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2024-05-14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精选6篇)

篇1: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课题:知识助我成长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教育的涵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涵义、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2、树立终身学习观,提高依法维护受教育,培养自觉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教育对个人和民族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义务教育的特征。

二、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1、请你说说对教育的理解。

2、受教育权指的是(                       )

3、所谓义务教育是指(                      )

4、义务教育具有(       )性、公益性和(      )性。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主要体现是(         )。

展示与探究

1、某学者与陕北一放羊娃的对话:“你放羊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做什么?”“放羊••••••”

(1)上述对话你有何感受?

(2)你认为怎样改变生存命运,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生活呢?

2、材料一:调查资料表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致富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快;文化程度低的,致富慢。

材料二:我国目前2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职教育的只有18%;接近9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还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提高25~~64岁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终身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1)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们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

(2)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什么?

3、“阿韦龙野人”的故事,你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中学生缀学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某班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成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查前你准备学习哪些相关法律?运用哪些调查方法?

(2)通过调查,请总结青少年缀学原因。

(3)如果你的同学中有缀学的,你打算怎样动员他们重返校园,设计简单方案。

归纳与总结

请你对本课结构给予概括

感悟与启示

谈谈对本科学习的感悟

三、 反馈与检测:

1、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学习了知识,命运就会变好

b、知识是万能的,可以改变人的一切

c、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因素

d、知识可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2、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取消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一些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b、促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政治权利

c、加快城市教育发展的建设

d、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3、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充分说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②教育成就未来 ③教育为幸福生活奠基 ④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四、教学反思:

篇2: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四、“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六、导学案编写流程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七、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6、《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导学案备课模式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

(2)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3)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5)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五、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六、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得随意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课堂效率。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④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⑤东平教育背景:学生多,小学教师老化,教学质量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需求,必须高速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特别是师资的不均衡,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的高效优质;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3、学案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2)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学案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3)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习。学案导学,从研制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4)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印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5)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了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上。学案导学实施堂堂清,不留课后作业,学生再也不用为课后作业和加班加点犯愁作难。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学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学案导学学生有备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主宰着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案的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传统的简单机械性学习完全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少慢差费自然就成了多快好省。(6)“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7)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 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时吸引着学生,精力自然集中。由于学案中问题是固定呈现的(不像老师口头提问转瞬即逝也不像电教的即时转换),既排除了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又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4、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收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7、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8、学案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知识结构。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4)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学习过程。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9)课堂小结。有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学案编写的原则是什么?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10、学案编写要体现哪些特点?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 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 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 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 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⑤ 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

11、设计学案时应注意什么?(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12、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13、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怎样定位?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14、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15、学案中的预习包括哪些内容?

课前预习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6、学案中的“预习”设计有什么价值?

学案中的“预习”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17、学案知识问题化设计有什么意义?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中有以下意义:

(1)使学生学习的方向、目的明确。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盲目,而是成了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活动。(2)使自主探究学习得以落实。学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必然要想办法去解决,或看书、或实验、或调查等,学生在想办法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经历了自主探究活动。不仅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并能够及时排除其他干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不再是被动的去执行任务,而是要去主动的思考、认真的思考、细致的思考、努力的思考,在学生主动思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考的积极性会逐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也会相对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小组合作交流成为需要。学生在自学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必然想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索与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6)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学案中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本上的新知识设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首先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这样,就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看书后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

18、编制学案学法指导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指 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学案中,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 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 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

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学案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

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 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指导要充分结合学习目标,要举出一定的学习题例,通 过题例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注意的 问题。

19、学案中的练习应怎样设计?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20、如何设计学案?

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1、学案编写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吧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个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

22、学案是怎样通过问题导学落实三维目标的?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23、学案在教材的开发方面有哪些价值? 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不仅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了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24、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①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种合力。②“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③“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的成长。

25、一节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①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②紧扣课标,开阔眼界;③重视学法,培养能力;④面向全体,层次多样;⑤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26、有了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

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必须对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应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所以,教师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并制定出本班使用该学案的具体措施,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27、怎样结合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28、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29、实施学案导学有什么意义?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①“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0、实施学案导学的 目的是什么?

(1)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知道下的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互相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2)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实力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4)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才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5)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具备教育教研能力的新型教师,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会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

31、开展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业,学生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的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来一套学生租住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2)著名教育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事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里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地探究者,教师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志气谁用。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以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现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悉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通话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自主探究并不是盲目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义、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现行教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的,学生在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具有自主探究尝试成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是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得以改造或重组。

4)心理学表明,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知道。一般年级越低,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年级越高,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这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学案导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过程设计,针对性的开展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及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当堂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学案导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和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知识网络的处理等有益部分。

3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知道,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3、学案导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如何安排?

