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诗歌:与梦想同行

2024-05-24

中国梦诗歌:与梦想同行(精选14篇)

篇1:中国梦诗歌:与梦想同行

与梦想同行

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0903班 欧宜准

2013年05月06日15: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拥有

一个梦想

是否你也拥有

一个梦想

一个单纯

而又细小梦

小时候

母亲问我 梦想是什么颜色

我说

梦想是绿色的 因为你们

早出晚归

面对的都是

绿油油的 大地

后来

上学了

老师问我 梦想是什么颜色

我说

梦想是白色的 因为你们

将知识

抒写在黑板

传输了我们

无穷的力量

后来

长大了

我自己不断的 反思自己

梦想究竟是什么颜色

于是想了想

我还是觉得

梦想是红色的 因为梦想

是激情

也是活力

梦不是虚拟

梦可以实现

只有梦

给了你力量

赐了你追求

只有追求

你才会觉得

幸福

只有奋斗

你才会觉得

幸福

幸福

不是你

有了车

有了房

有了钱

你就会幸福 幸福

也不是你

长得漂亮

或者无忧无虑

才是幸福

幸福

而是你拥有

拥有一个梦

想着去

实现

那才是

幸福

我们的幸福

兴许

不是在硝烟炮火里

我们的幸福

兴许

不是在雷鸣电闪里

虽然

我们要因为追寻

而经历

狂风暴雨

虽然

我们要因为奋斗

而需要

电闪雷鸣

虽然

我们要因为取得

而需要一次次

克坚攻难

然而

我们会

因为跋涉

而感到幸福 然而

我们会

因为奋斗

而感到幸福 然而

我们会

因为奉献

而感到幸福 然而

我们会

因为胜利

而感到幸福

所以

我们需要 一个梦 一个属于 自己的梦 让梦

让梦插上翅膀 尽情的飞翔 或者

将它种在 土地里 好让梦想的花儿 开在心脏里 开在血管里 开在微笑里 最后

开在灵魂里

因为

只有开在 心脏里

我们才有信仰

因为

只有开在 血管里

我们才有追求 因为

只有开在 微笑里

我们才有爱心 因为

只有开在 心灵里

我们才有精神 因为信仰

我们将变得美丽 因为信念

我们将变得美丽 因为爱心

我们将变得美丽 因为精神

我们将变得美丽 所以

我们需要一个梦 一个属于自己的梦 一个属于大家的梦 一个属于社会的梦 一个属于国家的梦 一个属于世界的梦

因为梦,才能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让国家变得更和谐

让民族变得更团结

只要有梦

人类才会发展 社会才会进步 让我们与梦同行 让我们与梦共享

篇2:中国梦诗歌:与梦想同行

(张明星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

青春是一轮弯月,虽不圆满,但却同样有着皎洁的光芒;青春是一艘小船,虽然不庞大,但却能经受风浪的洗礼;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虽不妖艳,但却能散发出阵阵生机。

我,是个二十二岁的姑娘,其貌不扬却乐观开朗,塌塌的鼻梁上架着厚厚的镜片,这镜片是让我看清这世界的窗口,我的青春就是由它和我一同度过。它让我看到了许多美好,也见证了我的青春曾为我的梦想努力过。

2010年夏天,我带着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大学梦,走进了这座人人向往的象牙塔,在塔里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似乎都萦绕着梦想的光环,每向上登一层,我们就会离梦想近了一步,人人都想看看塔顶的美好风景。其实青春就是这样,可以让我们一层又一层无数次地跌倒,只要有勇气爬起来,你就会是新的勇士。

这一年,我向自己宣战了。

第一战:打倒原有的自己

文化部,记者团,小小鸟助残社,CIT工作室……这乍听之下似乎参加了很多,但是实际成功的只有一个,原有的我害怕站在台上面对着一双双眼睛,害怕他们看出我的害怕,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地发抖着,话也说不清。但这一次我努力压制着自己的胆怯与懦弱,努力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虽失败,伤心过,却也

成长了,懂得一次的失败又怎样,至少我不是逃兵,至少我有失败的勇气,不是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成为“长辈”的我应该更有能力去驯服“成功”这顽皮的孩子。

回想我们的祖国不也是在打倒了原有的自己,才重新塑造了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伫立于世界前端的中国。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是这一勇气让中国从原有的封建落后中摆脱出来,也正是这一勇气让我更有信心将自己的战帖进行到底!相信中国强大的梦也能延续到我的身上,让我更强大。

第二战:重新塑造,捏出不一样的我进入了陌生的环境,我也要用陌生的自己,来迎接每一人,每一件事的到来。

在经过了重重考核后,我顺利地进入了校记者团党委宣传部。开始了我干事的身份,我参加活动,积极向上,结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开朗热情微笑,我让自己将过去的懦弱,胆怯统统都收进盒子了,但这不是一个潘多拉魔盒,这个盒子没有吸引力,没有强大的能力,只有坏事儿的性格。所以,我要将它尘封,变为历史。

经过十年的努力筹备,1921年中国重新塑造了自己,中国共产党出现了!人民有了民主意识,懂得维护自己。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这一次的成功举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让中国不一样

了,让我们的祖国变得繁荣富强。我也可以同中国一样在失败中磨砺,在成功中前行,记者团竞选成功让我有了更强的斗志了。2010我的大学梦,我和中国一起向前进,实现梦想。

第三战:张弛有度,稳当前行

2011年,已经升为大二的我,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目标。懂得舍弃,懂得张弛有度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了。我没有继续参加记者团的竞选,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我选择了学习,参加了自考,想进一步地提升自己。同时,我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我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向党靠拢。我也获得了学校奖学金,虽不是很高,却让我也知道了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开始坚定了自己的梦想,过去的那个懦弱,胆怯的我也不再回来了。

