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范文

2024-05-09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范文(精选6篇)

篇1: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范文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作者/吴寿健 宗林林

执教:淮安外国语学校 吴寿健

整理:淮安外国语学校 宗林林

【习作巡诊】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的差。

那时的我无力抗拒漫画的诱惑,放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奔向报刊亭。老师和家长的劝告,我全听不进去。在考试和作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总能忙里偷闲,看得不亦乐乎。

“明天考试,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瞬间,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桌拍着我的肩说:“平时看漫画,临时抱佛脚啊!”语气里充满了安慰和提醒。她随手从书堆里捞出一本提纲,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我白了她一眼,嘴里说道:“淡定,淡定。”她一脸凝重地回我道:“等着哭吧!”

结果像她预言的那样,平时不努力,注定遭遇“滑铁卢”。老班找我谈话,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不足,字字句句深深烙在我心上。回到座位上,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放声大哭起来。“喂,喂„„”一包面纸递了过来。同桌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柔声地说:“别哭了,教室都要漫水了。”

那年,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她则升入高一级。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有哭,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互道一声“珍重”,便奔向各自的方向。

如今,站在原点,看时光的列车载着我的>故事、我的友情急驰而去,留下几多美好,几多怅惘。真的好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课前导学

这篇>半命题作文“怀念

”,小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三件事,书写了与同桌相处的美好时光。可是细细读来,同桌的形象并不鲜明,所选取的事件也不够打动人。如何在写人记事时突出中心,让人物和事件鲜活动人?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给例文把把脉。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学生1:写同桌对“我”的帮助,中心落入俗套,境界不高。比如第二段写同桌上课时对“我”的提醒,这样的同桌比比皆是,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吴老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一下,同桌之于我们,首先是学习上的伙伴,能把平常的事写得有意思、不寻常,不就值得怀念吗?当然,吴晨雨应当写出同桌的某种性格,写出值得怀念的理由。

学生2:选材不够丰富。写同桌最好多写些课间的片段,因为这个时候的同桌最真实、最有个性。

吴老师:我们要注意多角度选材,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

学生3:写同桌帮“我”开小差蒙混过关并不恰当,因为这并不能体现她真正为“我”着想的一面。应该补叙一些细节,突出同桌在“我”不上进的日子里,真心帮助“我”这一中心。

吴老师:说得好!叙事是铺垫,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抓住典型的细节,这样,人物形象才会更加鲜明。

学生4:在“我”考试失败、被老班责怪时,仅用语言描写刻画同桌,并不能让人物形象显得亲切、感人,应该多角度描写人物,这样,人物才能“活”起来。

吴老师:你认为对于突出人物而言,这件事应该详写还是略写?

学生4:应该详写。

吴老师:本文的叙事笔法相对简单,缺少画龙点睛的文字。是什么让“我”如此怀念与同桌相处的时光?文章并没有点明。结尾处可用简短的议论点睛升华。

2.医学档案:中考满分作文《春分》的启示

春 分

山西太原一考生

第一次走神,是在春分那天的语文课上。

她站在教室的走道间,讲作文。

地理老师说,春分是太阳最公正的一天。我看着阳光里的她,心想,她的世界天天都是春分。

讲到兴浓处,她猛地扬起手,向前方潇洒地指指点点。阳光从窗缝里挤进身子,攀援到她的指尖。顺着她的纤指,我望见流转的光影,迷离间,看到成长路上的我。

小学学习好却从不受老师宠爱。当她在初一时拉起我的手,举着高分的卷子说“你真棒”时,阳光突然改变方向直射心田,>温暖的水波在两双相对的笑眼间荡漾。

她就是春分时的那缕阳光,不偏不倚地投影着我们的成长。

讲到舒缓处,她垂下手臂,轻轻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阳光跳跃着,在她圆润的指甲上闪烁着光芒,星样的斑点伴着我的思绪,那朦胧的律动影影绰绰,似真似幻。

她就是春分时的那片阳光,匀匀地涂满每一张孩子气的脸。

讲到动情处,她展开手掌,然后敏捷地一抓,似乎想把什么永远地攥在手心。

想起拍毕业照那天,她幽幽地说以后会想念我们的。突然明白,她是想把这群惹她笑过哭过爱过骂过的孩子攥紧。

当时她讲的那篇文章叫《如果没有你》。我想说,如果没有你,我不会喜欢穿亚麻色的棉布裙,因为这是你喜欢的颜色;我知道,如果没有你,雨不会在笑的时候捂住嘴叫,因为那是你的招牌动作;我打赌,如果没有你,象仔不会放下武侠书捧起一本张爱玲,因为那是你常读的书„„

