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花的小学生话题作文

2024-05-23

描写桂花的小学生话题作文(通用18篇)

篇1:描写桂花的小学生话题作文

“金秋十月,十里飘香”,这是在说什么东西?——丹桂。桂花是秋的象征,大家随着我领略秋的美丽与神奇吧!

说起桂花,我家门前就有一棵。那棵树是我五岁时与我父亲一同栽种的。每天早上一开窗,那淡雅的清香就飘进屋里,沁人心脾。有时,我正伏案写作,几朵金黄色的小花便乘机飘到我的稿纸上,我不忍心将它们赶走,便由他们“躺”在上面,写完后才发现,他们点缀在纸上非常漂亮,像给洁白玉如的布上,绣上了几朵黄色的小花,煞是好看。正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家吃完饭后便坐在树下攀谈,津津乐道着最近的趣事,我们鼻子闻着桂花的清香,眼睛看着金黄的桂花,躺在凉爽的树下小憩一会儿,多么惬意啊!

晚风轻拂,丹桂飘香,大家一起享受着这天地的精华,晚风带来丝丝凉意,大家你说我笑,甭说有多开心了。听着邻居大伯、大妈、叔叔、阿姨的欢笑声,我和爸爸都欣慰的笑了!不过最精彩的还是微风之后,风爷爷“呼,呼!”的叫喊着,桂花树的枝干也随风舞动,千万朵黄色的小花也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来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没个五六分钟,大地像瞬间穿上了一件金黄的外衣似的,不仅金碧辉煌,还香气扑鼻,邻居们都私下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桂花大道”,把车上布满桂花的车叫“桂华车”,一听名字就很美吧。如果你到现场去看看,那就太好不过了绝对令你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如果可以,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到“桂花大道”上去走走,领略一下这非同一般的秋天吧。

篇2:描写桂花的小学生话题作文

正是金秋,桂花路上的桂花开得正旺。你看,那一朵朵小巧的金桂花簇拥在一起,像个婀娜的舞者立在枝头。它就像米粒一般大,一丛一丛在叶子下面躲着,跟我们玩捉迷藏。那柔嫩的小花瓣,仿佛是用精巧的刻刀雕刻出来的一样,那么的美丽,小巧玲珑。绽放在秋日的暖阳下,真是惹人怜爱。橘色的花蕊那么精致那么可爱。偶尔秋风姐姐用手轻轻一拂,那一颗颗小小的桂花就像一只只漫天飞舞的蝴蝶,缓缓下落,花枝也轻轻地摇动,金色的桂花一落下来。就像来了一阵“桂花雨”,好香的雨啊!再多下一点吧!落到地上的桂花,就像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层金衣一样,让许多行人走路时都绕道而行,谁也不愿踩疼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那桂花的香味让前后好几幢楼房都像浸泡在甜丝丝的花香里一样。每天早上,闻着桂花的清香起床,晚上又带着幽幽的香气入梦。只要我拾起一朵放在鼻子下,轻轻 一吸,淡淡的一股芳香便在心中荡漾,使人心旷神怡。

你看那桂花,既没有中国之花洛阳牡丹的高贵美丽,被世人代代称颂,芬芳馥郁;又没有昙花一现的神秘优雅,令人驻足痴望;没有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纯洁高贵的品质;也没有郁金香的张扬富贵,香气逼人;它也依然没有花中之王玫瑰的娇艳欲滴,楚楚动人。

它,朴素,纯洁,娇小,平凡,却有着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它们躲在绿叶之下,也不出来见人。但它却为人们带来了清新,馥郁的香气,为人们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为人们默默地做贡献,做好事。人们常吃的桂花糕,桂花茶等不都是平凡的桂花的功劳吗?上天给不了桂花娇艳美丽高贵的外表,却赐予了她迷人的香气。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具有像桂花那样秉性的人。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但却为我们的城市做贡献的环卫工人。每天早出晚归,站在十字路口默默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辛勤教导我们不求回报的老师都是和桂花一样朴素,平凡的人,但他们都为我们默默奉献着。

