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奉献的诗句素材

2024-04-28

于奉献的诗句素材(共14篇)

篇1:于奉献的诗句素材

有关于无私奉献的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2、人的一生,贡献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比人们的预料更多地取决于心灵的`生活。——马丹·杜·加尔

3、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弗罗姆

4、燃烧自己!这样,即使你化为灰烬,人们也会从火光中找到你。——佚名

5、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朱德

6、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7、男人敞开心扉就像女人羞答答地奉献出她们那防范森严的肉体一样。安德烈火莫洛亚

8、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歌德

9、我们的报酬取决于我们所做出的贡献。——韦特莱

10、年轻时,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当春天的轻风来到她的门前乞求时,从她的丰盛中飘落一两片花瓣,她你从未感到这是损失。现在,韶华已逝,我的生命有如一个果子,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让,只等待着将她和丰满甜美的全部负担一起奉献出发。——泰戈尔

11、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篇2:于奉献的诗句素材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13、粉身碎骨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搞乃翁。——陆游《示儿》

15、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秋谨

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7、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23、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4、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佚名

2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2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8、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2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篇3:于奉献的诗句素材

那么, 素材在哪里呢?当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时, 材料正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最熟悉的课本其实就是一个丰富的材料库。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对丰富的课本资源视而不见, 主要是“风景总在别处”这种惯性思维在作怪, 以致我们的心灵少了一丝敏感。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课文, 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也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材料匮乏的痼疾。

语文书中的诗词歌赋、名家言论、格言警句等好词佳句, 无不可取之为我所用, 只要学生平时注重积累, 就能很轻松地掌握运用。这类素材, 一是取材于课本, 不必在课外再花时间去记忆, 只要上课专心, 就能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二是有老师讲解, 理解起来更加简单, 只要学生会迁移运用, 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因此, 使用课本中的好词佳句素材,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外, 应是我们教师作文指导的理念。

正如房屋有其建筑材料, 好词佳句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建筑材料, 一篇文章就是一连串好词佳句的运用。任何一个词、一个句子, 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与上下文联系起来, 就会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那么, 该如何运用好课本中的好词佳句素材, 从而写出精彩的文章呢?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种技法入手。

一、恰当引用

一篇好文章必是材料丰富、语言丰富、思想丰富的。“冰山原理”告诉我们, 冰山在海上运行, 露出海面的只是它的八分之一, 其八分之七是沉在下面的。学海拾珠, 充实内涵, 可谓一味良药。在写作中, 恰当引用教材中的好文章、好素材, 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如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 如果没有丰富的名句运用, 没有信手拈来的人物史料, 文章怎会如此丰赡?

清代袁枚说:“一切诗总须立在纸上, 不可字卧纸上。”引用的文字, 必须是恰到好处的“活”字, 不能是“死”字。所以, 在写文章时,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精心挑选。

为了社会的安定, 中国驻伊拉克外交官孙必干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 远离故土。为了达成安定和平, 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 他斡旋于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2005年高考北京考生《说“安”》中的片段,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中留下的。林则徐在赴新疆的途中, 赶上黄河决口, 他治水有方, 早就闻名遐迩。当时, 奉旨总办河务的是大学士王鼎, 他要求道光皇帝将林则徐派来治河。王鼎满望治河功成后林则徐可因此得到赦免, 谁知次年河工办完, 注明“于合龙日开读”的皇帝谕旨竟是:“林则徐于合龙后, 着仍往伊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林则徐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篇, 也给后人留下了这震撼人心之千古绝唱, 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也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考生在这里引用这句话, 恰当地表现了外交官孙必干为社会安宁“临危受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道出了人生泛静的选择;“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超越自身的苦难, 为天下百姓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写出了一个政治家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是一代伟人对历史的绝唱。语文, 用横溢的才情吟诵着壮志情怀, 在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用诗化之墨泼洒出跳动的文字。

语文, 记载着邈远的历史, 激荡着人们深邃的遐思。

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 装满了诗情画意, 侠骨柔情, 却在心中永不停歇地流淌。

这是学生习作《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的一段话。“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 装满了诗情画意, 侠骨柔情, 却在心中永不停歇地流淌。”作者心中的确流淌着无数的语文浪花。文章引用古诗词名言, 很好地突出了“语文是心中一泓清泉”的主旨, 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语文素养。作者在引用古代诗词名句的基础上, 进一步引用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让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古今素材同时引用, 互相补充, 相得益彰。

