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空坠落防治措施

2024-05-04

防高空坠落防治措施(通用8篇)

篇1:防高空坠落防治措施

防高空坠落措施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米(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坠落事故。一.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别规律,大体分为九种类型

(1)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2)脚手架坠落(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4)石棉瓦等轻型局面坠落(5)拆除过程中发生的坠落(6)登高过程中坠落(7)梯子上作业坠落(8)屋面作业坠落

(9)其它高处作业坠落(构架上、设备上以及其他物体上的坠落)

二.高处坠落的原因规律

是指由于人们在高处作业是违背了客观事物规律,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具体原因

三.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

1.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根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每类高处坠落事故控制要点。(1)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及控制要点: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边作业时要小心作业;不要在洞口旁边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

(2)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脚手架荷载不得超过270kg/㎡;脚手架离墙面过宽时盈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及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悬空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加强施工计划和各工种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进行悬空安全作业;操作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避免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从事高空高处作业。

(4)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在屋面上作业人员应川防滑鞋;屋面坡度大于25º应采取防滑措施 ;背向檐口移动;使用外脚手架工程施工,外立杆要高出檐口1.2m,并挂好安全网,檐口外架要满铺脚手板;

四.高处坠落事故的综合预防、控制

(1)对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要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具有预防、控制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2)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的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防护用品,不准赤脚作业。(4)要按规定要求支搭脚手架。如,架子高度达3米以上时,每层要绑两道护身栏,设一道挡脚板,脚手板要绑牢,不准有探头板。

(5)要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凡在4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设一到3至6米宽的安全网。如果高层施工时,每隔四层还要支一道3米宽的固定安全网。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时,应保证里往高处建筑物1米以上,而且立网要

搭接好,使用安全可靠。

(6)使用高登和梯子时,单梯只许一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至70°为宜,梯子下脚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设人字梯时40° 为宜,同时两梯要牢固,梯子移动时不准站人。使用高登时,单凳只准站一人,双凳支开后,两凳间距不得超过3米,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7)在没有可靠的防护措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再高处作业,同时安全带必须经过检测。(8)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

(9)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另外,还须做好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如发现异常状态,要及时加以排除,使之达到安全使用要求,从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篇2:防高空坠落防治措施

近期,间冷塔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在翻模和拆装三脚架时存在安全隐患,差点造成施工人员坠落的安全事故,虽然没有发生安全施工,但是此事件必须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项目部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现场排查安全隐患,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具体防止施工人员坠落措施如下: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施工作业时必须正确施工安全带;

2、施工作业人员严禁酒后上岗;

3、定期组织施工班组学习培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分析安全隐患及辨识危险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5及大风以上禁止高空作业;

5、翻模和拆装三脚架的作业人员必须精力集中,上下的指挥号令不能相互影响,造成混淆,作业人员应随时保持警惕,对意外情况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6、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整改的监督检查;

7、夜晚作业时,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措施,若照明不足,施工作业人员有权拒绝施工;

8、施工班组长必须组织人员一起上下班,不得将单独的人员留到筒壁上施工;

篇3:防高空坠落防治措施

随着计算机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科学的高速发展, 用户对于设备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实际应用中, 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和人员作业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设备使用人员对于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越来越关注。

在高处作业时采用的防坠落装置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案例, 随着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作业活动方式的不断变化, 用户在该类产品的多次实际使用中就提出了一些形状设计带来的设计缺陷并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改造和变更。

1 可靠性简述

根据国家标准GB-6583的规定, 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包含了耐久性、可维修性、设计可靠性三大要素。产品实际使用的可靠性叫做工作可靠性。工作可靠性又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产品设计制造者必须确立的可靠性, 即按照可靠性规划, 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选用, 经过设计、制造、试验, 直到产品出产的各个阶段所确立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是指已生产的产品, 经过包装、运输、储存、安装、使用、维修等因素影响的可靠性。

设备部件的设计可靠性对于设备的整体运行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 在高处作业防坠落装置的轨道的就存在不同的外形, 而在线路沿途变换多端的外界条件的影响下, 加上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活动中作业的需要, 轨道形状对于人员作业安全可靠性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员作业时的生命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

2 高空防坠落装置轨道简介

高处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危险性很大, 对于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如果发生事故, 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高空防坠落装置主要由安全器、安全器轨道、轨道固定部件、轨道终端装置、安全绳等组成。其中安全器、安全绳均可以做检测和测试, 但是轨道属于固定安装长期使用, 无法随时检测。

第一种轨道采用钢丝绳, 见图1所示, 为国内某公司开发的成套装置, 正常情况下安全器沿着钢丝绳上下运行, 如果发生突然坠落, 安全器就卡在钢丝绳上面, 受力全部集中在轨道在上端与挂环的连接处。受力轨道固定完全靠上部和下部的两个挂环受力确定。

