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4-05-04

王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精选3篇)

篇1:王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

“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责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任课教师逐渐脱离学生教育的轨道;很多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高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

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学生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领,不仅在学习层面,在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更需要得到关心与帮助,学生的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教师长期处于“教书匠”的状态,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全部价值与意义,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同时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职责的相对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全员育人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愈发严重的问题:

一、首先来了解三大步励志教育五个环节:

1、朗读励志信:每天早上6:10,中午2:06,晚上6:10朗读,要求全体起立 挺胸抬头 双手捧信齐声朗读;

各班统一要求:把心双手捧到眼睛正前方,大声朗读,饱含自己的情感; 班主任下周要进行严格检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年级要进行朗读励志信评比,颁发奖状;刘金良、王献生负责;

2、成长记录册:每天晚上9:30利用5分钟的时间填写成长记录表;下定决心、认真书写;成长记录的要求:只记成功,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每天点滴记录,促进自我成长.导师每周一次检查并批阅、反馈;

3、班主任周日晚励志班会;一般以后每周日晚6:30校园新闻后各班召开“励志班会”,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务必熟悉课件,精心准备。

4、每月一次的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

5、每月一次的家长交流;在成长记录册的最后有一页“家长交流”,每次放月假后把成长记录册带回家里,让家长填写;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义:

全员育人导师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全面育人的责任。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导师工作三大步:

第一步,每天批阅一次成长记录。对于学生填写的成长记录,要求导师每周批阅1-2次,鼓励多批多阅。批阅时,要求导师要善于发现与呵护学生的优点、特长和进步,给予学生肯定、赏识和鼓励。

第二步,每月进行1-2次小组活动。导师要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每月组织自己所带的小组,进行一到两次活动,活动要体现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的主题围绕励志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课题组统一安排。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游戏和比赛,可以是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还可以是心理拓展训练。

第三步,每月做好三个典型学生的工作。导师每月对小组内的三个学生重点做好工作,工作方式可以是谈心、家访,或者其它。

三、具体安排:

1、各班班主任已经将组分好,并注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相关表现,年级组将其整理已发到每位老师手里,请于本周六前利用课间、10—10:30、6:10—6:40或学科自习等时间与本组学生会谈一次,初步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小组的组长及每周成长记录册的收发时间;

2、各位老师在熟悉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导师指导”,批阅成长记录不在于长短,而是让学生能感受到导师的真心、真情及对自身问题实实在在指导;力争对学生产生触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约束自身的行为;

反思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多的是态度目标等说教式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夸夸其谈的大道理,学生早已“被教育”了多次,而学生更想知道如何学、怎样学?因此,在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上,我们侧重于指导学生“会学”,而会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完善的学习方式。

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导师可从学习必备的七个习惯和六种学习方式(七大习惯——制定计划,尝试记忆、课前预习、动笔多练、归纳联系、循环复习、适应教师;六种学习方式——独立与合作、被动与主动、接受与探究)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学习习惯,修正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

同时在三大步励志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向上、天天向上的氛围中,处在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自然是很好的以自信心教育为主的励志教育,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也要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前者的主要做法是“夸”,后者的主要做法是“批”。对于这两个字,导师要认真把握,夸是夸学生人好做的事也好,批是批学生做得事不对(人依然好)。夸对人,批对事。告诉学生,做事情要负责,违章必罚违法必究。

在活动中即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本科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3、年级组将定期检查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和开展学生座谈,了解导师与学生互动及指导情况,评选出优秀导师,上报教学处和学校网站,作为教师评优争先的标准之一。

4、小组活动一般每月统一开展一次,以导师与本组的学生一起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年级组会提前设计部分游戏,导师也可自行组织;

5、每位老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每班选出2个典型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上课状态和日常表现;建议从临界生中选择,会后报给我;下次月考后根据进退步情况进行统计,并作为 “优秀导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附:一位老师写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总结”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自从我们年级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与18位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也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我将本阶段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全员育人开始以后,我分别给每个班分给我的6个学生召开会议,确定小组的组长,给他们提出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单位和电话以及宿舍号。在第一时间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小组育人活动的展开。

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我对联系的18名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长,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能确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每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根据他们的所写所想所感,及时了解每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这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他们写的批语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经过沟通后,几个原来认为写成长记录无用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得与失了。

三、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点评每一位同学在上周的表现,然后让组内成员互相表扬,比如说一下在上周中你认为那些同学比较努力,他怎样努力了等等。这样有些同学受到了表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而另外的同学也会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积极上进。

四、在开展小组活动这个项目上,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向他们学习。

全员导师制在我校刚起步不久,效果已经凸现,我坚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成绩。

总之:以我们教师的真心、真意、实际行动来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我们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主要目的,希望各位老师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批阅成长记录,与同学们交流,谢谢大家!

