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及教学反思

2024-04-16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一去二三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快思 )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 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本文扩展阅读:三里乡地处鄱阳湖之滨,东北面隔信河与余干县相邻,西北面隔金溪湖与南昌县相望,属滨湖丘陵地带。截止到2002年,全乡辖17个村委会、121个村。

篇2: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及教学反思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开学到现在大家认识了很多“拼音朋友”,还学了不少汉字。从今天起呀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看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一),这是什么地方?(小山村)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花、亭子、两小孩、村子)你们觉得这地方怎么样?(很美)

2、揭题。两个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谁能把古诗的题目读一读?(点生--齐读)

3、范读。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

4、学生自由读。

三、学习生字

1、(屏显正文不带拼音)大家看在这首古诗里你认识那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妈妈教的;故事书上认到的;动画片上看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汉字的场所到处都有:大街上、商场里、图书馆内、电视中、广告牌上,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有新发现。如果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借助拼音读;问老师问同学;向周围的人请教)

2、(屏显十二个带拼生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十二个生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两遍,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读完请坐好)

3、(屏显生字不带拼音)没有了拼音还认识他们吗?请大家小声的读一读,点生读(注意“三`四`十的读音)齐读。

4、(生字变换位置)现在这些字的位置变了,谁会读?这么多同学都会读,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

5、(给优胜小组奖智慧星)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么多字。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认这些字的?(“十”用笔画笔顺记;“云”加一笔就是“去”用熟字记;“入”字分开就是“八”把笔画分开记。你真聪明;你的办法也不错)

6、记住了这些字,谁能用“十”字说一句话呢?点生(3~5名);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下面每个同学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一句话给全组的小伙伴听,说完后小组长把你们组说的最好、最完整的句子说给全班同学听,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奖智慧星)

7、(贴一贴)大家想一想,今天学的这些字里有很多都是表示什么的?(数字)你们能把他们分别放到花盆和花蓝里吗?(贴完)你的花篮里有哪些字?能给大家读读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贴?(这些汉字都是表示数字的)

四、指导朗读

1、读第一句了解诗意。诗中是怎么描写这些景物的?我们一起看第一句。点生读这句话。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二三里到底是多远呀--烟村是什么村子?)这烟雾笼罩的山村多美呀!你们能读出他的美吗?--齐读

2、读第二句了解诗意。这句写了些什么(亭台花)--亭子在哪(点生指)亭台是专供游人游玩休息的地方。你们看,离亭台不远的路边野花已经开了,这些花真的只有九十朵吗?(这里的数字是表示许多的意思)再点生读第二句--读全诗。

3、图文结合。

(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描述古诗意境)两个孩童去郊外游玩,一路嬉戏一路欢畅。只见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向前看去山里隐隐约约有几座亭子,弯弯的小路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么美的诗大家想背下来吗。]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着古诗走进这美丽的小山村吧!

五、游戏:(图二)

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六、指导书写

1、介绍田字格。

我们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生字的家在哪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屏幕显示田字格)他叫田字格。有了田字格的帮助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跟着老师读儿歌你就会了解他: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介绍横。要学会汉字还要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笔画朋友他就是横。(屏幕显示横)注意写横时要从左到右的写。(生书空)

3、指导“一 二 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三个字。(显范字)同学们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都有横)大家再仔细的观察还有什么发现?(长短不同,位置不同)--师小节:这三个字的笔画虽然都是横,但它们的长短和写的位置都不同。(范写)

4、写一写。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写的最好。请大家打开书45面一起完成“我会写”。注意先描红再写,描一个写一个。(师边巡视边指导,并强调坐姿。)学生写完后展览好的作业。

七、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想办法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在生活中只要大家注意观察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认识更多的汉字

《一去二三里》教案二

一、课前准备: 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

(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观察图画:

(1)师: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4、认识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5、我会画。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6、我会唱。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一去二三里》教案三

课前5分钟说:仔细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汉字和9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熟记“字”的音义。掌握写字笔顺。

教学难点:“四”字的书写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教具准备:生字卡和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进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谁说说春天的特点吗?

二、出示挂图。

让生仔细看图。说说春天的景色?

