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024-05-22

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精选6篇)

篇1: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0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

项目申报指南

为促进驻衡高校、科研机构围绕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衡阳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衡阳联合基金)。

衡阳联合基金是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有关规定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衡阳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实施方案》执行。

一、基本原则

1、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筹管理,结合衡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2009年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衡阳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出2010年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衡阳联合基金主要面向驻衡高校和科研机构,促进高校、科技机构与衡阳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科研方向向基础应用研究转移。驻衡高校和科研机构无法承担的项目向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标。

3、重点突破衡阳市当前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综合性、基础性和超前性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4、突出原始性创新、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和产学研结合机制。

二、支持重点

1、工业类主题

目标:解决重点产业技术瓶颈,提升核心技术含量,形成国际竞争力。(1)高品质核电用钢基础研究

(2)金属材料激光熔凝、成型、制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3)降低有色金属熔炼回收过程烧损率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4)钨的强韧化设计及机理研究(5)内消旋酒石酸盐松散剂合成方法

(6)从盐卤中高效分离芒硝机理及先进工艺的研究(7)冶炼含锌废渣生产硫酸锌中的重金属回收利用研究(8)外源铁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理与技术研究(9)有色重金属清洁生产减排与污染物循环利用基础研究(10)β辐射伏特电池材料基础研究

(11)聚氨酯类弹性体的结构分析及其在电缆中的应用研究(12)机油泵、增压泵等汽车零配件的基础材料及精密加工机理研究

(13)智能化工程机械传感器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14)冶金装备在线故障诊断、可靠性预测智能化研究(20)冶金烧结环冷机强化传热及废热综合利用研究(15)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形核机理研究(16)高硬质合金零件及含镍、铬、钼合金零件的切削机理(方法、途径、参数)研究

(17)普钢材料及高硬质合金材料小直径、深孔钻削理论研究(18)核子仪、核电站堆芯K1电缆、核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9)纳米高导热变压器油的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20)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建模及运行相关技术研究(21)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研究

(22)深部、难开采地下矿山无轨采矿设备可视遥控装置可靠性研究

(23)精确控制各种工况下挖掘机用发电机可控硅励磁移相触发电路的应用研究(24)大型矿山机械拖动系统谐波检测与动态补偿基础研究(25)复杂井况下气密螺纹接头优化设计

(26)耐磨耐腐蚀高强钢管合金化机理及成分设计研究(27)核级钢管材及核级阀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

2、农业类主题

目标:改良品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综合效益。(1)农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研究

(2)农田地力培肥和作物多样性栽培生态体系研究(3)农作物重要病虫害防治机理研究(4)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基因系谱研究(5)蔬菜嫁接遗传基础研究

3、医卫类主题

目标:利用医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在疾病防治、配套设备及材料、制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重要病症的病因分析、诊治干预及模型研究(2)重组人血液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研究(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机理研究

(4)医用碳粉湿巾治疗烧烫伤及皮肤溃疡机理研究

(5)人体植入材料、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

(6)现代中药成份设计基础理论与中药提取物农药残留毒性分析与脱毒方法

4、向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标主题

目标:突出核心技术集约,打造技术战略联盟,实现行业整体跨越。

(1)钢管加工工艺(变形、热处理)及机理研究(含油套管、火电用管、高压锅炉用管、空心芯棒用管、管模用管)(2)输变电设备智能组件与运行状态监测基础研究(3)地下无轨采矿设备防爆理论(含机械、电气、液压装置)及技术策略研究

(4)无公害(如抗生素)饲料的配制机理和应用研究(5)以大米为原料制备海藻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篇2: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017-202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基金

项目申报指南

为促进我省高职学院加强产教研结合,提升办学水平,加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积累,增强服务产业、提升产业能力,有效服务湖南“五化同步”、“一带一部”战略和“1274”行动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湖南省教育厅联合设立“湖南省自然科学科教联合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科教联合基金”)。科教联合基金是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用于引导和支持高职学院、职业教育科研院所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科教联合基金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一、资助原则

1、本指南是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筹规划,结合湖南职业教育科研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的。

2、科教联合基金以解决湖南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相关应用基础问题为出发点,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项目申请人应根据湖南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精准选题。

3、科教联合基金面向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科研院所。项目依托单位须确保科教联合基金资助资金专款专用。

