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革命圣地

2024-05-26

参观革命圣地(共13篇)

篇1:参观革命圣地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观后感

二年级九班田正阳

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2013年2月18日,我们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西柏坡这块神圣的土地,回顾党在西柏坡工作奋斗的那段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河北省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土,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

进入西柏坡革命纪念地,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雄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碑基周围是梯级式的花池,映衬于蓝天白云之下,见证着那个那段不同寻常的岁月,同时它也警示着我们,我们的党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走进西柏坡陈列展览馆,陈列精美,照片、油画、雕塑、景观相互穿插,记录着那久远地历史和那遥远的硝烟。历史在这里发生,历史在这里积淀,历史也在这里复活。我们边听讲解员的讲解,边看当时的照片文物,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也使我们不禁想起那个烽火连年的岁月,想起我们党在那时所经受得苦难。同时“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也向我们讲述了这段辉煌的历史,讲述着那些显为人知的事情。

在西柏坡,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故居,参观了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以及事迹陈列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是一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照片。我们听着讲解员熟练而又清脆的讲述着这里的一切,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然而直到今天,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回顾历史,重温教导,仍能感受到七届二中全会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柏坡以它独特的历史地位,记录了中国革命从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所代表的那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成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通过这次直观、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了我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我要从平时学习做起,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篇2:参观革命圣地

我没有深入了解过任何宗教的信徒,不知道他们如何看待他们的圣地。我也没有去过别的圣地,只去过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很多人去延安朝拜,都是希望把延安精神传承下来。这固然很好,可是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只是传承了这些精神本身,可能是一种浪费。无疑,这些精神应该传承,但我们更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是建设和打造圣地的方法。

曾经延安也只是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城。中央红军去了之后,延安开始由一个偏远贫穷的小镇超革命圣地的转变。中央红军在延安的奋斗史就是一个革命圣地的成长史。只要将延安精神将中央红军当时的情况结合起来,我们就不难找到圣地精神背后的方法。

就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条来说,这是毛主席号召中央红军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提出的一条口号。这条口号首先是针对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其次,口号指明了目标,即“生存”;同时口号也提出了具体方法,一是要自己动手,即“自力”,二是要奋斗。

再看“为人民服务”这条,这是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时写的一篇文章,后来被大家作为对中央红军的一项具体要求广泛传播。这条口号有具体的事例,有典型人物,而且这个人物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用他的事迹来鼓动大家容易获得认同。类似的还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

当然,延安精神不止这两条。这些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当时提出这些精神的方法对我们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放到企业来讲,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贯彻中,都可以用到这些方法。如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项提出宣传口号,将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都在口号中明确表述出来,再树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典型形象,将他的事迹在企业内广泛传播。如果我们每一个理念都能用这种方式产生,用这种方式来传播,何愁贯彻不下去呢?

篇3:革命圣地延安

1926年初, 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 陕西省立第四中学 (延安) 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 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 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 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 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 陕甘宁边区成立, 10月, 成立延安市政府, 直隶于边区政府。1942年始置吴旗县, 属三边分区。同年11月, 设延属分区, 1943年1月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固临10县 (市) 。1948年1月, 陕甘宁边区设黄龙分区, 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2月, 增辖富县。1949年5月, 撤延属分区, 设陕北行政区, 陕北行政公署驻延安, 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及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7个直属县。

1950年5月, 撤销陕北行政公署, 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辖延安、延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陵、宜君、黄龙12县。同年10月, 改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1996年11月5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 设立地级延安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宝塔区。

长期以来, 一代又一代延安人民继承革命传统, 创造出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地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

黄帝陵, 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 相传黄帝得道升天, 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为“古墓葬第一号”, 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 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 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 (770年) 建庙祀典以来, 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宝塔山景区。古称丰林山, 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又称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 海拔1135.5米, 是名城延安的标志, 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 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 石刻岸面整齐, 岸石完整, 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 林木葱郁, 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曾经为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正面图案。

延安市的革命遗迹主要有:

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 为中央社会部驻地, 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 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 和平建国, 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延安革命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建于1950年1月, 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 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 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 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 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 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 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中共中央驻地旧址, 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 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 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在此居住期间, 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著作。

