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

2024-05-24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通用6篇)

篇1: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

不能从特殊性去推断普遍性

著名作家梁晓声日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数字中国、网络中国和身边的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他所说的第一个中国是“高”、“富”和“实力”,从官方角度展现出国家飞速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第二个中国是“很多人不快乐”,从百姓视角去发现存在的诸多具体的社会问题;第三个中国是“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从身边角度去感受每个人过的日子。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必须全面的去看待这件事情。如果单从某方面去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真实的。

的确,单从数字看,目前的中国可谓是一个实力强大的中国,一系列的数字让我们惊叹,中国仿佛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外储储备居世界第一;高铁总里程居世界首位;城乡到处高楼林立;中国的富豪在世界富豪榜的排名呈上升趋势,中国人到外国去购买奢侈品就像秋风扫落叶般,谁敢说中国不发达?难怪乎发生经济危机的西方欧美国家都把中国当成救命的稻草。难道这就是真实的中国?君不知,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才3678美元,而美国是46381美元,日本是39731美元。对比之下,中国能说是民富国强吗?再看一些地区,百姓生活仍在贫困线下,当我们看到一些农村的家庭还在为小孩读不起书而发愁,小学生在学校三餐只是啃窝窝头,常年不闻肉味的时候,你不认为我们中国还需要发展?所以,我们看待问题不能仅凭某个方面就断定这是事情的真相,必须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至于网络上很多人说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如果就此断定这就是目前中国的现状也是不恰当的。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就百姓生活幸福与否作了几期专访。当问到一位中年男子是否幸福时,这位中年男子人说“我不姓福,我姓曾”,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在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时,你去问贫穷的人是否幸福,被问者不郁闷、不愤怒、不骂娘、不‘撕毁一切’才怪呢?当然,说中国贫穷落后也不是中国的实情;用一两个高官贪污腐化的例子去骂中国社会黑暗也是不恰当的;甚至用“小悦悦”事件、救人者被讹诈东西被盗的事件去斥责整个社会道德滑坡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就特殊性而推断这就是普遍性。要得出事情的真相,需要我们全面的去看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平淡中我们体会不出其中的变化。但只要你留意一下我们的身边,人们的餐桌、人们的穿着是不是一天天的变丰富、变光鲜了?路上的小汽车是不是越来越多了?百姓的笑脸是不是越来越多了?虽如此,这也不是我们完整的中国。真实的中国是国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改变。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不全面的去看是发现不了的。

明明是一个中国,在梁晓声的眼里却看出了“三个中国”,而三者“叠加”,便构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中国。梁晓声不片面的看待目前的中国,不一味的赞颂,不一味的批评,也不一味的只跟从前比,而是把数字中国、网络中国和身边的中国联系起来,全面看待与评价,这就是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它是我们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篇2: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

1.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谈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而材料作文中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09年辽宁卷对“明星代言”的看法,09年江西卷对蔡铭超拍下兽首的看法,2011年全国卷ⅱ“代买彩票中大奖,你怎么做”和2011年北京卷 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金牌”的看法的材料作文。那么如何写好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时事新闻类材料?时事新闻类材料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所谓时事新闻类材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时事政治中的新闻或社会热点材料。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社会关注度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都是新近发生并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

2、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人们对提供的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作文引导语上往往有“谈谈你的看法或感受”“你对此有何看法或请你就此发表你的见解或看法”这样的提示话语。比如:2009年江西卷,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二、时事新闻类材料和一般故事类材料作文有什么区别?