根据自己感情和主题表达的需要, 在适当的文段 (作文的题目、题记、开头、中间或结尾) 直接引用诗词对联、名人名言、成语俗语, 可以增强文章的情趣, 揭示生活的哲理, 让文章浑然天成, 底蕴十足。同时, 适当引用名句入文, 能尽显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二、巧妙化用

所谓化用, 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作文语言, 或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对于课本所学的好词佳句, 一定要能活学活用。对于已经理解得很透彻的课本素材, 可以化用其句意或者意境, 表达更加多样性的主题, 凸现文章魅力。

(一) 化用句意, 彰显名句精华

意气, 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 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 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 在生命中唱响, 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 在生命中扬满, 到中流击水, 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 在生命中磨亮, 披荆斩棘, 不怕前路漫漫, 我自力创辉煌。

这是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的结尾。

此文巧妙地化用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 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将不断追求人生理想的愿望。

(二) 化用意境, 演绎诗词意蕴

化用诗词名句的意境, 是指站在透彻理解诗词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独特感悟, 智慧地选择角度进行新的演绎与拓展。

放逐蛮荒仍心系楚国的屈原;掳捋番邦却梦回中原的蔡文姬;父死母嫁, 伶仃孤苦的李密;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贬再贬, 煮酒东坡的苏轼;身逢乱世, 瘦比黄花的李清照;僵卧孤村, 悲裂九州的陆游;还有远离繁华的孤独思想者卢梭;一生悲惨, 饮弹而死的穷画家凡·高……他们或自幼孤苦无依, 或一生大起大落, 或终生不受重视, 或生命短如流星, 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经历坎坷, 心历孤独, 但又抛弃孤独, 抛弃浮名, 他们正直进取, 真诚淳朴, 乐观旷达, 胸怀天下, 他们能弃浮华如粪土, 化悲情为思辨, 把孤独、寂寞挥舞成七色的才情, 为人间留下旷世的佳作!

这是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满分作文《穿越历史的迷雾》的片段。在这段文字中, 作者没有直接引用诗句, 而是将相关诗句中的意象移植过来, 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 作者又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了大胆改写。这样的语段营造出一种似曾相识的诗歌意境, 又准确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声。这种手法让文章显得文采飞扬。

当然, 写这样的文段, 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 随便套用, 往往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三、匠心独运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 言简而意丰, 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 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也能让自己的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平添些许诗意。当然, 这独具匠心的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 而是对佳句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淡泊是拳拳之心, 白璧无瑕;

明志是寒冬腊梅, 缕缕幽香;

宁静是如镜水面, 水波不兴;

致远是丈夫四海, 万里比邻。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常常被人认为是不得意时的自我安慰, 或是怀才不遇, 或是壮志难酬, 而我看来是积极奋进, 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不卑不亢, 乐观豁达。

这是学生在习作《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中写的一段话。文章将诸葛亮《诫子书》上的名言, 也就是“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这一楹联的原文巧妙运用:“淡泊是拳拳之心, 白璧无瑕;明志是寒冬腊梅, 缕缕幽香;宁静是如镜水面, 水波不兴;致远是丈夫四海, 万里比邻。”这样的文字, 非常灵动, 足见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底, 让人在吟诵名句的同时, 更能深刻品味到文章的深沉意蕴。

匠心独运, 巧化名人名言名句, 正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课程总体目标“应用·拓展”的具体落实和有效锻炼, 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生活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 认识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倾向”, 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 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 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荫, 在你孤芳自赏时, 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清爽的凉风。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 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标灯, 高扬理想的风帆, 驶向人生的旅程。“书卷多情似敌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读不在三更五鼓, 功只怕一曝十寒”。

这是2009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与故事》中的片段。“书卷多情似敌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让人一下就想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文章套用佳语, 尽显神奇, 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不得不为作者随机应变之机能所叹服。

篇4:奉献精神的诗句

2: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巴金

4: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薛文清

5: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 ——葛登纳

6: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肖伯纳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奉献精神的诗句

8: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 ——丘吉尔

9: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

10:只要你曾经尽可能地贡献出来,就已经值得感激了。 ——屠格涅夫

11:要找出来我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主要的是能够献出自己。 ——屠格涅夫

12: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莎士比亚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4: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佚名

15:磨刀石牺牲自己,把锋利赠给宝剑。 ——佚名

16: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秋谨

17: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 ——杰弗逊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9:人们赞美流星,是因为它燃烧着走完自己的全部路程。 ——凌光

篇5: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1、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篇6:关于奉献的名言诗句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8)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 圣西门

