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双拥计划

2024-04-24

镇双拥计划(共9篇)

篇1:镇双拥计划

镇2011年双拥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双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国防建设,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工作,关心和优抚军人军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构建和谐丰利,使我镇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双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拥军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关于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双拥共建”为主题,以“歌颂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各族群众离不开解放军、解放军离不开各族群众”为中心内容,坚持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国防观念与改革开放意识同步增强,优抚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原则,广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不断开创我镇双拥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按照“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双拥活动坚持经常,军民共建富有成效,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等六条标准,加强以互办实事为主要内容的军民共建工作,宣传和展示具有我镇特色的军政军民关系,夯实科技拥军的基础,升华科技拥军的新内涵,深入开展“爱

心献功臣”活动,把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摆在双拥工作的突出位置,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要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双拥的重要内容,发挥军地双方优势,推进创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双拥领导,使双拥工作全面展开。新时期赋予了双拥工作新的内容和任务,为了巩固双拥工作成果,接受新的任务,我们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双拥工作。做好双拥工作提高认识是关键,加强领导是保证。一是要实施“一把手”,实行层层责任制,落实双拥工作责任制;二是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级组织机构;三是要将双拥工作纳入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形成一个党政军齐抓共管的社会局面。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工作宣传教育活动,使双拥工作进入社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防意识,营造出双拥工作的宣传氛围。

1、加强宣传力度。春节前要组织慰问活动,镇党委、政府、各村及有关部门要本着节约的原则,走访慰问“三老人员”或召开“三老人员”座谈会,做好节日期间军民共建单位“走出去,请进来”的慰问活动,对驻县部队进行慰问。

大力开展军民共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联谊活动;六月份全民国防教育月,上一次国防教育课;八月份开展老复员军人、军烈属、伤残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的慰问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在我镇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教育活动。

2、加强阵地建设。各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要建立双拥宣传标语牌、服务标志及军民共建点、共建工程、共建街、共建学校。

3、加强宣传教育。从教育内容上,坚持做到“四纳入”,即双拥工作纳入青少年政治教育范围中、纳入到全民教育内容中、纳入到部队官兵政治思想教育规划中、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教育规划中,坚持做到“三结合”,即采取集中教育和长期教育相结合、广泛教育和典型教育相结合、开展活动和课堂教育相结合,保证党政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受教育面达100%,工人、农牧民、学生和其他人员受教育面达到处80%,真正开展好形象教育、典型教育的爱国教育活动。

(三)军地要办实事、共解难题,使双拥工作健康发展。一是要有“多为军人排忧解难,少给部队增添麻烦”的指导思想,在部队建设上给予支持,多尽义务。镇双拥办要主动与辖区部队取得联系,并建立巡回办事制度,重点解决在战备、训练、执勤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二是要大力实

施“爱心献功臣”活动。各村和有关部门要结合本辖区的特点,制定出具体行动方案,向革命功臣献爱心。优抚工作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开展“双拥双促进、双拥双提高”的同时,重点抓好“爱心献功臣”行动的持续发展,对优抚对象要依据政策、法规和高出国家规定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本地人民生活水平制定出相关政策,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生产,继续开展好包户服务活动,做到优抚对象人人有人帮,户户有人扶。

(四)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使军民共建之花常开不谢。在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同时,要坚持“双拥双促进、双拥双提高”的原则,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重点,开展“共创安定环境、共建四有公民”的军民共建活动。重点抓好“村建设工程”和“扶贫解困工程”。协调部队对我镇相应的学校和企事业进行定点联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困难居民群众奔小康。组织企事业职工开展军训活动,对联系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着力抓好军民共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中共镇委员会

2011年2月23日

篇2:镇双拥计划

为了做好2009年我镇“双拥”工作,镇党委、政府根据全区“双拥”工作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精心部署、科学制定工作细则,着力打造工作亮点,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宣传开路,大造声势。

坚持“双拥”工作政治性与教育性的统一,经常性与实效性相一致,不断搞好军政军民关系,广泛宣传“双拥”工作对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增强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做好“双拥”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双拥”创建活动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用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双拥”的创建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双拥”工作氛围。要积极配合“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重视“双拥”宣传报道工作,在“八一”期间,举办“双拥”工作成果展,用先进典型的人和事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

二、加强领导,履好职责。

履行好“双拥”工作职责,强化“双拥”工作组织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要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督查。要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双拥”

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双拥”工作责任,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要正确处理“双拥”工作与镇政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双拥”工作。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成“双拥”工作的各项任务。