二、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

1、现代农业与林业:围绕植物品种选育、植物种质资源、植物保护、土壤与肥料、农业智能设施、动物繁育、动物营养、动物疾病防控、农业残留物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农产品贮藏加工生物化学基础、农产品加工检测共性技术、农产品安全、植被与荒漠化、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等,开展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2、资源环保与安全:围绕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灌排与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污染与修复、空气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矿山通风与防尘、岩爆与瓦斯灾害、安全监测与监控等,开展相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3、能源动力与材料:围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利用,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关键及共性制备技术,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4、土木建筑与水利:围绕建筑与城乡规划、绿色建筑与节能、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隧道结构、水工结构、道路工程、洪涝干旱与减灾、河道农田污染治理、岩土体加固和处理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5、装备制造: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装备、矿山设备、航空航天装备、农业机械等湖南重点产业,针对整机集成、核心部件制造、基础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加工与维修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核心加工和修复工艺、状态监控技术、生产及维护模式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6、生物与化工:围绕微生物及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生物催化技术、化学工程基础、绿色环保涂料、催化及材料化工、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7、食品药品与医药卫生:围绕食品安全、新药物的开发、生物与制药技术、中药功能产物提取、新型药物制备、酶催化技术、康复与保健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8、电子信息:围绕智慧校园、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电网及光伏发电、自动控制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媒体传输技术等,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9、管理科学与工程:围绕湖南现代职教体系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针对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校企合作原理与政策、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技术技能人才预测理论与方法等开展研究。

三、注意事项

1、科教联合基金每年集中受理项目申请一次。

2、获得过国家和省自科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得以相同的项目内容申报科教联合基金。

3、申请者当年申请(含参加)科教联合基金各类项目总数不超过2项,其中只能主持1项。

4、学科代码必须按《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系统中已录入)填写完整,有三级学科的请填至三级学科,否则,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篇3: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1 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

2012年的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与往年相本相似,在药学类项目中,天然药物化学学科、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和中医学学科的研究内容仍然与往年一样保持优势资助学科领域,新增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生物转化,另把中药学从药物学领域中分出,与中医学并列一大学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力度与往年有较大变动,意在培养青年学术骨干,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1 天然药物化学(或植物化学)学科

此学科的总体目标是获得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主要研究内容有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1];天然产物有效化学成分[2]在植物体内随生态环境、采收季节、时间消长以及发育各阶段的动态变化;生药在加工、炮制及贮藏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有效成分的构效关系及为质量标准提供对照品。国内外新药研究历史表明,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为新药研发中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提供结构模式,将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系统活性研究,推导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奠定良好的前期基础,更有希望成为治疗重大疾病新药的候选化合物,其活性筛选的成功率比合成化合物更高。广西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理位置,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挖掘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使其更有效地为21世纪人类医疗保健发挥重要作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必将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学科的资助范围较广,在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有机化学学科、植物学学科、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的指南中均有资助,可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此类项目的重视和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

1.2 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

此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对新药研究由“仿制药”为主向“创制新药”为主的转变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内容主要为国际上药学和生命科学中重要发展方向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首先是针对重大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运用生命科学(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的重要理论、思路和方法,寻找、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如酶、受体、细胞因子、离子通道、核酸、糖与糖复合物等)和可能的干预环节(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等);其次是利用与两者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与发掘药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此学科的资助范围较广,更突出创新性,如创新药物的生物转化、活性代谢产物的寻找与发现。

1.3 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

此学科是由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组成的综合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学科,重点突出我国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其中中药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为结合中医病证特点,借鉴细胞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等现代科学理论、思路和技术,阐明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阐明方药与病证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解决中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完善方剂的配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相关性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质量控制、毒-效相关性及中药炮制、制剂的基础研究,使研究体现中医药理论思维特点,开创具源头性创新性学术思想。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指南中,将中药学学科从2011年度的药物学学科中分出,除基本的研究特点外,中药学学科还增加了中药药代动力学和代谢产物研究的内容,说明了对中药药代动力基础研究的高度认识和重视,可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做了较大的努力,同时结合学科国际发展特点,对新领域努力吸收、消化和开拓创新。

1.4 生物转化

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研究的广泛与深入,已知结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的工作重复率很高,从天然产物中直接分离具有新颖结构、新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困难,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进行各种研究,尝试模拟体内生物环境优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结构。生物转化[3]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又称生物转化(drug biotransformation),是指药物经过体内吸收分布后,在各种药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生成的代谢物(metabolites)有Ⅰ相代谢产物及Ⅱ相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均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药理和毒理活性的改变。国内外经历了过去30多年生物转化技术在有机化学成分领域的研究尝试和广泛开展,该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展生物转化研究对于明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发现结构改良的活性化学成分、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剂型设计及新药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药物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确定代谢途径这两方面,方法有体外代谢转化法(包括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基因重组P450酶系、精细肝切片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和离体肝灌流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体内代谢转化法。其中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能对各种药物进行非特异性的代谢转化,在模拟生理温度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体外代谢研究便于控制、代谢率高、易于对代谢物进行分离提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候选化合物的代谢特征(如酶诱导、抑制、酶种类、活性代谢产物生成等)确定药物的开发应用价值,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首选的被广泛采用的体外药物生物转化法。

2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指南中,医学科学领域在保持2011年度的特色中草药、民族药成分筛选、作用机制及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新增加了生物转化的研究指南,此外还在化学与化学工程科学领域中新增设新颖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结构修饰及其功能研究的部分内容。

可见2012年度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重点项目仍然重点资助天然产物活性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除对医学院校或医药学研究机构资助此类项目外,还对化学及化工类专业院校或研究机构资助此类项目,说明此类项目资助面较广泛。

