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

2024-05-17

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通用5篇)

篇1: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

26.Please come in, Alice.Welcome to _______ house.A.her B.his C.my D.your

27.Did you hear the _______? A scientist will visit our school.A.advice B.news C.praise D.choice

28.This dog looks _______.It’s wearing red shoes.A.clever B.brave C.funny D.careful

29.Bob, dinner is ready.Please wash your hands ______you eat.A.until B.after C.while D.before

30.Gary is the best singer in my class.No one else _____so well.A.sings B.sang C.will sing D.is singing

31.---The bread is really delicious.---Thank you.I ________it myself.A.make B.made C.will make D.am making

32.Can you help me _______ the pen? It’s under your chair.A.ask for B.look for C.pick up D.put up

33.I _______an invitation to the concert.I can’t wait to go.A.receive B.will receive C.was receiving D.have received

34.Look at the picture.The top five TV plays ________in it.A.list B.are listed C.will list D.will be listed

35.---Hi, Ken.Did Mrs.Zhang tell us ________?

---Yes, She said we should meet there at nine.A.which was the way to the station B.why we should meet at the station

C.when we should get to the station D.who we should meet at the station

VI.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Once there was a king and his daughter.The king asked his daughter how much she loved him.She said that she loved him as much as she loved 36.Her answer made the king very happy, Salt is a simple thing, 37 it is very important.So the king thought his daughter cared a lot about him.Salt has many 38.Our bodies need salt.If we don’t have enough, our bodies can’t work properly.We put salt on icy roads to make them 39.We also use salt to produce other products, like paper and glass.But for many years, salt’s most important job was to 40 food.Like other living things, most bacteria(细菌)need water to live.Salt takes in plenty of water, so most bacteria cannot live 41 a salty environment.As a result, salt protects food and many other things.For much of human history, this ability has made salt 42.Every ancient culture from Egypt to China depended on salt.Even today, the hard-working, useful people are 43 as “the salt of the earth”.For centuries, salt was also hard to 44.Its usefulness, together with rarity(稀有)made it very expensive.Salt could even be used like 45.In fact, the word salary(薪水)comes from the word salt.Today, salt is used more widely and i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36.A.salt B.air C.gold D.sugar

37.A.or B.so C.and D.but

38.A.forms B.secrets C.uses D.skills

39.A.wide B.safe C.smooth D.thick

40.A.protect B.provide C.produce D.prepare

41.A.in B.outside C.for D.without

42.A.hopeful B.comfortable C.valuable D.successful

43.A.saved B.dreamed C.invited D.described

44.A.sell B.get C.take D.keep

45.A.money B.medicine C.earth D.food

VII.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阅读A、B、C、D四篇材料,然后从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Dear Sir,I ordered a skirt from you last month,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it.First, the color is not as green as it is shown on your website.I understand that the picture does not always show the real color, but it should not be that different.Second, I asked for Size M because it is the size I usually wear.But your Size M is so small that I have to give it to my younger sister.I think you should be more serious about your business.Truly,Susan Rosen

Dear Ms.Rosen,Thank you for telling us the problems with your order.We hope we can give you better service.We are sending you another skirt with this letter.It is Size L, and its green color is brighter than the one you had.We hope you like it.Our office hours are 9:00 a.m.-5:00 p.m.Please call us if you have any more questions.Yours truly,Victor Smith

46.Why did Susan Rosen write the letter?

A.To say sorry to her sister B.To show the picture to Smith

B.To tell her problems to a friend D.To talk about what she bought

47.What did Victor Smith do for Susan Rosen?

A.He helped her cancel the order B.He sent her a new skirt

B.He asked her to visit the office D.He called her for another color B

Edward rose early on the New-year morning.He looked in every room and wished a Happy New Year to his family.Then he ran into the street to repeat that to those he might meet.When he came back, his father gave him two bright, new silver dollars.His face lighted up as he took them.He had wished for a long time to buy some pretty books that he had seen at the bookstore.He left the house with a light heart, expecting to buy the books.As he ran down the street, he saw a poor family.“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said Edward, as he was passing on.The man shook his head.“You are not from this country.” said Edward.The man again shook his head, for he could not understand or speak his language.But he pointed to his mouth and to the children shaking with cold, as if(好像)to say, “These little ones have had nothing to eat for a long time.”

Edward quickly understood that these poor people were in trouble.He took out his dollars and gave one to the man, and the other to his wife.They were excited and said something in their language, which doubtless meant, “We thank you so much that we will remember you all the time.”

When Edward came home, his father asked what books he had bought.He hung his head a moment, but quickly looked up.“I have bought no books”, said he.“I gave my money to some poor people, who seemed to be very hungry then.” He went on, “I think I can wait for my books till next New Year.”

“My dear boy,” said his father, “here are some books for you, more as a prize for your goodness of heart than as a New-year gift”

“I saw you give the money cheerfully to the poor German family.It was nice for a little boy to do so.Be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and every year of your life will be to you a Happy New Year.”

48.Edward expected to _________ with the money he got from his father.A.help the poor family B.buy something to eat

C.buy some pretty books D.learn another language

49.Why did the poor man shake his head when Edward spoke to him?

A.He couldn’t understand the boy B.He wouldn’t accept the money

C.He didn’t like the boy’s language D.He was too cold to say anything

50.How much did Edward give the poor family?

A.One dollar B.Two dollars C.Three dollars D.Four dollars

51.We know that Edward_________ from the passage?

A.got a prize for his kind heart B.had to buy his books next year

C.bought the books at the bookstore D.got more money from his father C

DIY Your Own Desserts

We offer different kinds of classes to you all.A very popular class we are offering these 10 days is the class named “DIY Your Own Desserts”.Can you imagine how happy your beloved one will be when you give him/her your DIY desserts on the special days like birthday.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Come to our class and make your own desserts.Give your beloved one some surprises!

The class runs daily and it is a completely hands-on personal cooking experience lasting up to 4 hours learning 3-4 recipes(食谱)each lesson.The teacher will first show how to cook different recipes in front of you.And then he will guide you on how to prepare and make the food.At the end of the class you can either eat the meal prepared during the class or take it home with you.What’s more, you’ll be able to take home the copies of all the recipes.Costs:$30 each lesson.You can start at any time.Go to our websit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ass.You can either e-mail us or come to our office for attending it

52.You can join the class if you like to.A.offer some recipes B.teach how to cook

C.make desserts yourself D.get some surprises

53.You will in the class.A.eat the meal with teacher B.celebrate the special days

C.learn 2-3 recipes each lesson D.have a hands-on experience

54.You will pay for five lessons.A.$30 B.$60 C.$120 D.$150

55.How can you attend the class?