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要应在教师指示方法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4、学案导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那些? 实践中大致采用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诱导模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模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作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啊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性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试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模式:技能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师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从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从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5、学案导学是怎样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 首先,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了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教材,突出了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

其次,学案把教学重心前移,课前充分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对一些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案导学,使学生又准备的面对开创昂,而且使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把教师领着学生学变成了学生盼着学,突出了学生是自我的发展的主体。

第三,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活动和充分的思考。课堂上,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从自己已经思考的角度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看法和收获,解决学生自学和预习中的问题成为学案导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学案导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36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应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将学案一体化? 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这事因为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同学段班级设计和编制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在备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次备课的一般步骤是: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个人在学案上备课。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等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

37、使用学案导学应注意把握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学生使用学案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预习

-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巩固训练——拓展迁移。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跟上指导和服务,特别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和服务。为了提高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指示方法——学生学习——反馈展示——启发点拨——作业训练——反馈展示——在点拨——在训练,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必须重点把握:意识提出问题,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二是启发与点拨,这是教师主导的关键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保障、三维目标的达成都依靠它来实现,所以说点拨启发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点拨、巧点拨,点拨到位。

38、在实施学案导学的不同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学案导学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区分。就整个实施过程来讲,一般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钻研教研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39、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作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40、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有那些?

1)教师应认真知道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在布置课外作业。

2)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41、学案导学中教师如何做到精讲解释疑问?

精讲解释疑问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就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作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是可以说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解释疑问的心里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2、学案导学中如何做好反馈展示活动?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展示,是学案教学实施的核心。

展示目标: 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其他学生的听讲、更正、补充、拓展,实现对知识的再一次认知。2)通过展示,尽可能的将学生在预习、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暴力出来,以待修缮。3)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个性化的展示,使劲可能多的学生从中提样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生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要求:

1)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展示的全过程。

2)展示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认真听讲、更正、补充、拓展。

3)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及时点拨、总结、拓展、调控和激励作用。4)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相互鼓励,积极创造团结和谐的展示氛围。

43、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将学习目标变成自我学习计划,督促学生以学习目标作为导向,调节、监视、控制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结合评价反思和当堂检测题,引导学生总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44、如何让课堂练习起到好的效果?

课堂练习能否起到好的效果主要抓好两方面的落实: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

45、学案导学中完不成任务的原因有那些?

学案导学中完不成任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预习作业检查力度不够,在课前不能明确知道多数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预习检查环节超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2)备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备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的针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

3)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量偏大,个别题型书写量大,耽误了一些时间。4)不能完全放手,过于依赖到学案,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羁绊和束缚。5)学生进行互助小组讨论、质疑等所用时间超出预想。

解决的办法: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根据具体的学生理解及预习效果,设计合理的题型,精选练习题,控制练习量,加强限时训练。

3)上课少讲的同时,学生的自学、小组互动时间也要控制时间。

4)在学案使用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

46、教师如何结合学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开展学案导学,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学得更轻松,进展更大。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如不加个别辅导将会是一场灾难。因此,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1)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注意进行学习内容的辅导,力争日日清,2)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注意进行方法知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3)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学生端正自学态度,增强毅力,增强信心。辅导主要有两个途径:1)教师辅导。要善于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跟得上;2)同伴辅导。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倡合作化学习,学习小组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采用学长制度,兵教兵的战略,更大范围更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7、学案导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素质要求?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我要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48、一堂优秀的学案导学课的标准是什么? 用liu 看标准评价学案课堂: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标。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调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的是否轻松是评价三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这进行,是否根据学生情况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敬、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事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学案只是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学案而不是教学案。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是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练习生活实际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49、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1)知道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诱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诱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50、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师生互动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对于重点问题应重点提问,重复提问,反复感知,加深理解,当堂掌握。对于难点问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思维方向,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出确的答案。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入。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51、开展学案导学如何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以学定教。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②以教促学。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检验,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其次,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③改变教学方式。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52、学案导学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通过设制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探索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2)让“学案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问题解决与成功展示的课堂,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做出基本内容课堂讨论时的发言,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不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逐步增强。

