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的近义词同义词有什么

2024-04-09

压迫的近义词同义词有什么(通用14篇)

篇1:压迫的近义词同义词有什么

压迫的近义词

制止:阻止:制止不良行为。制止

抑制:压制;控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宜以时抑制,无使抑制

克制:抑制(多指情感):采取~的态度ㄧ他很能~自己的情克制

禁止:不许可:厂房重地,~吸烟ㄧ~车辆通行。禁止

强迫:1.亦作“强迫”。 2.施加压力使服从;迫使。强迫

强制:强迫;迫使:强制执行|强制措施|不可强制别人服从强制

欺压:1.欺负压迫。欺压

逼迫: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在环境的~下,他开始变得逼迫

抑遏:1.抑制;遏止。抑遏

压制:①竭力限制或制止:压制批评|压制自己的悲哀。 压制

压榨:①加压使物体里的汁液流出:压榨甘蔗制糖。 ②比压榨

强逼:1.强迫,逼迫。强逼

压抑:①进行限制,使不能自由发挥、发展:压抑人才|创造压抑

榨取:①挤压而取得:榨取油脂|榨取糖汁。 ②比喻残酷榨取

遏抑:压制;抑止:~不住胸中的怒火ㄧ百感交集,难以~。遏抑

箝制:1.控制;约束。箝制

胁制:1.亦作“胁制”。 2.犹挟制。以威力强迫﹑控胁制

压迫的反义词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精神 ㄧ~侵略ㄧ哪里有压迫,反抗

用压迫造句

(1)员怨源怨年新中国诞生,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2)由于神经受到压迫,他的双腿变麻木了。

(3)对于外来压迫,我们要坚决反抗。

(4)中国人民同情并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5)一百年间,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过着屈辱的生活。

(6)他总爱以自己的权力去压迫别人。

(7)我们坚决支援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起来斗争。

(8)中国人民曾经受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9)旧中国的老百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倍尝忧患,新中国的成立,使他们踏上了幸福之路。

(10)以残暴统治对待被压迫者,其结果必然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11)群众压迫比拉多,想借刀杀人,用他的权力处死耶稣。

(1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大众不会坐以待毙。

(13)在旧中国受三座大山压迫的苦大仇深的工人们,解放后成了工厂的主人。

(14)对内压迫,对外屈膝,政治腐败,人心丧尽,就是以文治武功称著的文王武王再世,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15)中国人民将坚定不渝地支持世界上被压迫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斗争。

(16)旧社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共产党把他们解救出来,过上了幸福生活。

(17)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地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18)由于巴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封建制度深恶痛疾,才写出了《家》、《春》、《秋》这样的作品。

(19)中国人民将坚持不渝地支持世界上被压迫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斗争。

(20)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已经觉醒,新老帝国主义随心所欲、横行霸道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篇2:压迫的近义词同义词有什么

同心协力的成语出处是《过秦论》,这篇文章作为汉朝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文中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总结了秦速亡的历史教训。

同心协力这个成语出自于《过秦论》中的“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

篇3:压迫的近义词同义词有什么

一、同义词与复音化的关系

任何语言的结构都是从简单发展为复杂, 词汇的构成都是从单音词发展为多音词, 那些最早形成的、意义单纯的、口语常用的基本词汇多半是单音词, 后起的、意义复杂的词汇更多是多音词。世界上的语言, 音节总数大多是几百个, 像汉语这样的声调语言也才有一千四百个左右, 有限的音节和无限的表义需要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加多音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 也是各种语言的词汇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汉语的情况而言, 从上古时期起, 就开始了从单音到多音的词汇衍生。据程湘清研究:《论语》共有单音词1126个, 占总词数的74.9%;复音词共有378个, 占总词数的25.1%, 但若除去专名165个, 只占总词数的14%。《孟子》全书有单音词1 589个, 占总词数的71%;复音词651个, 占总词数的29%, 若不计280个专名, 只占总词数的16.5%。另据毛远明统计, 《左传》全书共有复音词5 437个, 占总词数9 671个的56%;扣除专名后复音词512个, 占总词数的15.6%。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复音词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汉代, 总字数21万的《论衡》全书的复音词达2 300个之多, 《说文解字》全书出现的复音词有1 690个。据程湘清研究, 《世说新语》全书复音词总数为2 126个, 其中语音造词129个, 语法造词1 997个。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复音词的比例是在不停的加重,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早期汉语单音词合成复音词是经历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开始时先作为词组, 用的多了, 意义也经过整合和浓缩, 后来就变成了词。单音词合成复音词为汉语词汇的衍生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 许多意义相近的单音词结合起来往往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 同义词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就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的复音词, 如:追逐、驱逐、拥抱、迎接、提携、酝酿、谈论、逃亡等等, 在开始的时候, 只是两个单音同义词连用, 慢慢的经过浓缩, 就成为一个复音词了。汉语词汇借助这种方法衍生了大量的复音新词。

