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实训总结

2024-05-23

结构实训总结(共8篇)

篇1:结构实训总结

《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这门课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职业技能课。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空调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标准配置,由于在空调系统中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其在轿车上的广泛应用,故空调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其控制部分的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好多中高挡轿车上已装有微机控制的自动空调系统。为适应《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这门课是为了满足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教学的需要,使广大汽车维修人员以及大专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汽车空调的原理和维修技能。

这个学期,我通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拆装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到达了实训基本目的。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复习理论知识。熟悉空调拆装的基本操作方法,接着是空调拆装的实际操作,有了理论学习的基础,操作变的简单易懂,保证在一次的实训,学生便可独力完成部分简单的实践操作,随着操作技能的提升,从难到易进行实体拆装。本期实训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实践任务,学生基本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准。这学期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操作经验。在本次实训中我们注重了“教”、“学”与“考”的关系。我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两个重要的因素,两方面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技工教育尤其重要。僻如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我们教改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适应新型企业需要的真正的技术人才,所以对技工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新的认识。

通过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集收了学多信息,吸取了许多经验、技巧,受到多方面的启发和感悟,自己的专业实训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另外通过科组自己业余时间的学习,使我们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先进技术,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教学中也融合了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很多新技术、新理论。虽然这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很短,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能知识,也见到了很多的实际故障和行之有效的排除方法,使我们对汽车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们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实习期间学生们认真学习汽车方面的知识,积极动手,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了解了当今维修行业的发展,开阔了知识面,完成了本期实训的目的,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实训的目标。

篇2:结构实训总结

不同组砌形式的砖墙砌筑施工实训总结

在本次实训中,学习到了有关砌筑砖墙的实际操作方法。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无论是组砌方式,还是在砌墙过程中,遇到需要留槎的部位的做法,以及存在构造柱的部位,砖应该做成牙马槎的形式都一一在本次实训中体验到了。

另外对于墙体与构造柱之间应如何设置拉结筋也明白了其具体做法。并且还了解到了基础与墙体之间的防潮层的具体做法。最重要的是在本次实训中了解了砖砌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1、梅花丁又称沙包式.这种砌法是在同一皮砖上采用两块顺砖夹一块丁砖的砌法,上下两皮砖的竖向缝错开四分之一砖长.梅花丁砌法的内外竖向灰缝每皮都能错开,竖向灰缝容易对齐,墙面容易控制平整.当砖的规格不一致时一般砖的长度方向容易出现超长,而宽度方向容易出现缩小的现象,更显出其能控制竖向灰缝的优越性.这种砌法灰缝整齐,美观,尤其适宜清水外墙.但由于顺砖与丁砖交替砌筑,影响操作速度,工效较低。

2、三顺一丁砌法为采用三皮顺砖一皮丁砖的组砌方法.上下皮顺砖搭接二分之一砖长,丁砖与顺砖搭接四分之一砖长,以 利于错缝和搭接.这种砌法丁砖少,砖的两个条面中挑选一面朝外,故墙面美观.同时在墙的转角处,丁字和十字接头处和门窗砍凿砖少,利于加快砌筑速度.缺点是顺砖层多,特别是砖比较潮湿时,容易向外挤出,出现游墙,而且花槽三层同缝,砌体整体性较差.所以,与此相同缺点的五顺一丁砌法现在不用了.3、一顺一丁组砌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组砌方法,有的地方叫满丁满条组砌法,一顺一丁砌法是由一皮砖,一皮丁砖间隔组砌组成.上下皮之间的竖向灰缝都相互错开四分之一砖长.这种砌法效率较高,操作较易掌握,墙面平正也容易控制.缺点是对砖的规格要求较高,如果规格不一致,竖向灰缝就难以整齐.另外,在墙的转角,丁字接头和门窗洞口处都要砍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效.它的墙面组合形成有两种,一种是顺砖层上下对整齐的,称十字缝.另一种是顺砖层上下错开半砖的,称骑马缝.用这种砌法时,调整砖缝的方法可以采用,外七分头或内七分头,但一般都用外七分头,而且要求七分头跟顺砖走.采用内七分头的砌法是在大角上先放整砖,可以先把准线提起来,让同一条准线上操作的其他人先开始砌砖,以便加快整体速

篇3:结构实训总结

一、包装结构设计实训目的

包装结构设计实训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制作, 使学生加深了解包装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各方面因素, 掌握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实践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对实际产品进行包装结构设计外, 还要求对包装进行造型设计及装潢设计, 它们三者是包装设计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学习的电脑装潢方面的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二、包装结构设计实训准备

