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2024-04-27

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通用8篇)

篇1: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90年宝贵经验

今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诞辰,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90年里,经历了革命的洗礼,经受了各种的考验,这90 年的奋斗历程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接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新中国正式确立,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党,在风雨浪间,走到了今天,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由于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2.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力量渊泉,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党,是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更是一个能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党。共产党执政体现和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唯一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好广大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以过硬的内功取得良好的执政成效。

中国共产党90年宝贵经验,借鉴其他一些国家执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深

入探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好,相信中国共产党将会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一强国。

篇2: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摘要】:屈指一算,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90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主要可以归纳为:“浴血奋战” “艰难探索” “改革开放”,这90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又记录着艰辛;既放射着光芒,也不失有悲壮。在这个特别的时候,我们回望过去,这些光辉历程默默的告诉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好的我们要弘扬,不好的我们要吸取教训,这样方能使中国在以后的发展中,越来越强大,逐渐攀上世界的巅峰。【关键词】:光辉历程 宝贵经验 未来发展

【正文】:

201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伟大的改革开发,历史见证里中国共产党是最适合中国的党,一个正确的党必然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变得繁荣昌盛,2008奥运,2010世博,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回首过去90年,这过去的90年述说着艰苦卓绝,承载着荣耀辉煌,今天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骄傲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反省,在过去的光辉历程中寻找新的前进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过去90年走过的路,主要可以归纳为:“浴血奋战”,“艰难探索”,“改革开放”。

浴血奋战: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让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国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国人百思以求自强,文人,武人用自己的方式,希望能开拓出一条兴国道路,在这个上下求索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希望,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新的希望,可是这时第一次国民革命的果实被国民党右派窃取了,这次国民革命的失败告诉共产党,只有共产党夺得领导权才有机会获得革命的胜利。这时中国共产党史上最伟大的领袖出现了,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在实践中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后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协商统一战线,一致对日,进过8年的艰苦奋战,中国共产党终于击退日本,抗日战争后,内战爆发,共产党坚持以民为主政策,不动群众一针一线,在军名高度统一的战线下,成功击退蒋介石的国民党,完成中国解放战争大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二十多年来,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新生儿到一大伟大政党的奋战过程,这时共产党浴血奋战的时期,共产党以民为主,利国利民的建党方针,是共产党胜利的关键。

艰难探索:

建国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把改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人民政府制订了“一五”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公寓化建设,对农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反向,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可是急于求成,造车了“左”倾错误,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共在前进中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被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委屈和压抑,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给国家建设事业蒙受重大损失;1958年“左”倾错误发展到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最后左倾错误愈演愈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它造成了严重的内乱,给党和国家及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与损失。后来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江清反派被彻底打垮,“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建国到现在是共产党探索治国道路的时期,急于求成让共产党丧失判断力,犯了一些列错误,做了很长的弯路,有人说,“文化大革命”11年,中国没有进步,反而在退步。

改革开发:

在国民经济受到重创的时候,1977年邓小平复出,推动了思想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首先否定了“两个凡是”观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践线,初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实事求是的伟大方针下,中国发展迅猛,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发展国情的。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入WTO标致着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11年,在日本人不愿承认的嘘声中,我国已经取代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处于世界领跑水平。不仅在经济领域,教育发展也取得伟大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0年历史启示:

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的历史,共产党取得的成就让国人骄傲,展望中国未来美好前景,中国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要走,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吸取苏联东欧一些执政党执政失败的教训,深刻总结执政基本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始终保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实权。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鼓励探索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新思潮,努力吸收科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战胜和克服来自外部和内部各种反动的和错误的思潮干扰,勇于突破和抛弃那些已被新的实践和科学证明为错误和不合乎实际的东西,代之以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新结论和新判断,从而既把我们的事业、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共产党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共存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

我们党还要制定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不能再重蹈“文化大革命”的覆辙。

要想未来发展好,我们党还需要建立好良好的周边环境,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我有团结一起可团结的力量,与世界霸权做斗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多党派,多信仰的复杂国家,团结内部力量,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最大最有效途径,党一定要做好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的工作。