三、形式多样,丰富活动。

从工作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区“双拥”要求,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一是认真做好优抚工作。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施困难,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实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做好优抚工作,落实专人负责,真正做到优抚对象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积极扶助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科学安排拥军优属经费,保障优抚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搞好拥军优属工作。要注重办实事、求实效,尽力帮助驻地部队解决战备、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作贡献。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推动部队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实效化。三是建好服务网络。除镇政府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外,各村(居)委会也要成立服务网络组织,做到工作制度健全,工作人员配强,“四有六上墙”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效率,努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篇3:镇双拥计划

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在讲绿色、讲环保。英国政府也有一个类似的计划, 叫做“生态镇”计划。

去年6月, 前财政部长布朗先生出任英国新首相。他引以为自豪的主要政绩是, 在他任财政大臣的10年里英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据说到2020年, 英国的住房新增需求量高达300万套, 这一预测结果成为了布朗施政的依据。布朗不时地推广“300万套新房计划”。

后来, 形势变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引起了一连串的金融危机。英国的房地产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进入2008年, 英国的房价下跌已经引起了恐慌, 无论是开发商、业主, 还是房产投机者, 都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中遭受损失, 加之受到乡村保护组织和环保组织的抗议, “300万套新房计划”慢慢搁浅了。

替代这一计划的是工党政府提出的“生态镇”计划, 这一计划要在2020年前建造10座“生态镇”, 在这种城镇里, 住户少则5000户, 多则20000户。

也许人们以为, 这个“生态镇”计划会受到大众欢迎, 不料恰恰相反, 此计划一出台, 就受到各方质疑。

此前, 英国政府已经设定了一个建筑物的节能减排目标, 即到2016年, 英国的住宅建筑达到零碳排放量。英国鼓励并补贴居民安装可再生能源装置, 如太阳能电池、风能发电机等。如果这一计划能够很好执行, 那么, 全英国的房屋在2016年就基本上全变“绿”了, 这样一来, 区区10个“生态镇”, 即便在2020年建成, 又能节能多少呢。

我们得说, 英国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近30年来, 中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 基础建设如火如荼。

再说中国的建筑节能, 确实很落后。所以, 对中国而言, “双百工程”只是起到一个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要真正把建筑节能提到一个高度, 再来一千个“双百工程”还差不多。

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来说, 在国外, 这可是高科技概念。他们可以把太阳能, 地热能都整合在一起用于一栋建筑。

中国也正在推广一个概念, 那就是绿色建筑标识。什么样的建筑算是绿色建筑?在新疆, 有的建筑造价才每平米800元, 所使用的材料是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非常好的秸秆, 组合起来的墙壁的保温性能很好, 这也是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再如延安, 那里的窑洞冬暖夏凉, 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不仅体现为建筑本身的节能环保, 而且要体现在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之中。这就要求绿色施工。所谓绿色施工, 是指工程建设中通过施工策划、材料采购,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强调从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节能和环保。

当前中国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这是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需求, 一切都谈不上。

就中国的建筑节能而言, 我们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应用组合技术, 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建筑衔接技术。

有了技术以后, 我们就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建筑和试验性建筑中进行工程示范。有了示范工程, 才能进行监测和有效的评价, 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然后, 再将示范成果推广扩散, 实现产业化。

篇4:镇双拥计划

一、高石镇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方法

由于高石镇村民居住分散,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外劳作,且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有一部分还是文盲,文化程度稍高一些的也只是懂一些浅显的词语,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村民们很难理解。为此,高石镇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宣传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广播。高石镇及所属的每个行政村都安装有广播。每天上午七点,下午六点准时开播。通过广播,用当地语言向村民们宣传计划生育法的相关知识,村民们大都能听得懂。

电视。在电视台制作相关的计划生育小动画,不仅大人,而且连小孩子也了解了计划生育相关内容,计划生育工作深入人心。

路边标语和标语墙。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力度地宣传计划生育,制作了路边标语和标语墙,让村民们在外出劳作时,也能看到计划生育的宣传。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全面开展“婚育新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计生服务真情行动”、“亲情牵手“等活动,帮助村民建立新型婚育和生育文化观念;定期举办“生殖健康保健、防治性病、艾滋病知识讲座”,邀请服务站、卫生院工作人员来辅导讲解;聘请“计生中心户”为计生信息员,负责收集反映全村人口计生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开展计生法规知识宣传入户、生殖服务上门活动和走访慰问新生儿童家庭活动,积极向村民发放计生宣传资料;开展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宣传资料活动,向他们宣传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政策和知识。

