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

2024-04-24

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共8篇)

篇1: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

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 -诗词大全

露华

作者:周密朝代:宋体裁:词 暖消蕙雪,渐水纹漾锦,云淡波溶。岸香弄蕊,新枝轻袅条风。次第燕归将近,爱柳眉、桃靥烟浓。鸳径小,芳屏聚蝶,翠渚飘鸿。六桥旧情如梦,记扇底宫眉,花下游骢。选歌试舞,连宵恋醉珍丛。怕里早莺啼醒,问杏钿、谁点愁红。心事悄,春娇又入翠峰。

篇2: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

露华,露华张炎,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 -诗词大全

露华

作者:张炎朝代:宋体裁:词 乱红自雨,正翠蹊误晓,玉洞明春。蛾眉淡扫,背风不语盈盈。莫恨小溪流水,引刘郎、不是飞琼。罗扇底,从教净冶,远障歌尘。一掬莹然生意,伴压架酴,相恼芳吟。玄都观里,几回错认梨云。花下可怜仙子,醉东风、犹自吹笙。残照晚,渔翁正迷武陵。

篇3:色彩露华浓

露华浓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朗佛迅、约瑟夫·朗佛迅兄弟和化学家查尔斯·朗曼,起先只是共同研发了一种特别的生产技术,用各种颜料来替代过去颜色相对单一的染料,从而调配出色彩缤纷的色系。有一天,灵感让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指甲上,于是一种色彩艳丽的不透明指甲油诞生了。

这项发明给纽约的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女性由此对手指与脚趾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倾情与消费。但露华浓的步伐并未就此停驻,1939年查尔斯·朗佛迅在一个高级餐馆用餐时看到一位风姿绰约的女性拿起餐巾纸擦嘴,在她的手指与嘴唇接近的那一刻,查尔斯发现她的指甲油与唇膏的色彩反差很不协调,甚至刺眼到让他想上前说:“请您换一种颜色的指甲油!”这件事使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如果生产与指甲油颜色相匹配的系列产品,那不就可以解决这位女士的问题了吗?而此举将会创造一个新的时尚概念!就这样,“让唇膏与指甲油相匹配”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并很快付诸于生产中。

露华浓意识到了色彩对于化妆品的重要性,并由此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新概念,不断给予女性对美的发现与惊喜。不仅如此,从色彩出发的露华浓更将灵感与创新的触角伸向护肤、护发领域,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奠定了无数个化妆品史上的“首创”和“第一”。可以说,从30年代到90年代的每个10年,露华浓都在化妆品王国中画下了属于自己的亮丽华彩。

30年代——首次将指甲油导入市场并提出唇膏应该与指甲油相匹配;首次提出用不同的甲油颜色表现不同季节的时尚概念;首次给予不同的产品以别具一格的命名;

40年代——首创防水不脱色睫毛膏;

50年代——首创适用于不同发质的喷发水及含有稳定乳液的粉底;

60年代——首创专为35岁以上女性研制的突破性护肤乳液;首次研制成功并获得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认证的防皱晚霜、修护型蛋白护发营养素;首次提出施腮红时的“刷扫”技术(随后这种化妆手法也被沿用于其他化妆品上);

70年代——首次推出生活化的香氛charlie并风靡全球; 首次研制出无氨染发剂及2合1柔顺护发香波;

80年代——首次在化妆品中引入稳定胶原蛋白;首次以硅油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及电脑控制的固定卷曲烫发用品;

90年代——首创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全天候不脱色唇膏、不脱色粉底液及SPF25的防裂唇膏。

当然,如此的一个世界级品牌不会放弃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1996年露华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露华浓首批在中国制造的口红开始投放市场。从1998年的双面娇娃、闪沙迷情、晶彩千禧到2000年的恋恋醇情、火辣娇艳,再到2001年的俏语花颜,都成功地引导了中国的彩妆潮流,引起了一阵阵色彩风暴。