2012年,党召开了十八大,回想过去成长了这么久,改变了这么多,是党重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让中国从一个东亚病夫变为2005年能载人上太空,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承办世博会。这许许多多都是见证了中国的努力。在2012年召开了十八大后,中国将继续平稳前行,将中国梦继续造下去,让中国的梦想延伸至世界各地。

第四战:怀抱梦想,超越自我如今,大四的我,即将离开宁夏大学这座知识的殿堂。回首四年的学海生涯,当我终于走出象牙塔时,我也同时站在了人生的另一段起跑点上。那冥冥不可知的未来,那一去不返的欢笑,那偶尔会感伤难过的脆弱的心灵,一切尽管茫然,但我们心底某些火势的激情会引领着我们扬帆航向那犹如灯塔般在黑暗中闪亮的彼岸。一切,只因心中有梦,我毫无畏惧。

梦想,承载着生命之树的热情和奔放,大学就是放飞梦想与热情的地方;而梦想,将伴随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歌唱……或许走过的似水般的年华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点滴的记忆,回荡在脑海里,融化在心灵间;或许留下的如梦般的学生时代早已湮灭在逝去中,只记录了丝丝的联想,浮现在脑海中,畅想在胸怀间。但我相信,只要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我们的,必将是长满鲜花的空蒙山色。

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只有打败了自己,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勇士。在我的青春里,我同自己打了一战又一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受伤过,有失望过,但我只为坚持那一个梦,那一个同中国一起强大的梦。

篇3:中国梦诗歌:与梦想同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 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大量进入学校, 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装备发展的关键词。

有专家预测:未来3至5年, 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教育装备的重点,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我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而教育信息化所涵盖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教育信息化将带来众多教育装备的融合, 以多媒体领域来说, 投影机、电子白板、录播系统、教学软件、校园广播等不同产品, 将会被融合构成一整套解决方案, 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

2014年春季学期, 吉林大学将通过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慕课”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平台, 面向在校本科生开设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唐宋诗词人文解读以及生命科学导论四门公共选修课, 旨在建立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吉林大学的学生已在2013年12月25日开始通过“慕课”平台进行课程选修, “慕课”平台开放第一天, 四门公选课就有两门被选满。

刚刚过去的2013, “慕课”在国内高校引发了教育变革的热潮, 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首选热词。2013年9月, 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面向全球免费开放, 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 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随后, 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纷纷加入“慕课”队伍。“慕课”, 这一教育手段的变化, 必将给我们的课堂与人才培养带来深刻的变化与影响。

2013, “智慧校园”让校园变得更聪明了。“智慧校园”平台的推广使用, 使诸多学校实现了校园管理、教务管理、学习管理的智能化飞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不仅催生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层出不穷的新应用, 也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需求, 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教学、科研及管理是高校的三大核心业务, 高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信息技术逐步进入高校校园并成长为重要影响因素的过程。

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深入, 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装备不断充实各类学校, 教育装备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热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 2013年虚拟仿真实验受到了国家的关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遴选, 计划分年度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 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 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 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 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中心如何为学生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倍受关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到2020年, 我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一战略目标, 为教育事业与教育装备的发展, 提出了要求, 指明了方向。教育装备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条件, 教育装备的配备、使用、管理, 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4:他们,与中国梦同行

“初老”与其说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再对未来充满希冀和憧憬,而是开始怀念过去,怅然“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

究竟是什么让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开始与“老”沾边?这背后,有着只属于他们的无奈和沉重。

姚明在退役时曾经说过,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的确,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他们拥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广阔舞台。但同时,他们也是压力重重的一代,时代把最剧烈的变革和最激烈的竞争同时带到他们面前。当“拼爹”成为一种成功的条件,当“屌丝”和“高富帅”成为贴在青年身上的标签,当美丽的梦想被沉重的现实打压,难免让人感到消沉。

青年人总是时代的晴雨表,时代发展有难以避免的问题,青年的成长也有必经的困惑。当二者交叠碰撞,无论是社会还是青年,都需要用信心凝聚“正能量”。给青年人敢于怀揣梦想的勇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篇5:追逐梦想与梦同行高中作文

儿时,我便有一个梦想,要成为像鲁迅一样以笔为武器而战斗的英雄。这个梦想最初源于我的第一本诗集《唐诗三百首》,那时年幼,不懂什么诗韵,只是觉得读起来很好听,而且逢人来我家做客,我吟上几首,妈妈和客人就会对我赞不绝口,即使我背错了读音。小时候非常淘气,曾有过投石子砸人窗户的“不良”记录,但一本童话集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我制服。母亲每每见此场景,就会感慨万千:“昔日的小霸王竟被书打败了。”书也给我带来了益处,只是我常常走马观花,不解其深意,总无法专心钻研,这是我深表遗憾的。前些年,母亲买了个大书柜,并帮我把书填满。常常地,每个假日的午后,我会腾出两小时来阅读。这时,我的灵魂浸在书中,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阳光暖暖地从窗中透过来,我捧一本书或是诗集,沏一杯茶或是白开水,品其余韵,总是意犹未尽。因为读书广泛的缘故,我比同龄人多写出一点东西,但那是不可细品的,不必琢字逐句的推敲,下面这一首小诗,是我前些日子的作品:狼在假寐打着鼾鼻息太沉却忘了闭嘴露出一口獠牙卑鄙的方式不对就显得很蠢拿给母亲看,母亲问我是否经历了什么,我能经历什么?温室的花,精心栽培,在房子的庇护下不惧风雨,我又会经历什么?七年级上学期,我经历了一段瓶颈期,大脑像被放空一样,什么都写不出,我甚至放弃了这个梦想,我怀疑自己不是这块料。那段时间,我很难适应新生活,新的学习方法,成绩下降,作文也力不从心,还好老师及时开导我,我才避免一错再错。是的,我的梦想还在,不该让什么毁了。只要雄鹰还有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只要花朵还有希望,就应该竭力绽放;只要生命还未停止,就应该追逐梦想。不留恋已逝的,不畏惧即来的,风雨中,冰雪中,我依然初心不改,谨记有梦便有未来!