A.Make a phone call to them.B.Send them an e-mail.C.Get information from parents.D.Come to the class directly.D

“Volunteering makes you look at the world differently.You see how little things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for the better, which makes everyone a better person.” Mason, a volunteer said.National Volunteer Week started in 1974 and is held every April.It is a time to thank volunteers for their achievements.It is also a perfect opportunity(机会)to encourage others to take their first step toward becoming a volunteer.Making the decision to take the first step can be the biggest problem, because they often wonder if they will be able to meet the organization’s expectations(期望).Some people fear not knowing anyone else in the group.Not having enough time also prevents some from sharing their abilities.The following tips can help if you have some of these worries.★ Start out slowly, don’t add too much pressure.Even a few hours a month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someone’s life.★ Choose an organization with the same interests and common values.★ Take part in a training meeting for new volunteers, even if it is not asked.★ Work with a veteran volunteer.He volunteered a lot, he can help you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and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s expectations.★ Invite a friend or family member to serve.It is a good experience to volunteer with them.★ Finally, it is most important to enjoy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 and to remember that not all volunteer experiences are perfect.If one experience doesn’t work, don’t give up and you’ll surely find the right opportunity.Spend some time on volunteer work and you will see great changes in people’s lives.As Mason discovered during his volunteer experience, “…little things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56.Volunteering can help.A.make a decision B.see the world clearly

C.thank other people D.make person’s life better

57.What could be the reason to stop people taking the first step?

A.They don’t have enough time.B.They are prevented by their families.C.They fear that their abilities are shared.D.They don’t expect to become volunteers.58.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help people take the first step?

A.Start out quickly.B.Organize a training meeting.C.Invite a friend to be with them.D.Join in a group with different values.59.The underlined word “veteran” in the passage means “ ”.A.polite B.humorous C.young D.experienced

60.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To tell people to make changes in their lives.B.To encourage people to start their volunteering.C.How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volunteering.D.How to keep on volunteering whatever happened.IX.任务型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完成66-70题。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is growing rapidly.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that depends more and more on AI.AI is a group of technologies that help machines get, understand and use information to do tasks.AI’s recent developments have got a lot of social attention.Some people have welcomed AI because it makes things possible.For example, AI will have a big influence on areas like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But this attention has also produced a lot of fear.Especially, many workers are worrying that AI could make them lose their jobs.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nearly five percent of jobs will disappear because of AI.In some industries, AI is already doing the work that people used to do, such as assembling(装配)cars, digging the coal and lifting goods.Self-driving cars and trucks controlled by AI will also take away the driver’s jobs in the future.On the other hand, AI will also create many new jobs for people.More people will be needed to write programmers for AI systems(系统)and they will set up and work on them, too.Meanwhile, jobs that require feelings, excel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with people will not be replaced(取代)by AI.These includes jobs in fields like teaching, nursing and personal training.AI is here.It is changing how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many ways.That makes AI important to watch, not to fear.66、67题完成句子;68题简略回答问题;69题找出并写下第二段的主题句;70题将问中画线句子译成汉语。

66.AI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at help machines to do tasks.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ntrolled by AI may make the drivers lose their jobs.68.What will AI create for peo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词语运用

June 15,2018

This morning I took a bus to school.The traffic was 71.________(busy)than usual and there were more people on the bus.At Xinhua Stop, I saw 72.________ old man get on the bus.He looked very weak.I stood 73.________ and gave my seat to him.He thanked me and asked me about my name and my school.We talked 74.________(happy).Later in the 75.________(three)class, Mr.Du came in and asked me to go to the front.I didn’t know 76.w________, so I was a little afraid.Everyone was looking at me.Then he told 77._________(they)what I did on the bus this morning.He 78.________(know)it because he got a phone call from the old man.Mr.Du said I could be a good example to my 79.________(classmate).It was really a good day 80.f________ me!I was so proud.XI.基础写作(包括A、B两部分,A部分5分,B部分15分,共计20分)

A)连词成句(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计5分)

将所给词语连成句子, 标点已给出。

要求:符合语法, 语句通顺, 大小写正确,词语不得重复使用。

81.it, outside, hot,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on time, to, remember, arri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for lunch, we, what, do, ha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a cup of, Lucy, me, tea, brou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5.your, beautiful, are, how, kit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书面表达(计15分)

86.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并根据所给提示和要求写一篇短文。

提示:(1)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doing?

(2)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see people litter like this? Why?

要求:(1)短文须包括所有提示内容,可适当发挥。

(2)短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词数80个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throw, environment, civilized(文明的)

I can see a man and a woman in the picture.The man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C【解析】考查代词词义辨析。结合语境应翻译为:爱丽丝请进,欢迎来到我的房子。故选C。

27.B 【解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advice意为“建议”;news意为“消息、新闻”;praise意为“赞美、赞扬”choice意为“选择”根据句意故选B。

“聪明的” brave意为“勇敢的” funny意为“有趣的” careful意为“认真的”故选C。

28.C 【解析】考查形容词词义辨析。句意为:这条狗看起来很有趣,它正穿着双红鞋。clever意为

29.D 【解析】考查连词词义辨析。根据句意请在吃饭之前洗手,故选D。

30.A 【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由Gary is the best singer in my class.得知该句为一般现在时故选A。

31.B 【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由句意“面包美味可口”得知是过去自己做的。故选B。

32.C 【解析】考查动词短语辨析。由句意得知你能帮助我捡起这个钢笔吗?它在你椅子下面。pick up “捡起” 符合语境故选C。

33.D 【解析】考查动词时态。由句意得知我已经收到去音乐会的邀请函。故选D 现在完成时态。

34.B 【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由语境得知“The top five TV plays”与list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由“Look at the picture”得知是一般现在时,因此为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故选B。

35.C 【解析】考查宾语从句。由答语“we should meet there at nine.”可知,问句询问时间,故选C。

【参考答案】:26-30 CBCDA 31-35 BCDBC 【参考答案】:36-40 ADCBA 41-45 ACDBA

【语篇解读】:本文从一个小故事入手,讲了盐的用途,不仅在日常生活上,而且也讲了它的药用价值。同时因为它的稀有性使得盐在古今中外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很受重视。

36.【解析】考查名词辨析,从下面一句话能看出来应该是“像爱盐一样爱他的爸爸”故选A。

37.【解析】考查连词,从“simple”和“important”可以看出来是相反关系,所以选D

38.【解析】考查名词辨析。根据下文“We also use salt to produce other products”可知:在讲它有很多用途。故选C。

39.【解析】考查形容词辨析。根据句意“把盐放在结冰的路上”可推知:是为了使路面不那么光滑而保持安全。故选B。

40.【解析】考查动词辨析。根据下文“As a result, salt protects food and many other things.”可知:选A。

41.【解析】考查介词辨析。根据句意,可知:在有盐的环境里,大部分细菌不能存活。故选A。

42.【解析】考查形容词辨析。根据下文“Its usefulness, together with rarity(稀有)made it very expensive.”可知:使得盐是有价值的。故选C。

43.【解析】考查动词辨析。句意:即使在今天,努力的,有价值的人们被认为是“地球之盐”。故选D。

44.【解析】考查名词辨析。根据下文:“Its usefulness, together with rarity(稀有)made it very expensive.”说明很稀有,很难得到,故选B。