篇3: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一、第一阶段:党的创立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时期,此时党员分为两部分,党的创始人和被吸收入党者。前者创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转化为党员,后者主要通过介绍人的“谈话”加入党的队伍中来近代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人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一批先觉者从俄国的革命胜利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怀着共同的美好理想,他们于19世纪20年代初,开始积极投身于建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事业中去。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准备条件。他们是一代伟业的开创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介绍人,也没有固定的入党手续可以参考,这些人是不经过特别的入党仪式而成为党员的———成立和参加共产党性质组织的时间就是他们的入党时间,成立和参加共产党性质组织就是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事实依据。如毛泽东,他认为自己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这是他组成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时间,当时他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就算入了党。[2]后来,毛泽东还回忆道:“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就是说有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入党时“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本着慎重发展党员的原则,被介绍进来的新党员的入党手续逐渐严格起来。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第四条明确规定,“新党员必须经一人介绍,并经当地党组织审查,多数党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方可接受其入党。”[4]而较为严肃而正规的入党仪式也是在这时候萌芽的。根据入党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入党仪式:第一,当场举手表决式。这是对于原来的团员来说的,由于他们本身就可以参加支部会议,这种方式方便可行。原为中国共产党旅俄支部团员的肖劲光,在回忆当时转党的情景时说,“支部大会党团员都参加,通过党员时,党团员都举手。”[5]第二,谈话式。由介绍人“谈话”,以了解入党人的思想动向,并宣布组织的决定,这是发展党员的主要方式。据徐梅坤回忆,他是1922年由陈独秀介绍入党的,“入党手续非常简单,没有候补期,不用举行宣誓,不填写表格,由介绍人谈一次话,就是党员了”。[6]无独有偶,唐山的第一个共产党员邓培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入党,1921年秋,中共北京区委批准邓培转为共产党员。这段历史,《唐山文史资料》有记载,“那时入党没有很多手续,由北京党组织把邓培找去谈一次话,宣布党组织的决定,就是入党了”。[7]

尽管,作为入党仪式,“谈话”这种方式,不及书面形式的稳定性,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是它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刚刚成立的党不成熟的表现。同时,它的出现,也是党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他为以后较为正规的入党仪式的形成,为以后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仪式”的出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看作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

二、第二阶段:大革命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的试行时期,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首先试行,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带有中国特点的程序和形式

大革命时期,革命暴风骤雨式地深入到中国的各个角落,中国共产党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公开合法地向社会各阶层深入扎根,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升。如何规范党员的言论和行为,增强其纪律性和自律性,成为摆在中共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于是,新的严格的入党手续被推上历史舞台。

1924年,新党员入党,已经需要填表了。据罗明回忆,他在一所学校发展党员的时候,就号召同学填表。入党登记表是从革命态势较好的广州寄过来的,“请他(指杨匏安———笔者注)把入党登记表、证件、文件等从广州寄来。此后,我们就先从师范部各班做起,与各班同学秘密联系,吸收国民党左派组织成员。”[8]入党登记表的内容,包括新党员的姓名、地址及入党时间等,既从书面上明确了入党人的共产党员身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使组织在党员的统计、审查等方面有据可依,因此,比起口头“谈话”来说,它是入党方式上的很大进步。

随后,中共中央越来越重视吸取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经验,把“宣誓仪式”应用到中国的入党实践中来,并进行了硬性规定。1925年8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三号———介绍新党员之变通办法,各团体中党团的组织与任务》中规定,“新生入学时(即入党———笔者注)必须经过入学仪式(指宣誓———笔者注),并立即编入某一支部”。[9]在此号召下,在一些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被采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和形式。

首先,宣誓前,一般需由介绍人找发展对象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其生活状况、思想动向、启发其阶级觉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视野开阔起来,革命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张金保受教育后,心理是“感到无比兴奋”的,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共产党,有个列宁,有个十月革命!”她“一下子想到苏联,一下子想到要夺取政权,一下子又想到共产主义,思想就象风车一样转动起来。”[10]这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其次,在宣誓现场的布置上,一般使用党旗,这是党神圣的象征。党旗,即镰刀斧头旗,象征着工人和农民的联合专政。新党员在“火红的党旗”下宣誓,庄严而神圣。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入党的王首道,多年以后,还清除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说:“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在火红的党旗下庄严向党宣誓”,光荣的时刻,永生难忘!