第二种轨道采用工字型钢轨道, 见图2所示, 为国内某公司开发的成套装置, 正常情况下安全器沿着钢轨道上下运行, 如果发生突然坠落, 安全器就靠制动装置卡在轨道上面, 同时四个轮子也辅助压在轨道面, 受力方向均垂直于与轨道的接触面。轨道固定完全靠各个间隔的钢抱箍确定。

3 轨道设计对装置整体可靠性的影响

轨道设计主要考虑如何与安全器的配合、材质、作业环境、作业特点、安装、施工、维护等因素。现在轨道有好多种, 有不锈钢的、钢丝绳的、玻璃钢的、还有其他合金材料的。轨道的形状有“工”字型的、“I”字型的、“T”字型的, 还有其他的。主要是以“工”字型 (工字钢) 的、“I”字型 (钢丝绳) 的为主。

在实际使用中, 可能出现偏离正常设计作业情况的作业环境, 下面就一种特殊作业环境下轨道对防坠落装置整体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这种特殊环境正是该装置可靠性方面必须作为核心进行设计而必须在设计时进行考虑的。

(1) 作业环境描述:在作业过程中, 如果作业人员不慎失足从高空坠落, 人员坠落后其身体在空中摇晃而又不能及时制止随着惯性左右摇摆的情况下。

(2) 影响分析:第一种轨道, 如图3所示, 如果出现轨道作业人员坠落过程中左右摇摆, 受力集中点出现明显的变化, 出现第三个受力点, 而且随着摇摆不断转移。在这种情况下, 假设轨道采用的钢丝绳出现腐蚀、钢丝绳断股、钢丝绳连接件连接处年久失修固定不牢等情况, 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二次坠落事故, 后果非常严重。

在某区域的建筑物使用中发现, 钢丝绳由于该区域酸雨出现腐蚀生锈, 但是实际使用人员并未能定期对轨道维护和更新。同时上下端部的连接处也出现磨损腐蚀。

第二种轨道, 如图4所示, 如果出现轨道作业人员坠落过程中左右摇摆, 受力集中点出现转移, 受力点集中在轨道面两侧, 时而在左边时而在右边。在这种情况下, 假设轨道采用的工字钢出现表面严重腐蚀变形、安全器采用的制动板的材料与轨道的材料一致而导致出现卡不牢、滑动等现象、轨道采用的材料不够强度出现轨道与安全器接触的颈部折断等情况, 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二次坠落事故, 后果非常严重。

在南方某区域的电力设施使用中发现, 轨道由于该区域酸雨出现腐蚀生锈, 但是实际使用人员并未能定期对轨道维护和更新。同时轨道端部的连接处也出现腐蚀, 连接轨道的连接件也出现。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出现了制动距离比实验数据增加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种现象, 可能就会出现二次事故, 后果非常严重。如果安全器与轨道的结合处出现轨道损坏面摩察力减小, 同样如果采用同样的两种材料, 在此种情况下, 也会出下瞬时压力转化为顺滑, 造成人员死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两种轨道在设计时整套装置正常工作条件下并未完全考虑到以上的制动可靠性失灵的情况,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作业情况往往是千变万化, 可能导致在部分特定环境下完全不可靠。

4 通过改变某设备外形改善设备可靠性的实例

分析以上的轨道设计, 可以通过对轨道的设计形状、选材的变化达到对于设计整体可靠性的提高。

下面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解决以上处在的难题。采用如图5所示的轨道, 在以上出现的同样的左右摇摆受力下, 此轨道可以有四个辅助接触点, 在安全器的上下两个部位, 受力方向相反, 对于发生的左右摇晃的受力可以完全分解在侧向的轨道受力面上, 受力影响效果分散;在出现安全器的滑轮损坏的情况下可防止出现安全器脱落的大型事故, 而是直接卡在轨道的里面。同时通过测试发现该轨道即使在安全器的滑轮出现严重损毁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卡在轨道里面达到制动的目的。

同时在轨道的选材方面, 采用硬度差技术, 完全避免了两种相同的材料在接触上出现的卡不住的情况。

5 结束语

通过改变以上设备部件的设计发现,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面, 设备部件对于设备整体使用安全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在设备设计的初期就能够尽可能全面的特定使用环境下的对设备整体使用安全可靠性的影响, 全面考虑出现的使用环境变化情况, 对于设备后期的运行维护就带来很大的方便。

摘要:简要介绍了两种防坠落装置轨道采用不同形状对于防坠落装置整体可靠性的影响, 并通过改变该设备轨道形状达到改善防坠落装置整体可靠性的一个实际案例说明了产品设计应该结合实际使用环境进行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防坠落装置轨道,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电力高出作业防坠器》DL/T1147-2009

