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机构

2024-05-24

在职研究生机构(共10篇)

篇1:在职研究生机构

浅析机构社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问题提出

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改革开放后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才逐渐发展起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然而,尽管中国的社会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社工流失现象仍严峻,流失率依然较高。在事务社工领域,一线社工人才队伍相当不稳定,流动性大,应聘者中专业社工比例越来越少,后备的社工人才也在不断流失。统计显示,2011年东莞市社会工作者离职率高达19.79%,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社工的频繁流失对机构工作开展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特殊性,要求社工对其所服务的社区或服务领域及服务对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这样频繁的人员流动势必降低服务成效,甚至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中提到的“机构社工”指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或是自行考社工机制的在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一线社工人员这一群体。一线社工即是在服务机构里做实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而非行政性工作的。“流失”指一线社工从签约正式工作到辞职离开的在职时间不满一年以上,流动频繁,流失额大。

二、研究过程

本文调查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取,收集资料及整理,资料的分析等四大部分。首先是研究对象的确定:选取北京睿博社工事务所以及厚朴社工事务所的社工各1名,选择可行时间分别对被研究对象进行2小时左右深度访谈,事先制定访谈计划,拟定好访谈提纲,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访谈得来的一手资料如:访谈记录,音频等进行整理。最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经验总结,理论指导,从而得出一个更具科学规范的研究结果。

三、研究成果

(一)原因

结合个案的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到了一些真实具体原因和往年现有的相关方面的文献成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的原因:

(1)社工作为职业缺乏社会的认同,依然是首要的原因。在采访中,机构的副干事吕社工谈到,几乎所有社区的居民并不懂社工是做什么的,这让他们的工作很难开展。“社工?这个是干什么的?”这是她从事社工被问道的最经常的问题。提起社工,很多人并不了解。虽说国外的社工机制已十分成熟,但中国的社工工作大部分还要依托于街道。总把社工与社区大妈等同。机构社工人员直接服务到具体的社区,街道上,往往需要直接和服务对象打交道,然而机构的服务更多的是从由政府购买而开展起来的,真正服务对象却并不了解社工是来做什么的,这加大了机构社工的工作困难,活动不好进行,居民的不配合,往往让他们力不从心,大大降低机构社工的工作积极性。

(2)实际上,除了缺乏社会认同之外,薪酬低也是造成社工流失量大的一大原因。在访谈中得知:机构总干事月薪约为5000左右,副总干事则降至3000左右,而一线社工人员的工资仅仅只有2000左右,甚至刚入职社工1700起步。可以看出对于今天这个物价上涨,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生活状况,机构社工的工资待遇可以说已无法满足正常生活水平的需要,且远不及其它职业收入。许多一线社工之所以选择去做社工并不是因为专业对口,而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做社工不过是权宜之计。一些在岗社工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收入水平,在做好社工工作的同时,还在准备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考试等。(3)机构社工的工作压力大,能获得的支持匮乏。这一点在访谈的社工中很明显的表示到,自己开始从事社工时都是出于对社工的热爱,自身的家庭并不大支持。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的压力,社工的低收入及繁忙的事务和大额的工作量都使其家人反对。家人给予的支持薄弱这都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沉重压力下。二是工作的压力,社工的工作繁杂,要处理的事情许多都是细小杂碎的,包括每周的要开各种大小例会,各种表格记录和反思记录。同时机构总干事对一线社工的要求高,总是下达过硬的高指标。社工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被所在单位左右,为了处理好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往往要做一些项目以外的工作。

(4)机构社工很难处理好自身在工作中面临到的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的焦虑。例如,访谈中的一名社工表示到曾碰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告诉她,他的女朋友怀孕了要做手术,问她借钱并让她帮他保守这个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这让她一时毫无举措,而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好多。社工尽管在课本中学到很多价值观和理论,但是在具体实务方面会遇到各种缤纷复杂的具体案例,要把理论较好的运用到实际中也需要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而且,目前我国在这一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现有的能很好的处理这些困境的经验成果相对极少,所以许多一线社工并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所带来的自身焦虑和困扰。