篇6:中国梦诗歌:有梦想,青春就不老

黄旭雯

你有梦想吗?

有,我想做一个成功的人。

你有梦想吗?

有,我想开开心心的生活。

你有梦想吗?

有,我想背着相机去流浪。

你有梦想吗?

有,那是曾经。现在我想能够少加些班。

你有梦想吗?

有,那是曾经。现在我想攒好房子的首付钱。

你有梦想吗?

有,那是曾经。现在我想能有机会放假回家看看爸妈。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突然翻到一则新闻,“媒体称中国青年重压下求安稳浪漫情怀过早缺失”突然想到最近被人们热衷谈论的“中国梦”,梦想这个词突然变得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我们都是有梦的一代。

看到一幅漫画:

小学时,曾经被老师提问过,“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

后来上了初中,最大的梦想…应该就是不长痘痘了吧

很快来到高中,梦想,按照父母说的,考个好大学

终于混上了一个二三流大学,开始浑浑噩噩的四年

然后毕业了,找了一份薪水过得去,还算体面的工作,整天加班,日子平淡如水

很长一段时间,营营役役的仿佛已经遗忘了什么事梦想

而这几年,这个词又出现了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然后问一些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的梦想是开个咖啡店,去西藏,减肥

可是在一年过后,你再提起这个梦想

没那么简单,工作太忙,早就不想了

那是碰到什么困难了吗,其实多数人连开始都没有就自动放弃了

梦想不应该知识说说而已

过去,你见谁都说,我有梦想,斗志昂扬

现在,你见谁都躲,我有梦想,踏实实工作就成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忘了最初的梦想

成长的这些年,你的梦想还在吗?

青春的这些日子,你的梦想还依旧吗?

当我们困在现实的枷锁里,当我们拿着低工资看着高房价,我们不敢说有梦想了

当我们挤在万万人流中只求一份工作,我们不敢说还有雄心壮志了

当梦想遇到现实,真的变得好难

梦想着在大城市落脚扎根,梦想着实现自我抱负,梦想着荣归故里,梦想着扬眉吐气。

可是梦想,真的不应该只是梦想

现实是此岸,梦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青春终将老去,何必如此早熟?梦有千万种,无需好高骛远”。我最怕听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感叹,我都老了,还谈什么青春,还谈什么梦想

我想说,有梦想,青春就不老。

也许我们被贴上了浮躁、焦虑、早衰的标签

也许在现实下我们不能流浪远方

但我们不能放弃梦想

但我们不能让诗歌变得苦难,让吉他落满灰尘,让爱情变得物质

再苦再难,我们也要大声喊,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再苦再难,我们都要撑起一片天,只为自己的青春梦绽放

因为梦想是唯一能够对抗现实,唯一能够证明青春的了

要想青春永垂不朽,梦想就需不被遗忘

当每一天我们睁开眼睛醒来,希望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因为我们有梦,中国才有梦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的梦想是把每天的新闻写在黑板上,告诉村民今天中国发生了什么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梦想是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大山外的精彩世界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他的梦想是去城市看看爸爸造的高楼大厦

后来那位老人十年如一日,直到去世,黑板上留下了他隽永的字迹

后来那位年轻人不畏艰难,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后来那个孩子站在了高楼的最顶端拍下了他和父亲的照片

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梦想变得格外美好。

当中国梦传递出新鲜的正能量,我们重新翻出了自己的梦想

当中国梦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膀上,我们找到了不容推辞的责任感

少年强则国强

青年梦则国有梦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到处是我们施展的舞台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艰难复杂的现实中,到处是挑战摧毁的壁垒

意气奋发的我们碰到现实就要垂头丧气吗

浪漫文艺的我们碰到现实就要世故老成吗

青春向上的我们碰到现实就要放弃梦想吗

不,在生活给我们绝望的时候往往带来了希望

不,在现实给我们打击的时候往往带来了机会<莲~山 课件>

不,在命运给我们阻碍的时候往往带来了奇迹

我们不会因为房价高就不买房吧

我们不会因为爱情物质就不追求真爱吧

我们不会因为青春易逝就虚度青春吧

我们不会因为现实坎坷就逃避生活吧

我们不会因为梦想难以实现就放弃心中的梦吧

越辛苦,我们越要努力

越困难,我们越要坚持

让现实打败梦想,我们就是生活的失败者

江河由小流汇聚而成,大梦由小梦融合而成我们有梦,中国才有梦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在现实的夹缝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我们是被希冀的一代,在社会的发展中被嘱托着中国的梦想

我们有梦,让自己生活更快乐

中国有梦,让人民生活更安康

青春也许易逝,梦想不会衰老

中国梦是一代一代人传承的梦

中国梦是一步一步前进的梦

我们的梦是一点一点累积的梦

我们的梦是一步一步成长的梦

青春也许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

梦想也许被承载了不同的追寻

因为有梦,青春才有意义

因为有梦,人生才能精彩

无论生活多坎坷,我们不能言弃

无论青春多短暂,我们不能言弃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们经过风吹雨打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那远方的灯塔

为我们指过青春的方向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头顶的那片阳光

曾经温暖过你我的心房

有梦想,青春才不会衰老

让我们翻出心底的梦想吧

篇7:中国梦与教师梦同行

201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人们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后,全国人民的心沸腾了,全国上下纷纷谱写“中国梦”篇章,全国各地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中国”主题教育,旨在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中国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有用之才之艰巨任务,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下,我们教师要从自身岗位出发,构建“教师梦”,为培养社会有用之才而不懈奋斗。