53、学案导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敢于自学的习惯。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案预习的任务,对预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善于按照学案预习课本,学习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并在自学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案导学中,要善于利用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积极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组织,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感到有自己的位置,让每位学生都有话语权。积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乐于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篇3: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一、“大集体”备课给学校教研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1.课堂教学资源得到均衡。由于城乡师资水平的差异, 单靠送课下乡和联片教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失衡的问题。通过“大集体”备课活动, 拉近了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 农村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导学案”的学习和研讨, 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在较短的时间内, 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2.集体备课得到落实。长期以来, 集体备课一方面将教师更多的时间耗费在抄写个人教案上, 加上上课、批改作业、辅导, 按时定点地组织任课教师集体讨论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 一部分学校整体师资水平不高, 平行班级少, 致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大集体”备课活动把教师从繁琐的抄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 主备学校的“导学案”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最好的载体, 教师通过下载、讨论、修改后使用,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集体备课研讨中, 讨论的起点高, 目标明确, 问题清晰, 针对性强, 省时高效。同时, 主备学校在编写导学案前后, 进行了多次研讨、培训、审核, 上传的导学案本身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 全区大集体备课突破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在时间、空间上的制约, 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区互动, 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

3.导学案编写质量得到提升。各主备学校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努力做到质量“精””“活”“实”。即教学内容“精析”, 典型习题“精选”, 教学环节“精编”;编写模式“活”, 修改使用“活”, 以“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为指导, 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编写内容符合教学实际和教学进度, 兼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在典型习题的选择上, 关注城乡差别, 分层设置作业, 教学目标具体, 分层要求。

4.教学资源得到积累。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 教师付出了很多劳动, 但是积累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通过“大集体”备课活动,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 结合遇到的实际问题, 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形成“二次备课”, 保存到个人文档, 为以后使用和修改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 在1~2年的时间内, 为打造一套完整、科学、有实用价值的全区精品教学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集体”备课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困惑

(一) 备课组织层面

1. 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

个别主备学校投机取巧、玩忽职守, 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 在备课组中进行值日式或值周式备课, 备课组成员循环轮流备课, 写出教案供全体成员照本宣科, 这种方式比个人备课效果只会差不会好。

2. 将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头备课。

个别主备学校备课组没有发挥集体智慧, 只是在规定的某一时间集中起来, 在备课组长的简单组织下, 草草地讨论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重难点、处理步骤等等, 给备课组教师预先设置一个统一的框架, 然后由各个教师分头作业, 而主备人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细化教学目标、研究课的思路, 没有形成个人较为成熟的教案, 这样就造成集体备课时泛泛而讲, 难以涉及课的思想内涵;非主备人备课前自己不读教材, 不了解课的大体内容, 没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集体备课时只能是听众而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备课中, 也就无法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 有时即使参与也不能发表有意义的见解, 集体备课最终成了“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 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 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 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 有形无实。

3. 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组长备课。

个别主备学校由备课组长一人进行初备, 然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 由组长说了算, 组长唱“独角戏”, 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 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 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 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 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 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 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优化, 不利于备课组成员包括备课组长本人的发展和提高。

5. 将集体备课等同于教案书的翻版。

部分备课组成员为了快速完成组内分配的任务, 实现自我解放, “嫁接”导学案, “借鉴”了往年的备课本, 没有任何创新, 将教学参考资料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打印出来, 甚至干脆“在线查找”, “成功下载”, 装订成册。“电子化”的导学案, 照搬网络不研究,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 没有舍取, 不加选择, 全盘吸收, 缺少教师参与的成份, 集体备课形同虚设。

(二) 导学案设计层面

1. 编写格式不规范。

个别教师对导学案编写的格式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只有内容, 不注重形式。有些导学案主备学校、主备人、初审人、合作团队不清楚, 甚至学科不明, 导学案版面布局凌乱。

2. 教材挖掘不透彻。

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任务指令不清楚;二是重点不突出, 难点不研究, 关键点把握不准;三是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不清;四是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的设计欠合理。

3. 学情分析欠思考。

导学案设计起点过高, 不能认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识规律等。

篇4:基于学案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根据备课内容,分为专题性集体备课和随机性集体备课。专题性集体备课是指综合性的面性问题的探讨,是由教研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提出的对某一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研究,包括教育专题、完整的章节、课时等,以及由学校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课题探究。随机性集体备课是对偶遇的点性问题的探究,包括在教学中或备课时出现的零星的单个知识点及相关的教学手段的整合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依靠集体智力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来探究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最佳的行为策略,达到交流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从理论上武装自己,提高教学效率,仍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

一、随机性——集体备课的基本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教师仍然认为:所谓集体备课就是教研组所有人都坐在一起,给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原则。其实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我们不应局限于固定模式,要有集体备课形式上的创新。为了发挥集体的资料、智力等资源优势,打造良好的教科研平台,应采取以下备课原则。