篇2:王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三沟学区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三沟学区校长、党总支副书记王振杰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也是当前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天,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沟学区的教育实践活动,整个活动从1月开始到9月基本结束。在此,我就学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几年来我学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迈入县优质学区行列,但学校管理还不够严细、教师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教育质量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突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保持与广大师生、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学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如何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

1、要准确把握集中解决“四风”问题

中央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四风”是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大问题,抓住了反对“四风”,就抓住了干部群众的关注点,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要充分认识 “四风”的危害性和顽固性,结合学校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以及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建设中表现出的实际问题,抓住要害,深刻剖析根源,拿出可行办法,真正解决问题,实现学校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和工作作风的明显改进。

2、认真贯彻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

总书记在全党动员讲话中明确提出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并对这4句话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照镜子”,主要是对照党章、查找差距;“正衣冠”,主要是正视问题、改正缺点;“洗洗澡”,主要是听取意见、自我批评、相互批评;“治治病”,主要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就是要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我们一定要系统理解、准确把握总要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树立起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将总要求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实现真转真改,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步骤安排

中央明确提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分阶段、不搞转段,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要把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起来、衔接起来,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全县教育系统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统一部署、依次推进、压茬进行的办法展开,集中教育时间不少于3个月。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教育实践并重,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正风肃纪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使每个环节的要求环环相扣、有机衔接、互相贯通。

一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动员部署,突出“四个讲清楚”。突出“讲清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讲清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点要求,讲清楚本单位开展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讲清楚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具体要求”。学习教育,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围绕学理论、比思想武装牢不牢,学党史、比宗旨意识强不强,学典型、比履行义务好不好,深入搞好学习教育。集中开展七项教育。即理论宣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纪党规教育、实践体验教育、开展典型宣讲教育、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听取意见,开展“访师生、近千家、集建议”活动。学区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区走访学校;学区机关及各校班子成员要通过走村串户等方式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呼声,开展家访活动;采取民主评议、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寄发信函、调查问卷、网络征集等方式,广泛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帮助找准“四风”突出问题。对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二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师生提、自己找、领导点、同事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师德师风、教育收费、学风校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组织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

生活会,会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会中要大胆开展自我批评,真诚开展交流谈心,相互提醒、相互警醒;会后要形成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

三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重点是针对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建立起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真正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长期自觉的行动。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实践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科学决策、民主管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团结师生、服务师生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多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做好事。

三、把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校整体工作有机结合1、整章立制,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学区始终把校长的理念更新和业务学习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求学区班子成员和各校校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纳新信息,树立新理念,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政治上不落伍,思想上不滑坡,观念上不滞后,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切实提高了校长和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反馈的情况,学区组织各校校长、教代会成员及时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剔除不合理条款,充分体现人文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了用制度来管理人、规范人的目的。

2、狠抓落实,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精细化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各门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学区统一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二是不断加强了教学过程监管。结合各校实际,开学伊始,学区班子成员分教学片深入学校检查督促开学启动工作,及时督查整改,确保了教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

3、高度重视,坚持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工作是压倒一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教学秩序稳定等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校要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组织进行逃生演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实现校园安全零事故。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沟学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从基层学校抽调一名老师到学区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加强对各单位活动的指导和督导。各校(园)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并精心组织落实具体实施方案,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2.抓好统筹安排。要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学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与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活动中,既要认真落实上级统一部署,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结合各校工作实际,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工作,使“自选动作”有特色。

3.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精神上来;大力宣传各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篇3:王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动员会上的讲话