我们可以以《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追逐”为例, 具体看看同义词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追”和“逐”开始是意义相近的单音词, 它们追赶的对象不同, “追”指的是追人, “逐”指的是追兽, 但是, 在《孟子》中二者就已不再具体区分追逐的对象了, “追”已开始用于兽类了。如:“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 逃杨必归於儒。归, 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孟子·尽心章句下) 在《春秋左氏传》中, “逐”已经用于人了。如:“醒, 以戈逐子犯。” (僖公·传二三·六) 当“追”和“逐”形成同义词后, 经常连用, 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二者逐渐凝合成词。在《汉书·赵充国传》中“又有衣裳兵器, 难以追逐。”“追逐”就逐渐成为一个词语了。

又如表示“打猎”的一组词“猎、畋猎、田狩”, 更能显现这种现象。在古代, “田、狩、猎”都是单音词, 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但都和打猎有关, 所以, 它们那时只是近义词。然而, 随着人们思维的概括性增强, 它们就逐渐成为同义词并且连文使用。据黄金贵研究:“田”在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已有, 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指田地, 一是指田猎。作为田猎意义, 它具体指的是“焚林而猎”, 既是为了开垦农田, 又是一种围猎活动。“畋”是“田”的后出专字, 专指“田”的田猎意义。“狩”, 《尔雅·释天》:“火田为狩”, 郭璞注:“放火烧草, 猎亦为狩。”, 也就是说, “狩”是以焚田为主、配合其他逐获方法的田猎活动, 所指范围大于“田”。“狩”是综合性的田猎活动的通称, 一般指具有经济和军事意义的大型田猎活动。秦以后, “狩”更多与“田”、“猎”同义连用, 泛指打猎。“猎”, 《说文》:“放猎逐禽也。”它指的是一人或数人外出猎取禽兽, 平民也可以为, 所以, 与大规模的“田”、“狩”不同。秦以后, “猎”成为打猎的通称。在《世说新语》中, “猎”单独出现了6次, “畋猎”、“田狩”各出现1次。如“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 车骑甚盛, 五六十里中, 旌旗蔽隰。” (规箴第十·25) 周浚作安东时, 行猎, 值暴雨, 过汝南李氏 (贤媛十九·18)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 先过王、刘诸人许。 (排调二十五·24)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 (尤悔第三十三·16)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猎”、“畋猎”、“田狩”并无具体的区别。它们其实就是同义词连用后, 渐渐凝合成词。只是它们没有流传下来, 后来被“打猎”一词取代。但是, 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同义词的连用对复音化具有重要影响。