45.【解析】考查名词辨析。根据下文:“In fact, the word salary(薪水)comes from the word salt.”被当成薪水,也就是钱的意思。故选A。

【参考答案】:46-47 DB

【语篇解读】:本篇文章是封信件,主要阐述Susan Rosen对订购的裙子不满的地方以及Victor Smith先生给予相对应解决方法和回复。

【逐题解析】:

46.D 【解析】细节理解题。由文中 “I ordered a skirt from you last month,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it.” 可知,Susan Rosen写信主要是为了向Victor Smith说明她所买的东西以及问题。本题难度较小。

47.B 【解析】细节理解题。由文中 “We are sending you another skirt with this letter.” 可知,Victor Smith寄送给Susan Rosen 另外一件裙子。本题难度较小。

【参考答案】:48-51 CABA

【语篇解读】:本篇是一个记叙文。主要记叙了一个叫Edward的小男孩,用父母给自己的两美元去帮助更需要的穷人。最后小男孩不仅从爸爸那得到了喜欢的书作为新年礼物并且还得到了比新年礼物更重要的奖励——这就是善良和他人的感谢的故事。

48.C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第二句 “He had wished for a long time to buy some pretty 49.A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六段第二句 “The man again shook his head, for he could not understand or speak his language.” 可知。本题难度较小。

50.B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七段第二句 “He took out his dollars, and gave one to the man , and the other to his wife”和 第二段“When he came back, his father gave him two bright, new silver dollars”可知。本题难度较小。

51.A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十一段可知。难度较小。

【参考答案】:52-55 CDDB

【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广告。主要是介绍DIY Your Own Desserts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课程的费用和报名的方式。

【逐题解析】:

52.C 【解析】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中 “Come to our class and make your own desserts.” 可知,如果你想亲自做些甜品,可以加入这个课程。本题难度较小。

53.D 【解析】 细节理解题。由第三段中 “The class runs daily and it is a completely hands-on personal cooking experience lasting up to 4 hours learning 3-4 recipes each lesson.” 可知,在这个课堂上,你可以有亲身实践的烹饪经历。本题难度适中。

54.D 【解析】细节推断题。由文中 “$30 each lesson” 可知,五节课需要$150。本题难度较小。

55.B 【解析】细节理解题。由文中 “You can either e-mail us or come to our office for attending it” 可知,可以通过发送邮件或直接去办公室报名参加。本题难度较小。

【参考答案】:56-60 DACDB

【语篇解读】: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通过阐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益处以及如何帮助人们消除对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顾虑从而鼓励人们参加志愿者活动。

【逐题解析】:

56.D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段第二句 “You see how little things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for the better ”可知。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在选题时容易受到第一句的影响误选B.但如果仔细看后面的句子不难选出正确答案。做题时务必控制答题速度。

57.A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 “Not having enough time also prevents some from sharing their abilities”可知。本题难度较小。

58.C 【解析】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后面★标注的几条建议,我们可以逐一排除错误选项。根据第五条建议中提到的 “Invite a friend or family member to serve” 可知。本题难度较小。

59.D 【解析】词义推断题。根据下划线单词 “Veteran”后面的句子 “He volunteered a lot”说明他参加了很多活动,也就是经验丰富的意思。本题难度较小。

60.B 【解析】主旨大意题。通过最后一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Spend some time on volunteer work and you will see great changes in people’s lives” “...little things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说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好处。可以推测出作者是要鼓励人们参加志愿者活动。

【参考答案】:

66.A group of technologies

67.Self-driving cars and trucks

68.AI will also create many new jobs for people

69.AI’s recent developments have got a lot of social attention.70.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正在改变人们怎么样居住和工作。

【逐题解析】:

66.【解析】细节题,考察精确查找答案的能力。通过抓住关键词 help machine很容易确定答案

67.【解析】细节题,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确定答案。

68.【解析】根据create关键词 可以确定区间为为第四段第一句话,从而确定主体。

69.【解析】考察对第二段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70.【解析】翻译时需要注意文章时态,以及关键词how和it的翻译。

【参考答案】:

81.Is it hot outside?

82.Remember to arrive on time.83.What do we have for lunch?

84.Lucy brought me a cup of tea.85.How beautiful your kites are!

【逐题解析】:

81.Is it hot outside?

【解析】句意为:外面的天气热吗?根据所给标点可知用疑问句。分析所给词汇可知是一般疑问句, 系动词is提前, it做主语,hot做表语,outside做地点状语。

82.Remember to arrive on time.【解析】句意为:记得准时到达。根据所给的标点可知是陈述句。分析所给词汇可知是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remember是动词做谓语,to arrive做宾语,on time做时间状语。

83.What do we have for lunch?

【解析】句意为:我们中午吃什么?根据所给标点可知用疑问句。分析所给词汇可知是特殊疑问句,what是特殊疑问词,do是助动词(引导一般疑问句),we是主语,have for lunch是固定搭配做谓语和宾语。

84.Lucy brought me a cup of tea.【解析】句意为:露西带给我一杯咖啡。根据所给标点可知用陈述句。分析所给词汇,Lucy做主语,brought做谓语,me是双宾中的间接宾语,a cup of tea是直接宾语。

85.How beautiful your kites are!

【解析】句意为:你的风筝真漂亮。根据所给标点可知用感叹句。分析所给词汇是how引导的感叹句,how是感叹词,beautiful是形容词,your kites是主语,are是谓语。

篇2: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句子。⑴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⑵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⑶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⑴ chuī fú ⑵ chéng yíng ⑶ 镇静 ⑷ 谦虚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⑴ 誓改为视

检改为俭 ⑵ 赏析传统文化

⑶ 去掉“望”(或去掉“敬请”)4.概括从图标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①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夜间均有雨,风向均为北风。② 河北省部分城市除石家庄白天有雷阵雨,剩余城市均为阴天。③ 河北省部分城市白天除邢台小于三级外均稳定在三到四级。④ 廊坊昼夜温差最大。5.D 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⑴

谓:称 ⑵

何:为什么 ⑶

旦:早晨 ⑷

是:这 8.C

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9.⑴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⑵ 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10.赛龙舟、包粽子 11.刘峻好学 12.A

解析: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可知选项A中“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13.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14.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15.成岗 印刷

16.她们睡在一张床上,说了很多话,简爱承诺谁也不能让她离开海伦,然后她们相拥入眠,第二天醒来时,海伦已经去了天堂。17.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18.①齐白石先生重情义

②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 ③齐白石先生的朴素

19.①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小兔画的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同时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有艺术家的气魄。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了齐白石画中桃子的生动逼真;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写出齐白石先生画工一流,具有艺术家风度。20.①列举典型事件,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

②选材角度丰富。从生活、画画、教学三方面选材,写出齐白石先生作为家人、艺术家和老师的身份职业转换。

③选材真实。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使故事真实可信。

21.作文

文言文翻译:

屈原在初五这天死去,楚国人用船桨来救他。称之为竞渡。又说:“(人们在)初五这天(向江里)扔粽子来祭奠屈原,担心(肉身)被蛟龙吃掉,因此做龙舟来驱赶它。”

后汉的黄琬,他的祖父黄琼,做太守,黄琼把日食的情况告诉皇上。太后把黄琼召进宫问他太阳被食掉了多少。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黄琬年纪只有七岁,正在旁边,就说:“为什么不回答说日食所剩的就如初月的样子呢?”黄琼很惊奇,就按照他说的那样回答太后。

刘峻爱好读书,家里穷,经常点燃用麻制的火炬,从晚上到早晨,等到惊醒了就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不常见的书,一定要去请求借阅。

齐国有只一支脚的鸟,在宫殿前飞舞。齐侯向孔子询问,孔子说:“这只鸟叫做商羊,孩童有一首歌谣唱到:‘天要下大雨的时候,商羊都会屈起脚来跳舞。’这是下大雨的征兆。”之后果然如此(下大雨)。

解析部分

2018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五个板块,即图表、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2.分值分配和分值变化:第一部分20分,第二部分50分,第三部分50分。第一部分比去年低一分,第二部分比去年高一分。分值上没有太大变化。

3.总体说来,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背诵、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语文实践活动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切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崭新理念,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理解型默写题考查两篇古诗词,两篇文言文,主要集中在同学们初二的课本内容。考查字音形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极富容量,并能增强学生信心,颇具人文关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答题。词语解读能力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素养,难度不大,给考生很大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题语用题部分设置了自从2013年后再没出现过的对联题,并巧妙地加入了错别字和修改病句题。对联考查学生句式工整,对仗的能力,此句句式简短,内容属于热点,关注国家传统文化,较容易对出下联。病句题要求学生能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重复等常见语病。该病句题考查我们词义重复的语病,较为简单,照顾到了普通学生的水平。第四题部分,根据考纲的要求,从去年的书法题变换成了图表题,这次考查难度一般,要求考生看好表头,分析相似点和不同点,概括主要信息,切忌直接抄表格数据。

(二)古诗文阅读部分:

考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择题的考查同样难度不大,错误选项非常明显,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角度考查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由于对词的表达技巧知识点不清楚,对诗词的鉴赏的背诵记忆不够到位,部分考生对该题的判断与分析会出现失误。句子赏析题选择了“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此句出现动作描写,描述了作者境遇,并表现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生要抓住重点实词进行理解,此句体现的思想感情符合全文的整体感情基调,难度一般。

本次文言文的考查同样是一大亮点,一改去年的文言书信形式,选取了张岱的《夜航船》的四段,今年的文言文中加入了端午节竞渡、投粽子等习俗以及日食和传说,大有中国文化之特色,承袭去年对中国文化的考查侧重点,意在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和继承,用意颇深。文言重点词语释义,难度较小,有趣的是去年这个题同样位置也考查了“是”,但此“是”非彼“是”,出题老师“狡猾”哦。考查考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翻译句子题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把握,句子的顺畅。文言文比往年多了一道大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但两道大题考查得较为简单。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出人意料的是,已连续考查两年的说明文又出现在考题中,而且出现了选择题代替大题的考查方式,总体来说难度较难。第一题选择题,这类题需要考生回到原文找到选项中的原句细心比对,即可找出答案。大题考查考生对选文的归纳概括能力和体现的精神的理解,不再是之前从原文中抄抄那么简单,这也告诉我们今后备考要侧重于对选文的理解的练习。

记叙文的考查,总体来说较为简单,都是考生平时做的“正经题”,考查我们修辞、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人物形象。但最后一道题就有点“不正经”,提问的方式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到,但查阅往年中考真题,还是有这类“不正经”题的影子:2014年河北真题议论文最后一题“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虽问题不同,但与我们这次的提问方式和考查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2019年考生一定要懂得灵活运用知识,做到“题是好题,正不正经我不知道,但是题我会做”。

篇3: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

1.B2.C3.A4.D5.A6.C7.B8.D9.C10.D11.B12.B13.D14.C15.C16.A17.A18.C19.C20.C21.B22.D23.A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24.(7分)

①端午节(或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等)。②吃月饼(或赏月、赏桂、观潮等)。③重阳节(或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等)。④喜庆团圆(或辞日迎新、祈福纳祥、注重亲情等)。(4分)

(评分说明:每处1分,共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传承(或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等。(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5.(9分)

(1)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2分)

(评分说明:共2分。若考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2)网友的“义愤”之举,是非正义行为,突破了法律的界限,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应负法律责任。(3分)

(评分说明:共3分。若考生答出这是“以暴制暴”的行为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警方迅速依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彰显了法治的力量。②网友谴责打人者,是正义之举。③咸阳的快递员、乐清儿童家长的行为,体现了诚信品质和责任感。④受损车主谅解了当事人,传递出的是友善。(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其中“行为”和“正能量”各占1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6.(9分)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2分)

(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2分)

(3)示例一

观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分)

论证:自然中的矿产、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源,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分)

示例二

观点: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2分)

论证:人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或人们精心呵护绿水青山,保护了良好自然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3分)

示例三

观点: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表明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3分)

示例四

观点: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这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或人们精心呵护自然环境,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这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分)

(评分说明:共5分,答出观点且正确2分,能够正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7.(6分)

(1)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安定(或威胁了人类安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评分说明: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8.(9分)

(1)美国的敌视。(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战略支援部队。(2分)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29.(12分)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分)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30.(18分)

(1)解决了动力问题(或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电力广泛应用。(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继承创新;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等。(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分)

(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每点1分)

(3)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促进科技发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生活。(2分)

篇4: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围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进一步扩张是消解文学传统的根本原因。詹姆逊曾经指出:“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多此前未受到商品化的领域里去。”资本的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一切文化活动的决定因素,詹姆逊将这一过程称为“去差异化”,即:消除经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进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

正是这种现实,文学遭遇了两难选择:为了张扬民族价值,文学必须强调民族特性,而且越鲜明越好;为了让其他民族认同而产生世界影响,文学又必须模糊或放彝某些民族性的因素而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类世界.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凡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典“化石”。我们有过“中国气派”的追求,喊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号;也走过“俄国人的路”,甚至今天还在虔诚地膜拜着“世界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民族在中西文化上的摇摆状态。

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大体可分两个系统,其一,坚守民族的文学传统进行创作,如废名、汪曾祺的创作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去寻求突破,文辞简约幽深。其二,创作直取西方文学的样式,如李金发、王蒙的创作,前者以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师,走向象征主义的朦胧晦涩;后者模拟意识流,创作出大异其趣的作品,但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