再次,在人员组成上,“宣誓仪式”一般有主持人、介绍人、新党员到场。主持人一个,介绍人一至两个,新党员可多可少。像王首道就是“同其他同学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11]而张金保则回忆说:我的“宣誓仪式由口区委组织部长王自强主持,与我一起参加入党宣誓的有二十多个工人”。

最后,已经有了简明而规范,带有中国特点的入党誓词。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入党誓词就是:“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机密,永不叛党”,[12]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具有中国的特点。

三、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的发展并初具模型时期,程序进一步完善,形式进一步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方在应用上也出现一些歪曲和错误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毅然决策,引兵井冈山,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宣誓仪式因此也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工厂、学校传播到广大的乡村社会。虽然,在“白色恐怖”和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保守秘密,取消了举行“宣誓仪式”的硬性规定。但在革命的实践中,各地方为慎重起见,“只要在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基本都采取“宣誓仪式”吸收党员。总得来说,这时期,宣誓仪式是沿着两个线路发展的。按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军队和地方线路。

在革命部队中,宣誓仪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较于大革命时期,它的进步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入党前,个人开始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书是由大革命时期组织要求填写的表格发展而来的,1927年3月,周里在国民党湖南省党校,填的就是这种志愿书。后来,这种由组织规定填写的表格,发展成为个人自愿书写的申请书。1931年,谭天哲入党,他是自愿“向组织提交了申请书”,“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13]入党申请书的出现,使原来的“组织找人”入党转变为“个人找组织”入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党的地位在群众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宣誓时,创造性地形成了“宣布会议开始———介绍人介绍各新党员简历———主持人讲话———握拳宣誓———鼓励、教育或指示———唱《国际歌》”一条龙程序,使入党仪式更为严谨规范。以赖毅的入党仪式为例。他的入党仪式是由“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宣布开始并主持的,毛泽东“等介绍人介绍了各个新党员的简历后”,依次询问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等等,当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他带领新党员庄严地“向着伟大的党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4]宣誓结束后,他还不忘抓住机会对新党员进行教育:“今后要团结群众,多作宣传,多作群众工作;要严格组织生活”,并布置工作:“回去后,各连就组织支部,抓紧发展工作,以后各连都要像今天这样,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15]为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毛泽东随后又把唱《国际歌》这一议程加入进来。他说,“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以后各营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都有唱《国际歌》一项。[16]。这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宣誓仪式”,虽然由于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它的程序和形式在后来有所调整,但是其大部分环节一直沿用至今,说明“宣誓仪式”已经初具模型了。

总之,在革命队伍里,宣誓仪式是良性发展的,这源于一部分领导人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但是,在地方,宣誓仪式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地方农民占绝大多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17]他们自身强烈的农民意识和封建思想,在“宣誓仪式”的推广和传播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首先,旧中国农民的封闭主义表现在发展“宣誓”对象的方式上,就形成了“拉夫”、“串连”,“用‘亲找亲、朋邀朋、邻串邻’的办法扩大党组织”,因为旧时代的中国农民通常“生活在一个十分封闭的生态圈中,往往一生的活动只局限于十里方圆的范围之内,对这一狭小范围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18]这种重数量轻质量,为片面扩大党组织而忽视培养对象本身的觉悟的做法给后期党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其次,旧社会农民的封建“帮会”意识反应到“宣誓仪式”上来,则出现了“杀雄鸡”、“喝血酒”、“画血旗”的错误做法。罗保良在回忆时说:“我入党宣誓时,杀了鸡,喝了血酒”,[20]而刘仰高入党时则提出“用自己的血来画”党旗(盐亭党史人物传)的做法。[21]以血祭天,以血画旗,看似敬重,实则野蛮,根因于封建帮会,与无产阶级意识格格不入,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宣誓仪式”的歪曲和错误应用。

四、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至党的十二大

这是“宣誓仪式”发展成熟时期,各地方已经有了其程序和方式的明文规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宣誓仪式”确定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这一时期,党经过八年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的考验,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特别是建国后,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使一大批别有用心的人想加入进来。如何把好入党关口,严格入党手续,加强党员教育就变得尤为必要。在此背景下,有些地方开始重新把“宣誓仪式”作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来看待。

195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课本》强调,“新党员入党,是件大事,要举行入党仪式”,并在附录中规定了“宣誓仪式”的程序和形式。

