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响应流程

2024-05-06

应急救援响应流程(精选6篇)

篇1:应急救援响应流程

应急救援要点及响应程序

一、要点

1、在发生少量物料泄漏或微小火灾事故,班组内部有能力自行处理的,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带领当班班组立即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如收容、吸收、覆盖等,消除事故隐患。

2.当确定事故发展超出班组处理能力范围时,事故岗位职工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危害情况,请求支援,同时由班组长负责指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力抢救伤员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3、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信息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各成员和消防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临淄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二、具体相应程序如下:

1、受理报警;

2、通知有关领导和指挥部成员尽快形成指挥中心;

3、分析事故性质和事故等级;

4、下达事故抢救命令,通报设立事故警戒线;

5、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统一指挥,组织救援抢险工作;

6、组织检查事故现场,消除灾害隐患,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7、解除灾害警戒;

8、组织调查灾情;

9、做好善后处理;

10、提出事故综合报告。

篇2:应急救援响应流程

近期,我省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为做好消防站疫情防控工作,切实贯彻落实部局、总队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处置工作要求,提升疫情时期消防救援队伍综合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我站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疫情防控响应等级共分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根据省内疫情动态或国家卫健委、省疫情防控卫生政策要求及时调整,突发紧急情况时,可直接启动高等级响应。

一、四级响应(常态化响应)

启动条件:国内外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均为低风险区。

响应范围:消防站全体指战员。

应对措施:保持常态化响应状态,重点做好以下措施:

1.落实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出入营门检测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2.保持与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部门、定点收治医院、集中隔离点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适时掌握疫情动态;

3.每周至少对营区进行1次全面消毒消杀,重点部位和公共区域至少每3天进行1次消毒消杀;

4.按照满足至少15天的要求储备防疫物资;

5.关注全国疫情风险区调整,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

6.14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六大员”及其共同生活人员,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7.严控到机场、入境口岸、港口码头、隔离点、冷链食品企业、过境司机休息站等高风险场所及周边地区;

8.到涉疫场所执勤、执法必须严格落实防护措施;

9.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二、三级响应

启动条件:省内出现中风险区。

响应范围:消防站全体指战员。

应对措施:在落实四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关注省内疫情动态,尤其是中风险区的疫情;

2.消防站“六大员”及其共同生活人员立即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出行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每天对营区至少进行1次全面消毒消杀,重点部位每天至少进行3次消毒消杀;

4.如发现个人历经的区域、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或在执行公务、执法执勤时发生涉疫情况,应立即主动居家留观或在队隔离,进行核酸检测;

5.按要求设置单位内部隔离留观室,随时做好使用准备;

6.主动承担洗消、转运等涉疫勤务,严格遵守处置规程。

三、二级响应

启动条件:省内出现高风险区,或1个地市出现3个以上(均含本数)中风险区,或3个以上地市出现中风险区。

响应范围:消防站全体指战员。

应对措施:在落实三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消防站疫情防控指挥部应急值守,每天会商研判疫情风险形势;

2.接触或到过中、高风险区边界内的“六大员”暂不归队;

3.根据人员出行路径、生活区周边情况、共同生活人员的职业等,划定重点关注对象,落实“一对一”跟踪提醒;

4.每天对营区至少进行3次彻底消毒消杀;

5.坚持非必要不流动,不到人员密集、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密闭场所、公共场所;

6.按照满足30天以上的要求储备防疫物资。

四、一级响应

启动条件:队伍内部出现疫情,或1个地市出现3个以上高风险区,或3个以上地市出现高风险区。

响应范围:消防站全体指战员。

如疫情在队伍内发展迅速,经消防站疫情防控指挥部会商研判,可启动一级响应。

应对措施:在落实二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消防站疫情防控指挥部转入24小时紧急值守,每天核查本站“六大员”及其共同生活人员轨迹;

2.营区实施全封闭管理,在内人员一律不许外出,在外人员一律暂缓归队、居家办公,外来人员一律不得入营;

3.消防站“六大员”及其共同生活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4.全面配合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开展流调工作,被确认为密接人员的,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执行相关措施;

5.内部出现疫情的,2小时内发布疫情信息,在24小时内完成首份调查情况报告;

6.暂停集中培训、外出训练演练等活动;

篇3:应急响应处理流程

案例背景

某公司自有数据中心拥有近百台服务器, 服务器上部署有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给用户使用, 其中部分服务器与Internet隔离, 仅仅为内部用户提供服务, 而另外一部分服务器则利用NAT端口映射技术开放给外部用户使用。为保障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 公司引入了联通和电信两条Internet线路, 其中联通线路带宽为100Mbps, 属于主用线路;电信线路带宽为20Mbps, 属于备用线路。公司对于信息安全十分重视, 不仅在Internet出口网关处部署了防火墙 (Juniper ISG2000) 、IPS (启明星辰NIPS-3060) 等安全设备, 以防范来自Internet的网络安全威胁, 而且对于内网的管控也相当严格, 员工电脑都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 而且在全网范围内部署了准入控制相关产品, 不符合安全策略的主机将无法接入网络。同时, 员工办公电脑的USB接口、光驱等都被禁止使用, 以防U盘、光盘等外来介质给内网带来病毒感染的威胁。整个公司内部网络架构是典型的“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 如下图1所示。