西方内部也曾发生过文化趋同性与民族求异性之间的矛盾,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但它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参照系,成功地完成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德国的狂飚突进运动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崇天才的创造性力量,而它的参照系是德意志民族自己的传统、这两次与文艺紧密相关的思想运动都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当下,中国正在拓展开放的宽度,加强与世界融合的深度,中华民族文学当然要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需要引进“他者视野”,给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激励与竟争的机制,以利于优化本民族文学。对于民族传统的文学书写,也不必注重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这些外在标识,时代已经重塑了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独特心态、思维方式、精神品格正以新的样式存在于生活的细节,观照世界,接续传统的灵魂,才能让本民族文学真正以“民族”的姿态“走向世界”。

(根据网上资料摘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的势力造成了经济的文化化,从而消解了文学传统。B.如果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就能走向世界。C.文学艺术只要回归自己的民族传统,就能使自己民族文学得到创新和发展。D.历史上的中国文学曾努力守护自己的民族特性,也曾努力地模仿西方文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揭示了文学传统被消解的根本原因,而后引用“詹姆逊”的理论加以论证与阐释。

B.文章通过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我们没有赢得世界文学地位的结论。

C.文章以文化“去差异化”为前提,推出了文学的两难,又进而论述了中国文学的摇摆历史。

D.文章以文艺复兴与狂飚突进运动两个成功实例为启发,论述了当下中华民族文学应走之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废名、汪曾祺的创作证明,坚守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B.中国文学曾经走过“俄国人的路”文学史上应出现过很多类似俄国风格的文学作品。C.如果资本的势力在世界占据支配地位,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都会被经济化。D.中国拓展改革宽度、深度与世界融合的背景,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阿里山看云 从维熙

早上三点,与我同行的朋友便出发去阿里山巅看日出了。他们要爬很高的坡,走很远的路,然后乘小火车,奔往观看日出的大山峦峰。我喜欢水,而不爱山。我从床上爬了起来,步出阿里山宾馆。

阿里山还在沉睡,只有山麓上几盏灯火,闪着幽暗清冷的光束。我沿登山的石阶缓缓而上,每一次鞋子与石头接触发出的轻微声响,就是这里的唯一的音乐。天上还有残星挂在天穹一角,我忽然记起古代一首童谣诗:“天是棋盘星是子,地是琴键路是弦。”真是妙不可言。过去,我只是从台湾省地图上看到过这个名字,而今天我却独步阿里山,这本身就是使人痴醉的歌。

不知什么时候,那些鸟儿睡醒了,在林中吟唱第一支歌。那是一只北方也有的布谷,高歌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一”·我在儿时的家乡就听过这支歌,农民说它唱的是“赶快布谷一赶快布谷一一”,但是乡亲们把它的歌人性化了,变成了“光棍好苦”。想不到一泓碧波相隔的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这只穿梭于阿里山丛林的鸟儿,错把初秋当作阳春五月了?不,或许它是在吟唱两岸的相思之苦吧!接踵而来的是百鸟合呜。我分不清那些鸟儿的姓名,也无法得知它们是躲藏在哪儿歌唱;反正那鸟儿的大合唱,完全打破了阿里山的沉寂。我惬意地坐在一块石板上,静听着这动人的森林音乐会,记忆中我曾有缘聆听过这独特的鸾凤合鸣,那是在祖国大陆的长白山,那是在祖国边陲大兴安岭,在云南思茅山的林间驿道,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鼓浪屿。记得,那天沿着海岸神游,在与金门发生过炮战的何厝,我曾用望远镜眺望台湾岛的形影。特别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在海岸神游路过当年郑成功陈设于斯的古炮台时,不知是哪位游客,在生了锈的炮口上插了两枝盛开的杜鵑花,我当时很为那两束花儿动容。

阿里山上也有杜鹃花。这是在天色微明时,我从山坡上看到的。她躲藏在亚热带植物家族的襁褓之中,与三角梅、美人蕉等花卉同林而居,色彩显得更加娇艳。我走过树丛花海,信步向山腰走去,由于少了林木遮眼,顿感阿里山的巍峨奇秀,它像是一条灰褐色的海鲸,跳海而出斜卧在陆地上,那高耸的头仲向天穹远处,那尾究竟伸向哪几,我是看不到的。心旷神恰的同时,我也为登山去观日出的同伴扫兴,因为我在仰望这条“海鲸”时,看见了天上的流云,有云的早晨是无法看到日出的,我有点窃喜没有去看日出。

在这儿看云,令人瞎想无穷:一片片白絮在天空时而组合为一,时而又化为片片桅帆各自远去;间或露出一隅如海的蓝天,但是那一线碧蓝很快被白云吞噬了。云在天穹下不断变化着身影,一会儿它像古埃及人面兽身的狮子,一会儿它又像一只温顺的波斯猫;一会儿缳是金戈铁马的决斗,一会儿它又像是白衣素螭缟的仙女在瑶池浴后起舞……这种云的诡谲无形变幻,那真是难得的一乐!

更让我心醉的是,这是我从没涉足过的中国一隅,在这儿独自一人观云,不是难得的人生乐事吗?!我早在1986年的中秋之夜,面对窗外一轮皎月,曾写下过这样一首题为《遥望海峡》的诗:

你是一滴水/凝聚着/宝岛的云/琼山的月 是一束浪/亲吻着/断裂的岸/塌落的崖 你是一支箫/低奏出/南来的眸/北来的盼 你是一缕风/吹动了/情殇的帆/寻故的船 今天,一条大陆来寻亲的船,载着我们十几个人,终于叩访宝岛来了。阿里山的云,你何时变成海峡上的彩虹之桥,将宝岛和大陆合而为一?

山林里传来的嬉笑声,撕碎了我的思绪,那是从阿里山云中走出来,到山下去上学的儿童,接着有摩托声声,那是上班族人员到山下上班。百鸟啼嗚声消失了,阿里山立刻从无声的禅境中,还原成了人世间的一座石山,不久,山峦中有了我热悉的声音,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朋友喘着气,脸上流露出淡淡的苦相:“早知空跑一趟,还不如与老兄一块儿在这儿逋遥呢!”

2005年5月初修订于北京(文章有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描写山麓上灯火“闪着幽暗清冷的光束”、鞋子与石头接触发出“轻微声响”,用笔细腻、生动,表现清晨阿里山环境的凄清与冷寂。

B.听阿里山百鸟合鸣时,作者回忆起了长白山、大兴安岭、云南思茅山的林间驿道、厦门鼓浪屿的鸾凤合鸣,这是为了显示作者善于联想。

C.文章结尾写的“朋友喘着气,脸上流露出淡淡的苦相”与开头朋友三点出发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照,突出了作者的得意与对他们的嘲笑。

D.“阿里山的云,你何时变成海峡上的彩虹之桥,将宝岛和大陆合而为一?”是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向读者呈现“渴望两岸统一”的主题。

5.作者写阿里山布谷鸟时强调这种鸟“北方也有”、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又着力交待布谷叫声为“光棍好苦”,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答:

6.文中插入作者1986年中秋之夜写的诗《遥望海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再贷款、贴息、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发展绿色信货和绿色债券市场,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实行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碳金融市场等三十五条具体措施。《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具有明确政府政策支持、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摘编自马骏主编《国际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材料二:

图表1银行家认为目前绿色金融开展存在的最大困难

图表2银行家认为完善绿色金融的重点

注:以上图表来自《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材料三: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顶层设计”特征。中国模式的形成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加剧了经济绿色化转型的迫切性;二是环保知识匮乏和环境道德缺失制约了私人部门环保行为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三是由于缺乏有公信力的民间组织力量,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发模式推动绿色金融难度会很大,耗时较长。

实践证明,作为绿色金融领域的赶超者,中国自上而下的模式在过去几年内取得了明显实效,并开始为其他发展中囯家乃至全球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有益的借鉴。

但是,发展绿色金融仅仅依靠政策是不够的。中国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大量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能力薄弱。要想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还需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和绿色金融工具及产品开发等工作。

摘编自杨娉、马骏《中英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对比》)材料四: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有一个明显差异。前者更重视市场化机制,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发展绿色金融,如更多地依靠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通过行使股东投票权、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司不予投资等手段,对企业的“绿化”施加影响。而后者由于市场不够发达和完善,更多地依靠政府管理和金融监管,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实践中很难比较这两种模式的优劣,特别是从长期效用来说,而且这两种模式也开始出现融合的迹象。如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改变金融市场可持续因素影响力偏低的问题,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整是很困难的,必须加大政府的介入和引导。巴西、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政府推动下将环境风险因素纳入银行监管规则的做法,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政府过度行政干预的做法也开始受到质疑。人们]认识到,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的绿色金融是有缺陷的,政府应该在激励引导市场意愿、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方面下工夫,尽可能发挥市场作用,避免过多的直接干预。

(摘编自张承惠《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角色》)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指导意见》明确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多项具体措施,表明了我国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有计划、有目标引导发展绿色金融的意图。

B.据“图表1”可知,银行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最大困难的认识分歧较大,说明金融界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前景还缺乏足够的信心。

C.银行家普遍认为出台对“绿色金融”的扶持政策是完善绿色金融的重中之重,侧面反映政策引导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

D.建立并完善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受到银行家重点关注,可见绿色金融投资风险较大,而我国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尚且不够完善。

E.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大政府的介入和引导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见从长期效用看,自上而下的模式优势更大。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上,而敢专,、在在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次韵翰林金侍讲大阅诗 夏原吉

永乐辛卯,将用兵于沙漠。二月,大阅于北京城东。时翰林金侍讲有诗,因次其韵。羽书飞召四方兵,百万貔貅集帝城。赫赫气横鱼丽阵,桓桓威称虎贲名。銮舆晓阅霜凝盖,铁骑云屯风飏旌。此去烽烟应尽扫,薇垣长见泰阶平。

【注】貔貅,传说中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战士。鱼丽阵,即鱼鳞阵,古代战阵名。虎贲,勇士之称。贲,通“奔”。薇垣,传说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叙写朝廷从全国急速调兵的情景,“飞”字生动地写出了飞骑传召的情形。B.第二句中的“百万貔貅”显示了军队的强大,“帝城”则交代了军队驻扎的地点。C.描写待阅部队点面结合,写盛大霸气的鱼丽阵是面,写堪称虎贲的威武勇士是点。D.诗人用“云屯”来比拟铁骑众多,用“风飏旌”侧面烘托出“铁骑”的精神昂扬。E.诗人认为,这支离开京城征战的威武之师一定会根除战争,为朝廷羸得持久和平。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师说》中,韩愈对只知道学习句读,不知从师解决疑惑的现象给予了“,”的评价。

(3)杜甫《登高》中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表现夔州秋天江上典特征的诗句是“ ”。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对于网络谣言,职能部门辟谣一定要雷厉风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群众了解真相,否则谣言就会不断滋生、扩散,弄得人心惶惶。

很多人都担心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后房子会被收回,其实,这是杞人忧天,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自动续期。

不久前的农心杯大赛,党毅飞奋勇击败申真谞,此番春兰杯大赛二人再次交战,党毅飞执白下得挥洒自如,稳扎稳打,最终完胜对手。

“互联网+”大潮奔涌而至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能隔岸观火,应勇立潮头,推动课堂深度改革,切实培养下一代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八一”建军节将至,南开区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不断巩固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保持双拥工作活力。

即使限价令能够在短期发挥一定的作用,使房价受到抑制,但说到底这只是抱薪救火,终于事无补,无法解决房价上涨的实质性问题。

A.B.C.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连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的规范下,各级人大对财政预算方案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审议程序逐步健全,这有利于增强财政支出的公平合理性。

B.经过科学检测分析及形制比较的结果,暗示着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传播可能存在由河西走廊经北方地区进入中原腹地,自西向东延伸的线路。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新动力意义重大。

D.受古代“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影响,节气文化中又生发出养生理念——人的生活状态必须跟时序变动相适应方能维持平衡。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一句是()(3分)

A.下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国家、地区间的争端都应该以和平方式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您的信我已经收到,寄来的土特产我也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我不胜感激。

C.15年来,赵先生救助了124名孩子,他说:“我知道没爹没妈的滋味,只要有孩子需要帮助,我定全力相助。

D.你寄来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物。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浮游在空中的形成的,形成雾需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霾时,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21.下面文段有两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说明。(5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得不好,它会变成潘多拉的魔盒,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如此,我们在为人们提供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运用法律管理网络,这样就会避免出现网络违法现象,也唯有依靠法律手段,网络环境才能文明健康,而网民有了法律的支持,他们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92年,村民朱光伟夫妇背井离乡,到西安打工。2007年,朱光伟突发脑溢血,全家手足无措,女儿学校的老师、周围的邻居等纷纷捐钱捐物,帮朱光伟一家度过了难关,他们可谓朱光伟的“救命恩人”。后来,夫妇俩支起了煎饼摊,决定向孤寡老人、残疾人、流浪人员提供免费煎饼,10年来,朱光伟夫妇“爱心煎饼”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受感动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爱心接力”,买个煎饼,顺便放下10元、50元、200元……

“救命恩人”“朱光伟夫妇”“爱心人士”共同谱写了一曲爱之歌,这三类人谁最令你感动?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唐山市2017—2018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A 卷

1.B(A项应为“资本的势力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C项违背原文逻辑,应为“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D项,“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只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条件之一)

2.C(“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错,没有对比;同时,“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与“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不是因果关系)

3.C(“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错,原文说“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这些努力”包括废名、汪曾祺的创作)

4.C(A项“表现清晨阿里山的冷寂与凄凉”错,应为“表现清晨阿里山的静谧”。B项“这是为了显示作者善于联想”错,目的是想表现作者“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D项“突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嘲笑”没有依据)

5.强调“北方也有”、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说明两岸风物相同,暗示两岸同属一家,不可分割。(2分)着力交待布谷叫声为“光棍好苦”,借以表现两岸长久分离之苦;赋予文章幽默情趣,激发阅读兴趣。(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遥望海峡》一诗表达了两岸分离的痛苦与对两岸统一的盼望;与如今乘船来宝岛寻亲的兴奋喜悦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C(“市场主体能力薄弱”概括不当,原文为“大量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

8.A、C(B 项“说明金融界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前景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分析错误,图表反映的是当时绿色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项配套措施尚不完善。D项“可见绿色金融投资风险较大”理解不当。E项“自上而下的模式优势更大”曲解文意,“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指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原文为“实践中很难比较这两种模式的优劣,特别是从长期效用来说,而且这两种模式也开始出现融合的迹象”)

9.从顶层完善绿色金融各项政策,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持续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和绿色金融工具及产品开发等工作。激励引导市场意愿、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尽可能发挥市场作用。(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0.B 11.B(“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见课本《师说》注释)

12.C(“他没有容忍”依据不足,原文为王国宝“惧为宁所不容”)13.