如果没有你,分别时我们不会哭泣,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只是过客,不是归人,只有你在独守着三年的轮回;如果没有我们,请你也不要伤悲,因为我们会做你春分时的太阳,像你爱我们一样爱你,永远分一半阳光给你。

吴老师:这篇文章,小作者确立的中心是什么?

学生5:一个富有诗情、激情的女教师,她的细心和爱心如温润的春风拂过学生幼小的心灵。

吴老师:作者围绕这一中心,选取了哪些材料细致地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

学生6: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动作、神态写得较多。

吴老师:这正是本文夺人眼球的一个“亮点”。作者写的是一位充满诗情的女语文老师,她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完全贴合她的身份。

学生7:作者善于捕捉细节,如初一时拉起“我”的手,举着高分的卷子说“你真棒”等。

吴老师:这是本文获得高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请回忆一下,为了突出父爱这一中心,朱自清重点写了哪件事?

学生(异口同声):父亲给“我”买橘子。

吴老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

学生8: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动作等。

吴老师:同学们,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写人记事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中心一旦确定,就要选择生动的事例去反映它,运用适当的手法去表现它,提炼精辟的语言去深化它。特别是材料的选择,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就像这篇满分作文《春分》,作者围绕中心选取了温馨的场面、贴切的细节,通过朴实而深情的叙述、准确而细腻的描写,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真所谓“情到深处意自浓”。

【诊疗方案】

吴老师汇总了大家对吴晨雨的习作《怀念同桌的你》的修改方案:

1.巧剪妙裁丰富中心,在文章的第二段补写一段课间片段;

2.细节描写凸显中心,在原文第二段结尾处补写一个细节,突出同桌为“我”好、希望“我”上进这一中心;

3.注重详略突出中心,详写第三件事;

4.片言居要突出中心,在文章结尾处议论点睛。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合作小组研究交流。15分钟后,师生共同研讨吴晨雨同学的升格文《怀念同桌的你》。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冬天的课间,阳光透过窗子,在我的桌上投下了几片斑驳。用手去遮,却是徒劳。我拉了拉窗帘,耳边忽然炸雷一般响起:“阳光多好!多晒晒,我亲爱的同桌小姐。”抬头,正对上同桌那双仿佛要吃了我的眼。我不情愿地拉开窗帘,却发现桌上一片明媚。眯着眼,享受这美妙的阳光,一直暖到心底。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的差。坐下,我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同桌悄悄传来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又睡觉!下次要认真了,不然,我再也不提醒你了。”我斜视了她一眼,诡秘地笑笑,心想,你才不会呢,刀子嘴,豆腐心。

那时的我无力抗拒漫画的诱惑,放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奔向报刊亭。老师和家长的劝告,我全听不进去。在考试和作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总能忙里偷闲,看得不亦乐乎。

“明天考试,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瞬间,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桌拍着我的肩说:“平时看漫画,临时抱佛脚啊!”语气里充满了安慰和提醒。她随手从书堆里捞出一本提纲,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我白了她一眼,嘴里说道:“淡定,淡定。”她一脸凝重地回我道:“等着哭吧!”

结果像她预言的那样,平时不努力,注定遭遇“滑铁卢”。老班找我谈话,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不足,字字句句深深烙在我心上。回到座位上,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放声大哭起来。“喂,喂„„”一包面纸递了过来。同桌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柔声地说:“别哭了,教室都要漫水了。”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放学时,她拍了拍我:“去操场上走走吧。”傍晚的操场褪去了白日的喧闹,显得那么安宁。我俩手挽着手,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她说话了:“雨,别难过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看着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枯燥单调的日子里,她总能给我带来一点小惊喜,总能让我在不上进的日子里找到努力的方向,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味道。

那年,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她则升入高一级。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有哭,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互道一声“珍重”,便奔向各自的方向。

如今,站在原点,看时光的列车载着我的故事、我的友情急驰而去,留下几多美好,几多怅惘。真的好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师生点评

吴老师:同学们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9:修改后的文章中心突出,事件贴近生活,语言形象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吴老师:总结很全面,但是不够具体。大家思考一下,修改后的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写人叙事的?