篇4:高空坠落的背后

金宁市的秋天总是特别的短,所以难得一个晴天的午后,大家都出来走一走,感受冬天来临前的阳光。然而,小叶和小汤却没这么好的运气:又有命案发生了。

当他们赶到现场时,警戒线外站满了围观的人。案发地点是钟楼区的繁华地带,人来人往。死者是从高楼坠下死亡的,尸体盖着白布没有被移动。

“先拍照,锁定尸体位置。”小叶领着现场勘验的民警,测绘了尸体的位置。死者距离高楼的水平距离为2.2米,小叶大致估算了下这栋楼的高度,默默地点了下头。坠楼可以看作一个平抛运动,根据物理公式S=0.5gt^2,以及水平的距离来计算,能判定出死者坠下时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很低。这就排除了两个人抬着被害者合力往下抛掷的可能。拍照之后,遗体被殡仪馆的车运走了。

(二)

死者的身份很快查清:夏某,女,25岁,未婚,某进出口公司的会计。而这家公司就位于死者身后这栋大楼的顶层,也就是说,死者是在上班时间从办公地点坠楼身亡的。

“我们也很意外,”王经理是最先发现尸体的人,“当时是午休时间,突然就听到楼下“嘭”的一声,我探头一看,天啊,楼下躺着一个人,不消说,肯定是跳楼了。但没想到居然是小夏。”

“嗯……”小汤认真地做着笔录,“那你最后一次看到她是什么时候?”

“上午11点左右吧……”老王想了想,“早上她来上班时,看起来很正常啊,完全没有想到……”

附近的监控拍下了几个人从街对面跑来查看的情形,据此推断跳楼事件发生在13∶19左右。这栋楼通往天台有两扇门,其中一扇在走廊上,能够被监控拍下;另一扇小门则背向监控探头,看来死者恰好就是从这扇没有被监控拍到的小门上去的。

(三)

天台上,现场勘验正在进行——

和其他的高楼一样,XX大厦的天台周围也砌着一堵矮墙,防止坠楼。如果要跳下去,必须爬到矮墙之上,想来夏某的最后几分钟就是在这儿度过的。

“师兄,这儿应该就是第一现场了吧。”小汤指着矮墙说。墙根处随意地扔着一双浅紫色的高跟鞋。显然这属于死者夏某,因为尸体恰好是光着脚的。

“嗯,”小叶点点头,“高跟鞋的位置拍照,一会儿提取回去。”

在满是灰尘的矮墙上有一双清晰的脚印。从方向上看,脚尖朝着小门的方向。

“这个倒有点意思,”小叶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这样看来,死者既不是面向楼下,也不是背向楼下,而是侧身跳下去的。”

“是啊……”——咔嚓咔嚓,小汤从各个角度拍摄了足印,“如果是故意坠楼的话,往侧面倒下去,这个姿势很别扭。”

除此之外,天台上似乎没有其他有用的线索了。

(四)

勘验完毕,小叶来到夏某的办公室,开始找公司职员逐个谈话。遗憾的是没有目击证人看到她走向天台,当然也就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坠楼的了。

“叶警官,”一个年轻女子突然敲门进来,“这个是在她抽屉里找到的!”

“哦?”小叶戴上手套,从年轻女子手里接过一张小纸条。

纸条大概只有3指宽,周围裁剪很整齐,上面有一行黑色的手写字迹——“我实在是做不来了!夏XX。09.21”

“这是她写的?”小叶认真地看着纸条,“9月21日,就是昨天啊。她死前留下来的?”

“是她写的,我熟悉她的字。”一旁的王经理点点头,“这位是小张,小夏的同事。”

“是的,我坐在她对面,平时关系很好……”小张看起来很伤感。

“可惜。”小汤叹了一口气,“你们应该叫我们来处理的。这张纸除了你还有谁接触过?”

“呃……”小张一愣,“我,王经理,小刘、老赵,4个人。我们看到纸条也就急了,都接过来看了看,没想到要保护证据……”

“哎,算了。”小叶拿出一个证物袋,将纸条小心地收起,“你们4位,一会儿跟我回去录一下指纹。”

(五)

傍晚,钟楼分局刑警大队。

尸检那边,死因被确定为“高坠身亡,重度颅脑开放性损伤,合并脾脏破裂内出血”。除此之外,死者在坠落过程中和墙外突出的物体刮擦,身上有明显的擦伤痕迹,5楼的空调室外机、7楼的雨棚上,也都找到了被刮擦的痕迹。坠楼的位置也被确定下来,就在那个足印旁边。天台矮墙上的足迹,经过比对确认是死者夏某赤脚留下的。尸体脚上的丝袜上也检出了防水漆的成分,这与矮墙上的涂料是一致的。物证组在足印旁边的一根下水管上发现了一个并不显眼的手印,尽管无法辨别指纹,但经过比对可以确定是死者留下的。

血液毒物分析筛查后,可以确定死者生前没有服用过毒品、精神类或镇定类药品。她在坠楼之前,神智是完全清醒的。法医还发现,夏某生前已经有了妊娠,孕期大致是在9周左右。

那张纸条的检查也迅速完成。文检处的同志通过笔迹鉴定确认纸条的确是夏某亲笔书写,并且纸条是被人用裁纸刀和尺子,从A4纸的中间整齐地裁切下来的,裁切线上方应该还有文字,因为裁切线边缘残留有墨点。

“这样啊……”拿着鉴定意见书,小叶想了一会儿,“夏某的办公桌应该还没有解封吧?”

