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果话语能伤人

2024-05-20

妈妈,如果话语能伤人(精选3篇)

篇1:妈妈,如果话语能伤人

情绪恢复后,依然照做。

2、 在与长辈生气时,想想他(她)这样做会给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时刻都向好处想。

3、 在当我并没有做错,他人故意想跟我吵架时,就想:“我又没有什么错,说就说吧!”稍微与他(她)吵上一两句,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对他(她)稍微冷漠一些,过几天就没事了。(也许大人们觉得这种情况不可能,但在学校里这种事会经常发生)。

4、 特别生气的时候,在纸上骂上那个人几句,扯得烂烂的,一扔,情绪基本就好了!

5、 每天多照照镜子,找找自己的优点,甜甜地笑不笑,能让自己几乎开心快乐每一天。

也许以上五条做法有些不当,也许以上五条也有些您的“高招”的影子。但我觉得真的很管用,希望得到您的赞扬!

最后,衷心地对您说一声:“母亲节快乐!您的丑小鸭长大了,对吧!”

亲一下!

祝:身体健康!

母女互爱每一天!

不要吵架每一天!

开心快乐每一天!

您的最爱:洋洋

5月8日

篇2:妈妈,如果话语能伤人

文/苇子

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我像生出了很多枝杈的小树,却没有人帮我修整。

爷爷奶奶很少问我的学习

我3岁的时候,爹妈去了济南打工,把我留给了爷爷和奶奶。我炫耀地告诉村里的小朋友:俺爹俺娘去了一个很大的城市,能挣很多的钱,给我买很多的小汽车,买很多旺旺大礼包。

第一年,我总是问奶奶爹妈什么时候回来,总是盼着他们能够快回来。妈妈爸爸一年只回来两次,带回一些好吃的,但总是匆匆忙忙的,并因为钱和奶奶争吵,爷爷就抽着烟在一旁生闷气。后来,我再问爹妈怎么不回来,奶奶就说:“死了,不回来了!”

以后的几年里,爹妈回来的次数更少了,我对他们的印象也逐渐淡化了。

奶奶是村里出名的厲害女人,特别能骂人,什么样的话都会骂。爷爷是一个不爱言语的人,但总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奶奶骂爷爷,爷爷不吭声,继续吃饭或者做事,如果奶奶一直唠叨,爷爷就会一个巴掌甩过去,或者一脚踹过去,然后就摔门出去。奶奶就继续骂并开始哭,并朝我哭诉,说你们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我也只能学爷爷躲出去。

从小,我受到的最大的家庭启蒙教育,就是骂人和用武力解决问题。我开始欺负小朋友,在整个小学期间我成了班上的刺儿头。家长和老师找到家里来,奶奶就骂我,爷爷打我。每当爷爷打我的时候,奶奶在一旁依然骂着,连妈妈也一起骂进去。有一次,我打了班上一个欺负女生的男生,第二天他爸爸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截住了我,给了我一顿揍,我的鼻子和额头都出血了。我没有恨他,却在心里想:有爸爸真好啊!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和爷爷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没有坐下来和我聊聊,听听我想什么。他们总是在忙着种地,闲下来的时候就吵架。我的几个死党都是不爱学习的,我的话开始越来越少,眼睛冷冷的,头发又脏又乱,别人说我像野孩子。

我越来越不愿说话了

我喜欢听语文老师朗诵课文,我感觉老师的声音很好听,文章也好听。那次,老师布置写作文《我的爸爸妈妈》。我不写,老师问原因,我什么也不想说,就像一块沉默的石头。我对爸爸妈妈从心底里有一种怨恨,他们从来不管我。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奶奶还算对我好,语文老师也对我不错,因为语文老师曾经笑着摸我的头说我聪明,并让我起来读课文。

奶奶家有一棵不开花的洋槐树,长得粗矮,我很容易就爬上去,坐在树杈上。我发现坐在树上看星星真好,于是这里成了我的一个避风港。我拒绝和周围的人说话,却喜欢和星星说话。一天晚上我睡着了,从树上掉了下来,却安然无恙,于是我想一定是星星在保佑我。

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追着火车跑。铁路穿过我的村庄,向远方延伸。我在铁轨上溜达着等火车,等我用眼睛能够看到火车的时候,我就开始从轨道旁的小路上疯跑。我总想追上什么,却怎么也追不上。