学生10:小作者从生活中提炼了三件事,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充满青春气息、刀子嘴豆腐心的同桌形象,书写了美好的往日时光。从课间到课堂,从考前到考后,选取的事件都紧紧围绕了“真正的朋友”这一中心。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怀念那一只水杯

袁 羽

记忆中永远有一只普通的水杯,在阳光下透射出深深浅浅的光。

我读五年级时,教我们数学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姓万,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那么优雅和完美。她有一只水杯,淡绿色的半透明的塑料外壳,做成乖巧的小企鹅状,一只被当作杯盖的蛋壳顶在头上。

这只水杯给我的数学课增添了很多趣味。坐在第一排的我,一抬头便能看见这只端放在讲台上的水杯。阳光微微折射下来,在桌面上投下一片晃动的水影,像调皮的小精灵。花茶的香味伴着万老师清亮的嗓音,柔柔地在空气中缭绕,让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

后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持续下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万老师耗费了很多精力。从那时起,她杯子里的花茶换成了咖啡。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我去办公室问万老师题目。推开门,我怔住了,只见万老师的头枕在胳膊上,脸下是一本改了一半的作业,她手中的钢笔一半在桌上,一半悬在空中。而那只水杯,正安静地立在桌边,里面是一小半棕色的咖啡。我实在不忍心吵醒她,轻轻地掩好门,走出了办公室。我第一次看到了不完美的万老师,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万老师也会累。

去年回母校时,我打听到万老师教的年级,就来到了年级组办公室。办公室没人,门上了锁,透过玻璃窗子,我看到中间的一张木桌上,整齐地放着笔筒和本子。就在目光欲转的瞬间,我的视线被一个熟悉的东西牵住了:桌子的一角,安静地立着那只水杯,只是,手把处的颜色已经脱落成乳白色。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杯子不停地被端起又放下的画面。万老师呵,您用手上的茧子换来了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换来了对工作的无限热忱,换来了桃李满天下啊!

我像被钉在了原地,泪水悄悄地滑落„„

怀念父亲

吴寿健

父亲离开我已经近五年了,我的眼前时时浮现他的样子:清瘦的身材,抽着烟斗,慈祥地微笑着。父亲虽是个平凡的农民,但他对我的教育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

父亲不识多少字,没有什么文化,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能让孩子们没有文化。多读点书,多识几个字,将来会有用处。”他对我们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白天,他要忙于田间农活,晚上,还要陪我们学习。印象中,家里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那时经济条件差,我们只能点小油灯读书。冬天,我们兄妹几个就着小油灯,一溜边地趴在桌上看书写字。父亲就像一个老私塾先生,在我们身边来回巡看着,嘴里还嘟哝着:“人要坐端正,字要写工整。”天冷了,父亲便会烘一盆炭火,放在我们脚边。等我们作业都做好了,父亲才放心地去睡觉。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冬夜烤火陪伴我们学习的温暖场景,一直印在我的心头。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先后培养出了三个孩子,对这一点,父亲是很骄傲的。他会时不时地炫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认为严教出人才,棒打出孝子。当然,父亲打人是讲究真凭实据的,一般因事而起,然后虚张声势,接着才开始“动刑”。他打人时,边打边骂边讲道理,一般是打到我们哭为止,收手后便在一旁静静地抽闷烟。记得有一次,弟弟不认真写作业,父亲非常生气,把弟弟整个人拎起来,扔了好几米远。奇怪的是,弟弟毫发无损。许多年过去了,我和弟弟都惊叹父亲的这一绝招。直到我和弟弟都为人父之后,才顿悟出父亲为什么要打人和他那高超的打人技巧。原来,这“打”中还包含着深深的爱。

高考结束后,我一边在家等消息,一边帮助父亲在地里干点农活。分数下来了,我差了两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整个人都懵了,瘫软在田埂上。父亲从水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平静地坐在我的身边。他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抚着我的头说:“儿子,你看看我们栽的水稻。第一茬栽下去,有的秧苗可能长不活,可不能荒了地啊,我们可以接着栽第二茬、第三茬补齐嘛。一次考不过,还可以重来的,努力吧。”父亲的话,一如夏日的风拂过原野,也拂过我的心田,透彻肺腑。