二、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的关系

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有着亲密的关系, 正是由于古代语义分割较细, 而人们的思维趋势是越来越概括, 所以, 后代才有可能产生很多的同义词。比如类义词变为同义词、上下义关系的词变为同义词等等, 这都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义分割”, 是近些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 它指的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 如全体分割成部分, 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划成可归的类。”某一事项, 语言对其分割得越细、区分度越小, 反映这一事项的语义场内的类义词越多, 类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越小。张生汉先生认为:造成语义分割的疏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维的方式和文化关注焦点的不同是主要的。人类是借助语言来观察、了解世界的, 同时, 又把自己观察、了解的结果通过语言记录了下来。处于不同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关注程度也会不相同, 这就造成了不仅不同语言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往往有差异, 就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也很可能不一样。就汉语而言, 同一事项, 先秦汉语较之后来、特别是唐宋以来的汉语, 对其分割的要细, 区分度要小。比如“追逐”, 古代细分为“追、逐”, 追人用的是“追”, 追野兽用的是“逐”。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再具体区分, 于是, “追”、“逐”由类义词变为同义词, 并且, 由于同义的关系而经常连用, 这就变成了复音词。也就是说, 古代对“追逐”这一事项的语义划分非常细致严格, 于是产生了“追”、“逐”这两个词。后来, 人们不再严格限制追逐的对象, 于是, 二者就共同表达这一义位, 形成同义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树、艺”、“听、闻”等等。在最开始时, 它们多数是类义或上下义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渐渐改变, 先前需要细细区分的事项, 在后代已经是没有必要细分了, 于是, 原先的类义词开始分化。在语义场解体之初, 许多类义词会演变为同义词, 共同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渐渐分化, 有的从独立的词变为语素, 有的人们不再使用, 渐渐消亡。因为, 当语言的层级关系改变时, 也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时, 此时, 许多的近义词会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概括而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再有区别, 就造成了同义词的大量涌现。后代的许多同义词, 都是在语言的层级关系发生改变时产生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语义分割细度对同义词的产生有着根本的影响。古往今来, 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后代的思维方式与前人的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造成人们对同一事项的认识不同, 导致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细度不同。这样, 先前的许多词会随着人们的需要发生改变, 造成语言内部结构的改变。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于越来越有概括性, 所以, 原先区分细微的近义词就会不再有区别, 从而变为同义词。所以说, 我们认为, 同义词的产生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摘要:同义词是汉语词汇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对它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清楚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内在原因。《世说新语》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时期, 由《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去看同义词对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关键词:同义词,复音化,语义分割

参考文献

[1]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3]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篇4:辨析近义词有妙招

总体原则:词不离句,存同析异。

(1)词不离句: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在一定的语境里,每一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词义(特定的双关修辞除外)。阅读上下文,利用语境,将最容易辨析的一组近义词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A.外部语境:语言运用时的大背景,如:说话人身份,职业、思想、性格、修养、处境、心理及社会环境等。

B.内部环境: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语言环境就是它的语境。考试中的语境,主要是指内部语境。

(2)存同析异: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的词语。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

具体的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做到“三审”:

1.审视句意对词语的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对于常用的近义词之间的辨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我将分别从词义上的细微差异、词的语法功能和修辞角度加以区别。

一、词义上的细微差异

1.词义的适用范围上的差异。每个词所适用的范围大小是有大小区别的,例如:

灾难:天灾人祸 (大)

灾荒:自然给人造成的祸害,多指荒年(小)

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大)

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小)

交幻: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就是指不规则的变化(大)

交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小)

一再: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也可用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大)

再三: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小)

爱护:对象既可是人,也可以是物 (大)

爱戴:只限于人,用于下级对上级 (小)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文化、政治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比较长。如“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它还指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时代” (大)

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较短,如“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小)

2.词义的程度轻重不同

爱好(轻)希望(轻)准确(轻)轻视(轻)

嗜好(重)期望(重)精确(重)藐视(较重)

灵活(轻)损坏(轻)嘲笑(轻)蔑视(重)

灵巧(重)破坏(重)讥笑(重)鄙视(更重)

批评(轻) 许诺(轻)

批判(重) 承诺(重)

3.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保护(褒)冷静(褒)请求(褒)

庇护(贬)冷漠(贬)要求(中)

应对:对答(中)乞求(贬)

应付: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贬)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语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例:他生活经验丰富,无论多棘手的事,他都能左右逢源,处理得人人满意。(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畅无阻,褒义)

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是左右逢源啊。(比喻处事圆滑,贬义)

例:这个小家伙头脑灵活,鬼着呢!(为机灵、机敏之义,褒义)

这个人不是好东西,一肚子的坏水,鬼着呢!(贬)

4.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嘹亮:侧重音乐清脆,高远

响亮:侧重于声音大

常常:强调事情或行为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

往往: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

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二、从词的用法上

1.从词的搭配对象上

交流:与比较抽象的事物的名词,如“思想”“经验”“物质”等搭配

交换:多与具体事物的名词,如“意见”“礼物”“资料”等搭配

发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配合,多指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

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创造性”“积极性”“干劲”等搭配,多指原特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渡过:用于指空间,由此岸到彼岸

度过:用于指时间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等搭配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搭配

违犯:违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等搭配

改进: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改善: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严格: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搭配