(1)简文帝担任丞相,将要征用范宁,被桓温劝阻,就搁置没有实行。“辟”(动词,征用),“为……所”(被动句式),“讽”(动词,劝阻),“遂”(副词,就),“寝”(动词,搁置)五处,一处1分。(2)范宁如果认为古代礼制应当尊崇,自然应当列条上奏,而他敢于专断,只因为他随心所欲。

“以”(动词,认为),“崇”(动词,尊崇),“条上”(动词性短语,列条上奏),“专擅”(形容词性短语,专断),“任心”(动词性短语,随心所欲)五处,一处1分。

14.B、D(B 项“军队驻扎的地点”错,应为“军队集结的地点”。D 项“比拟”错,应为“比喻”)

15.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军队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此次征战的必胜信念。表达 了诗人对对国家持久和平的期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6.(1)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3)渚清沙白鸟飞回(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

17.B(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文章运笔不拘束。用在这里属使用范围错误,可改为“泰然自若”。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置身事外”。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抱薪救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除灾患,结果反而使灾患扩大。用在这里属自相矛盾,应改为“扬汤止沸”)

18.C(A句语序不当,应改为“审议程序逐步健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B句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经过”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经过”。D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19.B(A句“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可改为“不要动辄付诸武力”。C句“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可改为“收下”。D句“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可改为“修改”)

20.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不同;空气则相对干燥;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1.不是运用法律管理网络就能避免出现违法现象。不是有了法律的支持网民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答对一处得2分,答对两处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写作提示:

(1)权衡,即比较,写作要有比较意识;(2)要有比较然后进行选择的思维过程。参考译文:

范宁字武子。年少专心好学,阅读广泛。简文帝担任丞相,将要征用范宁,被桓温劝阻,就搁置没有执行。桓温去世后,范宁才担任余杭令。他在余杭县兴办学校,培养学生,端正自己,施行礼教,有志向、操行的士人没有不尊崇他的。一年后,社会风气彻底改变。自南渡以来,崇尚学习,注重礼教,没有比得上范宁的。范宁在任六年,升任临淮太守,加封阳遂乡侯。不久,被征召授予中书侍郎。在中书侍郎任上,多次劝善规过,有益于施政。当时朝廷又新建太庙,广泛征求修建辟雍、明堂的形制,范宁根据经典及其注解奏陈皇帝,都有出典依据。孝武帝一向爱好文章,范宁很受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的议题,总是咨询范宁。范宁指责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靠奉承讨好事奉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容忍,于是唆使煽惑,范宁因此受到疏远。他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上说:“豫章不适宜安排太守,为什么急着让自己冒死前往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赴任。临上任,上奏疏陈说时事,所启奏大多符合皇帝旨意。范宁在豫章郡又大力建设学校,派人到交州采集磬石,来供应讲学使用,改革旧的制度,不拘泥于常法。远近来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资助他们的费用,全出自自己的俸禄。同时择取本郡四大望族的子弟,都充当学生,学习五经。又修建学台,用途非常广泛。江州刺史王凝之上书说:“太守范宁入朝任职机要官署,出朝担任名郡长官,却放纵自己奢侈污浊的行为。宗庙的设置,各按官员的品级,但范宁私自建立祖庙。范宁如果认为古代礼制应当尊崇,自然应当列条上奏,而他敢于专断,只因为他随心所欲。希望将我的奏章下达太常,根据礼法加以定罪。”皇上下诏书说:“如果范宁真像凝之所上奏的那样,怎能再主管豫章郡呢!”因此受到责罚。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担任天门太守,解职去官上诉。皇帝因为范宁所做的只是为了教学,事情长久不判决。正赶上大赦,免于判罪。起初,范宁曾因患眼痛病到中书侍郎张湛那里请求药方,张湛于是取笑他说:“古代药方,第一减少读书,第二减少思虑,第三专心内省,第四少看外物,第五早晨晚起,第六晚上早睡。修炼一段时间,近处能数清睫毛,远处能看清一尺的木杖。长期修炼不停止,可以清楚地看见墙壁以外。不但使眼睛看得清楚,也能延长寿命。”范宁免官以后,在丹阳安家,仍然勤读儒家经典,一年到头不间断。六十三岁,在家中去世。

B 卷

1.D(A项应为“资本的势力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B项,“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只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条件之一。C项违背原文逻辑,应为“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2.B(“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错,没有对比;同时,“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与“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不是因果关系)

3.A(“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错,原文说“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这些努力”包括废名、汪曾祺的创作)

4.D(A项“表现清晨阿里山的冷寂与凄凉”错,应为“表现清晨阿里山的静谧”。B项“这是为了显示作者善于联想”错,目的是想表现作者“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C项“突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嘲笑”没有依据)

7.A(“市场主体能力薄弱”概括不当,原文为“大量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10.A 11.D(“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见课本《师说》注释)

12.B(“他没有容忍”依据不足,原文为王国宝“惧为宁所不容”)

17.A(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文章运笔不拘束。用在这里属使用范围错误,可改为“泰然自若”。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置身事外”。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抱薪救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除灾患,结果反而使灾患扩大。用在这里属自相矛盾,应改为“扬汤止沸”)

18.D(A句语序不当,应改为“审议程序逐步健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B句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经过”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经过”。C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篇5:2018河北中考英语及答案解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木讷(nà)半响(xiǎng)惟妙惟肖(xiào)叱咤风云(zhà)....B.寒噤(jìn)懵懂(méng)自怨自艾(yì)白驹过隙(xī)....C.颠簸(bǒ)瞭望(liào)五脏六腑(fǔ)探骊得珠(lí)....D.箴言(zhēn)餐券(juàn)面面相觑(qù)退避三舍(shě)....【答案】C)-(nèng)-(měnɡ)

白驹过隙(xī)-【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木讷(nà); B.懵懂(mén)-(quàn)(xì); C.正确; D.餐券(juà。据此,答案为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缭草 馥郁 融汇贯通 纷至沓来 B.瑕疵 颤粟 浑身懈数 矫揉造作 C.胡茬 取谛 壁垒森严 深居俭出 D.决计 皱缬 问鼎苍穹 扶摇直上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零落成泥碾作尘”,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 的月光,溪流上 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 但 跳动 飘摇