综上,在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指南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和重点项目中均新增加了生物转化研究的资助范围,这对于完善某些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中药起作用物质基础的深层次解释、推进地方新药研究进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均起着重要的意义。作者相信,随着生物转化国内外研究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其研究内容将不断完善和充实,更进一步发挥生物转化在药物研究中的价值。

3 讨论

各地方自然科学基金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主要渠道之一,体现各地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和科学性。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度药学类项目指南,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步伐基本一致,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4],将进一步促进广西药学类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为广西科技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在药学中的影响力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要:本文对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项目指南作简要评述,从项目分类和发展方向、创新点、资助范围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提出作者观点,以期为广大药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帮助,使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为药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生物转化

参考文献

[1]刘蕾,刘艳霞,刘俊康.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39-141.

[2]周荣汉,黄文哲,段金廒,等.试论《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的建立与发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1):6-10.

[3]吴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9):785-787.

篇4: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指南

(2006年-2007年)

前言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省,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在十多年的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实践中,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我省的基础科学研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基金资助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资助项目类型和结构也渐趋完善、合理。为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7年的资助政策,正确选择项目研究领域和资助类别,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特编写《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特点,结合“十一五”我省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省自然科学基金突出鼓励源头创新,支持不同学术思想的交叉与包容。自然科学基金会经过不断的管理变革与探索,构造了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自然科学基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含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基金项目等。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所有这些资助类别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当前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

为加强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科学性,保护非共识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会在面上项目的评审中,充分考虑非共识项目具有源头创新的可 能性,以小额经费资助这些项目的短期探索研究工作。联合资助是自然科学基金会为促进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而采用的另一种资助方式。联合资助拓宽了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经费来源,同时满足了某些特定社会领域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

项目申请者和依托单位在申请2006-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时需注意如下方面:

一、在撰写申请书之前要认真阅读《指南》和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规定、管理办法和通知通告等文件。在撰写申请书时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避免因为不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而不能通过初审的现象。根据以往申请情况,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种规范性要求: 1.撰写申请书时,一定要准确选择或填写“申请代码”、“资助类别”、等项内容。

2.申请书中如有外单位合作者即被视为有合作单位,在纸质申请书上一定要加盖合作单位公章。

3.申请者如为在职博士生,要附导师签字的同意申请证明材料。4.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一定要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不得代签字。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请以及其他违规、超项的申请都不能通过初审。

二、遵守科学道德,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请书。避免在申请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三、申请项目要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提出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要明确、深入,防止“大”而“空”的倾向。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应用背景要论述清楚。

四、重点项目的申请仍然按照原来的办法由项目依托单位限额推荐。

五、申请者应严格按照通知通告中的时间要求,通过所在单位报送申请书。自然科学基金会不受理个人申报的申请。

六、对于初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建议事先咨询本单位科学基金管理部门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

七、项目依托单位应严格按照《指南》和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的管理规定、办法和通告等文件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本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

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在受理、评审和管理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按照“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执行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的监督。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高水准的研究项目,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11月15日

数理科学

数学

对于基础数学的资助,旨在保持我省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领域;鼓励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鼓励有较强背景和应用前景的课题;关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以及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的科学领域的发展,积极寻找与这些领域交叉和渗透的切入点。鼓励针对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以及开展新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力学

鼓励应针对科技发展中提出的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问题,重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重视刚、柔、液、控制耦合动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上的突破,关注微、纳米尺度动力学问题;鼓励结合我省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其中的动力学关键问题。使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相协调,从而促进探索新现象和新规律的创新研究。注重与物理、材料、工程等领域的结合。加强对宏细微观本构理论、损伤演化过程与失效机理,新材料力学行为、性能控制及其优化设计,结构的分析、优化、稳定性研究和安全评估,岩土类材料的破坏与地质灾害的防治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分支学科交叉与力学边缘领域的研究

鼓励力学与化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提倡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提炼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基础问题开展研究。

物理学

重视对奇异量子现象、突破传统“物理极限”的各种低维度、小尺度系统(器件)以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物理理论、实验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鼓励对低维与量子受限体系中的物理问题、软物质中的基本物理问题、电子强关联系统的实验与理论、表面、界面和薄膜结构与物理性质、凝聚态物质结构、物性表征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功能材料的结构形成与制备过程中的物理问题;在学科交叉领域,特别关注凝聚态物质与生命科学、化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交叉的物理过程、基本理论和新一代高新技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物理问题。鼓励在冷原子物理、冷分子物理、强外场及其他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以及材料、能源、生命、环境与空间等科学领域中有关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鼓励对超快和超强光物理、新型量子频标、光频标和量子信息的物理问题,光在新型光学介质中的传输过程及其特性、高分辨、高灵敏和高精度激光光谱学及其应用,以及能源、信息、生命和空间科学中的光物理的研究。