1.时间地点的不确定原则

一般情况下,教研组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鉴于集体备课的一些特殊性,对于那些在个人备课或教学中偶遇的临时性问题,教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同组教师集中办公和上课时间一致、教学进度相同的优势,可以随时发现随时提出,大家随时共同探究。办公室、教室外的走廊里、校园小路上等等都可以是教师们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地点,可以说在哪里发现的问题,哪里就可以开展教研活动。

2.备课形式的灵活性原则

集体备课除了大家坐在一起口头探究以外,还可以采用视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流,也可以打破教研组界限,与外校等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交流,建立区域性教研组织,并开展教研活动,使集体备课更具广泛性,使教育教学行为更具科学性和完善性。另外,教师们可以采用QQ群、地理博客、地理论坛、E-mail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交流信息、资源共享,使集体备课焕发新的生命力。

3.师生集体备课原则

集体备课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有时还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首先,选取若干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代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存在的问题,征求他们对教师在教学中教法学法的使用、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等方面有什么问题,以及对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然后,教师们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本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制定近期教学计划,重新确定教法学法,编排教学方案。最后,教师把备课形成的方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给予解释,征求他们对新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再进一步的修改,形成最后的方案。

二、专题性——集体智慧的理论平台

1.个人备课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首先要个人先备。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学生学识状况及学案要求等因素个人备课,设计编写导学初案。每个人都要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借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备课内容、方式方法、目标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更深层次的感悟。教师通过充分的探究,把自己备课的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初步教学方案,以便在组内交流,取长补短,大家相互了解彼此间的看法、观点,这样可以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避免在活动中占用大量时间来了解彼此的观点,可以直接进入“庭辩”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超周备课,尤其是对那些事先确定的重点章节以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面”性问题,要及早找出问题,确定探究课题,使“庭辩”的时间更充足。

2.集体备课形成通案

同一教研组教师要集中备课,针对个人备课中出现的有关教育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及切入点的确定、知识体系的编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在集中备课之前,将个人的教学初案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每个人的见解、方法等,结合自身见解总结其中的优劣之处,为接下来的“庭辩”创造更多的时间。其次,在“庭辩”时,针对个人备课所形成的初案进行评价审议,取长补短,挖掘个人备课中的闪光点,进行综合归纳,群策群力,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组内共案。

在教研组集体集中备课活动中,为了达到有序性、可调控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必须作到以下两点。

(1)主讲人制度

对于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或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谁的问题谁主持”原则,其他教师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经过“会诊”,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对于教研组集体的共性议题则可以由教研组长亲自主持。

(2)明确分工

集体备课要明确分工,发言、记录、资料的管理与发放、汇总、整理记录等都要有专人各负其责,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个人提出的议题,一般采用“谁提出,谁整理汇总”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整理探究的结论,形成文字记载。

3.完善提升形成个案

由于学情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出现的能力层次性,一些集体智慧下所制定出来的措施、方法、环节,甚至一些问题的认识、解决的切入点等,具体到各班也不一定都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师结合导学共案,针对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提升,突出学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效性,形成特色学案。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案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等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教学,还应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小课堂(即学习小组)向大课堂(整个课堂教学直至社会实践)扩展延伸,让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最后再回到小课堂,在小课堂里交流、总结,最终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根本,教师的集体智慧都应围绕着这个根本展开。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高昂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

4.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集体备课的成果,到了这个时候,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具体是否适用,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体现出了集体智慧的闪光点,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只有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找出学案的优点和不足,把优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理性认识,作为以后教育教学的指导;对不足要提出改正措施,认真总结。对课后反思,要在学案上以旁批的方式进行标注和补充,使学案更趋完善,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还要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集体备课的成果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即使是实践过后,教师们仍然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给予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检验,从中发现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查漏补缺,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因此,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要及时反馈、评价,以便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教研组还要建立自己的教案库。既是教学资源的一种积累,能够让组内的优秀资源充分利用,也是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可以让优秀的教育理念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备课组长按照年级、学期进行教案建档,每个人都可以创建、参与、推荐、收藏教案,每本教案都要按着初案、通案、个案、定案的顺序进行整理,上面都要保留每个人的修改痕迹,作为以后教学或备课的借鉴。

三、基于学案的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集体备课时对教学形成硬性规定

教学方案往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传统教学上,教师以讲解为主,不太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案的依赖性大,集体备课时教学设计的程式化强,主要体现在“五统一”:统一的目标、统一的环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作业和统一的教案格式。新课改下的集体备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课上表现和身心活动。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教师教授同一内容,不同班级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以集体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是一个框架,里面的许多“集体智慧”更多的只是一种借鉴和预设,每位教师都要学会根据课堂出现的无法预知的各种情况而随时对教学案给予改变、补充、校正。