(师介绍:春天到。百花盛开。柳树发芽。燕子飞。河水平静。到处充满着生气勃勃的景象。)

三、师范读课文,粗知大意。(让学生找出表示数量的字,并点上点。)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习“一、二、三”字。

让学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东西是一、二、三,出示音节让生拼读,强调“三”是舌齿音,并拼读“yi”老师说明。(单个“一”读第一声,如果“一”后面是第四声,那么“一”读一。第二声。跟老师读第一句。“一去二三里”,让学生回答后板书:“二”、“三。”再拼读。老师说明:“二”和“三”有异同。单个读就读“二”。如果“二个苹果”应该读作“两个苹果”如果“第二”就读“er”,三就没有什么变化,直接读作“san”

3、方法同上,分别学习“四”到“十”。指名拼读,口头组词。强调四的写字笔顺:先里头后封口。反复书空。

随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4、指导写字:⑴先在田字格示范。

⑵让生在书上苗红。强调握笔姿势。

5、出示小黑板,认读二类字。

五、带读韵文,熟读韵文。

1、要求读出天真活泼的感情。

2、让生自由选择两个生字说句子。

六、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一去二三里》教案四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2.认识9种笔画,懂得笔画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

3.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一截可以曲折的有韧性的胶线。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由数字引入数字

师:(出示10个阿拉伯数字。)同学们,你们认识10个数字吗?

生:认识。(纷纷报数字。)

师:(出示本课10个生字。)我们中国有专门的汉字来表示这10个数字,你们认识吗?你在哪儿认识的?

生:(认读生字。介绍认识途径。)

【点评】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点拨课外认字的途径,鼓励他们学会利用母语环境资源尽早、尽多的识字。

师:我们古人很聪明,还用这十个数字写出了一首优美的小诗呢!想读吗? 生:(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二、朗读古诗,感受诗意,学习生字

师:(出示古诗。)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认识的字就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字就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看谁的眼睛最灵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读准。

【点评】在最初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时,一定要细致引导。对学生来说,通过听磁带、听别人读而记住古诗并不难,难的是让他真正做到口、眼、心等多种器官的协调工作。因此,这样一种读书习惯从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培养。

生:(认真读书。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手端端正正地拿着书,眼睛看着文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一:(大声朗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字音读准了。特别是这几个字,容易读错,来,请这几位同学做小老师,再带大家读一读。

生二:(随着老师点出的一些平、翘舌音字,前、后鼻音字,带全班同学读。)师:字音读准了。大体意思懂吗?你们再把古诗连起来读读,看看还有哪儿不懂的?看看图,问问同桌,讨论讨论。

生:(认真读书,交流讨论。)师: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吗? 生三:什么是“烟村”?

生四:我知道,就是冒烟的村子。

生五:我去过农村外婆家,他们那儿房子有烟囱,烧饭的时候烟就从烟囱里冒出来了。

师:是啊,烧饭的时候,烟从各家的烟囱里冒出来,闻一闻,空气里仿佛有饭菜的香味呢!谁愿意再来读读这行诗句?

【点评】在学生自己质疑问难、互相交流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形象生动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生五:(朗读诗句。)

师:读得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村庄的宁静。(指插图。)我们看那边几座亭台楼阁高高低低点缀在山野之间,这边盛开着一大片鲜艳的桃花,多美啊,谁来读读全诗?(师播放青尔。)

二、复习生字,学习笔画

师:这课学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片。)我们“开火车”来读。

生:(读生字。)

师:如果把汉字看成一座座形象各异的小房子的话,那么构成汉字小房子的砖头就是笔画。(出示笔画“点”。)这个笔画叫什么?猜猜看?

生:点。

师:(出示“雨点”图。)看,这个笔画“点”像什么? 生:像雨点!(表情又惊又喜。)师:还像什么呢?

生七:像瓜子!

生八:像水滴!

师:小雨点头尖肚子圆,看老师写“点”。你们写两个试试。

生:(专心写“点”。)

【点评】用形象来教学生记住笔画的形,与利用表音表义图学习拼音字母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机制,教学方法上可以有多种创新。这里教师用恰当的形象将一般的符号引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利用“笛子”、“树干”、“竹叶”、“孔雀”等形象帮助学生学习笔画“横”、“竖”、“撇”、“捺”,鼓励学生想象这些笔画还像什么。再让学生写写这些笔画。)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变个魔术。(学生睁圆了眼睛。)看,这是什么?(拿出胶线摆成“竖”。)生:竖。

师:看好,要变了!(老师弯折胶线,成“竖弯”。)这是什么笔画,猜猜看!生:竖弯!竖弯!(兴奋地喊起来。)

【点评】通过操作、变形,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简单笔画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笔画,既有利于学生记住笔画名称,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这些复杂笔画是一笔写成的概念。

(教师继续利用胶线在笔画“横、竖”基础上,弯折变化出笔画“横折”、“竖弯钩”、“横折弯钩”,让学生记名称,并写写笔画。因为是第一次写汉字笔画,教师要注意范写,让学生感受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运笔和收笔。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利用习字册描红和临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生字

1.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笔画、形象、生活经验来记生字。如“六”,可引导学生摆个造型,使学生感受到“点”像小孩头,“横”像伸开的手臂,“撇”、“点”像叉开的双脚。记“十”可问学生,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十”?)