篇4:《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赏析

接着,词人写道:“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粉融”之粉脂与汗水融和。“香雪”借喻女人肌肤的芳洁,通常代指女人的身体。“妆面”就是化了妆的面容。这两句是押韵的,所以之间是句号,但即使是句号,意义却是紧密联系的。这里,词人写了室中的人,说她粉与汗稍微融合,透过轻薄的纱衣,显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娇艳欲滴的荷花。这里要注意一点,首句突出来夏日的热,但这两句承接而来,写了这样的环境下的女主人的美貌。词人没有点出因热而“汗”,但自然也写了热,写了“汗”。词人在描写人物时候,抓住了“粉”、“雪”之白,与“妆面”之红相映衬,真与“人面桃花相映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下片开始写道:“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亸”即下垂。“鬓”指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有用黄粉涂在额上而成圆形的为月,因位置两眉之间。词人还是在写女子的美貌。在词人笔下,女子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明显写女子微醉的情态。可以说,艳而不俗,小处落笔而显大气。其中,“月”与“霞”可谓绝妙,表现了女子的眉和脸的,美,有形有色。特别是“欲迎”和“初上”,不但表现出刚刚显示时候的恰如其分,也把静态之物动态化,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可人状态。

篇5: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

李白有一首当着唐明皇的面献给杨贵妃的清平调,把杨贵妃描绘得貌若天仙,诗中写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REVLON进入中国时,便把自己的名称译成了李白诗中的“露华浓”,一下子拉近了和中国消费的距离。

1932年,露华浓公司成立于纽约,创始人是查尔斯·郎佛迅、约瑟夫·郎佛迅兄弟和化学家查尔斯·郎曼。他们共同发明了一种特别的生产技术,即由颜料替代染料制成色泽艳丽的不透明指甲,并调配出前所未有的缤纷色系。这项成功的发明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给当时的女性带来了美丽与惊喜。

1939年的某天,查尔斯·郎佛迅在一家高级餐馆用餐,无意中看到一位女士正用餐巾纸擦嘴,注意到她的指甲油与唇膏颜色反差很大,他立即有了一个念头——要生产一系列与指甲油颜色相配的唇膏。让唇膏与指甲油相匹配,这一突破性的时尚概念令露华浓在短短的几年中增长了百万美元的资产。现在,公司每年要销售10多亿美元的化妆品、护肤品和香品。各种成功的香水产品使露华浓在40亿美元香品市场上位居第一。

露华浓知道,出售香水远不是出售香水本身,它出售的是芳香的气味给女性带来的魅力。它总是善于迎合女性追求时尚和新潮的消费特点。在设计每一种新香水时,它总是首先调查妇女不断变化的价值观、理想和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新香水概念。当露华浓找到一种有前途的新概念之后,就开始命名某种香味,使其与该构思相一致,香味只是最后开发的部分。

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具竞争力,她们在努力寻求和展示个性。针对女性的这一特点,露华浓开发了“查利”(Charlie)——首种“生活方式”香水,成千上万的妇女把查利当作勇敢的独立宣言,因此它很快成为畅销的香水,

70年代末,露华浓调查发现,妇女的态度正在转变——妇女已经取得了平等,这正是查利要表明的。现在,妇女正渴望体现一种女人味。使用查利香水的女孩们已长大成人,她们现在想要令人产生幻想的香水。于是,露华浓巧妙地改变了一下查利的市场定位:该香水仍然是“独立生活方式”的宣言,但又稍稍加了一点“女人味和浪漫”的情调。露华浓研制了一种针对80年代妇女的香水——琼秀(Jontue),其市场定位以浪漫为主题。到90年代,露华浓的目标市场是“全部能做,但是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女性。经过不断的创新发展,目前的查利仍然是大众市场上最畅销的香水。

