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2024-04-24

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通用4篇)

篇1: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1946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了战略进攻准备,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军为起点,发动全面内战。面对敌军绝对优势的进攻,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巧妙避开敌人的进攻,分南北两路突出重围,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在湘鄂西地区有一支游击部队———江南游击纵队在中原突围后坚持斗争,有力地牵制了大量敌人,为解放军战略转移,夺取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它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没有理由忘却曾经苦难的过去。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科全体党员和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洪湖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早晨起来,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湘鄂西革命首府旧址──瞿家湾。一下车就看到一群小学生围在一个老师周围,他们在聚精会神的听讲,明显感觉到他们被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他们认真的样子,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看到了希望。也促使我更迫切地想知道革命仁人志士所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瞿家湾镇有明清建筑一条街和湘鄂西苏区革命旧址群,瞿家湾老集红军街自明弘治九年(1496年)就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老街全长700米,各种古代建筑保护完好,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古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历史,1931年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这里建立巩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利用河湖港汊进行游击战争,坚持数年之久”的典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重要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有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中共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湘鄂西省委组织等革命旧遗址群39处,1988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家湾老街,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依然比较完好地保持着明清建筑的古朴风貌,湘鄂西苏维埃首府当年的驻扎地。

当讲解员逐一介绍英烈的生平,他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下出生入死、浴血奋斗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时,全场鸦雀无声,人们无不肃然起敬,伫立聆听讲解员的每一句讲解。大家没有了昔日的欢乐活泼,表现出了严肃、崇敬、激动、悲愤、沉思的表情。我站在人群中,当讲解员讲到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事迹的时候,仿佛一个个英雄雄壮的高大身影就屹立在我的面前,使人敬仰。当讲解员讲到这些英烈在敌人的枪炮和屠刀下壮烈牺牲的时候,又仿佛看到一个个铮铮铁汉面对死亡而英勇不屈、从容不迫、让敌人敬畏的英雄身影,让人起敬,所有这些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使我为之感动,并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湘鄂西革命旧址里的每件物品,都有着不寻常的经历,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沿着革命老街走来,当年的新四军的战斗和生活情况重现在眼前,老街的石板小路似乎还回响着当初红军队伍匆匆的脚步声。细细想来,这里曾经有无数革命先驱的足印,他们曾经踌躇满志,曾经热血沸腾,为了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所有这些都让人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样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回来的。要知道我们国家还不够强大,我们的周围还有不安定的因素,我们应该保持清晰的头脑,为了我国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篇2: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风”青年志愿服务队 刘淳

当年的那段红色历史,饱含着热血热泪的战争岁月,如今遥远得只剩下一些符号。身为此处的居民,在先前的十几年中竟然对于本地的那段历史一无所知,实在觉得脸红惭愧。我与他们的联系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清明时节集体去公园烈士纪念碑扫墓,然后回来写上一篇感想交上去。不,不是这样的。

所有的感知都是抽象虚幻的,我们对于一个时代的认知,只有在亲身接触后,才会形成真实形象的感受。纪念馆是活着的历史,他们将过往永久性地封存。后人通过参观来细细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腥风血雨,找到自己与历史之间存在的丝缕联系,唤醒人们尘封已久的感情。我所要去的地方,正是一个这样的地方。

烈士陵园建于1979年,进门之后就看到左右两组雕塑,东西两侧都与当时的历史相关,一侧的雕塑与发生于1927年的阳新“二·二七”有关。先前从未听说过,后经查证才知道:在 1927年2月27日,阳新商会会长朱仲忻纠集暴徒发动反革命**,非法捕杀共产党员,9位革命人士就此殒命。读来实在是触目惊心,更为触目惊心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此一无所知。

这样的血腥事件在今天看来不可想象,但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却是司空见惯。党派政治纷争最终造成他人流血伤亡,而最无辜的是牵连受害的百姓。而战争带来的结果只会使一派生灵涂炭、满地疮痍的悲惨景象。

陵园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高达二十多米的纪念碑。汉白玉雕成的巨大建筑傲然挺立,一种肃然气氛油然而生。每个人走到它前方都会加以停留,内心翻涌着种种感受,最终划归成一种无言的崇敬。这一座碑下面安息着多少烈士的灵魂。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才换来如今我们生活的和平安定。

纪念碑的后面,就是陵园内的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鄂东南地区的革命历史以及重要的烈士事迹都完好地保存在里面。这里大概就是历史的收容所。那些文字、图片、文物如实地记录着历史,静静地待在玻璃橱窗后,唤醒着游客关于那段历史的感知。

只有通过那些资料,你才能真切地触摸到他们,而不仅仅是课本上一笔带过的革命烈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他们在这世上做着努力和奋斗,最终改变历史运行的轨道。而我们却轻易将他们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只有在这种场合,他们的一生才完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过去就可以看到彭德怀元帅的雕像,几米高的雕塑矗立在那里,威严,肃穆,注视着每一个来来往往的人。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即使后来学 了历史,但对他的了解却仅局限于此:将军、元帅、元勋。然而,除此之外呢,历史上他还有过什么。雕像除了让人们凭吊怀念,似乎也在提醒我们,我们永远都不能遗忘历史。

之前的那组雕塑在另一处的九烈士墓园中得到了回答,在“二·二七”惨案中罹难的九位烈士的遗骨被迁至陵园,也算是对他们有了一个交代。他们如今长眠在这块土地上,那块他们用生命换来和平的土地上,并且将永远守望着我们的家园,激励着后人为了明天而奋斗。

我知道大冶的这段历史比不上知名的红色地区。但历史是一个整体,整个中国在那个时候陷入战争中,所有的地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时代洪流。发生在家乡的这些事情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注脚。

篇3: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5月 日至 日,为使全体党员接受中共党史、党建理论、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苏区精神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我队党委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从二苏大礼堂、叶坪旧址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沙洲坝旧址群、长汀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群等红色教育基地,我在我队领导和瑞金党校领导、老师的带领下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在历时3天的行程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瑞金叶坪、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和沙洲坝“红井”等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瑞金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在红色故都瑞金叶坪,有一栋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思;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苏区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战士们挖的,井口很大但不算深,井旁立着一块石埤,上面是苏区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十四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瞻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篇4:参观湘鄂西革命老区有感

党员缅怀革命情

武汉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党员参观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本网消息(记者 张丽 黄格)11月1日,环境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来到革命老区阳新,参观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并在此庄严宣誓。

尽管天空下着雨,但丝毫未减我们心中的肃穆之情。进入陵园,我们看到高耸的纪念碑,气势宏伟,碑身正面为1993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弥座正南面为汉白玉刻制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撰写的碑文,碑身正北面是彭德怀元帅亲笔题写的“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光”的题词。进入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党员阅览了馆内展示的自土地革命以来湘鄂赣边区鄂东南21个县市革命史略和同鄂东南大事记相关的220名县团级以上知名烈士生平事迹,看到了党领导鄂东南人民在近三十年殊死战斗中建树的辉煌业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及其在鄂东南的伟大实践活动,各个革命斗争时期涌现的不朽历史功勋,深切的感受了成千上万的边区革命先烈为争取人民的自由与民主英勇献身的壮志豪情,正如毛主席说的“死难烈士万岁”。

我们还参观了陵园内的国防园,里面存放有在抗美援朝期间,立下了战功的歼五飞机、坦克、三七高炮,它们是烈士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四年级泡绿豆观察日记400字下一篇:1春天,播撒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