时事新闻类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讽可谏,可嬉笑怒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而故事类材料是在故事中蕴涵道理,作者要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然后通过古今中外事例来证明这个道理的真实性。

如09年全国卷ii作文题是“色盲、拉面、干洗剂”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小故事共同提炼出“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留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等等人生道理。

三、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的二种常见写法

1、直面材料——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在这里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适用于时事评论、人物评论、影视评论、诗歌评论、经典评论等评论类文章。

要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总结成功经验或指出失败教训等,要求实话实说。如根据09年江西卷蔡铭超事件可提出以下观点:

1、拒绝“二次抢掠”,2、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不,3、理性爱国。写就事论事评论文章,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做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评“事”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而高谈阔论。

其次,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上的一条准则的话,那么,时评的写作也可以说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评论文,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既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评论才是好的评论。

就思路结构而言,这类作文比较适合采用“层进式”结构,按照“引述材料,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提倡议或号召”的步骤来展开。

2、借题发挥——就事析理

借题发挥是指借着某件事情为话题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把握题意后的所做的扩展、挖掘和提升。借题发挥不能超出材料允许的范围,角度可以不同,但要回答共同的问题—母体,关注核心信息,不能信马由缰。所谓就事析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充实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中止在就事论事上,而应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标。就事析理,写法上还要求“启齿要小”,抓住一个题目,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需从“小”中评析出小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就事析理类材料作文要求:既要有评,又要有析,即既要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又要有深入、透辟的剖析给予支撑。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以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局限。它贵在联系实际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显示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落入了空谈道理、古今中外事例一大堆、名言警句几大筐、表面雄辩,其实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窠臼。

写就事析理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引——议——联——结的基本步骤来进行。引——就是引用材料,得出观点。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观点就可以了。还有,更不应整段地照抄原文,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引要简洁,并且据材料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议—— 就是分析材料,确立观点。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议,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在此部分千万不能脱离材料提出观点,而要结合事例作针对性分析,然后得出观点,且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如果只有对材料的分析和议论,只有自己的一己之见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由材料内容联系到一定的社会现实。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或相反的现象。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那么如何联系实际呢?如果是正面材料,可以联系身边与之类似的正面事例,分析其意义,肯定其价值,提出如何才能推而广之的建议;也可以联系与之相反的反面事例,指出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提出矫正之措施。如果是反面材料,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联系实际,展开分析。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还可总括议论,激励劝勉,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结尾要精简,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2.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高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是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例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 “活动走样的根源”这个角度进行思考: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

据此,可以从“拒绝浮躁心态”“回归事物本真”的角度来确定论点。再如,面对中国“土豪现象”,我们也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思考土豪们“大把花钱为哪般”: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中国“土豪现象”也不例外,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其本质来讲,这是物质主义或金钱至上的一种表现,其心理根源主要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希望以金钱和财富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以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和追捧。还有一些人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想改善生活,于是乎也大把地花钱。

如此思考论述,就使得文章立意深刻,不致人云亦云而肤浅地一味批驳“土豪现象”,将土豪“一棍子打死”。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平常我们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讲道理、作分析时,观点过于偏激,总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对某件事情要么大吹特吹,要么全盘否定——这样就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例如,针对“近年来各地惊爆小学生梦想长大后当吃货、当土豪、当高官等实惠理想”这一时事材料,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审题立意。首先,从正面立意:

应当理性地看待此种现象——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惊叹与担忧。这是“童言无忌”的最好诠释,是“言为心声”的最好见证。孩子们只是说出了他们的真实而淳朴的想法而已,值得我们用心呵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指责那些想成为“吃货”“土豪”“高官”的孩子。我们必须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小学生的“实惠”理想,在肯定他们这些理想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道德观,教育他们如何通过正当途径成为“富豪”“高官”……

然后,从反面立意:从此类事件中引发对“励志”教育的反思

——虽然我们不必因小学生的理想过于“实惠”而惊叹与担忧,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种现象为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理想不再“高大上”,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励志”教育的物质化、功利化和庸俗化。

又如,针对“春节抢红包热潮”这一时事材料,我们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构思行文。

从正面角度立意,针对许多人对抢红包的贬抑观点,提出此事值得点赞之处——科技创新传统,值得点赞:

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抢红包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网上发放红包是现代企业运用先进科技和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商业形态和营销模式进行的改变、促进与创新。我们平常都强调社会要创新,都说要有互联网思维,今年(2015年)的红包大战,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创新,是对传统节日进行互联网式的改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参与红包大战,否则就落伍了。