严厉: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搭配

严肃:常与态度、作风、气氛等搭配

爱护:用于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爱戴:只用于对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护拥

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

另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话语含糊”、“字迹模糊”等也是常见的搭配。

2.从词性和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上(功能上)

启示:启发,动词

启事: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名词

公然: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例如:公然入侵

公开:动词、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状语还可充当定语

阻碍:动词,作谓语

障碍: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

勇猛:形容词,做谓语、定语、状语有时作补语

勇气:名词,作主语、宾语

担心:可以接宾语

担忧:不能带宾语

蜂拥:只能作状语

簇拥:作谓语

三、从修辞角度

1.看音节配合是否协调。比如“增加”与“加”,“减少”与“减”,用哪一个,要考虑前后文音节的搭配。

2.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

a.书面与口语的区别:口语显得通俗、随意;书面语显得严肃,庄重。

例:书面语:步伐徐徐 散步谈话磋商措施害怕

口语:步子慢慢 遛达聊天商量办法胆怯

b.气氛的随和或庄重与否。

例:“爱人”、“老婆”、“夫人”的使用是不同的。

3.看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之间的区别。文学作品用词较一般用词更注重体现感情,注重形象。

例:马儿在跑——奔驰

鸟儿在天上飞——在天空中飞翔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很多,也并不是一组近义词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辨。在辨析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责任编辑:周俊

篇5:攀高的同义词是什么有什么

攀高是指攀登高位,或者攀附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攀爬:

1.抓着东西向前或向上爬。攀爬

攀缘:

攀登:猿猱欲度愁攀缘|攀缘了一半,甚觉吃力,只得攀缘

登攀:

攀援登高。也指进取:只有勇于登攀,才能踏上科学的登攀

引证详解

攀登高处。

南朝 梁 沈君攸 《采桑》诗:“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

指攀登高位。

《老残游记》第三回:“鄙人并非无志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说‘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攀附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参见“攀高接贵”。

①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

②《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后人有诗嘲富室攀高,不如郑忽辞婚之善,诗曰:婚姻门户要相当,大小须当自酌量。却笑攀高庸俗子,拚财但买一巾方!”

造句

1、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2、为学应须必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3、人应该工作在前,享受在后,工作学习攀高于自己的人,不攀低于自己的人。

4、我爱牵牛花,更欣赏它不畏艰险勇于向上攀高的毅力,等结了种子,我一定让牵牛花来年在我家生根发芽。

5、战逆境,勇攀高峰。办世博,敢于创新。

6、水沸壶中生垢,藤攀高枝树瘦,蝇落腐物生蛆,亲仗权势官臭。

7、从小娶罗小贝就是我的理想,但我追求你不是为了攀高附贵。丁黑

8、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31、做强者,战自卑;攀高峰,胜逆境;增才干,永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

32、1.8发财日,这条短信很奇妙,发给朋友祝福绕:发送一人快乐到,发送两人好运到,发送三人吉祥伴……发送八人幸福永攀高,记得要发哦!

33、一份真心带去心的牵挂,一声问候带去身的关怀,一条短信带去情的祝福。愿你生活美满甜如蜜,事业常青攀高峰,富贵吉祥又顺意!

篇6:毅力的同义词是什么有什么

毅力的同义词:意志

毅力造句

(1)要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

(2)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

(3)残疾姑娘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大学的课程。

(4)艰苦的生活环境锤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

(5)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和毅力。

(6)长征时,红军战士以惊人的毅力走出了泥泞的草地。

(7)发扬铁杵成针的毅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8)科学研究好比登山,没有毅力是达不到顶峰的。

(9)这位残疾姑娘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大学的课程。

(10)同学们都很佩服小明的学习毅力。

(11)只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12)以他的能力与毅力,必能负重致远,为公司创造新契机。

(13)水滴石则穿,有朝一日,水的毅力会穿透厚厚的石板!