首先,关于程序,它确立了十一个步骤:“一、宣布开会;二、唱国际歌;三、向党旗及革命导师致敬;四、向为党的事业奋斗英勇殉难的同志敬默三分钟;五、主席报告;六、宣誓人报告简历及入党志愿和决心;七、介绍人报告介绍理由、经过及意见;八、解释誓词内容;九、宣誓;十、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十一、散会”;[22]其次,关于入党形式,它还说,“会场布置需严肃郑重,墙壁上挂党旗,党旗下面挂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像片(有的农村没有马、恩、列、斯像片,也可单挂毛主席像片,再下面挂誓词,誓词右边挂仪式程序。除郑重写几条有关标语口号外,无需其他设置。仪式由党委员的书记主持(支书或区书)。”[23]再次,关于誓词,也有明确规定。誓词如下:“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来,努力工作,事实求是,顺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亲此宣誓。”[24]可以看出,此时的“宣誓仪式”,不管从程序还是形式上,它都是成熟的。

需要说明的是,宣誓仪式的程序和形式,各个地方在各个阶段根据革命与工作的具体要求会有所调整,比如,1981年,吴警旭、姚玉明编的《党的基础知识问答》则讲到,大会需按照“致开会词;新党员宣誓;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党委或党支部负责同志讲话”等程序逐步进行;[25]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坦白,服从组织分配,积极负责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6]程序和誓词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革命与工作的具体要求吸纳与培养党员,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虽然,在地方的实践中,宣誓仪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逐渐发展成熟。但是,长期以来中共中央还只是把它看作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入党的必经程序。1949年4月,《中央组织部关于入党手续和入党仪式问题给华北局的批复》中明确表示:“入党仪式及入党誓词在党章中没有明文规定,亦不适宜再作明文规定,入党仪式仅是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含有其他意义。”[27]也就是说,中央已经注意到入党“宣誓仪式”的教育价值,但并没有把它当作入党的必要手续来看待,对其程序和仪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各个地方在应用时的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就变得更加可以理解了。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的党章,为规范组织发展,才把“宣誓仪式”作为入党的必要手续提出来。新党章第六条明文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并确定了统一的入党誓词,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9]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宣誓仪式”写入党章。随后,在编写的党员教材里,都有了“宣誓仪式”程序及形式的较为统一的规定,如指明大会需按照“(1)宣布开会;(2)《唱国际歌》;(3)向党旗致敬;(4)致开会词,宣读新党员姓名和党委批准其;(5)宣誓;(6)上级党委代表讲话”等程序逐步进行;“会场的布置要庄严、朴素,悬挂党旗”等等。[30]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党章重申了这一规定。从此,宣誓仪式终于确立了它应有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五、结语

篇4: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关键词:民生建设;“幸福感”;经验和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2-0003-02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是百姓的意思。近年编著的《辞海》中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亦带有深刻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纵观古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民生、体恤民情、尊重民意,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我国国家领导人在民生建设方面也进行着孜孜不倦地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工作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在著作中这样说:“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改革和建设的政策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标准,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他说,“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者不对的标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指出人心向背是一个政党和政权存亡的关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事实告诉我们唯有真正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真正内涵,更加拥护党的领导。

近些年,民生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更成为学术界一个巨大的研究资源,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我们已经得出几点基本经验:一是充分认识中国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民生建设。三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四是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民生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六是要以广阔的事业,开放的胸怀,积极借鉴国外民生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除了以上六方面,笔者认为党和政府更应该致力于建设一个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的社会。

一、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建设——扩大民众的“幸福感”

纵观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历程,历届领导集体都将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关心“吃饭问题”,也把更多的要求转移到对生活质量和层次的要求上来,所以关系民众生活幸福方面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国民教育、劳动就业、文化建设等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切实解决,部分国民利益和幸福就可能被当做“经济增长的代价”牺牲掉。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确实大幅度提高,但是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提升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阵痛期”。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淡化GDP的同时,应当给予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更多关注。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的建设全面展开,以确保民生建设全方位惠及人民群众。

二、建设公正社会利于培养人民群众健康社会心态 ——深化“幸福感”

当前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突破合理的限度;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引起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可以说,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