实现“教师梦”,要本本分分做教师。“中国梦”是一个宏观的梦想,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就变得异常微小,做人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是只有每一个公民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讲道德,共同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优美的生活环境,就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人文精髓,要求我们行为有节制,办事有策略,说话有尺度,交往有分寸,我们只有写好“人”这个大字,才能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民族复兴。教师,为人师表,理应是学生言行举止的表率,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垂范于人。

实现“教师梦”,要勤勤恳恳工作。工作是我们在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更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回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对待工作,以螺丝钉的“钻”劲,小草的“韧”劲来努力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之水也能汇成大海,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一群人的力量却很大,作为教师,我们要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甘于平凡与平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教师梦”。

实现“教师梦”,要认认真真生活。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我们除了在工作上讲贡献、讲付出,还要认真生活、快乐生活。大多数人的“中国梦”,其实就是家庭幸福、健康平安。生活中,我们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我们要照顾家庭,共享天伦之乐;我们要坚持运动,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要加强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只有这些琐碎简单的生活片段得到满足,人民的幸福感才能提升,“中国梦”才不会只是“黄粱一梦”。

篇8:“中国梦”里的职业梦想

6月27日, 在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会上,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景优彦谈起了自己的梦想:当一名物流界的“金牌蓝领”。

景优彦读的是物流管理专业, 他的选择纯属偶然。5年前, 这个山西省洪洞县的初中男生在放学路上看到一辆标有某物流公司字样的货车, 他和同学“傻傻对视了一下”, 好奇“物流”是什么。

19岁的景优彦还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提及的一句老话, “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里, 很容易体会到什么叫一技之长“在身”。这场国家级赛事本身就是距离生活最近的教育情境。当未来的服装设计师、理发师、电器维修工在眼前比拼, 烹饪比赛的油盐酱醋摆在面前, 生活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学生杨桐的梦想是当服装设计师。这与他从前的梦想相去甚远, 他坦言, 自己曾经希望读普通高中, 然后考大学, 做“精英”。但他一度厌学, 放弃了中考, 经历了一段“灰暗的日子”。

大量的职业院校学生有过类似的经历。山东鲁中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霍文祥第一次走上讲台时, 瞬间“石化”了。教室里, 学生们有的在追逐打闹, 有的在“开演唱会”, 最安静的是在角落里闷声读小说的。他在讲台上站了几分钟, 台下还有人在讨论网络游戏。霍文祥说, 自己的父亲也是职校老师, 这样的场景, 与自己的憧憬反差太大。

学生们告诉他, “我们中学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们来上学就是想拿个文凭”。霍文祥给学生们出了道题:“什么老鼠用两条腿走路?”同学们回答“米老鼠”。接着, 他又问:“什么鸭子用两条腿走路?”大家异口同声回答“唐老鸭”, 接着有人反应过来, 鸭子都是两条腿走路的。霍文祥说, 大家受到前一个问题的暗示, 形成了思维定势, 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回答。就像你们, 中考失利后, 就暗示自己是个失败者, 一无是处。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 我们也有别人不具备的才能。

霍老师的第一课最后讲得很顺利。他说, 职业学校的学生心中有种“沉睡的能”需要被唤醒。他组织“人生价值拍卖会”, 制作“励志卡”, 鼓励他们, 然后课堂上再也没人“开演唱会”了。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马丽娅也记得, 自己第一堂课, 迎接自己的一些眼神中包含着“冷漠、戒备甚至玩世不恭”。她想方设法与一个冷淡的学生交了朋友。后来, 这名同学在一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成为上海市最年轻的汽车修理技师, 还创办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厂。

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廖正非眼中,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被顽石包裹的璞玉, 海蚌腹中的珍珠, 他们的价值需要用心去体会、发掘、打磨。

59岁的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系教授刘文芳一直在打磨他的学生。今年技能大赛, 中国青年报记者第三次遇见了他的学生。2008年大赛创立以来举办过三次高职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的比赛, 刘文芳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三次。前两次, 他们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刘文芳因此被评为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

27日, 刘文芳和同事李秀梅、何琳锋等了6个小时, 直到选手王扬、马占岳走出赛场。

王扬、马占岳分别来自山西省和河北省, 在天津读了中职和高职。他们是另一个何琳锋———今年27岁的何琳锋来自山西省长治市农村, 是2008年技能大赛的二等奖选手, 因为获奖保送读了本科, 然后又回到母校任教, 参与指导学生。去年, 他就对记者感慨, “大赛点亮人生, 技能改变命运”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何琳锋当初也并非甘愿读高职。他的高考成绩低于本科线50分。要么读高职, 要么辍学, 这个农村孩子的选择不多。他相信读高职能有“一技之长”, 能够谋生。

除了何琳锋, 中国青年报还报道过他的师弟李红伟、吕海奎的故事。他们也是刘文芳教授带出来的学生, 去年的一等奖选手。当初, 他们即便复读都没有考上高中, 今年秋季却将被保送读大学。他们的事迹, 出现在今年大赛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明星榜”上。

比赛成绩还不明朗的王扬和马占岳也不发愁前途。由于在此前的天津市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他们也获得了保送资格。

刘文芳对记者说, 大赛改变命运的确发生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 它改变的“终归是少数”, 他更愿意用“受益”来形容其他同学。

他说, 全国大赛是一个“风向标”, 很多院校的课程随着大赛项目进行了改革。他所在的学校就开设了一门“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核心课程, 根据大赛项目自己编了教材。赛项的内容, 跟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非常符合, 因此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在刘文芳看来, 全国大赛的比赛水平上升很快, 而且每一年都会紧跟产业发展设置比赛内容。第一届的获奖选手, 如果拿到今年来比赛, 未必还能进入决赛。

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 以大赛推动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这是当初创办大赛的初衷之一。

刘文芳此前也遇到过不少好学生。他说, 在没有大赛之前, 这些学生囿于当时的条件, 水平不会很高, 只能去做操作工。而现在, 他们自身能力提高了, 可以找到技术设计的岗位。

