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种植项目、农业大有作为

2024-05-23

选择好种植项目、农业大有作为(共3篇)

篇1:选择好种植项目、农业大有作为

选择好种植项目 农业大有作为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粮食、柑桔、生猪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省内外闻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柑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大潮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那时,县乡村组四级皆有园艺场所,柑桔面积大,产量大,品质优,“雪峰蜜柑”闻名世界。然而,经过九十年代的价格暴跌与自然灾害,加上柑桔经济年限的限制,柑桔产业逐渐下滑。作为养殖大县,我县年均出栏生猪200多万头,许多农户通过养猪致了富。但伴随着畜禽疫病流行,生猪产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粮食产业,虽然也存在价格波折,但却是波澜不惊。我们建成了吨粮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成为全国产粮大县,近几年逐渐出现的种粮大户,尝到了规模农业带来的甜头,是粮食产业逐渐迈上良性轨道的最好佐证。因此,只要选择好适宜项目,种植业大有作为。根据目前农业生产的形势与现状,就粮食产业结构调整与项目选择上谈一点个人浅见,供农户在生产中选择参考。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湖广熟,天下足”,说明湖广之一的湖南粮食生产状况对全国粮食形势的重大影响。明代名医李中梓云:婴儿既生,一日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粮食于人,意为着生与死。我国13亿人口,每月人均基本口粮15公斤(折稻谷),年均口粮加上6个月必要贮备,每人需口粮270公斤,全国需贮备口粮3510亿公斤以上,占2011年粮食总产的72.5%,需播种面积大约11.4亿亩,约占粮食播种面积15.64亿亩的72.6%。我国“十一·五”农业生产规划,耕地保障目标是1.2亿公顷,要知道1.2亿公顷耕地不都是能播种双季作物的。因此,耕地需要满负荷生产,才能确保国人的基本活命粮。粮食关系着国家安全,关系着民族的长治久安与生 1

死存亡。就我县而言,85万人口需基本口粮22950万公斤,口粮播种面积要

54.6

万亩,占2011年粮食总产的54.5%,口粮播种面积要占粮食总面积的46.6%。而我县确实的耕地是多少呢?应该说我县粮食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农业生产现状是,机械化水平较低,青壮年外出打工,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耕地出现抛荒现象,伴随着人口增长与饲粮、工业用粮增加,粮食生产形势仍然是很严峻的。因此,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是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果把产业结构调整好,则粮食生产将出现一片新天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考虑以下途径:第一、大量青壮劳力外出,根据耕地流转政策,可考虑把承包耕地交给种田能手耕管,着重发展粮食生产大户,则外出打工或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力拿工资,种田能手或粮食生产大户形成规模农业以后,能加速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也能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第二、充分发挥专业生产能手的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专业生产,形成“一地一品”。我县醪田、洞口等乡镇出现的优质稻村、药材(淮山、玉竹、太子参)村、苗木村、蔬菜村,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第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比如推广超级稻品种、稻田免耕直播、塑料软盘育秧等技术在规模农业生产中能节省劳动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稻田养鸭、养鱼等技术能增加养殖业收益,减少稻田农药施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三、选择适宜模式 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1、双季稻—冬季作物模式。是一个传统的种植模式,旧模式赋于新内容,也能显示出新活力。双季稻改普通稻为优质稻,既能改善稻2

米品质结构,提高洞口稻米市场竞争力,又符合国家优势产业政策扶持的方向。早稻可选择湘早籼31号、湘早143、陵两优396,晚稻选择湘晚籼13号、盛泰优9712、创香5号等中高档优质稻品种,两季优质稻总产1000公斤以上,产值2600元左右,比普通稻能新增加产值300元以上。如果县内稻米加工龙头企业能参与优质稻产业工程开发,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订单收购优质稻谷,则能促进企业的品牌建设,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冬季作物可以发展蔬菜、油菜、绿肥、马铃薯等,油菜可以种植高含油率的新品种如湘杂油631、湘杂油780、湘杂油4、5、6号等,这些品种单产均在150公斤以上,亩产值1000元左右。一些油菜品种是菜苔、油兼用品种,如湘杂油780,该品种冬前生长快,现蕾现苔早,亩产菜苔330—350公斤,苔后菜籽产量130—150公斤。冬播作物再加上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西瓜、蔬菜—一季晚稻优质稻。该种植模式是改早稻为种植一季经济效益较高的西瓜、蔬菜(如西葫芦)等经济作物,再搭配一季晚稻优质稻,两季亩产值3500—4000元。西瓜宜选择湘研、郑研系列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00天以内,晚稻优质稻宜选择湘晚籼13号、盛泰优9712等较高产优质稻品种。前季作物能早收,后季优质稻亦能早播早插夺高产。