B.宁可 也 飘摇 跳动 C.即使 也 跳动 飘摇

D.不但 而且 飘摇 跳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选用。(1)第一句,只有“宁可……也不”的搭配才能充分体现陆游的气节。所以选择“宁可……也”。(2)“飘摇”和“跳动”所表现的情态对应“禾苗”和“溪流”更贴切和生动。据此分析,答案为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 能不让人见异思迁....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D.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见异思迁:指思想上的不坚定(贬义);B一纸空文:不能实现的文件或承诺(贬义);C洗耳恭听:指恭恭敬敬地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谦敬误用。D别开生面: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关联词搭配不当;B正确;C缺少主语;D词语搭配不当,把“宣传”改为“展示”。据此,答案为B。

6.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本段文字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④表明作者的观点,应该为首句;②句紧随④句阐述心灵空间的大小;①句在②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③⑤是作结;⑤句是对③的进一步说明。据此,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是:④②①③⑤。故答案为C。本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判定。结

C项比较,A项中第③句中“因此”“这个意义”合文段表达中心和答案特点,确定第④句为首句,然后A、和首句无法承接和照应,所以选C。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的。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却被如来佛祖的两位大弟子索要好处费,令人哑然失笑。鲁迅评价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C.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对综合知识的考查。D中“弱冠”指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所以,“‘弱冠’指未成年男子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D。

8.古诗词默写填空

(1)君去沧江望澄碧,________________。(李白《赤壁歌送别》)(2)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_____________。(王安石《浪淘沙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4)张养浩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对统治阶级残暴的痛恨,对老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与白朴《天净沙 秋》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两句写法相同,意境相似。

(1).⑴鲸鲵唐突留馀迹

(2).⑵兴王只在笑谈中

(3).⑶蒹葭苍苍,(4).白露为霜。

【答案】(5).⑷兴,百姓苦;

(6).亡,百姓苦!

(7).⑸枯藤老树昏鸦,(8).小桥流水人家,(9).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鲸鲵、馀、蒹葭、藤、昏鸦、瘦”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9.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文中第③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11.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⑫段中“重操旧业”在文中的意思。14.分析示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9.文章以“爸爸的草帽”为线索,回忆了爸爸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表达了父子相爱相怜的朴素感情。

10.A

11.草帽相撞的“声音”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儿子配的“音”,表明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愿意放下身份,和儿子一起天真、快乐。

12.此句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抹灭的印象。是父亲这样的陪伴,使自己快乐成长,飞向远方。

13.“重操旧业”意思再给儿子(孙子)的草帽配音;再给儿子(孙子)放飞系着红绸的草帽。暗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父亲老年的孤单、寂寞。

14.题目充满画面感和动感,像一幅素描展示了一个父亲在那贫困的年代,用自己唯一的身外之物,极力给

儿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解析】

9.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文中爸爸并没有练习蒙古摔跤,只是他的手舞足蹈像蒙古摔跤。表现了父亲的笨拙,但为儿子高兴的努力付出。据此,A项中的“爸爸练习蒙古摔跤”的说法是错误的。

11.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从文章中“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哐哐”的声音并不是草帽“撞击”发出的,而是父亲为了逗“我”开心而伴着儿子的动作发出的。通过这一描写,写出了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的心理。据此理解作答。1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抹灭的印象。据此理解作答。

13.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4.试题分析:(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2)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

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D.问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17.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18.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5.阅读可以拓展人生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16.B

17.示例: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贵在坚持,忌躁贵恒。让人易理解,易接受。

18.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解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题根据标题和结尾段可知,文章的论点是: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点睛: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各段落间的关系。文章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总分关系。不是“分总”关系。

17.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从文章中选择一种论证方法,结合论点和分论点分析其作用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18.试题分析:考查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解答时要结合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在梳理文章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其次”“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思路的词语,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注意对事实论据要作简明概括;表述中要分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此类试题的解题的格式一般是:首先,写了……内容,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接着,运用了……论证方法(事实或道理)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22.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9.A

20.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1.C

2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解析】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19.试题分析:A项中“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中的“霏霏”是“连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绵不断”,后一个“霏”是“雾气”; C项中的“名”分别是“命名,起名”和“说出”;D项中的“而”分别是“无意义,可不译”和“表转折”。故选A。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山水、得、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注意省略内容的补写。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据此,答案为C。

2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既把“醉”和“乐”统一起来,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新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24.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答案】23.B

24.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的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解析】

2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而不是“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据此,答案为B。

作文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无言的褒奖”为题,写一篇作文。

(2)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请以“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答案】爱的芬芳

母爱是一杯陈年美酒,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热烈,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清新,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纯洁,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让我们把爱播撒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心中永远荡漾着爱的芬芳。2 夜色中的城市灯火辉煌,继续着白日的热闹与喧嚣。点点灯光由远而近,伴着汽车飞驰而古哟的声音,再次化为无边的点点繁星,无数的光线连成一条闪亮的流动的光带,长长的道路如天上璀璨的银河。

记忆中,有一只温暖的手,还有一个明亮的微笑,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背景下,久久不肯消散。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过马路,常常是站在路中央胆怯地看着四周。在无数次危险的穿越后,这成了母亲最担忧的事。可偏偏上下学的路上必须横穿一条繁华的路段,母亲不可能总解接送我,只有满脸担忧地叮嘱我小心。

阳光明媚,春日带着特有的温柔抚弄着新绿的枝桠,投下点点树影,勾勒出一幅幅奇妙的几何图案。我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我咬咬牙,硬着头皮走过一半后,再也没有勇气前进了。我无助地望着四周,川流不息的车流从我眼前飞驰而过,只留下一条条闪亮的痕迹。我手足无措地站在路中央,孤独与恐惧包围着我,仿佛一条搁浅的小船,匆匆而过的行人没有停下来。我忽然感到失望,甚至有了一点绝望,为什么没人来帮助一个无助的孩子?

一只大手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温暖由于力。那一刻,我恍惚以为是爸爸到来。抬起头,是一张年轻的面容,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温柔的目光;他牵着我小心地穿过川流不息的车流,到达安全的对岸。站在路边,他冲着我微微一笑,笑容舒展如和煦的春风,明亮如此刻的阳光。“下次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一刻,我感到温暖如春,仿佛阳光包围周身,手心里的温暖,定格成为永久的回忆。

有时,长大的我也会牵着一只幼小的手穿过繁华的马路,轻声叮嘱他们下次小心。我仿佛看见许多年前的画面,一个年轻人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过车辆川流不息的街道。我不知道多年以后他们的记忆中是否还有同样的画面和同样的温暖,但至少我拥有并传递着。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害怕过马路,但手心里的温暖还时时包裹着我。那是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的帮助与关心;那温暖,是善良,是关怀,更是爱的芬芳!

上一篇:社区服务操作指引下一篇:城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