何琳锋也注意到, 有参赛经历的同学参加工作之后, 在收入水平、职位等个人发展上, 比普通的毕业生要“高两个等级”。

刘文芳1992年开始从教。他经历过中专红火的年代, 也经历过职业学校不被认可、“低人一等”的窘境。他说, 职校的尴尬情况不会一时半会儿改变, 但是大家的观念一定会有变化。这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增加, 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也有所提高, 等到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待遇提高了, “技师干好了不比工程师差”的时候, 年轻人的选择就会有所变化。

至少, 刘文芳的学生、自认为“脑子比较笨”的吕海奎在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后拥有了自信。他的学业曾经让父母抬不起头来, 如今这种歧视也没有完全消除。他的表哥读了大学, 他有一回夸赞表哥“工资够高的”, 表哥回答说:“你骑摩托车都追不上。”如今, 吕海奎不再相信自己追不上。他为自己的梦想感到自豪。

经历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师生被这种自豪感染着。来自江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敏, 梦想着当一名舰船建造师。她诗意地形容, 师兄师姐告诉过她, 在远洋的货轮、大海中的潜艇、游弋在世界各地的军舰上, “只要有水有舰船的地方, 今后都会有你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

李敏说, 人生是船, 梦想是帆, 她的梦想是深蓝色的。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的一个梦想是, 职业教育要营造出一种职业文化, 所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 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能体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他说, 有人跟他开玩笑说, 在所有社会活动里, 凡是说到“职业”, 一定是高水平的。比如, 职业篮球赛一定比业余篮球赛水平高。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做到这一点, 成为高水平的教育。他说, 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需要职业教育的“质”的飞跃。

篇9:中国梦 与大学生同行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相信梁启超先生写过的《少年中国说》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学生是中国前进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希望代表着中国的希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体会国家未来与自己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年的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自己,作为中国未来的自己,应该体会到这一代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我们是中国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建设的未来与希望。

“中国梦”不仅是秉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且也承载在“科教兴国”战略宏大重任。谈到科教兴国,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中先人是怎么一步步肩负国家重任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多少大学生掀起了爱国运动。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科教兴国”战略重任落在了我们大学生肩上,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不是空谈,时代在召唤着我们这代大学生完成新的使命。我们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收益者,我们也是战略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如今爱国的表现不是救国,而是兴国和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学生应该借此积极上进对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双方作贡献。从美国轰炸南斯拉夫使馆到钓鱼岛问题,从1998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从闭关锁国到经济全球化,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关系已是密不可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转化为科技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真正的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担负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们屹立在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谈论“科教兴国”、“中国梦”,而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无法铭记。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不成熟表现,唯有时间来实践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完成的历史重任。

曾记古人得“凿壁借光”?曾记得“十年寒窗”?曾记得步入大学的我们“当年宿寝灯下 一苦十年寒窗”?曾记得高中的自己“当年灯下闲读 红袖添香”?曾以为当年的半生浮名只是虚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可以浪迹万水千山,遍游天下名胜,而无车马之累、劳顿之苦,很多大学生拿着单反去体会着青春,很多大学生玩着英雄联盟体会着刺激,还有很多愿意为了自己梦想一直坚持走下去永不退缩的学霸。或是玩物丧志,或是一意孤行,或是误入歧途无法自拔。览古今之须臾,观万物于片纸,我们可以缅怀过去、思索未来,在记忆里找回自己的青春,在思考里探回自己的梦想。屈原五月跳江,匡衡凿壁借光,多少古人为国为民,多少文人志士在生命奄奄一息时唱出了句句离殇。毛主席扛着中国大梁为国争光,鲁迅弃医从文激励国人,多少近代先辈为国家无私奉献着,多少知识分子弃笔从戎,多少烈士为新中国的建设躺下,当代的大学生难道不该铭记吗?看着校园里多少恋人入队出双,多少游戏者叹夜不漫长。

如今的大学生活纷繁复杂,刚步入大学的人似乎被这种生活所迷惑。曾记得我们都很富有,点燃寂寞的香烟,坐在寝室里玩着英雄联盟;曾记得我们都很豪迈,拧开迷魂的烈酒,走在一起谈天说地谈论兄弟之情;曾记得我们都很幸福,展开温暖的怀抱,看着一轮明月照在甜蜜的路上。曾以为我们不孤独,每天都有朋友作陪、恋人作伴、电脑作枕;曾以为我们什么都行,能说会唱,能文能武,能装能演;曾以为我们都是高知识分子,能够担任家庭的重担、社会的重责、未来的重任。那些年,我们似乎很有钱,进出着高档饭店;那些年,我们似乎很有钱,讨论着名贵化妆品;那些年,我们似乎很有钱,提着爱登堡包包。毕业了,我们似乎很有经历,因为我们曾进过高档饭店,用过名贵化妆品,提过爱登堡包!毕业了,我们似乎历经沧桑,所以唱着动人的离殇,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3-04(04).

篇10:与中国梦同行征文

沙滩中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它见证着我们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自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它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流淌过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困难的地震、泥石流、洪灾,也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喜悦。

沙滩中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奥运会、世博会成功举行以及嫦娥成功发射的见证,当一阵阵欢呼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明白了,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中的各个角落,但中国梦仍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很执着,默默地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它不叫做中国梦,而是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从心的角度去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声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喝出了自己的`中国梦。

在沙滩中还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人们客于异国,却随身携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的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身处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轻哼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的未来。

潮起潮落,我们站在偌大的沙滩上,观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揣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于身,勉励自己,心中早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篇11:与中国梦同行作文

与中国梦同行作文

颍上县城关二小四(6)班 :闫瑾

指导教师:罗强

没有梦想,我们将失去人生的方向, 没有梦想,我们将失去信念的罗盘,没有梦想,我们注定是一位平凡者,失败者。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跟随梦之翼勇往直前,而不是站在十字路口踽踽独行。