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小学品社课题组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滨州市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王书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国不可一日无明君,校不可一日无好长。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学识渊博,思维敏锐,对‚教育‛的内涵、实质、真谛有清醒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公平、公正,熟知并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为每个员工的事业发展搭建宽敞的平台;应该有敦厚长者的胸怀,宽以待人,作风民主,以人格力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著名教育家、校长陶行知先生如是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即校长的教育思想、理念、管理水平、人格魅力决定着学校质的发展和学生质的未来。可见校长应具有更高的自身素养。现代教育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校长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包含品格素养、领导素养、业务素养。校长的自身素养,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感召、导向、示范作用,又将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有序、规范、高效地实施。所以,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臶,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有一位好校长才会有一所好学校‛。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新的德育管理运行模式.近年来,虽然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中小学教育要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但由于学校要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对成绩的期待,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家长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业绩评价,以至于学校‚重学科教学管理、轻健康人格培养‛的惯性依然强劲,教师‚重学科专业技能培养、轻德育艺术水平提高‛的现象仍很突出。与此同时,不少学生面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业绩期望,承受着业绩带来的巨大压力,普遍出现了素质偏失,文明素养欠缺,心理状态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此,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建立发展性评价管理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德育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重学业成绩、忽视人格成长;重视群体共性、忽视个性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为了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育,更不能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之后,才对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指导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应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而且要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在提倡‚全员育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德育潜能,利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指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将素质教育的时空,能更广泛地覆盖学生的生活,使素质教育生活化、情境化。

3、农村中学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需要更多的学校人力资源

心理健康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化‛,沟通交流缺乏‚人性化‛,行为示范缺少‚文明化‛,往往教育方式单

一、粗暴,更有不闻不问——部分学生存在着‚八小时外,教育缺失‛的现象!不少学生焦虑、孤僻、自卑、自私、自闭等心理问题十分突出,且具有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这就要求学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去全面、科学的指导学生生活,及时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们设想,在班级管理班主任责任制的基础上,将班级(或校内)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专业素养的的课任老师聘任为班级‚学生成长导师‛,成为班主任的助手和参谋,与班主任‚多维度‛的共同承担学生教育责任,并遵循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求实的工作原则,以区别于班级授课的形式,更多地在课外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小组式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拓展师生间自然、平等、和谐交流的时空,以分解班主任德育压力,形成新的教育合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化、个性化、亲情化及有效性。

4、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德育管理模式

新的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品行、健康人格的培养等方面全面负责。为了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在保持班级班主任责任制基础上,班级的每位课任教师均担任‚学生成长导师‛,配合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届时,学校也将对这些‚导师‛进行全方位的(不局限于教学质量)工作考核,这样就会大大增强普通课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兼顾渗透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教育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从而自觉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课题研究所达目标。

1、课题总目标:

通过研究,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组织有效程序,形成德育教育良性循环发展,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导航,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性。

2、具体目标:

①通过研究,明确德育工作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育人为本‛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年规划实施纲要》精神;

②转变校长工作观念,变校长管理学校为校长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学校长足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③以少先队为管理核心,不断探索‚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改革的路径,改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和程序,提高‚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与社区、学生家长、社会团体等共同构建和谐组织机构,搭建德育工作平台,汇集多方力量,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广阔的阵地基础和工作基础;

⑤建立导师评价机制,创建科学评价量表。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⑥以德育管理机制文化体系创建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性,推动学校向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发展。

⑦丰富和完善德育《幸福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学校全员‚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变‚教书‛为‚教人‛的大德育思想。

(二)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开足、开齐、开全的‚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德育《幸福课程》实施为途径全面启动研究,在分析影响‚教书+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员育人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的分析,重点探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有效策略。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教育演讲故事、研究报告等形式探索经验和做法,建立一套完整的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理论体系,指导德育工作实践;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获得职业幸福感;并为学生开辟幸福航道。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最新发展。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以致力于人的最大发展为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强调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全员育人的理念就是立足于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因而不能依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必须依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长,实施教育教学,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智能。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班级导师在与学生和谐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对各类学生的学业辅导,负责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人的知识与能力是通过认知主体对新旧经验的主动构建实现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责任是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人格的具体环境,导师制使这种责任的落实成为工作的具体内容,在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环境内,班级导师可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建构理想人格。

④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每一位学生都应受到关爱,主张‚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德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师制管理的理念就是使宿舍内的每一层面、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关爱。孔子主张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学生‚亲其师方信其道‛,班级导师制管理的基本切入点就是建立自然、亲切、博爱的导育关系。