篇3:话题作文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想象的情境, 激发想象兴趣

在一次作文练习课上, 我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对于选择“雨”这一话题, 是经我课前反复考虑才决定的。我认为“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与我们的生活也很贴近, 学生至少应该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说, 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其次, 才是说什么和怎样去说。为了让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僵局, 充分展开联想。出示话题后, 我便要求他们拿出纸和笔, 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由“雨”所想到的内容, 凡是与“雨”有关的即可, 在内容上不加限制。我观察了一下, 大多数同学, 对着话题稍作思考后, 都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几分钟后, 我在全班巡视了一下, 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照要求写出一些, 有的同学甚至写了满满一张纸, 但仍然有个别同学写不出来。我便把这部分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对他们稍作提示, 比如说:“当你看见天下雨了, 你的心情怎样?每一次下雨, 你的心情是否都相同?你在雨天的经历与晴天的经历是否一样?雨天里你有没有过特殊的故事?”经过一番提示后, 这部分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写出了一些, 接着我要求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交流本小组的想象材料, 由小组长从中挑选最好的写上黑板。起先, 大家都不敢上去写, 可能是没有这样的经历, 怕写不好让别人笑话, 原本比较活跃的课堂变得沉闷起来。为了打破这种僵局, 我又提出了一个规则:每一小组必须要上黑板去写, 最少要写四则有关“雨”的材料, 还要求不能与其他小组写的相同。这样一来, 各小组长都争着上黑板去写, 惟恐被别人写完了, 自己这一小组没有的写。课堂气氛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一会儿, 黑板上就写满了, 底下还有同学争着要上去写。我看了一下黑板, 没有一则材料是相同的, 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下雨天”, 又由“下雨天”想到了“雨天里的发生的事”;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雨天里的景色”;由“雨”想到了“一年四季雨景的不同”;由“雨”想到了“雨给人们带来的喜和忧”;还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酸雨”, 由“酸雨”又想到了“生态环境”;甚至有的同学由“雨”想到了与“雨”有关的古诗词……面对黑板上这些精彩纷呈的内容, 我感到异常惊喜, 平时同学们在写话题作文时, 总感到无话可说, 无材可选, 今天竟然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材料, 学生的思维僵局被打破了, 大家对话题作文的写作有了信心。通过这样的尝试, 我深深体会到:在屋子里放风筝, 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 风筝是无法飞起来的, 唤醒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的思想获得解放, 思维得到自由, 想象能力才会产生, 文思自然如“泉涌”。

二.对想象材料加以整合、分类

黑板上的这些内容都是由学生随心想到而写的, 要把它们当成写作文的材料还必须经过整合, 分类。面对这些精彩纷呈的材料,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确定一个分类的标准, 然后依照标准去归纳。经过一番筛选, 讨论后, 再全班集中交流, 最后分成这样几大类:

雨———雨中的自然景物 (对雨天自然景物的独特心灵感悟) 。

雨———雨中的故事 (可以是自己的经历, 也可以是他人的经历, 由这些经历来表现自己对社会, 对人生的认识) 。

雨———酸雨———生态环境———环保 (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 。

雨———洪水, 久旱后的大雨 (雨给人们带来的喜与忧) 。

雨———与雨有关的古诗词, 与雨有关的名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

从这些材料当中, 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对“雨”这一话题的认识上, 已由表层的自然现象, 透视到社会与人生, 这都归功于审视话题中的想象能力。经过这样的筛选, 归类, 学生原本处于散乱的思维, 得到了一次整合, 使想象更有条理, 更符合思维对信息的整合规律同时又提高了大家的感悟能力, 唤起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对自然的关注, 契合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三.确定相应文体, 选择适合材料, 进行相应写作练习

篇4:细节描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出彩

但是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有许多作文的内容不丰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平淡无味,自然也就无精彩可言了。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一大困惑。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内容的细节,学生就不会对作文缺乏自信,也不会对作文感到难了,更能让学生的文章出彩。以下四点是笔者在作文细节描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活用课程资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教材中的许多选文都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风格,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果能活用课程资源,领悟经典细节描写的方法,创设读写结合的机会,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七上语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像要打人,但“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对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爱。面对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的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再看杨绛的《老王》中的一段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这个人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作者从神态的细节描写入手来突出老王这个人物的性格,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好的细节描写,就好像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就能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起来。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学生学写细节描写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只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就能演绎出自己作文的精彩。学生也曾仿写出这样的片段:“爷爷老了,那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的,那张苍老的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平“地”而起,如果有一只蚊子落在上面,只要爷爷皱一下眉毛,那皱纹就把它夹死了,粗而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爷爷真的老了。”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真切、自然。

二、精选恰当词语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细节,往往可以“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力求一字传神。如琦君的《春酒》中有一句“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词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心满意足、憨态可掬的模样,而且蜜蜂又让人联想到采蜜,采蜜又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同时蜜蜂每天飞到东飞到西勤劳地采蜜,而“我”则是走东家串西家地去喝春酒,这种忙碌和欢喜正体现了小孩子特有的天真幼稚!体现了独特的细节之美。又如课外语段《鸟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堆”“照耀”“颤动”寥寥几个词语生动地突出榕树的叶子绿、密、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在细节描写中,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出丰富的内容。文学大师福楼拜曾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有学生这样写“菲特台风”时的片段 ----雨一直在下着,地上的水已经涨到了一米多高了,我从楼上的窗户凝望着下面的水,心里想着:“为什么这雨老是下着呢?要这样下去又该怎么办呀?”那时候,家里断水又断电,没有灯,没有电视,又没有电脑;更要命的是,家里的粮食都已经快没有了,难道我们要活活地被困死在这栋小楼里面吗?“菲特台风”带来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洪水侵占整个姚城,这段话中的“凝望”一词真切地写出了那时全余姚人的心绪:迷茫、无奈、无助、害怕……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这也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积累生活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我们的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熟悉各种人物,留心各类事物,学会观察、捕捉、积累,才可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丰满、真切,刻画人物和书写情怀,才会生动、传神。学生作文如日常生活中做饭,如果不能自己拥有一块水田,尽情去耕耘、播种、管理、收获,哪来的“米”做出香喷喷的饭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细节,日积月累,才能提炼出典型的细节,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endprint