农忙还没有结束,我便在父亲的说服和支持下,投入到复读之中。正像父亲说的那样,我终于凭借努力栽活了“第二茬”,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师范学院。

后来,我当了老师,也常常想起父亲教育我的点点滴滴,总觉得父亲的许多做法正是一个教育者该有的襟怀。父亲这一生没有留下太多物质的东西给我们,他把金钱和心血乃至生命全用在家庭建设和对子女的教育上。在清贫多艰的生活中,父亲修炼了朴素的教育思想和坚韧的个性,这正是他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

如今,父亲已经不在这世间,每每想及此,总是禁不住热泪沾襟。

吴寿健: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优秀教师,江苏省优课竞赛二等奖、淮安市优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所指导学生曾在省级作文竞赛中获特等奖。有30余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现任教于淮安外国语学校。

宗林林:淮安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所指导学生曾在省级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

淮安外国语学校简介

淮安外国语学校自1999年建校以来,不断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文教学体系:作文课堂重视个性体验,以生活、阅读、成长、实践为原点,“读·说·写·悟”四位一体;作文教学讲究“阶梯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校还借助“哺鸾文学社”、校刊校报等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办学15年来,学校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作文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有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

篇2: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范文

教学目标:

⒈认识中心对文章的重要性。

⒉学会围绕中心,合理选择材料,注意详略。

重点:1.借助课文,帮助学生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突出中心。难点:学会围绕中心,合理选择材料,注意详略。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明确概念

1、什么是中心呢?

2、阅读课本107页,明确概念,中心突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组间活动——总结中心

1、回顾本单元内完成107页表格

2、阅读108页,了解如何突出中心。

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是围绕这条线索来写的。其次要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五、准备材料——付诸实践

请以《我们这个小组》或《我的老师们》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人物是小组成员或老师们,不是某个人,是两个以上的人。你选择什么的时间地点,具体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展示这些人怎样的性格,突出你设定的中心。

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你就自己熟悉的生活,首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1、提炼中心

可以表现同学之间互相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欣赏、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可以表现师生之间的关爱、老师对你的循循善诱,老师的个人魅力等

2、选材组材

确定中心之后,对所准备的材料进一步的筛选和组织,围绕中心,想好想写什么,略写什么,最后通过什么方式点名主题。

3、学习刘墉的关于写作的精彩比喻——

做一桌文章的好菜

常有读者写信来,赞美我的文章写得好,并请教我写作的方法。

对于这一点,我真是愧不敢当,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笔好,也没什么特别的写作方法,更不是文学科系的“学院派”出身,我只是随兴写作,我笔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有时候,我甚至开玩笑地对朋友说:

“我笔写我口,因为我的许多写作技巧,都是从‘吃’学来的。”

朋友不信,我则说:

“你想想,要做一桌莱,就先得买材料,回家切切洗洗,把那不必要的扔掉。再按部就班地想好,哪样先得爆香,哪样应该切花,哪样先得慢火炖烂,哪样又得大火快炒。结果看来简简单单几道菜,很可能先花了一段时间里,用了不少时间买,费了许多时间摘,真正听见刀铲齐飞,看见火光冲天的时间,不过上桌前短短十几分钟。等到端上桌,又一会儿就吃完了。只是菜做得好,真是余味无穷,让人吃完了许久,还有得想。”

朋友都鼓掌。尤其写作的人,更是心有共鸣。

文章的素材要平时收集

我常想,写文章的人如果等见到题目,才出去找题材,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一个人真要左右逢源,顺手拈来都“妙造自然”,就得平时多读书、多游历、多感触,好象一位大师傅,把各种五香,干货、酒品、罐头,早早存着。只要捉到“生鲜”,立刻就能下锅。

什么是“生鲜”?生鲜是刚捕来的鱼虾,活杀的鸡鸭,也是写作时突然出现的灵感。你可以在翻报纸,看电视的时候,突然触动灵感,然后冲去书桌,摊开纸,就把灵感发挥出来。那灵感是生鲜,你平日贮存的知识是配料,少一样都不成。