篇4:革命圣地的圣女果

圣女果是番茄大家族中成员之一,番茄的别名有“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番茄的起源中心是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现在的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地,还有大量的野生番茄分布。

15世纪末,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番茄,18世纪初传入欧洲。中国种植的番茄是从欧洲或经东南亚传入的,清朝的《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就有“番柿”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初始,多做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开始有食用栽培,5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

亦果亦蔬菜的圣女果从番茄家族中脱颖而出,还是近年来的事。它的种苗种下70天后果实即可成熟,可连续采摘3个月,亩产一般4000多公斤,最高可达6000公斤。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目前圣女果在国内只有海南、广西、云南等几个省份有规模化种植。摘收季节各个省份各有不同,海南1月至2月,广西10月至次年5月,云南12月至次年2月,广西的采收期最长。

百色种植圣女果,还带有传奇色彩。1986年,百色市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农民周吉幸在自家责任田收获晚稻后秋冬季节试种两亩西红柿并获得成功,亩产达到2000公斤,实现收入1000多元,打破了当地千百年来秋冬耕田不种菜的传统,被誉为百色秋冬种植蔬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纷纷效仿,开始种植秋冬番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后来,当地政府有意识地引导推广,才成就了圣女果在革命圣地百色市的今日红火景象。

圣女果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

圣女果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增加人体抵抗能力,延缓人的衰老;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香烟和汽车废气中致癌毒素的侵害,并可增强人体的防晒功能;对于防癌、抗癌,特别是前列腺癌,也起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此外,圣女果维生素P的含量居果蔬之首,是保护皮肤、维护胃液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的重要元素,而且对肝病也能辅助治疗,还可以起到美容、防晒的作用。

近年来,因从圣女果中提取的番茄精华素,富含番茄红素和番茄总皂苷,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制,保护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并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强降血脂、降胆固醇、抗动脉硬化、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功能,被西方国家称为“植物黄金”。

圣女果适宜在较强光照及土层深厚的土壤中生长。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日间为20℃~28℃,夜间为16℃~20℃,昼夜温差保持在8℃~10℃。

右江河谷年日照量十分有利于圣女果生长。百色市的右江河谷年日照时数达1448.6小时,辐射量年平均为115.77千卡/平方厘米,对圣女果的光合作用十分有利。右江河谷年平均气温为21℃,日平均气温≥10℃,正适合圣女果育种、发育、生长和成熟所需。

右江河谷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地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而农作物在矿物质丰富的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含量非常充足,生长活性也比较高。而且右江河谷森林面积达50564.3公顷,覆盖率为35.6%,地域内空气清新自然,负离子含量极高,从而使农作物生长过程保持良好状态,叶绿素等营养含量更为丰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中央到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政策。田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周吉幸和兴城村这个典型,把经济效益明显的番茄为主打产品,加大了秋冬菜开发力度。在全面发动、广泛推广的方针指导下,县、乡镇派出大批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发动群众,示范试种,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同时,百色农业部门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先后从以色列、中国台湾等地引进“金币黄色”“千禧粉色”等大小番茄等10多个优质新品种。

以圣女果为主打的秋冬菜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百色右江河谷作为全国重要蔬菜生产基地的形成,促成了田阳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而反过来,市场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生产,激发了当地种植圣女果的积极性,更多的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加入种植圣女果大军。农业产业化的推广,“农户+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圣女果的生产和销售。一批集圣女果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成长起来。近年来,商务部、财政部推行的“南菜北运”工程,对百色地区的蔬菜生产和销售更是如虎添翼。一批批蔬菜产地集配中心、销地配送交易专区的建成使用,集散、加工和冷库冷链功能以及联结产销地的商流链条的健全完善,推动了包括圣女果在内的蔬菜生产和销售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截至目前,百色全市圣女果种植面积已达2万公顷,产量达90万吨,百色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圣女果生产和集散基地。百色圣女果主要分布在右江河谷的田阳县、田东县、右江区,主打品种有“红妃6号”“金币黄色”“千禧粉色”等。百色圣女果80%销往区外。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长达半年的圣女果生产和销售旺季,每天有成百上千辆车聚集在田阳农产品批发市场,把数万吨圣女果运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百色圣女果以色泽鲜亮、口感清甜越来越受到全国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篇5:赴革命圣地参观心得

