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作业题答案

2024-05-16

数学建模作业题答案(共14篇)

篇1:数学建模作业题答案

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

答案

1.选择题(1)A(2)C(3)C 2.填空

(1)y=-2x(2)mlt;2(3)y=5x+3(4)y2gt;y1(5)y=-2x+10025(6)9 3.解答题

(1)①Q=200+20t②(0≤t≤30)

(2)①y=80(0≤x≤50)y=1.9x-15(50≤x≤100)

②y=1.6x

③选择方式一

(3)①在同一直线上y=25/72x ②当x=72时,y=25 当x=144时,y=50 当x=216时,y=75 y=25/72x(0≤x≤345.6)

③当x=158.4时,y=25/72x158.4=55(4)①y甲=2x+180 y乙=2.5x+140 ②当x=100时,y甲=200+180=380 Y乙=140+250=390 380〈390 租甲车更活算

上文就是给您带来的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希望大家及时注意并了解相关动态!!

篇2:数学建模作业题答案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144度180度

4、80度,80度,100度

5、,

6、78度

7、54度

9A10D11D12A13D14①B②C15B16C17C18D

19~20、略

21、

[1] AEF、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ABC、BCD、垂直的定义;已知;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对顶角相等;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解:因为AD∥BC,2=40

所以ADB=2=40

又因为1=78

所以ADC=ADB+1=40+78=118

23、解:因为

所以DCE=90

因为

所以ACD=134

又因为

所以BAC=134

所以BAC=ACD

所以

篇3:布置作业是否给学生留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感觉安全、不受威胁、被信任、愉悦、能较快得到反馈、有成就感、与环境交往互动(与老师、同学、书本、现实)的情境中学得最快、最好。学生是学知识的,不犯错误是不现实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就是在不断犯各种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各种能力。这就如同体育训练一样,失误、错误、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经过科学训练不断重复,竞技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但现实中有的老师不顾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一次性就做得很完美:不准对答案、不准抄作业,否则就罚做作业多少遍。但说是说,做是做,学生作业错误怎么可能免得掉,一遍遍枯燥的惩罚让学生身心疲惫,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争胜心一点点消磨怠尽,厌学、抄作业、对抗……随之出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

将学生书上的答案撕掉,本身就在戒备学生、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学生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是在给老师念书,做作业是在完成任务,“老师是警察我是小偷”,我和老师永远是对立的,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让我对答案我偏对,我还抄作业,看你把我怎样。威胁、惩罚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本来主动学习新知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获得安全感、成就感、认同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一旦威胁、惩罚,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的性就变味了。本来认为学习新知识是快乐的,现在却怕它,并且越怕出错越要错,害怕受惩罚、谨小慎微,哪还敢标新立异、突破常规、发展创新能力呢?把快乐的学习当成惩罚学生的工具更让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将答案留给学生,这样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每完成一道题或几道题,再看答案,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做对了就能增加信心,享受到物质生活中不能享受到的快乐,认为自己很不错;做错了会马上反思、改正,能较快获得知识,增强学力,得到知识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随之得到发展,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若是答案有误,更是学生研究的好素材,至少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自信心。为什么学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会马上得到反馈,会获得成就感、自我认同感。但如果把参考答案撕掉,只靠老师批改作业则通常需要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得到反馈信息,学生不知自己作业的对错,甚至做题的方向,好像在黑暗中摸索,这实际上延迟、减弱了学生的学习。

我曾担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发现该班学生普遍基础差、厌学,每次考试总在全级倒数一、二名。后经过分析,我决定首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作业布置少而精,兼顾优中差各个层次学生,并且留参考答案及提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不再感觉作业是负担,而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他们通常先看书复习然后做作业,做完了就对答案,做不完就看书、或讨论、或看提示、或问老师、问同学。从答案也可发现思路、更正错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还通过其他措施,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老师为主导,师生平等交流等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全过程,结果效果非常显著。从每次考试就可见一斑,本班的及格率、优生率、班平成绩各项指标一跃为全级一、二名,学生们受到成绩的鼓舞,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更有信心。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讨论、看书、自我更正、自我评价,向老师同学求助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所以效果才会这么好。而有的老师不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互相交流,实际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通常做事都需要同伴,参考别人的作业也是互相学习,抄作业只要抄懂了也会学到知识。现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名校布置作业,甚至考试都给学生留答案或提示,也是这一思路的有力佐证。这样做还会减轻师生的负担。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做作业总会有人偷懒,抄袭总会出现。发现了不要简单的惩罚,而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如果是基础差未学懂则要帮助他们补习,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作业偶尔不给答案也可从另一角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觉性,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增强学生面对未来的能力。

篇4: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4.2.1 1. C 2. D 3. (1) 周长为17 cm或19 cm. (2) 10和7或8和11.

