候就为之挣扎,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后代挣扎。

关于梦想

小时候我喜欢踢球,我想过要在没有选择的路径之外多一个选择。为此我一个月要踢坏两双双星牌胶鞋。我特别希望有一双皮质足球鞋,但是买不起。初中时我们踢的还是橡胶球,买不起皮质足球。

后来我把这些事讲给朋友听以示艰苦,一个只比我大几岁的比我踢得更好的人说,那你家里有钱,我们那时候是光脚踢。

《Dangal》中的爸爸为女儿训练却买不起一块摔跤垫这样的事情,同样离我们并不遥远。

高三时,我意识到不再能把踢球当成一种选择时,我也想过,如果将来我有儿子,希望他能替我走这条路。多年后我真的有儿子时,朋友问我怎么说,我说他如果真喜欢且踢得极好,我也不希望他走那条路。因为我知道了职业体育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且不说踢得好和成为职业完全是两件事,单是两条腿每天都处于酸痛的状态,如果不是真的热爱,那也是可怕的折磨。

《Dangal》中的女儿在意识到自己多出来的这个选择有多么艰难的时候依然决定走这条路,需要怎样的勇气。从那一刻起,那已经不是爸爸的梦想,而是女儿自己的梦想。

关于金牌

到了今天,我们不再拿金牌当回事,拿得多了。

可是我还记得,三十年前,酷热的夏夜,没有空调的房间似乎也没有风扇,我和父辈们围坐在一个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前,看跳水或乒乓球的场景。

我还记得那种感受,不管是失掉一块金牌还是拿下一块金牌。我不记得那时每天吃的什么,那时也没有这么多购物节,没有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多的数码产品这么多的漂亮衣服这么多的口红包包,那时候只有金牌。

如今我们不再关注金牌,因为想拿的金牌中国人都拿过了,还没拿到的在有生之年也不抱希望。

有时候我看DOTA2的国际大赛,某场没有中国战队的比赛,主持人说,看两支外国队打,好无聊。这只能说明中国是DOTA2强国,如果中国的足球迷也要看到有中国队的比赛才觉得有趣,那一辈子也看不到几场比赛。

这就是多样化的好处,这就是能有更多选择的好处。我永远看不到中国足球拿冠军,但我可以看到中国DOTA2拿冠军拿到麻木,然后又可以去看别的竞技体育,斯洛克、网球、攀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似乎比印度人略微幸福一点,略微领先半个身位?可是无论如何,《Dangal》中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搞不好,在电影领域,印度还要领先中国半个身位。

《Dangal》的叙事极其克制,打动人不需要大开大合无中生有。人物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只是买不起鸡肉,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官员的不作为和教练的平庸。全是小事。本来摔跤这种对抗性竞技项目,受伤很自然,就算受严重的伤都毫不过分,但是电影中连伤病都没有。电影高潮前人物遇到的最大障碍竟然只是爸爸不在场而已。大女儿整个职业生涯的最大危机竟然只是可能被体育学院开除而已。影响竞技状态的事竟然只是头发留长涂个指甲油而已。电影中几乎所有细节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有过实际体验的小事,甚至不需要通过隐喻或者联想,而是真的实际体验。就是这些活生生的小事,离每个人都很近的小事,这些毫不夸张极端朴素的细节,给我带来巨大感动。

上一篇:《失衡生活》观后感下一篇:环境污染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