文章要求精简

年轻时写文章,我喜欢大火炒,而且买到什么材料,都要下锅。道理很简单——我好不容易收集这么多材料,显示我功夫深,学问博,怎么不用?可是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吃“腊八粥”,她只用了糯米、红枣和桂圆,再洒点米酒,却比我家放了八种材料的好吃得多。

我突然发觉,凑足了八样材料的“八宝粥”,不见得好过四种材料,而吃东西,重要的是味道,不是虚名,不论做菜,写文章,存心“掉书袋”、卖才学的,往往作不出最好的东西。那是堆砌,不是丰富;那是虚夸,不是真实。

六、片段练习

请先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写一个中心写一个小片段,交代清六要素。写完小组交流。看看他人能否从你写的事件中看出你所要表现的中心。同时对你的习作进行评价。

选出又代表性的作品,大家点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七、小结:

这堂课,让我们明白,写作文的首先要确定中心。中心确定之后,就要选择好典型的材料,并不是简单地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啦,要思考如何运用这个材料来表达中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材料就是“要有事情”,而“要有事情”就必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把我们经理的事情记完整,写清楚。

同学们,大家可以将我们刚才写作的作文片段进行适当的充实,例如添加上恰当的开头和结尾,通过什么方式点题,写成一篇佳作。

篇3: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 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 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的差。

那时的我无力抗拒漫画的诱惑,放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奔向报刊亭。老师和家长的劝告, 我全听不进去。在考试和作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总能忙里偷闲,看得不亦乐乎。

“明天考试 , 请同学们认真 复习。”瞬间,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桌拍着我的肩说:“平时看漫画,临时抱佛脚啊! ”语气里充满了安慰和提醒。她随手从书堆里捞出一本提纲,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我白了她一眼,嘴里说道:“淡定,淡定。”她一脸凝重地回我道:“等着哭吧! ”

结果像她预言的那样,平时不努力,注定遭遇“滑铁卢”。老班找我谈话, 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不足,字字句句深深烙在我心上。回到座位上,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放声大哭起来。“喂,喂……”一包面纸递了过来。同桌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柔声地说:“别哭了,教室都要漫水了。”

那年,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她则升入高一级。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有哭,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互道一声“珍重”,便奔向各自的方向。

如今,站在原点,看时光的列车载着我的故事、我的友情急驰而去,留下几多美好,几多怅惘。真的好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课前导学

这篇半命题作文“怀念_____”,小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三件事,书写了与同桌相处的美好时光。可是细细读来,同桌的形象并不鲜明,所选取的事件也不够打动人。如何在写人记事时突出中心,让人物和事件鲜活动人?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给例文把把脉。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 :学生汇报课 前“初诊”的意见。

学生1:写同桌对“我”的帮助,中心落入俗套,境界不高。比如第二段写同桌上课时对“我”的提醒,这样的同桌比比皆是,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吴老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一下,同桌之于我们,首先是学习上的伙伴,能把平常的事写得有意思、不寻常,不就值得怀念吗? 当然,吴晨雨应当写出同桌的某种性格,写出值得怀念的理由。

学生2:选材不够丰富。写同桌最好多写些课间的片段,因为这个时候的同桌最真实、最有个性。

吴老师: 我们要注意多角度选材,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

学生3:写同桌帮“我”开小差蒙混过关并不恰当,因为这并不能体现她真正为“我”着想的一面。应该补叙一些细节,突出同桌在“我”不上进的日子里,真心帮助“我”这一中心。

吴老师:说得好! 叙事是铺垫,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抓住典型的细节,这样,人物形象才会更加鲜明。

学生4:在“我”考试失败、被老班责怪时,仅用语言描写刻画同桌,并不能让人物形象显得亲切、感人,应该多角度描写人物,这样,人物才能“活”起来。

吴老师:你认为对于突出人物而言,这件事应该详写还是略写?