细节描写犹如文章中的花朵,想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好我们的眼睛,再细心地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会鲜艳灿烂。学生有习作如下:每次发完试卷,同学们总有不同的表现:优秀的学生脸上神采飞扬,嘴里哼着小调,两只手晃来晃去,好像乐队的指挥员,眼睛盯着试卷上满意的分数,眉梢都往上翘了;而考得差的同学,脸上像是被一场暴风雨打了,变得很僵硬很僵硬的,全身的骨头好像被一根根挑掉了一样,软软地趴在桌子上,看不到他的脸,唯有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加以夸张演绎,文笔之花就会越开越灿烂。

四、提升写作能力

学是对信息的吸收,写是对信息的输出,二者可以使语文知识进入周转流通状态,形成语文学习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节描写,并让他们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还得在感悟写法的基础上多多进行实践操练,提升写作能力。

本人课堂上曾做过这样尝试:

出示例句:1.有个硬币落在地上。

2.有个硬币,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问题: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你说说第2句比第1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运用这样直观的例子进行比较,学生容易发现细节描写的魅力,并且也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教会了学生这些,再让学生把下面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有多“差”?其次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发挥想象。最后学生进行局部描写。

曾有学生这样写:“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瘦瘦黑黑的脸,瘦弱的身上穿着破旧的衣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见学生颇受启发,效果不错。

“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它便是风景;握在掌心,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它便是温暖;写在笔端,它当然是精彩。总之,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某些特定的人或物,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学生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士力.架起文本和写作的桥梁[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篇5:描写桂花的小学作文

大家都知道,桂花一般是八月开,但学校里的桂花却是四季常开的。

又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漫步在校园四周,偶尔会闻道一阵阵清淡的桂花香。

于是我顺着这香味来到了校园中的桂花树下,去寻找我闻到的那一股淡淡的清香。

透过茂密翠绿的叶子,看到一簇簇淡黄的花朵。它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雪莲,每朵花有四个花瓣,紧紧包围着娇小的花蕊,看上去像一群守卫在保护着美丽的公主。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美丽动人。“四季桂”的香气虽然比不上金桂的香,但它四季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醉人的香气,闻着这迷人的花香让人不禁赞叹到:“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这句诗!

我爱学校的四季桂和它那迷人的香气,还有那金黄的小花瓣让我久久能闻到桂花的香气。

篇6:以桂花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桂花一共分成三种,有金桂、银桂和四季桂。在秋天盛开的花中,最令我喜欢的花是桂花。桂花树干高大挺拔,灰白色的树表面还有一些凹凸不平的黑色小疙瘩。用手一摸,树显得很粗糙,树枝密集而且还很坚硬,树冠就像一把大伞。

记得有一次我在国庆七天假里去日照游玩,我们去了一个树园里参观。当时这里也有许多的桂花树,我站在树下让舅舅帮我晃树,树上的好多好多的桂花落了下来。这时的桂花很香。我不由自主的大声喊:“下桂花雨了!” “下桂花雨了!”桂花洒了一地。我不禁想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一句诗。

篇7:描写桂花的作文小学生

当暑假一到,同学们纷纷地去享受假期,除了偶尔有些朋友来学校打球外,校园里似乎什么都不剩了。而我有时候会利用玩乐间的空档来学校借书,妹妹也会跟来,所以,我们俩可以悠哉的泡在石椅桌上看书,享受天然的微风冷气。

有一次八月底,我们又来学校借书,妹妹惊奇的发现,桂花丛树上长满了许多桂花果实。她说:“姐姐,我们把这些种子种一种,好不好?这样等到明年借书时,又可以享受一番了!”于是,“栽培桂花”就变成了我和妹妹最大的乐趣,我们曾经甚至还“有备而来”的准备了许多的肥料和浇水器呢!