在我的心中,也埋藏着这样一颗梦想的种子---那就是当一名神圣的人民教师,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便开始对这种事业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老师们在讲台上授课时,也成了我眼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梦想为哺育祖国的花朵,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只为了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梦想不论大小,因人而异,有的人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有的人拥有的是细小之愿。但不论如何,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它都有如航标灯,如黑夜的星光一样重要,带给我们生活的希望,照亮我们前进的路途。

刘伟哥哥就是这样一位勇往直前的精神奋斗在追梦路上的逐梦者,幼年时期的一次意外让他因点击而失去双臂,他用双脚谱写饿辉煌的`音乐人生很美好的诠释了他所说的好好活的含义,那是在以前,我听他说的。 既然要活,就有好好活。刘伟哥哥的故事深深启发了我,唯有从小树立理想,确定奋斗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拼搏下去,最终才能成为一名成功者,为祖国的未来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12:”与中国梦同行“主题征文

”与中国梦同行"主题征文

路与梦

宿松县实验小学四O(4)班 唐田海

“路”和“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我的爷爷却把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

爷爷已年近七十,从学校退休后,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我。他经常念叨“路”和“梦”,说什么“只有路好才能圆梦。”我开始根本不懂爷爷这句话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对爷爷的话有了似懂非懂的感觉,再后来我对爷爷的“路”和“梦”才有了深入的理解。

所谓“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们行走的路,一种是思想上的路,即思想路线。所谓“梦”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们在睡觉时做的梦,一种则是人们共同追寻的远大目标和伟大理想,称之为“梦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过灿烂和辉煌。但在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却饱受外国列强的掠夺和屈辱,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此,中国人民怀揣着梦,沿着正确的路线,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走过崎岖,历经坎坷,但思想路线始终不变,追梦、圆梦的愿望更加强烈,决心更大,信心更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为圆“中国梦”指明了思想路线和正确方向。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坚持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路线,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亿万人民沿着这条正确的路线,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地追梦、圆梦。但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仍需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爷爷常说要我和爸爸同全国人民一道为他共圆“中国梦”,我现在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现在走的是一条求学之路,是一条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之路。明天,我将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意气风发地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篇13:中国梦诗歌:与梦想同行

邝丽莎( Lisa See) 是一位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美国畅销书作家。她于1955 年2 月出生在法国巴黎,毕业于南加州的洛约马里蒙特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从1995 年至今,共出版八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在金山上》( On Gold Mountain,1995) 、《花网》( Flower Net,1997) 、《内部 》( The Interior,1999) 、《龙骨》( Dragon Bones,2003) 、《雪花与秘扇 》(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2005) 、《恋爱中的牡丹》( Peony in Love,2007 ) 、《上海女孩》( Shanghai Girls,2009) 和《乔伊的梦想》( Dreams of Joy,2011) ( 卢俊,2011: 208) 。其中,《乔伊的梦想》是《上海女孩》的续集,讲述了美籍华裔女孩乔伊不远万里回上海寻找生父,后随父下乡思想改造,参与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饱尝人生酸甜苦辣,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重返美国的故事。

二、中国寻梦之旅———真实的善恶美丑

《乔伊的梦想》一经问世便大受好评。《洛杉矶时报》( Los Angeles Times) 评价该书“令人惊叹……一本能让人彻夜阅读的书……小说角色深入人心,在构成人类历史的无数作品中熠熠生辉[1]”。《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评价“邝丽莎的探索又一次无懈可击,她构建了一个真实夺目的世界[2]”( See,Lisa,2011: 扉页) 。无论小说反映的是“历史”还是“真实”,其标志性特点就是将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研究其善恶美丑并存的复杂人性。比如乔伊随父亲下乡时认识的村民苦妹( Kumei) ,年幼时因家贫被卖到地主家为奴为妾,地主被打倒后,她和儿子被视作“黑色分子”[3]倍受村民的歧视。在乔伊的勇气鼓舞下,苦妹和乔伊一起帮助了被批斗的地主遗孀永( Yong) 。这时,苦妹也对乔伊彻底敞开心扉,二人结下惺惺相惜的姐妹情谊。然而当乔伊申请离婚反被大家诬陷为“走资派”、“作风不正”而孤立无援时,苦妹选择了明哲保身冷眼旁观。又如乔伊的丈夫冯涛( Feng Tao) ,婚前对乔伊多么温柔爱恋,只求通过乔伊父亲李志歌( Li Zhige; Z. G. ) 的关系回城,希望破灭后对乔伊日益恶劣,甚至在离婚庭证上恶语相向百般凌辱。苦妹和冯涛都曾是淳朴善良的,只是为了避免自己众叛亲离,为了生存,姐妹情和夫妻爱都被那个错乱疯狂的年代扭曲了。

邝丽莎不仅擅长在小说中展现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复杂的人性,也擅长用其特有的女性细腻笔触来刻画场景和人物感受。《书目》( Booklist)曾评价《乔伊的梦想》“经常将家国危难如图像一般描绘出来,生动形象,见之难忘[4]。”( See,Lisa,2011: 扉页) 比如在描写三年自然灾害时,冯涛和宋玲( Sung - ling) 易子而食,一家人坐等开饭,邝写道: “They sit on stools and boxes around the table. They don ’t talk or make sounds. They don ’t squirm or push each other. Their concentration is totally focused on someth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table.They’re waiting and watching. Their eyes somehow manage to gleam like those of animals and yet be dull as dirt …… They look at me,hungry,desperate,as though I’m holding their last meal! I step back in horror. I am holding their last meal! ”( See,Lisa,2011: 364 - 365) 一系列节奏鲜明的短句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一片诡异的死寂氛围,然后通过特写这一家人如尘土般黯淡而有时又如狼似虎的贪婪眼神,邝丽莎将残酷的生存考验下麻木冷酷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又如在描写饥饿感时,邝写道:“It’s like a snake slithering through my brain,down to my stomach,out to my fingers,then down my legs and back up to my brain. It never stops”( See,Lisa,2011: 362) ,把饥饿感比作一条在人的身体内外不停游走的蛇,钻进脑子里,游到胃里,爬出每根手指,窜到腿上又溜回脑子里。比喻新颖,让读者感同身受。