化学科学

无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新型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新型无机材料的设计及合成;信息光电材料化学基础;纳米化学基础;新型功能配合物、超分子化学和配位聚合物化学;无机生物效应化学基础,无机仿生及金属生物大分子;新型无机药物化学基础;放射化学基础;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优先资助研究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中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生物单分子、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样品前处理技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草药分析及活性成分筛选;食品分析与食品安全;各类探针和传感技术研究;疾病检测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标志物检测与分析;波谱、质谱分析;表面、微区和形态分析;原位成像分析;过程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芯片分析化学;化学信息学;仪器研制(包括仪器配件和仪器微型化)。有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有机合成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高选择性、高效率有机合成反应和绿色化学);超分子化 6 学、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等研究;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能的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结构较为新颖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合成和仿生合成研究;化学生物学方面重点资助那些选择生物医学中特定研究对象、旨在解决本学科重要基本问题并能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研究,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多肽等)和小分子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酶和模拟酶催化的有机合成及高选择性化学生物转化;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中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物理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界面科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在材料与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理论化学新方法及其在生命、材料、环境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机理及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电化学反应调控及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合成过程的调控策略以及在液相、固相中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化学信息学研究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生命体系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纳米组装、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等纳米体系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

高分子科学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鼓励研究:由小分子合成均聚与共聚高分子的各种方法学研究、产物结构可控的聚合反应研究以及大分子的生物合成;高分子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问题、服役后的降解性或回收再利用的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大分子的生物化学效应等研究;具有电、光、磁特性、生物医用、能量转换、吸附与分离、催化、传感分子识别等功能性高分子的研究,特别要注重超支化高分子等各种新结构高分子构筑和高分子立体化学研究。

在高分子物理领域鼓励研究: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新概念;聚合物结构和相转变、溶胶、凝胶形成结构和动态。注重从单链、寡链高分子聚集态到成型过程前后聚集态的研究;关注对受限空间高分子结构、表面与界面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纳米微结构与尺度效应、聚合物结构的动态演变、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研究;加强高分子溶液和聚合物流变学(包括复杂流体流变学与化学流变学)的研究。

鼓励高分子科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应特别注重吸收物理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软物质理论、聚合物电子学和聚合物光子学;应特别注重从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寻找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新切入点和生长点,在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白区寻找发展空间,重视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

环境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超痕量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和消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界面过程的动态分析;复合污染过程、机制及效应;污染物与生物的交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区域环境质量演变过程与机制;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原理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置新技术及资源化原理;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毒化学物质低剂量长时期暴露的生态效应及风险评价的方法学等。化学工程

主要资助范围:化工热力学基础数据、计算与模拟,传递过程,分离与纯化工程,化学反应过程,化工系统工程,无机化工,精细有机化工,生物化工及食品化工,能源、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与生态化工。重点支持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创新为目标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关键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科学问题研究,特别关注从交叉学科发展中提炼出的化学工程问题及以社会需求和国家目标为导向,对于涉及国民经济中量大、面广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项目。

生命科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学科主要资助微生物的资源与分类、系统与进化、区系与生态、遗传与发育、生理与代谢等各个层次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微生物物种资源与基因资源、微生物基因组与基因功能、微生物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结构功能、微生物代谢组及调控网络、微生物与环境(寄主)的相互作用等是微生物学学科资助重点。植物学

优先支持能够解决该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基因功能研究、新结构发现、原创性理论与方法探索的项目给予特别重视; 植物解剖学和胚胎学领域的研究应加强与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结合,重视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的机理研究。鼓励在分子、细胞及个体等多层次上对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生长发育调控、逆境适应与抗性机理、激素作用机理、信号传导、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多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鼓励生物多样性热点问题、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探索和民族植物学的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研究。生态学

生态学科鼓励创新性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尤其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倡野外观测、控制实验、模型以及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林学

林学学科重点支持林木育种的遗传基础和种质创新,天然林保护与恢复理论、人工林高效培育的基础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鼓励对一些重要领域如森林化学、树木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林木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森林培育学进行创新性和学科交叉研究。重视森林重大灾害(病、虫、火灾和逆境)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森林质量、木材品质及利用率的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鼓励林木及花卉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分析、树木抗性分子生理学、林木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理论与技术、水土保持和荒漠(石漠)化防治理论、农林复合系统、林源重要天然产物组分和结构分析和应用基础研究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重点资助:以蛋白质晶体学和NMR测定为基础的结构生物学,以高通量、大规模为特点的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鼓励发展和引进新的技术,如新的蛋白质晶体学方法、异核多维NMR、生物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等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 11 DNA、RNA等遗传信息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RNA选择性剪接、RNA水平的编辑、snRNA在细胞核内参与转录调控,siRNA和miRNA在生物发育和生命进化中的作用机制等; 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作用。遗传学

资助重点:定位并分离控制生物学性状(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基因;建立发展各种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基因功能研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分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研究,表观遗传因素对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包括对非编码DNA(各种小分子RNA)的识别和功能鉴定研究)等。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的相关基础研究。

