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门社区争做创卫先进社区

2024-04-11

隆门社区争做创卫先进社区(共4篇)

篇1:隆门社区争做创卫先进社区

隆门社区争做创卫先进社区

隆门社区是原磷铵社区与周冲社区整合而成,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设施逐步老化与损坏,社区内房屋出租的多,养鸡鸭家禽的多,环境卫生矛盾日益突出。为改变这种现状,区政府、桥南办和隆门社区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使社区环境卫生、治安状况和人文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开展创卫以来,隆门社区整合资源,打了一场漂亮的创卫攻坚战。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对隆门社区来说是一项重要工程,也是一项挑战。社区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在会上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要求全体社区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中去。社区制订了创建规划,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胡尚明任组长,鲍宏明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安排、协调、考查和考核日常工作。各责任区都明确了职责及相应的责任人。在具体的工作中,采取定期检查和平时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督促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限期整改。为了提高居民卫生意识,隆门社区拉横幅、树站牌、张贴标语、召开动员会、协调会,还开辟了创卫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多处宣传阵地。每天都有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内进行巡回宣传。使创卫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隆门社区创卫进入迎接国检的关键时刻,全社区上下众志成城,各领导、工作人员、环卫工人都牢记身负的使命与责任,日夜奋战在创卫一线,共同守护着创卫的每一分“责任田”。他们忘我投入,以血肉之躯树起了一座清洁家园的丰碑!几个月来,为了社区的清洁卫生,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广大干部群众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出力流汗、全情投入,为铜陵市创卫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2:隆门社区争做创卫先进社区

(文龙街道孟家院社区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区××街道××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者,今天,我作为先进社区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首先,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社区工作的各级领导、各单位以及社区的全体居民。其次,热烈祝贺我们××区顺利通过市创卫检查组的验收,成功获得“××市卫生城区”的荣誉称号。近年来,在区委、区府以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在辖区居民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下面,我就社区开展的创卫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确保落实到位

为使创卫工作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社区把创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行动、有效果。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创卫领导班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并专门组建了20余人的社区义务卫生监督员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创卫工作不走过场,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营造创卫的良好氛围,我们在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创卫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夜间广播喊话、悬挂宣传标语、腰鼓队上街游行、设立宣传专栏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了创卫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共悬挂创卫宣传横幅8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8期;设立环保节能、低碳生活宣传栏4期;组织腰鼓队上街游行和文艺演出15次;利用社区义务卫生监督员上门发放创卫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4次。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

动的开展,使创卫工作形成了辖区居民和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工作,创卫取得成效

为了让创卫工作取得实效,社区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小区物管、保洁公司共同联动,认真开展创卫工作。在保洁公司的协助下,清除陈旧垃圾堆6处,共计1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40余处;清掏化粪池和下水道10余次,150多米;清除牛皮癣广告、小区涂鸦500余处,在开展除“四害”工作中共投放鼠药和蟑螂药100公斤,遍及到辖区所有楼栋和单位,通过这些环境卫生的整治,使辖区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迎得了社区居民和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是下一步工作打算

创卫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但是创卫工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我们社区需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背街小巷及边坡实行常态化管理,加强对辖区环境卫生的监督巡访,对辖区环境卫生的脏、乱、差问题及时整治,真正做到“一日创城、百日维护”,确保社区随时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同时,还要加大对辖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真正让居民体会到创卫工作是人人参与,美好环境是家家受益。

篇3:隆门社区争做创卫先进社区

1.1“三级联创”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

征, 对党的先进性的实现方式,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进行了探索。“三级联创”活动, 把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社区推广, 把党的建设与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 对于规范城市管理, 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情况面前, 社区党组织通过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初步形成了社区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为适应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 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协调功能和社区的服务功能, 发展居民自治, 促进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 增强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实践证明,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既要认真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 借鉴和运用有益经验, 又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 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规律, 把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创造的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 努力构建社区党建的新格局。

1.2 现代远程教育进社区丰富和完善了思想教育的手段。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着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的重要职能, 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渠道, 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现代远程教育进社区, 针对党员思想实际, 着眼于探索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方式的新特点, 拓展党员教育的信息来源, 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来感染教育党员, 实现了教育手段的高科技化, 极大地拓展了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的空间。

1.3 组织活动场所进社区促进了党的工作阵地建设。

活动场所是社区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 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障。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社区, 加强党在社区工作阵地建设。党员活动中心、文明市民学校的建立, 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配套设施的建设, 发挥了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作为社区党的活动和服务群众综合阵地功能, 成为社区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 满足了居民终身学习和开展群众性活动以及人际思想沟通的需要。大大促进了社区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体育活动和卫生创建活动的开展, 探索出一条依靠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共建社区文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