(二)对策

对机构社工流失量大进行原因分析后,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防止社工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本文尽可能的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关联到每个角色,针对目前在职机构一线社工流失量大的问题,提出全面的有建设性的对策。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1)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度,美誉度。我认为这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根本。在职机构社工的所承受的压力及频频流失的原因都可以追朔到此。一旦社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了,这将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春天。认同度高,一方面,社工的日常工作的开展比较便利,除工作本身的以外的解释性等细小繁杂的事务大大减少,工作本身的压力将大有下降。另一方便,社区居民亦都知道社工,社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亦能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家庭的支持力也会有所加强。然而,要取得这一目标,并非一年,两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具体应该达到怎样的社会认同度呢?认同度高的“高”的又应怎样去定义?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需要运用怎样的方式去提高社会认同度,才是最有效的呢?这都是要花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寻求答案的。尽管,目前国家的措施比较宽大泛,但作为推动提高社工的社会认同度仍然是一支重要力量。我认为,在这个网络时代,各新闻媒体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如果可以的话,运用到宣传社工上,效果是可观的。当然,也不能忽略我们每一个社工的力量,社工可以生命影响生命,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社工,虽然这股力量在目前看来是很微弱的,但这其中的意义却是深远。

(2)保障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充分留住和发挥社会工作人才的作用。社工的薪酬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中国内陆,除了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一线大城市,社工的工作相对较高以外,国内其他各地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就是作为一名一线城市的社工,在今天这个物价上涨的年代,社工的工资亦2000出头远不及基本的消费水平。机构社工的工资主要来源是政府购买机构的服务项目的经费。所以,涨工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为了更好的解决张工资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机构服务经费的投入,使之足以满足社工的基本的薪酬需求,另一方面,事务所本身应健全一套管理体制,使获得的经费使用效率更高,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经费的使用内部达到最优,合理的分配,从而保证政府对机构的经费的加大投入能够在社工的薪酬上有所体现。同时,为了体现劳动与报酬的对等,应建立一套激励体制,使社工之间有良性的竞争,增强社工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也增强机构的工作效益。

(3)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社会工作者减压。社工的压力主要包括来自工作和家庭这两大部分的身与心的压力。社工的日常生活主要的两个场所便是工作单位和家庭。所以,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营造出身心舒适的工作氛围。一方面,社工事务所内部经常组织一些亲民活动如:周六日可安排一同学习制作寿司小活动,大的节假日可一起出去旅游等活动。在机构内部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让事务所成为温暖集体,是社工的第二个大家庭------“社工之家”。除了平常辛苦的工作外,彼此关心照顾,互相扶持,无形中在机构形成一股顽强的力量支持者彼此。在机构主要的服务社区,多举行些社区参与度高的小活动如集体挑广场舞等,拉近社工与居民的距离,使社工融入到居民的业余生活圈,建立融洽的关系作为日后开展服务的基础,使社工的工作开展能够得到支持和拥护,服务项目进展的更为顺利。另一方面,调节在社工来自家庭的压力,让社工回到家中,面对的不是家庭否定的施压,而是正向积极肯定自我。例如可以组织个时间,给社工家属做一次宣传社工价值观理念的小组活动,不仅让家属从中得到快乐,更加强其对社工的肯定与支持,亦可一起组织出去游玩一次,使其家庭感受到社工之家的团结友爱的凝聚力,感受到子女在工作中的幸福。对中国内陆社会工作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提高认同度和工资的上涨均是要长期的发展过程,而这一措施的实践意义和可行性非常高,操作性强,效果亦比较明显。