XX年5月3日至7日,参加了院党委组织的共产党员纯洁性教育活动——贵州行,在此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什么是纯粹的共产党人,知道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在,明白了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肩负的责任,懂得了我们每个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牢记党的誓言,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保持党性的纯洁。教育深刻,意义深远,发人深思。

我对这次贵州行总结了六个字,即:“三个纯、三个净”。一是在息烽集中营,看到了我党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人,那一张张历史图片,那无比险恶的生活环境,许多烈士牺牲时候仅有二十几岁,三十多岁,正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他们的信仰——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是信仰和信念支撑着他们,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是多么可贵,是今天我们不能想象的,今天我的党员数量从建党之初的三十几人到了几千万,可是我们这几千万党员中有多少还保存着那份可贵的信仰呢?有多少党员能够为了信仰来牺牲自己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我觉得自己就无法与他们相比,羞愧难当啊!我开始反思,我也将通过这次纯洁性教育,很好地净化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党的信念,努力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为共产主义事业留下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应有的足迹;二是纯洁的大自然,在短短的几天让我感觉身心非常清新,使我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自觉教育群众和带领群众做好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工作,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这次贵州之行,深感大自然对我身心也是一次很好的净化;三是纯朴的民风,是这次贵州之行又一个深切的感受。贵州省是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有少数民族48个,各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风民俗,但勤劳、勇敢、团结、纯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特别是他们崇尚大自然的民风令人崇敬。正是这些共同点,使他们世代相处亦墨,生生不息,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我党民族政策的伟大,看到了我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所做的努力。这一切对我的心灵又是一次净化。

篇6: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有感

6月29日,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我参加了局党委组织的全体党员赴“西柏坡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活动。

来到西柏坡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松柏岭坡一座白色花岗岩碑,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接着瞻仰了气势恢宏的五大领袖铜铸像、情景交融的领袖风范雕塑园、庄严典雅的周恩来总理的评语碑„„

来到中共中央旧址,我们一一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防空洞等。这40多间土砖垒砌的低矮平房、狭小的院落、粗瓷碗、煤油灯、石头支起的木板床、石桌石凳、碾盘磨盘、打补丁的军装、草鞋土布鞋„„都是当年领袖们使用过的。可想而知,当年的战斗环境是多么恶劣,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从1947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西柏坡指挥了24次重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80多万。我眼前仿佛浮现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的站在碾盘上讲话,有的坐在石凳上一边聆听,一边把膝盖当桌子记录笔记,有的坐在破桌椅前秉烛达旦看文件、拟电报,有的深思熟虑站在地图前点点画画,还有的对着电话机发布指示„„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原来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内的西柏坡是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它的名字镶嵌在中国解放战争的丰碑中,镌刻在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面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等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篇7: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心得体会。#月#日日,办事处分两批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参观学习,我有幸安排在第一批。两天以来,先是赴清苑县冉庄地道战进行实地参观,并在那里观看了抗日英雄事迹展览,后又先后参观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党中央所在地旧址,以及西柏坡纪念馆,使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时的声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始终在我脑海里回响,入党五年来第一次重温誓词,又是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心里更加地激动和坚定,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用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要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伟人的故居,那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又矮又小,家家户户木板门、方格窗,用灰渣和泥土混合建成的地面,没有一点装饰。正是在这些普通甚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当走在那些简单却不平凡的院落里,仿佛置 身于电视剧中革命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那些铿锵震憾的场面。这些真实的场景真正体现了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的精神,事实充分证明,贯彻“两个务必”的教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和传家宝,这个宝我们永远不能丢。