为了保障业务连续性, 提升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公司内部参照PDCERF流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范围包含服务器、网络、业务系统等多个方面。本文以“服务器遭受DDo S拒绝服务攻击”事件为例, 来介绍该公司的应急响应流程。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的第一个阶段, 即在事件真正发生前为事件响应做好准备。这一阶段极为重要, 因为事件发生时很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较多的事务, 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 那么将很难及时地完成响应工作。该公司在攻击事件发生前, 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为防止病毒的侵害, 该服务器安装了卡巴斯基企业版杀毒软件, 并定时自动升级病毒库。

2.为防止业务数据的丢失, 每天晚上都会通过自动备份软件, 将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到异地的备份服务器上。

3.由于该服务器发布在Internet上, 为防止来自Internet的网络攻击, 在Internet出口网关处部署了防火墙和IPS, 配置了相对严格的Untrust->Trust区域的访问控制策略, 同时保证IPS设备的特征库定时更新, 以抵御更多种类的网络攻击。

4.建立了针对服务器遭受攻击时的应急响应预案, 每半年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

5.建立支持安全事件响应活动的管理体系, 为应急响应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人员。公司成立了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处理小组, 由IT部门负责人出任组长, 负责协调人员和资源。其他组员则各司其职, 根据平时所维护的范围, 承担对应设备和系统的应急响应工作。

检测阶段

检测是指以适当的方法确认在系统或者网络中是否出现了恶意代码、文件和目录是否被篡改等异常现象。如果可能的话, 同时确定它的影响范围和问题原因。

从操作角度来讲, 事件响应过程中的后续阶段都依赖于检测, 如果没有检测, 就不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事件响应。检测阶段同时也是事件响应的触发条件。该公司日常采取的检测手段如下。

1.利用Zabbix网络监控系统对设备及服务器进行自动实时状态监控, 如果目标出现状态异常, 如CPU利用率过高、网络服务中断等, 则会以邮件和短信的方式向管理员报警 (如图2) 。

2.每周管理员会提取防火墙和IPS设备上的日志, 对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点并及时整改 (如图3) 。

3.服务器日志检查。管理员每天登录服务器, 检查事件查看器中的系统和安全日志信息, 如安全日志中异常登录时间、未知用户登录等, 同时检查%Win Dir%System32Log Files目录下的相关日志, 分析是否有异常行为发生 (如图4) 。

4.进程检查。管理员每天登录服务器, 检查是否存在未被授权的应用程序或服务正在运行。可以通过服务器上的Windows任务管理器检查当前运行的进程 (如图5) 。

5.网络连接检查。如果在应用和服务的层面上无法检测出问题, 则需要对网络层面进行检查, 可以利用netstat-an命令检查网络连接以及端口开放情况 (如图6) 。

某天, 网络管理人员突然收到Zabbix报警短信, 提示某业务服务器网络丢包严重, 丢包率高达40%, 业务人员也反映系统查询、更新等操作特别缓慢。公司立即启用应急响应预案, 协调相关人员处理该问题。通过查看Zabbix监控系统, 该服务器除了丢包率高以外, 其他性能指标均正常。登录服务器查看其服务状态, 也都没有问题, 这说明问题出现在网络层。网络管理人员查看Windows任务管理器里的网络利用率, 发现利用率高达80%以上, 很显然, 丢包率高正是由于网络链路阻塞所导致的。

为了找出网络链路阻塞的“元凶”, 网络管理人员使用netstat-an命令查看服务器的TCP连接情况, 发现有不少外网IP与本服务器建立了TCP连接, 但是该服务器本来就发布在外网, 供外网用户使用, 这种情况也属正常。但是从目的端口分布来看, 有大量外网IP与服务器的22222和23456端口通信, 这种现象就不太正常了, 因为该服务器提供Web服务和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 正常用户访问应用系统, 应该只与80和1433端口进行通信, 如果有外网IP与服务器其他端口持续通信, 那么很可能是木马程序造成的。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 22222和23456这两个端口是Prosiak和Evil FTP两种木马常用的端口, 至此, 通过检测已经可以确定, 该服务器感染了木马, 外部的攻击主机正是利用木马程序持续对服务器发起DDo S攻击, 耗尽服务器带宽资源, 造成业务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用户也就无法正常使用系统。

抑制阶段

该阶段是安全事件响应的第三个阶段, 是一种过渡或者暂时性的措施, 它的目的是限制攻击行为所波及的范围, 同时也为了限制潜在的损失。所有的抑制活动都是建立在能正确检测事件的基础上。抑制活动必须结合检测阶段所发现的安全事件的现象、性质、范围等属性,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抑制策略。本案例在检测阶段已经确定了引发安全事件的原因, 现在就必须抑制这次DDo S攻击。

由于IPS并未有效阻止这次攻击, 说明这次攻击行为的特征并不在IPS设备的特征库内, 所以IPS设备无法抑制此次DDo S攻击。但是此次攻击的目标端口 (22222和23456) 固定, 可以在防火墙上针对该服务器的TCP端口做封禁策略, 把从Untrust->Trust的访问22222和23456端口的数据包全部封禁, 这样就能阻断服务器上木马程序与外界攻击主机的通信。

通过采取抑制措施, 服务器带宽利用率恢复正常, 业务应用也恢复了正常。

根除阶段

在对安全事件进行抑制后, 就需要找出事件的根源并彻底消除, 以避免攻击者再次使用相同的手段攻击系统, 引发安全事件。在根除阶段中, 需要利用准备阶段产生的结果。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分析原因、加强防范、消除根源、修改安全政策等。