香水的名称常常体现着产品的特征,是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露华浓利用名称,如查利、鸢尾琼秀(Fleur de Jontue)、西亚拉(Ciara)、坏蛋(Scoundrel)、猜(Guess)和永难忘怀(Unforgettable)等来塑造能够支持每种香水市场定位的形象。香水中有一款叫“雅奇”(Ajee),意思是“女人的力量”,专门针对美国黑人妇女市场。其他竞争者的香水名字有着迷(Obsession)、激情(Passion)、不受禁止(Uninhibited)、野心(Wildheart)、(Opium)、快乐(Joy)、美丽(Beautiful)、白色亚麻(White-Linen)、晨露(Youth Dew)、永恒(Eternity)等。这些名字都说明,香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好闻的香味,还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露华浓香水的包装也独具个性,充满诱惑力。因为对消费者来说,瓶子和包装盒是香水及其形象的最真实象征。香水瓶应该让人感觉舒服,容易使用,放在商店里展示时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支持香水概念和形象。

篇6:香消露华浓

但是,漂亮的名字并没有换来业绩上的成功。

2013年12月31日,露华浓官方微博突然发布消息:“2013年的最后一天,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 goodbye!”与此同时,露华浓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官方解释是为了配合未来的重组计划,预计将有1000万美元用来支付1100名被解雇员工的开支,其余费用会用作促销和清理库存,这个整体计划将使露华浓在2014年节约800万美元的成本。

就官方发言人的说法,露华浓是因为业绩下滑及成本上升而选择退出的,即整体权衡了中国市场的机遇以及可能需要付出的成本之后,认为离开是明智的选择。叹息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这种结局?露华浓还有机会回到中国吗?

品牌定位之殇

放弃全球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可谓是露华浓的无奈之举。作为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卖出第一支唇膏的外资品牌,理论上讲应该有明显的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但是露华浓并没有借助这种优势来开拓业务,反而被美宝莲等对手后来居上。

据公开数据显示,露华浓全球业务已经连续数年增长放缓。2013年前三季度,除了美国市场略有增长0.2%以外,其他地区的业绩均处于负增长状态,其中亚洲区的业务下降了3.5%,而曾作为亚洲地区主战场的中国市场,业绩仅占全球2%。这个成绩单对比竞争对手欧莱雅实现销售过120亿元、增幅超过两位数来说,确实有些寒碜。

实际上,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品牌的露华浓,在创业早期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是查尔斯·郎佛迅和约瑟夫·郎佛迅两兄弟,第一个提出了“让唇膏与指甲油相匹配”的时尚概念,短短6年间便捞得第一桶金。

露华浓最初以亲民的价格定位开拓大众市场,而后大量启用模特和明星来拍广告,如早期的奥黛丽·赫本、辛迪·克劳馥,以及较近期的哈利·贝瑞、朱利安·摩尔、艾玛·斯通等,都是各个时期十分具有影响力的明星,这使得露华浓的品牌影响力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但是当来到中国市场的时候,露华浓似乎总是找不到“美国模式”的感觉。从1996年开始,除了每年更换一个CEO,直到2000年“理财神童”钱港基上任以外,并没有让世界看到露华浓有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品牌定位的问题首当其冲。

由于品牌定位不清,渠道一直是露华浓发展的短板。没有优质的、有实力的代理商,没有懂深度分销的营销人才。在钱港基到任之前,露华浓中国的中高层还有很多香港人和台湾人,总经理甚至坐镇香港遥控中国市场,他们自认为上海模式就是中国模式,并没有了解到中国地区的贫富差距和地域差异。

如此所导致的结果是,当宝洁、欧莱雅等品牌都在渠道下沉、开拓三四线市场的时候,露华浓却一直坚守在一二线城市的专柜渠道。这让露华浓直面雅诗兰黛、兰蔻等顶级品牌的挤压,专柜位置通常都是在不尽人意的角落里。而买得起高端化妆品的消费者,通常又不会去看便宜的露华浓。更可悲的是,部分进入超市及化妆品专营店的产品,也竞争不过美宝莲及一些本土品牌,露华浓可谓是腹背受敌。