(4)健全培养机制,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访谈中社工谈到:“自从毕业后,便踏上了社工这条道路,离开了校园,便也失去了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在接触具体的事务后,社工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匮乏,并且发现自己仍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机构中的学习机会少了。所以,在机构中建全一套培养机制亦是尤为重要的。例如:定期的请有威望的名校教授来做一次讲座,机构内部也定期的开展交流会。使社工离开校园后,有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更好的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时,社工之间亦可以有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让整个“社工之家”一同进步,在面对价值观冲突和伦理困境时,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在工作生活中更展现自信。

参考文献:

[1]欧雅琴.东莞社工流失率高达两成[J].南方日报,2012(9).[2] 蔡红《济南社工缺口达上万人》齐鲁晚报,2013(1)[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周沛.关于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社会学月刊,2003(3)

篇2:在职研究生机构

兹证明 身份证号码:。自 年 月起在我公司工作至今。现担任本公司初中数学老师一职。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篇3:对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 生源结构复杂, 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来支撑和推动, 高校培养在职研究生正是为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职研究生来自社会, 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且各不相同, 基础学历有较大的差别, 表现在基础学科知识差异大、层次结构具有分散性。这种学生来源反映出独特的招生标准, 即实践取向在前、学历标准在后。有的高校甚至在招生标准上连实践标准都忽视了, 只要考生基本条件差不多, 就准其入学。这种基础层次不同的情况给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 管理较为松散, 考试方法灵活多样

高校对在职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并不严格, 这主要是因为在职研究生在校期间由学校与社会共管, 学校只负责教学、授课和颁发证书, 而在日常管理中在职研究生的各种活动更多的是自我管理。从综合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管理形式十分松散, 学校指派的负责人也无法对每名在职研究生进行全面了解, 只能起上传下达的作用。这种宽松式管理派生出的考试形式更是灵活多样, 目前以开卷考试为主, 专业课程测试多以皆大欢喜而告终。虽然在职研究生最后普遍能够取得学位和学历, 但“含金量”并不高。

3. 学习目标多元, 管理具有复杂性

在职研究生来源不同, 成分较复杂, 年龄结构跨度大, 各自生活经历差异明显, 而且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作为被管理者具有特殊性。入学后, 既要进行课程学习, 又要进行科学研究, 还要忙于各种工作事务。因此, 在职研究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科研者, 还是工作者。同时在教学及课题研究中, 不同学科专业以及不同研究方向的要求都有较大差别。加上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较强, 自由支配时间较多, 形成了学习活动的分散和独立性, 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与其他非在职研究生有所不同。

二、高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缺失

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要求较高,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异常繁重, 以辅导员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很少能够对在职研究生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指导, 造成在职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历史因素制约, 思想观念有差距

客观上讲,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时间短, 经验有待积累, 管理需要创新。特别是随着高校的转型, 迫切需要探索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但是一些高校管理者认为专业学位比学术性学位低一等, 因而在思想上对在职研究生放松要求, 管理上厚此薄彼;或者习惯上把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 没有去研究和把握各专业学位本身的性质和管理要求, 未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 与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差距甚大。

2. 社会环境影响, 多重利益驱动

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对“文凭热”的升级, 使许多未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在职人员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当前的社会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 而且受社会上裙带关系、形式主义、变相花钱买学位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分数贬值、学位贬值、管理松懈, 严重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 由于高校内部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很多院系的收入与分配 (包括课酬金和奖金等的发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研究生的规模和后续生源的巩固率, 各院系将此视为创收的途径, 忽略或无法保证规范化管理, 甚至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无视校纪校规、规章制度, 违规操作。

3. 机构职责模糊, 管理方式不科学

我国试办的研究生院制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制度, 是由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促成的。政府给研究生院设立一定的规范, 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微观制度环境, 也是以政府设立的行为规范为基础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总的特征仍然是政治色彩浓厚、行政行为强烈的以经验为主的计划模式, 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由于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职责不明确, 矛盾较突出, 而规模的日趋庞大、事无巨细的管理使职能部门力不从心, 加剧管理中的矛盾冲突。大学组织机构被认为是“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和“松散结合系统”。面对很多模糊、不确定的状况, 教育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管理能力。在职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申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管理素质, 而目前尚缺乏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