⑤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而这个生活世界也正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回归这个生活世界,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才能使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学习成长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道德教育要在生活的情景中实现,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培养,以‚加强课外指导‛为切入点的班级导师德育管理,就是立足于‚德育生活化,德育情景化‛。

2、实践价值。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的愉悦心理的产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群体间和谐友好的合作,积极心态的产生,离不开个性的关爱、激励,也有赖于有效、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

目前,关于中小学阶段的学校德育管理,国内已有‚德育导师‛或‚全员导师‛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已见到的经验报道看,一般的中小学阶段的‚导师制‛管理,或只侧重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管理,即‚德育管理‛;或实行‚导师资格认定‛制,即任课教师经过认定‚合格‛之后才能担任导师,教师达不到‚全员‛参加。总之,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阶段的‚导师制‛德育研究,还缺少将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员导育、课程教学与人格修养三者完全结合的‚全员育人导师制‛ 管理模式研究,关于新形势下学校的优化德育管理,还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成功实验。

本课题立足于现阶段学校内部德育管理,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优化管理的高效德育措施,解决目前小学教育重学业导育,轻生活指导、品性修养指导的现象,在现行的班级内部实施 ‚全员育人学生成长导师制‛管理。这对实施德育管理个性化,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均为市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育科研经验丰富,在教学改革中成绩突出,理解课题内涵,研究兴趣浓厚,在课题开题论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学校教师承担省、市、县各级课题二十多项,具有丰富的科研课题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学校位于城区繁华地带,德育课程资源丰富,利于课题研究实践;

3、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础,学校德育处在2005年即对本课题内容进行设计并落实到管理工作的规程中;

4、我校属于乡镇中心小学,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今年学校又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资料室、图书室已组成了专门的课题服务小组,为课题组教师查阅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5、学校成了了专家顾问团,分别聘请市、县教研员、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为我校教师发展顾问,定期组织报告会、听评课交流会、快乐主题大教研等互动交流活动,为教师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1、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的基础上,实施学生成长导师责任德育的有效措施、方法。

2、探索如何以在生活的实际场景中,建立人际间友好相处、相互包容、相互接纳的和谐关系。形成班级学生的合作成长氛围,建构全体成员共同进步、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

3、研究建立评价导师德育业绩,实施课任教师常规教学与学生导师德育工作评价管理的双线运行模式。

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心理特点及导育策略

5、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与课任教师职能与协作策略

6、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及师德建设策略

7、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及主要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至今已一年的时间,下面我们就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和各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回顾、梳理,以便更好组织和开展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课题界定、开题论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本阶段我校根据《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这一总课题,结合我校的实际,论证申报了‚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并形成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主体搭档,设计调查提纲和问卷并对学校和班级个别问题学生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通过问题梳理确定研究问题和主攻方向;针对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旨,探讨了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和反思。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积极组织德育骨干教师介入‚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行列。

1、确立了‚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

(1)校长为首

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作为校长更应成为师生的楷模,因此,校长应具有更高的自身素养。现代教育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校长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包含品格素养、领导素养、业务素养。校长的自身素养,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感召、导向、示范作用,又将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有序、规范、高效地实施。所以,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臶,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有一位好校长才会有一所好学校‛。

品格素养的感召作用

校长的品格表现在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良好的作风、豁达的气度和得体的仪表等。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学校工作,往往可以通过校长的优秀品格使人产生信服感,成为凝聚群体的一股巨大力量,从而带领师生去实现预期的目标。

校长高尚品德中,最能使人动容的是献身精神,即全身心地贡献于事业,服务于他人。对于一个有抱负敢于负责的校长来说,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需校长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难以顾及对家庭的照顾。校长有了这种自我献身精神,自然能鼓舞教师为办好学校而奋斗。在学校常规管理中,难度较大的是上学前、放学后以及双休日、节假日和住宿生的管理,怎样与家长接轨,控制学生的课外时间和课外活动,确实需要大量地投入。因为这几段时间对于教职工来说是工作之外的时间,遥控的管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亲临现场,加强联系、加强监控,才能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抓出成效。但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务,工作之余,又没有特别报酬,这种奉献的情操仅校长讲是讲不出来,那么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校长的自身影响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榜样作用,对于校长一方面凡要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另一方面校长始终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的朋友,通过家访、谈心等沟通方式,了解教师所想,以及教师的困难,并设法给予帮助、解决。第三要沉入到教师工作的第一线,即时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受校长的自身行为的感染,另一方面教师也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被校长发现,自己的劳动得到校长肯定。