二、高石镇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认知情况调查

高石镇共22个村,村民11846户。笔者对其中的10个村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1489份。统计得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了解的占5.8%。对《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了解的占53.4%。对威远县制定的相关计划生育条例了解的占78.4%。村民们对自己身边的计划生育政策了解的较多,说明县、镇政策的宣传效果较明显。村民对计划生育法的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助于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国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笔者也对《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生育服务证》、再生育审批,《生育证》领取程序,户口迁(调)出生育审核程序,办理生育证明审核程序,透环、换环等补救措施办理程序,《流动人口婚育证》办理程序以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程序等作为整体内容,制作了相关问卷。共制作发放500份,回收500份。对于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程序的知晓度为100%,办理《生育服务证》程序知晓度为100%,对于办理再生育审批和《生育证》领取程序的知晓度为78.9%,办理户口迁(调)出生育审核程序的知晓度为65.8%,办理生育证明审核程序的知晓度为100%,透环、换环等补救措施办理程序知晓度为的63.3%,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程序知晓度的为89.7%,办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程序的知晓度为93.6%。可见,村民对计划生育相关程序的了解情况较好。这样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还能够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村民们对计划生育办理程序的熟知和了解,亦可大大地节约政府工作人员的受理时间,提高计划生育的行政效率,同时有利于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计划生育的相关信息。

三、高石镇计划生育的现状分析

从高石镇最近两年来计划生育统计的数据来看,大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小的波动,计划生育率基本趋于稳定,最佳的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0%左右,同比去年呈现负增长。在孩次的构成上,一孩率达到了80%左右,符合国家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二孩率在19%左右,同比去年呈现负增长。在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控制上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多孩率从近期看,基本为零。

高石镇的计划生育人数的波动比较明显,最多的达到了81,负的达到了-85。从孩次的构成来看,一孩人数基本保持增长的趋势,二孩人数有所波动,但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多孩人数为负增长。

从实行计划生育调节来看,计划生育站的工作做得较好。村民们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主要表现在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比较多。有突发情况的,她们也都到计划生育站实行了人工流产。但实行长效避孕手段的村民人数较少。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石镇绝大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地了解了计划生育法的相关内容,村民超生、多生的现象在不断地减少,全镇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和超生现象。

四、高石镇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高石镇虽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方面准备的比较充分,实施得也比较好,成效显著。但从镇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来看,全镇在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相关知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普及没有完全到位,部分村民计划生育意识不强。如采用长效避孕措施的人数极少,正常情况下已婚夫妻有了孩子,就应采取长效的避孕措施,以防止意外怀孕等带来的不便。但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采用绝育或者皮下埋植的村民很少,特别是男性绝育为零,这说明部分村民计划生育意识不强。

2.没有充分利用宣传时间。现在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除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工人)。在这些村民中,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基本上无生育能力。只有节假日时,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才会回流,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知识,让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3.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人数波动大。这说明,在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知识时,考虑不充分,知识教育没有到位,对村民的思想教育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播放集体电影等形式,把复杂的规章制度、专业的术语、繁琐的办理流程等,通过媒体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画面,使村民们易于接收。

2.使用标语墙。在广大的农村,村民们居住比较分散,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外出劳作。利用标语墙,可以让村民在外出劳作和回家途中看到计划生育宣传的相关内容,从而了解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

3.组建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们赶集的时候,计划生育协会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如给村民们发放宣传资料等;也可以组织专业医疗人员入村给村民们讲解一些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对育龄妇女,计生部门应下乡给她们送去相关的保健知识,主动为办理计划生育相关证件。

4.设立文化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每村可设立一个文化屋,有利于村民们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升。文化屋应提供给村民一些涉及到村民身心健康和人口计生等方面的书籍。将文化屋建成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知识、政策的一个渠道。

5.开展知识讲座。在闲暇时,集中各村村民,请专业人员给他们讲解计划生育知识,让其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政策,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人文关怀。基层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生育、补救措施和进行生殖健康服务的人文关怀,给予符合政策规定生育的家庭发放一定的慰问金,给予参加生殖健康服务的育龄妇女发放生殖健康补助费等。

同时,对于自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妇女,要给予免费服务并发放慰问金。

篇5:镇双拥工作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xx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双拥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xxx”为重点,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先后制定了《xxx镇双拥工作实施方案》、《xxx镇拥军优属十事》、《xxx镇“一助一”扶贫帮困制度》,并把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纳入经济发展“xxx”规划中。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涉军维权组织网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各项双拥活动,亲自解决驻军部队的疑难问题。年初,雷达站营区道路不够畅通,党委书记高伟森亲临现场察看,立即安排镇双拥办人员和社区居委会负责解决,不到几天,一条宽宽的水泥路呈现在官兵面前,解决了官兵行路难的问题。

二、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国防教育离不开军队。做好双拥工作,教育是基础,xxx镇经常组织中小学生观看国防教育片、国防图片展,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双拥知识,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并确定“五墩小学”为xxx镇中小学生军训基地,每年新生入学军训达8000人次。近几年,消防大队的官兵每到新生入学时,到五墩小学、城南小学讲授《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以及消防基础知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