4. ∠C=90°. 5. (1) 略. (2) 当α=150°,即∠BOC=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3) 当α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4.2.2 1. 提示:证△ABF≌△DCE,得AF=DE,∠AFB=∠DEC,故OF=OE.

2. (1) 略. (2) S筝形ABCD = AC·BO+AC·DO=AC·BD=×6×4=12.

3. 答案不唯一,如添条件∠A=∠B,得到△PAD≌△PBC.证明略.

§4.2.3 1. B 2. D 3. (1) ∠ABD=30°. (2) ∠APB=135°. 4. OE是△DEF的角平分线.理由略.

§4.3.1 1. A 2. C 3. 8 4. 12 5. 125°

§4.3.2 1. B 2. C 3. 25° 4. (1)答案不唯一,如△AEH与△DFH. (2) OE=OF,证明略.

§4.3.3 1. D 2. 平行四边形(答案不唯一) 3. AB∥CD 4. n-1

5. (1) 提示:证△AEF≌△DEB. (2) 四边形ADCF是矩形.证明略.

篇5:高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解析】f(x)=(x-2)2-2,作出其在[-4,4]上的图象知

f(x)max=f(-4)=34.

【答案】-2,34

2.已知f(x)与g(x)分别由下表给出

x1234f(x)4321

x1234g(x)3142那么f(g(3))=________.

【解析】由表知g(3)=4,f(g(3))=f(4)=1.

【答案】1

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两条线段(如图,不含端点),求f.

【解析】由图象知

f(x)=,

∴f=-1=-,

∴f=f=-+1=

4.已知函数f(x)=x2+2x+a,f(bx)=9x2-6x+2,其中x∈R,a,b为常数,求方程

f(ax+b)=0的解集.

【解析】∵f(x)=x2+2x+a,

∴f(bx)=(bx)2+2(bx)+a=b2x2+2bx+a.

又∵f(bx)=9x2-6x+2,

∴b2x2+2bx+a=9x2-6x+2

即(b2-9)x2+2(b+3)x+a-2=0.

∵x∈R,∴,即,

∴f(ax+b)=f(2x-3)=(2x-3)2+2(2x-3)+2

=4x2-8x+5=0.

∵Δ=(-8)2-4×4×5=-16<0,

∴f(ax+b)=0的解集是?.

【答案】?

5.(10分)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km以内10元,超过4km且不超过18km的部分1.2元/km,超过18km的部分1.8元/km.

(1)如果不计等待时间的费用,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某人乘车行驶了20km,他要付多少车费?

【解析】(1)设车费为y元,行车里程为xkm,则根据题意得y=1

(2)当x=20时,

y=1.8×20-5.6=30.4,

篇6:初一寒假数学作业答案

1.2.3.4.

二.1.A2.D3.A4.B5.B6.D7..B8.D9.B

三.

1. 解

梨每个价:119=12/9(文)

果每个价:47=4/7(文)

果的个数:

(12/91000-999)(12/9-4/7)=343(个)梨的个数:1000-343=657(个)梨的总价:

12/9657=803(文)

果的总价:

4/7343=196(文)

解:设梨是X,果是Y

x+y=1000

11/9X+4/7Y=999

解得:X=657;Y=343

即梨是657个,钱是:657*11/9=803

果是343个,钱是:343*4/7=196

2..解:设树上有x只,树下有y只,则由已知的,得:

y-1/x+y=1/3

x-1/y+1=1

解得x=7;y=5

即树上有7只,树下有5只。

1. C

2. C

3. 120

4. 解:AMG=3.

理由:∵2,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MG=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

AMG=3.

5. .(1)设随身听为x元,书包为y元,

x+y=452 x=4y-8 将2代入1得 4y-8+y=452,解之得y=92,x=360

(2)若在A买的话要花费452*0.8=361.6(元)

若在B买要花费360+(92-90)=362(元)

所以他在A,B两个超市都可买,但A更便宜

6. A4(16,3)

B4(32,0)

An((-2)^n,(-1)^n*3)

Bn((-2)^n*2,0)

1.A

2.C

3.A

4.小红的意思: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小花的理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另一组平行线:AB//CE 理由:ABC=ECD AB//CE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设2元x张,则5元58-20-7-x 张

2x+5(58-20-7-x)+20+10*7=200 x=15

2元15张,则5元16张

6. (1) SABC=SABP,SAPC=SBPC,SAOC=SBOP

(2) SABC=SABP,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连接EC,过点D作EC的平行线,平行线交CM于点F.