校长的美好情操,首先是真诚待人的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人要获取他人的敬仰,必须先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利益。校长更应具有热爱学生、时刻把教师装在自己心中的道德感。正如D〃N杰克逊所言,‚衡量一个领导人物的成就大小,要看他的信念的深度,理想的广度和他对下属关爱的程度‛。其次是来自正义的感召力,校长对是非、美丑要有一种坦荡和鲜明的态度。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校长的良好作风、豁达气度、得体仪表,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象征。具有公正、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民主的工作作风的校长容易为人们所悦纳,温文尔雅的言谈和豁达的气度常常为人所敬佩,得体的仪表实质上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所有这些都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对教师有很强的感召力。

领导素养的导向作用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领导的是人,即教职工和学生,所以,必须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方方面面的能动因素来实施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学校的各项目标。就必须要求校长有良好的领导素养。领导素养包括领导权威和领导艺术。

首先,领导权威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结合,两者不可缺少。如果只凭权力、没有威信,那必然导致专制;相反,如果只有威望和信誉,而无相应的管理权力,也不可能实现高效的管理。因此,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既要用好权力,也要树立威信,我的看法是:用好权力,即用好一是目标明确的决策权;二是措施得力的指挥权;三是知人善任的人事权;四是赏罚分明的奖惩权。校长用好权,实质上也是一种强烈责任性的体现,并能以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式来行使权力。一个人的威信是智慧、知识、能力和人格品质的综合体现。树立威信,作为校长必须在教育教学业务中有所专长,成绩显著,这样,领导教育教学说服有力,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自己应有的威望和信誉,使大家心悦诚服。

其次,领导艺术是领导才能与领导方法结合的体现,也就是说,通过自身的才能和最有效的途径去达到管理的目的。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的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谈到:‚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管理学校要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完成组织育人活动的任务也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所谓领导艺术,实质上就是做人工作的艺术,即知人善任,首先是‚知人‛,既要看到教师现实性、两面性,又要看到可塑性。

现实性:①教师群体中的责任、知识、能力的个性化差别;②难于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③中国小知识分子的比较心理,不争取自己更好,而期望别人不好,只看到别人利益,不看到别人付出和成就;④长期的大锅饭影响,缺乏争先意识。

两面性:教师既有主观能动、积极开拓进取的一面,又有被动守旧的一面。既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又有随大流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的心态。可塑性:教师都有可造就的一面,如何塑造,那就是领导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善任和激励两个方面。‚善任‛是‚知人‛的目的,激励是‚知人善任‛的纽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我国熊心武教授的全面激励理论,努力构建教师的激励机制,通过目标激励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即时利用针对性的表扬、评先、吸收入党,以及学校内的各级各类聘任、奖励等手段,同时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来合理配臵、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校长在学校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应把握:一是因人而宜。校长手中或脑中要有一份简明的教师档案,即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实绩要心中有数。对不同的人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激励、鞭策手段,不可一刀切。各人发展的方向是不同的,有的可以充实到学校行政干部队伍中去,有的可以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对新教师,应尽可能缩短其成熟期;对老教师,应让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从而充分发挥余热等。二是要善于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同样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人才。而如何大胆地启用人,更应正确引导。用人过程中,包含着:尊重、帮助、指导,创造机会让人锻炼,放心、放手让人干,以及把握整个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鼓励性的指导,让人干的有信心等。同时,要求教师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优势,有个性地把学校要求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三是科学地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调控好管理网络的作用。校长既要把学校管理的信息通过校园网层层布臵下去,又要把实施的信息层层反馈上来。为了使信息到位,校长必须经常抽查某个层次的信息接受和信息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调、处理。作为校长在领导素养方面,除了领导权威和领导艺术之外,还应具有校长所特有的领导素养,即应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独特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和明确的办学目标。

