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2024-04-28

舒曼(精选8篇)

篇1:舒曼

舒曼名言名句

1、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所以倘若你追时髦,那么你老了以后,就会变成一个谁也不肯信任的、徒有外表的人。

3、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则进行创造。()

4、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篇2:舒曼

1、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则进行创造,

舒曼名言

篇3:舒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

那么舒曼的音乐是怎样将古典和浪漫结合在一起的?是怎样把浪漫带到他的音乐里的?他的浪漫音乐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呢?

一、舒曼生平及作品介绍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家、音乐评论家, 1810年6月8日, 出生于德国的小城茨维考。曾于1826年, 前往莱比锡学习法律。1830年放弃法律, 开始了音乐家生涯。1832年, 舒曼弹钢琴因急于求成, 错使右手手指受伤, 钢琴家的梦想破灭。1834年, 开始创办《新音乐杂志》。1840年, 与克拉拉结婚, 创作出了大量艺术歌曲, 这一年被称为舒曼的“歌曲之年”。1854年, 舒曼患精神疾病。1856年7月29日逝世, 享年仅四十六岁。

他艺术歌曲的主要作品有:《桃金娘》 (1840) 、《歌曲一束》 (1840) 、《诗人之恋》 (1840) 、《妇人的爱情与生活》 (1840) 、《神话组曲》 (1840) 、《雪花莲》 (1840) 、《茉莉花树》 (1840) 、《月夜》 (1840) 、《春夜》 (1840) 、《爱情青春诗歌》 (1841) 、《玫瑰朝圣》 (1851) 等。

二、舒曼创作的历史背景

(一) 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特点

在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致是1820~1910年的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雨果 (Hugo, 1802-1885) 为浪漫主义下的定义是“艺术中的自由主义”。其基本特征是“主观幻想性, 诗意的想象力, 强烈的文学情感, 唯艺术是尊, 谋求古典形式与新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协调。”它是一种个性化、理想化、富于诗意的音乐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作曲家多运用有丰富情感和高度表现力的半音和声。音乐的自传性强, 它的内容不像古典主义音乐家那样客观, 而是从主观的角度, 以“我”为中心, 幻想式地表现生活。此时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作曲家们把音乐与其他艺术相结合, 发掘更具吸引力的东西, 创造出各种情绪和气氛。

(二) 舒曼与浪漫乐派

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传道者的舒曼正是源于这样种种理念, 他的音乐思想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观和审美标准。

浪漫乐派到了舒曼手中开了花结了果, 事实上舒曼他本人就反应出了浪漫乐派的特质, 他善于幻想, 在精神上就与当时的浪漫文学相吻合。在舒曼心中, 音乐的氛围、色彩、幻想, 比创作赋格、回旋曲或奏鸣曲更重要。无论他的音乐怎样变化, 却总是包含着他那善变的气质、敏感的情绪、真挚的性格, 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在浪漫派中扮演了多种角色, 第一是一个革命者, 第二他又是一位批评家, 最后他又是位维护新浪漫音乐的运动者。他是最先反对古典乐派的人物, 即使他最初也是从古典音乐起步的, 但是那种旧的形式在他的浪漫歌曲中是不存在意义的。他曾说:“所谓形式并不是为了服务学院派的人物而存在, 而是为驰骋湍流的创作之心而生;纯然的乐念即能造自独一无二的形式, 又能捕捉并尽情发挥思想的形式, 就是它本身的美学评价。”在浪漫曲的历史中, 他充当了舒伯特和理查德·施特劳斯之间的桥梁。要是没了舒曼, 音乐的发展就会出现停顿。

三、舒曼的艺术歌曲特点

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 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通过短小的抒情形式来满足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需要。它比其他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 是新抒情风格中极具吸引力的形式。

舒曼的艺术歌曲继承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优良传统,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具有幻想性和主观性的情感, 他把诗人的激情与幻想气质带入了音乐, 是一个真正的抒情诗人。

首先, 舒曼在创作中注意到了古典主义形式与浪漫主义精神的结合, 他的作品不是按照现成的公式去写, 而是用新的眼光来发挥和润色古老的音乐思想。他将古典结构与浪漫情感相融合, 音乐风格清新而有活力。

其次, 舒曼把情感强调到了高于一切的地步, 他认为:“音乐是优美的心灵的流露;不论是在大庭广众之间演奏, 或是在静室里奏给自己听, 所弹的东西必须永远是优美情感的表现。”他的歌曲大部分都创作于1840年, 他的创作灵感基本上都来自于他的美满婚姻, 在他的大部分歌曲里都流露着那种甜蜜的爱意。所以也可以说他的歌曲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是舒曼爱情的自传。

再次, 从舒曼歌曲的歌词中可以看出, 舒曼艺术歌曲的选词是非常严格的, 通常都采用著名诗人的最有价值、最富于诗意的诗歌作为歌词。他会精心挑选同时代著名诗人的名作谱曲, 通过他笔下音符的完美诠释, 力求完整地传达诗意形象, 达到文学与音乐的一致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他的钢琴伴奏, 在他的作品中, 钢琴不只有伴奏的作用, 更常常是驾于声乐之上。他强调钢琴的表现力, 要求词、曲、钢琴伴奏三者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深入的心理刻画, 塑造出简洁含蓄、意境幽深的风格。在舒曼许多歌曲的结尾部分, 常用钢琴发展出新的乐思, 使歌曲的意境能够更上一层楼。是舒曼把钢琴提升为更能体贴入微的音乐伙伴, 使钢琴成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一) 《月夜》