EF就是满足要求的直路。

(3)理由

因为平行线与EC平行,所以点D到EC的距离【三角形ECD在边EC上的高】=点F到EC的距离【三角形ECF在边EC上的高】。

三角形ECD的面积=三角形ECF的面积。

所以,

五边形ABCDE的面积 = 四边形ABCE的面积 + 三角形ECD的面积= 四边形ABCE的面积 + 三角形ECF的面积.

因此,直路EF满足要求。

篇7:初一数学暑期作业答案

一、1.D 2.D 3.D 4.直角三角形 5、24/125px 6、40°

二、1、47 ° 2.略 3、180° 4、10和1

二、1.C 2.D 3.A 4.55° 5.100° 6.25°

三、1、利用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以及角平分线定理证明。 2、20°

四、1、D 2、20 3、625px2 4、相等 相等 5、10 3 5 6、(1)7根(2)5根 (3)2个三角形

五、1、C 2、B 3、B 4、C 5、222° 6、20 7、11 44

六、1、60° 2、11 12 13

练习二评测

一、1、D 2、B 3、C 4、B 5、C 6、D 7、A 8、D

二、9、2㎝

15、5 16、6、4或5、5

三、17、2㎝5㎝5㎝ 18、六边形 19、56° 20、20° 21、∠BDC 85° ∠EDC 25°

22、略 23、十八边形 24、∠C 160° ∠D120°

暑假作业二

一、1、B 2、C 3、3 4、(1)1条 (2)1条 (3)4条 (4)6条

5、略

二、1、C 2、略 3、(1)A、D B、E F、C (2)m垂直平分AD

(3)略

三、1、D 2、A 3、30° 2㎝ 4、8㎝ 5、提示:△ABE≌△ACE

6、略 7、提示:RT△BMD≌RT△CND 8、提示:△ACP≌△ABP

9、略

三、1、D 2、D 3、A’ B’ A’B’的中点 4、略 5、100√3+100

6、C 7、略

四、1、D 2、B 3、正确的 原式=151+25+12=188 4、图略

(1)提示:RT△FGE≌RT△FID (2)成立 提示:RT△FEH≌RT△FDI

5、略

五、1、1㎝ 2、30° 3、略 4、(1)(0,2)(4,3)(-2,-1)

(2)(-4,2)(0,3)(-6,-1) (3)(2m-a,b) 5、C 6、C

7、y轴 (1) (2)略 8、图略 (2)D(1,1) E(0,-1)

F(2,0)

六、1、C 2、B 3、B 4、17/3㎝或11㎝ 5、15° 6、略

7、36° 8、(1)提示:△BGD≌△CFD (2)BE+CF>EF 9、略

七、1、B 2、D 3、等腰 4、6或8 9或5 5、(1)ADE (2)AEC (3)ACE

(4)AEG 角平分线平行 等腰三角形 6、提示:△AOE≌△AOG

7、略 8、(1)三角形全等定理AAS (2) EG垂直平分DF

八、1、C 2、B 3、120° 4、2 5、CE=2 6、∠AFE=60°

7、(1)提示:三角形全等定理SAS (2)略 8、略 9、略 10、略

九、1、B 2、3、2 4、等边三角形 5、略 6、(1)略 (2)7°

7、(1)略 (2)直角三角形,证明略 (3)140°或125°

练习三测评

一、1、C 2、C 3、D 4、D 5、C 6、C 7、A 8、D

二、9、略 10、64° 58° 11、长方形 12、5 13、15° 14、19

15、x=-1 16、70°和60° 17、MN=15 18、略

19、(1)A(3,4) B(1,2) C(4,1) (2)关于y轴对称

(3)关于x轴对称

20、、AC=3㎝ 21、(1)提示:三角形全等定理SAS (2)60°

篇8:选编优质高效数学作业题

一、设计题目要囊括基本类型

在数学学科中,任何一个知识点设计的题目都可以无穷多的. 教师不可能讲解所有的题目,也没有这种必要. 这就要数学教师针对运用每一个知识解答题目要进行分类,并且要尽可能基本上囊括这个知识点衍生出来题目的基本类型.