业务素养的示范作用

校长既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又要成为业务上的尖子(包括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等)。首先,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系统的学校管理理论。其次是深入教学一线,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立足上好课,同时把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效益放在重要位臵。再次是重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既有深度和广度,又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体现信誉度,让人产生信服感,同时也给教师起着示范作用。譬如说,近几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考核、评比手段促使其提高。而搞好这项工作首要的是教师人人参与。要使教师乐于参与,仅凭校长的命令是不够的,校长带头上课,带头搞科研写论文是说服教师参与的最有效办法。

面向新世纪,需要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办一流的学校,更需要富有思想和现代意识的一流校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校长,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学校教育如何应对WTO,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需要我们把握机遇、努力学习、从严要求、追求卓越。

(2)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2、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建立健全的课题组。学校设立总课题组,由张海珍校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德育骨干力量担任课题组成员并负责各项分课题德育研究资料、整理和归档。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外在同一年级段内的班并作实验对,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和提高。这样并驾齐驱投入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实验。

3、制定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实际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比实验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学校实验的研究步骤,要先以少先队管理和班级管理‚学生每日常规在进步‛为先,实施学生每日常规必进步两个月之后,教师会产生育人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教学改革和育人观念方法更新的冲动、并且积累一定的素材进而开展研究工作,进而推出‚主体搭档教师每日常规在进步‛‚班主任委员会每日常规在进步‛

(二)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主要采用实际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每日常规活动有效性调查,并通过德育研究例会分析影响每日常规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利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学校工作每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获取现实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搜集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及建立专题博客空间进行网络交流,向专家请教课题实验相关理论和指导性思路;根据每日常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按时把自己的研究收获、心得进行交流,对于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对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1、认真研读全员育人导师制内涵。

课题负责人认真组织研读《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科学内涵,理解和领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理念、要求等,以更好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2、积极组织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

自本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积极为实验教师争取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成员已有3人次参加省级学习培训活动,参加市、县级的学习、研讨活动分别有4人次和9人次。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要经过精心准备,进行二次培训,这为课题研究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促进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的推进。

3、定期组织交流活动。

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利用德育研究例会,学校德育主任组织全体教师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进行学习、探讨和交流活动,并通过班主任和主体搭档教师班级常规管理亮点交流,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性的育人策略,分析有效‚教书+育人‛的规律,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书+育人‛指导下大胆创新和实践。

4、及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理论知识。

课题组除了利用固定的每周一课题组活动之外,我们还经常组织课题研究老师集中或分散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相关方案,把握德育教育改革的信息和律动,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把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

5、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主要是通过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和落实。

从2011年新学期起,学校创新并坚持把各项工作纳入课程管理的工作思路,以课程实施来开展各项工作。为此,学校校德育处特开设了《幸福课程》,并制定了《幸福课程》实施纲要,旨在为学生开辟幸福航道。学校在学期初都举行《幸福课程》---为学生开辟幸福航道暨德育课程研究启动和推动会议,并通过新学期每周一德育教育例会研究、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学校-科室-级部-班级‛四位一体的‚爱●德慧●幸福‛特色文化体系创建、家委会工作、安全工作、体卫艺工作等具体的重点工作来推进《幸福课程》的落实。学校开设的德育《幸福课程》包括礼仪素养课程、健体审美课程、快乐成长课程三大部分。礼仪素养课程包括入校课程、升旗仪式与国旗下讲话(爱国礼仪)课程、典礼课程、校园午餐课程、路队课程、离校课程。健体审美课程包括两操与特色体育活动课程、卫生劳动课程、游戏课程、课外活动课程。快乐成长课程包括晨会课程、班队会课程(两课)、广播系统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家务活课程、节庆日课程。该课程实施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班级幸福课程》课程计划实施为实践,以评价激励为手段,以形成优秀特色班级管理模式、学校特色德育模式为目标,以养成学生良好日常规范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终极,从而实现‚以培养良好基本行为规范,塑造文明、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优秀少年;体验 ‘真善美’的真谛;获得‘真善美’即幸福的愉悦感受。‛养成‚三大习惯:身心健康习惯,为人处事(文明礼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的课程总目标。

《幸福课程》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并推动了学校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时效性研究,真正落实了变‚教书‛为‚教人‛的大德育思想。