从反面角度立意,针对很多人由于沉溺于抢红包而淡漠了亲情与友情的现实,提出“感情胜过红包,防止走偏”的观点:

春节抢红包,全民狂欢,乐此不疲。然而,在享受抢红包的惬意与激情、快乐与温馨的同时,务必理性对待红包文化,防止走偏。互联网红包固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然而无论如何也无法代替传统的春节红包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与满满的祝愿。抢红包作为过年方式的创新,与其它新民俗一样,如果不能稳固亲情和友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还是会被抛弃。

三、明确主体作分析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它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

例如,针对“高考作文原型遭人肉”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教育反思的角度来立意: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品格教育做得怎样?当下的高中教育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品格比分数更重要;人格的缺陷比知识的缺陷更可怕;别在人生的考试中不及格。

从维护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立意:我们需要规范“人肉”搜索:什么部门、什么人可以进行“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之后又该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暴力;规范“人肉”搜索;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从事件的起因的角度来立意:为什么这道作文题会引发考生的极大不满和愤怒?高考作文题命制如何体现“教育公平”?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作文的目的;作文如何接地气;作文与语文教育。

又如,针对“青岛天价大虾”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商家的利益来看:商家唯利是图,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采取欺诈手段实施宰客行为。这样的短视之举,不仅损害了自身的诚信,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城市形象。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短视行为与长远目标;诚信与利益。从消费者的态度来看: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是该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是应该勇敢站出来、与商家“较真”,结果完全不同。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沉默与较真;忍让与斗争;侵权与维权。

从相关部门的反应来看:当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侵犯而寻求有关部门帮助时,有关部门要么反应迟缓,要么互相推诿。正是因为监管缺位或不力,才使得诸多不良事件屡禁不止。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突击式“严打”;呼唤有效监管;根治宰客现象。从事发地的角度来看:“天价大虾”事件曝光后,又爆出“天价蟹”事件,一时间青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好客山东”亦受连累。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城市形象广告;细节胜于口号;恶事传千里。

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这也应当是时事类作文的考查目标之一),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例如:针对英国“中式教育”实验这一事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做出如下论述: 无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抑或个人,当我们发现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时,首先应当敢于正视和剖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其次,应当大胆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勇于实验——即使“拿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优劣共存;最后是通过实验,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和参考。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拓展议论: 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它的优劣,切勿片面地做出评价,更不可盲目跟风。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个体,一项事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方法。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直至走上不归路。

篇3: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表演和戏剧中的“角色”表演不尽相同。戏剧中所提到的“角色”是指演员运用自身的身体所扮演的剧中的角色, 重在演。戏剧中的“角色”不是剧中的人物, 因为剧中人物没有经由演员的扮演。演员不是一个角色, 因为演员是一个从事扮演的人, 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扮演是演“自己”, 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 也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但是这个本色包含了出演的人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等方面。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将“角色”置于规定情景中, 并要对不同的规定情景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 现在心理学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 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1]

主持人所充当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 而应该是复合型的, 他所承担的角色应该具有个人性、媒介性以及社会性。主持人应该是融入受众的, 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老师, 既是记者又是演员, 但它又有别于这其中的每个个体。至于主持人能不能表演, 要不要表演并不单纯地由主持人的角色而决定的, 或者说主持人的表演最终由主持人复合角色中的某个比较突出的角色类型而决定的。因此, 在对主持人的理解和定位一定要在具体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情境中, 要结合不同类型的栏目或节目风格来分析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二、新闻时事类主持人角色定位

新闻时事类节目着眼于当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并且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 需要凸显权威, 它把访谈现场作为时事分析和发表意见的公共空间, 访谈嘉宾多为此类问题的相关专家、学者, 在交谈的过程中, 逐渐廓清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关背景以及社会的影响和事态发展的趋势预测。相对于新闻深度报道或新闻评论节目来说, 新闻时事类访谈节目的观点弹性更大, 往往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和相互激发, 舆论的表达形式也相对随意, 口语化的交谈使节目充满了个性化的表达和语言状态。辩论型谈话节目对主持人和嘉宾的要求都很高, 在交谈过程中主持人并不是直接参与到讨论中, 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控制谈话局面和控制话语权的平衡、公正、客观。