发育生物学

着重研究利用模式生物(小鼠、果蝇、斑马鱼、线虫、酵母、拟南芥、水稻等)研究发育问题,包括通过创建突变体来鉴定分离与发育有关的基因等。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范围是:细胞与亚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增殖与生长,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死亡(包括凋亡),12 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与胞间通讯,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组织工程,细胞间相互作用,物质运输(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细胞学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注重通过单个基因或蛋白质去了解其在某一生理现象或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强调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去构建细胞的分子网络。提倡细胞生物学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主要资助: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免疫学

资助重点为天然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抗病毒感染免疫和免疫新分子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鼓励多学科合作。鼓励有创新性的多途径诱导移植耐受;鼓励开展 “新型免疫抑制剂”等研究工作。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

重点支持能带动整个神经科学发展的神经系统活动基本过程和神经信息加工过程以及神经系统新功能基因的研究。重视神经科学中的一些重大前沿问题的研究(如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化及再生、损伤与修复等)。鼓励已经掌握了价值的遗传资源、病理标本的临床医生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合作开展深入的研究。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鼓励开展心理健康(如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行为)和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鼓励生物芯片、生物微系统以及膜与细胞生物物理的研究;环境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的损伤作用和相应的防护机制以及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研究,尤其是分子、亚细胞和细胞水平的生物力学与流变学,强调力学-生物学(化学)耦合,以及微重力条件对生物体的影响;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结构和特性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生物材料的结构、降解代谢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功能生物材料和器件;组织工程及其与生物材料、生物力学方面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相结合的相关研究;生物医学信号中隐含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无创、实时、动态信息检测以及传感技术的研究,尤其是与动物实验和临床数据密切结合的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关注创新的生物医学图像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农学

鼓励现代生物学方法、技术与传统生物学方法、技术相结合,围绕农业科学中的某个科学问题(如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开展深入、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重视对来自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加强优质农产品生态区划研究、设施农业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研究、农业遭受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结合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农作物优异基因资源的研究、农作物适应逆境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 14 研究(特别是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选育)和农业有害生物的致害性变异研究将作为重点资助方向。畜牧兽医学

鼓励创新与交叉,大力支持可能获得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技术的研究,重视运用先进理论与新技术解决畜牧兽医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资助我国特有优质养殖动物产品质量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肉质性状选育的基础研究;与奶业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重要人畜共患病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技术研究;畜禽对重要病原体免疫识别;饲料与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安全(动物食源性中毒)基础研究。尤其重视我国加入WTO后畜牧兽医所面临新问题的基础研究。水产学

重点资助:养殖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重要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以及宿主免疫机制研究;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鼓励探索创新,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动物学

鼓励创新,尤其鼓励根据我国动物资源的特色和区域特点,结合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讨的研究;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主要资助对已知物种的界定和分类地位的重新确定,对未知类群、物种的鉴定和描述的研究;动物比较生理学、比较基因组学、器官发育、干细胞形成的细胞基础和动物模型建立等方向的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濒危动物的保护、重要资源动物的持续利用、有害和外来入侵动物的治理等研究关系到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物安全,重视动物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理学与病理学

重点资助重大疾病以及发病趋势明显增加的常见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疾病转归机理研究;重视能结合我国国情,发挥我国特有资源优势的研究。在加强分子水平研究的同时,注意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整合研究。重视宏观与微观、形态与机能、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鼓励利用基因工程动物开展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机制相关的研究工作,鼓励开展以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过渡为目的的应用基础研究。预防医学

主要资助重要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及生活方式相关疾病防治的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环境、遗传与 社会心理因素对重要疾病发生的综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主要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易感性和三级预防的基础研究;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卫生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鼓励学科交叉渗透或多学科途径的研究。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要突出我省的优势和学科的特点,鼓励创新,强调开展严重危害性疾病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鼓励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鼓励将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向临床实践过渡的研究。主要资助相关疾病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的探索并阐明其功能的研究;与人类生殖、生殖健康、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础研究;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等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揭示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鼓励探索恶性肿瘤病因和早期诊断方法的基础研究;重大疾病家系的收集以建立生物样本库和进行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蛋白质功能研究;创伤与修复的基础研究(包括组织工程学研究);妇女和儿童常见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人体衰老机理和常见老年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常见口腔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及口腔常见疾病与全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导致视觉障碍或听觉缺失的常见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鼓励不同学科与医学广泛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的基础研究。药物学与药理学

鼓励多学科合作与学科间交叉性研究,以创新性学术思想开展针对我国重要疾病的新的药物作用机制和发病机制、药物作用靶点、新型先导化合物、新的药物设计思路及新方法研究。中医学与中药学

在注重学科交叉的同时,重点强调能切实反映中医药研究特点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有效整合,重点支持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研究;中医证候病机的基础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医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经络理论与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相关基础研究;经典方剂及方药与证候、疾病相关性基础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毒效相关性、体内过程研究;中药制药技术相关基础研究;鼓励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跨学科协作研究。