“当然。”小汤点点头,“整间办公室都被我封闭了。”

“好,我们再去看看。”小叶点点头。

“你觉得这个不是自杀,不是意外?”小汤说道。

“显然不是。”小叶微微一笑,“运气好的话,马上就能抓到凶手了。”

篇5:防高空坠落施工安全交底

一、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严禁精神不振、注意力涣散者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后操作。2)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要定期体检,严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登高作业;严禁酒后登高作业。施工场地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施工时需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不在连续梁等结构物边缘无故停留,不得随意往桥下乱扔杂物。

4)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高空作业。

5)施工过程中必须设专人现场监督施工。

各项工作指挥操作人员与机械操作人员要配合默契,工作时要精力集中,以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二、防高空坠落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人员经常在施工前对工地各各角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并要求其更正后在作业。

2)施工队在每天上班前结合施工特点和作业工艺对全员进行级前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

3)设专职人员,配合各作业班组检查、监督工作、消除隐患。4)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落实整改。5)高空坠落事故控制在“零”。

篇6:防高空坠落与施工坍塌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九星佳苑住宅楼,总建筑面积41136.03平方米,主楼地上二十层,地下一层,剪力墙结构。

施工现场易发生高空坠落和施工坍塌事故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坑坍塌;

2、模板支撑体系;

3、脚手架坍塌;

4、临时设施坍塌;属特级高空作业,危险性较大,为预防高空作业时发生坠落和施工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企业提出的要求,特编制本方案。

一、项目部组织机构与分工

项目经理:郭新龙

技术负责人: 裴步尚

质量负责人:卫敬宏

安全负责人:张杨春

施工负责人:王雅宁

材料负责人:武明功 机械负责人:杨明华

二、安全方针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关爱生命、健康发展

三、目标指标

1、杜绝死亡事故。

2、重伤事故控制在0.3‰以下。

3、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2‰以下。

4、安全防护达标合格率100%。

5、安全防护达标优良率55%以上。

6、保证实现省级安全文明工地,争创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四、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行业法规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 《建筑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3、国家标准

①《安全帽》②《安全帽试验方法》③《安全带》④《安全网》⑤《安全色》⑥《安全标志》⑦《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⑧《安全电压》⑨《高处作业分级》⑩《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

4、地方法规

《山西省建筑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国家规定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6、其他标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手册》

五、高空坠落与施工坍塌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不使用劳保用品;脚手架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2)、预防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的“四口”防护措施,即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应有防护措施。如楼梯、通道口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并加装安全立网;预留孔洞应加盖;大面积孔洞,如吊装孔、设备安装孔、天井孔等应加周边栏杆并安装立网。

②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如上部作业应满铺脚手板,外侧边沿应加挡板和网等防物体下落措施。

③“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中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走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或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等均属于临边危险地域,应采取防人员和物料下落的措施。

④施工过程中与外电线路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当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的边线之间达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屏障、保护网等措施。如果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还应设置绝缘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⑤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现场临时用电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⑥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脚手架高空坍塌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CJl30--2001)已经于200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搭设与拆除、架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等设置不规范,由此导致了多起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2)、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

(3)、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项目部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全管理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专项施工工程,如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塔机拆装等,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工程施工中凭个人经验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甚至引发伤亡事故。

(4)、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和在脚手架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问题。(5)、在脚手架上发生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加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②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有关规范和要求。③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

④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

3、深基础土方坍塌工程预防控制措施:(1)、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确定支护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放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及检测要求等。

(2)、临边防护:当基坑施工深度达到2m 时,对坑边作业已构成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的规定,应搭设临边防护设施,且应符合《施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排水措施:基坑开挖时恰逢雨季,施工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特别是雨后复工应仔细检查土壁稳定。基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落实方案中排水措施,加强基坑积水清抽工作。

(4)、坑边荷载:坑边堆置土方和材料包括沿挖土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槽边过近,堆置土方距坑槽上部边缘不少于1.2m,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5m。土方开挖如有超载和不可避免的边坡堆载,包括挖土机平台位置等,应在施工方案中进行设计计算确认。