《月夜》是舒曼声乐套曲《歌曲一束》中的第5首, 是一首我非常喜欢的作品, 是最好地体现了舒曼抒情性本质的一曲, 爱申多尔夫作词, 写于1840年。

全曲分16小节, 曲谱一开始就标明Zart, himlich (轻柔地) , 暗示全曲表现的是一种浪漫的情绪。歌曲的引子是以简洁的钢琴旋律开始, 带出了一幅温柔的、神秘的夜景。歌曲则是在一个略有点不和谐的和声上展开, 曲线宽广。

全曲差不多是由同一旋律反复构成, 头两行歌词的旋律重复一次, 成了下两行的旋律, 第二节是重复第一节的旋律。这样一来, 开始的两行乐句连续出现四次, 只有伴奏上有细微的变化。这首歌的情感高潮在第三节, 诗人描述自己的喜悦心情“我的心灵多舒畅, 伸展开它的翅膀。”在这里和声加强了, 钢琴渐慢, 然后引出了主要乐句又一次出现, 这是诗的最后两行。间奏和尾奏是和引子部分一样的, 全曲在pp的和声中结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完美结合, 舒曼把旋律用宽广的曲线延长, 从一开始音乐就被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面纱。音乐在结尾处的渐弱, 像消失了一般, 给听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让听者留在悬浮的梦境中。

整曲的钢琴部分和声乐部分已经是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 钢琴的前奏、间奏、尾奏与唱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首歌曲是流传最广、评价最高的一首。

(二) 《两个禁卫兵》

叙事歌曲《两个禁卫兵》海涅词, 内容主要是说两个正在归途中的拿破仑士兵的遭遇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

与前一部作品有所不同, 它所表现的是舒曼的一种民主思想。歌曲引子很简短, 开始钢琴用4/4拍的节拍, 并且采用了符点节奏, 奏出英勇的音型, 奠定了全曲的情绪, 引子的尾部十六分音符在全曲后面的发展中经常出现。在两个士兵听到悲痛的消息时, 旋律的紧张性稍有缓和, 然后又是速度的渐快, 反映出他们渐渐增长的不安。第一个士兵请求把他埋葬在家乡, 这时伴奏改成三连音的节奏, 后变成切分, 和弦逐步地增加紧张的感觉。到了高潮, 歌曲很宏大, 当士兵想象自己在墓中的情景时, 声乐旋律上升, 直到出现法国歌曲《马赛曲》的曲调, 这里运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效果。最后几小节, 舒曼重复了利剑闪闪发光的这一句, 钢琴奏出持续和弦的尾奏, 作出了沉思般的补充。全曲以沉重、缓慢的钢琴尾奏告终, 暗示了禁卫兵的悲剧性结局。

应该说这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曲, 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舒曼在这部作品里表现出他理性的一面, 在创作中并不全是幻想出来的。舒曼的刻画手法、音乐发展的理念是无人能及的, 他所创作的是具有最高含义的音乐。

(三) 《诗人之恋》

舒曼声乐创作最可贵的特点在于, 用简洁洗练的笔法写出了复杂多变的艺术形象, 《诗人之恋》就是一例。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作于1840年, 舒曼与克拉拉结婚的那年, 本套曲也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这套作品不仅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 而且也是舒曼艺术作品中结构最完整的杰作。

这部声乐套曲是根据海涅的一首长诗改编的, 它描写了一个诗人对真诚的爱情的向往以及失恋以后的痛苦。舒曼的成功之处在于, 他用音乐的手段挖掘诗歌的最深处的感情, 更细腻地表现出诗的韵味。

《诗人之恋》由十六首歌曲组成, 各具有不同的曲调, 有婉转的流行歌曲《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有民歌《小玫瑰, 小百合》、《那小巧的花儿如果知道》等, 也有像史诗那种严肃的《莱茵河, 圣洁的河流》等等, 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声乐作品。下面分别对套曲中的部分歌曲进行介绍:

第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歌中唱道:“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所有的花朵开放, 在我温暖的心里, 爱情的意念升起。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所有的鸟儿歌唱, 我向她诚恳表白, 我思恋爱慕的情意。”这首歌曲在音调上并不华丽, 却包含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歌曲的结尾, 曲调没有终止只是停在一个不稳定音上, 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爱情生活的期望。

第二首:《从我的眼泪里面》, 诗人的心中有了理想的情人, 但他没有勇气向她表白, 只能独自暗暗地叹息和落泪。“从我的眼泪里面, 开出许多鲜艳的花, 而我的叹息变为夜莺的歌唱。啊!亲爱的, 假如你爱我, 我把花都送给你, 就在你的窗口下会响起夜莺的歌唱。”这首歌曲速度不快, 却流露着孤独, 刻画了一个渴望着爱情的青年人的形象。

第四首:《当我凝视你的眼睛》, 诗人唱到“但当你说:我爱你!我不禁痛哭悲泣”时, 钢琴突然出现一串不祥的减七和弦琶音, 使人感到唐突而难以捉摸, 这一首理应充满欢乐的歌曲, 到结尾却笼罩着悲哀和辛酸。在这里舒曼是有意的, 他要指出这是位轻浮的女人, 她是虚伪的, 把这种不详的感觉放在了诗人的心理。