地球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继续鼓励探索地学(含土壤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地球化学)前沿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支持探索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功能变化机制及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与定年基础理论的深 化和探索研究、分析测试与实验技术的建立;生源要素、微量气体和颗粒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动力学及其生态效应、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机制的研究,毒害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健康风险和高风险污染环境的评价体系和修复机理研究;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涉及隐伏和难识别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理论研究;可直接应用于地球化学研究的各种分析测试和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探索研究。

工程与材料科学

金属基材料

主要资助: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科学、微观结构、表面与界面、杂质与缺陷等及其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的机理;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的研究,并为发展新材料提供依据;金属材料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失效与功能退化的机制及其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相关科学问题;结合金属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具体科学问题,发展材料研究的理论方法、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原理和技术。鼓励实质性的学科交叉,无机非金属材料

鼓励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材料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结合我国资源状况的新型无机非金属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低维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技术、物理与化学基础问题及其性能表征的研究;外场诱导相 变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与相容性的研究,智能材料、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宏观、介观、微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制备科学技术研究;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和改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

鼓励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如:制备和加工成型新技术与新工艺;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的新理论;多组分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与界面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型);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机纳米材料;智能材料与仿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如:天然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冶金与矿业

鼓励资源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安全生产的新理论研究;.矿物材料特别是道路与建材用矿物材料的制备、改性;资源循环科学如电子等废弃物再资源化;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如亚熔盐体系反应、结构模拟与材料设计结合、亚稳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外场(临界、超临 20 界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极端条件下的冶金及加工过程理论;冶金反应工程学与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

鼓励学术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加强学科交叉和新方法的探索。优先资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具有前瞻性、有可能成为新的知识生长点的基础研究。机械学

鼓励和支持:微机电系统(MEMS)测试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基础;现代机构创新及机械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明显应用背景的微型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基于网络驱动的产品设计及数字制造;大型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和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中的物理模拟及数字仿真研究等领域的创新基础研究。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优先支持:新型热力循环机理和非平衡热动力学;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及其优化与控制;内流湍流特性和非定常流特性与控制;微纳尺度及微细结构内传热传质,辐射与相变换热;清洁、高效、超声速、微尺度燃烧;公共安全防治中的热物理问题;多相流动相间作用机理和热物理模型;热物理测量中的新概念、新方法;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热物理新原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如与物理、化学、生命、信息、材料、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建筑学

注重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科学决策方法的研究。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注重环境工程领域(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镇给排水系统、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空气污染治理、受污染环境的工程修复等方面)新理论及高效低耗新工艺的技术基础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交叉学科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应注意与环境污染控制的有机结合。注重在复杂结构的分析、设计与可靠性等方面深层次的创新研究,鼓励在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新型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现代结构实验及实测与数字模拟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修复等方面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注重在复杂环境下土的工程性质及土工结构物和基础工程的失效机理及控制方法的创新研究,鼓励采用岩土工程新技术和新方法治理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注重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理论、建设关键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电气科学与工程

鼓励从国家需求中提炼出本学科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电能产生、变换、传输、利用的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或系统及相关问题;可再生(电)能源、节(电)能、储(电)能新技术及其系统;联网电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新性能电工材料应用的基础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和大气压辉光放电技术基础,包括强陡脉冲信号和各类 特殊相关信号的测试技术;生物电工学;电磁和生物信息的传感与处理;电磁兼容及其试验技术等。

信息科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在注重理论方法创新的同时,希望加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力度。主要支持的研究方向为:电路与系统,电波传播理论、电磁场瞬态特性、复杂系统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高精度高效率电磁场计算方法、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微波毫米波器件与集成电路、新型真空器件、等离子体电子器件、高功率微波技术及应用、新型天线技术、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传感器,纳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检测与识别技术、中医诊断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等。鼓励申请者开展纳米与分子电子器件、新型媒质的电磁特性与应用、太赫兹电子技术、物理场生物效应机理等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

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领域,继续支持编解码技术、传感技术及其系统、光通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可靠性、通信软件与协议、信息对抗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微弱信号探测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声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成像技术等研究方向;鼓励申请者注重探索新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图像分析与理解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先进信息处理(如生物信息处理);为适应信息系统 23 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强对如下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移动无线互联网、新型接入网技术、多媒体通信、空间通信、下一代网络与新型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鼓励在计算机科学理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软件工程与软件方法学、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海量信息处理、多媒体、人机环境、移动计算、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计算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重点资助新型计算理论及算法、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处理、软硬件混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资助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工作。有关网格计算、信息安全、系统芯片(SOC)设计与测试等方面的研究。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

鼓励资助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复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多模态切换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网络环境下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网络传感器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微操作与微系统控制;极限环境下先进机器人技术;多源信息融合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网络信息检索与理解;生物信息的提取、识别与应用;认知过程及其信息处理。

鼓励支持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等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将鼓励支持学科交叉领域方面的研究、并优先资助这些领域中的原创性研究。