篇8:谈西柏坡革命圣地的氛围营造手法

革命历史纪念性景观作为人们专心体验、集体接受教育、引发思考的场所, 是脱离了一般生活行为的场所, 其氛围主要有刚性美、秩序感、系统性、空间张力等特点。景观中的元素可分为物质元素和人文元素两个方面。物质元素是指没有生命的, 和社会文化无关的元素, 参观者通过感官感知并能形成共同意象;人文元素则指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的有特殊意味的形象或符号, 这些元素形成的语言是依靠参观者有一定知识为基础才能解读出来。一般来说, 大量和丰富的物质元素形成人文元素赖以存在的环境背景, 而后通过少量的人文元素 (如建筑、雕塑、文字等) 作为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载体进行间接或直接点题, 从而推进氛围的最终形成。

西柏坡革命圣地向参观者展示了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根据地的辉煌的历史功绩, 使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定格。其景观主要包括纪念碑、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领袖风范雕刻园、青少年文明园、石刻园等几处, 几处景点功能互补, 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景区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元素和人文元素表现了全国即将解放的大背景下的悲壮气势, 整体气氛是雄壮、庄严而又激昂向上的。

二、西柏坡革命圣地的氛围营造手法

1. 物质元素层面上。

(1) 选址:山水为骨架的自然背景。西柏坡革命圣地表现的是一个国家事件的大题材, 其选址必须能与其内容相匹配。我国国土东边面海, 其余三面高山环绕, 因此古代的中国强调农业而不注重海军和对外扩张, 对于国土的自然环境的印象是内向的, 是山河为骨架的, 这种观念鲜明地反映在传统造园以山水为骨架的格局上。在这里, 烟波浩渺的柏坡湖和层层叠叠的山峦相结合, 隐喻了我国山河为骨架的国土地理特征和传统观念, 使人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川和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的峥嵘岁月。

山水成为了景区氛围的重要线索, 但观水的纪念碑、纪念馆和石刻园三处景点由于与水的高下远近不同而三者的景观又不同。纪念碑是参观者首先到达的地方, 是居高临下的远观。此时山水相连, 视野最开阔, 在参观的开始就产生山河壮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爱国情怀。 (图1) 到达纪念馆停车场再观山水, 此时距离比较近, 烟波浩渺, 能看到水上的船只, 展现对革命领导人旧时生活的追忆。从纪念馆的广场回首, 则又是烟波浩渺的远景, 视点升高, 景观层次增加。石刻园是三面临水的一组白墙红瓦的回廊式台榭, 有江南园林的特点, 在室内观赏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给西柏坡的书法题词的同时, 也感受到置身于山水的豪迈。

(2) 整体规划:因地制宜, 功能互补。西柏坡革命圣地的整体规划逻辑清晰, 因地制宜, 通过高低和远近的布局, 突出了各个景点的主次关系, 各个景点特色鲜明。整体规划为散点式, 而非革命历史景观常用的轴线对称的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整体规划纪念碑位于景区的入口处, 位置最高, 与纪念馆背靠背, 位于山坡上。其余位置较低, 中共中央旧址坐落于纪念馆正西, 游憩结合的领袖风范雕刻园、青少年文明园, 则位于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之间。一般参观者来到西柏坡革命圣地, 首先参观纪念碑, 然后是就是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 然后是三个次要景观。青少年文明园表达了寄希望于青少年绿化祖国、建设祖国的希冀, 形成情感的波折并渐趋平静。石刻园在最南端的临水处, 是参观的结束, 临水目睹老一辈革命家墨宝, 引发进一步思考。

各处景点的空间形式各异。参观者从西北边景区大门口驱车进来就是纪念碑脚下的停车场, 停车场是一个绿化和建筑围合的空间, 使人们的视野变得纯净, 前方纪念碑成为主要的视觉目标。纪念碑采用了上升式的空间序列, 在参观者刚进入景区就把情绪调动起来。纪念馆是景区最重要的建筑, 通过停车场、大台阶以及广场上的五大书记铜雕和国旗台形成的序列, 形成景区的高潮。中共中央旧居采用散点式的布局, 其中的色彩、绿化和建筑营造出氛围亲切、朴素, 参观的时候顺序可以比较自由。领袖风范雕刻园的空间序列是组团式的, 采用接近人体的尺度, 每组雕像旁有一个附属的休息空间, 氛围显得亲切、轻松。