第五首:《我愿把我灵魂陶醉》, 这首优美的歌曲表现了诗人在热恋中的感受, 它的旋律优美流畅, 钢琴伴奏写得非常丰富, 伴奏部分与歌唱部分紧密结合。

第九首:《笛子和小提琴》, 诗人被欺骗了, 虚伪的姑娘与别人结婚了。在欢闹的琴声中, 诗人站在婚礼大厅的外面, 非常悲伤。这首歌曲的钢琴部分用三拍子的欢快节奏, 模拟笛子和小提琴的音乐, 描写婚礼中的舞蹈场面, 很热闹。这种热闹与诗人的歌声相比, 诗人的声音显得平淡又空虚, 舒曼是有意使婚礼的喧闹与诗人的悲哀形成鲜明的对照。歌曲末尾有一大段钢琴尾奏, 结束时, 低音声部用了半音下行的音调, 好象诗人在偷偷地哭泣一样。

第十首:《当我听见那首歌》, 诗人唱道:“每当我听见那首歌, 我爱人唱过的歌, 我火热的胸膛炸裂, 我心中如刀割。一种暗淡的愿望, 使我仰望那树梢头, 把我巨大的痛苦化成眼泪长流。”这首歌唱得又轻又慢, 伴奏写得极其简单, 就象诗人茫然孤寂的内心独白。钢琴的尾奏使感情进一步发展, 最后钢琴上奏出悲怆的调子, 再一次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痛苦。

第十二首:《一个明朗的夏天早晨》, 歌中唱到, 连小花也在劝他, 不要沉溺于痴情之中。歌曲用慢速的分解和弦作伴奏, 并且反复地运用不协和和弦, 还有各种离调的手法, 在调性色彩上造成游离不定的效果, 刻画出诗人的神情和心灵上的孤寂。

第十四首:《我每夜在梦里》, 诗人唱到:“你两眼悲凄, 凝视着我……你向我轻轻说了句话, 并且送我一束柏树花球。当我醒来, 花球早消失, 那话我也不记得。”这首伤感的歌曲具有民族风味, 伴奏部分始终跟随歌声同起同伏, 这在舒曼歌曲中是不多见的。

第十六首:《往昔痛苦的旧调》, 这首歌写得庄严威武, 旋律上下跳进频繁, 显示出诗人的决心, 固定音型的伴奏 (×× │X) 也增添了严峻的色彩。最后一大段钢琴的尾奏, 描写了波浪卷没了棺材, 爱情葬入了海底, 诗人已经忘记过去, 与青春告别。全曲此处结束。

人们把《诗人之恋》的16首歌曲与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组曲的最高地位。整曲的音乐注重对诗歌情感的深刻表现, 把钢琴和歌声更紧密地揉在一起, 有时钢琴部分甚至超过歌唱部分, 歌曲既结合了古典美又不乏浪漫。

四、舒曼艺术歌曲综述

舒曼的音乐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 将一个时代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音乐之中。他的歌曲特别注重的是情感因素, 歌曲的选词也是独具匠心, 他的钢琴伴奏既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又具有独自的审美价值和完善的技巧形式。

综而言之, 舒曼的音乐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审美意识的产物, 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舒曼在音乐中像一个诗人一样用一种幻想的形象使生活美化;他的创作超过人类一切美丽的语言;他的音乐是表现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他的歌曲就像铺在人生道路上的鲜花, 点缀着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献身音乐、闻名全欧洲的舒曼。

摘要: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浪漫主义音乐家, 他的艺术歌曲继承和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的传统, 使歌曲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 思想更加深刻, 不仅强调表达歌词的总情绪, 更强调心理变化细节, 反映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和他的创作个性。通过对舒曼部分声乐作品的分析, 对其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舒曼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在表现内心的感受, 重视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他歌曲的旋律婉转流畅, 多以宽广舒缓的曲线进行, 充满了幻想色彩。他歌曲的选词严谨, 所选的歌词都出自著名的诗人笔下, 且诗词也极具浪漫主义特点。舒曼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极其突出, 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地位, 突破了以往只作伴奏的功能, 实现了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合一。被誉为“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伟人。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情感,旋律,选词,钢琴伴奏

参考文献

[1]外国艺术歌曲舒曼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2]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西洋百首名曲详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4]李凌, 薛范.《名歌经典》外国卷:18世纪至19世纪艺术歌曲和一般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

篇4:舒曼

舒曼的代表作包括钢琴曲《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和《童年即景》等,这些乐曲引领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进一步发展。而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管弦乐作品《曼弗雷德序曲》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古典杰作。

舒曼还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发掘了当时还不为人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勃拉姆斯等。

另外,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也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她的钢琴技艺出众,与男性演奏家相比毫不逊色。但也许是舒曼太出名,克拉拉的光芒长期被丈夫所掩盖。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对乐坛伉俪的创作生涯吧。

Robert Schumann

– Herald [使者] of a New Poetic Age

From the time he was little, Robert Schumann knew that he wanted to write. The only question was whether to write words or music.

Schumann’s father was an author and book dealer in the German town of Zwickau, which is where Robert Schumann

was born in 1810. Schumann grew up surrounded by books, which he loved, but he also loved music. As a kid he took piano, flute[长笛] and cello[大提琴] lessons, and he started composing.

When he was a teenager, Schumann put out his first book of poems and essays. Schumann still wasn’t quite sure what he wanted to be when he grew up, but clearly, lawyer was not at the top of the list. Even though he studied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Leipzig, he almost never went to class. But in Leipzig, he took piano lessons with a teacher named Friedrich Wieck, and that changed his life.