(14)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5)我们青少年应该抓紧时间,刻苦学习,要有引锥刺股的决心和毅力。

(16)这件事相当棘手,且让我们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来完成它。

(17)学习要刻苦,要有毅力,否则,遇到困难就如丘而止,是根本学不好的。

(18)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我相信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19)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

(20)她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

(21)倘若只有毅力,盲目地蛮干,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22)这群历经风霜的将军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更有着叱咤风云的雄伟气魄。

(23)只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

(24)作为一名选手,他必须具有非常顽强的毅力。

(25)乘风破浪伸壮志,坚苦卓绝见毅力。

(26)凭借坚强的毅力,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成功。

篇7:安静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

清静

安定

安适

寂然

安详

安祥

寂寞

静寂

安逸

默默

平和

和缓

肃静

安闲

安静的反义词 :

喧哗

喧噪

喧腾

烦躁

喧嚣

喧闹

吵闹

热闹

忙乱

嘈杂

安静的造句:

1下课铃响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人声鼎沸。

2教室里突然变得格外安静,似乎可以听到我们短促的呼吸声。

3那匹黑色的小马安静地等在原地供主人驱遣。

4上课铃响了,刚才还在嬉闹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

5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

6常年在外奔波忙碌的人们渴望过安静的生活。

7弟弟安静地趴在桌子上看漫画书。

8每当我练琴时,妈妈总是安静地坐在旁边,认真为我把关。

9请大家安静,不要再吵吵嚷嚷了。

10教室里安静极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11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12学校周围的环境很安静。

13放假了,喧闹的校园又安静了。

14表演者说:“满室安静、掌声雷动的观众席就是美,一种被认同的美。”。

篇8:责怪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

指责:1.指摘;斥责。指责

嗔怪:1.责怪。嗔怪

责骂:1.斥骂;指责咒骂。责骂

斥责:责骂:严加斥责|语重心长,又似爱怜,又是斥责。斥责

非难:指摘和责问:遭到~ㄧ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非难

责难:1.勉励人做难为之事。责难

诘责:责问: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诘责

谴责:1.申斥。谴责

申斥:斥责,多用于上对下:他对干得好的便赏几百文钱,对申斥

责备:①要求完备,尽善尽美:求全责备|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责备

责怪的反义词

夸奖:称赞:谁都~他做了一件好事。夸奖

赞美:1.亦作“赞美”。 2.颂扬;称赞。赞美

赞许:1.赞同称许。赞许

用责怪造句

1. 听了李玲的劝慰,芊芊非但不感激,反而责怪她多管闲事。

2. 嘿,木已成舟。别再责怪自己了。

3. 你责怪他我可以理解,但请不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件事和我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4. 这件事不能责怪李明。