实训内容主要针对包装折叠纸盒进行包装结构设计, 包括:纸板材料的选择、盒型的设计、尺寸的计算、包装装潢设计、盒型的制作、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实训开展之前学生需准备好所需物品和工具:纸板 (每名同学需准备定量为100g/m2的0号白卡纸2张;定量为150g/m2的0号白卡纸2张) 、壁纸刀、手工不锈钢剪刀、玻璃板 (600×400×5) mm、双面胶、固体胶、铅笔、橡皮。实训室需配备电脑, 满足每名同学一台, 电脑中需安装CAD、Photoshop软件。

三、包装结构设计实训内容

依据包装结构设计实训目的, 实训内容具体安排是:第一周带领学生到包装印刷企业去参观学习, 随后3周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通过1周的参观实习, 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到生产企业对于折叠纸盒结构设计的要求, 包括:材料的选择、盒型的设计、尺寸的计算、包装的装潢设计、印后的加工工艺操作等方面内容。后3周中每周前2天, 即前12学时进行盒型的学习, 介绍的盒型有自锁底折叠纸盒、长自锁底折叠纸盒、国际标准盒型、变形盒、内隔间盒、四面开窗盒、书本型枕头盒、双边开窗型盒、六面枕头盒、迷你展示盒、屋顶开窗盒、自动底手提盒, 并向学生介绍清楚各盒型细节部分的选择, 例如:插舌的尺寸、肩的尺寸和角度、防尘襟片的尺寸、扣耳的尺寸和角度、缩纸位的尺寸等。每周学生根据自己所要包装物品的特性, 确定两种盒型尺寸, 根据尺寸计算公式计算出盒型的内尺寸、外尺寸及制造尺寸。依据使用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点, 确定包装装潢设计的整体安排:创新的着眼点、色彩的选择、文字的选择与安排、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随后利用预先准备好的工具裁切好纸盒。在电脑上利用CAD软件绘制盒型, 注意尺寸绘制的准确性。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纸盒盒型进行包装装潢设计。设计结束后, 将设计稿进行输出, 与纸盒进行粘贴, 完成纸盒的包装结构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详细内容如下:

(1) 产品特性简述及设计定位——包括:商标定位、商品定位、消费者定位;

(2) 销售纸盒包装结构及造型设计, 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纸盒结构图并标注尺寸及文字说明;

(3) 纸盒包装装潢设计, 利用Photoshop软件绘制装潢效果图;

(4) 创意说明, 对所设计纸盒的结构、造型及装潢的创意进行解释说明, 重点说明系列化特性的体现形式及自己所设计包装的创新性;

(5) 制作纸盒模型, 在白卡纸板上绘制纸盒结构图并裁切压痕, 打印装潢设计效果图粘贴于纸板外表面, 最后将纸盒折叠成形;

(6) 原始数据

(1) 独立包装产品净重自定

(2) 销售单位:1盒

(3) 销售包装显示信息:

(1) 产品名称 (2) 净重 (3) 厂名 (4) 厂址 (5) 配料 (6) 保质期 (7) 生产日期 (8) 条码 (9) 保质期 (10) 使用方法……

(7) 课程设计总结。

四、包装结构设计实训评价制度

教师通过学生在实训中的盒型设计制作:盒型的尺寸计算、盒型的裁切、CAD绘图、Photoshop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出勤率给出学生实训分数。

五、实训反思

(1) 开发综合性实践课程,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 增加学生在校期间实践锻炼的时间, 使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与现场紧密相连。

(2) 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配套实用的指导教材。实践性课程的教材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 应当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企业一线的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 并且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

(3) 加快实训室建设。一方面, 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在实践基地建设上要积极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最好能够结合行业或企业的实例, 实施案例教学。另一方面, 为企业提供研发的场所, 委派部分教师、学生参与其生产、科研的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企业的研发项目申请课题, 使产学研紧密结合, 校企共赢,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 激发其创新意识。

(4) 在教学实施中, 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就业过程锻炼和从业环境的实践, 使得学生在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后, 能够自信的走向社会, 适应就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2]黄秋明, 肖珍教.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 2005.10.

[3]李光寒.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产学研模式”反思[J].教育与职业, 2009.11.

[4]徐元俊.对高职教育质量观的认识[J].机械职业教育, 2006.9.

[5]陶学忠.对高职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辨[J].教育与职业, 2009.9.