Schumann practiced very hard, maybe even too hard. He attached[系上] a mechanical contraption[精巧的装置] to one of his fingers trying to stretch[伸展] it. Instead, Schumann did damage to his hand, which finished off his piano career for good[永久地].

It didn’t matter that much to Friedrich Wieck that

Schumann wouldn’t have a great career as a pianist, because the only one of his students Wieck was really interested in was his daughter, Clara. Robert Schumann became pretty interested in Clara too, but in a different way.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she was nine years younger than he was, Robert Schumann and Clara Wieck fell in love.

On her 18th birthday he proposed[求婚], but Clara’s father refused to let them get married. It wasn’t until years later, after taking Clara’s father to court, that Robert and Clara Schumann’s wedding finally took place.

That was in 1840, which became Robert Schumann’s “year of song.” In that one year, he wrote well over a

hundred of them. The German word for this kind of songs is “Lieder[民谣].” In English we sometimes call them “art songs.” They’re the ultimate[最根本的]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poetry,

in other words, a perfect fit for Schumann. After the year of song, Schumann went off on a couple of other musical binges. The next year he worked on three out of his four numbered symphonies[交响曲].

The year after that was Schumann’s year for chamber[室内乐] music, compositions for small groups of instruments[乐器], meant to be played in private homes or small concert settings.

Schumann did become a writer as well as a

composer. He was a well-known music journalist, who told everyone that Johannes Brahms and Frederic Chopin were great musical geniuses. And even though Robert Schumann didn’t become a concert pianist, there was still a famous pianist in the house, Clara Schumann.

She gave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all Robert’s

keyboard music, including his piano concerto[协奏曲].

Out of the Shadows:

Clara Schumann

You hear all the time about fathers who, from the time their daughters are very young, work hard to turn them into sports stars. But before Clara Wieck

Schumann was even born, her father decided that his child was going to be a famous pianist.

Clara Wieck was born in 1819 in the German city of Leipzig, where her father, Friedrich Wieck, was a famous piano teacher. Clara’s mother was a musician too, a singer and pianist, who took lessons with and then married her piano teacher, namely Clara’s father. But the marriage didn’t last long. After the divorce,

German law gave custody[监护权] of Clara to her father, and Friedrich Wieck set about turning his daughter into a musical prodigy[神童].

In addition to studying piano with her father, Clara Wieck took violin, composition and lessons in all kinds of other musical subjects from all the best teachers in town. And she learned about running the business end[起作用的一头] of a career. Clara first played in public

when she was nine. At 11, she gave her first solo

recital[独奏会], a concert all by herself.

As a teenager, Clara Wieck toured all over Europe. Back then, pianists mostly played flashy[浮华的] pieces that they had written specifically to show off. But Clara Wieck included music by other composers on her

concerts: Bach, Beethoven, and Schubert, plus

newcomers like Chopin. She was known as the “queen of the piano” and considered the equal of the best male

performers. The Austrian emperor was so impressed with her playing that he made her the first female Royal and

Imperial Chamber Virtuoso[演奏能手], a high honor given only to the best musicians.

When Clara Wieck was 13, she started writing a piano concerto and got help with it from another one of her

father’s students, Robert Schumann. Even though Friedrich Wieck had controlled every step of his daughter’s career up until then, he couldn’t control her love life, even though he tried. Clara and Robert Schumann fell in love, and when she was 18, they wanted to get married. Her father did everything he could to stop them, but eventually, love triumphed over all.

Robert and Clara Schumann had a

wonderful musical partnership. They studied music and poetry together, and gave each other composing advice. Clara Schumann played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everything Robert wrote for the piano. Through her

concerts, she introduced his music all over Europe, everywhere from England to Russia.

And talk about a super-mom, Clara Schumann had eight children and ran a household while continuing to perform and compos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marriage, Robert Schumann got very sick. At first, Clara steered[驾驶,掌舵] him towards new jobs she thought might help him recover from his mental[精神的] illness, but eventually he needed expensive medical care, and Clara was the one who went out on tour to play concerts to support the family.

Right before Robert had to go into the hospital, a young composer turned up on the Schumann’s doorstep with a letter

of introduction from a musical friend of theirs. Johannes Brahms became a good friend of the family and helped Clara out while Robert was sick. Brahms and Clara Schumann

wound up[终止,结束] spending a lot of time together. No one is quite sure if they were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or not, but when Robert Schumann died, they didn’t get married.

Clara Schumann stopped composing then, but she continued to perform. Her remarkable concert career lasted 60 years.

罗伯特·舒曼

——新诗意时代的使者

罗伯特·舒曼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写作,唯一的问题在于:是诉诸文字,还是写成音乐。

1810年,舒曼出生在德国城市

茨维考,父亲是当地一位作家兼书商。舒曼的童年是在书堆里度过的。他很喜欢书,也同样喜爱音乐。他自小就学习钢琴、长笛和大提琴,并开始作曲。

青少年时代的舒曼出版了第一本诗歌散文集。虽然舒曼还不太确定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律师并不在候选名单前列。他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却基本不去上课。但在莱比锡,他跟随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维克的老师学习钢琴,这改变了他的一生。

舒曼刻苦练习,也许刻苦过度了。为了让其中一根手指可以张开一点,他在这根手指上装了一个机械装置,结果却把自己的手弄伤了,导致其钢琴生涯从此终结。

舒曼当不成钢琴家对弗里德里希·

维克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他真正关心的学生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女儿克拉拉。罗伯特·舒曼也很关心克拉拉,只是方式有所不同。尽管克拉拉比舒曼小