《时事辩论会》是凤凰电视台的一档语言类节目, 每天都有热点话题, 聚集不同区域, 不同行业, 背景迥异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深入探讨、小组辩论的形式, 在时事辩论会展开观点交锋。其主持人队伍程鹤麟、刘庆东、黄海波, 各司其职, 能很好地掌控节目的进程与节奏, 话语权的衔接也天衣无缝。他们犀利精彩、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不同话语权中, 使得节目妙趣横生。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话语的倾听者和节目的掌控者, 悉心听取各方意见, 并能抓住所听重点发问, 将话题推向一个深度和高潮, 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辩论会现场激烈气氛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

新闻时事类访谈类节目除了《时事辩论会》这种以辩论的形式, 邀请嘉宾与现场观众讨论最新时事热点、社会话题之外, 还有一种是选择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新闻当事人和知情人, 或者是具有争议的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作为嘉宾源, 这个时候, 主持人就往往充当了记者的角色, 与受访嘉宾面对面, 从而步步深入, 挖掘出嘉宾身上的新闻价值, 如央视的《面对面》。

对于王志来说他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主持人, 还是制片人。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中, 几乎都有王志的身影。《面对面》是一档新闻人物的专访节目。嘉宾是节目的一面, 王志则是另一面, 而是不可缺少的一面。作为节目的制片人, 王志几乎每期节目都参与到节目的选题策划中, 《面对面》选题对象永远不会出现枯竭的时候, 只要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 涉及某个新闻事件, 处于社会舆论漩涡的中心, 一般都会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不一定像《艺术人生》那样, 采访的艺术家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面对面》讲求的是新闻的真实性,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有人的参与, 《面对面》正是通过代表观众发问, 深入采访新闻人物, 从而对大限度地接近新闻背后的真相。

王志在每期《面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都会大量地准备被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 只有深入地了解嘉宾相关情况, 才会以一个平等视角面对被采访嘉宾, 不卑不亢, 实现采访目的, 才会取得嘉宾的信任, 激起他的倾诉欲。《面对面》的节目形式很纯粹, 都是演播室的面对面访谈和外景采访的画面相结合, 外景画面多展示新闻事件的背景和过程, 演播室的访谈则是讲述细节和感想。

除了制片人的身份外, 王志在采访过程中, 更像是一个记者, 探寻质疑不仅是王志的主持风格, 更是职业人对待新闻的一种严谨的态度。质疑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层层剥茧, 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在节目中这种质疑, 是吸引受众视觉资源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王志将这种质疑物化在采访过程中, 将大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步步紧逼, 让嘉宾觉得主持人对这一新闻事件已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并且也有细节探寻的渴求, 自然而然地产生倾诉欲。节目往往收到很好的收视效果。好的访谈节目也离不开好的嘉宾, 当王志碰到棋逢对手的时候, 总是最兴奋的时候, 他曾说:“这就像两个太极高手用内功在过招, 互相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酣畅淋漓, 简直可以用通体通泰来形容。”[2]

三、新闻时事类主持人承载的责任

新闻节目主持人, 从宏观上来讲, 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 绝不是扮演个人, 更多的是社会层面的。一方面, 他具有独特性, 主持人前提必须是鲜活的个人, 而后才具有社会属性, 职业身份, 一个具备主体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主持人他所传递的信息才是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针对性的;另一方面, 新闻主持人又不仅仅是自己, 还代表着一个媒体, 代表着一个栏目, 更代表着党和一级政府, 所以, 责任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346.