((5)、上下通道基坑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不准攀爬模板,脚手架以确保安全。

((6)、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时,所有施工机械应按规定进场经过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确认合格,并有记录。挖土机作业位置的土质及支护条件,必须满足机械作业的荷载要求,机械应保持水平位置和足够的工作面。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配合操作时,人员不得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必须进入时,需待挖土机停止工作后。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角的危险作业。挖土机司机属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7)基坑检测:基坑开挖之前应做出系统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精度要求、检测点布置,观测周期、工序管理、记录制度、信息反馈等。基坑开挖过程中特别应注意检测:(1)支护体系变形情况;(2)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变形;(3)临近建筑物动态。((8)、作业环境 基坑施工的照明问题,配电箱设置及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架设使用均应符合电气规范规定。

4、模板防坍塌工程预防控制措施:

(1)、立柱稳定:立柱材料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柱底部支撑结构必须具有支撑上层荷载的能力,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当支撑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安装立柱的同时,需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2)、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的选材及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土上的支撑点应牢固平整,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以保证稳定性。

(3)、施工荷载:模板堆料和施工设备应合理分散堆放,不应造成荷载的过多集中。((4)、模板安拆: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作业面,支拆3m以上高度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工作台,高度不足3m的可用移动式高凳,不准站在拉杆、支撑杆上操作,也不准在梁底模上行走操作。安装模板应符合方案的程序,安装过程中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的稳定措施。模板拆除前,应对照拆除的部位查阅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拆模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拆除,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的部分。拆除模板作业比较危险,防止落物伤人,应设置警戒线有明显标志,并设专门监护人员。

5、塔式起重机防坍塌预防措施: A、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2)、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2个100吨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落下,使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B、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2-3台适量吨位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锁平衡臂,其中一台在拆臂时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

(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汽焊割开。C、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式,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2)、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D、锚固系统情况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辟过程要平稳并锁住;(2)、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E、塔身结构变形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3)、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6、起重吊装作业防高空坠落措施: A、防止高空坠落

(1)、吊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2)、吊装工作区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入内。起重机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

(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4)、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层应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B、防止物体打击

(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

(3)、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C、防止起重机倾翻

(1)、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以免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或拉断绳索而使起重机失稳。

(2)、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同时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3)、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

(4)、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及的地点,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过程。

(5)、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D、防止触电

(1)、吊装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用电线路和设备。

(2)、构件运输、起重机在电线下进行作业或在电线旁行驶时,构件或吊杆最高点与电线之间水平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3)、塔式起重机或长吊杆的其他类型起重机及钢井架,应有避雷防触电设备,各种用电机械必须有良限的接地或接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并定期进行地极电阻摇测试验。

七、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首先对作业人员分片、分工种选用相关教材随时随地的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2、根据作业面上随时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操作者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增强作业面的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让他们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 不被他人伤害。

3、各工种在高空作业前,施工员和安全员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各工种在高空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临边防护的外挂架,栏杆是否牢固可靠,行走过道是否平移可靠,发现易坠落的物品要及时清理。

5、作业人员应根据高空作业要求,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

6、加强高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规范要求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八、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

1、加强高空作业人员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所使用的材料及各种工具应平稳的堆放在施工层面上,周边的外防护挂架上严禁堆放各种材料、设备和负荷较重的物品,保持行走过道的整洁畅通。

2、在施工中,各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施工层面上的工具和材料堆放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严禁作业人员向结构下方抛掷任何材料,以免发生物体打击伤人事故。

3、在砼施工作业、模板拆除作业、钢筋绑扎作业、大模板吊装作业和清理楼层时,用密目网把作业层面的洞口封严,以免落物伤人。

篇7:防高空坠落及临边防护施工方案

号:编制单位:编 制 人:审 核 人:审 批 人:日

期: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A1-03-08地块项目工程

防高空坠落、临边洞口防护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4、《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5、施工组织设计

6、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1、上海国际医学园区A1-03-08地块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90386㎡,共8幢建筑物,一层地下室。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65500㎡,地下总建筑面积24886㎡,主要为车库、酒店设备用房等,车库部分战时为六级人防。

2、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基地北临周邓公路,东靠康新公路,西接一号河,南侧为已建成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本项目系上海重大项目“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配套工程,也是园区高端医疗服务产业和功能配套的组成部分。拟建一座五星级酒店(7#楼),由6座建筑组成的办公楼群(1~6#楼)及其裙房(8#楼)。

三、高空坠落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1、高空坠落的具体表现形式

(1)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

(2)脚手架上坠落;(3)悬空高处作业坠落;

(4)石棉瓦等轻型物料坠落;(5)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6)登高过程中坠落;

(7)梯子上作业坠落;(8)屋面作业坠落;

(9)其它高处作业坠落(塔吊上、卸料平台上、设备上、构架上、以及其它各种物体上坠落等)。

2、预防高处坠落措施(1)安全管理

1)、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人。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2)、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民工的培训教育。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安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从而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3)、坚持班前安全活动,针对班组专业特点和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按时复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有心脏病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2)“三宝”管理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必须正确使用。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是合格品,并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按规定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认真教育、严格检查、督促职工正确佩戴使用。