九岁,但他们还是堕入了爱河。

在克拉拉18岁生日那天,舒曼向她求婚,然而她父亲拒绝让他们结为夫妻。历经几年,在把克拉拉的父亲告上法庭之后,舒曼和克拉拉才终于如愿举行了婚礼。

那是1840年,这一年是罗伯特·

舒曼的“歌曲之年”。在这一年里,他谱写了一百多首歌曲。德语把这类歌曲称为“Lieder”(民谣歌曲),英语有时则称之为“艺术歌曲”。这种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也是最适合

舒曼发挥的音乐类型。在歌曲之年后,舒曼还经历过几次音乐创作高峰。在接下来的一年,他创作了四首编号交响乐的其中三首。

1842年则是他的室内乐丰收年。室内乐是一种运用一小组乐器、专门在家庭或小型音乐会上演奏的乐曲。

实际上,舒曼不单成了一位作曲家,也是一名作家。他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向人们推荐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和弗雷德里克·

肖邦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天才。虽然罗伯特·舒曼没有成为音乐会钢琴家,但这个家庭里还有一位著名的钢琴家,那就是克拉拉·

舒曼。舒曼的所有经典曲目,包括他的钢琴协奏曲,都由她进行首次演绎。

巾帼不让须眉

——克拉拉·舒曼

有些父亲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努力把她们培养成体育明星,这样的事情你可能屡见不鲜。但早在克拉拉·维克·舒曼出生之前,她父亲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著名的钢琴家。

1819年,克拉拉·维克出生于德国

莱比锡市,她的父亲弗里德里希·维克是当地有名的钢琴老师。克拉拉的母亲也是一位音乐家,她是一名歌唱家和钢琴家,曾经师从弗里德里希·维克,后来嫁给了她的老师,也就是克拉拉的父亲。但这场婚姻并不持久。离婚之后,依照德国法律,克拉拉的监护权判归其父,弗里德里希·维克开始着手栽培女儿,想让她成为音乐神童。

除了跟父亲学习钢琴外,克拉拉·维克还跟随当地最好的老师学习小提琴、作曲和其他各种音乐科目,同时也懂得了如何从事业中获利。克拉拉9岁就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11岁时,她举行了第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年仅十多岁的克拉拉·维克的足迹踏遍了欧洲各地。当时,钢琴家通常会演奏一些自己创作的华丽片段以炫耀自己,但克拉拉·维克会弹奏其他作曲家的音乐,包括

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还有像肖邦这样的新人的作品。她被誉为“钢琴皇后”,与最优秀的男性钢琴家平起平坐。奥地利皇帝也被她的演奏深深打动,封她为首位女性皇家帝国室内乐乐师,这是最出色的音乐家才能获得的极高荣誉。

克拉拉13岁时开始创作钢琴协奏曲,其间她从父亲的学生——罗伯特·舒曼那里得到了帮助。虽然此前女儿在事业上的每一步都被弗里德里希·维克掌控,但他无法操控女儿的爱情生活——尽管他尝试这么做。克拉拉和罗伯特·舒曼坠入了爱河。在她18岁时,他们想结婚,但她父亲竭力阻止。然而最终,爱情战胜了

一切。

罗伯特和克拉拉·舒曼在音乐上琴瑟合鸣,合作融洽。他们一起学习音乐和诗歌,在作曲上互相提点。

罗伯特写的所有钢琴曲都由克拉拉进行首次演绎。通过克拉拉的音乐会,罗伯特的音乐传遍整个欧洲,影响遍及

英国和俄国。

谈到超级妈妈,克拉拉·舒曼生养了八个孩子;在表演和作曲之余,她还能兼顾家务。

婚后,罗伯特·舒曼患上重病。起初,克拉拉想让他转行,希望能帮他从精神疾病中康复过来,但最后他还是需要接受昂贵的药物治疗,克拉拉便出外举办巡回音乐会,以维持家庭开支。

就在罗伯特不得不住院治疗时,一位年轻的作曲家来到舒曼家的门口,身上带着他们的一位音乐界朋友写的介绍信。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成了这一家人的好朋友,在罗伯特生病期间常常帮助克拉拉。勃拉姆斯和克拉拉·舒曼经常待在一起。没有人确定他们是否相爱,但罗伯特·舒曼去世之后,他们并没有结婚。

篇5:舒曼及其大提琴作品

【关键词】舒曼;浪漫时期;大提琴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是浪漫主义最先进的代表之一,是一个颇具个性的音乐家,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的浪漫主义。

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音乐形象,富有诗意和激情标志着他最好的作品,他的音乐强调内在感情的表达,不拘格式地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力求创造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

一.简述舒曼生平及作品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生于186月。

自幼便在钢琴弹奏,即兴和创作中显示出非凡才能,之后曾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19岁时师从维克学习钢琴。

1930年开始深入研究理论作曲,创作出大量钢琴作品,其中《蝴蝶》、《狂欢节》就是此期间的杰出代表作。

1835-1844年,独自编辑创办《新音乐杂志》,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

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

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

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6首,序曲,钢琴、大提琴、圆号协奏曲,弦乐、钢琴重奏曲,小提琴、钢琴奏鸣曲,交响练习曲12首,大量钢琴套曲、声乐套曲,歌剧;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

他的艺术歌曲继承了舒伯特的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但更注重歌词的选择,并力图渗透到诗歌的灵魂深处 。