篇4: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笔者结合自己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以2013年以来受《文道》杂志“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點具有启发作用”这一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例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事件反映的本质来思考——中国的这些吉尼斯纪录除了场面宏大外,大都缺乏个性与创造性。而且,热衷于数量与规模,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内涵”与“质量”的不足。所以,在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拒绝炒作与跟风。

还可以从“活动走样的根源”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据此,可以从“拒绝浮躁心态”“回归事物本真”的角度来确定论点。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平常我们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讲道理、作分析时,观点过于偏激,总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把话说得太绝对;对某件事情要么大吹特吹,要么全盘否定。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

例如,针对“近年来各地惊爆小学生梦想长大后当吃货、当土豪、当高官等实惠理想”这一时事材料,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审题立意。首先,从正面立意:应当理性地看待此种现象——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惊叹与担忧。这是“童言无忌”的最好诠释,是“言为心声”的最好见证。孩子们只是说出了他们的真实而淳朴的想法而已,值得我们用心呵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指责那些想成为“吃货”“土豪”“高官”的孩子。我们必须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小学生的“实惠”理想,在肯定他们这些理想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道德观,教育他们如何通过正当途径成为“富豪”“高官”……

然后,从反面立意:从此类事件中引发对“励志”教育的反思——虽然我们不必因小学生的理想过于“实惠”而惊叹与担忧,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种现象为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理想不再“高大上”,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励志”教育的物质化、功利化和庸俗化。

三、明确主体作分析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

例如,针对“高考作文原型遭人肉”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教育反思的角度来立意: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品格教育做得怎样?当下的高中教育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品格比分数更重要;人格的缺陷比知识的缺陷更可怕;别在人生的考试中不及格。

从维护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立意:我们需要规范“人肉”搜索——什么部门、什么人可以进行“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之后又该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暴力;规范“人肉”搜索;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又如,针对“青岛天价大虾”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商家的利益来看:商家唯利是图,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采取欺诈手段实施宰客行为。这样的短视之举,不仅损害了自身的诚信,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城市形象。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短视行为与长远目标;诚信与利益。

从消费者的态度来看: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是该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是应该勇敢站出来、与商家“较真”,结果完全不同。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沉默与较真;忍让与斗争;侵权与维权。

从相关部门的反应来看:当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侵犯而寻求有关部门帮助时,有关部门要么反应迟缓,要么互相推诿。正是因为监管缺位或不力,才使得诸多不良事件屡禁不止。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突击式“严打”;呼唤有效监管;根治宰客现象。

还可以从事发地的角度来看:“天价大虾”事件曝光后,又爆出“天价蟹”事件,一时间青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好客山东”亦受连累。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城市形象广告;细节胜于口号;恶事传千里。

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这也应当是时事类作文的考查目标之一),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例如,针对英国“中式教育”实验这一事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做出如下论述:无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抑或个人,当我们发现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时,首先应当敢于正视和剖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其次,应当大胆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勇于实验——即使“拿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优劣共存;最后是通过实验,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和参考。

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拓展议论: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它的优劣,切勿片面地做出评价,更不可盲目跟风。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个体,一项事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方法。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直至走上不归路。

又如,针对地铁“凤爪女”、“瓜子男”事件,我们除了从事件发生的根源提炼出“文明常识”、“文明习惯”等话题之外,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提炼出“道德自觉”、“违规成本”、“法律成本”等话题。据此,可做如下论述:纵观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我们发现,如果只停留在道德说教或谴责上,而没有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是很难见效的。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能自觉遵守公约和守则的。可是,因为违规成本过低,不少人依旧我行我素,置公约和守则于不顾,屡屡挑战道德文明。须知,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道德自觉和法律处罚的共同维护。

当然,以上所说四种方法并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在对时事类作文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的构思时可以综合运用其中两种以上的方法。

篇5: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以“身份认同与高考作文”为主题,一起来探讨一下时事类材料作文的立意及提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有三。

第一,了解时事类材料作文的题目类型。类型有两种,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掌握时事类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较之寓言类、事迹类材料略有不同。时事类材料属于有新鲜感的热门话题,这一类材料往往有官方媒体强大的话语支撑,在立意多元化的同时,还有立意主流化倾向。把握这类材料的立意方向,离不开我们平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主流话语的领悟。而我们最终成型的作文又与官媒刊登的社论有很大区别,打腹稿前我们就要明确定位自己作为写作者的特殊身份。主流话语这一块,两周前我们已经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学习。身份认同这一块,我们需要做一些片段写作练习。