三、加强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职研究生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必将随着教育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完善。因此, 如何对待这一新的培养对象, 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是所有办班高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提高研究生办学质量的角度考虑, 应对多年的办学经验作全面细致的总结, 以保证在职研究生教育在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模式中正常发展。

1. 着眼规范管理, 完善组织机构

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有制度承担的实体即组织机构。高校是以高水平专业技能为基础的组织而被描绘成“底重机构”。因此, 应赋予院系较大的学术管理权力, 使学术管理遵循其内在规律, 按照学术的要求和规范, 形成院系自主管理, 研究生院 (中心、处) 实施相关的审核和批准制度, 进行宏观监控。这样有助于提高组织在职研究生办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 按学术发展规律保证学术标准和质量。同时, 要发挥好行政管理的职能。以效率标准为出发点, 着重协调、规划好研究生的各种课程设置, 最大限度地引导在职研究生热爱学习、钻研学术。在职研究生所在单位应将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作为本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培养经费、学习时间、培养条件等方面对在职研究生全力支持, 特别是要减轻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工作负担。同时, 高校应加强与在职研究生所在单位的沟通, 取得在职研究生单位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以保证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扩招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声誉。

2. 针对特点规律, 细化教学计划

高校以育人为宗旨, 因此,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针对在职研究生大多有多年工作经验、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的特点, 细化教学和管理计划。高校在拟定授课内容时, 除必修课外, 应广泛征求学员意见, 多开设一些与专业研究密切相关的专题讲座, 向学生布置有关研究课题, 以此作为教学计划的补充。这既体现了在职学员的学习特点, 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交流。

3. 围绕培养质量, 完善模式

在职研究生作为研究生中的特殊群体, 具有不错的前途, 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管理部门及广大导师在培养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 并针对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扬长避短,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在职研究生特点的培养管理模式、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在带理思维上, 应克服强调单纯的带理思维方式, 特别注重加强学术带理与行政带理工作。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 为了实施严格有效的教学带理, 每一个带理人员应该明确带什么和怎样带,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至少应该包括教学计划带理、教学运行带理、教学质量带理、教学基本建设带理等四个方面。上述的一些内容和任务, 主要由在职研究生培养院校来落实, 具体到每个办学点, 落实到入学教育、面授考勤、班组建设、自学与作业带理、考试组织带理、毕业论文撰写、答辩带理等环节上, 采取在职单位与学校共同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双重管理模式, 全面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职研究生逐渐成为研究生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职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高校,在职研究生,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2]睦依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3) .

篇4:在职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关键词】 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观念

H319.3

一、引言

外语自主学习最早被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确定学习目标;②确定学习内容与进度;③选择所使用的方法与技术;④监测学习过程;⑤评价学习成果(Holec,1981)[1]。《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正确处理面授与函授及学生课后自学的关系;……尽量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和实践,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尽可能大量的语言输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师生改革教学的积极性。”[2]根据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界定,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和创新的学习能力(施春华等,2008)[3]。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在职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在职研究生英语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但同时它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在职研究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观念,以期对在职研究生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定量研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贵州大学14级和15级非英语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1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为96.7%,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材料、方法、环境,控制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馈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能力。在被调查的学生中,72%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英语学习是为了阅读英语资料、提高科研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81%的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并规划了自主学习时间,但只有15%的学生能坚持下来并高质量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职学习,工作和生活杂事多且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47%的学生在非集中面授期间常接触英语报纸、影片及各种语言材料,并能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但53%的学生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師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变得束手无策,不知道要学什么,也不知怎么学。73%的学生在监控、评估学习过程的能力方面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检测、监控和评估的能力。