用音乐细腻的表达诗意,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的地位是平等的。

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都根据诗的意境精心安排。

因此,舒曼有“诗人音乐家”的美称。

舒曼杰出的大提琴作品主要创造在19世纪,他的作品――主题辉煌,浪漫并充满激情,热情并伤感。

这些作品都被收录在音乐艺术宝库,也是很多演奏家点缀舞台的经典保留曲目。

在学习舒曼的大提琴作品时需要注意富有想象力的内容,结构形式的逻辑,题材作品的起源,演奏的技巧,指法,运弓等等。

二. 浅析舒曼的大提琴作品

舒曼的大提琴作品(乐曲套曲)都完成于1849年,作曲家自己称之为“硕果累累”,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有着不同的浪漫冲动,抒情,民谣风格。

在这些作品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五首民间曲调》Op.102,它的技术难点在于丰富并意味深长的内在,而并非单纯的炫技。

也许,作曲家是为了刻意区别于当时很有影响的精湛炫技。

作品Op.102写于1849年4月13-15,仅仅只用三天就完成了,并赠送于当时莱比锡弦乐四重奏的大提琴手。

第一首 Mit Humor, 带有趣味,幽默的快速轮舞舞蹈;第二首Langsam, 温柔的催眠曲,具有宽广的,流畅的旋律;第三首Nicht schnell, mit viel Ton zu spielen, 民歌曲调高亢流畅;第四首Nicht zu rasch,略似进行曲;第五首Stark und markiert,精力充沛,勇敢,有节奏的。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本人并没有采用民间风俗,它渗透着民间音调,流派等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广泛体现在他之后的很多声乐作品中。

同时还有由作曲家转编为大提琴演奏的作品《柔板与快板》Op.70为圆号和钢琴而作;《幻想曲》Op.73为单簧管和钢琴而作;和同样流行的为双簧管和钢琴而作的《三首浪漫曲》Op.94。

舒曼最著名的器乐作品之一,当属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50年,前后只用了短短的两个星期,同时也是浪漫主义作品的典型之作。

别看它是传统的三个乐章,但它是一部真正的浪漫主义作品,也是整合大型循环曲式的浪漫派手法。

创新了形象结构和戏剧性色彩,再部分解释和它作为一个整体循环的形式,因此,这首协奏曲的所有三个乐章没有间歇。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行板。

在稳健的节奏中,抒情与戏剧随着个性而发展;第二乐章,慢板。

代表了不同层面的抒情,这是微妙的,细腻的,鼓舞人心的;第三乐章,非常活泼的快板。

急速,激动,要回到开始,流畅而华丽的旋律,插入戏剧性的片段,将抒情和戏剧性的影像融入谐谑,活跃的主流。

作品中有许多典型的舒曼的.特点:突然的情绪变化,内心世界的变化表现出富于幻想的和直率的双重性格。

这种双重性格几乎在他的每部做品里都有所提现,这种任意而奔放的想象力使得他的音乐具有极大的变化和强烈的魅力。

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舒曼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除了终曲乐章一两处嬉戏的段落之处,这部作品没有往常的炫技机会,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

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在舒曼生前一直没有公演,而是在舒曼去世后,1860年6月――纪念舒曼诞辰50周年――在莱比锡音乐厅由捷克大提琴家奥贝格首演(与钢琴)。

在作品问世后(1867年)才首次由卡萨尔斯担任独奏与乐队一起演绎。

舒曼的大提琴作品简单、纯洁,真诚、真实,它靠近流行的起源,反映了人类情感的细微差别。

揭示并展现给我们一个新的音乐形式的世界,超越了伟大的前辈并更深入的触及弦乐。

篇6:舒曼

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理论之一.从阐释学的理论角度出发,重释并建构文化合流理论的元理论问题,证明文化合流理论对于第二语言获得的合理性,并从交往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的建构能够促进文化合流.

作 者:董丽云 DONG Li-yun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刊 名: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8(6)分类号:H0-05关键词:文化合流 阐释学 交往行为理论

篇7: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是19世纪的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的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有一定的独特性,即诗与音乐的转化。舒曼认为艺术家应成为一名诗人,具备对诗的悟性。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使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如富有幻想的诗一般。在舒曼众多作品中,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最为清晰地展现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世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法国诗人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年)的8首诗为歌词,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一位女性从初恋到热恋、再到与恋人死别的整个情感变化过程。从作曲的构思上可以看出,作曲家对这8首歌曲刻意进行了整体布局,而且在调性上也进行了设计。本文就套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

一、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背景

词作者沙米索原籍法国,是著名的浪漫派抒情诗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移居柏林,从此改用德语写作。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由舒曼根据沙米索的长篇同名诗改编而成,舒曼在创作时省去了原诗集9首诗歌中的最后一首。沙米索的诗歌风格质朴、语言优美,将其对生活及自然的深入观察作为创作素材,表达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情感,因其创作具有典型的德奥民谣风格和浪漫主义诗歌色彩,被后人评价为柏林浪漫派文学最有才华的诗人。沙米索用纯真质朴的语言将一段有着悲欢离合等感情色彩的情感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刻画得深入而细致,引起当时人们对该作品的广泛关注,也使作曲家舒曼对其产生了共鸣及创作热情。