(3) 色彩:单纯而鲜明, 各有特色。在西柏坡革命圣地中色彩比较单纯, 充分地利用了色彩的特性形成其特有的氛围。主要是以深绿色为基础和点缀鲜红色和其他的红色, 形成庄重而又隐含着难以抑制的令人激动的氛围。红色在这里象征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和不可遏制。 (图2)

在纪念碑和纪念馆景观中, 主要色彩是常绿树木和不同大小和彩度的红色 (如纪念碑、纪念馆、墙面、铺装, 甚至水岸的栏杆) 。点状鲜红色在景区在人不经意间出现, 有LED屏幕上的文字、旗帜, 路边的美人蕉花朵、标识牌等, 使参观者感受到悲壮的革命历史氛围。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雕像前用常绿灌木围合, 并用一系列花卉和彩叶植物进行点缀和对比, 如秋天用的是彩叶草、孔雀草、一串红等, 烘托出一种热烈的氛围。在中共中央旧居中和领袖风范雕刻园中以白墙黑瓦的建筑为主, 用了很多的乡土树种, 常青树较少, 环境色彩相对丰富, 更有生活气息。领袖风范雕刻园也用了一些能反映季节变换的树种, 如银杏、国槐等, 绚烂多姿的色彩营造出了领袖与人民共呼吸的场景。青少年文明园四周采用常青和落叶乔木围合, 中轴线上的主花坛采用金黄色金叶黄杨为主来点题, 表示秀丽祖国山河的绿化寄希望于青少年, 有语重心长的意味。石刻园建筑除了白墙红瓦的屋顶之外, 周边绿化的乡土树种也较多。

(4) 空间细节方面:精心细致的设计。西柏坡革命圣地中, 对每个景观元素的处理都很细致, 对景观意义的传达起到了精心补充的作用。如地面的铺装方面。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雕像后的地面嵌入圆弧线铺装形成向着纪念馆的向心感, 引导参观者走向纪念馆的入口。领袖风范园, 用了和纪念馆、纪念碑相同的浅红色花岗岩碎拼出道路, 形成景区的统一性。青少年文明园采用了浅红色花岗岩和嵌石园路铺装形成总体与园内的转承。中共中央旧居中, 只用黑色的石材铺出了大院中的道路, 建筑庭院中的小路则用青砖铺就, 风格朴素却很好地满足了功能, 反映出原有的风貌。再如种植形式方面。纪念馆广场的种植很具段落性, 纪念馆前的树木对称, 两边最前边两棵为油松, 然后是柏树五棵, 将空间引申到纪

2. 人文层面上的氛围营造。

在物质元素的层面上, 西柏坡革命圣地通过视觉形象营造形成了壮美、豪迈、激动的景观氛围基础。在此基础上, 又通过简洁的人文元素点明了纪念的主题。

(1) 主题的表达:简洁的雕塑和文字。西柏坡革命圣地的历史事件和精神内涵表达的载体主要是通过简洁的雕塑和文字。纪念碑停车场在花坛上用黄杨塑造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点明主题。沿着台阶向上, 台阶中间的花岗岩上刻着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几次党代会的召开地的风景、时间和地点, 从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 最后到北京,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新中国走过的足迹。纪念碑雕着红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正式进行点题。纪念馆的五大书记铜雕《赶考》反映了毛泽东等革命家在胜利前夜满怀豪情, 迎接挑战的伟大气概, 告诫共产党人要牢记“两个‘务必’”, 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铜雕以具象的雕像形式将人们的情感激发到最高点。

(2) 植物配置:象征性引发想象。采用植物人格化的形象创造景观的意境美是我国造园的优良传统, 植物在西柏坡革命圣地景观氛围的营造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不仅形成了令人感知的审美心理, 还通过植物暗示了各个空间的本质和特点。路边的绿化、纪念馆和纪念碑的绿化用了常绿的松柏为基调, 点缀以彩色花朵, 形成革命历史景观所需的雄壮、庄严、热烈的氛围。而中共中央旧居则采用了较多的乡土树种, 主要是落叶乔木, 反映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有梨树、柿树、榆树、白杨、槐树、桑树等等, 也有少数的柏树、松树等常绿树种, 引起人们对伟人的追忆和联想。在中共中央旧念馆入口两旁的雪松, 形成庄严的气氛。中共中央旧居中, 每一棵树的位置都是细致设计的结果, 对空间起着限定的作用, 对参观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图3) 。