有时候,二姐和大姐也会跟来看看我们的成果,但是不知为什么?它生长的特别慢,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天天都来,有那么一下,我感觉到,这株还在地理沉睡,准备萌芽的种子,就像我们的小宝宝,被我们细心的呵护着。

篇8:侧面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一、侧面描写的意义

在记叙文写作中,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 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等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说, 正面描写是红花, 那么侧面描写就是那片片绿叶。“红花也需绿叶衬”, 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 能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发挥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侧面描写的运用

人物描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侧面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指导学生人物侧面描写可以从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三方面入手。

(一) 以人衬人

以人衬人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写道:“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 眉毛浓厚, 眼睛黑亮, 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 长辈们笑谈:‘你的招风耳真可爱。’我连忙更正:‘这是招财耳, 不是招风耳。’”在这段描写中, 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 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正面的外貌描写, 从这些旁人的语言描写中, 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又如, 有个学生描写表弟执着学习乒乓球时, 这样写道:“我看他在楼下已练得气喘如牛, 忙喊他:‘小锦, 别练了, 上来房间凉快一下。我开好空调等你。瞧你已经练了一个半小时, 快累成狗了。’可他似乎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仍然朝着墙对打。邻居张爷爷见了, 边点头边赞道:‘小锦这孩子, 每天都坚持练习, 现在村里有些大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啦。’”像这样侧面描写“我”和邻居张爷爷的语言, 表现了表弟执着认真的精神, 比起直接描写他如何天天练习来得更真实, 更令人信服。

2. 人物行动烘托法

即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方法。例如, 教师常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六一”游园“画鼻子”游戏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蒙面同学的动作写出来外, 还应指导恰当的侧面描写。“看到他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 旁观的同学早就笑得前俯后仰。你瞧, 菖菖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菖菖同学爆笑开来, 再也停不下, 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像这样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 更能表现这个活动的滑稽有趣, 也突出了欢乐“六一”的主题思想。

3. 人物心理烘托法

顾名思义, 即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这个写法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就有运用:“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这里就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来烘托出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此为例, 进行指导。于是, 有个学生在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时写道:“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 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饭饱茶足后, 他必定坐在沙发上, 拿着手机, 全神贯注地看着。遭到我和妈妈的抗议后, 他开始变着戏法和我们捉迷藏。最近几天, 他经常说他肚子痛, 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 躲到厕所里图清静了。假装肚子痛, 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 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 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 大热天的, 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 真拿他没办法。”在这篇习作中, 为了表现爸爸迷恋手机这一情况, 学生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能比正面描写来得更自由、更灵活。当然, 还应视具体情况, 推敲斟酌, 以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 以景衬人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记叙文中可谓常见, 它除了能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气候、场景外, 还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桥》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的大、山洪的险, 目的是为了突出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 老汉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以此为范文,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活用以景衬人的方法, 能为习作增添不少亮点。例如, 学生写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时, 这样描写妈妈冒雨去为他买礼物:“那天下午,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打在窗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风也来助威, 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小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以此表现礼物的珍贵, 有力地烘托出妈妈对他的爱。

成功的环境描写, 源于对笔下人物的用心揣摩, 源于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人物描写锦上添花。

(三) 以物衬人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就是以物衬人。在《一夜的工作》中, “这时候,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一段通过对花生米的描写, 表现了其数量的少, 烘托出了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质。这样以物衬人的写法, 在文章中非常常见。描写宫殿的富丽堂皇, 可以表现人物的奢侈;描写器物的破旧, 可以表现人物的贫穷;描写房屋的干净整洁, 可以表现人物的勤劳, 等等。例如, 在《过生日》一文中, 小作者写来到寿星同学家, 发现小寿星已把家里布置一新, 不仅桌上摆着蛋糕、零食、水果, 而且墙上贴着彩带, 天花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小寿星过生日的愉快心情, 是很恰当的。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直接描写小寿星开心的神态、动作, 并且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

三、侧面描写方法的训练

小学只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要求不宜太高, 而且侧面描写作为正面描写的辅助, 不宜喧宾夺主, 教师应适当点拨, 采用一些趣味练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兴趣, 提高写作信心。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语文课文中采用侧面描写的片段,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交流活动, 再拓展为阅读课外书籍, 从中摘抄侧面描写的语段, 交流感受。2判断题: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请打“√”, 不是的请打“×”。3用“_”划出下列语段中的侧面描写。4小练笔:围绕“天真热”“真好笑”等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5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 写完作文后, 用“_”划出自己运用侧面描写的句子,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拇指。

篇9:谈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描写

关键词:初中作文 描写 兴趣

几年来,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叙述多而描写少,更谈不上正确的抒情和议论了;有时学生甚至全文都是自己的叙述而无描写。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不够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描写方法有关。

众所周知,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其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是基础,而能否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则取决于描写,一篇文章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让人读起来自然会如同嚼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

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呢?笔者认为应从素质教育入手抓好作文教学的几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展示优点,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读”来提高“写”的兴趣。教材上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篇篇都是范文,教师可以选出最精彩的、最有特点的描写片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他的最美妙之处,理解描写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例如,在《夜走灵公峡》这篇文章中的场景描写:“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云。”、“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文字虽然不多,却感觉到了天气的恶劣,烘托出了工人的冲天干劲儿,为文章增色不少,突出了中心。这一点,学生通过朗读是不难体会到的。这时,再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果不用描写只用叙述怎样?很显然,单说天气的恶劣那自然就没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了。