1)、安全帽

①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2007)国家标准。安全帽需经常进行检查,有异常损伤、裂痕等应立即收回停止使用。

②每顶安全帽上应有: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等。并有出厂合格证。

③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

2)、安全带

①安全带应符合《安全带》(GB6095—2009)要求,安全带的带体上应缝有永久字样的商标、合格证和检验证。合格证上应注明:产品、生产年月、拉力试验、冲击实验、制造厂名、检验员姓名等。

②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高处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

③安全带使用中应做垂直悬挂,高挂低用较为安全,当在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不宜低挂高用,不应将安全带的绳打结使用,不应将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或直接挂在非金属绳上,钩子必须挂在连接环上使用,防止绳被割断。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在1.5—2.0m,当使用大于3.0m的长绳时,应加缓冲器。

3)、安全网

①安全网的规格、材质必须符合《密目式安全网》(GB5725—2009)国家标准。耐贯穿性试验、冲击试验符合要求。安全网必须有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②在建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③密目式安全网严禁作为平网使用。

④安全网的系绳绑在支撑物(架)上,应符合打结方便、连接牢固、易于拆卸的原则。密目式安全网安装时,每个环扣都必须穿入符合规定的纤维绳或12—14号的铅丝。

4.1平网安装时系结点应沿网边均匀分布,每个系点以一根独立的○绳连接,系绳要连接牢固而又不容易解开,受力后不能散脱,筋绳要连接在支撑架上。

4.2立网要牢固扎结,固定点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上下两片网○之间的拼接要严密。

⑤安全网支设完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洞口防护

在建工程的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均需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护,并且要有醒目的示警标志,夜间还要有红灯示警。

(1)楼梯口防护

楼梯扶手应在楼梯踏步拆模后及时安装。否则,应沿楼梯设置1.0—1.2m高的护身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规范规定,整齐牢固,与现场规范化管理像适应。

(2)电梯井口防护

正在施工的电梯井内不得垂直运输。电梯井各层门口必须安装不低于1.2m的定型化、工具化的活动门,活动门固定网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同时,还应在电梯井内每层设置一道钢筋安全网,平网内无杂物,网与井壁间隙不大于100mm,当防护高度超过一个标准层时,不得采用脚手板等硬质材料做水平防护。

(3)预留洞口、坑、井防护

1)、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规定:水平孔洞短边尺寸大于25mm的,竖向孔洞高度大于750mm的都要进行防护。

2)、楼层、屋面等平面孔洞边长小于500mm者,可使用坚实盖板固定盖设;平面洞口短边500—1500mm者,可使用钢筋网或水平安全网保

护,上铺遮盖物;平面洞口短边长1500mm以上者,先在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在洞口下方张挂安全网,也可搭设内脚手架。各类洞口防护必须定型化,不允许作业人员随意找材料盖上的临时做法,防止由于不严密、不牢固而存在事故隐患。

3)、墙面等竖向洞口,用工具式或固定防护门,内柱间距不得超过1.5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或砌体材料暂时封闭。

4)、通道口防护

①在建工程地面入口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流动密集的通道口上方、井架首层入料口应设置防护棚。

②防护棚的高度应大于出入口,两边各出1m。长度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高度在24m以上时,防护棚长度不小于5.0m,并且防护棚顶部应搭成双层结构,层间距不小于70mm;顶棚采用满铺木脚手板,防护棚顶周围需设置1.2m高的防护栏,并要挂好安全网。

4、临边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深度超过2.0m的土方施工、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斜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楼梯临边,女儿墙的屋面周边等,当高处作业时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mm的,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1)主体施工期间,每层模板拆除的同时立即补充该层临边防护栏杆,栏杆要牢固可靠,上横杆任何处都要能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1KN的推力。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宜超过2.0m。

(2)对转角处及一些难以设固定防护栏杆的地方,则砌一道1.2m高的砖墙做临边防护。

(3)转料平台要设置1.0—1.2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挂密目网安全封闭,底部四周铺180mm高挡脚板,平台板为50mm厚木脚手板。

5、人货两用垂直提升机

人货梯垂直提升机按有关规定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使用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人货梯垂直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信号明确和有清晰的楼层标记。

人货梯垂直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连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要有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通道口走道板满铺并固定牢固,两侧边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安全网封闭两侧。严禁超载超员使用。

6、移动式平台

移动式操作平台、卸料平台及各类作业平台应依据有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审批及验收。

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在进行天花批浆及内墙批浆时,由于层高较高,需搭设移动式操作平台。

移动式操作平台采用门式架搭设,立杆应保持垂直,上部适当向内收紧,平台作业面不得超出底脚。立杆底部和平台立面分别按要求设置扫地杆、剪力撑或斜撑,平台用坚实木板满铺,并设置好四周的防护栏杆及登高上下梯。架体应保持稳固,卸料平台及各类作业平台,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