植树问题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大基本类型的应用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植树问题应用题中的几种基本类型 “一端植树 ”“两端植树 ”“两端不植树 ”“封闭图形植树 ” 等容易搞混,解题时容易出错. 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分门别类选择或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加以训练,并在讲解时辅以简单示意图,学生就能区分理解了.

二、设计数学作业要关注切入点

设计数学作业的切入点,是指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题时,要关注那些知识点中知识的运用,思维方法的融入.

设计数学作业题, 要关注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 解答一道数学作业题,都要运用到相关知识点的数学知识. 反过来, 我们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题时,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来设计相关的数学作业.

1. 切入易错点.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 常常出现的错误也往往有共同的地方,我们可以找出来,加以警示,让学生少走弯路. 学生易错的内容可以分为:概念易错、算式易错、应用题易错这三类. 而应用题容易出错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对应用题中的文字理解有误;二是对相应类型的应用题概念不熟,含糊不清.

例如:A,B两个港口相距800千米, 一只轮船从上游A港口驶往下游B港口,用了16小时,到达后,马上又从下游B港口驶向上游A港口 ,用了20小时 ,问这只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这样解答:(800 ÷ 16 + 800 ÷ 20) ÷ 2, 仔细一想,这样解答是不对的. 而应当掌握如何求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所以该题正确列式应是:800 × 2 ÷ (20 + 16).

2. 切入特例点. 数学在叙述概念时存在特例现象. 比如 : 在表述整除的基本性质时:“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性质. ”如果在表述这个概念时,不表明0除外,这个性质就站不住脚. 数学中的特例现象常常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 如:(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2)一个整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等. 如果理解数学概念时,不关注特例现象,是很容易出错的.

3. 切入交叉点 . 小学数学许多重要的概念与知识点 , 学生一时很难理解与掌握,尤其是涉及区域与类别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韦恩图来展示,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理解数学中的交叉现象.

比如:在讲述常见的平面图形时,涉及常见图形的种与类概念,学生往往难以掌握. 菱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但菱形却不是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长方形包括菱形,菱形包括正方形,这种概念转来转去, 小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我们通过韦恩图来展示交叉现象,就化抽象为直观,学生就很好理解了.

4. 切入极限点 .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蕴含了极限的理念 .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对宇宙无限性与相对性的认识.

如:两个数有最小公倍数,但没有最大公倍数. 但在一定数域内,也存在着最大公倍数. 3和4没有最大公倍数,但在100以内 ,3和4的最大公倍数是96.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往往用到这种概念.

三、关注解题方法的融入

题型的可能性的同时, 还要尽可能蕴含各种解题方法. 让每一道数学题中都蕴含一种或多种解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性.

逆向推理法. 逆向思维就是指从问题的结果一步一步向前逆向推理,就能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数乘以8,再除以8, 然后加上8,减去8,结果得到1,这个数是什么数? 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就得到结果.

重叠运用法. 就是一条线段可以运用在这个部分, 也可以运用在那个部分. 比如:用长短一样长的小木棒搭三角形, 要搭4个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木棒? 这就要考虑到尽量将更多的小木棒能够重复使用,才能用最少的小木棒搭出四个三角形式,题中最多有三根小木棒可以重叠用,搭4个三角形不重叠要12根,有3根可以重叠,所以最少要9根就可以搭成4个三角形了.

一题多解法. 一题多解对沟通数学各领域知识的联系或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起多向思维都是有益的. 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这道应用题, 至少可以从算术与方程两种思维角度切入思考,有多种方法来解答.

篇9:数学建模作业题答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37-01

新课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数学作业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其变得有意义,有挑战性,要让学生能主动应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变成有意义、生动和自主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业。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成为自己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作业。作业也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掌握的程度。因此,提高作业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标要求之前,我们对于作业注重的是其内容的规范和统一,这样虽然让作业有效强化了“教”,但忽略了作业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得到生成和提高。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优化作业设计上我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因此,要唤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要从作业的设计入手,要让作业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内需,而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后,我设计了“一共有几朵花”的作业:周末,小明去公园玩,花坛里种着许多美丽的鲜花,这些鲜花按照行列顺序整齐的排好了,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在花坛里吗?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计算题融入情景小故事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可以轻松掌握计算的技能。

二、作业设计应有生活性

数学应用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业设计时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东西,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使学生主动的想去学好数学,把数学的学习从枯燥的学业要求,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后,我设计了作业:①同学们看看自己还缺哪些文具?②放学后去小卖部了解这些文具价格,并购买所需文具。③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如果有找零,找了多少?④结合今天购买文具的经历,完成一篇数学日记。通过设计像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在生活之中,让学生越发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