学校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既以‚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大德育观为指导,又旨在实践、丰实、创新、提升、回归‚以爱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即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每学期初,学校在谋策发展规划时,都会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为德育工作的至高信仰,并鉴此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文化核心理念——‚爱•德慧•幸福—以爱为源,提升智力、培养慧性,收获幸福‛。秉承此理念,学校会集全体师生的智慧,群策群力,向全体师生下发‚我为学校出谋划策‛,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征集表,共同设计确定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及时印制成文本材料、打造成阵地文化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学习,物化为师生行动。所以学校校训‚勤——天道酬勤;校风:崇真 乐群 励学 笃行; 教风:博学 善导 厚生 乐教;学风:我学习我快乐 我积累 我成长‛不再仅仅是‚远看字有色,近看字不懂;人去字犹在,人来也不惊。‛的一幅画,而是师生心底深刻地烙印,擦之不掉,挥之不去。

学校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加速了德育组织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推动了实现‚全员、全程、全科、全方位育人‛的多维一体德育新模式。学校德育《幸福课程》涉猎的广度、深度和宽度,使得要建立一支健全、完善、科学的德育组织网络与之相适应并保证课程实施成为必然。所以,学校研究决定采用 ‚既要有高瞻远瞩的长远计划又要有能贴着地面行走的实战‛工作战略:一是扩大德育组织队伍:采用‚经纬包围球‛式。“经”的方面:校长--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部门--年级--科组。“维”的方面:学校各界——家庭各界——社区各界——社会各界。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学校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以科学经营理念办好家长委员会。2010年学校全面启动家长委员会工作,成立校级、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已经成立了三届家长委员会(每学年更换一次),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家委会成员在常务委员会的指导下行使家长委员会日常权利和义务,使家长委员会工作顺利开展。社区‚五老‛ 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先进、老教师、老劳模)一如既往推进我校关工委工作,为学生演绎着人性的美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敬,可佩。二是扩充德育教育途径:⑴阵地:校内阵地、校外媒介宣传及时(广播站、橱窗、板报、队室、德育展室等各功能用室、电视台、各类各级刊物等),校外基地实践到位(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基地)。⑵活动:①常规活动坚持常抓不懈;②主题活动抓住实效不松(A科技创新作品大赛。B消防、自然灾害预防等安全教育活动, 家长会活动。C典礼、节庆日活动。D雷锋行动活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③专题活动依托少先队,系列成型(蓓蕾读书系列活动,选课走班校本活动,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寻找‚身边的感动‛摄影作品展、‚我爱发明‛科技创新大赛、梨乡文明小卫士评选活动、少先队志愿者行动等)。⑶文本:学科教案、校长每周德育荐文、每周德育研究会内容、《幸福课程》讲义、国旗下讲话稿、广播宣传稿紧扣德育教育月主题,并整理成册,下发到科室、级部、班级、家庭、社区进行宣传学习。⑷德育主力团:打造阳光幸福的德育主力班主任团队,制定班主任考核细则,加大班主任的奖励力度。班主任德育研究(论文、课题等有关德育的专著、论述。)特色建设(获专项荣誉称号。)加计考核分。班主任评优评先优先考虑(综合考核分仅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成绩,学校每月(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月优、年优),设优秀(30%)良好(40%)一般(30%)三个等级,优秀班集体9名。期末优秀班主任待遇补贴按学校规定发放。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根据每月的考核分数累计相加,从高到低依次排序。⑸德育研究:①例会,每周一举行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或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论坛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班主任轮训工作;②研究课程,班主任研究《幸福课程》的实施,并撰写班主任《幸福课程》讲义,以便创建班级管理的特色;③课题,近两年,学校主要围绕‚小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课题开展德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做梨乡文明人研究课题被定为市基础教育工作创新项目,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提高实效的新型德育工作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个案分析、图片展览、专题讲座、教育故事撰写等一系列手段,切实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大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德育科研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幸福课程》的开设,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化,专题化,系列化、规范化、生活化和系统性,使学校德育研究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使学校德育工作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的路子。《幸福课程》在2011年实施的过程中,在市基教科领导的指导下,有成功经验的借鉴和积累,但是也暴露出了不足,所以,2012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又对《幸福课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总体目标又增设了——养成学生三大习惯,即身心健康习惯,为人处事(文明礼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程实施途径,又增设了——以重点工作开展推进(《幸福课程》实施,以队促班、创建班级管理特色模式,成立‚班主任委员会‛、打造阳光的幸福的特色的班主任团队,创建‚学校-科室-级部-班级‛四位一体的‚爱●德慧●幸福‛文化体系,家委会工作深度进展,安全工作深入、系统、完善,体卫艺工作——提高我校师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全体师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素养)。