3、甜(糯)玉米—一季晚稻优质稻。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保证温饱到逐渐走向安全、健康、时尚的现代化生活,食物类型趋向多样化,做为水果玉米的甜(糯)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改早稻为种一季甜(糯)玉米,能满足人们生活多样化要求。甜(糯)玉米适应密植,每亩播种4500—5000株,产值1600—2000元以上。为适应市场需求,甜(糯)玉米既可在3月底左右一次性播种,亦可在3月20日、3月底、4月10日左右分期播种。甜(糯)玉 3

米生育期大多在100天以内,能提早收获,且旱作改水田,有利于后季晚稻生长夺高产。

4、杂交稻制种。近几年有省内外种子大公司如隆平、亚华、神农等陆续在我县发展杂交稻制种,制种农民取得较好效益,一般亩产值2500—3000元,产值虽低一点,但只播种一季,能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开支。如果是早熟组合制种,在8月下旬前收获,则还能播插一季早熟晚稻,解决自身口粮问题,品种可选择早稻优质稻湘早143做倒种春,或选择米质较好的早熟晚稻组合T优597、金优297、H37优207等。

5、杂交棉花制种。是最近两年才引进的一个新项目,选择一些高岸田改制为杂交棉花制种,效益较高,一般亩产值3500—5000元,高的达到8000元以上,纯收益在3000元以上。本项目的主要密集劳动是7、8月份的人工授粉,用工较多,但劳动强度轻,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期间的中小学生,也借此开启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感与劳动观念。

6、稻—鸭、稻—鱼共栖模式。稻—鸭共栖模式是在双季稻田里围栏养鸭,水稻移栽后开始分蘖时每亩放入20只左右120克大小雏鸭,再围上尼龙网。鸭子与水稻共栖40—50天,至水稻始穗时收鸭,鸭子能长到1.25公斤以上。稻鸭共栖能减少稻田用药60%以上,并且不需中耕除草,还能增加稻谷产量与养殖效益。其它如稻田养鱼、泥鳅等,都能达到省工、节省开支、增产增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篇2:选择好种植项目、农业大有作为

主办单位:北京中农校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北京) 有限公司

北京招商总部电话:010-56036066 010-56035877 010-56289388 010-56289981

通信地址:北京100097---036中农校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北京) 有限公司联系人:颜金兵 (教授) 邮编100097

短信免费索取资料13718800039注 (注明:地址、姓名、邮编) 中农校联官方网www.znxn688.com

篇3:农民增收的好选择——种植杨梅

一、投入(以10年为例)

杨梅生长快,树冠大,株、行距一般为5米×5米,每667平方米(1亩)可植27株。

整地(挖穴、施肥、回土)费:8元/株;

苗木费:2元/株;

管理费:平均10元/株·年;

每667平方米10年累计总投资为2970元。

二、经济收入(以10年为例)

杨梅种植后第5年始果,第10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期产量每株可达75~100公斤。第5年至第10年这6年中以每株每年产杨,梅25公斤计算,6年内每株可生产杨梅150公斤,每667平方米可产杨梅4050公斤,市场价格以每公斤10元计算,每667平方米累计产值40500元,除去成本,前10年纯收入可达3万余元。丰产期株产以75公斤计算,每667平方米产杨梅可达2000多公斤,产值2万多元,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三、技术要点

1.选址:杨梅忌水,建国选址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具有一定坡度、肥力中等的红、黄壤或含石砾的壤土中,忌用农田建园。

2.整地、栽植:于11月份进行(越早越好)山场砍杂清山后,按等高线进行整挖穴(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回填土时,底层每穴施入腐熟厩肥50公斤、饼肥1公斤、钙镁磷0.5公斤、生石灰0.5公斤,然后将表土依次回填入穴中至距地面20厘米处,再将复合肥0.25公斤施入穴中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最后填土高出地面15、20厘米以备栽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阴天或小雨天选择接穗粗度0.7厘米以上的一年生健壮嫁接苗进行栽植,栽植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一个分枝到第一片茎叶进入土中为宜。

3.管护:杨梅生长旺,抗病强,根系具有固氮作用,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管理中重视土壤改造,通过中耕除草、培肥地力,秋冬扩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冬季培土防冻。施肥幼树要“少吃多餐”,挂果时重施采果肥.越冬肥重施钾肥、巧施氮肥。修剪幼树以促梢为主,挂果树以促夏梢控春秋梢为主,提早培育高光效、丰产、稳产树冠。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以加强营林管护措施,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倡导生物、物理防治。

四、发展杨梅有利条件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营养、安全、保健果品越来越为人们青睐,杨梅不仅风味特佳,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显著,而且管理简单,病虫害少,易开发成安全、绿色食品。

2.全国种植规模小,分布不均。据统计,全国人工栽培面积约14万公顷,90%分布在浙、闽等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仅占10%左右,产品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各地区随纬度的增加,杨梅成熟期也相应地向后推迟,有效地拉开了各地区杨梅上市销售期。

上一篇:我们的节日元宵猜灯谜活动方案下一篇:健康系统数据库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