半导体科学和光学与光电子学

鼓励以下领域的研究:0.1微米级MOS器件中的物理、技术和工艺问题,微纳机械器件与技术,基于量子效应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器件,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物理与器件,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器件及机理,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量子计算,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高密度光存贮、光发射、光显示、光探测和光传感等新技术与器件,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光物理与新型激光技术,先进光学制造和光制造技术基础、超光谱成像方法与技术以及健康和生命科学中的光学问题。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鼓励新兴分支学科领域研究,鼓励跨学科、跨学部的交叉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重点关注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新的管理问题,积极支持结合中国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开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性研究;研究方法上强调规范研究、定量的科学分析与综合集成。鼓励结合我国管理实践、管理哲理与文化特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工商管理

鼓励和支持:具有创新性和瞄准本学科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应用性基础研究则注重通过实证分析、案例研究与现场观察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积累,发现管理规律,总结与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提高我省微观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提升其竞争力提供咨询与服务。积极支持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鼓励结合管理实践提炼出的管理科学基础理论或技术、方法的研究。宏观管理与政策

篇5: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使用),请有申报意向的老师及相关学院及时下载相关内容。

2012年度申请书撰写采用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

(1)采用离线撰写申请书方式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

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申请人下载2012年版申请书,不得使用以前版本的申请书。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向学院科研科提交电子版申请书和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包含附件材料)。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

致。

(2)采用在线撰写申请书方式的项目类型包括: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数学天元青年基金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地

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等。具体要求如下:

申请人提前向科学技术研究院索取用户名和密码,登录ISIS系统,准确选择相应申请项目类型(含亚类说明和附注说明),按照相关要求与提示撰写申请书,并将申请书附件材料电子化。其中,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人按照上述要求完成在线撰写中文申请书后,还应在ISIS系统中下载《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英文申请书》进行离线撰写,该英文申请书与合作双方的协议书一并作为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材料。

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其电子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学院科研科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无需提交纸质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和推荐信等纸质材料原件

除外)。

2012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资助格局及资助政策进行部分调整,请各位老师务必仔细阅读

篇6:202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成果概况

1.1项目概况

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167个,资助金额2 270万元。各年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均为10项,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重点项目略有变化,分别为44项、48项和45项,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

全部重点项目分布在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七大学科。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最多,达到75项,资助金额达到930万元,占全部经费的比重为41%;工程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科学和信息科学较多,项目数分别为44项、27项和17项; 地球科学、数理科学和管理科学较少,合计仅为4项。

24家依托单位获得了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的资助。其中,获得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最多的单位是中南大学,获得项目64个,经费780万元,分别占总数的38.32% 和34.36%;湖南大学次之,获得项目25项,经费390万元;获得项目较多的单位还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但经费均在150万元以下。

1.2成果统计

全部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 300篇,出版专著29部,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6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3项,培养高素质研究人才1 841人。每个项目平均产出专利、论文、 专著、获奖及人才培养分别为1.61项、10.05篇、 0.17部、0.74项及11.02人。具体成果如下:

在论文产出和收录方面,发表论文2 300篇,论文产出总量和万元资助论文产出均数逐年增加,万元资助论文产出数为0.73篇。分学科看,信息科学的万元资助论文产出居各学科之首,高达1.12篇。全部论文成果中,世界三大检索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1 193篇次,其中SCI收录620篇次,EI收录219篇次,ISTP收录81篇次。2007到2009年度平均水平为0.52篇次/万元。分学科看,信息科学总体上保持了在各学科中的领先,高于平均水平,万元基金资助论文收录数为1.17篇次。

在专利成果方面,产生专利成果269项。从专利类型看,发明专利210项,实用新型59项;从专利状态看,授权专利131项,申请专利138项。三年平均万元资助专利平均产出数为0.12项。

在奖励成果方面,获得各级奖励123项,其中国际奖励10项,国家级奖励15项,省部级奖励98项。 三年平均万元基金资助获奖数为0.053项,整体水平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专著成果方面,带动出版专著29部。2007年带动出版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参编3部;2008年出版专著12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独著2部,主编或参编10部;2009年带动出版专著13部,其中英文专著3部,独著1部,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各类人才1 841人,其中有71人晋升正高职称、有322人晋升中级及副高职称,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23人,博士后35人、博士329人、硕士61人,三年来平均每万元基金经费资助人才培养数为0.8人/万元。分学科看,信息科学人才培养的平均水平较高,信息科学与工程与材料科学人才培养增长较快。

在获得其他资助方面,获得国家级和其他省部级计划资助197项,获资助金额达2.49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的功能尤其显著, 争取经费合计4 881.8万元,是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的2.12倍。从学科来看,生命科学和工程与材料科学获得的其他资助较高,分别是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额的14.31倍和11.32倍。

在参与学术活动方面,主持召开或参加各类会议和学术活动536次,其中国际会议244次,国家级会议239次,省级会议53次,万元基金资助学术交流数为0.23次。

2绩效评价方法

2.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采用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方法,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1-2],根据自然基金项目合同的指标要求,设立6个一级指标体系, 即论文专著、专利情况、获奖情况、人才培养、其他成果、其他资助等。