学生4:应该详写。

吴老师:本文的叙事笔法相对简单,缺少画龙点睛的文字。是什么让“我”如此怀念与同桌相处的时光? 文章并没有点明。结尾处可用简短的议论点睛升华。

2.医学档案 :中考满分 作文《春分 》的启示

春分

山西太原一考生

第一次走神, 是在春分那天的语文课上。

她站在教室的走道间,讲作文。

地理老师说, 春分是太阳最公正的一天。我看着阳光里的她,心想,她的世界天天都是春分。

讲到兴浓处,她猛地扬起手,向前方潇洒地指指点点。阳光从窗缝里挤进身子,攀援到她的指尖。顺着她的纤指, 我望见流转的光影,迷离间,看到成长路上的我。

小学学习好却从不受老师宠爱。当她在初一时拉起我的手,举着高分的卷子说“你真棒”时,阳光突然改变方向直射心田,温暖的水波在两双相对的笑眼间荡漾。

她就是春分时的那缕阳光, 不偏不倚地投影着我们的成长。

讲到舒缓处,她垂下手臂,轻轻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阳光跳跃着, 在她圆润的指甲上闪烁着光芒,星样的斑点伴着我的思绪,那朦胧的律动影影绰绰,似真似幻。

她就是春分时的那片阳光, 匀匀地涂满每一张孩子气的脸。

讲到动情处,她展开手掌,然后敏捷地一抓,似乎想把什么永远地攥在手心。

想起拍毕业照那天, 她幽幽地说以后会想念我们的。突然明白, 她是想把这群惹她笑过哭过爱过骂过的孩子攥紧。

当时她讲的那篇文章叫《如果没有你》。我想说,如果没有你,我不会喜欢穿亚麻色的棉布裙,因为这是你喜欢的颜色;我知道,如果没有你,雨不会在笑的时候捂住嘴叫,因为那是你的招牌动作;我打赌,如果没有你, 象仔不会放下武侠书捧起一本张爱玲,因为那是你常读的书……

如果没有你,分别时我们不会哭泣,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只是过客, 不是归人,只有你在独守着三年的轮回; 如果没有我们,请你也不要伤悲,因为我们会做你春分时的太阳,像你爱我们一样爱你,永远分一半阳光给你。

吴老师:这篇文章,小作者确立的中心是什么?

学生5: 一个富有诗情、激情的女教师,她的细心和爱心如温润的春风拂过学生幼小的心灵。

吴老师:作者围绕这一中心,选取了哪些材料细致地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

学生6: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动作、神态写得较多。

吴老师: 这正是本文夺人眼球的一个“亮点”。作者写的是一位充满诗情的女语文老师,她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完全贴合她的身份。

学生7:作者善于捕捉细节,如初一时拉起“我”的手,举着高分的卷子说“你真棒”等。

吴老师: 这是本文获得高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 请回忆一下,为了突出父爱这一中心,朱自清重点写了哪件事?

学生(异口同声):父亲给“我”买橘子。

吴老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

学生8: 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动作等。

吴老师:同学们,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写人记事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中心一旦确定, 就要选择生动的事例去反映它,运用适当的手法去表现它, 提炼精辟的语言去深化它。特别是材料的选择,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就像这篇满分作文《春分》,作者围绕中心选取了温馨的场面、贴切的细节,通过朴实而深情的叙述、准确而细腻的描写,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真所谓“情到深处意自浓”。

【诊疗方案】

吴老师汇总了大家对吴晨雨的习作《怀念同桌的你》的修改方案:

1.巧剪妙裁丰富中心 ,在文章的第二段补写一段课间片段;

2.细节描写凸显中心 ,在原文第二段结尾处补写一个细节,突出同桌为“我”好、希望“我”上进这一中心;

3.注重详略突出中心,详写第三件事;

4.片言居要突出中心 ,在文章结尾处议论点睛。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合作小组研究交流。15分钟后,师生共同研讨吴晨雨同学的升格文《怀念同桌的你》。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 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冬天的课间,阳光透过窗子,在我的桌上投下了几片斑驳。用手去遮,却是徒劳。我拉了拉窗帘, 耳边忽然炸雷一般响起:“阳光多好! 多晒晒,我亲爱的同桌小姐。”抬头,正对上同桌那双仿佛要吃了我的眼。我不情愿地拉开窗帘,却发现桌上一片明媚。眯着眼,享受这美妙的阳光,一直暖到心底。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的差。坐下,我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同桌悄悄传来一个小纸条, 上面写着:“又睡觉! 下次要认真了,不然,我再也不提醒你了。”我斜视了她一眼,诡秘地笑笑,心想,你才不会呢,刀子嘴,豆腐心。

那时的我无力抗拒漫画的诱惑, 放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奔向报刊亭。老师和家长的劝告, 我全听不进去。在考试和作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总能忙里偷闲,看得不亦乐乎。