2.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

英语自主学习观念对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影响的。在被调查的学生中,76%的学生认为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评价学习进展、找出学习不足之处、定期检测英语水平以及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都应由自己自主决定并执行和完成。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观念非常有利于自主学习。82%的学生认为了解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是自己的责任,应该由教师告知。这可能是因为在职研究生英语学习仍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将其转化成自己学习目标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考试。

四、几点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在职研究生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研究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实践的丰富而在某些能力上有所提高,但元认知策略能力却没有得到大的发展。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使用自我评估、确立目标和制定计划等策略,宏观调控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使学习过程更加深刻,学习结果更加令人满意。因此,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仍需加强对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和培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应扮演着“引路人”和“监督者”的角色。正如Dickinson 所指出的:“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语言学习者分析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习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材;帮助学习者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策略,对学习者学习进行管理和调控”[4]。由于在职研究生集中面授的课时不足,教师可在面授前用网络指导和监督学生预习。因为预习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在预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产生的问题的原因以及怎样解决问题,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中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真实情景的营造,能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输入量(i +1)从而促进理想输入,有助于学习者专注于对意义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语言习得效果的提高[5]。自主学习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调动在职研究生参与英语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和提高在职研究生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研究方面的能力。这样,教师把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在职研究生对所学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结论

由此可见,教师在安排好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集中面授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求[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

【3】 施春华,盛海娟,王记彩 . 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及有关心理特征的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 34-38.

篇5:在职研究生机构

国家211工程种重点大学远程专本科在职教育。

为 满足社会中广大在职及待业人员短时间内提升学历的愿望,我中心与郑州大学合作开展面向河北省内的远程教育的招生工作。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

点 建设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经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采取自主招生方式面向社会招收本专科学历层次的学历教育学生。招生对象:各个行业

在 职人员,待业人员,社会青年,专业年龄不限。报名条件:专科起点升本科须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高中起点升专科须具有高中,中专或同等学历。培

养 方式:采用网络教学模式,登录学习的平台下载课件,获 取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不影响正常工作。招生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法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教 育学,英语,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护理学,基础医学。高中起点升专科:护

理,药学,教育管理,法律事务,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

算 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学习年限:2年学费:2000-2500(视专业不同,分学期收取)证书学位:学院在规定年限内修

完本专业全 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郑州大学毕业证(加网络教育),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可授予学士学位。报名方式:考生

持本人身份 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二寸蓝底彩照5张,来我中心填写报名登记表并缴纳120员报名费。

我中心现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开展面向河北省内 的远程教育专本科招生工作。

招生院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招生对象:在职人员,待业人员,社会青年等,专业年龄不限。招生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会计学,旅游管理,应用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小学教 育,教育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社区管理。高中起点升专科: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电子商务,会计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区管 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培养方式:网络远程教育,自主灵活,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年限:2年。学费:2000-2500,视专业而异,分学年缴费。

报 名方式: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原件及复印件各3份,一寸蓝底照片六张来我中心填写报名登记表并缴纳报名费,考试费150元。

地址:石家庄桥西区中 华南大街517号鑫石商务326室河北教育考试院学历教育中心。市内可乘1环1路,1环2路到供电局下。

电话:赵主任***吴老师***

篇6:在职研究生机构

在职研究生开设本意,主要是国家学位办公室通过开展多渠道的学位教育方式,以弥补统招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之处,使在职人员也有获得研究生学位的机会。同时为了区别于统招即全日制研究生的称谓,并赋予研究生教育在职学习的含义,而称之为在职研究生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与统招研究生的对比,来判定什么是在职研究生?

什么是在职研究生呢?首先,无论是统招生还是在职生,同样是开展研究生教育,都是属于国民教育。在职研究生虽然是在职学习,但是也是国家研究生计划的一部分,只是学习形式不一样。在职研究生是边工作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而统招研究生则是无需工作,待在校园里面用整日时间来进行学习。这两种学习形式中,全日制可以让学生安心放心地集中精力获得知识。而在职学习形式略显忙碌,但是如果在职人员善加利用和把握,会取得高于统招生的收获;反之,则会适得其反耗财耗力,因此在职学习要掌握一个适宜度。

其次,统招生教育比较单一,而在职研究生教育形式则是多样化的。一般情况下,统招生只有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必须全天候在学校学习;而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可以有四种方式,按着考试时间的顺序,它们分别是:一月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MBA联考,工程硕士、法律硕士;五月同等学力申硕;十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最后特殊录取形式就是自主命题。

篇7:在职研究生机构

在职硕士: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如何更好的选择?