第三,能够运用恰当表述完成立意合理的时事议论文。以我们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复习进度,这个目标有望在三周后实现。

本节课的主要活动是审题和改写。我们会接触几道练习过的试题,也会遇见没写过的题目。这中间有高考真题,也有近期的重要模拟题。课堂上我们要试着进行片段改写一段,试做模拟题一题,完成标题及开头的撰写。

师:我们先来看2015年课标一卷的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的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过解读,赞成女儿的做法,在信中会给予肯定,并且会从亲情与道德的考量中进行分析。当年有考生在文章中后部上升到法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意识予以深化,真不错。这一材料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我们写这篇作文时可以参考官媒社论的通行体例,五段式。首先是“摆”,摆出材料的主要现象,甚至可以附带上类似的新闻,以体现论述对象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备了一定的共性。阅卷人看到了你可以由此及彼,心中会肯定、赞许你对社会热点持续关注的热情。其次是“挖”,挖出事件的本质根源,直面问题。这两点做好了,你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会十分精彩,显得下笔老到。清明节之前我也讲过,不要求同学们都掌握这种方式,如果你觉得面对材料无法联想起同类事件,不妨还是用传统的三段式。哪三大部分?

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是的,时间不足一小时的情况下,用传统方法更稳妥些。但无论你用哪种方式架构起整篇文章,你的行文思路是固定的,是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说理?

生:就事说理。

师:是就事说理。请大家务必记清楚。过多地纠缠于事,一千字以内的文章是不容易形成完美的结构的。女儿举报父亲的事情我们在开头概述之后,要平缓地进入说理为主的文章主体部分。亲情道德观是一个不错的理,值得参考。

师:去年的全国卷关注了时事,我们才考过的合肥二模也延续了这一着眼点。对“羊上列车”一事,你怎么看?请回忆我们的共识。

生:制度下的人性。

师:是的,和我们月考前遇到的极端天气下教育局停课事件可同等对待。有同学深化部分触及了和谐社会,也很好。

看一下考场作文开头的常用方式。这是合肥一中某资深阅卷人推荐的范文,我仅节选了开头部分。同学们观察一下,是不是我们很早以前提到的开头模式。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小猫看见鸭子在水中捉鱼的方式,很是羡慕,便到河边仿效鸭子捉鱼法,结果被水浪拍入水底。哪位同学来讲讲范文的这一段话的开头有哪些组成部分?

生1:有对作文材料的概述,并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

生2:开头很简洁,很快就导入了文章主体部分。

师:很好!以这篇范文看,之前的某同学的三段话的开头就不仅冗长,简直是不符合考场作文的潜在要求。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就二模试题和某同学写的开头,快速改写出一段话的开头。

生自主改写。

师巡视,寻找恰当的改写。

师:很多同学写出了这样简洁有力的开头。列车员心系百姓,默许了大山里的贫民把羊带上火车,运出去卖钱养家,不仅体现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与支持,也彰显出以人为本制度下的脉脉温情。这样的改写是恰当的,这样的开头比较符合考场作文的通行做法。

我这里的分析有点庸俗了,写高考作文,毕竟属于高考考试的一部分,是答题,不是创作,所以得注意自己的身份。我认为我们需要明确的身份是――“三生”有幸。我们是考生,所以行文时要注意符合通行规范,之前讲到的三段论、五段论、就事说理法、材料加观点开头法等,便都是基于考生身份提出来的。同时,我们还是学生。学生云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也。因此人品不能不高尚,立意不能不健康,要紧随主流舆论导向。第三,同学们还是后生,是晚辈,行文时表达要得体、真诚,不要言论过激,搞什么呼天喊地,也不要搞什么呼告式的称兄道弟。明确了这一身份,我们看看全国一卷的这封信,网上流传的所谓“范文”,看看他的结尾要怎么动。