“明天考试, 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瞬间,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桌拍着我的肩说:“平时看漫画,临时抱佛脚啊! ”语气里充满了安慰和提醒。她随手从书堆里捞出一本提纲, 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我白了她一眼,嘴里说道:“淡定,淡定。”她一脸凝重地回我道:“等着哭吧! ”

结果像她预言的那样,平时不努力,注定遭遇“滑铁卢”。老班找我谈话,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不足,字字句句深深烙在我心上。回到座位上,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放声大哭起来。“喂,喂……”一包面纸递了过来。同桌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柔声地说:“别哭了,教室都要漫水了。”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放学时, 她拍了拍我:“去操场上走走吧。”傍晚的操场褪去了白日的喧闹,显得那么安宁。我俩手挽着手, 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她说话了:“雨,别难过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看着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枯燥单调的日子里, 她总能给我带来一点小惊喜,总能让我在不上进的日子里找到努力的方向,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味道。

那年,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她则升入高一级。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有哭,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互道一声“珍重”,便奔向各自的方向。

如今,站在原点,看时光的列车载着我的故事、我的友情急驰而去,留下几多美好,几多怅惘。真的好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师生点评

吴老师: 同学们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9:修改后的文章中心突出,事件贴近生活,语言形象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吴老师:总结很全面,但是不够具体。大家思考一下,修改后的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写人叙事的?

学生10:小作者从生活中提炼了三件事,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充满青春气息、刀子嘴豆腐心的同桌形象,书写了美好的往日时光。从课间到课堂,从考前到考后,选取的事件都紧紧围绕了“真正的朋友”这一中心。

【杏林春暖】

最后, 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怀念那一只水杯

袁羽

记忆中永远有一只普通的水杯, 在阳光下透射出深深浅浅的光。

我读五年级时, 教我们数学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姓万,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那么优雅和完美。她有一只水杯,淡绿色的半透明的塑料外壳, 做成乖巧的小企鹅状,一只被当作杯盖的蛋壳顶在头上。

这只水杯给我的数学课增添了很多趣味。坐在第一排的我,一抬头便能看见这只端放在讲台上的水杯。阳光微微折射下来,在桌面上投下一片晃动的水影,像调皮的小精灵。花茶的香味伴着万老师清亮的嗓音,柔柔地在空气中缭绕,让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

后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持续下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万老师耗费了很多精力。从那时起,她杯子里的花茶换成了咖啡。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 我去办公室问万老师题目。推开门,我怔住了,只见万老师的头枕在胳膊上,脸下是一本改了一半的作业,她手中的钢笔一半在桌上,一半悬在空中。而那只水杯,正安静地立在桌边,里面是一小半棕色的咖啡。我实在不忍心吵醒她,轻轻地掩好门,走出了办公室。我第一次看到了不完美的万老师,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万老师也会累。

去年回母校时, 我打听到万老师教的年级,就来到了年级组办公室。办公室没人,门上了锁,透过玻璃窗子,我看到中间的一张木桌上, 整齐地放着笔筒和本子。就在目光欲转的瞬间,我的视线被一个熟悉的东西牵住了:桌子的一角,安静地立着那只水杯,只是,手把处的颜色已经脱落成乳白色。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杯子不停地被端起又放下的画面。万老师呵,您用手上的茧子换来了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换来了对工作的无限热忱,换来了桃李满天下啊!

我像被钉在了原地,泪水悄悄地滑落……

怀念父亲

吴寿健

父亲离开我已经近五年了, 我的眼前时时浮现他的样子:清瘦的身材,抽着烟斗, 慈祥地微笑着。父亲虽是个平凡的农民,但他对我的教育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