本案例虽然通过防火墙端口封禁策略暂时抑制了DDo S攻击, 但是木马程序仍然存在于服务器中, 服务器仍然有被攻击的风险, 必须彻底根除隐患。

1.联系卡巴斯基厂家, 让其提供木马专杀工具进行全盘木马查杀, 成功查杀若干木马程序, 彻底根除此次DDo S攻击的根源。

2.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更新, 打上最新发布的补丁, 减少操作系统漏洞, 降低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3.将此次攻击情况反馈给IPS设备厂家, 督促其尽快制定出防止该类DDo S攻击的特征库, 以便从应用层面自动封堵该类攻击。

4.调整防火墙安全策略, 根据“最低访问权限”的原则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针对该服务器的Untrust->Trust策略, 设置仅仅允许目的端口为80和1433的数据包通过, 其他数据包一律封禁, 这样就能保证只有业务数据包能够进入内网。同时, 由于该服务器并不需要访问Internet, 所以将Trust->Untrust方向的数据包彻底封禁, 防止因为访问恶意网站或者下载文件导致服务器感染病毒或木马。

5.完善网络管理人员操作准则, 禁止上传或者下载与工作无关和来源不明的软件到服务器, 严禁使用服务器上网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

恢复阶段

将安全事件的根源清除后, 就进入到恢复阶段。恢复阶段的目标是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或者网络设备还原到它们正常的任务状态, 适当的时候解除前面的封锁措施。

在本案例中, 恢复阶段的工作相对简单, 由于业务系统已经恢复正常, 为避免后台数据遭受木马的篡改和破坏, 需要采用SQL Server中的数据回滚技术将数据恢复到故障前最近的一个时间点。前面抑制和根除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加固系统安全, 不影响业务, 所以并不需要解除。

跟进阶段

这是应急响应六阶段方法论的最后一个阶段, 其目标是回顾并整合发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该阶段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阶段, 但是非常重要, 有助于应急响应参与者从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技能, 也有助于评判应急响应组织的事件响应能力。就本次DDo S攻击案例来说, 所做工作如下。

1.对本次DDo S攻击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做出评估。本次DDo S攻击发生后, 应急响应小组及时启用应急预案, 10分钟之内即遏制了安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使业务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保障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同时, 在较短时间以内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完成了对安全威胁源头的彻底根除, 保证了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

总之, 此次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反应迅速, 严格履行了公司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流程, 采取措施有效得当, 及时化解了此次安全威胁, 未给公司和用户带来实质性的损失, 应急响应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

2.讨论遭受攻击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此次遭受攻击的原因包括多种, 如IPS设备未能检测出此次攻击、防火墙的Untrust区域和Trust区域的双向安全策略过于宽松等, 但是归根结底, 还是网络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没有到位, 制定的安全策略不够细化。

篇4:中国灾难救援响应行动示范

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规则的大陆实践

“我们本来觉得受灾了,有口水喝就行,没想到他们修水窖,还要考虑我们取水的距离不能超过500米,等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地震已过去三年多,雅安地震的受灾群众都从临时安置点搬到了重建的新村里生活。可一些芦山村民,回忆起在临时安置点的生活,聊到乐施会修建的饮水、厕所等项目时,仍津津乐道,充满感激。

“我们平时就对上厕所不讲究。可他们修的临时环保厕所居然用了尿粪分离便器。他们想得细,怕我们跑厕所肚急,厕所离居民区没有超过50米的,连女用蹲便器数量要比男人的多也想到了,还安了灯光照明,修了洗手池,让人便后不洗手都不好意思了。”

雅安地震后,进入临时安置点的部分灾民需在这里生活较长一个时期,饮水和厕所等需求尤为强烈。灾区的供水、环境卫生和卫生促进项目 (简称WASH)正是乐施会颇为擅长的,他们在灾后为约4600名村民实施多个WASH相关的项目。

乐施会中国项目部人道救援项目质量与能力发展统筹黄文忠认为,这得益于他们在雅安地震灾区援助中尽可能地遵循了“环球计划”。

为确保WASH项目的质量,乐施会除遵循内部制定的项目质量要求,也把《环球计划》人道救援响应的最低标准作为重要的项目规范。在修复饮水设施的设计之初,就按照《环球计划》列出的饮水、厕所等WASH项目的最低标准,计算考虑供水量、水质、取水距离等标准。如,在修建水池前后把水源水质拿到疾控部门进行了检测,水量必须保障标准要求的每人每天15公升;同时对村民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他们喜欢夏天喝生水的习惯等。

“环球计划”“人道救援响应的最低标准”,这都是在乐施会工作人员、合作伙伴们的言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在乐施会贵阳办公室的资料室,《中国周刊》记者看到了那本厚厚的《环球计划——人道主义宪章与人道救援响应最低标准(2011版)》手册。“《环球计划》就好比是民间人道救援的‘救灾宝典,它是救灾行业的基础标准。”乐施会贵阳项目办公室的负责人赵永柱介绍说。

“环球计划”是由包括乐施会在内的众多人道主义民间组织、国际红十字及红新月运动在1997年提出的,旨在为受灾人群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提供援助,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为此,环球计划以人道主义宪章为框架,为人道救援响应的核心领域制定了一整套的环球最低标准,即《环球计划——人道主义宪章与人道救援响应最低标准》(The Sphere Project - Humanitarian Charter and Minimum Standards in Humanitarian Response),其内容不仅包括短期救济,还涵盖了备灾、人道救援响应及早期恢复等活动。环球计划一经发起,便迅速成为全球人道主义救援领域普遍接受的标准之一。