5. 她经常责怪愣头愣脑的儿子。

6. 别责怪她了,毕竟还是小孩子。

7. 他会责怪你的粗枝大叶。

8. 老人很委屈,他一边扫地一边自言自语地在说:“儿子为什么会责怪我呢?”。

9.别责怪他,他总还是个孩子。

篇9:延伸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

蔓延: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蔓延滋长|瘟疫蔓延。蔓延

延迟:1.拖延时间。 2.推迟。延迟

延长:1.绵延久长。 2.向长的方面发展。延长

延伸的反义词

紧缩:缩小;压缩:~开支ㄧ~机构。紧缩

延伸的造句

1、这条铁路一直延伸到我国南部。

2、这条幽径一直延伸到密林的深处。

3、这条铁路穿越草原和沙漠,一直延伸到国境。

4、笔直的公路一直延伸到远方。

5、连绵的山脉一直延伸到远方。

6、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

7、边界延伸到河边。

8、我们的操场延伸到那些树前。

9、汽车路从房子延伸至公路。

10、但是他们的联合抵制没有延伸到各个级别的政府,或是国家的所有地区。

11、这是全球范围市场竞争的延伸。

12、如果向鼻镜方向拉扯耳朵,耳廓的长度能延伸到口吻的中间。

13、余震沿着断层系统向两个方向延伸。

14、农场一直延伸到河边。

篇10:新鲜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

陈腐:①食物等因时间过久而腐败:储粮过久,恐已陈腐。 陈腐

别致:新奇;别有情趣:衣服的式样很别致|这座园林显得小别致

新颖:植物刚生的小芽。比喻新奇、特别,与众不同:思想新新颖

簇新:原谓聚集新物:厨船进食簇时新。后谓极新、全新(多簇新

崭新:全新:他穿着崭新的衣服。崭新

新奇:新鲜奇特,不常遇到:以道言之,正不必求其新奇|告新奇

奇怪:1.希奇特异﹐不同一般。 2.不寻常的人或事物奇怪

清新:清爽新鲜:山里空气清新|诗句清新而活泼。清新

希奇:罕见而奇特:希奇古怪的事。希奇

稀奇:1.稀少新奇。稀奇

稀罕:①稀少;不多见:金丝猴是一种稀罕的动物|在广州,稀罕

鲜美:1.新鲜美好。 2.谓食物的滋味好。 3.借鲜美

鲜嫩:1.谓初生而新鲜。 2.谓颜色浅而鲜丽。 3鲜嫩

新鲜的反义词

陈腐:①食物等因时间过久而腐败:储粮过久,恐已陈腐。 陈腐

陈旧:1.旧的﹔过时的。陈旧

腐败:①腐烂 ①:不要吃~的食物ㄧ木材涂上油漆,可以防腐败

腐烂:①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受伤的地方,肌肉腐烂

腐朽:①木料等含有纤维的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腐朽

古旧:古老陈旧:~建筑。古旧

老套:1.陈旧的形式或办法。 2.犹老调。陈旧的言辞老套

新鲜的造句

(1) 只有在森林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2) 他常常有新鲜的点子,是一个反对墨守成规的人。

(3) 房间里摆放的花还是挺新鲜的,不用换。

(4) 我们沐浴在阳光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5) 他用电动榨汁机榨取新鲜的橙汁。

(6) 新鲜的空气对健康是重要的。

(7) 顿时一阵凉快新鲜的微风吹遍了房间。

(8) 她拿出的工艺品大家都还没见过,都感觉挺新鲜的。

(9) 这就是室内的植物能使空气新鲜的原因。

(10) 他的文章题材是新鲜的,写法也别具一格。

(11) 我走在茂密的树林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总会憧憬自己将来美好的生活。

(12) 妈妈买了许多新鲜的蔬菜。

(13) 他总是要买两个不新鲜的面包。

(14) 下了一阵雨,小草,花儿终于又露出了新鲜的笑容。

篇11:压抑的近义词有什么

抑遏:谁也不能抑遏我做这事。

压制:有效的压制对一场战役时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双方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

抑制: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的跳了起来。

篇12:追逐的近义词有什么

追逐基本意思是指迅速积极地追寻逃跑的东西。有关近义词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追赶:

1.追击;追捕。 2.加快速度赶上前面的人或事追赶

追求:

①竭力寻找或探索:追求真理|追求名利地位|他一生追求

引证解释

1、追赶;追击。

《汉书·赵充国传》:“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吐蕃一时无措,大败亏输,被韦皋追逐出境。”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甲士见赵府人众,不敢追逐。”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窗外燕子飞成燕阵,在庭院里,投掷着它们紫色的`身体,互相追逐。”

2、跟随;追随。

《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诗:“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朱文公又谓雄赋止能填上腔子,岂以其文之不工,记之不博哉?正以追逐模拟,其气索尔。”

清 唐孙华 《题诗》:“追逐贤王十二载,薄妆瘦尽纤腰肢。”

3、追求;逐取。

《楚辞·离骚》:“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五代 齐己 《送玉泉道者回山寺》诗:“应悲尘土里,追逐利名僧。”

宋 苏轼 《牡丹记叙》:“而近岁尤复变态百出,务为新奇以追逐世好者,不可胜记。”

4、交往过从,征逐。

宋 朱熹 《社日诸人集西冈》诗:“今朝幸休闲,追逐聊嘻嘻。”

《宋史·薛惟吉传》:“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踘,纵酒不谨。”

明 文徵明 《题希哲手稿》:“又后数年,某与唐君伯虎亦追逐其间。”

5、追求异性。

聂绀弩《历史的奥秘》:“托洛斯基英姿飒爽,常为女性所追逐。”