三、互办实事,排忧解难

多年来xxx镇党委政府更注重军民共建、文化共享、情感互融。xxx镇现有4支驻军,即人武部、消防大队、雷达站、武警中队。镇党委政府每逢“八一”、“春节”主动走访、慰问。XX年慰问消防大队热水器一台,慰问雷达站取暖器一台;XX年“八一”建军节镇长张宏云亲自为雷达官兵、消防官兵每人送去一床毛巾被,拨款6000元为县武警中队解决饮水难问题,拨款1.2万元为雷达站扩建操场;XX年8月份拨款1万元给雷达站部队搞基础建设配套设施。xxx镇党委政府的行为深深感动着部队官兵,他们感到xxx这块热土就是他们的家。

四、落实政策,成效显著

xxx镇现有现役军人89人,老复员军人105人,伤残军人138人,烈属23户,带病回乡及其他200人,且年龄较大,居住分散。针对这种情况,xxx镇一是建立优抚对象信息库,及时走访帮扶困难优抚对象,赵岗村退伍军人汪军因在部队服役期间脑部撞伤,家属找部队多次未果的情况下,经我镇涉军维权咨询站的帮助,汪军同志很快落实了政策,拿到了定补工资。二是建立打卡发放制度,使优抚对象按月领取定补工资。三是就诊严格执行“二减免、三减半、四优先、一优惠”政策。四是及时兑现农村义务兵优待金,近几年来我镇足额兑现优待金近百万元。

五、创建活动,有声有色

xxx镇双拥工作拓展到社区化,社区与部队每月都有共建内容,如沙岗社区与消防大队经常开展消防进万家活动,雷达站与宣化社区经常开展义务维修家电、维修房屋,几年来部队组织官兵经常为社区打扫卫生、清扫拉圾。社区还经常组织自愿者服务队为官兵洗衣、洗被,与官兵联谊合欢,切实做到军地之间的情感相融,精神相融。

篇6:S镇双拥工作汇报材料

(****年*月)

P镇辖*个居委会,**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户,*****人,老复员军人**人,参战参试人员**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人,烈属家庭*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双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双拥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市县关于双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双拥模范镇”的目标,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一、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双拥”创建工作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关系国家安危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大政策、大战略,是一项政治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我镇一直就把该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尤其是自****年我县被命为省级“双拥模范县”以来,我镇更是把双拥创建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县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政府镇长任副组长,武装、民政、宣传、团委、妇联为成员的拥军优属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主要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制度,形成了镇村两级拥军优属网络。按照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要求,充分利用会议、干部走访入户和党员远程教育等活动形式,广泛宣传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新成就、新风貌和拥军优属的先进事迹,使双拥工作在精神

文明建设中不断升位,使双拥工作氛围更为浓厚。

二、服务为民,抓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一是建成新胜村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个,共建成日光温室示范点*个***座(园子村**座、朱庄组**座),在该示范点创建以来,县人武部适时组织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等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建棚,传授农业技术,提供致富信息等,在全镇培养致富能手**人,种养大户**人,发展民兵入党积极分子**名,党员**名。二是在新胜村胡庄组建成小康住宅示范点*个,**户。在该示范点建设时,县人武部武警官兵亲自深入施工现场帮助农民修建房屋、门面等,真正做到了服务为人民,军民共建新家园。

三、扶贫助困,解决人民生产生活困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产调结构,二产打基础,三产抓提升”的战略目标,县人武部武警官兵积极投身到发展设施农业,搞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行列中,帮助人民增加收入,建设日光温室。帮助我镇三关村、台子村等村建起日光温室***多亩,为我镇日光温室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武警官兵能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积极组织官兵帮助参战参试、在乡复退老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进行春耕秋收,共服务*次,累计达到***人次,解决了军属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逢重大节日,县人武部武警官兵就到军民共建P敬老院示范点看望老人,与他们共度节日,陪老人谈心、帮老人整理被褥、打扫卫生,为他们送温暖、送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共捐赠棉被**条,棉衣**套、床单、被套、枕巾等生活用品各**件。今年,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共完成***

线道路绿化**公里,武古路道路绿化*公里,栽植绿化适生苗木*****株。并在党员“冬训”活动期间,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举办军事、消防知识讲座*次。

四、全力以赴,抓好拥军优属工作

多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甘肃省农村群众优待烈军属暂行办法》作为双拥,优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优抚政策,尽最大努力使优抚对象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尽力为复退军人和现代军属排忧解难。****年,县民政局为我镇抗美援朝军人赵禄解决医药费****元,解决了“看病难”问题。为家庭贫困的老复员军人吴永学办理了五保,年发放五保金****元,彻底解决了“生活难”问题。为参战参试人员每年发放补助金****元,为在乡复退老军人每年发放补助金****元,为各现役军人家庭每年发放义务兵优待金****元,尽最大努力使优抚对象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积极配合县人武部完成征兵任务,自****年以来我镇先后为部队保质保量输送兵员**名。今年,结合作风建设年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镇举办了“帮困送温暖、解难送真情”活动,为优抚对象服务**余次,为复退军人和现役军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五、突出重点,分类做好退伍军人就业工作

