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2024-04-18

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共2篇)

篇1: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的雀儿山花岗岩体主要由岩体边部或者作为包体的.花岗闪长岩、主体似斑状花岗岩和较晚的呈条带状或者脉状伟晶质、细晶质花岗岩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表现了较宽的常量元素变化范围,属于高钾钙碱性到shoshonite亚铝到过铝质岩石系列,表现了较平坦式具有负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多元素图解上所有这些岩石表现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Sr、P和Ti等元素明显亏损.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23~1.61Ga,εNd(t)=-5.3~-6.3,细晶花岗岩脉tDM=2.30 Ga,εNd(t)=-6.9.这些岩石的εNd(t)分布在康定杂岩的Nd同位素演化范围内和上部.岩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研究揭示其花岗岩岩浆起源于上部地壳杂砂岩、砂页岩和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经历了早期阶段的铁镁质矿物和副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钾长石等卷入了分离结晶.雀儿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发生于同碰撞到碰撞后隆升构造背景.

作 者:刘树文 王宗起 闫全人 李秋根 张德会 王建国 LIU Shuwen WANG Zongqi YAN Quanren LI Qiugen ZHANG Dehui WANG Jianguo 作者单位:刘树文,李秋根,LIU Shuwen,LI Qiugen(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王宗起,闫全人,WANG Zongqi,YAN Quanren(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张德会,王建国,ZHANG Dehui,WANG Jianguo(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地质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年,卷(期):80(9)分类号:P5关键词:雀儿山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Nd同位素特征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义敦岛弧北端

篇2:川西雀儿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中元古代鹰峰岩体的主体是环斑花岗岩,与其共生的岩石有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环斑花岗岩高碱(Na2O+K2O=8.49%~9.39%)、富钾(K2O/Na2O=1.12~1.43),铝近饱和,高铁镁比值[(∑FeO)/MgO=4.91~7.19];富Rb、Ba、Ga、Th、Zr、Nb、Ta,贫Cr、Ni、V;高∑REE(392.24×10-6~594.76×10-6),稀土元素强分异[(La/Lu)N=12.67~17.09],弱铕负异常(δEu=0.58~0.78),显示碱性花岗岩的.特征,与密云环斑花岗岩相似.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具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与环斑花岗岩相比,其Rb、Ba、Ga、Nb、Ta、Th、Hf、Zr低,而Ni、Cr、V高;∑REE较低(∑REE=77.04×10-6~129.8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但(La/Lu)N的比值较小(11.62~14.06),铕异常更弱(δEu=0.69~0.93).辉绿岩具低碱、高∑FeO的特征,属拉斑玄武质,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相比,K2O等不相容元素高,具大陆拉斑玄武质的特征.辉绿岩的ISr(1776 Ma)为0.7066,εNd(1776Ma)为+3.6,环斑花岗岩的ISr(1776 Ma)为0.7181,εNd(1776Ma)为-5.5,显示辉绿岩起源于年轻的地幔,花岗质岩浆主要源自古老的地壳.综合分析显示,这些侵入岩形成于伸展背景,是北半球中元古代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成员之一,在加里东期卷入到柴北缘造山带的古老地壳中.这在世界上提供了一个古老克拉通及环斑花岗岩卷入古生代造山带的一个实例.

作 者:胡能高 王晓霞 孙延贵 申文环 蔡欢欢 陈云杰 HU Nenggao WANG Xiaoxia SUN Yangui SHEN Wenhuan CAI Huanhuan CHEN Yunjie 作者单位:胡能高,申文环,蔡欢欢,陈云杰,HU Nenggao,SHEN Wenhuan,CAI Huanhuan,CHEN Yunjie(长安大学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王晓霞,WANG Xiaoxia(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孙延贵,SUN Yangui(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西宁,810012)

上一篇:团结演讲稿:团结给予我力量与团结演讲稿:团队八维下一篇:物流师考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