公正社会的建设事关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尊严,因此,笔者认为,一是党和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入学、就业、就医等机会平等。使社会流动逐步畅通,打破城乡壁垒,让广大农民可以进入城市谋生甚至可以转变为市民。二是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低保制度的实施,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保障,而且要使低保标准在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实现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的必要措施。

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社会才能稳步顺利发展,如此一來才能安民心,顺民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幸福感”得到深化。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是政府的责任,也理应成为全社会每一位成员自发的追求,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和心理,从而尽可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三、加强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强化人民群众“幸福感”

1.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利于民众身心健康,稳定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真正意义在于使民众获得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而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到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表现在水利建设、人口控制、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可以说这是科学生态文明观的雏形;在邓小平理论中强调,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生态效益;既要注重当前发展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作出《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批准并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制裁环境犯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得出的重要实践结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社会稳定和发展得到根本保证,国泰则民安,国富则民强。

2.为民众提供创造和实现“幸福感”社会空间

2011年两会期间最热门的词汇——“幸福感”,成为代表委员和网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十二五”规划草案里,坚持把事关幸福的民生问题,作为整个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显示出我们国家从政府层面到老百姓层面一个新的发展诉求,一种更高的发展境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说:“幸福是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社会富裕程度越高,就越不依靠财富的增加来增加人民的幸福度,而是依靠民主、法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东西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安居乐业,需要文化教养,需要健康和睦,而民生建设应是全民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共建共享的过程。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民生建设的受益者,而且是民生建设的实践主体,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与地位,激发他们无穷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民生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更能使民众的“幸福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是构成民生建设时代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8][英]伯特兰·罗素.社会改造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宋晓梧.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刘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8年[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11]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报告2009·民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德]鲍吾刚.中国人的幸福观[M].严蓓雯,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篇5: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在9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予当代共产党人深刻启示.历史以及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不败的政党,带领我们炎黄子孙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从1921年到2011,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的富强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0年,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0年。这90年的奋斗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这一时期我们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时而生。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与此同时,“十月社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这一时期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今)

这一时期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90年来中国社会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9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予当代共产党人深刻启示:

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二,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第三,制定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

第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9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铭记。

篇6: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这90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又记录着艰辛;既放射着光芒,也不失有悲壮。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可以简要概括为 “三个历史” “两次革命” “三个时期” “三件大事” “两次飞跃”。

三个历史

奋斗史,即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探索史,包括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即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自身建设史,即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风险、挑战的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两次革命和三个时期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1921年~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至今。

三件大事

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改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两次飞跃

其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做好党史工作,必须坚持四条基本要求。一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全面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充分肯定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正确分析党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曲折。科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党史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四是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党创建以来90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事业要发展,党建要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决定一切的。这是事业与党建的灵魂。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又进一步总结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提出“五个注重”。这些都表明,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发展和理论创新,成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伟大实践的强大思想力量。

努力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一条主线”和“五大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这就是说,在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

篇7: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专题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

宝贵经验

(4学时)

本专题目录

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宝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从烽火连天、红旗漫卷到中华崛起、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光辉征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谋略的发展史。

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90年前,在中华民族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面貌,把中国带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在党的90华诞之际,回首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展望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8000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无不倍受振奋、倍觉自豪、倍感光荣。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

这是一段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永葆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天翻地覆,万里山河焕然一新。

这是一段奋进开拓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实现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书写着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南湖红船、井冈星火、延安宝塔、柏坡松涛,处处留下了不朽的红色足迹。

9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件大事”与“三大成就”。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时,胡锦涛总书记总结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都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

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说,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总结90年来党和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时,总书记概括了“三大成就”:

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可以说,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总起来说,就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921-2011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彪炳千秋的三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安康的广阔道路,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1-2011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震古烁今的三个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4 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三个转变,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这确实是一个绝大的变化,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90年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

环顾世界,还有哪个政党有这样的理论勇气,在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推动理论的飞跃,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伟大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浴血奋战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自力更生铺就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解放思想开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90年不懈的探索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环顾世界,还有哪个政党有这样的实践能力,28年革命历程,记录一个政党的奋斗成长;30年建设岁月,见证一个民族的顽强奋进;32年改革开放,诠释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90年波澜壮阔的进步中书写社会主义中国辉煌篇章。

二、中国共产党90年的经验与启示

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只是一个有着五十几名党员的小党,面对的是一个陷入苦难与屈辱深渊的旧中国。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60多年、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社会主义中国欣欣向荣。