居中, 每个小院都用不同的种植反映了居住的主人的性格。如董必武住的四合院的院墙外爬着爬山虎, 秋天叶子红了, 色彩非常绚烂, 通过爬山虎的“愈老愈红”暗喻了董必武先生在中共中央群体中的长者地位。 (图4) 周恩来院中栽着一棵硕大的梨树, 让人想起梨花怒放的情景, 还有竹子, 都暗喻周恩来总理一生清白, 为国家鞠躬尽瘁、谦虚谨慎的作风。其他三个游憩性较强的园子则树种也较多, 接近普通的休闲景观, 形成自由、休闲的氛围, 使参观者放松心情, 放慢参观节奏慢慢欣赏。

(3) 参观者的参与:氛围的催化剂。西柏坡革命圣地和井冈山、延安一样,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所有的景点和很多革命历史纪念性景观一样, 都是免费参观, 是全民爱国教育的一个场所, 容易使人感受到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在此, 参观者的行为形成一种催化剂, 相互影响, 形成一种团结的氛围。五大书记雕像前成为集体合影留念和一些机关单位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等政治教育活动之处。另外, 在旧居的中共中央二届全会旧址前, 山墙上设有宣誓的党旗背景, 也是人们选择集体宣誓和合影的场所。

篇9:我国的五大革命圣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之后“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2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2年零4个月。

遵义,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境内。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博古、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第一方面军和第二、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建立新中国的指挥中心。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挺进北平。

线路推荐

游览上述景点可采取以下3种线路:①井冈山经向塘—上海(乘火车K272约14小时);②南昌经贵阳(乘火车K1235、K491约19小时)—遵义(共有13趟列车,费时2.5~4.5小时);③南昌—石家庄(乘火车T147、K1276、K1576约19小时)一延安(乘火车T43、T7、T41、K213、K1572,费时7~9小时)。 责编/江南

篇10:赴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有感

作者 王继芬

205月11日,沧县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革命圣地去参观学习,民建沧东支部会员王继芬、吴守芝、于洪斌踊跃参加。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向往,去寻觅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重温和了解共和国建立的那段历史岁月。

在西柏坡展览馆,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撼,也引发了很多感想。重温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体会颇深:

①、坚定一个信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西柏坡时期,虽然西柏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涌跃奔赴西柏坡,使西柏坡成为了领导全国抗日的一方热土、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当时,人们就已经认定了这一信念,诚如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西柏坡所说:“中国的希望在西柏坡,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到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近70年来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不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能建设好江山社稷。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坚定这一信仰。

②、弘扬一种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指在生活上节俭、节约、艰苦朴素,它更应该是在工作上的一种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要节俭,不要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在工作上,我们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③、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自己看到差距,不主观武断,不自视清高,不固执己见。特别是在工作中,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工作经验上,都与身边的.同事有很大的差距,更要牢记“两个务必”,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浮躁、不张扬、不自满,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结束语