7、脚手架工程(落地、悬挑)

(1)脚手架搭、拆应有施工方案,并履行交底签字手续。外脚手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照《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施工,每搭设一步必须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2)搭、拆作业前应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签字手续,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经过体检合格。

(3)高处临边搭、拆时应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佩戴正确。(4)做好施工层及以下四步一隔离,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5)按规范做好拉结(按二步三跨的要求设置,采取梅花形硬拉结),防止脚手架倒塌。

(6)脚手架应设专用通道,严禁作业人员攀爬架体。

脚手架内侧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0mm时需采用平板封层或挂设安全兜底网。且按要求在施工层及施工层以下每隔10m脚手架与建筑物间设置安全兜底网,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层脚手板应铺设严密。

脚手架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7)拆除脚手架前应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在确定无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拆除作业,如有拉结已被拆除的,应先加固,以确保拆除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8)拆除应按自上而下顺序,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得上下同时作业。

(9)在搭、拆脚手架时,如已拆开扣件,均不得中途停止,对留存的脚手架的端面必须做好封头,防止人员坠落。

(10)遇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安全时(如风力大于6级、大雨、雪、雾天气)不得进行高处脚手架搭、拆作业。

(11)搭、拆时应设置警戒区,有专人负责监控并记录。详见脚手架施工方案。

8、模板工程

(1)按要求编制普通模板及高支模方案,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2)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均匀堆置,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3)木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铺模板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作业过程中,嬉笑打闹,材料工具不得随意乱抛乱仍,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4)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5)模板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6)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7)砼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系统内人员的清场工作,浇筑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模板系统下。

(8)浇筑砼时绝对禁止拆除任何模板,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管。

(9)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

(10)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搭设好牢固操作平台,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

(11)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高处坠落。

9、悬空进行门窗作业

(1)安装门、窗、油漆涂刷及安装玻璃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樘子、阳台栏板上操作门、窗临时固定,封填材料未达到强度,以及电焊时,严禁手拉门、窗进行攀登。

(2)人在高处外墙安装门、窗,无外脚手架时,应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3)进行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

10、装饰工程

(1)装饰工程作业前应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2)外脚手架转入装饰阶段后应重新进行检修、验收。

(3)室内满堂脚手架应编制搭、拆方案,搭、拆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4)作业层应满铺脚手片,满铺脚手片有困难而使用木跳板的,跳板不得有探头板,跳板头与横钢管应有铁丝绑扎牢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

11、塔吊

(1)塔吊的安、拆应有施工方案,安、拆单位应符合资质要求,安、拆前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2)安、拆前应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经过体检合格。

(3)安、拆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悬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4)安装后应由专门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内爬扶梯应设安全圈,与楼层连接通道二侧防护应牢固严密。(6)三限位、五保险应灵敏有效。(7)驾驶员挂钩指挥应持证上岗。

(8)吊装区域应设警告标志,吊臂半径范围内临设应搭设双层防护棚。

(9)安、拆时应设立警戒区,有专人负责监控并记录。

12、其他控制措施(1)控制人的因素

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经常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或调离岗位:禁止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除应当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对遵章守纪行为进行强化,从而提高他们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领导应当主动关心职工的生活、工作思想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各自的需要,排除干扰安全生产的生理疲劳及心理疲劳因素,特别要做好五种人(不懂技术的粗鲁人、盲目蛮干的野蛮人、结婚前后的幸福人、探亲归来的疲劳人,家庭纠纷的烦恼人)的安全防范措施。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做好高处作业人员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的安全防护工作或将其调离岗位。

(2)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设置安全网,安全网必须经过试验,以100kg重的沙袋从10m高处抛下,沙袋落网后安全网的网绳、边绳和系绳均不断,方为合格。坚持“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悬空作业人员或具有危险性的高处作业应挂好安全带。安全三宝必须三证齐全。

(3)控制操作方法因素,防止违章行为

为预防坠落事故,首先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处作业的方式,其次对不属于高处作业的工程,也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脚手架搭设方案的审核、审批工作与脚手架搭设后检查验收工作。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上岗或酒后作业。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身体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身体重心超出支承面而发生事故。

(4)控制组织管理因素,避免违章指挥

严格高处作业检查、教育制度,坚持“四勤”即勤教育、勤检查、勤深入作业现场进行指导、勤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查身边事故隐患,实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的目的。控制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应当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产生过度生理疲劳。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对安全生产工作业绩与年终分配考核结果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5)控制环境因素,改良作业环境

禁止在大雨及六级以上强风天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作业,应当对脚手架进行认真检查和清理。在脚手架上进行撬、拨、推、拉、冲击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夜间施工,照明光线不足,不得从事悬空作业。

四、组织机构及责任人

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针对高空作业进行管理。组长(李天亮):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副组长(王振良):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成员:(赵文杰)负责监督检查各项安全方案的实施、安全法规的执行情况,落实整改情况。

