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都静走散文

2024-04-12

在陶都静走散文(共2篇)

篇1:在陶都静走散文

陶都漫想散文

“china”源自于瓷都――景德镇。

然而,在长江北岸,太湖西畔,有一个同样响亮的名――陶都。人们对它的了解很少,但在我心里,它同瓷都一样耀眼,甚至略胜几分。

宜兴市,之所以被称为陶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正是这点,让我对这座陌生的城市产生了无比的遐想。

一个城市,其繁荣美丽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关键得有历史文化,这是历来人们青睐宜兴市的所在。

漫步于陶都的街头巷尾,浓浓的历史气息,像阵阵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三国时代的国山碑是那么古朴厚重,它像一块青宝石镶嵌在陶都;西晋的周王庙多么神圣,香火还在旺盛的燃烧着,像山间缭绕的云海;唐代古龙窑展示了那个盛大王朝的磅礴气势,震彻人心;最是那东坡书院,充溢着郁郁的文气,一种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气息,让人陶醉。

仿佛瞧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滚滚江水;仿佛听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融融春意;仿佛闻到“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淡淡清香。苏轼,给了陶都无比的想象,给了陶都一个诗的城市,也给了游客一个如花似画的世界。

离开熙熙攘攘的城市,陶都的安静更让人如痴如醉。徜徉在绿色葱葱的野外,或山林溪水间,别是一番滋味。

一面是f岩如云、蜿蜒似蛇的山峦;一面是碧波荡漾、舟影点点的太湖。波光粼粼的水光,苍翠的`山岚,好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不禁让人想起苏轼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迤逦风光。置身在太湖,却有深处西湖的感觉,却又不尽是,而是一个独特的,纯真淳朴的,一种留着本土气息的味道,深刻持久。

闲步至山下,最惹人的就是那山间的清泉和翠竹。泠泠作响的泉,似一曲优美的乡曲,让人有一种归宿感。青翠的竹子,挺拔在山间,给人一种振奋的精神。竹子,可谓是文人的雅物,他不仅仅是竹,而是一种气质。竹林七贤,最爱竹子,竹子就是他们,挺拔,自然,于是七贤常常于竹林中相会,吟诗作对。同样,宋朝词人姜夔,亦爱翠竹,词人每天都会坐在竹子旁,静静的沉思,思考人生的真谛,思考国家的命运。

竹子,因此被赋予人性,能与人想通。故宜兴有“竹海”的美称。

山的脚下,是一条条碧绿的小溪,像武陵的捕鱼者一样,好奇的驾着一叶扁舟,去探索陶都的秘密。仿佛溪水的尽头就是陶渊明笔下那片“世外桃源”。有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映入眼帘的是神奇的善卷洞与张公洞,这享有“江南第一古迹”、“海内奇观”的神秘洞穴,不知眷恋着多少人的心。深处两洞中,会让你忘掉一切的烦恼,思想自由徜徉,去探索自然的神奇。

无论是那些悠久的历史古迹,还是那些山间的清泉、翠竹、小溪,或是这些洞的神奇。种种,足让一个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来到陶都,不仅仅是来到了一座城市,而是来品一种生活。

篇2:在陶都静走散文

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课常常会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极大震撼,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发我们深深的思索。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做到“创新”, 又能够注意到“固本”。在教学角度上专注, 教学中发散挖掘达到思维深广交融;教学流程前列后承, 有序承说, 生发绵密, 教学内容片言居要, 巧妙评点彰显鲜明情感;教学意境层层掘进。

散文鉴赏, 应是教师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手中必须紧紧握住的一根线。当他漫天放飞学生的思绪时, 心游万仞, 从散文鉴赏入手, 重新审视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 用散文鉴赏开掘散文阅读教学的全新意境, 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和讨论的话题。

二、超越理解, 在鉴赏中“造境”

散文阅读教学, 不能仅停留在对文章的片面理解上, 还应与鉴赏结合起来, 知道它哪里写得好, 哪里写得不好, 当我们能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 我们对散文的鉴赏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写作能力也就因此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尽管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要求, 但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决定了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联想与想象是散文鉴赏学习的双翼。一方面, 学生通过有效的联想, 可以建立形与象之间的联系, 实现形与象之间的流动、过渡和跳跃;另一方面, 想象可以“复活”某些艺术形象, 丰富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又是鉴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 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情感体验, 鉴赏主体也就难以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所以, 别林斯基批评那些仅凭理性去理解作品的人说:“没有心灵的参与, 而这几乎比用脚趾头去理解作品更坏。”

审美享受是鉴赏的根本标志。鉴赏散文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心理, 实现情感的浸透、人格的升华和生命智慧的飞跃。因此, 准确地抓住这些特点, 教师可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造境”。

三、深度透视, 在鉴赏中“造人”

散文鉴赏不仅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指出:“诗人, 这是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 抱着高尚的感觉方式的领袖;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 我们就养成了厌恶一切虚伪的和恶劣的东西, 了解一切善与美的事物的魅力, 爱好一切高贵东西的习惯;读了它们以后, 我们自己也就变得更美好起来、善良起来、高尚起来。”简而言之, 散文鉴赏具有“造人”的功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在陶都静走散文】相关文章:

陶都是哪个城市04-18

在云端散文04-25

诗在远方散文04-11

在故乡踏青散文04-16

人在葛牌散文04-19

想您,在清明散文04-22

念在初冬散文04-28

夹在中间散文04-30

在车上的散文05-01

一直在路上散文05-01

上一篇:文学社团教案下一篇:角落里的光芒的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