为了解决退伍军人的后顾之忧,我镇把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工作日程,成立了镇人才介绍站,村村设立了联络员。几年来,我镇共接收退伍军人**人,退伍安排率达**%以上。做到入伍有人送,退伍有人管,具体做法是:一是对有能力、思

想好、作风正,有开拓精神的安排在村组当干部,成为该村的致富带头人。二是对有技术专长的对口介绍从事相应职业。三是对生活困难的给予重点帮扶,由政府出面担保贷款用于发展设施农业或运输业,积极为其创造致富环境。

篇7:镇党委做好双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镇政府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党中央的积极领导下,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积极做好双拥工作,深刻的抓住了双拥工作的实质:它是遵循军民一致的原则,正确处理军政军民关系。我国军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有着完全一致的根本利益。通过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使人民与军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双拥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盱城”为重点,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先后制定了《盱城镇双拥工作实施方案》、《盱城镇拥军优属十事》、《盱城镇“一助一”扶贫帮困制度》,并把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纳入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涉军维权组织网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各项双拥活动,亲自解决驻军部队的疑难问题。年初,雷达站营区道路不够畅通,党委书记高伟森亲临现场察看,立即安排镇双拥办人员和社区居委会负责解决,不到几天,一条宽宽的水泥路呈现在官兵面前,解决了官兵行路难的问题。

二、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国防教育离不开军队。做好双拥工作,教育是基础,盱城镇经常组织中小学生观看国防教育片、国防图片展,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双拥知识,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并确定“五墩小学”为盱城镇中小学生军训基地,每年新生入学军训达8000人次。近几年,消防大队的官兵每到新生入学时,到五墩小学、城南小学讲授《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以及消防基础知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

三、互办实事,排忧解难

多年来盱城镇党委政府更注重军民共建、文化共享、情感互融。盱城镇现有4支驻军,即人武部、消防大队、雷达站、武警中队。镇党委政府每逢“八一”、“春节”主动走访、慰问。XX年慰问消防大队热水器一台,慰问雷达站取暖器一台;XX年“八一”建军节镇长张宏云亲自为雷达官兵、消防官兵每人送去一床毛巾被,拨款6000元为县武警中队解决饮水难问题,拨款1.2万元为雷达站扩建操场;XX年8月份拨款1万元给雷达站部队搞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盱城镇党委政府的行为深深感动着部队官兵,他们感到盱城这块热土就是他们的家。

四、落实政策,成效显著

盱城镇现有现役军人89人,老复员军人105人,伤残军人138人,烈属23户,带病回乡及其他200人,且年龄较大,居住分散。针对这种情况,盱城镇一是建立优抚对象信息库,及时走访帮扶困难优抚对象,赵岗村退伍军人汪军因在部队服役期间脑部撞伤,家属找部队多次未果的情况下,经我镇涉军维权咨询站的帮助,汪军同志很快落实了政策,拿到了定补工资。二是建立打卡发放制度,使优抚对象按月领取定补工资。三是就诊严格执行“二减免、三减半、四优先、一优惠”政策。四是及时兑现农村义务兵优待金,近几年来我镇足额兑现优待金近百万元。

五、创建活动,有声有色

篇8:镇双拥计划

今年8月, 住建部、发改委等7个部委联合下发通知, 公布了最新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 这一名单对2004年公布的1887个全国重点镇进行了增补调整, 使每个县 (市) 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的建制镇列为全国重点镇。一共有3675个小城镇进入大名单。它们将成为今后各地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

然而, 有人认为, 由于这一名单背后透露出明显的计划思维, 因此其最终实施效果也值得担忧。

(一)

“适量调整以适应新型城镇化”

据统计, 我国建制镇有1.7万多个, 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 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 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经济比较好的地方。

2004年, 原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曾在全国批准了1887个全国重点镇。当时, 重点镇规划的启动, 是基于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规划实施10年来, 重点镇实际发展情况如何呢?