技术员(贺 健):负责对高处作业的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五、防高空坠落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培训和演练

(1)安监站负责主持、组织全系统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担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4、防高空坠落应急响应

(1)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项目经理打电话“120”给急救呼叫中心,并落实人员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向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其他义务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协助伤员外部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

(2)处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3)、对所有员工进行事故教育。4)、宣布事故处理结果。

篇8:防低高空作业坠落浅见

一、准高处作业和准高处作业坠落事故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上不足2m且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准高处作业;凡在准高处作业的过程中, 发生的人身坠落事故称为准高处作业坠落事故。

二、案例

(1) 2007年5月, 某公司焊工姚某在1.8m简易支架上进行管道焊接作业, 身体失去平衡, 自简易支架上后仰坠落至水泥地面, 后脑受伤, 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在进行作业时, 按规范正确佩戴安全帽, 坠落在水泥地面上时, 安全帽仍在头上戴着。

(2) 2006年10月, 某公司工人张某在1.9m的脚手架上进行粉刷作业时, 不慎自脚手架上后仰坠落, 导致头部受伤, 后经医院紧急抢救, 生命无危险, 但脑部受损伤。伤者在进行作业时, 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

三、原因分析

两个案例都存在共同点: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时, 距离坠落基准面的高度都不足2m, 但却都发生了坠落事故;操作者本人都按要求佩戴安全帽, 然而结果却造成一死一伤。事故发生后, 很多人不理解, 为什么在非高处作业时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其实, 事故的发生有其内在的必然原因。

原因一:忽视了准高处作业的特殊性——可能坠落。我们知道: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 (含2m)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称为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又进一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对基准面2m以上的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技术做了要求。然而, 准高处作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安全防护, 却没有任何规范或标准明确地提到。于是, 大部分管理人员视准高处作业为一般的普通平地作业, 仅仅要求操作人员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 操作者所使用的简易操作平台仅仅是满足立足之用, 并无可靠防坠落措施。其实, 准高处作业与高处作业有着共同点——有坠落的可能, 其共同点恰恰又是准高处作业与普通平地作业的不同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准高处作业既非普通平地作业, 又非高处作业。如果视准高处作业为高处作业, 提高安全防护要求, 既无法可依, 又不符合实际, 对正常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视之为普通作业, 就会降低安全防护要求, 也不符合实际, 当然会发生上述事故。

原因二:佩戴安全帽存在缺陷。

在《高处作业分级标准》的编制说明中, 已经提到了1983年以前2m以下坠落死亡事故占总坠落死亡事故的7.103%, 并不是说2m以下不存在死亡事故, 而且也提到了2m以下的坠落死亡事故全由脑部受伤引起。由此可见, 在2m以下的准高处作业时, 并不是不存在危险, 或者不存在死亡事故发生的可能, 只不过事故严重程度由受伤部位决定。脑部受伤是准高处作业坠落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 对脑部的保护尤为重要。众所周知, 人体在向侧面、正面摔倒时, 人本身的自我保护能力要远远强于后仰摔倒时的保护能力。因此, 人体后仰摔倒后, 安全帽对头部的保护就更加重要。然而, 现在使用的安全帽大部分存在操作者后仰倒下时, 脑部不能得到足够保护的缺陷。脑袋比较小的操作者, 后抑摔倒时后脑部分可能瞬间撞上安全帽后侧, 缓冲作用不够;脑袋比较大的操作者, 后仰摔倒时后脑部分可能直接接触坠落基准面, 那后果更加严重。所以, 现如今使用的安全帽不能对操作者在后仰摔倒时起到全面、充分的保护。

原因三:工作环境复杂, 操作工人准高处作业的机会多, 发生准高处坠落的可能性大。施工现场钢筋工、木工、抹灰工等施工时, 工作环境复杂, 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多的机会是在准高处进行作业, 而且工作点频繁移动, 在每一处准高处作业的时间又相当短, 这样的工作性质无疑为操作工人时时刻刻得到相对稳定的保护措施增加了难度。另外, 坠落高度2m以下的坠落事件经常发生, 除头部受伤外, 其他部位的受伤一般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所以, 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 对准高处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够, 总认为2m以下坠落无太大危险。于是操作者在2m以下的高度进行操作时, 管理人员对他们要求比较低, 操作者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安全意识淡薄的操作工人就可能发生事故。

四、对策

(1) 建议对安全帽现有的缺陷进行改进, 使之对操作工人的头部起到全面的、充分的保护作用, 要对安全帽后侧的安全距离、安全屏护区别对待于前侧和两侧。其实, 这一缺陷是导致准高处作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家潜意识里认为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下操作时安全帽可以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然而事与愿违。

上一篇:女儿的作文《我的国庆节》下一篇:市场部部门管理制度、营销部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