篇4:结构实训总结

【关键词】钢结构;实训基地;课程改革

为了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力推钢结构工程,学院建设了学生的实训基地,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应用,学院实训基地的钢结构工程部分包括,门式刚架、多层框架、空间网架,钢桁架;这些正是钢结构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因此本文以实训基地已有的结构体系划分课程单元,编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各单元的划分及学时列表如下:

下面将具体论述钢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各单元内容:

1 .绪论

(1)介绍钢材力学性能和相关试验,并分析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介绍建筑用钢的种类及其选用。

(2)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构件的连接

2.1焊接

介绍焊接的方法、焊缝的形式,使学生能区分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分析焊缝的受力及相关计算,使学生了解焊缝的设计。学习《建筑制图标准》中焊缝的符号及标注,使学生掌握焊缝表示方法,以便看懂图纸;讲述焊缝的缺陷及质量检验方法。

2.2螺栓连接

介绍普通螺栓的连接构造及计算,使学生了解普通螺栓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介绍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的计算。

3 .多层框架

(1)理论知识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中基本构件梁和柱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其中重点讲述钢梁整体失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钢梁钢柱局部失稳的防治措施即各种加劲肋的作用及设置部位。

(2)识图 先用图片介绍各种构件节点的构造,包括:梁的拼接、主次梁的连接、柱头和柱脚,并分析其传力途径;再看图纸,特别是节点部位重点讲述。

(3)参观 结合课上已学习过的图纸,让学生把图纸上的节点与实际工程节点相对照,使学生既形象又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4)安装 先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安装方法,再播放相关视频。

4 .门式刚架

(1)理论知识 用图片认识门式刚架的组成,并讲述各构件的名称、作用、常用的截面形式及节点构造。

(2)识图 与学生一起识读实训基地门式刚架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实训基地的门式刚架,让学生指认

体系中的构件并说出其作用;结合图纸看节点构造。

(4)安装 介绍门式刚架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高强螺栓的安装方法。

5 .钢桁架

(1)理论知识 讲述桁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名称、受力特点及截面形式;分析桁架的优点;介绍桁架的支撑体系并讲述其设置目和方法。

(2)识图 识读学院内公交站台的图纸,其结构体系中包括桁架梁、型钢梁、、型钢柱和格构式柱。

(3)参观 结合图纸参观学院内公交站台,读懂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构造。

6. 空间网架

(1)理论知识 介绍空间网架结构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结合图片分析各种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布置规律和网格的格构原理。

(2)识图 识读学院食堂空间网架结构屋盖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学院食堂屋盖,并结合图纸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体系的组成形式。

(4)安裝 讲述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

7. 构件的制作和涂装

介绍构件制作常用的工具及工艺流程。

介绍各种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流程。

总结 本课程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内容,并将实训融入每个教学环节,识读图纸和参观具体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绍棠.《钢结构施工》,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结构实训总结

当前,一种新的空间结构体系—张拉膜结构体系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其无论在材料特性方面,还是受力特性等方面均与传统大空间覆盖结构体系均有明显区别。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工程师奈尔维曾经说过:“最带技术性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稳定性—通过应用各种建筑方法以保障其稳定性,也大大有助于取得确定的、理想的建筑艺术效果。”张拉膜结构体系也必然会遵循这一规律。对于建筑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结构,因此,正确地把握其结构体系的受力特征和构造体系是正确运用该结构体系,充分展示其结构美感的基础。为此,我们利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这个契机,向学校申请了制作一个小型张拉膜结构模型,希望通过此次实训增加对张拉索膜结构的感性认识及锻炼自已动手能力。我们本科生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实训的机会,能够接触索膜结构这种先进的建筑结构更是很难得的机会,但由于我们还没有学过这种结构,所以设计这一块都是由研究生做,我们本科生主要是做施工。

整个建筑模型的的建成主要包括:方案确定,结构设计;构件加工(主要由加工厂加工);场地测量平整;木模板制作;放线定位;基础找平;挖基坑;混凝土浇筑;膜的裁剪,粘贴,缝制;膜节点加工;套索;整体安装;油漆。

1.张拉膜结构的材料特征和力学基本原理

1.1 材料组成

膜布是表面涂有涂层的化学纤维织物薄膜。它分为两部分,基层是化学纤维织物,它主要决定膜材力学性能,提供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外层为涂层,主要解决材料的物理性能,提供材料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洁性。由此,可知膜布既是结构材料,也是围护材料,是一种能将自由曲线的造型和透明质感有机统一起来的新型建筑结构围护材料。其自重轻、抗拉性能好;更适合覆盖大空间结构建筑[1]

1.2强度、刚度、稳定性与基本形态

图1

膜布受力成型示意

膜布有径向和纬向相互正交的纤维织物组成,由于纤维织物是柔性材料,自身强度是靠拉力产生,刚度和稳定性的获得是通过预应力和曲度来达到静态的平衡。膜布在平衡状态下有两个弯曲方向,其曲率半径相反,一个凸出,一个是凹下,纤维股的方向一般与这两个方向平行。对应于这些方向的内压力产生反力,使体系保持静态平衡。其主要方向(径向)将承担这种荷载,而垂直于该方向的纬向是另一曲面,将帮助系统维护稳定。这种受力方式使任何局部荷载均有整体结构来承担,充分发挥了纤维的抗拉性,因此,膜布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材料