二级指标设立的情况是:论文专著指标设4个二级指标,包括论文发表数、论文收录数、累计影响因子和出版专著数;专利指标设2个二级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专利数;获奖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 包括国际级获奖数、国家级获奖数和省部级获奖数; 人才培养指标设3个二级指数,包括高学历人才培养数、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数和晋升职称人数;其他成果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软件数据库、图表图集数和新仪器方法数;获得其他资助指标设3个二级指标,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额、其他国家级资助额和其他省部级资助额。

2.2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绩效评价的依据为各项目负责人提供的验收材料及省基金办组织的项目验收评议专家意见,权重各自为30%和70%。各项目单项指标和综合绩效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德尔菲法,由验收的专家打分确定。

2.2.1单项指标得分的计算公式

其中,S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评价得分; N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二级指标值;θij:第j个项目第i项分项指标二级指标的重要系数。

2.2.2项目综合绩效得分的计算公式

1)定量评分标准分(Ei)的计算公式

2)项目综合评价加权评分

其中,Si:第i个项目综合评分;Sni:第i个项目第n项分项指标评价得分;θn:第n项分项指标重要系数;Ei:第i个项目定量评分按百分制转换标准分; Pi:第i个项目验收专家评分;αE:定量评分(标准分) 权重;αP:专家评分权重。

3绩效评价结果

采用前述的绩效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对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验收项目成果进行了绩效评价。在进行学科对比时,由于数理科学、地球科学、管理科学三个学科立项数较少,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只比较化学与化工科学、 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四个学科。

3.1整体绩效稳步提升

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整体绩效较高,且呈上升趋势。2007、2008和2009年度全部项目的平均绩效分别为81.10、81.63和89.96。2009年度项目的综合绩效比2008年度项目提高10.2个百分点,比2007年度项目提高10.92个百分点。

3.2学科发展潜力凸显

从各学科对比来看,湖南省主导产业相关领域的绩效增长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情况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绩效上升较快,而工程与材料科学和化学与化工科学领域的绩效上升较慢。其中,3个年度中,信息科学项目的绩效由79.01上升到91.1,累计提升16.2%,绩效提升幅度最大;生命科学项目的绩效由79.52上升到90.55,累计提升12.7%;工程与材料科学项目的绩效由82.7上升到90.62,累计提升9.6%;而化学与化工科学项目的绩效由83.13上升到90.35,累计提升8.9%,绩效改善幅度最小。

3.3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绩效突出

与重点项目相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额度更大,产出成果相对较多,绩效较为突出。3个年度项目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平均绩效为90.2,而重点项目的平均绩效为82.35,前者高出后者9.5个百分点。以2009年为例,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平均绩效为93.2,高出重点项目平均绩效(89.27)4.4个百分点。

3.4依托单位持续支持

2007到2009年度项目中,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7家主要依托单位平均绩效分别为80.07分、 82.15分和89.47分,每年绩效提高5.75%,接近整体绩效水平提升幅度,较为稳定地发挥了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作用。各依托单位项目成果的平均绩效差距逐年缩小,2007年度为9.04分,2008年度为8.62分,2009年度为2.51分。3个年度项目中,平均绩效水平在85分以上的是湖南工业大学(86.82分)、湖南大学(86.73分)、湘潭大学(86.60分)、长沙理工大学(86.25分)、湖南中医药大学(85.70分)、湖南农业大学(85.69分)。

4对策建议

4.1加强战略引导,统筹部署资源

加强战略筹划,强化培育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引导。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提升战略调控能力,有效发挥科学基金作为湖南省战略资源的导向作用。提高项目指南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项目指南和增量经费供给对学科均衡协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战略咨询,定期听取科技界对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战略与政策的咨询意见,凝聚专家智慧,组织开展学科布局与建设的政策调研,加强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战略分析,引导学科全面布局与健康发展。

4.2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模式,畅通项目链和学科、平台、人才一体化资助渠道,落实科学基金管理责任制,完善评审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 信息服务机制。加强省基金对高校、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引导作用,加大青年人才特别的高端青年人才以及人才群体的培养,使之成为湖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源头力量。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高水平科技资源,实现基础研究水平的跨越式发展[3]。

4.3对接国家资助体系,加强基金顶层设计

注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和相关工作的衔接,使基金工作始终坚持聚焦国家战略,加强重大科学问题凝练,增强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快引导湖南省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工作, 逐渐扩大基金项目在湖南省知识创新体系的区域覆盖范围,逐步丰富知识创新主体的建设,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

4.4建设创新文化引导,展示基础研究成果

引导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和价值取向,促进科学道德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通过严格项目验收环节,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倡导良好科研实践。切实遵循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改进创新研究和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营造平等争鸣、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激励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以尊重科学、公正透明、激励创新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基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基金的文化凝聚力。

摘要:地方自然基金项目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对2007—200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上一篇:2020《紧急救援》最新观后感下一篇:教学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