北京人事考试网:

在职硕士:

在职研究生的报考志愿填写,终将落到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于考生来说,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报考环节,如何才能更好的选择?

1、是否热门

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考虑这个问题,这里的热门并不是指当下火热的专业,而是指适合考生学习,同时发展前景不错的行业,没有必要“随波逐流”,单拿管理这个专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管理素质,关于这点,考生要明智选择。

2、工作情况

跻身现代职场的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为此很多人选择在忙碌的工作闲暇时间进修,这是很辛苦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人还是不甘工作现状,想谋求更好的发展,在职研究生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紧密与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结合。

3、专业前景

这个时代有很多“黄金专业”,但是依旧也有一些是蕴含巨大发展前途的专业,在未来会是很具价值的专业,考生不一定要瞄准那些现在火热的专业,毕竟对自己未来职场和生活等有帮助的专业的才是考生最应该选择的专业。

4、专业要求

大多数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是不限制考生所学的专业的,但是总有一些专业是有这个要求的,为此考生需要提前将这些信息了解清楚。

5、教育方向

现在依据专业的性质和社会具体的用人要求,将这种在职专业进行了划分,与之相对的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它们具体教育方向存在着差别,考生要考虑到这点。

更多在职硕士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2015年1月MBA MPA MPAcc课程简章

MBA MPA MPAc备考交流群:245631407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篇8:在职研究生机构

一、报考人数逐年递增, 年龄层次跨度很大

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 2003年在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为58060人, 而2008年为131446人, 比2003年分别增长1.26和1.65倍。在职攻读硕士并最终获得学位的人数更是激增, 2003年国家一共授予17023人在职人员硕士学位, 2011年达到85196人, 8年间增长了4倍。其中, 年轻人占了很大比列。教育人生网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显示, 欲通过在职升硕的人群中, 25岁以下的占9.37%;25~35岁占61.26%, 35~45岁的占25.14%;45岁以上4.23%。

二、学习目的各不相同, 职业身份五花八门

相比很多人花钱买个证书的世俗心理, 目前公务员升职、评职称、加薪、出国、考公务员成为发动在职读研大军引擎的持续动力。迫于压力要镀金型的企业管理人员;劳动力市场上想跳槽的“观望族”;想通过研修班获取更多资源的职场成功人士;不要文凭型, 希望获得一技之长的实用派学员将社会的各个层面、各色人等囊括其中。

三、学科专业分散, 授课时间不能保证, 管理难以落实

由于学员的学习的背景和文化基础不一样, 这也就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科的学生, 可能形象思维比较好,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强, 但一涉及高数等课程, 便显得无所适从;而法学等专业学员, 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法律知识已经是烂熟于心, 行政学上的法律课程显得有些多余。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背景使得培养过程显得十分艰难。而且, 由于学员的英语基础差异很大, 在申请学位考试时也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而与此相对应的时, 一般在职研究生专业都要涵盖十几门甚至二十多门课程。从寒假到暑假, 从一个周末到另一个周末, 不要说温故而知新, 学员的头脑里能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体系已属不易。

由于是开放式教学, 学校管理无从下手, 仅从学籍和学分方面很难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而且即便是有, 恐怕也难以贯彻;教学方式太过复杂, 不严肃的录入和授课很容易滋生难管的乱象;业余时间到校“点卯式”学习, 让老师管理鞭长莫及;缺乏专职具体化管理人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 管理制度不堪一击。