(如图1所示)。力的平衡方程表示如下:

Pf1/R1f2/R2

式中,P为单元膜布所能承担的荷载;f1为方向1上的膜布拉应力;f2为方向2上的膜布拉应力;R1为方向1的膜布曲率半径;R2 为方向2的膜布曲率半径。

由于膜受张拉,是空间受力状态,形体是空间的自由曲面形态。其形态在数学上定义为双曲抛物面。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筑基于压力学原理上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拉力作用下的直线形态特征。张拉膜结构模型设计

张拉膜结构体系是利用钢索或骨架结构悬挂或支撑膜布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其形式在不断发展。根据膜布张拉方式不同,一般分为三类:(1)悬挂式膜结构;(2)支撑式膜结构;(3)悬索穹顶膜结构。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特点.决定界面的围合方式。我们所做的张拉索膜结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悬挂式膜结构—马鞍形膜结构。利用结构设计软件3D3S中的膜结构设计模块进行设计,设计出来的马鞍形膜结构三维模型图(图2)如下所示

图2 模型三维图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本文的空间张拉膜结构主要由膜布及膜布四根边索、膜布角点节点板如图

6、结构的四根稳定索和两钢管柱四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具体布置如图5,7所示,整个模型占地面积 :8000mm×8000mm;膜布尺寸:轴①~②方向膜投影长度为3500mm,轴A方向膜投影长度为3358mm;设计荷载:参照膜结构设计规程,只考虑风荷载,查阅荷载规范取昆明地区风荷载基本风压0.3KN/m;拉索采用GB8918-96钢丝绳标准,类别为6×196,编号①②③④为结构稳定索,①③号索理论单根长度为3750mm,考虑索的强度,我们对每个编号索都采用双股钢丝绳,并考虑索卡长度,最终我们采用①③号索实际长度为7700mm,②④号索实际长度6000mm,索长度利用带正、反螺纹的花篮螺扣调节。编号为⑤⑥⑦⑧的边索仍采用单股长度均取为2465mm,具体长度利用带套筒的节点板的索端螺杆调节;立柱作为重要的支承构件,结构中的自平衡内力通过稳定索和膜布边索传至其上,截面承

2受很大压力,必须使其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外刚度以满足结构与构件的稳定性要求,本结构采用100×6的焊接钢管,柱底端采用铰接连接如图3,它通过四根稳定索及四根边所施加的预应力使整个结构产生自平衡内力从而达到整体静态平衡;基础采用强度C20混凝土,其中基础J-1、J-

3、J-

5、J-6尺寸规格为500mm×500mm×600mm,J-2、J-4尺寸规格为600mm×600mm×500mm

图3 柱脚连接

图4 膜角点与柱顶连接

图5 膜结构的立面图

图6 膜角节点连接

3、场地测量平整阶段

为了使我们的模型达到比较理想效果,使结构模型与环境协调,我们的模型建筑场地选在建筑工程学院实训基地一块草坪上,白色的膜布以及白色的立柱与绿色的草坪相映使模型与环境达到完美结合,同时,也使其更加充分展示其结构美感创造了基础。

这块地的形状接近梯形,通过对这块地进行丈量,考虑到建筑模型的大小、形状以及对整个场地的整体视觉效果,确定我们的建筑模型放置的位置为轴①~②平行于学校主干道,即凹面方向平行于学校主干道,这个方向能让人从实训基地外路过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马鞍形膜结构的双曲面美。

为了达到我们实训的目的,我们尽量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操作施工: 首先,我们对这片地进行粗略的勘测,然后,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定位放线。

图7 膜结构边索及稳定索和基础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共有6个基础(具体基础布置尺寸如图7所示)。以前以为定位放线只要知道了基础应该在的位置就很好做,可是实际操作才发现要做的其实还很多。我们先找到张拉膜结构的平面布置中心所在,打入钢筋定位,然后再从中点向外根据中点到基础中心的长度1.750米引线,这样可以定出四个点,给这四个点分别打入钢筋进行初步定位。再根据设计资料可知这四个点所围成的形状应该是正方形,根据几何关系,两个边都应该垂直,再进行一次校核调整。这样也不能保证点的精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应该是相同的,我们再用这个长度(2.475米)来调整四边,让其四边相等并且闭合。这样得到的四边型的对角连线交点还应该在我们所定的中心钢筋之上。通过这些校核调整,将刚才粗步定位的钢筋调整到正确的位置,打进土里,我们的1,2,3,4号基础的中心点就确定下来了。我们需要做六个基础,还有5号,6号两个基础它们是和3,4号基础在一条线上,我们顺着这条线从中心点引出2.25米 得到的两个点就是3,4号基础的中心点,打入钢筋,定位。这样我们就将六个基础的中心位置初步确定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利用水准仪确定基础标高,我们以J-1中心点作为基准点,然后计算各个基础中心位置的标高差以确定各个基坑挖深,这样我们就基本的完成了对场地的测量平整工作,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头戏了这块地以前都是荒置的,需要将场地粗略的整平。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到实训场所劳动,大家的干劲都很高,没多久就完成了,大家都很期待下一步的行动。