杂乱嘈杂、紧张忙碌,是自然灾害救助现场最为常见的场景。每有突发灾难,往往引来众多的公益组织、救援机构往里冲。可如果没有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认可的关键指标和标准,不同的团队就很难统筹协调、沟通交流,救援中各自为政甚至相互干扰的现象难以避免,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救援的秩序和效率。

近年来,中国的人道救援组织机构频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国际层面的协作交流日益增多,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话语体系所带来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舞台上的“中国力量”。

“人道救援要花钱,但不是杂乱无章,乱撒钱。” 在乐施会贵阳办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雷光青见过不少只有激情而缺乏专业标准的救助行动。“有了标准,救灾的思路就更清晰,让我们知道如何去评估、推进救援行动。围绕标准产生的共同话语,能让不同的合作伙伴在救灾时更容易沟通协作,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政府机构、资助方沟通时,也可以作为提出需求的标准和依据,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探索者,有着较为丰富的全球性国际人道救援经验的乐施会认为,引入并倡导、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的人道救援理念、程序,致力构建一套具有高效指导方针、统一协调机制、利于各方共识达成的人道救援共同话语体系,甚至比投入救援资金、物质都更显得迫切、重要。所以,尽管在“标准”上的努力,难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却一直为乐施会孜孜以求。

事实上,国际上的人道主义救援标准并非只有《环球计划》,其他的还有《人道救援质量与责信核心标准》(The Core Humanitarian Standard on Quality and Accountability)等国际认可的管理工具。

乐施会结合在中国灾害紧急援助的客观实际,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探索,最终将《环球计划》作为首要推广的一套国际救援标准。因为“环球计划”不属于任何组织,没有会员准入、资格认证程序和强制规定等,其本质是关于救援质量和问责的自愿行为准则和自我规范工具。乐施会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广、普及环球计划。为了《环球计划》的推广、普及,《环球计划》手册已翻译成多国语言,而乐施会经《环球计划》的官方授权,把最新的2011年版手册翻译为中文版本,并负责印刷和发放。

“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这是有过人道救援经历的人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自2008年开始,乐施会针对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大量公益组织、救援机构缺乏专业知识这一情况,广泛开展了“人道救援与环球计划”培训活动,邀请有环球计划注册培训师资质且有参与全球国际救援行动经验的老师,为民间联合救灾伙伴和草根NGO提供免费培训。

有了精细化的标准,人道救援就更能超越传统观念中的“凑和救急”,让灾民在得到基本生存保障的同时,更得到“浴火重生”的尊严感。

当然,乐施会也知道,标准只是一种公众参与的工具,一种共识,环球计划也只是其中有助于拓宽人道救援国际视野的一种。这些年,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完善、成熟的标准,从国家到省、市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构筑了制度体系。

乐施会表示,对他们而言,推广环球计划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在如何与国家标准实现无缝对接上下功夫,使其既能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也符合国内实际,接上国情地气,落地生根。

政府救灾防灾拾遗补漏的守门员

今年是赵永柱在乐施会贵阳项目办公室工作的第12个年头,从普通工作人员一直做到负责人的位置,他做过农村发展、基础教育、减灾防灾、紧急救援等许多领域的工作,但在他的记忆中,每到雨季多灾时节,开展灾后人道救援是大家首当其冲的主要工作。早在1991年,乐施会通过参与贵州的洪水救援,拉开了参与内地防灾、救灾工作的序幕。

乐施会贵阳项目办位于贵阳一处普通居民小区里,租来的四室一厅成了办公场所,办公室简朴实用。几位工作人员一开始忙碌,就显得有些拥挤。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贵阳办所有工作人员的神经,一直被天气和新闻中的灾情信息牵扯着。强降雨没有停,反而愈演愈烈。不仅波及贵阳,这场侵袭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暴雨,最终导致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等地区受灾严重。这场暴雨,波及了贵州16个县,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有桐梓县、黎平县、锦屏县及榕江县。

面对突如其来的水灾,乐施会迅速进行了响应,贵阳、昆明、兰州项目办公室纷纷在相关省份开展了紧急救援项目。像以往一样,贵阳办第一时间通过政府渠道、公众媒体了解整体灾情及受助状况。政府有非常完善的灾情统计评估体系,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是民间组织难以企及的。

在人类所面对的不可知的未来中,“灾害” 不可避免成为关键词之一。赵永柱说,这些年来,他切身体会到,各级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越来越自信、包容、公开透明,政府对民间组织参与救援的态度和空间也不断开放和增大。

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很快有了结果,通过从民政、减灾、气象等政府机构了解到的信息,贵阳办及时掌握了洪灾发生情况及其影响、救灾和防灾进展、政府急需社会组织做什么等信息。经过对各方信息的综合研判,贵州办决定对贵州境内受灾严重的桐梓县、黎平县、锦屏县、榕江县进行实地灾情考察,并选择与贵州蓝天救援队、贵州阳光救援队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紧急救援。

暴雨仍越下越紧,可救援开始了,乐施会贵阳办的办公室变得几乎空荡荡了。难怪赵永柱之前解释说:“这样的办公室条件够用了。”因为他们希望将更多的资源投放给目标弱势群体,他们的工作场所更多是在扶贫一线。