二、认真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只认识到描写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他们应用到写作中去。而学生这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头脑中缺少描写的主题和形容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仔细地观察、体会、分析、研究,学会积累素材。

比如,有一次在写《我的同学》这篇作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把主人公写成自己的同桌,提前一周就布置了这个作文题目。结果,在一周时间内,每个同学都非常留意同桌的一言一行,努力去发现同桌的特长和优点,而每个同学这时也就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争着做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来给同桌一个好印象。文章写好后,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由全班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进行评判:文章描写的人物和本人是否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一致,是否体现了本人的性格特点等等。由于是熟知的人,每个同学都有东西可写,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互评、互改、互学,同学们都认识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这次作文取得了双倍的成功。通过这样多次练习,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认真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三、勤写多练,培养能力

仔细观察与勤写多练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尤其是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看到的有特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用最准确地语言纪录下来,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同时把教学与写日记结合起来。

比如写《难忘的一课》,有的同学不知写什么,可是有一个同学写了一堂生物课,就描写得很好,原因在哪里呢?原来他当时上完课后就把实验室的环境、课堂上的气氛、同学们的表现以及教师生动、活泼的讲解都记录了下来。因为观察仔细,受到感染,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生动、情景真切、思想深刻。由此看来,勤写多练是提高描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另外,在描写练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描写与中心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描写是为体现中心内容服务的,不要只为追求生动、形象而使描写过多、过滥,有损主题的表达,影响文章的表达能力。

四、评讲结合、提高水平

勤写多练是一种量的积累,要想有质的飞跃,还需要在多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讲。

(一)讨论评议,共同提高

除了前面提到的课堂讨论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出自认为最精彩的描写片断到课堂上诵读,其他学生来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小组的统一意见来,小组再派出代表来讲一讲评议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描写水平在讨论评判中得以提高。

(二)互相对照,学优补差

让学生写好作文后,在课外互相比照,特别是描写运用的是否准确、生动。让学生互相学优补差,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三)多鼓励,少批评

有些同学,由于写作基础比较差,往往有自卑心理,尤其在评议别人的作文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即使观点错了,也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关于描写只要有一两句切中主题的就可以表扬,不要只看到他的不足,要营造浓厚的鼓励氛围,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篇10:描写桂花的小学生话题作文

叶子像一只绿色的小舟,周围还长着锯齿。米粒般大小的花,犹如贪玩的小朋友整天挤在一起,不肯分开。花儿是害羞的公主,而叶子就是士兵,那些锯齿就是他们的武器,保护着公主。

话说,九月桂花香,这花香就像吸铁石,让我不由自主地,就被“吸”过去了,就像进了香味的海洋,我恨不得一头钻到树里面去。我使劲地闻,想要把香气全部闻完。香气还像一条丝巾,把我缠绕住了,走到哪儿,香味就跟到哪儿。

风中,桂花的香气像海浪一样向我们涌来,把我们团团包围住。下雨了,雨点把它们装饰得珠光宝气,每朵花都带上了一条钻石项链。(女孩子会有的想象)

篇11:小学优秀作文描写桂花

我非常喜欢桂花。桂花不像桃花、玫瑰那样,将自己的艳丽迫不及待地展现,她像害羞的小姑娘,将自己藏在绿叶丛中,生怕别人看见她似的。那黄绿色的花蕊被四个小巧的花瓣包裹着,一朵朵精致的小花凑在一块儿,好像是几个小姐妹正在窃窃私语呢。

我轻轻摘下一朵,靠近它深深吸了口气,啊,好香呀!桂花不仅漂亮,用途也很广,可酿成美味的桂花酒,还可做成香甜的桂花糕……

篇12:初一描写桂花学生作文

从远处闻只是淡淡的清香,可是凑近一闻,香味可就浓郁了,好似一个人涂沫了香水。

我被桂花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脚步,仔细地观察起来:原来桂花是有四个花瓣儿的,在四片小巧的花瓣儿里,藏着一个更小的花蕊。桂花树的叶子周围长着一排据齿,分枝处还有许多刚抽出的嫩芽,让人看了就觉得生机勃勃的。

篇13:小学话题作文实施策略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是双方认可共同感兴趣的说明或陈述的对象。说话人选择对方了解并同感兴趣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起点, 启发思考、激发想像或深刻地感悟我们可以给话题作文下个定义:话题作文就是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手段、体裁, 从宏观工微观角度, 正面或侧面, 直接或间接体现、展示、揭示、作证、论证材料或明示或暗示的哲理、寓意、启发等的一种写作方法。