住建部表示, 总的来看, 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偏少, 原有重点镇中“一些镇出现了撤并调整, 一些镇发展比较滞后, 还有一批未列入全国重点镇范围的镇发展迅速”。由此看来, 原有规划的实施, 还难以令人满意,

“十年过去之后, 又有一批新兴的城镇发展起来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说, 2004年公布的一批重点镇, 在最近十年当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需要结合这些镇的发展现状进行必要的调整, 同时也要增加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发展起来了的一批小城镇, 使得这些重点镇的分布更加科学;另外, 国家的新型城镇化规划里也提出, 未来城镇化发展应该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重点, 通过增补、通过调整全国的重点镇, 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关于城镇化布局的要求。

这次入选全国重点镇的条件包括: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等6项。最新的全国重点镇中, 四川省有277个镇入选, 居全国第一。冯奎认为, 以前重点镇主要集中在东部, 这次四川数量最多, 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导向。

(二)

实际上已是大城市的“镇”

但查看7部委的通知及所附重点镇名单时, 也会让人产生疑问:通知所列重点镇, 有的早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城市。

比如浙江温州的柳市镇, 据中国柳市网“柳市简介”介绍, 该镇户籍人口21.5万、外来人员24万多 (2011年) ;浙江瑞安的塘下镇, 据“中国·塘下”网“文明塘下”介绍, 根据瑞安市人口六普数据, 2011年塘下镇常住人口34万 (未提供户籍人口数, 文中提及2007年外来人口为11.03万人) ;浙江温州的龙港镇, 据龙港政务网“龙港概况”介绍, 2011年该镇总人口达50万, 等等。

按照联合国以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下限的统计口径, 这些镇都已经达到大城市的标准, 为什么还只是“重点镇”呢?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城市?官方统计为657个, 但这个数字和人们的认知和感受十分不同。”民革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蔡永飞说。

事实上, 我国许多县城、乡镇早已经成长为中小城市却得不到应有的确认, 以至于城市数目长期定格在1998年的统计数上 (不含港澳台地区为668个) 。只是因一些县级市撤市改区, 城市数量有所减少。根据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主办的中国行政区划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截至2011年12月31日) , 数字是657个。

很明显, 现阶段我国城市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划及其相关行政层级进行统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657来自于“4个直辖市+284个地级市+369个县级市”。这就是说, 所谓城市, 就是“设市城市”;在当今中国, 行政区划的名称上不带“市”字的地方, 是不能称为城市的。不仅县、旗 (首府) 不是城市, 地、州、盟 (首府) 也不是, 似乎带“市”的地方是城市, 按照城乡二元体制, 其他地方都是农村。

当然, 对于7部委重点镇名单来说, 一部分重点镇能不能称为城市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 这样来推进的城镇化, 是不是真的是“新型”城镇化。

名单里的旧思维

按照7部委下发的通知, 全国重点镇将受到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关照, 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予以扶持。有关部委将研究制订加强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 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

有学者认为, 这不仅说明7部委在确认谁是重点镇的问题上显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硬度”, 还显示了计划经济旧思维的“强度”, 而没有显示出新型城镇化应有的“新”来。

上级领导机关以行政手段提供资源来促进重点镇发展, 有利于强化上级政权机关对重点镇地区的控制力, 但十分不利于培育重点镇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计划经济体制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压抑地方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而其压抑地方和基层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 就是所谓的“扶持”。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 是掌权者把资源聚集在自己周围, 削弱了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区域的发展条件。看上去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得到了好处, 其实, 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资源过度集中之后, 尽管也得到了很多特权带来的好处, 但也降低了生活质量、提升了生活成本。

即使要把一部分资源从特大城市疏散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去, 也不需要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以权力去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应当以利益引导的方式来加以推进。比如说北京大学, 如果它要扩大规模、加快外延发展, 在北京市内找地方不仅很难, 成本也非常高, 但假如由政府牵线搭桥, 找到一个重点镇, 在那个镇里建一个北京大学分校区, 不仅成本很低, 更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会更有效益。政府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应当是这样一种资源向小城镇和农村区域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而不应当是其他。

同时, 这样的“扶持”也有可能引发以重点镇为主体的新一轮“跑部钱进”运动。“既然掌权者仍然要把资源抓在自己手里以便于‘扶持’别人, 那么重点镇的领导干部还能怎么办呢?”蔡永飞质疑说, 通知还宣布有关部委要“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 这就使非重点镇的领导干部也得积极争取进入重点镇名单, 向7部委跑去。以老思路、旧思维指导新型城镇化, 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

城市统计口径待改

重点镇名单体现了7部委推进城镇化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体现了其“城市观”、“城镇观”的局限性。而要改变, 一个关键和基础性的举措在于, 改变以行政区划和相应行政级别作为统计口径的城市、城镇统计方式及统计制度。

据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介绍, 世界上把人口在2000人左右的聚集点称为镇, 中国也一样。但中国1998年以来设的镇已经大量成长起来, 2011年达到19680多个, 其中192个镇的常住人口已超过10万人, 已成为完全具备城市意义的空间载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坦承, 中国城镇化正在高速推进, 原来设定的标准偏低。