篇11: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记行

市局机关组织干部到西柏坡参观学习,回顾党在西柏坡工作奋斗的那段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学习教育活动。4月17日凌晨大家一起乘车从济宁出发,一路经到上午11点车行至河北平山县境内,这时的路旁可以经常看到“红旗从这里走来”、“革命圣地”等标语,虽然有旅游广告的商业气息,但却明显使我们忘掉了近6小时车行颠簸的疲惫,涌动的心潮更加激起了心中的期盼。进入平山县后多半个多小时,车队走上了一个大水库的坝上公路,从这时开始道路倚山势蜿蜒而行,路旁山岚叠嶂,一座山峰连着一座山峰。一种奇异的感觉告诉我近了、近了……山路走完,车开进一个开阔地带,西柏坡就坐落在这山腰之处。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正好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距石家庄80公里。西柏坡党中央驻地,是我党在十余年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斗争史上的最后一个农村驻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中国走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领域。大家用过午餐,收拾起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开始了真正的“圣地之旅”。从进入西柏坡村庄,首先是董必武的旧居,依东北方向往里,依次是毛泽东、任弼时、周恩来、刘少奇住处,中央军委作战室在周恩来、刘少奇旧居之间。从刘少奇的居室,穿过防空洞到了另一侧是三间窑洞式房屋,此处是朱德旧居。当我穿行在这一个个朴实,局促的院落,走进一间间简陋,整洁的泥房。那段凝铸了烈火和热血,浇灌了信念与理想的历史,穿透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迎面扑来,让人心潮起伏。就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指挥着小米加步枪,在三大战役中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取得了中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朱德旧居向右绕着往回走,可以看到七届二中全会址,该处原是当时的中央机关食堂,不需解说参观者从房顶的两个天窗也可知它原来的用处。在这里党中央初步规划了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达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这次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本身意义更为深远的恐怕不是这些任务目标的提出,而是毛泽东同志对“两个务必”的论述,在中国共产党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的时刻,如何使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经受执政的考验,如何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如何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体现了党的领袖~远瞩的政治远见和良苦用心。把历史追溯到1921年,当中国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维艰时,中国共产学背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诞生了,以崇高的理想和不屈的信念,带领中国人民通过28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这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可以让人更深的理解深植在中国共产党人骨子里的忧患意识,同时也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西柏坡承载着艰苦奋斗地精神,成为了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正如一句对西柏坡的介绍所说:“尽管它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因为它的精神和力量而显得十分伟大。”在历经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看,从这里走出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从来都未曾失去感召力,它已经成为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12:入党的积极分子参观革命圣地体会

内容预览: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83岁生日,我们党走过了83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对公司全体党员和准备发展入党的对象以及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公司党委于7月1日-5日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到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进行参观。我们冒着酷暑,顶着炎热的高温,坐火车来到了长沙,参观了岳麓书院、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前辈求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朱张曾此绛筵开,犹忆甘泉讲学台。岳麓于今真个到,岂如从前梦中来。”“唯楚有材,于斯为甚。”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我们集体在高大的毛泽东同志铜像前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的崇敬和哀……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用户才能阅读!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 点此注册 吧!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 点此登录 吧!

篇13:昔日革命圣地 今朝新村模范

一观这个模范的“形象”。

纵览菖蒲村,村前有潺潺流水,村中有青砖黛瓦,村后有青山叠翠。绵延其间的,是1700余米的水泥主干道, 4000余米的鹅卵石巷道, 还有800米崭新的村内步行道。“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环保厨、挣旅游钱”,是现在菖蒲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观这个模范的“实力”。

目前,花卉苗木协会培育出一个大型花苗基地,内有3万株木槿花苗;旅游行业协会致力于发展“农家乐”旅游业,催生了一批“农家餐饮”、“乡村漂流”、“农家垂钓”等特色农家乐旅游项目;养鱼协会在全村开辟了两个百亩水产养殖基地,同时在各家各户的小鱼塘上完善钓鱼台、遮阳树、挡土墙、垂钓小路等休闲设施,为“农家垂钓”提供了硬件保障;果业协会创办了以井冈金葡萄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果业基地,种植欧美优质葡萄近500亩。

三观这个模范的“内涵”。

菖蒲村成立了“一会六站”: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和社会互助救助站、文体活动联络站、民间纠纷调解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农业科技推广站、环境卫生监督站。菖蒲村民自筹资金6万元将原有旧宗祠予以保留和修缮,将宗祠改造成群众精神文明活动室,配备彩电、VCD、报刊、书籍、桌椅、建设器材等设施,同时成立阅览室,体育馆,文艺队,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吹拂着精神文明的新风,菖蒲村的民风、治安状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村里打架斗殴的少了,闹邻里矛盾的少了,打牌赌博的少了,村民的衣着、言行也讲究多了,村里卫生有人打扫,邻里纠纷有人调解,公益事业有人牵头,一种崇尚文明、健康向上的和谐景象正在菖蒲村形成。

上一篇:竞聘电信公司经理演讲稿下一篇:企业党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