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连续下了几场雨,村东头的一个大坑里集满了水。我放学后没有回家,在这个大坑边听青蛙叫。我感觉青蛙的叫声很好听,比我们音乐老师的声音都好听,音乐老师总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挖苦我。一不小心,我脚下一滑就掉进了坑里,水漫过了我的头,我挣扎着,喝了好几口水。这时,村里的老哑巴从这里经过,把我拖了上来。老哑巴曾经被我和同伙打过不止一次,我们向他扔石子,学他的手势,而他救了我一条命。我把衣服拧干后穿上回了家,没把这事告诉奶奶。奶奶和往常一样骂我野到哪里去了,从锅里拿出饭让我吃,自己拿着扇子出去乘凉了。

从这天起,我开始隔几天就去一次老哑巴家。哑巴就一个人,他养着几只鸡,种着一小块地,日夜不停地咳嗽,脸就像老树皮一样。我开始为哑巴挑水,还从家里偷了10元钱为哑巴买了一包咳嗽药。这是我从家里偷的最大的一笔钱,奶奶第二天就发现了,为此我挨了爷爷的扁担,我不哭,不说,也不求饶。以后我常常从家里拿些好吃的送给他,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哑巴就病死了,我在铁路边大哭一场,追着呼啸的火车跑了很远。没有人,再没有人,会陪伴我了。

初一的这一年,我再没有打过架,上课也不捣乱了,一切都那么没意思。我趴在课桌上睡觉,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了,和谁也不说。两个姑姑来奶奶家的时候,我连姑姑也不叫了,姑姑说:“这个孩子越来越怪了,快让他娘接到济南去吧。”我会冷冷地瞅她一眼。

我把自己关到一个小壳里

我对爹妈越来越陌生,虽然我看出他们想对我好,但是每当妈妈的手想抚摸我的时候,我就闪开。他们回家给我带来的东西我也不喜欢了,连摸都不摸。有时我心里也想对他们好一点,但不知道怎么做。

我已经没有了同龄孩子那种对爸爸妈妈的亲近感,他们就像陌生人,甚至变得更冷漠。我时常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就像野草,我是否存在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就这样我读完了初一。我心里的野性越来越大,时常想破坏些什么才好。我天天盼着长大,想做一个杀手,替天行道,虽然我也不清楚行什么道。

暑假里,爹妈可能觉得我这样不好,决定把我接到济南,准备让我重新读初一。那几天,家里乱成了一锅粥。我犟得像一头驴,就是不去济南,坚决要跟着奶奶和爷爷。我知道我在赌气,还因为害怕,我也不知道害怕什么。我拼命拒绝着,并大声吼着:“你们以前不管我,现在也不用你们管!”

奶奶没有骂我,只在旁边不停地流泪;妈妈在不停地骂我,爷爷没有打我,闷头抽烟;爸爸的大巴掌却多次落在我的脸上,大脚也多次踹在我身上,比爷爷打得狠多了。

晚上,我跑了,顺着铁路跑的。后来,我就累得睡着了。天亮的时候被铁路工发现,就把我送了回来。一连几天我都发着高烧,爸妈把我送到了县里的医院,天天守在床边,熬得两眼通红,妈妈好像还偷偷哭过。我却连一句好话也不送给爹妈,似乎他们是我的仇人。我从小听到的都是争吵,争吵。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这样陌生?我曾经是多么愿意亲近你们,想念你们。当我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你们变得陌生和疏远,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壳里,小心地把自己保护起来。开始这层壳薄薄的,如果你们能够给我一点温暖,这层壳轻易就会融化,但是没有人给我一点力量,我越陷越深,壳越来越硬,一直到现在。我害怕面对你们,我几乎无法接受你们。

出院之后,爸爸妈妈不再逼我,我留在了奶奶家,继续我的生活,只是我再也没有踏进学校的大门。爸爸妈妈还是每年回来两次,每次回来都给我带件衣服和一些吃的东西,对我客客气气,甚至有点怕我。爷爷和奶奶继续在骂着,打着,生活着。庄稼活让我长得更结实,两年之后,我去了南方,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

那一年,我17岁。

zhaozhen1996@sina.com

(编辑:赵真)

幸福感悟

这个倔强的孩子就这样漂到了社会。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只有一把子力气,谁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又是什么?