90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90年来中国社会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9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予当代共产党人深刻启示: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个又一个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 6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3.制定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与中国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平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及时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等重大战略思想,等等。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实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工人罢工血腥的斗争中汲取教训,提出了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张,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又适时地提出建立广泛的爱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主张,实现了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步伐。历史一再证明,团结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把自身的建设确立为“三大法宝”之一,明确提出 7 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又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总是首先动员和组织党自身的力量,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9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铭记。

多少悲壮,多少豪迈,多少光荣。90年风雨砥砺,一个真理颠扑不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多少曲折,多少探索,多少奋斗。90年岁月峥嵘,一个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堪称伟大辉煌的成就,但要永远牢记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创造了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业,但要永远牢记与我们的宏伟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七一”重要讲话所揭示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的思索。讲话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 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过程中一共响起了23次掌声,约3分钟就有一次掌声。

1.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据统计,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将近140次,平均每半分钟就会提到“人民”一次。

胡锦涛:党的成就依靠人民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时,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90年党的发展历程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并不断保 9 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始终保持并不断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着眼人民根本利益,才能获得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才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引领时代潮流。

胡锦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3.四个“坚持” 四个“始终保持”。“七一” 讲话在谈及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时,总书记用了四个“坚持”和四个“始终保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4.四个“考验” 四种“危险”。“七一” 讲话在谈及执政能力建设时,胡锦涛总书记连续用了四个“考验”、四种“危险”。他说:“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胡锦涛:中共执政建设面临4个考验 4个危险

当前,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蓝图全面展开,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 11 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能力的考验。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必须将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将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苦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作为指导、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更加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

篇8:共产党90周年宝贵经验

九十年峥嵘岁月, 九十年辉煌行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 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风雨如磐的旧中国, 她像漫漫黑夜中一盏重要的指示灯, 扮演者初生的太阳的角色, 给沉睡已经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中华民族从她诞生的那一刻就出现了引路人, 更强大的力量注入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 崭新的中国在无数的烈火历练中得到新生。奋斗不息的九十年风雨清秋,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初创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的硝烟炮火中历练成长, 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的洗礼和挑战, 共产党面对着一次次的紧要时刻, 在更多次的抉择中丰富了党的内涵。不管是雪上草地大渡河的漫漫征程, 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千钧一发, 还有那延安窑洞的血雨腥风, 更有改革开放的马不停蹄, 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从稚嫩走向成熟, 从薄弱走向强大, 和中国命运的发展方向紧紧相连, 最终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而驶向了更高的境地。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多少英雄好汉被侵吞在血雨腥风中, 映射出许多宝贵的辉煌与骄傲。天边的云霞因仁人志士的鲜血而染红, 多少英雄好汉的躯体使得中华民族的脊梁更加坚挺。多少沧桑、多少磨难、多少屈辱、多少抗争, 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辉煌,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最终幻灭, 剥削二字在新的时期不复存在, 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 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的驱使下, 认真总结和借鉴了各方面的经验, 使得全党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 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逐步促使党的理论、政策、路线和方针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拢, 开拓了社会主义事业繁荣的新境界。

精确的导航引领强国之路, 万里河山因为共产党的辉煌业绩而更加绚烂多姿。2008年, 中华民族挫折与光荣同在。从年初的雪灾到汶川地震, 从第29届奥运会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无不见证了中华名族的伟大与强盛。而这些困难或荣耀, 无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克服或取得的。2009年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中国共产党又果断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制定了“保增长, 促发展”的指导方针, 扩大内需, 稳定经济, 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并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艰苦奋斗了90年, 建党以来, 共产党从弱到强, 从小到大, 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 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 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百年荣辱告诉我们, 只有党强才能国强, 只有国强才能民富。在90年的建党历史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不可取代的辉煌成就, 伟大的品质和精神值得人民支持和拥护。在全球传播的中华文化, 在太空飘扬的五星红旗, 让我们深深的自豪。这九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这九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这九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这九十年来,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在我们的党, 希望在我们的党, 历史的灿烂有赖于坚持不懈的奋斗, 中国共产党用努力和坚持使得中国复兴之路更加的广阔和明亮。

上一篇:公费医疗制度下一篇:高级电工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