话题作文, 就是在一定的事理或情境材料的基础上, 用一段提示性语句, 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 围绕这个话题, 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 以启发写作者运用联想、想像、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 调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那么在教学中,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先要把握话题的两个特点: (1) 话题是交谈对方已知共享的信息。 (2) 话题是一种被激活的信息。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 衍生出更多、更广、更深、更强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信息。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的来源与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不同, 它不是由交谈双方临时设定的, 而是由命题者事先设定的话题作文就围绕一个话题, 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发挥深入的对象, 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调动联想、想像、聚焦、发散等多种思维方法, 合乎客观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胆创造的过程。

二、话题作文的构成及要求

1.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四部分组成。

2. 材料是话题的源头, 提示语是话题的注解, 话题是作文围绕的中心。

它们一方面通过出示材料, 加注提示语来减缓学生审题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迅速进入构思状态;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 扩展思维, 明确立意行文要求。

3. 作文要求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方面的要求。

现在的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更加开放、自由, 学生可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题目自拟"更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 题目和内容更加吻合, 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更为灵活。

三、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1. 写话题作文要做到“思考深刻独到”。

什么样的话题作文才能叫作“思考深刻独到”?笼统地说, “深刻独到”就是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 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 透过现象洞察本质, 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 这深刻的见解, 不是凭空而来, 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长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 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并总结规律,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对问题的认识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发表见解时, 有自己的思考, 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 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比一般的认识更高一个层次, 要避免人云亦云。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 要关心社会生活, 关注时代发展, 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 这是不合适的, 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3) 思辨与思考。文章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很好地把握辩证分析是使文章内容深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 以事物的思考, 可从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横向的思考, 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 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另一种相关的现象, 这种思考方式能使人视野更为宽广,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由此及彼, 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 立意自然深刻。

2. 话题作文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乏说明, 或是补充介绍, 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扩展思维。材料、提示语的作用, 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审题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作文要求则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的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提示语、话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 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 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紧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环。

3. 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 材料引出划定的写作范围和思

考对象, 学生可以由材料出发, 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 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 话题作文通过学习出示材料、加注提示语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迅速进入构思状态, 材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对于一些材料贮备不足的学生来说, 完全可以使材料本身去完成作文。

4. 话题作文的内容不作较死的限制, 要求比较宽松, 显得

篇14:如何指导学生写话题作文

关键词:把握话题确立主题拟定题目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作文考试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由原来的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改为“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这种题型能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展现考生的真才实学,它能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给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留有空间,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竞争。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话题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把它表达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就是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表情选意的形式。

一、首先要教学生把握话题,确立主题

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找准写作主题。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缩小范围”。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目: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个话题应该想到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可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其次,还要善于“以小见大,深化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小的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二、根据主题巧拟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题目,所以应努力提高拟题的水平。作文题目首先要准确。此外,还可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者“一见钟情”。例如话题作文:“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冀,书演示着人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要求: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拟题的方法:1、扩展法: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上面的话题可拟题为:《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2、想象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以上话题可拟题为:《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梦幻的书海》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以上话题可拟题为:《书的自白》《“我”心灵的镜》《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4、悬念法: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围绕主题,确立文体

篇15:关于描写桂花的趣味作文:桂花

仔细看,叶子的边缘有着锯齿,像勇敢的骑士,守在外面,让“公主”尽情开放。米粒般的花瓣,摸上去又软又滑,质感真不错!

话说“九月桂花香”,果真名不虚传啊!路边的人边走边闻,恨不得自己是头大象,把桂花吸过鼻子(用长长的鼻子把香气毫不费力地吸过来)。桂树下,人们有的撅着屁股,活像长颈鹿;有的人离开了,还连连回头,拉都拉不走。花香像海水向我们涌来,又变成丝线缠着我们。我深吸一口气,顿时,扑鼻而来的香气把我包围,出去也别提了。

雨点滴答,风儿呼呼,打落金灿灿的小“米粒”,落在柏油马路上,成了优美的山水画,大自然真是大画家,谁都知道!我的视线久久不忍移开,真迷人啊!

桂花的作用也不小呢!它可以做香水、泡茶、做桂花元宵、桂花饼、桂花年糕等等呢!

篇16:描写桂花树叶的作文

俗话说:“八月桂花香。”今天我们就说一说那迷人的桂花吧!

桂花小小的`,品种有金桂和银桂,金桂又称丹桂,你仔细看一看,只见桂花宝宝们绽开了一张张笑脸,有的被青青的树叶衬托着,益发显得多姿多彩,有的沐浴在阳光中,被风儿吹得在休息中也露出了欢欣的笑容,有的被太阳的金箭拨开了眼睛,闪动着成串的光辉,好像把它所有的美丽尽情地展现出来。一阵风吹来,桂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远远看去,就像下了一场桂花雨似的。