1.4 党员承诺进社区是广大党员履行党员义

务, 做好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 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形式。党员承诺进社区, 社区党员参与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 有效拓展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空间, 树立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对群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开展党员的承诺和履行承诺过程中, 广大党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实践了党的宗旨,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切实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四进社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创新

2.1“四进社区”实现了思想引导的创新。

党员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方式必须与引导教育对象的内在要求相适应, 与生存环境相融合, 把引导教育内容渗透到党员生活之中。因此, 各试点社区党组织创新思想引导方法, 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关怀有机结合起来, 融合渗透到机关和楼道中去, 融合渗透到党员的生存环境中去, 融合渗透到社会化管理中去, 加强了与党员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 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 在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 党员不仅接受教育、得到锻炼, 提升了党员意识, 组织观念进一步增强。

2.2“四进社区”是党的工作方式工作内涵拓展。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社区党的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服务广大群众。各社区党组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 福利性和经营性并举, 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实现了社区党的工作方式的创新。各社区还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 拓展已有服务领域的服务项目,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展法律援助服务, 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大力培植服务主体, 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 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的关爱服务, 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 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展, 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 特别是社区志愿者服务和邻里间互助性服务的发展, 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2.3“四进社区”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

各试点社区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 面对现实,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 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共建座谈会、帮建座谈会等形式建立起“街道社区牵头、区辖单位邦建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党建工作全面覆盖”的社区党建工作长效协调机制, 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网络。

2.4“四进社区”实现了党员管理方式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 网络的形成,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党员管理, 把教育引导党员履行义务与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结合起来, 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把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工作衔接起来, 走出了一条党员管理的新路子。

3“四进社区”促进了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四进社区”促进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形成,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3.1 党的制度建设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础。

江泽民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根据实践的发展, 不断健全各项制度, 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1]“四进社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载体, 在“四进社区”中, 各试点单位制定了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能力、落实党员责任、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员权利、纯洁党员队伍的一系列制度, 积累了党建工作经验、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 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表率作用和双带作用, 为实践党的先进性提供制度保证, 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建设。

3.2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党员是党的行为主体,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2]没有党员的先进性, 就无以体现党的整体先进性。“四进社区”激发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 充分发挥和保障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各试点社区党组织还落实了党员“三先”, 即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 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通过订立党员包组、楼院党员包楼院的党员责任制度, 开展“五创五岗”党建主题活动, 实现了“党员责任进社区”, 真正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模范带头作用。

3.3 发展党内民主是促进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核心。

“四进社区”促进了党内民主, 进一步公开透明党内事务, 扩展基层党员的知情权, 变自上而下的监督为上下互补的监督。除了继续完善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制度、定期测定制度、党风责任制度等党内监督的有效措施外, 要通过党内选举、民主监督等程序, 使党员在与党外人士同台竞争的过程中, 得到锻炼,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之, “四进社区”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 是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社区建设有益探索, 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得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 社区党建工作内涵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 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 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23.

篇4:社区教育先进经验推介

制约糖尿病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患者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观念。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绍光教授把公众对待健康的态度分为三种:聪明人、明白人和糊涂人。聪明人懂得投资健康,使健康增值。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该投入的时候投入,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这里的投入不单单是指金钱。明白人是关注健康,使健康保值。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健康知识,注意学习。糊涂的人是透支健康,使健康贬值。这些人不注意控制饮食,胡吃海喝,熬夜打麻将,抽烟酗酒。李东强调:“我们说的健康教育,就是要让老百姓变成聪明人。医务工作者要用专业的知识和自我感召力,让老百姓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地去学习健康知识,增加对健康的投入。”

赵仲龙对此也很赞同:“健康的确是需要‘投资’的。很多人是得了糖尿病之后,才开始了解糖尿病,反之则一无所知。比方说每年的体检,即使是单位花钱,有的人也不愿意去体检,说自己太忙。如果是自己花钱,又觉得应当由单位报销。这就是一个健康理念的问题。人们常说‘生命无价’,但往往是到了危及生命的时候才会想到去花钱。然而一提到购房、买车,老百姓即使是贷款也要买。唯独看病,谁听说过‘贷款看病’的?”