被冲毁的道路、桥梁,垮塌受损的房屋,连片绝收的良田,陡陷困境的灾民……贵阳办与合作伙伴迅速赶赴灾区进行灾情评估,实地询问查看灾民的所需所急。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每一位救援人员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结合实地调查,制订客观、科学的救援计划。与灾民共同生活起居,让救援人员对灾害的影响感同身受,近距离倾听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又让他们对援助如何帮到救援对象的心坎里也更为有数。

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赵永柱又带领团队与当地政府及时进行互动沟通,以确保援助项目能立足于全局来统筹谋划,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片面性。紧张而有序地完成救援项目的申请、审核等内部程序,紧急救援就转入到一系列细致繁琐的实际操作中。

为尊重和满足不同受灾群体对救援工作的多元化需要,乐施会的救援手法多种多样,包括物资及非物资的救援,如粮油、食品、水、个人及卫生用品、临时住宿、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建筑材料、现金、培训及心理辅导等。通过向灾民征询意见、与政府部门协商讨论,针对本次洪灾,乐施会贵州办确定了以提供粮食、棉被和现金为主的,有针对性的援助方式。

为确保捐赠款物用于灾民身上,乐施会的每个救援项目都设有严谨的审计和监察制度、考核评估指标,为达到要求,赵永柱他们明白,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一车车乐施会救援物资风驰电掣发往灾区,一批批灾民得到救助后眉头有了舒展,这是外界看得到的救援效果,更有外界看不到的付出。

为保障受灾群众公平得到救助,他们与受灾群众代表和乡镇、村委干部一起确定救助受益名单,协商援助款物的发放方式、地点与方法。拟定的受益名单在村里张榜公示并接受村民监督。张榜公示无异议,立即开始款物发放,保证救灾物资准确到位。

仅这次就在受灾严重的黎平县、桐梓县、榕江县及锦屏县向 5527户共约20257名灾民,提供应急现金59万与347吨大米的援助,发放1000床棉被,满足灾民短期粮食等多元的需求。赵永柱告诉《中国周刊》,项目完成后,乐施会还与合伙伙伴、当地政府、志愿者进行回访,对实施项目的成效及救援人员的表现等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注重多方参与的人道主义救援风格

人道主义救援是否有“乐施会风格”?

在赵永柱看来,乐施会人道主义救援就是把每一分善款用准、用好、用出时效。时常会听到一些朋辈机构称乐施会是救援领域的行业标杆,赵永柱及同事们更愿意把这些评价看作是鞭策和激励。他说,乐施会在近40年的救援实践中摸索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理念和经验做法,比如,坚持把有限的救援资源集中投放在容易被外界忽略的贫困农村边远灾区,重视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关注本地受益人群的积极参与,关注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性别平等,注重救援的时效性和效率,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等等,这些可能就是风格吧。

救援实践中,乐施会注重因灾制宜、分门别类地满足灾民基本需求。如,在青海玉树地震救援期间,工作人员在灾区前线了解到,大部分受灾藏民吃不惯外地大量捐来的方便面,他们便调整了援助方案,改为给灾民提供糌粑、酥油等藏族人习惯的食物。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及受灾群体的差别,以灵活多样的手法分门别类进行回应。如回应地震时,提供比较多种类的救援,包括临时居所建筑材料、临时学校、粮油食品、御寒、卫生及生活用品等;回应洪灾时,针对洪水影响农民收成,回应多以粮食为主;回应干旱首先考虑水的应急供应,其次考虑弥补灾民的粮食短缺;回应凝冻,多以保暖为主,种子与牲口饲料也要考虑进去;如果灾情特别严重,造成人员伤亡较多,要考虑提供心理辅导及干预等。

2010 年,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山体滑坡灾难发生后,乐施会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评估灾情的过程中,注意到有一些灾民出现了心理变化,于是,他们在对灾民所需物资做出回应的同时,立即跟伙伴组织了心理干预志愿者到现场,为灾民提供心理疏导。

救灾过程注重多方参与一直是乐施会开展救援的基本方法,在紧急救援项目中,他们尤其注重合作伙伴、受助灾民等相关方的全面参与,特别要将受灾群众的参与体现在灾害救援项目从设计到执行的全过程。

在进行救援工作时,乐施会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及多元文化的特殊需求。赵永柱说他们灾情评估中会分群体来进行,发放救灾物质时,也会有意识地让妇女代表一家人去签字领救援物质,引导她们参与到救援项目的设计、讨论、监督的过程中来。

针对一些农村妇女处于相对被动从属地位的现状,在实施救援时,乐施会特别注重性别平等,会优先关注女性灾民的需求及参与。如在 2011 年贵州望谟 6·6 特大山洪发生时,他们优先考虑妇女的需求,优先回应炊具、妇女卫生用品等。

篇5: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一、火情报告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重、特大火灾火情报告后,经核实准确,立即上报县人民政府和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二、应急响应

Ш级响应

一般情况下,发现火情后,启动Ш级响应,乡镇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火场并在火场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迅速组织扑火力量,全力投入扑救工作;12小时后火场没有得到控制或发生需要跨乡镇支援扑救的火灾时,组建县级扑火前线指挥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县林业局局长赴火场协助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П级响应

当发生火灾持续燃烧24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受害森林面积100亩以上,或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或威胁居民地、重要设施、原始森林等安全,或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在省市、县交界地区的情况时,启动П级响应。

I级响应

当出现受害森林面积达1500亩以上仍未有效控制火情,或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威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原始森林等情况,启动I级响应。

三、应急救援

(一)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五个组:

1、综合调度组

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担任组长,林业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直接为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负责。12、后勤保障组