在农村,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这样的隔代教育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外出打工都是由于生活所迫,别无选择。这应该引起用工单位的重视,给他们多一点人文关怀。比如,有的工厂会在重要的节日,包机或者包火车让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看孩子(或者孩子去看爸爸妈妈);有的公司会给打工者固定时段的免费电话,让他们经常和家里联系;有的部门为留守儿童组织专门的夏令营。

篇3:爱也能伤人

有一位母亲,她的女儿正在读高中,书念得很好,心气也很高。这位母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妈妈,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所有事务。夏天,女儿在窗前读书时,她在旁扇扇子,削水果,备凉茶;冬天,女儿灯下读书时,她准备洗脚水,冲牛奶,暖被子。她所有心思都在女儿身上,以女儿的喜为喜,以女儿的忧为忧。

她给了女儿妈妈可以给的所有照顾,也做了妈妈所能做的所有事情,可她忽略了女儿可能还需要另外一件来自妈妈的东西——温柔体己的话语和温暖宽广的胸怀。

女儿竞选班干部失败后,这位母亲没有搂着女儿轻声安慰,而是像领导一样,帮助女儿检讨失败的原因,找出下次改进的方法。她说:“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下次再来。这次没做好的,我们下次改进。”这些话看似完全正确,也确实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态度,但对因竞选失败而心理受创的女儿来说,此刻最需要的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温柔的话语,能让她好好地哭一场,疗疗伤。至于下次要不要参选,这次有没有错误,则是擦干眼泪之后才要严肃面对的事。

必须承认,这种现象确实是许多父母的通病。由于进入好大学的途径越来越窄,找到好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面对孩子将来势必投身其中的严酷竞争,做父母的心急如焚,脑子里满是如何“提升孩子竞争力”的念想。因此就渐渐忽略了作为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另一项责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包容。

可叹的是,这个偏颇会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是和他的成绩成正比的。他因此害怕,如果他考得不好就不再被父母疼爱。

除此之外,孩子若在长期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也会形成缺乏温柔、过度防卫、一味讨好取悦别人和不够自信的人格特质。

在商场、游乐园、街心公园里,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伸手摸摸凹凸不平的墙面,妈妈大喊:“别摸,有细菌!”孩子爬上栏杆,妈妈大喊:“快下来,别磕着!”孩子研究地上的小草,妈妈大喊:“站起来,脏!”于是孩子体会不到物体表面触觉的不同,锻炼不了四肢肌肉和平衡感,观察不到新芽冒出泥土的奇妙,只因为我们太爱孩子,太害怕他受伤害,所以我们用爱圈住了他,也用爱阻碍了需要他独立去完成的探索。

很多时候,父母自以为饱满的爱,却成为令孩子喘不过气的桎梏,或成为阻碍孩子前进的绳索。当焦虑的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独立时,她们从未仔细想过,是孩子不愿意独立,还是自己不愿意放手让他独立?

许多母亲都会说这样一些话:“妈妈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的呀!”“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妈妈为了你什么苦都能吃!”母亲没有看到孩子木然的表情下,心里正在呐喊:“别爱我了,妈妈!求求你放过我,我受不了了!”

恋爱关系中,许多恋人会用“因为我太爱你了”的大帽子来控制对方,并以此合理化自己的许多非理性行为。例如:因为我太爱他了,所以需要时时刻刻都能看见他;因为我太爱她了,所以不能容忍别人和她说话。有些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像对恋人一样,变得占有欲十分强烈而失去理性。不同的是,恋人可以因为被爱窒息而拂袖离去,孩子却不能在被爱窒息之后,拂袖离开父母。

所以,成天被父母,通常是妈妈的爱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孩子,只有选择逃亡,逃到自己的小小心灵城堡里,短暂地喘上一口气。

那么,什么样的爱会让孩子窒息呢?

以爱之名,行占有之实

孩子在书房看书,妈妈每隔15分钟进来一次,一会儿为他试试额头温度,一会儿端来热水,一会儿给他披上外衣。这些看似关心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对孩子不断地干扰侵犯。

以爱之名,行要挟之实

孩子在书桌前看书,妈妈趴在地上擦地,一会儿捶捶腰,一会儿叹口气。孩子让妈妈休息一会儿,妈妈说:“没事儿,只要你好好念书,妈妈做什么都值得!”你能想象这话给了孩子多大的压力吗?

以爱之名,行霸道之实

“妈妈不让你去,都是为了你好!”“妈妈让你吃这个,都是为了你的健康!”“妈妈让你这么做,都是因为爱你!”什么时候妈妈们可以不再说“都是为了你”,而是问“你喜欢什么”。在希望孩子做事的时候,倾听孩子的心声。

上一篇:围绕泪写作文六年级下一篇:以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