4、施工阶段

图纸、材料、放线、定位等前期工作就绪以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施工阶段了,施工阶段包括木模板的制作,基础找平,挖基坑及混凝土浇筑等几项。准备阶段过后我们开始到场地施工了,由于我们缺少经验老师带了很多研究生师哥师姐来指导帮助我们。4.1 挖基坑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一切高楼大厦的根基,所以,一切建筑都要从基础做起,当放完线定好位以后,我们就要开挖基坑了,由于场地不规整,各基础布置点的标高不同,因此,各基础的挖至深度不同,为了使建筑物各基础间不致产生过大高差,给结构造成不必要安全隐患,就需要知道要挖的深度,这就需要用水准仪进行基础找平,我们以J-1基础作为基准点,定出各基础标高,计算出它们之间高差,然后根据此标高差和基础要求埋深进行施工。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各基础上表面标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4.2 制作模板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木模板的制作。此次的基础规格为500mm×500mm×400mm和600mm×600mm×400mm两种型号,因为我们的模板只作为地下基础模板,并且基础形状不需要那么精确,所以地面以下的模板我们只做了一套可反复利用的活动模板,即四块600mm×500mm的木板,木板横竖放置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柱体,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根据基础的大小确定放置木板的方向。而对于高出标高零点100mm那部分我们做了六个固定模板,在使用的时候不再重复使用。

4.2 混凝土浇筑

基坑挖好以后就开始了混凝土浇筑。老师把同学分成了三组,一组根据计算的混凝土配合比搬运配制混凝土的材料,一组专门进行混凝土拌制,另一组专门负责浇筑混凝土,三个组轮流作业,让同学们都不至于太累。

混凝土浇筑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进行标高零点以下浇筑,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先根据尺寸大小需要把模板放入基坑支好,因为模板为活动的,因此,每次我们都需要在把模板支好以后在外围加土石让其固定,再向内浇入混凝土。由于我们的索膜结构的稳定索需要有锚杆锚住,所以在浇混凝土的时候就需要将锚杆正确的放入基础中。虽然我们在前面放线定位时已将各基础间标高差考虑进去,然后进行的挖掘,但由于具体操作难免产生误差,为了使基础锚杆标高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故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利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调整,以使其浇注完成后的基础上表面处在同一个水平面内。浇筑好一个基础后,等混凝土稍微成型后就将模板拆走,拆的时候,边拆边填土使其不致产生较大侧向变形,将拆下的模板冲洗,以备下一个基础浇注的使用。等基础标高零点下部分浇注好了之后才开始上面部分的浇注,此时我们只要把做好的模板套上,然后浇入混凝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要不断对标高进行校核调整,以使我们最终的地基表面及锚杆处在同一个平面内。我们这个建筑模型的立柱是理想铰接的柱,在浇筑过程中就需要将连接铰支座的锚杆浇入混凝土中,因为安放的柱的位置要求较高,必须准确,所以锚杆的位置要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校核调整,并将底座套在锚杆上确定四根锚杆的位置,以确保锚杆的位置准确及以后施工顺利。

大家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6点才做完,中午没有休息,只是匆匆的吃了点快餐,黄老师自己都是在施工现场吃的饭。施工的过程,我们尝到辛苦的滋味,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整天拿笔杆子的学生来说,现在真实体会到了体力劳动的累。这一切让我们不仅仅懂得了很多施工中注意事项,同时对我们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改变,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混凝土需要一段时间的洒水养护,此后的三天都有同学早上和晚上各去浇水养护。

5、膜材的加工

膜材裁剪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裁剪线确定即将膜曲面剖分为空间膜片,我们是利用测地线法确定的膜片的标注;2.膜片展开即将空间膜片展开为平面裁剪条元,空间膜片的平面的展开主要考虑其计算精度和效率。膜材裁剪片号及坐标标注如下图8所示。

图8 裁剪片编号及标注

膜材需要裁剪和粘结,只有裁剪和粘接好了最后张拉起来的膜面结构才会平滑。我们的膜材被裁剪为四块,裁剪的时候是按照图纸上标注,先在膜面上描出各个坐标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画出膜的边界曲线形状(如图9)。