新课标中指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数学的课程要顺应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适应不同学生个体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还能有效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水平,正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全面的了解、评价自己,使自身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有深度,多层次,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两种分层法: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量来分层,另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难度来分层。按作业量来分层,主要是可以让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增加一些偏基础的练习,同时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少做一些基础练习,从而保证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所学又不占用过多时间。作业的难度分层则是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差异,将作业设计出不同的难度系数,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以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在“面积”学习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一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8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二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比长少了2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三层:小张客厅长10米宽8米,如果小张要在客厅铺上,长10分米宽8分米的瓷砖,一共要多少块才行?之后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道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去做,这样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之后的喜悦,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四、作业设计应有灵活性

教科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作业,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能将其灵活的运用起来,根据需要可以将其改变成作业。可以修改题中的数据,或者材料的关系等等。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后,我让同学用挑选过的仅剩余1-10的扑克牌来做游戏,从牌中抽出4张,通过思考,运用+、-、×、÷、()将其得出结果是24。通过这样灵活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还能培养其灵活的思维。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当前年龄特征的作业。改变以往作业是课堂附属的地位,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学会运用、掌握技能。让枯燥无味的作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产生内需,从而爱上作业、爱上学习,为数学的教学提供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黄军兰.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

篇10: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6

当x=-3时有最大值 ;当x=3时有最小值 ,

由 , ,

当x=-3时有最大值6;当x=3时有最小值-6. 8

(3)由 , 是奇函数

原不等式就是 10

由(2)知 在[-2,2]上是减函数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12

22.解:(1)由数据表知 ,

(3)由于船的吃水深度为7米,船底与海底的距离不少于4.5米,故在船航行时水深 米,令 ,得 .

解得 .

取 ,则 ;取 ,则 .

篇11:初三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D C C

二、填空(每题3分,共24分)

6、x≥4 7、80° 8、6 9、外切 10、17

11、3 12、-1

三、解答题

14、(7分)原式=………………………4分

=………………………6分

=………………………7分

15、(7分)由①得,x≥-1,由②得,x<2,…………………4分

∴ -1≤x<2 ………………………6分

整数解为-1,0,1 ………………………7分

16、(7分)原式=…………………4分

=………………………6分

当时,原式=………………………7分

17、(7分)解:(1)∵PN垂直轴于点N,PM垂直y轴于点M,矩形OMPN的面积为2 ,且ON=1,

∴PN=2. ∴点P的坐标为(1,2). ………………………2分

∵反比例函数(>0)的图象、一次函数

的图象都经过点P,

由,得,.…………………4分

∴反比例函数为一次函数为. ………5分

(2)Q1(0,1),Q2(0,-1). ………………………………………7分

18、(8分)

解:(1)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如下:

-1 -2 1 2

-1 (-1,-2) (-1,1) (-1,2)

-2 (-2,-1) (-2,1) (-2,2)

1 (1,-1) (1,-2) (1,2)

2 (2,-1) (2,-2) (2,1)

共12种结果………………………4分

(2)∵,

∴. ………………………6分

又∵,

∴游戏公平. ………………………8分

19、(8分)

证明:在□ABCD中,,,

.………………………2分

.

.………………………4分

.………………………6分

.………………………8分

20、(8分)

解:设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x人. ……………………1分

根据题意,得

, ……………………………………………5分

解得. …………………………………………………6分

经检验,是所列方程的解. …………………………7分

答:缩短发车间隔前平均每分钟运送乘客400人. ………………8分

21、(8分)(1)连OC,∵AC=CD,∠ACD=120°

∴∠A=∠D=30°,∠COD=60°…………………………2分

∴∠OCD=180°-60°-30°=90°

∴OC⊥CD

∴是的切线…………………………4分

(2)S阴影部分=S△OCD-S扇形OCB …………………………5分

=…………………………7分

=………………………………8分

22、(10分)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分

将A(-1,0)代入:

∴ 4分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或: 5分

(2)是定值, 6分

∵ AB为直径,

∴ ∠AEB=90°,

∵ PM⊥AE,

∴ PM∥BE

∴ △APM∽△ABE,

∴ ①

同理: ② 9分

① + ②: 10分

23、(11分)过作于,则,可得,

所以梯形ABCD的周长为18.……………………..1分

PQ平分ABCD的周长,所以x+y=9,

所求关系式为: y=-x+9,………………………3分

(2)依题意,P只能在BC边上,7≤x≤9.