学者卢俊曾采访邝丽莎,问及邝大多数小说都和历史密切相关,是如何做一些调研工作的。邝提到了《上海女孩》的创作过程,她不仅多次实地考察过,还积极收录人们的各种生活经历借用于小说中( 卢俊,2012: 168) 。邝对还原历史真实的认真态度,由此可知一二。也正因如此,邝笔下乔伊的中国寻梦之旅才显得更加真实生动。邝丽莎本人也承认“我美国的一面使我为非华语社会的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窗口,而我中国的一面使我明确我正在写的是真实的中国文化,而不是使它显得奇异或陌生”( 卢俊,2011: 211) 。因此,可以说《乔伊的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中外读者追溯历史,探索中国文化的兴趣。

三、寻梦中国,圆梦美国———殊途同归

在“出版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畅销书的审美特征”一文中,郑海霞指出“美国华裔文学的传统中国主题不仅仅是作者表述自我情感、关怀族类生存状态的自由选择,而是在市场压力下作者—出版机构—读者之间的互动结果”。她提出了美国华裔文学的三大审美特征: 1. 以个人自我来表现群体自我; 2. 女性言说; 3.“文革”叙事( 2014:71 - 73) 。虽然《乔伊的梦想》讲述的是母女二人在大跃进运动以及三年自然灾害中的故事,但是前两条特征是完全吻合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乔伊和母亲的视角交替阐述她们各自的亲身经历和心理活动,是一部反映母女情、姐妹情的小说( 郝素玲,2011: 68 - 69) 。

而《乔伊的梦想》的特征不仅如此。在乔伊离开美国动身去中国寻找生父前,她在留给母亲的便条里写道: “Mom,I don’t know who I am anymore. I don ’t understand this country anymore. I hate that it killed Dad. I know you’ll think I’m confused and foolish. Maybe I am,but I have to find answers. Maybe China is my real home……”( See,Lisa,2001: 4) . 由此可见,乔伊中国寻梦的原因是得知自己真实身份的被欺骗感、困惑和试图逃避这个杀死她养父的国家带给她的创伤经历,“迫使她选择自我放逐来逃离创伤现场、释放内心精神危机,而寻父成为了她旅行的最好借口”( 李军花,2012: 49) 。来中国前,乔伊从男友Joe口中认定的中国生活是这样的: “If we went to China we’d work in the fields and sing songs. We’d do exercises in the park. We’d help clean the neighborhood and share meals. We wouldn’t be poor and we wouldn’t be rich. We’d all be equal”( See,Lisa,2001: 11 ) ,是无贫无富、人人平等、简单朴素的。而当19 岁的乔伊怀揣渴求欢乐的梦想来到中国后,她所见到的腐败、贪婪、邪恶、残酷一次次撼动着她的梦想,终于在她帮助被批斗的地主遗孀永,遭到村民们甚至她丈夫冯涛恶毒的谩骂和攻击那一刻起,她才发觉自己不属于这里———“I don’t belong here. As soon as this is over,I’ll go home,tear up the letter to my mother earlier today,and write a new one,asking her to come and get me. I want to go home to Los Angeles”( See,Lisa,2011: 279 - 280) .而本书的另一主人公母亲秦珠( Pearl) 来中国寻女也是一段寻求自我救赎的历程,带着曾在逃亡时被日本兵轮奸的身心创伤,深爱着的Z. G却和妹妹情投意合的情伤以及对丈夫山姆自杀、女儿乔伊离家出走的深深自责,秦珠来到了中国。她找到了Z. G,和他的温存一夜圆了她少女时代的梦想,也化解了她心中对妹妹这个情敌的积怨; 她找到了温柔忠厚的中国恋人邓( Dun) ,一个不相信包办婚姻,读过很多英语书籍,要用西式求爱来追求她的邓; 她找到了女儿,并竭尽全力把女儿从青龙村这个人间地狱中解救了出来。在小说的结尾,邝丽莎借秦珠之口写道,“When I left for China three years ago,I thought of something my sister once said to me: everything always returns to the beginning. I was returning home to my roots,to the place where I’d been so ruined as a woman,but where I once again discovered the person I was meant to be……Now I’ll return to what I believe is my true home: America……”( See,Lisa,2011: 446) . 邝丽莎本人曾希望《乔伊的梦想》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对那段岁月的误解和刻板印象( 卢俊,2012: 169) 。从表面上看,邝丽莎为中外读者展现的是一幅由小人物百味人生折射而成的厚重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已从单纯的异域情调深入到对人性的探究和思索,以人性为桥梁,实现了文学虚构与历史真实的融合( 孙冬苗,2014:134) 。而在这一对中国母女寻梦———梦碎———救赎———圆梦的过程中,邝丽莎笔下中国梦掩盖下的美国梦最终浮出,不论是中国读者抑或外国读者都能找到各自的情感归属。母女俩正是因为来到了中国这片苦难的大地上才最终得到了新生的救赎,这种解读于中国读者而言更易接受; 而母女俩的中国寻梦之旅是为了重新认可美国才是真正家园的救赎之路,这种解读于外国读者尤其是美国读者而言更易接受。小说虽然未提及“西方救赎论”,却明确指出在中国历经救赎之后发现美国才是真正的家园,暗示万物返本归元又是梦的开始。乔伊和母亲秦珠的双重文化身份和命运,在邝丽莎的笔下让人回味悠长。也正是中外读者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的殊途同归,让《乔伊的梦想》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接受。 ( 下转第48 页)