四、教学效果令人堪忧, 论文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授课时间过于分散, 教师的教学精力也很难达到最充沛阶段。时间紧, 任务重, 尤其是面对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年长的学员, 而教室座位又是冷冷清清的情况下, 授课教师往往打不起兴致。教学计划往往是照本宣科, 缺乏创新。而学生听起来, 也是囫囵吞枣, 眉毛胡子一把抓, 学个大概, 或者干脆就是什么都没学会。在具体考试时, 老师们往往又过于仁慈, 大手一挥, 通通放行, 考试失去客观凭据效果。

相比起全日制研究生而言, 在职研究生属于“游走大军”。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很难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性大学里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自由式讲堂、辩论赛、公开讲座等优势资源, 都是在职研究生所享受不到的。

五、搞好在职研究生教育, 需从“四严”入手

2009年初,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中指出, 鉴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太滥, 必须大力进行整顿。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 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 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 除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以外, 一律不准再从社会上招收在职研究生。

不过, 严峻的形势下, 我们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 在职研究生教育也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就提出, 要培养多种规格的特别是应用型的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群体的扩大对于国家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综合分析, 搞好在职研究生教育, 需从“四严”入手。

1.严把入学考试关, 提高生源质量

目前在职研究生考试方式五花八门, 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使考试制度单一化, 防止浑水摸鱼之徒有机可乘;对生源的信息要进一步核实, 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是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搞好复试和审查工作;要划定单科最低分数线和英语最低分数线, 防止学生水平差距悬殊, 学困生大量存在。

2.严把入学教育关, 坚定学习信念和信心

不管任何一个角度考虑, 在职研究生学员在入学之初, 都对自身学习目的有着很深刻的体量。顺利完成学业, 达成既定目标, 既是对青春的负责, 也是确保高额学费不落空的不二选择。所以, 一以贯之, 坚定的信念应该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

在职研究生自身也不能一味向文凭看齐, 甚至是混日子, 应该意识到, 通过研究生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和学习实践能力, 还能通过在职学习, 获得一定的专业领域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文凭本身无法实现的增值价值。

3.严把教育管理关, 严肃考试考核制度, 营造学习氛围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建立学习跟踪体制, 从源头上堵住不正之风;制订一整套规章, 专门针对在职研究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教学要求、考试要求、论文要求, 严格奖惩制度;多请知名教授、专家授课, 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加大知识含量。

4.严把学位论文出口关, 保证硕士培养质量

在职人员不是不可以读硕士, 但对其学术要求绝对不能“打折”, 对其学术水平、学术能力的考核绝对不能“走过堂”。比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修改、评审以及最后的答辩环节, 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同时还要强化过程管理和导师的责任意识, 确保培养出的是“货真价实”的高级人才。

各个在职研究生学科点需要形成长期稳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导师队伍;开设学科范围内的高水平课程, 具有培养研究生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创造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淑芬.中国冶金教育, 2006, (5) .

[2]倪纲.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 (2) .

[3]刘勇, 肖强, 邓砚, 朱继金, 姜海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S1) .

篇9:在职研究生机构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教育 论文质量 学习信念 考核制度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呈现学习型特征、尖端人才需求量日益旺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向外拓展的一种类型,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如何让“宽进”的在职研究生真正实现“严出”,首先就要对纷繁复杂的生源进行细致梳理,逐一对待,进而寻求一条有效的管理途径。

一、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年龄层次跨度很大

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2003年在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为58060人,而2008年为131446人,比2003年分别增长1.26和1.65倍。在职攻读硕士并最终获得学位的人数更是激增,2003年国家一共授予17023人在职人员硕士学位,2011年达到85196人,8年间增长了4倍。其中,年轻人占了很大比列。教育人生网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欲通过在职升硕的人群中,25岁以下的占9.37%;25~35岁占61.26%,35~45岁的占25.14%;45岁以上4.23%。