9)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 巴尔德斯

10) 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 王进喜

11)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狄慈根

12)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果戈理

13)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14)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15)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16) 如果我们想法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17) 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丘吉尔

18) 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19) 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海塞

篇7:于奉献的诗句素材

1 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研究背景

1.1 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3]。乡土地理素材因其“乡土性”, 师生获取方便、较熟悉、富有认同感, 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合理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既能顺应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又能更好的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1.2 中学地理教学的需求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乡土地理与学生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存在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 教材中缺乏具体的辅助材料, 或所运用的素材脱离学生实际经验。如对四川省各中学所用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后案例“咸海的忧虑”, 问题探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都远离了四川省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学生熟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案例来讲解, 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 可以缓解教材内容远离生活实际的矛盾, 降低教学难度,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能力, 有助于落实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缓解地理教育的德育危机,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 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意识薄弱

乡土地理素材是地理教学重要的知识补充, 而大部分教师对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应用意识薄弱。绝大部分教师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影响, 缺乏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是按照课本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 失去了教材编写的开放性,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阻碍了知识运用的迁移性。所以, 乡土地理素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开发应用应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2.2 乡土地理素材开发途径单一

大多教师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很少去研究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应用, 对于开发途径的探索更少, 除了学校提供的网络、地理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和生活实际经验, 几乎没有其他的开发途径。导致已经开发的乡土地理素材也比较单一, 主要包括自己的生活经验、地理教学参考书、地理地图册、地球仪、教学挂图、互联网络和报刊杂志等, 总体质量不高。

2.3 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引导

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 颁布的相关政策落实效果差, 没有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师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相关培训, 导致教师在运用乡土地理素材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统一的规范, 教学应用效果不佳。学校的乡土特色实践基地建设比较少, 而且不够完善, 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比较零散, 未能和课堂教学系统结合, 反而不利于学生实践思维的培养。

3 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和利用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总结了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措施, 使乡土地理素材更好的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

3.1 目标导向性原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提到要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在设计课程时, 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逐步引导学生在整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等来解释地理现象;在课程目标中也指出要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尝试与他人合作, 进行问题的针对性调查和研究, 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辅助教学活动对于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 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应用应该以地理培养目标为导向, 有计划、呈系统地开发出优质的乡土地理素材。

3.2 因地制宜原则

乡土地理素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区域性比较强。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的目的就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素材, 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难度。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讲究“因地制宜”原则尤其重要, 而且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农村地区虽然教学的设施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交通也不是很方便, 但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土农业、民风民俗等乡土地理素材, 对此可以进行重点开发;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交通便利, 学校的设施设备也比较齐全, 教师在教学中可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的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 开发利用的手段也应当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适应城市学生生活的多样化。因此, 在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辅助教学时, 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区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生特点,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乡土地理素材。

3.3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价值的、最有效的、最实用的乡土地理素材。这里的投入既包括金钱的投入, 也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等。教师可以将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应用放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一点一滴的进行积累。如:教师可以尝试拍摄一些地理特征比较显著的地理景观、实时关注当地的大小新闻事件、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当地乡土地理方面的文章资料等, 并将其进行统一的归类整理,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 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乡土地理素材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 开发的素材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生活, 具有地方特色,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也应当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既可以减少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成本,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4 形式多样性原则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4,5], 认为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之后, 通过听讲能够记住内容的5%, , 通过阅读能够记住内容的10%, 通过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通过参加展览, 看演示能够记住内容的30%;通过参与讨论能够记住内容的50%;通过参加实践能够记住内容的75%;通过作报告或教他人能够记住内容的90%。

通过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可以看到, 教学效果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关, 参与度越高, 获取的直接经验越多, 学生学习效率越高。但从中也得到另外一个启发, 学生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形式的, 包括听、读、看、说、做, 最高层次的则是通过学习后传授给别人, 不同的活动都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因此, 对于不同的课型, 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有所侧重的设计教学活动, 使各素材实现有机整合, 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1+1〉2”效果。因此, 在开发乡土地理素材的时候可以开发形式多样的素材, 不同形式的乡土地理素材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如:教学图片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直观认识;人文地理素材的运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地理模型、地理实验室、参加社会实践等,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素材的综合运用, 不断变化授课形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 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应用的过程应当体现形式的多样性, 才能有合理有效的辅助地理教学。