图9 画膜边界曲线

图10 进行膜粘结

然后用裁纸刀沿曲线轮廓裁下来。裁剪的时候,边上预留一定的40mm宽度以备搭接粘结。膜的粘结(如图10)这一块最费时间,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都是新尝试。我们是先裁剪下一块膜材进行试粘结,用人的手拉力对膜材粘结进行试拉,以确保粘结抗拉强,再到正式的膜上做。即便这样,在粘接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很好的控制,有的时候胶水会用少了,粘接不牢,有的时候胶水用多了导致膜面起皱,我们经过多次的尝试,修改,最终才把膜粘好了。为了使膜边界加边界索后不致产生应力集中以及使边界看上去圆润饱满。我们对边界做了包边处理如图12,在边界上包裹PVC线管作为套管,然后将钢索串入套管中。这样既保护了膜材,又使膜边界看上去更加美观。

图11 膜布粘结完成后在试张拉

图12 膜布边界进行包边

我们的膜节点板也是经过自己修改加工过的,为了能让它和膜很好的粘结并避免节点板上的棱角划破膜材,我们还把它们用砂纸和砂轮打磨了一遍,除去上面的棱角和浮锈如图13,学生正在打磨。节点板。

图13 打磨节点板 图14 将节点板粘结到膜布上

图15 节点板与膜布用螺杆连接

图16 膜角节点与柱顶连接安装

索在套进管的时候就需要把索和节点板连接起来,我们用锁卡把索的两端卡住,再回套到管里就看不到钢索的头了,利用螺杆来调节边界索的长度及施加预应力。最后再把膜和节点板粘结起来。整个膜的制作就完成了。

6、整体安装

整体安装是在五一之后进行的。我们先把理想铰接的支座装上如图17,图17 安装底座

图18底座边界处理

图19 安装钢管柱底部

图20 安装钢管柱

再把柱与底座连接起来,由于柱是理想铰接在膜还没有完全撑起来的时候是个不稳定体系,它可以两 边倒,所以在还没有拉起索的时候必须要人撑起来如图20。

图21 膜角节点与柱顶连接安装

图22 利用花篮螺扣调节给膜施加预应力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先把膜角节点板和柱顶用螺栓连接起来,再把四根稳定索与各节点用花篮螺扣连接起来,我们利用确定的钢索长度,用尺子确定①②④③号钢索重合端长度为600mm,并将规格的花篮螺扣(花篮螺扣最长为500mm,可调节度为250mm)套入钢索并调节到最大状态,然后,用索卡卡住索的端头,这样我们就初步确定了每根稳定索确切长度:①③号索初步拉接长度为3550mm+花篮螺扣长500mm;②④号索初步拉接长度为2700mm+花篮螺扣长500mm。挂钩的一头连钢索,钢索的另一头挂在基础预埋的锚钩上,这样结构的基本形状就出来了。但是膜面应该有的双曲面的形状仍然还没有成型,此时,我们就需要通过给结构施加预应力来使结构成型。这一步我们通过调节具有正、反螺纹的花篮螺扣即可达到目的(如图22)。我们经过反复调试校核,最终将索基本调至设计长度。

现在我们的结构成型,工程基本完工如图23。

图23 所有参与工程人员合影

余下的工程就只剩下油漆了。为了避免结构被锈蚀,我们将裸露在空气中的钢构件进行了油漆,包括柱,节点板,底座等。我们选择的是白色的油漆,和膜的颜色相近,希望可以得到整体和草坪白绿相间的效果。我们分两次油漆的,两次间隔一天,同学都没有做过油漆,但是大家根据自己试出来的经验尽量的把漆面涂得光滑平整。整个建筑模型到现在就彻底完工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看到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工程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7、体会

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到实际的工程,尽管只是一次实训大家都把它当成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工程来对待,大家都很努力的去做。膜面的制作很费时间,有很多细小的问题需要很耐心的去处理,有的问题甚至需要反复的处理,同学们也都很细心的去做。最后一次施工的时候还下起了雨,但是同学们都没有想休息,我们冒雨完成了最后的安装,虽然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沉浸在完工的喜悦中。

这次实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不能学到的东西,将很多的理论用到了实践中,也碰到了很多实际操作才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和指导我们才能很好的解决,这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我们还体会到我们作为一个团体,团队精神很重要,只有我们大家都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将事情做好,这次的合作大家都很愉快,这也教会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该怎么做。经过这次实训我们学到的东西都将是以后用得上的,这也就是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了基础。谢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次机会。

参考文献

篇6:汽车结构拆装实训报告

11汽车营销(1)班

靳小伟

111301132 在学习了汽车构造这本书一个月后,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汽车拆装实训,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进入实训期,首先我们老师给我们划分了实训任务,他把实训分为四组,分别为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制动系统和行驶系统,分配了我们每周的实训任务,以及划分了各个小组。