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领导担任组长,从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后勤保障供应工作。

3、前线指挥组

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领导担任组长,从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深入火场一线,进行规范化调度和指挥。

4、宣传报道组

由广电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负责防火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地按归口管理统一口径报道火情、灾情和防火工作情况。

5、技术咨询组

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领导担任组长,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为扑救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县武装部:组织、指挥部队和民兵加强防扑森林火灾培训演练,积极参加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县政府办:协调防火中地区与部门之间存在的问题;负责协调发生火灾的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物资供应、队伍调度和后勤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训练,加强林区乡镇、乡村消防监督工作,实行林区乡镇、乡村消防和森林火灾的共同预防,确保安全;及时查处火灾案件,协调、解决森林火灾案件查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林业局: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协调全县森林防火的组织、扑救、检查和监督工作;承担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县监委:组织协调和督促对发生森林火灾违纪人员的调查处理及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县法院:及时审判火灾案件,必要时提前介入。

县检察院:负责火灾渎职案件的立案侦察、起诉。对森林火灾刑事案件及时起诉,必要时提前介入。

县发改局:负责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立项、投资的安排,负责较大森林火灾扑救中防火物资的调配供应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指导、组织开展学校和教育单位森林防火安全教育。

县财政局:负责协调将县级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县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因森林火灾受伤人员的及时抢救、医疗等问题。

县广电中心:负责全县森林防火宣传报道工作。

县通信分公司:负责协调解决全县森林防火工作的通信联络工作。

县供电支公司:负责输电线路和小水电站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交通局:协调解决扑救森林火灾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车辆调度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灾民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及妥善安置灾民,做好扑火伤员的抚恤、遗属安置等工作。县旅游中心:负责全县旅游景点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及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做好全县林火卫星监测工作,及时通报所发现的林火信息,协调解决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现场有关风速、风向等气象服务问题。

县消防大队:负责协助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检查监督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协助培训森林消防专业和半专业队;组织消防队员参与森林火灾扑救。

县煤炭局:负责指导、检查、监督煤炭矿柱林基地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落实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安全措施,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和安全事故。

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历山自然保护区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和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

蟒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蟒河自然保护区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和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

横河林场:负责横河林场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和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

台头林场:负责台头林场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和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

篇6:应急救援响应流程

面对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启动应急响应”已经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1],然而,近年来通过实践暴露出应急预案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上下一致[2]、缺乏操作性[3]以及存在区域盲点等问题[3,4]。具体而言,较高层级应急预案更注重指导性,而不针对具体区域,难以适用于指导某具体区域的现场救援; 而较低层级应急预案包含具体的应急响应流程,但由于有些下级预案编制以各类预案编制指南为范本,在应对区域灾害后果时可能造成存在区域盲点等问题。因此,在某区域发生某事件时,需要将较高层级预案与较低层级预案进行衔接,并考虑事件发生区域的灾害后果,形成一个覆盖区域灾害后果且可用于指导现场应急响应的流程。

目前对于应急响应流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首先是对预案文本的应急响应流程分析及建模[5,6],这类研究旨在将预案文本转化为流程形式, 虽然能够使应急响应更具操作性,但无法诊断预案本身存在的问题。第二类研究是针对具体事件的已采取的应急响应流程建模[7,8],目的是对流程效率等性能进行分析,而不是事前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建模。第三类则是根据具体场景的具体损失分析确定应急响应行动,并进行流程建模[9],但由于灾害损失估计方法多种多样,该方法难以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事件进行应急响应流程建模。

因此,本文基于对目前我国预案中应急响应行动的梳理及区域灾害后果的分析,提出构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以实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的建模,指导区域的应急响应,该流程还可作为区域发生某事件所启动预案的应急响应评估模板,为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

1应急响应行动及其区域针对性

1.1基于预案的分层应急响应行动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必须要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等问题[1]。其中以“做什么”为核心,其余的几个问题都可看作是围绕着对“做什么”所规定的时间、行动主体、行动方式和所需资源的回答。预案中的应急响应章节集中体现了“事中”所涵盖的“做什么”,即不同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的所有措施和行动[10]。

由于突发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特点决定了应对不同事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行动差异,即根据以往的救灾经验和现有的应急预案,应对某类突发事件需要完成的几方面工作是确定的,因此应急响应行动以事件类型为导向。此外,应急响应行动还具有层次性,以体现不同层次预案的应急行动侧重点,国家级预案更多地是规定应急响应的几方面工作,保证应急响应行动的有序展开; 而现场级预案或规范更注重现场操作的规范与流程,保证救援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因此,本文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应急主题和应急任务两层,其层次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 应急主题为在应急响应过程中,针对不同事件类型进行救援的一系列应急行动的概括性描述。应急主题与事件类型直接相关,不同的突发事件具有为应对该突发事件所应该完成的主题,其中有些应急主题是事件特有的,有些主题在很多事件中都可能存在,因此事件与主题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应急主题一般存在于较高级别的预案中,保证了应急响应行动在整体上覆盖救灾的工作。应急主题并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是与事件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相对应的, 体现了不同阶段救援工作的侧重点,一般可按照“救人→救物→防御次生灾害”这一通用原则进行组织。

应急任务为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了应对具体灾害后果,以实现某一应急主题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救援行动,应急主题和应急任务是一对多的关系。如果说应急主题铺开了应急响应工作的 “面”,应急任务就是应急响应工作具体的“点”,并且这些“点”按照规范化的顺序进行连接,形成任务的执行流程。应急任务流程一般存在于级别较低的预案中,集中体现了应急响应工作的细节和应急处置措施的流程。与应急主题的顺序相比,应急任务的执行顺序更加严格与规范化,需要按照预案中的规定执行。