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所安排, 我国城乡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是按照行政级别高低建立了从特大城市到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到小城镇再到农村区域的金字塔型人类居住区体系。在城市部分, 现阶段我国的“市”有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地级市、县级市。最近一些年, 浙江省试验设立了“镇级市”, 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自行设立了“村级市”。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掌控着数量质量不同的资源, 从而人为加大了资源的集中度和人口吸附能力, 也难以平等地发挥城市功能, 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结构的不平衡。

问题在重点镇名单中也有体现。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名列重点镇名单第一, 但该镇人口才11744人 (潭柘寺镇网站上的人口数字没有注明年份, 可见统计很不规范) , 跟前文提及的龙港镇、柳市镇等相比差别极大。

事实上,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第31章已经提出要“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和统计制度方法”。根据不久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我国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 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按照即将建立的居住证制度, 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必须要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比如, 我国常住城镇人口达到2万至5万的小城镇、5万至50万的小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多少, 如果这样来统计, 我国的城市将远超过657个。

还需配套改革

“以往城市是以户口来限定城市, 而不是常住人口。城市常住人口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成分, 这种趋势和变化有助于今后城市公共资源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 而不是按低于常住人口的户籍人口来配置, 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公共治安体系等。”财经评论员吴永强指出, 从城镇到城市, 表面看来只有一字之差, 但实质的差别却非常大。在三甲医院建设、警力配置等公共服务方面, 镇都有限制。比如, 一些小城镇, 公安、派出所只能按照镇配编, 为了正常完成任务, 就不得不聘请多位协管员, 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果升级为市, 这些问题就有了相应的解决前提。

以常住人口来统计城市乡村, 不仅是在新的居民登记制度下政府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也是取消户籍制度以后城乡社会治理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础性前提。常住人口常住一个地方, 就应该成为那个地方的选民。参与居住地的社会政治生活不仅是他们应有的民主权利, 也是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的前提条件。过去是户籍制度阻碍了常住人口参与居住地的社会政治生活, 现在人们已经没有理由阻止一个人参与自己生存空间内的社会政治生活了。迄今为止, 许多农村常常不得不花费很大成本让农民工回农村老家参加村民选举, 而且选举之后他们再回到城市打工, 并不能参与本村的公共生活, 参与选举没有什么意义, 村民自治事实上也几乎与他们无关。可以说, 以常住人口统计人口,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统计方法的改变, 势必真正改变城市的数量。也正是为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才做出了“完善设市标准, 严格审批程序, 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的规定。

但李佐军认为, 对单个城镇来说, 由镇转为市, 可以解决管理与城市及人口规模不匹配的问题。而从全国来说, 引导很多城镇去设市, 会造成一些副作用。

“在现有体制下, 如果是这么一种方案, 或促使很多地方争着设市。”李佐军表示, 设市意味着行政级别的提高、管理权限的加大和行政岗位的增多, 会增加行政管理的成本。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把城镇化的指标层层下达、层层加码。有的地方把重点放在扩大城市规模、新增城市人口方面, 认为城市的规模扩大了, 开发强度增加了, 大广场搞起来了, 道路搞宽了就是城镇化。

可见, 改变城市统计口径之后, 也一定要配套改革。相对划分标准的变动来说, 更需要调整的是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方向、结构和路径。

(四)

改革当以取消特权为指向

继续以行政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 其实际影响值得商榷。

从根本上看, 传统城镇化基本上源于“求大求强”的城市发展思路, 其中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并且向城市群、城市圈发展;小城镇遍地开花, 除了国家重点镇, 还有大量的省级、市级、县级重点镇, 点缀着各级政府的“政绩”。

可以看到, 包括重点镇在内的“自上而下”式的区域改革, 往往只是给了下级政府以“争资金、引投资、扩行政、要资源”的“尚方宝剑”, 当然这“宝剑”是否管用, 还受制于重点镇的协调能力与地方实际情况。坦白地讲, 目前重点镇的发展仍未跳出“人为造城”的思路。例如, 重点镇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一些困难, 包括:重点镇建设中缺乏产业的发展和支撑, 使得这些镇变成“空城”、“鬼城”;规划中出现贪大求多、论证不充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户籍、资金、贷款等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有些重点镇只是“空帽子”;因为政府财力有限, 又缺乏吸引民间资本的机制和环境, 建设资金缺乏;政府管理机制落后, 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来吸引人口;过于追求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 缺乏城市文化的积淀等。

诸如此类问题, 显然不是条线式的规划所能解决的, 也非凭借“落实政策”就造出一批堪比发达国家的、欣欣向荣的小城镇。新一届政府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因此, 在以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拉动力同时, 不能忽视产城一体化发展、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服务的改善、行政造城模式的退出等情况。

由此, 一方面, 在推出新政策之前, 有必要科学评估原有改革的成果与问题,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路径和重点;另一方面, 要关注城镇发展的质量。与其关注数量扩张, 不如把重心放在原有重点镇的佼佼者身上, 从建设硬件过渡到提升软件, 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小城镇发展样本。