国外的经验

国外的研究证实,如果能够保证患者定期、规律随访教育,所取得的保健结果可与住院保健取得的结果相当,甚至优于住院保健。

美国和德国在糖尿病基础教育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NDEP),是由美国慢性病预防及保健促进中心(CDC)和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自1997年起制订并实施的,是美国影响范围最广的群众性糖尿病防治活动。该计划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卫生保健专家、教育者、社区组织等广泛分发的出版物已达200万份。未来该计划的资源将有50%用于糖尿病预防,40%用于糖尿病控制。

德国建立了糖尿病认识与保健网络。如在下萨克森州内,就有24个大小不一的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有的医院还成立了公益性的“全日制”、“住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

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则存在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以印度为例,不仅糖尿病知识的培训相对缺乏,并且由于资金和医疗资源的匮乏,医疗结构不得不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护理传染性疾病方面,再加上技术人员的不断外流,使得印度国内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更为严重。在印度,护士与人口的比例是1:2250,而欧洲国家为1:10~1:150。

国内社区教育探索

如果社区医生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发挥自身优势,真正体现出服务职能,对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国内糖尿病社区教育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据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主任董建琴介绍,月坛社区目前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13万居民。他们每年都会有详细的计划,每个服务站一年至少会有4~5次糖尿病教育活动。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主要是针对血糖控制较差的病人。活动的形式较为多样,比如与拜耳公司合作举办的社区健康小屋、糖尿病知识大赛等。

该中心于199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目前辖区内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习,他们也感受到了健康教育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益处。现在,常常会有社区居民主动上门来询问活动的安排。为了提高听众的积极性,在开展糖尿病社区教育工作之初,他们就非常注重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建立合作,通过他们来召集听众,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他们要求基层医生跟随三甲医院的专家出门诊,还定期举办由授课者参加的演讲比赛,由专家来评分,目的就是看谁讲得更贴近听众,更生动。

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除了加强资金的支持,还建立了包括区卫生局、区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医院、社区健康宣教人员共同组成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服务网络,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并逐步完善了专家委员会。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监测和系统管理,为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建立了计算机管理动态系统,并向广大患者发放宣传资料。为了解决资金紧缺的矛盾,上海市卫生局还对上海市社区预防保健项目经费使用予以倾斜,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企业的先进经验

在开展糖尿病社区教育工作方面,各个企业也纷纷推陈出新,举办各类患者教育活动。以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为例,他们结合自身的优势,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深入社区的活动,对贯彻政府关于“慢病下社区”的防治策略,促进社区医疗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牵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与上海市普陀区曹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协作,初步建立了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场所干预、同伴教育、自我管理等形式开展活动,每月活动1次,内容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义诊、监测血压及相关指标、知识测验、小组讨论、户外活动、擂台赛、糖尿病之歌、糖尿病健身操等,深受居民的欢迎。

“糖尿病小屋”:2006年启动的拜耳“糖尿病小屋”,秉承“全面呵护,安心备至”的理念,涵盖了“拜耳糖尿病关怀”计划中包括的诊断、治疗、监测、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糖尿病解决方案,并配合“拜耳健康促进杯”社区糖尿病电视大奖赛等活动,成为深入社区、贴近百姓的,既具有医学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的“患者之家”,为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职能,实现慢性病的全程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

“社区糖尿病培训基地”实施计划:为加强医院和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上海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建立了“社区糖尿病培训基地”,对桃浦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组成糖尿病管理的医护团队,建立社区随访网络,以“糖尿病小屋”为载体,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保健能力。

一体化管理经验值得推广

鉴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多数社区医院经营惨淡的局面,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提高社区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

水平,并逐步改善社区医疗条件,让患者重新建立起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化、系统化的社区卫生管理。

在此方面,上海市开展的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该市的样板社区,不仅完成了糖尿病及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还开展了高血压人群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形成了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的防治队列,并建立了社区慢性病防治三级网络,基本实现了疑难糖尿病患者及并发症检查的医院 社区双向转诊,大大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同时,为了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上海市还建立了培养糖尿病专科系列人才的培训基地,并构建了糖尿病的管理平台,开发出糖尿病的风险预测模型。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脱离的局面,不仅提高了社区医院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规范了糖尿病诊治程序,优化了治疗方案,也使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可持续进行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上级医疗机构尚未建立起顺畅、高效、互补的合作关系。同时,正如专家所言,基层社区医疗单位仍缺乏足够的全科医师及护理人才,不仅严重制约了社区糖尿病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也削弱了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社区医院的公信力。

限制糖尿病社区教育水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政府投入力度不足,旧的医疗体制存在弊端,面向基层医生的培训仍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由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单纯依靠基层社区医院很难独立完成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可持续进行的教育模式,为社区糖尿病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具体内容为“依托社区、疾控督导、医院后援、政府支持”。社区、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各种社会资源需要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基层糖尿病教育工作,这样对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以北京市为例,未来10年内,北京将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以人为本、三级预防、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对不同人群实施健康促进和管理。

上一篇:脱贫攻坚四个不摘下一篇:蹲点学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