3.4 开发渠道多样化

因为要开发出形式多样的乡土地理素材, 这就需要教师自身, 甚至发动学生一起进行,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乡土地理素材资料。也可以到当地的生产事业单位包括农场、林场、水利建设工程等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具体情况;走访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如环保局、交通局、旅游局、国土局、林业局等获得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相关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建立“个人乡土地理素材分类信息库”, 将日常收集到的乡土地理素材在加以整理归类。

3.5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积极配合

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积极支持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工作[6]。同时, 邢佼琳等人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 加强具有乡土地理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乡土地理教学[7]。教育部门可以提出相关政策鼓励学校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力度, 组织相关教研引导教师科学合理运用乡土地理素材, 使乡土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学校应明确态度, 支持乡土地理教学, 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传播乡土素材收集、选择、安排、使用的技巧, 培养教师的使用观念和意识。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建立自己的“乡土地理资源数据库”、“乡土地理实习基地”, 以便师生就近收集, 保障实践安全。在学校图书馆建立乡土素材书籍库, 立足地区特色, 建立可供师生共享和学习的乡土地理教学网站和相关素材资源库。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具有乡土特色的动植物标本室、地理模型陈列室, 如对于四川的中学可建立峨眉山地质地貌模型、嘉陵江三维电子沙盘等, 在校外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为收集乡土地理第一手素材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4 结语

乡土地理素材辅助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乡土地理素材辅助教学不仅适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符合中学地理教学的需要。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中存在教师开发应用意识薄弱、开发途径单一、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引导等问题, 通过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 加强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的意识, 拓宽开发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使乡土地理素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 更好的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 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辅助中学地理教学, 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也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 对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日渐重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大多师生因开发应用意识不强、方法不当等原因, 难以充分开发应用乡土地理素材。本文通过文献法, 结合教学实践, 分析了乡土地理素材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乡土地理素材,中学,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慎德主编.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M].测绘出版社, 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Lal ey, James P.and Robert H.Mil er.“The Learning Pyramid:Does It Point Teachers in the Right Direction?”Education 128, no.1 (2007) :64-79.

[5]李广水.“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5 (7) :54-59.

[6]王明达.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动乡土教材的建设——在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J].课程教材教法, 1987 (11) :4.

[7]邢佼琳、张胜前、张朋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 2014, (8) :120.

篇8:表示奉献精神的诗句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品德,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歌颂的对象,人们对于奉献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下面是表示奉献精神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表示奉献精神的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9、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

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2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7、桃李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篇9:形容人奉献的诗句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9、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10、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11、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14、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1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6、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17、天长地久有时尽,师恩绵绵无绝期。

18、四海五洲桃李艳,身居陋室乐忘忧。

19、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2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21、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篇10:形容甘愿奉献的诗句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7、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8、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

9、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搞乃翁 。

1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篇11:奉献的高考素材积累

共产党员

李国安是北京军区给水团团长他住在嘴边的两句话是“一个共产党员要上木愧党,下不愧民,”一个干部要上不愧部队,下不愧士兵“他为部队打井为老百姓打井,将800里边防变成了有水的钢铁长城,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甘将生命化清泉,多少年来顾不上家顾不上老母、顾不上妻儿.但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李国安说:”我深深懂得没有国就没有家“尽管付出很多但他”无怨人悔“。

[点拨]李国安的事迹体现出一个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透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

篇12:初中奉献的素材作文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她很赞赏蚕的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

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亠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把一生献给科学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格言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讯)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着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是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龋(高尔基)

希望你们年轻一代,刀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凡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或是为捍卫一个伟大真理而忍受穷苦的人们,才是英雄。(荷马·马蒂)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篇13:奉献的事例作文素材

——奉献能挽救和塑造一个国家文化的灵魂

北京解放前,两名解放军干部悄悄来到梁家,向梁思成请教,一旦大军被迫攻城时,哪些文物必须设法保护,要梁思成把城里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一一标在他们带来的军用地图上。这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北京解放后,梁思成提出,北京应该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应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面貌、旧城内新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三层等。当有人要拆掉城墙时,林徽因争论说:“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造,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为了抢救古迹,梁思成曾声嘶力竭地告诉大家,城墙里面是七百年的“填泥”,坚硬如石,有一千两百吨重,用二十节车花八十五年才运得完。他在尽可能保存古迹的前提下,设计了天安门广场。林徽因1955年病故,梁思成1972年亡故……他们曾因“复古主义”而被批判、被折磨、被羞辱,然而他们死后,又被赞扬、被认可、被怀念。

篇14:关于奉献的名言或诗句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1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5)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6) 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

17) 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屠格涅夫

18) 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歌德

1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上一篇:高中历史问答下一篇:步法是一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技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