露华浓坚守在一二线城市,势必导致经营成本过高,因为一二线城市的专柜租金、人员工资等费用都是很高的,用高端的地盘,卖中端的产品,入不敷出是很正常的,所以露华浓在中国“高不成、低不就”,归根结底都是自身品牌定位不清晰所致。

露华浓一方面进驻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又图省事地照搬美国模式,选用国外的明星代言,连管理层都身处大陆地缘之外,如果连自己都不够了解,何以了解中国市场和竞争对手呢?这是一次毫无悬念的败局。

管理层战略难落地

应该说,露华浓的产品质量是过硬的,但品牌定位的问题却深深地困扰着其营销方向和渠道策略,露华浓一直尝试复制“美国模式”到全球各地市场,但实际上不同地区的市场差异巨大。比如露华浓在2000~2002年间,彩妆及染发品类销售情况很好,公司便陆续推出护肤品和个人护理品,其生姜洗护系列一度占整体销量的30%之多,这无形中又稀释了露华浓彩妆的品牌价值,全品类、全渠道地铺开销售,使得露华浓的核心竞争力反而被自己削弱了。

这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众所周知,钱港基在任三年,露华浓业绩翻了3倍,市场投入和终端策略都是值得称道的。被誉为“扭亏高手”的钱港基,为露华浓在中国市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在半年内使露华浓扭亏为盈,是对“开源节流”一词最好的解释。由于钱港基出身财务,又熟悉中国国情和法律法规,自己也亲自上阵走访市场,上任后便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因为开户银行不同而导致露华浓没法及时拿到货款,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发货,不仅延误了商机,有些代理商甚至开出空头支票欺诈露华浓——更换开户行,其实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再比如钱港基了解国内税法,能灵活处理代理商付款时直接对冲促销费用的问题,这对代理商的积极性和促销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包括后来充分研究竞争对手的策略,细分消费群体,根据不同地区推出不同产品,促销、取消压货的销售模式,建立顾客信用体系,有效提升回款率,炒掉不合格的员工等手段,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钱港基身负之前与安利签下的“三年之内不能服务其他直销公司”的协议,到期后,钱港基怀揣着梦想再度奔赴直销行业。从此以后,露华浓CEO的交椅就始终没有被坐热过,甚至出现一年之内连换3位CEO的情况。品牌方与合作商的沟通陷入瘫痪,中国市场的代理商曾经数次与露华浓高层讨论经营变革和战略调整的事情,但由于中国公司隶属于澳洲分部,几番辗转和周折,大家都丧失了积极性,也贻误了市场战机,直接导致后来渠道问题病入膏肓、积重难返。

通常来讲,外资企业的高层有轮岗的机制,但轮岗的目的是培养全面的业务能力和综合领导力,以及企业整体领导梯队和接班人计划的搭建,一般来讲5年以上会比较合适——1~2年用于熟悉当地业务市场,3~4年出成绩,甚至做出典范,5年后做好长期规划及交接计划。但是,露华浓非常频繁地换人不仅导致经营战略无法落地,而且会有很大的成本用来解决上任遗留的问题以及客户、合作伙伴的沟通。如此一来,便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更深远的变革,陷入严重的恶性循环。

其实,每一位CEO都希望做出成绩,公司股东也会给他们高压,这就导致CEO只关注经营数字,而数字背后产生的问题根本无暇解决。比如当年欧莱雅、玉兰油等大肆通过电视广告来拉动市场,而露华浓却为了经营利润而严格控制品牌宣传及终端费用;尽管同意代理商下沉分销渠道,但由于没有广告拉动,给予的供货折扣也毫无吸引力,所以市场根本渗透不下去。再者,作为一个外资品牌,不靠本土明星代言人来影响消费者,长达十年不升级产品包装和设计,又凭什么来打动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钱港基固然为露华浓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更多地是展示其高超的财技,而非真正扭转了露华浓的市场颓势。何况,钱港基并没有针对最核心的产品做更新换代,所以最终也只能取得短暂的业绩反弹。