1.2区域灾害后果及其与应急响应行动关联分析

分层的应急响应行动结构的设计是基于现有预案系统梳理不同事件下可能的应急行动,回答了 “做什么”的问题。然而,由于事件类型不同、事件发生的区域不同,使得灾害后果不同,因此采取的应急响应行动也应该不同,如果采取不必要的应急行动,就会造成救援力量的冗余与浪费; 如果应急行动覆盖不全面,就会使区域救援存在盲点。因此在 “做什么”的基础上,对 “是什么”即区域灾害后果的分析也至关重要。

确定“是什么”的关键即是如何定义区域发生某事件后具体的灾害后果。灾害系统论认为承灾体作为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 是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11],同时也成为应急救援的对象[12]。因此,由于承灾体在区域中客观存在,则以承灾体表征区域; 由于承灾体在致灾因子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受损状态,则以承灾体的状态表示灾害后果; 由于应急任务是针对具体灾害后果的救援行动,则建立承灾体状态与应急任务的关联,由于应对某一灾害后果可能需要一系列的应急任务,因此承灾体状态与应急任务是一对多的关系,对区域灾害后果的分析及承灾体状态与应急任务关联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样则建立了区域灾害后果与应急响应行动的关联,由于事件不同、区域不同,使承灾体不同,所产生的灾害后果也不同,相应采取的应急任务流程也不同,这体现了不同区域发生不同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的差异。

2应急响应逻辑流程的构建

2.1应急响应逻辑流程表示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应急响应逻辑流程即为当某区域发生某事件时,基于现有应急预案及区域的灾害后果,构建逻辑上应对该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应急响应逻辑流程与一般意义上的应急响应流程的差异在于: 首先,应急响应逻辑流程综合集成不同层次的预案中应急响应行动,应急主题与应急任务的层级结构体现不同层级预案的纵向衔接; 第二, 该流程是在分析区域灾害后果的基础上构建的,根据灾害后果与应急任务的对应关系构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体现应急响应流程的区域差异,有助于提高区域灾害救援的覆盖性和针对性。

2.2应急响应逻辑流程要素的获取

应急响应逻辑流程的要素及其关系作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构建的基础,作为先验知识存储。根据前文对应急响应行动及其区域针对性的分析,由于预案是在长期应对灾害的实践中的方法总结,本文主要在我国预案中提取构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所包含的应急主题、应急任务、承灾体、承灾体状态及其关系等要素。此外,国内外涉及应急响应行动的文件也都可作为逻辑流程各要素获取的来源,特别是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 ( FEMA) 在国家规 划方案 ( NPS) 中提出了通用任务表( UTL) 的概念,定义了各级行政部门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各个时期所应该采取的任务[14],可对从我国预案中提取出的要素进行补充,完善应急响应逻辑流程的要素。

应急主题作为与事件相关的概括性的概念,一般可从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法规等规范性文本中获得。由于国家级应急预案最具权威性且是针对不同事件的,因此,从国家级专项预案应急响应的小节中抽取不同事件的应急主题,通过对预案应急响应章节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为代表,应急响应章节下的二级标题高度概括该节内容,可以直接作为应急主题; 第二类以《国家防汛抗旱预案》为代表,应急响应的二级标题即是启动的级数,此时不能以二级标题作为应急主题,需要从内容中提取应急主题。由于应急主题在预案内容中以名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存在,因此要对内容进行分词处理,主题获取的具体步骤为:

Step 1. 将预案应急响应二级标题或章节内容进行分词处理;

Step 2. 对分词结 果进行筛 选,保留动词 和名词;

Step 3. 与预案原文比对,由原文语义连接表达完整含义的动词短语;

Step 4. 保留与救援直接相关的动词、名词或动词短语,即为应急主题。

应急任务的获取是以应急主题为核心进行梳理,应急任务作为更加具体的应急行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一般现场预案、操作标准与规范等文件对应急任务及其执行顺序有详细的叙述。在梳理应急任务时,一方面要抽取出不同主题下的应急任务,另一方面还要抽取出规范的应急任务执行顺序,

为了与区域灾害后果建立关联,抽取应急任务时还需要同时考虑到区域的承灾体及其状态。对于承灾体和承灾体状态,目前已有系统的研究,谭华等总结了不同事件可能的承灾体及其可能的状态[12], 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在提取应急任务时,还要提取应急任务所应对的承灾体的具体状态,因为动词或名词蕴含了应急任务、承灾体或承灾体状态的信息,因此要保留动词和名词; 形容词形容承灾体状态,则还需要保留形容词。具体步骤为:

Step1. 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保留名词、动词、 形容词;

Step2. 与原文比对,根据原文语义连接动名词短语,并保留与救援直接相关的即为应急任务;

Step3. 根据原文 语义确定 应急任务 的执行顺序;

Step4. 根据原文语义及事件承灾体及其状态研究成果,保留与承灾体相关的名词和与承灾体状态相关的名词或形容词;

Step5. 根据原文语义建立承灾体、承灾体状态与应急任务的关联。

2.3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构建过程

当某区域发生某事件时,构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要从事件和区域同时出发,在已梳理的要素中提取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