生:气势有点盛,仿佛长辈对晚辈说话,一副过来人的口吻。

师:所以信都写到了结尾处,不妨将称呼改为陈姐姐、陈家大姐这样的口吻,把赞许的语气改为钦佩的。

师:时事类材料作文题目一般有两种设问方式,一种是提供或提醒角色的身份,一种是很含糊地问一句,你怎么看。问我怎么看,我们一般是根据我们的身份……

生:考生、学生、后生的身份去看。

师:提供角色供我们选择的,我们能想起极端天气下突然停课的那则作文,要求从教育局、家长、学生三种身份中选择其一。还有这一篇,嘉兴一模的作文题。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先想一想立意怎么立。

生1:对故宫卖萌一事,我认为还是应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这则材料点击了时代热词――“创意”。

生2:就事说理的话,引申出的大道理是改革创新,能想到总书记说到的“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

生3:创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排在首位,政治课上我们也接触过不少。

师:很准确。那么题目让我们选择一个身份,对我们来说,这是明确要求,潜在要求一定是考生、学生、后生身份。同学们请尝试拟写标题和第一段,为这篇作文开一个好头。

学生互评习作,教师总结。

师:高考作文主要涉及三类人。命题人会严密把握时代脉搏去设计题目,他们是时代代言人。阅卷人会严格把关考生的作文主题,我省作文评分的总体思路还是传统的立意赋分法。而我们写作者,请注意自己的“三生”身份。郑州二模这次的作文题也是时事类材料,立意上很有迷惑性,我们下节课将进行分析。

篇6: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

第一,了解时事类材料作文的题目类型。类型有两种,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掌握时事类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较之寓言类、事迹类材料略有不同。时事类材料属于有新鲜感的热门话题,这一类材料往往有官方媒体强大的话语支撑,在立意多元化的同时,还有立意主流化倾向。把握这类材料的立意方向,离不开我们平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主流话语的领悟。而我们最终成型的作文又与官媒刊登的社论有很大区别,打腹稿前我们就要明确定位自己作为写作者的特殊身份。主流话语这一块,两周前我们已经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学习。身份认同这一块,我们需要做一些片段写作练习。

第三,能够运用恰当表述完成立意合理的时事议论文。以我们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复习进度,这个目标有望在三周后实现。

本节课的主要活动是审题和改写。我们会接触几道练习过的试题,也会遇见没写过的题目。这中间有高考真题,也有近期的重要模拟题。课堂上我们要试着进行片段改写一段,试做模拟题一题,完成标题及开头的撰写。

师:我们先来看2015年课标一卷的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的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过解读,赞成女儿的做法,在信中会给予肯定,并且会从亲情与道德的考量中进行分析。当年有考生在文章中后部上升到法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意识予以深化,真不错。这一材料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我们写这篇作文时可以参考官媒社论的通行体例,五段式。首先是“摆”,摆出材料的主要现象,甚至可以附带上类似的新闻,以体现论述对象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备了一定的共性。阅卷人看到了你可以由此及彼,心中会肯定、赞许你对社会热点持续关注的热情。其次是“挖”,挖出事件的本质根源,直面问题。这两点做好了,你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会十分精彩,显得下笔老到。清明节之前我也讲过,不要求同学们都掌握这种方式,如果你觉得面对材料无法联想起同类事件,不妨还是用传统的三段式。哪三大部分?

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是的,时间不足一小时的情况下,用传统方法更稳妥些。但无论你用哪种方式架构起整篇文章,你的行文思路是固定的,是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说理?