3.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调整呼吸,放松手指,开始写字。因为第一次开始写汉字,教师可加强范写,特别是对较难的字如“四”、“五”等要注意范写。要保证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引导学生描一个,临一个之后,要自己对照一下范字。

三、延伸拓展,课内外迁移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数字的儿歌、故事。

2.教师请会唱的学生带大家一起表演唱《数蛤蟆》。(孩子们大多在幼儿园学过的。)

篇3: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及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中的一首古代童谣, 它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童谣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自然和谐地融于对山村美妙意境的描写中。儿童学习这首童谣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 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汉字, 也是首次在田字格中写字。为此, 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 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 初步掌握运笔方法, 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要求写的汉字。由于课文是以童谣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 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看图, 图文结合学文识字, 并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多读中理解课文, 感受景色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会认12个生字, 认识“横”笔画, 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童谣大意, 感受山村优美的景色。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 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进行数数比赛, 从1至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10个数字的发音情况, 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1. (出示课文插图) 小朋友们, 图上10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他们身穿的球衣上印有1至10的数字, 各人手里拿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仔细看看他们球衣上的数字与篮球上对应的汉字, 你们认识吗? (指名回答)

2.我们再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手拿1~10数字卡片的10位学生, 不按顺序先后上讲台, 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执相应汉字 (数字) 卡片的学生应答上台。其他学生跟读, 直至熟练掌握。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 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 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童谣

古代有一首童谣, 它像一幅画一样, 有山有水, 有花有树, 有冒着袅袅炊烟的几户人家, 还有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 (指导看图) 知道它是怎么写的吗?更巧妙的是, 它把一至十这10个汉字都融在里面了, 现在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这首童谣, 你们有兴趣吗?

(一) 借助拼音, 初读感知。

1. 请小朋友打开课文, 自己拼拼音, 读这首童谣。

2. 这首童谣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 拼拼音读准它。

3. 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 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 自由读童谣。

5.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 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 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 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二) 了解童谣大意。

1. 小朋友在读这首童谣的时候, 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 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 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 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 请小朋友看看图, 读读诗句 (告诉学生, 这首童谣其实也是诗) ;读读诗句, 再看看图。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 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 学生读“一去二三里”;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 学生读“烟村四五家”;指着亭台, 学生读“亭台六七座”;指着路边的花, 学生读“八九十枝花”;指着整幅画, 学生读整首诗。

4.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 一位读诗句, 一位指图。 (反复练读)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与事物形象的联系。)

(三) 配乐诵读整首童谣。

1. 引导熟读成诵, 并设问: (1)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 真了不起, 那你一边背诗一边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表达) (2)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 (3) 你来到这个山村, 觉得它美吗?

2. 教师小结引导: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这首童谣, 想象自己走进了小山村, 感受到了它的美景。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象, 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 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 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 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 右上格, 左下格, 右下格, 横中线, 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 (出示“一、二、三”) , 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 起笔时稍重, 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教师范写。

指导写好“一” (顿一顿, 横过去, 再顿一顿, 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3.复习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 肩要平, 身要正, 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 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 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田字格中的上半格, 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 第二横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 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篇4:幼儿园大班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1)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快思)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 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 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2)大班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幼儿可以愉快,舒畅地朗读古诗,使幼儿很快地认读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幼儿接受能力很快,教师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地。

篇5: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学准备: 1.诗歌配图 2.打击物 筷子 积木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叫邵雍的北宋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有感情朗诵诗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摆放图片,帮助记忆。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四、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跟念2-3遍

五、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诗歌。

幼儿选择筷子、积木物敲击街拍,边念边为古诗伴奏。教师带孩子们用敲击物有节拍的朗诵诗歌 教师念一句,幼儿接一句。男生念一句,女生念一句。

篇6:《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其次我再一次出示古诗,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再读课后生字三遍。然后请他们在诗中找出生字划圈,读三遍,再全诗读两遍。这个设计,首先学生能整体感知全诗,再通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就着将生字放回具体语境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全诗,同时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然后指名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其他孩子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为一读得是否准确,二你觉得哪句诗句读得最好?哪句诗句还读得不够的,你来试试看。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对整首诗的意思我并没做多大的解释,个人认为看图说话时孩子已大体对诗句的意思有所了解,在此环节就不必重复了。

第三,本篇课文的教学是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重要的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写字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上一篇: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东莞饮食文化节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