桂花的香味特别浓郁。它的香味如香水一般,一阵微风吹来,走得近一些,就能闻到一阵醉人的幽香,让人心旷神怡。

桂花的用途也很多,可以做桂花酒,桂花糕……如果你没有尝过,可以让妈妈帮你做一点品尝品尝。

篇17:描写秋天桂花的作文

我一进公园,远远就闻到了一股清淡的香味,那香味若隐若现,每当我吸一次气时,都有淡淡的香味朝我袭来。我从远处一看,映入我眼帘的是棵桂花树,枝干非常粗。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苍翠欲滴。叶片成椭圆形,叶子边有巨齿,中间有密密麻麻的叶脉,叶子的顶端朝上一点。远看过去花朵很少,躲在叶子底下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又好像在偷看远方的景色。我的目标转移到另一棵桂花树,那棵桂花树中的桂花明显比刚才那棵多很多。有的花朵很大胆,索性全部露出来晒一晒太阳,仿佛在给大树上点缀一些金子,在阳光下闪闪闪发光。

我慢慢靠近,发现我越往里走桂花的香味就越香,感觉香气带有一点点甜味,使人心旷神怡,真是“月中有客曾分种,天下无花敢争香。”我抬头一看,干枯的枝条细细碎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丛丛,一簇簇,仿佛一颗颗金子在闪耀。

所有桂花形状不一,有的全开了,大胆地散发着自己的香味;有的还是花骨朵,害怕谁会看见它似的;还有的只开出了一两片花瓣,还是比较害羞。全开放的样子像一只正要飞翔的黄蝴蝶,也像一件漂亮的黄裙子,还像一把雨伞。突然,一阵秋风吹来,所有的桂花落了下来,好像下了一场“桂花雨”,在桂花雨中所有“黄蝴蝶”挣脱了大树的怀抱,在空中旋转、飞舞,悄无声息。

桂花它不像牡丹那样高贵,也不像月季那样五颜六色,但桂花香气浓烈。它虽然小,但它很谦虚,它一直默默地为我们作贡献。

篇18:描写桂花的小学生话题作文

一、红色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特色文化,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础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

1、开展红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只有在不忘记革命传统的前提下, 我们的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 就是革命传统教育, 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鼓舞人民群众, 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图强, 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巨大动力。在中小学学生中, 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用经典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熏陶、感染广大学生, 有利于提升学校育人环境, 提振学生精气神, 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培养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从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

2、开展红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道德品格。革命传统教育很大程度体现在我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是我党的根本立足点与政治优势, 是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面对来自各领域的挑战, 更要发扬革命年代的大无畏精神,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迎接挑战, 这一点对当代青少年来讲尤为可贵。因此, 自觉地、始终不渝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是广大中小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精神动力和源泉。通过在中小学生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勤劳节俭、百折不挠的精神, 反对铺张浪费、享乐主义、浅尝辄止的生活作风和学风, 从小让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格。

3、开展红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素质修养。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格修养。革命传统教育中树立起许许多多关于追求自由民主, 争取国家独立解放, 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形象, 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情操、奉献、修身真理, 少年儿童坚持从小诵读革命红色文章, 从小接受传统文化影响,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变化, 他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人格健康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 最终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 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是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红色教育的操作性

近年来, 重庆荣昌县教委创造性提出人才的培养新路:知识教育和红色教育同步进行。要求各中小学要以“唱读讲传”为载体,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 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 桂花园小学的红色教育工作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方法创新、成效明显, 是红色文化进校园取得较好成效的其中代表。

1、制订红色教育规划。桂花园小学是荣昌县教委首批直属小学, 已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 学生1500余人, 教职工73人。近年来, 桂花园小学不断总结红色教育工作, 从最初的“红色开学典礼”, 到“红色大课间”、“红色誓词”、“红色运动会”等, 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逐步发展过程。先后制定了《红色教育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教育建设实施细则》、《红色教育建设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到2011年, 最终形成了《桂花园小学红色教育建设规划》。《规划》确立了鲜明的红色教育主题: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放光彩”引用革命影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曲, 以红军帽上的红星, 象征革命和希望, 表达少年主人公追求革命必胜信念, 让闪闪的红星和革命的种子传播万代。将“红星闪闪放光彩”确定为桂花园小学的红色教育主题, 寓意全校师生每人都是一颗红星,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快乐发展,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幸福地成就事业, 让每一颗红星都能放出灿烂的光彩, 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红色精品小学。让学生、教师、学校保持独有个性, 在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中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办学价值。规划明确了实施红色教育的途径, 对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做了明确要求, 让红色教育有章可循, 推动红色教育顺利进行。制定明确的红色教育建设规划, 这在全县小学中尚属首例。

2、倡导红色文化引领。红色理念引领。学校教育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 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就要从过去简单枯燥、被动灌输教育方式向以情感人、以事明理的转变。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生活理想, 实现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化和升华, 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

校园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一是红色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的围墙及教学楼的各层走廊, LED显示屏、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进行全方位宣传, 展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展示红色文化建设的成果, 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 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 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让“红色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红色开学典礼。每学期的开学典