6、针对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立足德育《幸福课程》的落实,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针对《幸福课程》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及有效做法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幸福课程》反思、随笔或课题研究论文等,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定期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努力探索提高《幸福课程》落实有效性的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策略的指导下大胆创新和实践。

(三)2013年1月至6月,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将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1、进一步梳理第一、二阶段研究的问题、困惑和不足,参加专题培训活动,接受针对性指导;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总结;

3、组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鉴定;

4、总结推广成果;

5、把课题研究资料编辑成册,并规范进行档案建设。

六、课题研究成果

我校课题组教师紧扣课题研究方案,经过这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完成了预期的阶段实验任务,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现予以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该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员育人导师制,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入手,利用心理暗示效应,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班级积极团结向上;校园安全和谐文明;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主题活动课能把单纯的班主任说教,变为全员参与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把班会的时效性和连贯性有机结合起来,变班会由班主任主宰为学生主动参与,变班会的问题批评为正面激励来消除问题。实验效果明显。

1、校园文化浓厚,教室窗明几净。

校园卫生学生能自觉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校园内基本杜绝了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卫生天天保持良好,营造了一个井然有序干净的学习环境。

2、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

全员育人导师制能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多了,顶撞老师,违纪的同学少了。处处会听到老师好、校长好、同学好的亲切问候,不文明的声音在校园内绝迹了。课间操口号响亮、富有朝气,引来周边兄弟学校来校观摩、指导工作。

3、学习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

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大,信心充足,目标明确,干劲十足,课堂效率提高了。读书学习蔚然成风,精神状态旧貌换新颜,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的风气正在日益形成。

4、家长喜看学生变化。

家长到校或打来电话反映,孩子在思想方面有很大的改变,尊敬家长,懂礼貌了,在家努力学习,懂得礼让他人,主动替家长干活等等,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满意。家长会时一位家长这样说:‚孩子比以前改变了很多,自己的事自己做了,饭菜也不挑剔了,经常与我们沟通,学习有了信心,感谢学校教育的好。‛家委会上,一位家委会代表这样说:‛把孩子送到信城街道中心小学,家长放心!。‛

5、育人理念得到提升,工作方法贴近学生。

学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课题实施,立足学校实际,立足学生实际,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了班主任和导师的育人艺术,提高了育人素质。教师实现了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从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的转变;实现了从成就学生到解放教师的转变。

6、学校方法得当,措施到位,育人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产生了许多课题成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班级管理亮点视频研究;感动校园十佳人物研究;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导师分配(师生派对师生组合研究);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评价机制研究;选课走班制下家委会励志教育活动的研究;全员育人导师制中导师工作内容研究;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社区教育导师的工作积极性研究;少先队队干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研究;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研究;德育生活化、主题化、系列化以及系统性的研究等等;还有许多成果在研究中。

七、存在的问题

(一)离家远的学生谈心辅导时间少

我校处在县城驻地,但学生主体是农村孩子,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远,需要坐班车上下学。这就关系到学生的在校时间有限,教师要找学生谈心辅导只能在课间,课间时间短,往往谈话进行到一半就要结束,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很好。

(二)留守儿童难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着老人,老人教育孩子的溺爱方式,使得家校教育不能形成统一的思想。这造成导师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困难。

八、研究反思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有许许多多需要继续探索的地方,因此,课题组提出如下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教育实验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促进群体水平的提高,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2、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纠正、解决;实验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及时做出调整,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张校长说:每一位教师不能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应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旗臶,扎扎实实推进育人教育,在践行中找到自己的育人特色,努力做学生喜欢和爱戴的导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的成功教育,学生自身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教师就会成为更受欢迎的导师,我们的课题实验效果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的学校发展必将出现更大的飞跃!

上一篇:物业管理实施方案下一篇: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