PB=12-x,BQ=6-y,,

因为,

所以,

所以,………………………5分

所以,即,………………………6分

解方程组 得.………………………7分

(3)梯形的面积为18.………………………8分

当不在

在边上,则,

()当时,在边上,.

如果线段能平分梯形的面积,则有

可得:解得(舍去).………………………9分

()当时,点在边上,此时.

如果线段能平分梯形的面积,则有,

可得此方程组无解.………………………10分

篇12:初中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数学:

勾股(1):

一:1.C 2.D

二:3.十三分之六十 4.13或5

三:5.连接BD(根据勾股定理会发现切成2直角三角行,再分别求面积)36c㎡

四:6.C

勾股(2):

一:1.B 2.B 3B

二:4.130 5.12

三:6.10

实数:

一:1.C(第3 5 6)2.C

二:3.±根号五 4.2倍根号2 5.1

三、计算

1.2倍根号2(提示:把后面的都化简成有根号2的,则是3倍根号2+4倍根号2-5倍根号2=2倍根号2)

2.根号三(提示:先把上面的2个相乘,再把上下根号化成整体根号的分数,分数的结果又可直接变3,所以为根号3)

3.14+4倍根号3(提示:前面是平方差公式[(A-B])*(A+B)=A平方-B平方),后面是完全平方公式[(A+b)平方=A平方+B平方-2AB][A B皆是常数]把公式代如即可求出答案)

4.6(提示:[任何数的0次方皆=1] 先把2倍根号12化成有根号3的则根号12变为2倍根号3,再与前面的2相乘得4倍根号3.4倍根号3与根号3相加得5倍根号5,再除下面的根号3则=5,再与后面的1相加,得6.)

四:[短除法1)短除法分解后,59319由3个3、3个13相乘得来。

3×3×3×13×13×13=59319

于是乎,将一个3和一个13配对,得到

3×13×3×13×3×13=59319

39×39×39=59319

(2)首先他是3的倍数,那他就是27的倍数,59319/27=2197

2197不是3的倍数,而只有3的立方末尾是7,所以他可能是13的3次方,果然他是13的立方,所以他是39的立方平移:

一:1.A 2.A

二:3.7.5 4.60°

三:5略 6.(1)略(2)因为是旋转(不改变形状大小)且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3边相等,角为60度)所以AD=BCBC=AB 角DAC=角ACB 所以AD平行BC(内错角)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7.如图t=1295241992500&t=1295242021984)

四边形(1)

一:C D

二: 18倍根号3 16 3

三:连接DE FB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O=BO AO=CO又因为E F是AO CO的中点,所以OE=OF在三角形EOB和三角形DOF中因为角DOF=BOE OE=OF OD=OB所以三角形EOB全等三角形DOF所以DF=EB(接下:)[法1:所以角DFO=角OEB,所以BE平行DF 既BE平行且相等DF][法2:同理得DE=FB 所以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平行EB,既BE平行且相等DF]四:B

四边形(2):

一:A C

二:12 0〈A〈(或等于)2倍根号13 4倍根号2+2 根号2+1

三:连接DB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D=CD AD平行BC DC平行AE又因为角DAB=60所以角CBE=60所以角DCB=60所以角DBC=60 角DBA=60(菱形对角线平行一对对角,因为其中一角=60所以另一角为120 再被平分就等于60)所以角ACB=30(菱形对角线平行一对对角,因为该角=60所以另一角为30)又因为CE垂直AC所以角BCE=60在三角形CDB和三角形CEB中因为角BCD=角BCE=60 角CBE=角CBD=60 CB=CB所以三角形CDB全等三角形CEB所以AD=DC=CE又因为DC平行AE 且EA不平行CE所以四边形AECD是等腰梯形。

四:提示:做HY(使AH=CY)

其中测试:

一:BDB

二:4 3 5 8 25 12 16 246

三:(1)3[提示:先把上面的乘进去,得根号18,再与下面的根号2结合,得根号18/2 得根号9,=3](2)0[提示:把根号12变出有根号3的(2倍根号3)(3)12-根号6[提示:后面是平方差公式[(A-B])*(A+B)=A平方-B平方),前面是完全平方公式[(A+b)平方=A平方+B平方-2AB][A B皆是常数]把公式代如即可求出答案](4)14倍根号2 [提示:把后2项变出都根号2的(根号8=2倍根号2 7倍根号18=7*3倍根号2=21倍根号2)确定位置:

一:CBA

二:北偏东60度500米处 7

三:A(1,4)B(-2,3)C(-3,0)D(3,0)16

一次函数(1):