1840年,舒曼达到了创作的巅峰时期。在与恋人克拉拉经历了长达5年的爱情磨砺后,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激发了舒曼的创作激情。此时,舒曼无意间看到了沙米索的诗《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立刻被诗中的故事所吸引,并联想到自己和克拉拉的爱情故事,深深地体会到来之不易的爱情所经历的艰辛。在舒曼眼中,妻子克拉拉就是诗篇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化身,她纯真、善良、坚强而又忠贞。诗篇中少女的爱情就是他们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幸福、温馨。仿佛是舒曼在敏感的心底早已埋下了自己会早逝的伏笔,套曲最后一首以悲痛的爱情作为结局,这也正是舒曼忧郁性格的真实写照。爱情的艰辛与快乐使舒曼涌动着强烈的创作动力与激情,也因此创作了这部在音乐史上流芳百世的艺术佳作。

二、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特点

舒曼将沙米索的原作《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9首故事去掉了他认为不符合创作要求的最后一首,对剩下的8首进行了创作。整个旋律淳朴至真,结构简明清晰,充分体现了原创诗中的情感内涵。

第1首:《自从和他相见》。该段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一位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遇到了意中人后,难以启齿向对方表白的场景,采用了bB大调,节奏平和舒缓。乐曲的节奏符合故事发展所要表现的情境。主人公是一位19世纪的少女,初遇意中人心情激动、兴奋又羞涩、含蓄,所以在演唱时要格外控制好气息,既要舒缓流畅,又要将女孩的忐忑不安、渴望爱情和难以启齿等情感通过声乐演唱的渐强渐弱表现出来。在这首歌曲中,舒曼运用了切分音,加上伴奏声部的结合,使内容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第2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贵》。这首乐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速度明显较第一首要快,bE大调映射出这首乐曲酣畅淋漓的风格。伴奏中的跳动和弦用以形容女主人公为爱情而跳动的心,少女不断地歌唱着对男主人公的爱恋和敬仰,心情时而平缓、时而激动。在第27至44小节,连续转入到bD大调,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以展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迫切渴望,在演唱时一定要把这种情绪通过对呼吸的控制、声音的张力表现出来。

第3首:《我不明白,也不相信》。女主人公不敢相信,意中人怎么会在众人中挑选了自己。这首歌曲内容上的转折发生在爱情出现时,女主人公却不敢相信,所以变化较多。从第77至85小节,力度变弱,速度减慢。这首歌曲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演唱时要富于激情,将每一个音唱到位。这种朗读式的音调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歌词非常密集,几乎每个歌词都有一个单独的音调,在保持旋律连贯性的同时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

第4首:《戒指在我手上》。女主人公戴上了意中人的戒指,如同孩子在温馨的梦里一般,看到了生命的深刻含义,愿意奉献自己,侍奉意中人,为他而生活。这首歌曲的调性为bE大调,与第二首歌曲相呼应。演唱者要保持流畅的呼吸、平稳的歌唱状态,注意使演唱的乐句上下连贯。根据女主人公身份的转变,演唱者要注意把握情绪的控制,以表现出从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到充斥在幸福中的少妇的身份转变。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共同响应了女主人公心中的激昂呐喊:“为他奉献自己的一生!”充分展现了沉浸在幸福中的少妇形象。

第5首:《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姐妹们为女主人公梳妆打扮,女主人公就要出嫁了,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热闹的婚礼现场处处充满了爱的阳光。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较快,要求演唱者对气息的把握更为严格,要熟悉伴奏声部的变化情况。整曲的高潮部分出现在第34小节,最高音持续了六拍。随后舒缓下来,在第43小节又回到了原速,回到了之前欢快的氛围中。这首歌曲是整部套曲的高潮,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伴奏部分的变化。

第6首:《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这首歌曲采用非常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女主人公由纯真少女转变为幸福的已婚妇女,在甜蜜的爱情生活中,憧憬未来,渴望新生命的到来。这首歌曲开始是慢板,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相互交叉,迎合了女主人公思绪的变化。之后的伴奏声部与转调使这种情感再一次进行升华。最后部分从又惊又喜回到了最初的愉快、平和,这要求演唱者要根据主人公情绪的复杂变化进行调整,力度上逐渐加强,音色上要清晰明亮。

第7首:《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这首歌是女主人公对婴儿的述说,描述内心成为母亲的幸福与快乐。作曲家选用D大调,以渲染欢快、热情的氛围。开始部分的钢琴伴奏采用十六分音符琶音,为了体现安静、祥和的气氛,之后的旋律有了起伏,最后一段速度变快,伴奏由琶音变成和弦。这种音乐的变化表现了女人的幸福感和喜悦之情。

第8首:《如今你让我初次尝到了痛苦》。这首歌是套曲的最后一首,也是转折比较大的一首,经历了甜美爱情的幸福女人,却面临丈夫逝世。在悲剧降临时,女主人公的爱情也结束了,这种痛楚与之前的7首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女主人公心中的凄凉。歌曲以d小调三和弦开始,用较弱的音量表现妇女的感伤,运用半音体现其绝望。这首歌曲与之前的几首歌曲在旋律和音乐的情绪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演唱者要把握好情绪,尽量将妇女凄凉、沉重的心情体现出来。

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色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一首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下面笔者从体裁、题材、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体裁

整部套曲由8首独立的歌曲组成,这8首歌曲虽然独立,却有着统一、连贯的思想主题,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每首歌曲有着不同的音乐内容和曲式风格,叙述着主人公不同时期的角色变化和心理特征,组合在一起展现了女主人公一生曲折的情感经历。