生:就事说理。

师:是就事说理。请大家务必记清楚。过多地纠缠于事,一千字以内的文章是不容易形成完美的结构的。女儿举报父亲的事情我们在开头概述之后,要平缓地进入说理为主的文章主体部分。亲情道德观是一个不错的理,值得参考。

师:去年的全国卷关注了时事,我们才考过的合肥二模也延续了这一着眼点。对“羊上列车”一事,你怎么看?请回忆我们的共识。

生:制度下的人性。

师:是的,和我们月考前遇到的极端天气下教育局停课事件可同等对待。有同学深化部分触及了和谐社会,也很好。

看一下考场作文开头的常用方式。这是合肥一中某资深阅卷人推荐的范文,我仅节选了开头部分。同学们观察一下,是不是我们很早以前提到的开头模式。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小猫看见鸭子在水中捉鱼的方式,很是羡慕,便到河边仿效鸭子捉鱼法,结果被水浪拍入水底。哪位同学来讲讲范文的这一段话的开头有哪些组成部分?

生1:有对作文材料的概述,并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

生2:开头很简洁,很快就导入了文章主体部分。

师:很好!以这篇范文看,之前的某同学的三段话的开头就不仅冗长,简直是不符合考场作文的潜在要求。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就二模试题和某同学写的开头,快速改写出一段话的开头。

生自主改写。

师巡视,寻找恰当的改写。

师:很多同学写出了这样简洁有力的开头。列车员心系百姓,默许了大山里的贫民把羊带上火车,运出去卖钱养家,不仅体现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与支持,也彰显出以人为本制度下的脉脉温情。这样的改写是恰当的,这样的开头比较符合考场作文的通行做法。

我这里的分析有点庸俗了,写高考作文,毕竟属于高考考试的一部分,是答题,不是创作,所以得注意自己的身份。我认为我们需要明确的身份是——“三生”有幸。我们是考生,所以行文时要注意符合通行规范,之前讲到的三段论、五段论、就事说理法、材料加观点开头法等,便都是基于考生身份提出来的。同时,我们还是学生。学生云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也。因此人品不能不高尚,立意不能不健康,要紧随主流舆论导向。第三,同学们还是后生,是晚辈,行文时表达要得体、真诚,不要言论过激,搞什么呼天喊地,也不要搞什么呼告式的称兄道弟。明确了这一身份,我们看看全国一卷的这封信,网上流传的所谓“范文”,看看他的结尾要怎么动。

生:气势有点盛,仿佛长辈对晚辈说话,一副过来人的口吻。

师:所以信都写到了结尾处,不妨将称呼改为陈姐姐、陈家大姐这样的口吻,把赞许的语气改为钦佩的。

师:时事类材料作文题目一般有两种设问方式,一种是提供或提醒角色的身份,一种是很含糊地问一句,你怎么看。问我怎么看,我们一般是根据我们的身份……

生:考生、学生、后生的身份去看。

师:提供角色供我们选择的,我们能想起极端天气下突然停课的那则作文,要求从教育局、家长、学生三种身份中选择其一。还有这一篇,嘉兴一模的作文题。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先想一想立意怎么立。

生1:对故宫卖萌一事,我认为还是应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这则材料点击了时代热词——“创意”。

生2:就事说理的话,引申出的大道理是改革创新,能想到总书记说到的“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

生3:创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排在首位,政治课上我们也接触过不少。

师:很准确。那么题目让我们选择一个身份,对我们来说,这是明确要求,潜在要求一定是考生、学生、后生身份。同学们请尝试拟写标题和第一段,为这篇作文开一个好头。

学生互评习作,教师总结。

师:高考作文主要涉及三类人。命题人会严密把握时代脉搏去设计题目,他们是时代代言人。阅卷人会严格把关考生的作文主题,我省作文评分的总体思路还是传统的立意赋分法。而我们写作者,请注意自己的“三生”身份。郑州二模这次的作文题也是时事类材料,立意上很有迷惑性,我们下节课将进行分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例文】相关文章: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07-16

新闻时事演讲05-22

最新新闻时事06-08

新闻时事评论范文05-24

时事新闻主要内容07-16

中国最近时事新闻05-14

时事英语新闻入学06-10

时事新闻高中政治论文04-19

本周时事政治新闻06-23

时事政治新闻热点07-16

上一篇:职场礼仪汇总下一篇: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