一:DAC

二:(1)(2)(5)(6)2(1.5,0)(0,-3)增大 2.25(0,6)

三:[1]略[2](2/3,0)(0,2)[3]2.5 [4]当X〈2/3 时 Y》0 当X〉2/3时Y

《0一次函数(1)

一:DAC

二:(1)(2)(5)(6)2(1.5,0)(0,-3)增大 2.25(0,6)

三:[1]略[2](2/3,0)(0,2)[3]2.5 [4]当X〈2/3 时 Y》0 当X〉2/3时Y

《0一次函数(2)

一:AD

二:-3 [一二四] Y=2X+6

三:甲 2/3

四:[1]10 [2]1.2 [3] 50KG

综合

一:BBBA

二:0 0(1,1)拉伸 4

三:17.4二元(1)一:DCC二:[1]X=0.5 Y=-1 [2]X=-3 Y=0三:设牛单价X元 羊单价Y元 得式子:3X+2Y=3400 X+5Y=3300 求得X=800 Y=500二元(2)一:CB二:2 含未知数项-2 3三:[1]X=3 Y=5 [2]N=-2 M=5 四:设原来的数为10X +Y 得式子:X+Y=7(10X+Y)-(10Y+X)=-27 求得:X=2 Y=5 既原来数为25数据代表:一:CBA二:66 26三:10*75-9*80=30综合(1):一:D(第 1 3 4 6 7 10个是无理数)ADB二:作AB交CE于G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角ADF=45 角FDC=45 角DBC=45 角ABD=45 BC=BA 角DCB=90因为三角形ABE是以正方形的边做正三角形所以角ABE=60 CB=BE所以三角形CBE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角DBC=45 角ABD=45 ABE=60所以角FCB=15因为角DCB=90所以角DCF=75因为角CDB=45所以角DFC=60在三角形BFC和三角形BFA中因为 角CBF=角ABF BF=BF BC=BC所以三角形BFC全等三角形BFA所以角BCF=角BAF=15因为角BEF=角ABE 角ABE=60所以角EGB=角AGF=105因为角AGF=105 角FAB=15所以角AFE=60又因为角DFC=60 角AFE=60所以角AFD=60三:略

综合(2):

一:ADA

二:(1)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角ABC=90 AB=BC因为BE垂直BF所以角EBF=90因为角ABE+角EBG=角FBC+角EBG所以角ABE=角FBC在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BF中因为 AB=BC 角ABE=角FBC BE=BF所以三角形ABE全等三角形CBF(2)因为BF=BE所以三角形EBF是等腰三角形因为角EBF=90所以角BEG=45因为角ABE=50所以角EBG=40所以角EGB=95所以角EGC=75

三:略

综合(3):

一:》 8

二:设甲速X KM/H 乙速Y KM/H得方程:(2+2.5)X+2.5Y=36 3X+(2+3)Y=36解得X=6 Y=3.6

篇13:数学日记——让数学作业丰富起来

数学日记的出现, 可以说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学生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 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 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加深。与其说数学日记是一种新鲜的作业形式, 倒不如说是数学日记催醒了成人对儿童心灵世界的了解。

一、数学日记, 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上常会用到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是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究竟有多少呢?我想每一个小学生对这体会并不会很深的。其实, 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手中的笔亲自作记录, 通过这样的形式, 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例如,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一包香烟10元钱, 吸一支就要用掉5角钱, 吸烟有害身体, 而且浪费钱, 我要让爸爸改掉吸烟的坏毛病;今天我帮爸爸买酱油, 一瓶3元4角, 我给营业员5元, 她应该找我1元6角;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菜, 虾20元一千克, 我买2千克, 就用20×2=40 (元) 等。类似上面的日记很多, 我只是举些例子, 虽然这些日记质量不是很高, 但由于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寻找的结果, 因此, 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记数学日记, 学生既能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才能, 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 所以, 学生在体会到数学的来源的同时, 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

二、数学日记, 让师生心灵彼此沟通

数学日记是一面镜子, 它既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让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而不断地改变自我, 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 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单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扣分最多的要数应用题了。因为我做题目时速度太慢, 做到应用题时已经快来不及了, 没时间检查, 所以做错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因为我粗心而错了。所以, 我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还要改掉慢慢吞吞的毛病, 考出好成绩。希望老师不要太多责怪我。从他的日记中, 我感觉到她已经真真切切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了正确的评价, 并且表明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果我再过分地指责, 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数学日记让我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从数学日记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改进教学方法, 去适应学生的学习,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数学日记,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数学日记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努力探求的结果, 因此, 能充分使学生体验成功,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 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了数学知识、增长了数学才能, 又有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的机会, 肯定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