(二)题材

舒曼运用丰富的音乐元素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情感经历及心理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来―羞涩矜持的《自从和他相见》、渴望爱情的《他,比任何人都高贵》、爱情来临时的《我不明白,也不相信》、沉浸在幸福中的《戒指在我手上》、喜庆和谐的《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8首歌曲完整地表达了女主人公从喜悦、欣慰到感伤的情感变化,将原诗的内涵表现更加真实,使人如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表达

舒曼认为有道德的艺术家应具备一些诗人的特征,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也要有诗一般的浪漫及情感的丰富性。完美有效地将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结合起来,将套曲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们沉浸在情感变化跌宕起伏的艺术音乐中,脑海中也能浮现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故事画面。

(四)音乐风格

套曲中的8首歌曲多以运用主三和弦、三音、五音等形式作为开始,常使用复拍子和双拍子节奏,相对较少使用切分节奏,速度保持匀称,很少有鲜明的、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最具德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声乐作品,以自然音阶展现了德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主旋律基本保持平缓,在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相互作用下,将音乐内容中的情感进一步表现出来。

结语

篇8: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艺术特征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蝴蝶》是舒曼在1829-1831年间创作的, 乐曲的灵感来源于让·保尔的小说《青年时代》, 是一首钢琴套曲。 钢琴套曲也称为钢琴组曲, 是钢琴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的特点是, 在统一的标题下用若干首钢琴曲来表达同主题或多个主题。套曲中的每首小品可以独立成曲, 彼此的演奏形式也有所不同, 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 音乐既统一又有变化。《蝴蝶》就是由一个引子和十二首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 描绘了一个假面舞会的场景。 它们的标题分别是“引子”、“化妆舞会”、“巴尔特”、 “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妆”、“匆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 其中人名都是小说中的人物。 这十二首小品从整体上来说是描写假面舞会上的场景和气氛的, 但每首小品都有各自的主题, 情感的表现有不同, 曲式结构也有所不同。有的短小精悍, 有的庞大而复杂, 舒曼用音乐语言将这个假面舞会描写得惟妙惟肖。《蝴蝶》 的每一段小品都与小说的发展密切联系, 有着很浓厚的文学气息。

二、《蜊蝶》的艺术特征

(一) 曲式结构多样

钢琴套曲《蝴蝶》运用了变奏曲和自由曲结合组曲原则, 将十二首节奏、速度、旋律各不相同的小品用一个故事线条串联起来, 多采用二部及三部曲式结构。《蝴蝶》的引子是以单句的形式出现的。第一首和第五首、 第九首、第十首是单二部曲式, 第二首和第七首是单一部曲式, 第三首、第四首是单三部曲式, 第六首是回旋曲式, 第八首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十一首是整个作品中结构最复杂、篇幅最长、最精彩的一首, 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波洛涅兹舞曲。第十二首终曲是有尾声的复二部曲式。

(二) 和声丰富多彩

在和声上, 舒曼常用不和谐音来达到减弱和弦功能强度的目的, 不仅使用了开放式和弦, 还升高了和弦的根音, 例如第七首是以f小调的下属七和弦结束。除此之外, 舒曼大胆地使用转调、离调以及模糊大小调的创作手法, 模糊乐曲的调性。例如第五首乐曲, 一直在降B大调和g小调之间徘徊, 第四首以A大调开始, 结束时用f小调的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这些丰富的和声变化, 使得作品情感变化强烈, 甚至有很多和声变化突兀, 给人带来听觉上冲击。

(三) 节拍的统一和节奏的复杂性

《蝴蝶》描绘的是假面舞会场景, 为了让整首作品充满舞会的气氛, 舒曼使用三拍子将作品的风格统一起来。作品的引子至第三首是3/4拍, 第四首是3/8拍, 第五首、第六首是3/4拍, 第十首3/8拍, 第十一首、第十二首是3/4拍。三拍子贯穿全曲的运用, 加强了圆舞曲和波兰舞曲音响效果。

舒曼经常使用复杂的节奏, 在他的作品中, 经常出现跨小节的切分音。例如第十一首的中段和第十二首的主题变奏, 就使用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有时舒曼又坚持使用同一种节奏型, 例如在第八首作品中, 全曲只用了一种节奏型。

(四) 多声部横向进行

舒曼自己曾说过, 对他音乐创作有较深影响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让·保尔, 还有一个就是巴赫。舒曼经常使用多声部进行, 这也许是受巴赫的影响, 他改变了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组曲的一些构成原则, 但在声部的进行上, 却保持甚至声部复杂程度上超出了巴赫的复调音乐。 他的音乐经常有很多层面, 第一层主旋律线条清晰, 音色明亮并富有歌唱性;第二层副旋律音色则要相对柔和, 有清楚的线条, 但力度不超过主旋律。内声部的和声进行, 最为暗淡, 成为主旋律和副旋律的背景衬托。

摘要:《蝴蝶》是舒曼的第一部钢琴套曲, 他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文学作品的事件,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展音乐的表现范围, 同时大胆地使用了许多新的创作手法, 使得钢琴套曲成为他创作领域中甚至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蝴蝶》这首钢琴套曲的分析所体会到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演奏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其音乐作品的内涵, 为演奏好舒曼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舒曼,钢琴套曲《蝴蝶》,艺术特征,演奏分析

参考文献

[1]江栅姗.论舒雙钢琴套曲《蝴蝶》的艺术蕴含[J].音乐探索, 2012, (06) :70-71.

[2]董霞.舒雙钢琴套曲《蝴蝶》的艺术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02) :62-63.

上一篇:无领导小组题目下一篇:2016年商砼站冬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