四、结语

邝丽莎作为90 年代中期起就活跃在美国华裔文坛的女作家,其畅销书《乔伊的梦想》的传播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在受此书影响重读历史的同时,也许就能对真实的史实多一些了解和认识,少一些无知和误解。而正是契合中外读者不同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的殊途同归,使该小说的内涵更为深厚丰富,对华裔新历史小说的写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摘要:2011年,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Lisa See)的小说《乔伊的梦想》(Dreams of Joy)一经问世便迅速畅销,好评如潮。本文通过赏析该小说,揭示了中外读者接受它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小说展示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真实的中国,唤起了中外读者追溯历史,探索中国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它所表达的寻梦中国、圆梦美国的主旨符合了外国读者的审美期待和价值观。

关键词:邝丽莎,《乔伊的梦想》,中国梦,美国梦

参考文献

[1]郝素玲.回归中国的欢乐梦想——评邝丽莎新作《乔伊的梦想》[J].北京:博览群书,2011(12):67-70.

[2]李军花.自我放逐的救赎之旅——评邝丽莎新作《乔伊的梦想》[J].河北: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8):49-52.

[3]卢俊.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和她的作品[J].江苏:译林,2011(4):208-211.

[4]卢俊.中国情结与女性故事——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访谈[J].江苏:当代外国文学,2012(3):164-169.

[5]孙冬苗.诗性历史的人性观照——评邝丽莎的新历史小说[J].河南:郑州大学学报,2014(1):134-137.

[6]郑海霞.出版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畅销书的审美特征[J].广西:出版广角,2014(4):71-73.

篇14:责任与梦想同行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英姿飒爽、器宇轩昂,吸引着众人的眼光。他们升降国旗时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做着标准划一的动作。他们就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国旗班,是负责执行学校升降国旗、协助新生军训及其他大型礼仪活动等任务的大学生组织。国旗班成立于1995年,今年正好迎来20岁生日。

国旗班队员在生活中严于律己、作风优良,在训练中,不怕吃苦、勇于付出,让无数师生心生敬佩,被誉为“郑航第一班”。成立至今,国旗班迎来一批批新队员,又送走一届届老队员,优良作风和精神传统始终如一。他们始终坚持着“特别能团结 特别能奉献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吃苦”的班训。每一位队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历尽风雨,积极锻炼,用汗水挥洒着青春的色彩,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了难忘的一笔。

特别能吃苦

在郑航众多学生组织中,国旗班一向以“严格”出名,每年选拔新队员也是要经过层层筛选,不仅要考察队员的身体基本素质,更要考察队员吃苦耐劳的能力。

姑且不说被当作家常便饭的日常训练,仅是新队员选拔训练,就已严格得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站台阶、夹扑克、贴墙根、练打臂、踢砖……这些大家听都没有听过的训练方式,是国旗班多年来进行队员选拔的传统。

“2014年暑假,部分国旗班队员为协助学校武装部开展新生军训工作,提前一个月返校进行集体训练。队员们连续多天在38℃以上的高温下训练,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这就是国旗班。”班长孙思宇自豪地说。那些顶着烈日训练的日子早已刻在队员们记忆的深处。

特别能攻关

2013年,由于考虑到在升国旗时原有队形队员数量过少,气势不足,全体队员每天晚上自发地集合加练,编排新队形,经过一次次地调整、训练,终于敲定了现在所用的21人制新队形。

2014年的新生军训刚刚启动时,由于大雨,取消了军训动员大会上国旗班队列表演的项目。然而,在军训阅兵预演开始时,队员们却突然接到军训团部通知,要求立刻进行队列表演。即便是事先不知情,队员们依旧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据了解,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也曾经遇到过白绶带脱开、帽子被风吹掉等问题,因此队员们都必须具备过人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国旗班内部遇到的问题还是队员面对高强度训练时的心理问题,都需要他们刻苦攻关的精神。正因如此,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迎难而上的攻关精神,才成了郑航国旗班年年岁岁薪火相传的传统。

特别能团结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国旗班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每次执行任务时,除了具体执行队员,没有课的其他队员也会提前到场,或是为出任务的队员送上“爱心早餐”,或是带着相机记录下他们英姿飒爽的一刻。

整个国旗班就像一个蚁群,成群结队才能完成庞大的运输工程,与此同时,蚁群里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郊游、一起相约去上自习,把每个人的自信都深深地植入了自己的心里。国旗班里的每一次决策都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因为大家都想在全校师生面前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团结不是说说的,要有统一的目标,相互包容、理解。我们都不是最好的,但我愿意为你做出最不可能的改变。”一名正在上大二的队员如是说。

特别能奉献

每年寒假、暑假,国旗班队员总是最早到校的一批学生,他们肩上担负着协助新生军训的责任,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

有一次,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队员训练时发现学校旗杆上的旗绳断了,由于考虑到第二天就有升旗任务,时任班长孙思宇借助起重机攀上旗杆顶部换下了损坏的旗绳。

他们在训练时相互照应,数着你夹着的扑克牌掉了几张,训练走了几圈,累不累,累也要坚持下去。“有哭有笑才深爱,因为爱而付出,因为付出才更爱。”这就是队员们对这个集体的态度。

现在,国旗班新队员选拔工作已经结束,对于每一名老队员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新队员们能继续传承国旗班的精神,也在他们的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回味那些有哭有笑的时光。

寄语:

国旗班是一个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集体,是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国旗班的队员血气方刚,青春正好,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和筛选。自成立以来,国旗班奋发图强、刻苦勤奋、团结互助,负责学校升降国旗、协助军事训练、大型活动仪仗队等工作,成为郑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了学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国旗班能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攻关”的优良传统保持和继承下去,并将它发扬光大;也希望国旗班的队员们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不愧对“郑航第一班”的称号,将自己年轻时代的铮铮热血与光荣梦想薪火相传。

上一篇:简历的实习经验怎么表述下一篇: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