通过自己翻阅课外书籍, 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找到了用武之地, 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 更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数学时能不能学好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时候只要教师进行合适的指导与交流就能恰当地培养他们的兴趣。

四、数学日记,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 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无穷乐趣。当学生写出自己的数学日记后, 教师要尽量寻找某一闪光点加以表扬, 例如, 你会把所学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真棒!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相信你会进步!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真聪明……带着这些鼓励的话语, 学生更喜欢写数学日记了。另外, 教师也可安排时间让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自己的数学日记, 让其他同学去寻找他们日记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在同学的互评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通过数学日记, 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断改进教法;又可以让学生真实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 数学日记的撰写, 会使孩子们从小置身于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之中。孩子们可以随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小在孩子们的人格中烙下数学的印记。这样的数学作业, 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

摘要:数学日记为现在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数学日记批改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到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 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在批改中老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及时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4:数学建模作业题答案

批阅数学作业是每个数学老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天作业检查和讲评当作课堂教学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设计得当不仅能训练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还能巩固和完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可以获取学情信息,为后续改进提供必要的参考,反之若作业量大、难、不切实际,学生易产生厌学甚至抵触情绪,以下是笔者在作业设计方面的一些实践。

(一) 重视基础性

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我校学生作业主要是《评价手册》、《数学书》和《补充习题》,当天数学作业一般是从中选择包含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习题,难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能力。

(二) 要有针对性

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而定,错误率高的题型和新题型经常做、反复做,错误率低的题型少做、甚至不做,作业布置不能盲目攀比,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逐步达标,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三) 尊重差异性

笔者所带班级层次不同,同一班级学生能力相差也很大,所以作业经常有取舍,作业形式也多样化,对一些后进生反复训练一些基础知识、技能和容易题,重点提高学习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对一些优秀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内容重点提高能力。

(四) 作业要体现核心性

作业内容应围绕课程的核心内容展开,应选择典型习题,避免偏、怪问题,淡化冷僻的技巧,重视数学一般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本质,突出数学的主干,注重过程,强化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在作业的选择上,教师要围绕实施数学教育的根本意义、养成学生用数学基本观点看问题的习惯而展开。

数学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老师在对作业反馈信息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知识和能力缺陷进行的矫正性教学活动,通过作业讲评能将学生混淆、理解欠缺的知识梳理巩固,将学生没有理解的方法和思想加以点拨,从而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对作业讲评有时间限制,为了提高有效性,讲评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

在讲评前先进行充分准备,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和方法做出肯定的评价,对反映出的问题做出改进,明确讲什么,怎么讲容易接受,力求做到:纠正错误,掌握正确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知识方法做进一步归纳,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例如作业:二次函数 y=2(x2-3)+1 的图像的顶点坐标是( ),有很多学生把它当成顶点式答案写成(3,1),讲解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区别一般式与顶点式并掌握互化方法,从而理解本题可以化为y=2x2-5顶点式中的m=0而不是3,答案是(0,-5)。

(二)要有针对性

笔者在教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学生错误率很高有时甚至达到60%以上,因此在讲评时侧重于思路分析、弄清未知量、已知量和它们间的相等关系,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解法,对能力弱一些的同学,摸清症结,理清思路,个别辅导,从而帮助他们掌握方法。

(三)讲解要及时

根据心理学测试,人们记忆力遗忘的规律是作业与讲评间隔的时间越短,遗忘的越少,作业与讲评间隔的时间越长,遗忘的越多,学生作业中解题的念头和想法若不及时交流思维的火花就会熄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及时纠正错误,以便夯实基础,强化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若不及时讲解,学生对所做习题印象逐渐淡薄,时间拖的越长,讲评的效果也就越差,使问题积累,造成恶性循环,例如作业:化简■从作业反馈来看75%学生原式=■=■=6■,还有25%学生运算能力弱直接等于■+■=12+18=30。趁学生对题目及解法记忆犹新时及时讲评,首先弄清二次根式化简要求,明确第二种答案是错误的,同时告诉学生还可以这样解■=■=■=6■,这样讲既纠正了错误又提高了解题兴趣,从而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四)评讲要有互动性

作业评讲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重要时机,教师不能因为时间紧、作业量大上成一言堂,要给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能相互启迪,使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发展和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下一篇: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