实训的第一周,我们拆装的是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由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基本结构也就大同小异。汽油通常是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柴油发动机通常是由两大机构四大系统组成(无点火系)。由于我们没有正式的学习过汽车的结构原理那些知识,在拿到发动机后就凭着自己的理解不停地拆,一块一块地拆下来,但是往往很多部件我们拆下来都不知道那块部件是什么。还好中途有老师的讲解,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拆下来的总算对发动机有一定的了解。

1、拆下气缸盖;

2、取下气缸垫;

3、翻转发动机,拆卸油底壳固定螺钉;

4、拆下油底壳和油底壳密封;

5、拆卸发动机活塞连杆组;

6、拆卸发动机曲轴飞轮组。但是拆易装难,看着一堆堆的零件,一开始的时候不由得难以下手。于是按照发动机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所有零部件,慢慢的还是全部装完了。中间还有很多要注意的。譬如:各配对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调换,安装方向也应该正确;几个活塞连杆组件不能调转,要按顺序的拆装,还要用橡胶锤锤紧;注意各种部件的拆装顺序,例如在拆装的时候需要使用飞轮的转动才能完成对活塞连杆组件的安装,那么在拆装飞轮的时候就要注意是否还需要飞轮完成下一个组件的安装。这些都要在动手的时候慢慢去体会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结合学习过的或者老师讲解的理论,才能够真正的在心中形成自己的体会。

第二周是制动系统、行驶系统和万向传动系统驱动桥、主减速器等,经过一周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我们得动手和观察、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逐步了解了这些知识,并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了知识,经过团队的合作圆满完成了这些系统的拆装,实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历练,同时也丰富了汽车结构知识。

第三周是离合器和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我们亲自拆装了解了每个部件,以及它的作用,增加了我们得知识,也通过作图简单了解了它的构成和作用,并且老师也给我们仔细讲解了,使我们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探索,途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但是经过组员的合作,老师的指导,问题一个个被解决,达到了我们得要求,最后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同学们都相比以前进步很大进步。

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理论结合实际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付出汗水和努力的道理; 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对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制动系统、行驶系统、离合器、的认识更加深刻,而这种认识不是源自单纯的理论,而是深入实践的结果,它可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却是在理论知识中所学不到的; 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进一步掌握了拆装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工具的使用。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毕竟很多知识不是一个人一时间就可以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的配合与相互间的学习; 通过这次拆装实习,我们收获颇丰,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的完善,更体现在对我们将来生活工作方面的指导,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篇7: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专业 施工与管理

年级 2011级

姓名 李建柯

学号 1***9

实习时间:2013年6月13日——2013年6月29日 实习地点:大邑县芙蓉新居三期安臵房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大邑县群众拆迁安臵房,由四川省崇州市蜀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由四川中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该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该工程预计在2014年6月底竣工。

二、实习内容

1、了解常见的楼盖结构形式,了解肋型楼盖的受力特点。

2、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得划分,各自的受力特点,楼盖的平面布臵,主要受力构件截面尺寸的选取,理解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熟练掌握梁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等。

3、掌握双向板按弹性、塑性理论计算的设计方法;

4、了解楼梯的分类,现浇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计算,了解雨蓬设计内容;

5、熟练识读框架结构施工图。

6、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

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臵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臵,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设臵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

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臵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

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臵,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臵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7)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臵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篇8:结构实训总结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大量抽象数据类型及算法[1],理论性很强,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及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上[2]。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所在系开设了数据结构课程的后续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更多的设计性及综合性上机实践来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通过专门的实训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所需技术。本文将从课程的整体架构和安排、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实训报告规范化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课程整体安排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便在软件开发中选择合适的现成工具;掌握有效组织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能,以便设计高质量的程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该实训课要求学生在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编程实现及调试运行。鉴于在前期《数据结构》课程的上机实验中学生已经开展过常用数据结构的验证型实验,故本课程主要以设计型及综合型实验为主,另外考虑到软件工程系学生近几年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均取得可喜成绩的情况,选取部分往届蓝桥杯的算法设计题目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提高其算法设计及实现能力,因此整个实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针对各主要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单项设计型实训;第二阶段是选取部分“蓝桥杯”的算法设计题目进行训练;第三阶段是进行覆盖较多数据结构及算法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型实训。各阶段实训内容如下:

(1)第一阶段:单项设计型实训[3]。具体安排如下:(1)类和类模板、多文件编程的实训基础训练:以约瑟夫环游戏程序为实训项目;(2)线性表训练:以一元多项式的加法运算、改进的约瑟夫环游戏程序为实训项目;(3)栈和队列训练:以八皇后问题、模拟后缀表达式的计算过程为实训项目;(4)树和二叉树训练:以查找节点并显示该节点的层次和路径、哈夫曼编码问题为实训项目;(5)图结构训练:以无向网络的最小生成树问题、交通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实训项目;(6)排序算法训练:以堆排序的算法设计及实现、学生成绩处理系统为实训项目;(7)查找算法训练:以航班信息的查询与检索为实训项目。