篇13:热闹的近义词有什么

近义词:喧闹,喧嚷,热烈,繁华,争吵, 吵闹,繁盛,繁荣,兴盛,旺盛,喧哗

基本解释:指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场景

用热闹造句

1、老师使孩子们安全地穿过了这条热闹的马路。

2、来自周围地区很远地方的学生都必须住校,所以学校总是很热闹。

3、灯红酒绿的大街上非常热闹。

4、这家商店紧靠着两条热闹的街道。

5、菜场里很热闹,有的买菜,有的卖菜。

6、元旦那天小姨结婚,热闹极了。

7、这条大街最热闹了,车辆往来也最多。

8、在奥运会召开期间北京将非常热闹。

9、今天学校里非常热闹。

10、从热闹的大学城到杰出的体育项目,都在学生们考虑之列。

11、去找那些特别热闹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去那些有单独食客在进餐的地方。

12、过年了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很热闹。

13、这个运动已经达到热闹非凡和非常兴奋的程度。

14、今年的元宵灯会很是热闹。

15、我从来也没有看见巴黎这样热闹。

16、今天太阳很好,天很热,树上的知了感觉很热闹个不停。

用热闹的近义词造句

喧闹: 春节的鞭炮,一片喧闹。时而,如星星点点,在夜空中炸响;时而,如滚滚雷声,轰鸣不断。

喧嚷: 如果当时的政府没有顺着白人的喧嚷行事,奴隶制可能会更早被废除,许多悲惨的遭遇也可避免。

热烈: 那几种主要见解,每种都有许多热烈的拥护者。

繁华:上海是一座繁华茂丽的大都市,不仅早晨是雄伟万分,就连夜景也是别具特色。

争吵:当你在超过一年的时间里没有见过你所爱的人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想去与他们争吵。

吵闹:据这项研究来看,现在也许还不能归咎于吵闹的音乐和耳塞。

繁盛: 这里的景象很令人难忘——繁盛的树林中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每天都活跃在树林的上空,叽叽喳喳的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繁荣: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

兴盛:你知道,一切皆会被毁坏,安巴逊一家兴盛了多长时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最终就像其他人那样,早晚都会毁灭。

篇14:思念的近义词有什么

惦记:

(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老人孩子有我惦记

想念:

①思念;怀念:想念昔日诸好友。 ②念头:频生想想念

顾虑:

恐怕对自己、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不敢照自己本意说话顾虑

挂念:

因想念而放心不下:母亲十分~在外地念书的`儿子。挂念

牵挂:

①挂念;放心不下:你放心地去吧,家里的事不用牵挂牵挂

怀念:

思念:~故乡ㄧ~亲人。怀念

纪念:

①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用实际行动~先烈纪念

思索:

1.思考探求。思索

思考:

1.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思考

眷念:

〈书〉想念:~故土ㄧ~亲人。眷念

缅怀:

追思:缅怀先人。缅怀

忖量:

揣度思量:他暗自忖量老师的来意。忖量

思量:

1.志趣和器量。思量

怀想:

怀念:临风~,遐思悠悠。怀想

惦念:

惦记:母亲十分~在外地工作的女儿。惦念

牵记:

1.方言。牵挂,思念。牵记

记挂:

〈方〉惦念;挂念:好好养病,不要 ~厂里的事。记挂

系念:

1.牵挂,挂念。系念

悬念:

①挂念:自先生辞行之后,朕心终日悬念。 ②欣赏悬念

驰念:

1.谓想念远方的人或事物。驰念

缅想:

遥想:缅想当年景象。缅想

出处与详解

1、想念;怀念。

①《国语·楚语下》:“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与哀殡丧,於是有叹,其馀则否。”

②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五》:“上思念李夫人不已。”

③宋 苏轼《答参寥书》:“到黄已半年,朋游常少,思念公不去心。”

④《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王孙异人在赵,思念太子夫人,有孝顺之礼,托某转送。这些小之仪,亦是王孙奉候姨娘者。”

⑤ 碧野《名城颂》:“我思念黄河上游的名城--兰州。”

2. 指回忆。

《汉书·广陵王刘胥传》:“事久远,请归思念具对。”

3. 考虑;思考。

①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今全无悼远之志,反思念娶事,是《春秋》之所甚疾也。”

②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夙夜思念国家之用,寝而忘寐,饥而忘食。”

③《百喻经·乘船失釪喻》:“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⑥宋 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其蚤暮思念,皆道德之事。”

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自然做学生的也要思念本源,但你要用他呀!”

4. 思虑;想法。

①汉 刘向《列女传·齐相御妻》:“今者吾从门间观其志气,恂恂自下,思念深矣。”

上一篇:银行主任年终述职报告下一篇:森吉德玛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