首先,当某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确定突发事件的类型就可以确定与事件相关的应急主题,然后确定应急主题所涵盖的所有的应急任务及任务执行顺序。当区域确定时,可以确定区域承灾体,然后进一步分析事件作用于承灾体可能导致的状态及承灾体状态可能的演化顺序。然后对应急任务进行筛选, 当区域中不包含某承灾体时,作用于该承灾体的应急任务就都不包含在应急响应流程中; 虽然包含某承灾体,但是该承灾体不产生某种状态,对应该状态的应急任务也不包含在应急响应流程中,这样通过筛选最终确定了应对某区域某事件的应急任务。然后结合承灾体状态演化顺序及应急任务的执行顺序,就可以将这些任务进行连接形成面向不同应急主题的应对区域不同灾害后果的应急响应的任务流程。最后再按照一定的原则连接应急主题,这样应急任务流程也被连接起来,形成了应对某区域发生的某事件的应急响应逻辑流程,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3预案应急响应流程评价方法

基于应急管理知识供需匹配的原则[14],应急响应逻辑流程可以视为事中应急处置的需求知识,进而可作为区域发生某事件所启动预案的应急响应评估模板。由于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是在对区域承灾体及其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承灾体及其状态分析的越全面,应急响应逻辑流程越完备,从而发现预案应急响应中存在的缺乏区域针对性与完备性等问题,节约预案评估成本,提高预案的有效性。

本文采用计算区域应急响应逻辑流程与所启动预案的应急响应流程的相似性的方法进行预案有效性的定量评估,预案应急响应流程的获取首先是按照逻辑流程中的要素抽取预案应急响应流程中的要素,但要素间顺序的组织则按照预案中的语义关系。

为了定量刻画流程行为的差异,利用Petri网中的可达标识图的模拟关系衡量流程行为的相似性[14],令RG1= ( V1,E1,v10,V1F,S1) 和RG2= ( V2, E2,v20,V2F,S2) 分别为Petri网P1和P2两个可达标识图,对于两个标识vl∈Vl,v2∈V2,量化模拟关系函数Qs( v1,v2)[15]描述v2可模拟vl的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参数p用于衡量两个标识本身及其后继标识对Qs影响的权重,即流程整体的行为特征对当前标识的影响。σ 则是v1所使能的所有变迁的数目。N( v1,v2)[15]为点相似性函数,通过入度与出度之间的差异来衡量两个节点的结构相似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L( t,t')[15]是可达图中边的相似性函数,由于我们所比较流程中的相似活动严格相同,即拥有同样的名称和描述,其形式化定义如下:

给定两个可达图并选定其中之一的某个标识, 找到另一个可达图中与其存在最大模拟关系的标识,然后利用一系列最大的Qs值的归一化线性均值Ps[15]来综合度量两个可达标识图间的模拟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4汶川地震应急响应逻辑流程的构建及应用实例

4.1汶川地震应急响应逻辑流程构建

以汶川地震为例,构建应急响应逻辑流程。只考虑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应急主题来源于《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包括搜救人员、医疗救治、卫生防疫、 安置受灾群众、抢修基础设施、防御次生灾害、维护社会治安、重要对象保护等八个主题。

汶川地区的承灾体包括人、建筑物、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山体、化工厂、易燃易爆品、熊猫等珍稀动物及羌族文物等。以承灾体人为例,有失踪、压埋、心理受创、受伤、易感染、死亡、需转移安置和需转移疏散等状态,根据这些状态确定相应的应急任务。汶川地震中承灾体人对应的应急响应逻辑流程要素如表1所示,其中搜救人员这一主题下的应急任务来自《地震救援技术简明手册》,卫生防疫的应急任务来自《地震安全手册四—灾后卫生防疫指南》,受灾群众安置的任务来自《地震安全手册六— 灾民安置》,医疗救护的任务来自《全国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卫生防疫防病应急预案》。

按“救人、救物、防御次生灾害”的原则串联主题,由于主题的顺序要由决策者确定,本例只给出一个可能的应急主题顺序。根据逻辑流程的构建方法得到汶川地震的应急响应逻辑流程如图4所示,其中具体描述了医疗救援这一主题下的应急任务流程。

4.2预案应急响应流程评价

以医疗救援这一主题下的任务流程块为例,选取为应对该地区地震事件某部门颁布的医疗救援现场操作手册作为评估对象,按照逻辑流程中的应急任务对其内容中表达相同含义的任务进行抽取,并按照其语义关系组织其先后顺序,得到该文件中应急响应流程如图5所示。为了定量刻画预案流程与逻辑流程行为的相似性,首先将流程用Petri网的形式进行建模,然后得到流程的可达标识图,如图6所示。

然后按照行为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取p值为0. 5,得到流程的相似性量化结果,如表2所示。

医疗救援的现场应急响应流程与逻辑流程的流程行为相似性度量结果为76. 5% ,可作为该预案应急响应有效性的定量评估结果。该文件中缺少对伤员后送之后的任务,即系统检查治疗、伤员安置与回访复查的规定,建议在应急响应中不仅要重视现场抢救,还要使应急响应行动覆盖到后续的医疗,保障医疗救援的持续性与完备性。

5结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应急救援响应流程】相关文章:

救援应急预案04-16

应急救援计划04-27

应急救援方案05-16

应急救援力量05-09

救援应急通信论文04-16

安全救援应急预案06-22

地震救援应急预案06-28

水上应急救援预案07-16

特大应急救援预案07-17

台风应急救援预案07-17

上一篇:互联网热点高考素材下一篇:班组长岗位职责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