未来能否回归中国

在中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如果不能把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做到排名前三,那么生存环境将会非常恶劣。不管是宝洁各个洗发水子品牌,还是欧莱雅的美宝莲,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都需通过高密度的广告投放来获得足够的品牌曝光率,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大量投放广告只为打开局面,除此之外,它们的品牌定位都非常清晰。

以露华浓的竞争对手美宝莲为例,它就是年轻的品牌定位借助“巴黎欧莱雅”及“纽约”的时尚背书,以及章子怡、刘璇、鲁豫等本土名人的代言和高密度的广告轰炸,慢慢地培育了中国消费者使用彩妆的习惯。而它之所以能连续多年稳居彩妆头把交椅,还得益于亲民的价格和便利的销售渠道。既做大众买得起的洋品牌,提出“让每一个中国妇女至少拥有一支美宝莲口红”的口号,打动强大的70后、80后一族,又在商超、化妆品专营店,甚至是连锁便利店大肆铺货。深度的渠道分销使得美宝莲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了,同时也避免了高昂的专柜费用和促销人员的人工成本。

露华浓在这些方面都没做好,但放弃只是暂时的,露华浓在中国市场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关键是露华浓要有本土化的战略意识,重新分析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重新研究中国国情和市场渠道的情况,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实施子品牌战略,把露华浓定位于彩妆和染发护发领域,在护肤、洗护、彩妆工具等品类上另辟品牌,让一位熟悉中国市场的领导者来管理,打造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不仅仅是品牌名字本土化,经验理念、渠道开拓、产品设计、定价、促销推广都要真正的本土化,提高创新和变革的速度,方能在这片红海中分得一杯羹。

露华浓的离开只是在特定时期所做出的特定选择,不用将这一决策无限放大,想得过于复杂和悲观了。相信和“灰太狼与喜羊羊”的经典结语一样,“她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仍有巨大的空间,随着电子商务、化妆品专营店等渠道的不断成熟,露华浓仍然可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因为“露华浓”三个字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仍有一定的感觉和分量,这也是为什么当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之后,马上曝出消息称有投资方试图联系露华浓,洽谈收购或合作的原因。

拳头缩回来,只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击。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结束,也许是另一段传奇的开始。

马云说,要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很显然,露华浓没有做到这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下雨了就可置之不理。退出中国市场,只能说是露华浓在为其晚修“屋顶”付出惨痛的代价。

[编辑 姚忠震]

篇7:露华浓谨慎出清股份

这部分股份估价750万美元,四年后赎回,这意味着届时MF集团将拥有露华浓的全部普通股。作为回报,MF集团将相应地抵偿露华浓消费产品部门1070万美元未偿贷款中的750万。这部分贷款是2008年11月,露华浓增发配股所产生的。

此次金融危机中,与全球低迷的消费品市场相同,露华浓产品销量大幅下降,资金链紧张。2009年2月,露华浓公布的去年四个季度财报显示,美元的坚挺对其产品的全球销售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主打产品的销售情况更不乐观。本季度(包括节假日在内)的销售额下降了10.4%,由同期的3733万美元跌至3342万。而此项收购如果达成,将释放出大量流动资金,解决露华浓的燃眉之急。

篇8:露华浓何以败走中国

露华浓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难免会被各方解读。毕竟,在中国日化市场,

跨国巨头将客场打成主场的情形已持续太久。

“2013年最后一天,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 good bye!”一句平淡而略显伤感的话,老牌化妆品企业露华浓对中国市场做最后的告别。由于销售业绩的下滑,2014年露华浓将全面退出其在中国的业务,而销售下滑的原因则被归咎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品牌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是企业基于自身状况做出的战略抉择,本属正常的经营行为。但作为一家在美国颇有历史和口碑的化妆品企业,又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露华浓眼下的败退,难免会被各方解读。毕竟,在中国日化市场,跨国巨头将客场打成主场的情形已持续太久,些许的变动都会引发更深的联想。