(2)第二阶段:“蓝桥杯”兴趣型算法实训。(1) 分治算法训练:以输油管道问题、循环赛日程表问题、邮局选址问题、集合划分问题为实训项目;(2)回溯算法训练:以桥本分数式问题、“马”的遍历问题、素数环问题、排列及排列树的回溯搜索问题为实训项目。

(3)第三阶段:综合设计型实训。综合设计型实训既能加强学生对各数据结构与算法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养[4]。该阶段分小组进行,5~6人为一个小组,分组时可参考学生前两阶段的实训表现合理搭配,尽量让每组各个成员具有不同的能力优势。分组固定后,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为小组长,负责整个综合设计项目任务的分工与安排。各小组在满足选题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兴趣进行课后的调研选题。选题的要求主要包括各小组不重题、覆盖尽可能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知识点,且工作量要达到一定要求等,具体每个题目是否通过要报经教师审核确认。此综合设计项目阶段安排在实训课的最后两周。为保证进度,分组和选题应放在最后两周综合设计实训开始之前进行。

2 教学环节组织

第一阶段的单项实训期间,教师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和分层训练的方式。首先由教师对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的知识点进行串讲,主要是对上学期学习的《数据结构》课程的相关知识和算法进行简略回顾与复习;然后,教师以一个单项实训项目为示例进行讲解,学生立即跟练,选择的示例编码量要适中,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当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少数完不成的学生则于课后完成;最后教师布置单项实训的课后任务,按分层训练方式布置,即对每个题目安排必做和选做内容,必做内容是最重要的基础训练,要求每个学生课后必须完成并提交实训报告。选做内容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改进算法,扩展及完善其功能,对选做部分予以加分计入平时成绩。

第二阶段的兴趣单项实训期间,以课堂启发式实训为主,教师分别提出几个兴趣型题目的要求并对设计思路予以提示,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设计和实现,教师在机房巡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和检查学生实训情况,最后针对各个题目选择有代表性的实训结果进行评讲。

第三阶段的综合设计实训期间,要求学生上课期间的座位在分好项目小组后固定下来,每次课开始则要求各小组花5~10分钟对小组项目情况进行讨论,教师逐个了解各小组进展情况,并针对小组的难点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教师在每次下课前花10分钟左右对各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个分析总结。

3 实训报告规范化

课程要求学生提交的文档分两类:单项实训报告和综合设计实训报告。

(1)单项实训报告。单项实训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题目、数据结构选择及算法设计、程序源码、调试分析及运行结果截图、算法时间性能分析及改进思路等几大部分。

(2)综合设计实训报告[5]。要求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详细记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需求分析:说明项目任务;(2)概要设计:说明项目中用到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主程序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3) 详细设计:实现程序模块的具体算法;(4)调试分析: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5)测试结果:以输入和输出方式列出测试结果;(6)总结:算法的时空分析及经验和体会;(7)附录:带注释的源程序。

4 课程考核方式

实训课程的考核及评分应重视实训过程,该课程强调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及应用能力的提高,采用多项组合考核的方式,从学生的上机出勤、实验准备、实训表现、程序编写和运行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综合衡量。具体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平时成绩由考勤成绩和课堂实训表现两部分组成,各占50%。

(2)单项设计实训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50%)。计算共9个单项设计及兴趣项目实训的平均成绩,每个项目的成绩依据任务完成情况、程序代码质量及实训报告文档综合评分。

(3)综合设计实训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综合设计实训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答辩。答辩时全班学生参与,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一份答辩PPT,并推荐一人简要介绍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思想、组内分工以及在算法设计与编程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6]。然后由教师针对每个小组成员负责的部分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对应成员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各组的答辩情况给出小组答辩成绩,并根据各小组各成员负责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给以个人加权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比小组成绩一刀切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答辩通过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份项目源码、综合设计实训报告和答辩PPT。综合设计实训项目成绩计算方式为:小组项目源码及质量分*30%+小组答辩分*30%+综合设计实训报告文档分*30%+小组内个人加权分*10%。

5 结语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训》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能有效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学生数据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设计和编写复杂程序的能力至关重要。该课程作为近年来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新开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措施还在逐步摸索过程中,尚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和改进,以便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编写大型程序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数据结构(C++版)[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姝颖,陈雷,赵小芳,等.《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0(10):53-54.

[3]刘燕君,苏仕华,刘振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C++语言描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唐培和,徐奕奕,李威龙.《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问题与探讨[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12(13):18-21.

[5]赵越,章小莉.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3):34-35.

上一篇:小学生蜜蜂的优秀作文下一篇:生产任务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