二、学习目的各不相同,职业身份五花八门

相比很多人花钱买个证书的世俗心理,目前公务员升职、评职称、加薪、出国、考公务员成为发动在职读研大军引擎的持续动力。迫于压力要镀金型的企业管理人员;劳动力市场上想跳槽的“观望族”;想通过研修班获取更多资源的职场成功人士;不要文憑型,希望获得一技之长的实用派学员将社会的各个层面、各色人等囊括其中。

三、学科专业分散。授课时间不能保证,管理难以落实

由于学员的学习的背景和文化基础不一样,这也就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科的学生,可能形象思维比较好,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一涉及高数等课程,便显得无所适从;而法学等专业学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法律知识已经是烂熟于心,行政学上的法律课程显得有些多余。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工作背景使得培养过程显得十分艰难。而且,由于学员的英语基础差异很大,在申请学位考试时也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而与此相对应的时,一般在职研究生专业都要涵盖十几门甚至二十多门课程。从寒假到暑假,从一个周末到另一个周末,不要说温故而知新。学员的头脑里能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体系已属不易。

由于是开放式教学,学校管理无从下手,仅从学籍和学分方面很难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而且即便是有,恐怕也难以贯彻;教学方式太过复杂,不严肃的录入和授课很容易滋生难管的乱象;业余时间到校“点卯式”学习,让老师管理鞭长莫及;缺乏专职具体化管理人员i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管理制度不堪一击。

四、教学效果令人堪忧,论文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授课时间过于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也很难达到最充沛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面对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年长的学员,而教室座位又是冷冷清清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往往打不起兴致。教学计划往往是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而学生听起来,也是囫囵吞枣,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个大概。或者干脆就是什么都没学会。在具体考试时,老师们往往又过于仁慈。大手一挥,通通放行,考试失去客观凭据效果。

相比起全日制研究生而言,在职研究生属于“游走大军”。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很难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性大学里多学科的融合,例如自由式讲堂、辩论赛、公开讲座等优势资源,都是在职研究生所享受不到的。

五、搞好在职研究生教育,需从“四严”入手

2009年初,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于意见书》中指出,鉴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太滥,必须大力进行整顿。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除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以外,一律不准再从社会上招收在职研究生。

不过。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在职研究生教育也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就提出。要培养多种规格的特别是应用型的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群体的扩大对于国家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综合分析,搞好在职研究生教育。需从“四严”人手。

1.严把入学考试关,提高生源质量

目前在职研究生考试方式五花八门,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使考试制度单一化,防止浑水摸鱼之徒有机可乘;对生源的信息要进一步核实,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是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搞好复试和审查工作;要划定单科最低分数线和英语最低分数线,防止学生水平差距悬殊,学困生大量存在。

2.严把入学教育关,坚定学习信念和信心

不管任何一个角度考虑,在职研究生学员在入学之初,都对自身学习目的有着很深刻的体量。顺利完成学业,达成既定目标,既是对青春的负责,也是确保高额学费不落空的不二选择。所以,一以贯之,坚定的信念应该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

在职研究生自身也不能一味向文凭看齐,甚至是混日子,应该意识到,通过研究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和学习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在职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领域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文凭本身无法实现的增值价值。

3.严把教育管理关,严肃考试考核制度,营造学习氛围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建立学习跟踪体制,从源头上堵住不正之风;制订一整套规章,专门针对在职研究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教学要求、考试要求、论文要求,严格奖惩制度;多请知名教授、专家授课,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加大知识含量。

4.严把学位论文出口关,保证硕士培养质量

在职人员不是不可以读硕士,但对其学术要求绝对不能“打折”。对其学术水平、学术能力的考核绝对不能“走过堂”。比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修改、评审以及最后的答辩环节,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同时还要强化过程管理和导师的责任意识,确保培养出的是“货真价实”的高级人才。

篇10:在职研究生机构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免试入学,在职学习。

法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上一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学西方哲学史 A下一篇: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公安部出台“三项纪律” 公安民警禁入夜总会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