在美国,露华浓一直是最受追捧的彩妆品牌之一,其创始人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营销哲学—“我们生产的是口红,但我们出售的是希望”—至今仍被化妆品营销界奉为至宝,其感性营销入选哈佛商学院经典营销案例。但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个品牌除起了个漂亮贴切的中文名字外,经营方面无一亮点,低调到了被市场遗忘的角落。

投入不足

“露华浓”三字出自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单从中文翻译来看,露华浓在众多外资品牌中可谓出类拔萃。露华浓总部也一直声称重视中国市场,但其17年在华历史却偏偏显示,公司从未把中国市场摆在应有的战略位置。

1999年,露华浓在电视上投放了一只不褪色唇膏的广告,风靡中国,强势拉动了单品销量,而这也是品牌在中国电视媒体上投放的唯一一则广告。即便是互联网强势的今天,电视媒体依然是最强势的广告途径,成为各大化妆品牌的必争之地。2013年尼尔森的最新调查显示,要打开品牌知名度,在目前电视依然是比较有效的渠道。而露华浓总部出于成本考虑,早在15年前就放弃了电视广告的投放,几乎等于放弃了拓展市场的大好机会。

另外,17年中,露华浓并没有挑选一位中国代言人,而是一直延用全球统一的形象代言人,而这些代言人在其目标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并不高,根本无法传达其品牌内涵。露华浓在中国的柜台和包装甚至都完全照搬美国的设计,丝毫没有入乡随俗的意思,更不用说量身订制。

在经营管理上,露华浓亦是如此。从1996年进入中国到2000年7月,不仅亏损数几千万元,且频繁换帅,5年4任CEO导致公司不可能有长期的经营策略。当时,露华浓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外籍人士,有时甚至需要总经理坐镇香港地区,遥控指挥。公司无视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在全国采用同一套销售策略,完全复制在上海的销售模式。

此后,从安利中国公司出走的钱港基临危授命,出任露华浓中国第五任CEO,这位“扭亏高手”凭借其在直销品牌安利中国的经验,对露华浓中国进行激进的改革,半年后扭亏为盈,打造出露华浓在中国市场仅有的一波小高潮。不过随着2003年钱港基的离职,露华浓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置依然没有改变,完全陷入低调,而低调对快消品品牌来说等同于放弃。

定位不清

分析露华浓中国的经营历史,无法淡化钱港基在其中的作为。他在露华浓的任期仅有3年,而他离开安利中国时恰恰签有协议:3年内不能服务其他直销公司,离开露华浓后,他加盟的又是一家直销品牌天狮。

我们无法猜测,他对露华浓是否有过长期的品牌规划;我们更无法假设,如果他继续留任,能否再创佳绩,彻底改变露华浓的命运。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钱港基当年源自运营直销品牌的强势营销,给露华浓今日的败走中国市场埋下了隐患。

露华浓在中国市场一直未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在美国,露华浓是大众消费品,最常出现在超市的开放式货架上,因性价比颇高而受消费者喜欢。进入中国伊始,露华浓定位于高端商场品牌,当时的中国的彩妆市场处于初始培育期,但从公司的运作来看,并没有做相应的品牌营销。

钱港基出任后,着眼于短期的财务改善,却没有展开基础的品牌定位和渠道建设。2002年露华浓确立新的定位—从中年成熟女性产品向年轻人群拓展;由彩妆转向护肤品。可惜,钱港基并没有完成这一定位转型就离开,公司再次进入“无策略期”。

露华浓品牌从高端下行,但价格上与定位大众的美宝莲相比又毫无优势。不清晰的定位,再加上一直理不清的销售渠道,这种半吊子的品牌转型使其在商场专柜和专营店都被边缘化。从某种意义而言,露华浓从未挤入主流,如今的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露华,露华周密,露华的意思,露华赏析】相关文章:

上一篇:孙秀艳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天上的街市导学稿下一篇:台上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总结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