礼都确定一个红色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 辅以学生的表演或是老师的演讲, 让师生在学期伊始, 就接受不怕困难、志存高远、理想远大等革命传统教育, 明确自己的奋斗的目标, 争做“红色明星”, 并为之而不懈努力。三是红色誓词活动。结合“五四”、“六一”等节庆日, 积极开展师生“重温队史”, “重温入队、入团、入党誓词”系列活动, 让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深深扎根于师生心中。四是红色“十个一”活动。开展常态性教育行为, 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师生的一种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师生每天积累一则红色励志格言, 每天讲或听一个红色故事, 每天唱或欣赏一首红色歌曲, 每月看一部红色电影, 每周举行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 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 每期组织一次红色主题班会, 每期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红歌赛、全校师生红色故事会、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与演讲比赛、现场红色美术与红色书法比赛, 每期选择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作实地考察学习, 每期请一位“红色”英模或专家到学校作宣讲报告, 对学生进行榜样和励志教育。

评价方式引领。成立包括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为成员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将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 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制定《红色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文化建设规划》、《红色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规章, 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红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 把红色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 加大经费投入, 每年用于推动红色文化建设的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制订学校《红色文化建设考核方案》, 对在红色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师生, 当选为“红色明星”, 把他们的照片及事迹在红色荣誉墙里展出, 对学生给予精神奖励, 对教师除精神奖励外, 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 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中适当予以倾斜。

3、实施红色载体塑造。突出“红色经典”载体, 促进红色教育形象化。红色教育是个较为枯燥和宽泛的概念,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红色教育, 必须不断创新教育形式, 使之具体和形象, 使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桂花园小学坚持以“红色经典”为核心内容, 以开展“四红活动”为载体, 即:“唱 (听) 红色歌曲, 读 (看) 红色经典, 讲 (演) 红色故事, 传 (编) 红色箴言”, 实现了红色教育的形象化。全体师生以歌咏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板报比赛等形式, 有效开展红色教育。师生自编自演的《黑牢诗篇》、《荣昌猪赋》、《海棠花祭》等节目, 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10年, 学校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唱读讲传”活动20余次, 表彰学生500余人次。

开展“红色体育”载体, 促进红色教育趣味化。学校“以“健我强壮体魄, 养我浩然正气”为主题, 创造性地开展“红色大课间”和“红色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融入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遵义会议”、“过草地”、“支援前线”、“飞夺泸定桥”、“救护伤员”等, 使活动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让孩子们在充分享受这些新形式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提振孩子们的精、气、神。将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融为一体, 以丰富独特的形式寓教于乐, 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示范意义。

创新“红色明星”载体, 促进红色教育特色化。“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不仅要有高尚情操、健康心理, 还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 要有创新思维, 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坚持把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大量贯穿“红色元素”, 努力实现“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本着相信每一个孩子, 发展每一个孩子的理念,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学习红色科学家, 争当红色明星”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引导全校学生学习钱学森等著名爱国科学家科学报国的感人事迹和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大胆创造。近三年来,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硕果累累。

创建“红色集体”载体, 促进红色教育常态化。学校将红色教育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大力开展“争创三红”活动, 即争当红色小明星, 争创红色班集体, 争创红色精品小学, 使红色教育常态化。结合素质教育目标, 以开展“十个一”活动为载体, 鼓励学生争当红色小明星。结合班级建设要求, 通过举办红色班会、布置红色教室、建立红色班风等形式, 大力开展红色班集体创建活动, 积极营造班级红色文化, 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牢牢把握“红星闪闪放光彩”的教育主题, 积极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让每个老师都坚定理想,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不懈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把桂花园小学建设成为特色凸显、优势突出的红色精品小学。

三、红色教育的实效性

(一) 红色教育内涵得到新拓展

桂花小学紧紧围绕“红星闪闪放光彩”这一主题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打造特色鲜明的特色品牌校园文化, 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实践中走出了成功的一步, 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学校在坚持传播革命传统的经典红色文化之外, 积极拓展红色文化内涵, 扩大红色文化传统领域, 将经典、健康、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 不断拓展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红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成为师生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 促进红色文化在教育过程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二) 特色素质教育得到新提升

“将学生内在的高尚追求调动起来, 让理想信念入脑人心, 是教育者的崇高责任”。红色教育的深入开展, 使学校走出了一条“人文科技”的特色之路。近年来, 桂花小学科技教育成果显著。近三年, 学校科技教育获得国家级奖一项, 市级奖十余项, 县级奖六十余项。2009年该校学生段钰、叶入源和唐雅诗三位同学分别包揽荣昌县第一届科技创新“县长奖”和“县长奖提名奖”, 2010年该校学生王成程获得第二届科技创新“县长奖”。学校被命名为“荣昌县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三) 校园文化精神得到新凝炼

上一篇:“大数据杀熟”阅读答案下一篇:一年级数学7单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