2.避免集体备课中的集体智慧约束教学个性的发展

无论集体备课中迸发出怎样灿烂的集体智慧,其成果终究还是为教师个体所运用,并最终服务于学生,学生最喜欢、效率最高、最能挖掘学生智慧与潜能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教师与教师、班与班甚至是学生个体与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但要尊重集体备课中的集体智慧,更要强调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教师的教学个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所以,集体备课中的集体智慧在我们的眼里,更多的是一种借鉴,是一种参考,切勿把它当成一成不变的真理加以生搬硬套,这样会造成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

3.避免集体备课约束了教学的创新性

个别教师坚持集体备课的权威性,在教学中生搬硬套集体备课预设的内容、方法、形式,把它当成人人必用、班班皆宜的真理,不敢改,不敢标新立异,生怕遭人质疑、领导批评、同行耻笑,教学活动也是按着事先预设好的进行,成为机械的木偶剧。如果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按着集体设计的方案进行,都是一个模式,其结果是既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没有了看问题的发展眼光,严重束缚了教师教学的创新性,课堂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这跟新课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集体备课重在议,重在相互启发借鉴,相互交流。遵循“个人先备——集体集中——个人完善”的活动思路,使教育教学观念、策略、思想逐步得到完善。在集体备课中达到异中求同——在大家纷杂的意见和见解中,筛选综合出大家都能适用的最佳的指导原则和教学策略,也要在集体备课中达到同中求异——在大家共同的探究成果中,分离出适合自己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的最佳的教育教学策略,来解决教师个人的实际问题。

篇5: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课题:

寓言二则

矛与盾 学习目 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寓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学生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学习这两则寓言学生不会困难的。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习难点 目标

3、板书设计

矛与盾

莫能陷

无不陷

自相矛盾

案 教

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都知道哪些?看图说故事名称。说说其他故事的名字。

2、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给大家听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

4.全班交流:咱们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5、文中有两个同音字特别要注意 读一读:鬻、誉

6、楚人是怎样誉他的盾和矛的?来当当楚人。先誉誉盾。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7、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试着读读这句话。

8、与别人比赛读读

9、用古文夸完了,再用白话文夸夸吧。

10、想一想:到底买什么好?为什么?

11、请看插图,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试一试,再读给大家听。

12、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为什么哑口无言了呢?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1、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请你给他讲讲道理。大家走散以后,这个楚国人会怎样?

五、作业

1、背诵《矛与盾》。

2、自由组合,演一演《矛与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 “矛”字和 “盾”字。3介绍矛与盾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家打开25课,自由读课文《矛与盾》,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听后评一评。3.谁还想读?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意。

1.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

3.全班交流。

4、师:文中有两个同音字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指名板书:鬻、誉

5、楚人是怎样誉他的盾和矛的?我们也来当当楚人。先誉誉你的盾。(指名读。)

6、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生摇头晃脑读此句,强调“莫能陷”)师:听你这么一夸,我都想掏钱买了,你可真会誉盾呀!

7、师: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试着读读这话。

8、、师: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

9、用古文夸完了,我们再用白话文夸夸吧。(指名回答。)

10、同学们真会夸耀,我又想买盾又想买予,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到底是买矛还是买盾呀?谁来帮帮我?

14、请大家看插图,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在下面试一试。

15、请生读,要求说模仿的是谁。(分别模仿不同的人读)

16、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1、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请你给他讲讲道理。大家走散以后,这个楚国人会怎样?

2、师:我代表那个楚国人真诚地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还是多读些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们说是这样的吗?

五、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

寓言二则

鹬蚌相争

学习目 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寓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学生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学习这两则寓言学生不会困难的。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学习重点 目标2、4 学习难点 目标3、4 板书设计

啄其肉

鹬蚌相争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夹其嘴

案 教

程 二次修改

一、预习检查

1、请把“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并写出他们的音节。

2、看图:指指什么是“鹬”和“蚌”

二、目标导学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

3、读词: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评议

3、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评价。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4、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分角色读。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2、表演。有所拓展。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

3、看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4、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看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作业:

1、请写出你知道的4个寓言故事。

2、续写鹬蚌相争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并理解:啄和夹的意思

4、简要叙述故事内容

5、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自己读、同桌读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问: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三)、明道理

1、分角色读,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5、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6、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

篇6: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等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

(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

(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

(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

(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

(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

(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

(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

(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

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使用学案导学应注意把握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学生使用学案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预习--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巩固训练——拓展迁移。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写我自己的小学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