篇9:丝绸古道双拥花红

在学习“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丽新疆”活动中,拜城县与驻地部队又不断创新双拥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使“双拥模范城”的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联建联创,创新机制拥军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拜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则孜·买买提指着矗立在拜城中心广场中心的巨幅标语说道。拜城县是1991年8月自治区级建成的第一批“双拥模范县”,面对成绩和荣誉,全县各族军民没有为此而止步,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坚持“巩固、发展、提高”的方针,使双拥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让爱国、爱军、尚武、学习国防军事知识成为一种风气与时尚。县委书记杨发森在2013年5月“军民融合,共筑美好拜城”的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拥军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悉心研究解决,县政府和部队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断创新机制,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

为此,县政府先后制定完善了《拜城县拥军优属细则》、《关于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的实施意见》等六个双拥工作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军地联席会议、党委议军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国防教育例会等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开展双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使双拥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轨道。

把每年“八一”建军节,定为全民国防日,把10月定为全民爱防月。每逢重大节日,县委书记杨发森带头组织县委四大班子深入部队调研,过军事日,了解部队官兵训练、工作、生活情况,解决驻军部队困难。同时,让单位一把手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使双拥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创建“三纳入”、“四坚持”长效工作机制。“三纳入”,就是把双拥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和军事机关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决算,纳入年度双文明管理目标责任制;“四坚持”,就是坚持召开军政座谈会、坚持军地领导走访慰问、坚持军地领导联席会议、坚持领导干部过军事日。

开展国防教育家家参与,关心国防建设人人有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润德介绍说:“如今全县双拥工作的重要事项有领导决策,重大问题有领导过问,重大活动有领导参加,专项工作有报告,重要活动有记载,全年工作有规划、有检查、有总结,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军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机制。”

情铸国防,真情实意解难

“我的爱人宋春艳是去年10月到拜城镇协里克买里社区上班的,现在家属就业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工作也越干越舒心了……”69223部队保卫股长张丙刚一说起家属就业的事情,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

张股长的爱人宋春艳大学毕业后,为了支持丈夫工作,毅然辞掉了山东青岛老家的体面工作,不远万里随军到部队。但由于驻地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加上家里有四位老人需要赡养,光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家里的经济状况时常是捉襟见肘。

“财政再穷,不能穷部队;岗位再少,也要给部队家属留。”县委书记杨发森在一次与部队官兵座谈时了解部队家属就业情况就忧心忡忡地指出,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人家属的后方不稳固,战斗力怎么上台阶。

2012年11月,经过拜城县政府依据特事特办的原则,这个团像宋春艳一样的八名大学生军嫂走上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该团政委张文斌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团103名随军军嫂中,有29人被安排到了驻地联通公司、焦化厂、“八一”钢铁厂、县幼儿园、驻地县城社区等单位上班;30多人实现自己创业,就业率达到60%以上。

要金山银山更要蓝天白云。拜城县是一座位于天山南麓的盆地小县,这里草肥水美、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是南疆地区有名的煤炭重镇,驻地69223部队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措施,把烧煤的锅炉全都换成天然气,但整个冬天烧暖气的费用一算下来就要比烧煤多100多万。县委书记杨发森语重心长地说,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弥补资金缺口,我们责无旁贷,于是拜城县政府决定:为部队用气进行每立方八折的优惠。

拜城县妥善安置了军队转业干部18名,退伍军人72名,连续10年百分之百地完成了安置任务,做到部队、本人、用人单位“三满意”。在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同时,对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实行“安置优先、调动优先、入学优先”。

心系百姓,把驻地当故乡

“好好学习,快乐成长……”2012年6月1日,驻地铁提尔村小学122名小学生收到了69223部队官兵捐赠的正版字典,每本字典的扉页上都有该团官兵的爱心签名及个人的电话号码。这是该团倡导官兵开展爱心“正版”捐活动时的一个场景。

2012年5月,该团火三连指导员焦鹏到驻地铁提尔村小学给孩子们当“编外辅导员”时,发现贫困生阿依·古丽的作文把“爱戴”写成“爱带”时,就及时指出她的错误,没想到古丽却振振有词地说:“叔叔,没错,字典上就这么写的。”焦指导员翻开字典一看,果真如此,但他细看字典的印刷质量,很明显那是盗版物。

后经调查,虽然驻地早实行了免费教育,但由于部分村民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给孩子买的字典大都是地摊货。为此,火三连官兵开展了“少喝一瓶饮料,多献一分爱心”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捐衣捐物做法,为该校每个学生捐赠了一本正版字典。

上一篇:密钥交换和认证协议下一篇:地市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