父亲不识多少字,没有什么文化,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能让孩子们没有文化。多读点书, 多识几个字, 将来会有用处。”他对我们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白天,他要忙于田间农活, 晚上, 还要陪我们学习。印象中,家里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那时经济条件差, 我们只能点小油灯读书。冬天,我们兄妹几个就着小油灯,一溜边地趴在桌上看书写字。父亲就像一个老私塾先生,在我们身边来回巡看着,嘴里还嘟哝着:“人要坐端正,字要写工整。”天冷了,父亲便会烘一盆炭火, 放在我们脚边。等我们作业都做好了, 父亲才放心地去睡觉。这么多年过去了, 父亲冬夜烤火陪伴我们学习的温暖场景,一直印在我的心头。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 先后培养出了三个孩子, 对这一点, 父亲是很骄傲的。他会时不时地炫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认为严教出人才,棒打出孝子。当然,父亲打人是讲究真凭实据的,一般因事而起,然后虚张声势,接着才开始“动刑”。他打人时,边打边骂边讲道理,一般是打到我们哭为止, 收手后便在一旁静静地抽闷烟。记得有一次,弟弟不认真写作业,父亲非常生气,把弟弟整个人拎起来,扔了好几米远。奇怪的是,弟弟毫发无损。许多年过去了,我和弟弟都惊叹父亲的这一绝招。直到我和弟弟都为人父之后, 才顿悟出父亲为什么要打人和他那高超的打人技巧。原来,这“打”中还包含着深深的爱。

高考结束后,我一边在家等消息,一边帮助父亲在地里干点农活。分数下来了,我差了两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 我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整个人都懵了,瘫软在田埂上。父亲从水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 平静地坐在我的身边。他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抚着我的头说:“儿子,你看看我们栽的水稻。第一茬栽下去, 有的秧苗可能长不活,可不能荒了地啊,我们可以接着栽第二茬、第三茬补齐嘛。一次考不过,还可以重来的,努力吧。”父亲的话,一如夏日的风拂过原野,也拂过我的心田,透彻肺腑。

农忙还没有结束, 我便在父亲的说服和支持下,投入到复读之中。正像父亲说的那样,我终于凭借努力栽活了“第二茬”,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师范学院。

后来,我当了老师,也常常想起父亲教育我的点点滴滴,总觉得父亲的许多做法正是一个教育者该有的襟怀。父亲这一生没有留下太多物质的东西给我们,他把金钱和心血乃至生命全用在家庭建设和对子女的教育上。在清贫多艰的生活中,父亲修炼了朴素的教育思想和坚韧的个性,这正是他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

如今,父亲已经不在这世间,每每想及此,总是禁不住热泪沾襟。

淮安外国语学校简介

篇4: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的差。

那时的我无力抗拒漫画的诱惑,放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奔向报刊亭。老师和家长的劝告,我全听不进去。在考试和作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总能忙里偷闲,看得不亦乐乎。

“明天考试,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瞬间,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桌拍着我的肩说:“平时看漫画,临时抱佛脚啊!”语气里充满了安慰和提醒。她随手从书堆里捞出一本提纲,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我白了她一眼,嘴里说道:“淡定,淡定。”她一脸凝重地回我道:“等着哭吧!”

结果像她预言的那样,平时不努力,注定遭遇“滑铁卢”。老班找我谈话,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不足,字字句句深深烙在我心上。回到座位上,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放声大哭起来。“喂,喂……”一包面纸递了过来。同桌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柔声地说:“别哭了,教室都要漫水了。”

那年,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她则升入高一级。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有哭,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互道一声“珍重”,便奔向各自的方向。

如今,站在原点,看时光的列车载着我的故事、我的友情急驰而去,留下几多美好,几多怅惘。真的好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课前导学

这篇半命题作文“怀念 ”,小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三件事,书写了与同桌相处的美好时光。可是细细读来,同桌的形象并不鲜明,所选取的事件也不够打动人。如何在写人记事时突出中心,让人物和事件鲜活动人?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给例文把把脉。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学生1:写同桌对“我”的帮助,中心落入俗套,境界不高。比如第二段写同桌上课时对“我”的提醒,这样的同桌比比皆是,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吴老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一下,同桌之于我们,首先是学习上的伙伴,能把平常的事写得有意思、不寻常,不就值得怀念吗?当然,吴晨雨应当写出同桌的某种性格,写出值得怀念的理由。

学生2:选材不够丰富。写同桌最好多写些课间的片段,因为这个时候的同桌最真实、最有个性。

吴老师:我们要注意多角度选材,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

学生3:写同桌帮“我”开小差蒙混过关并不恰当,因为这并不能体现她真正为“我”着想的一面。应该补叙一些细节,突出同桌在“我”不上进的日子里,真心帮助“我”这一中心。

吴老师:说得好!叙事是铺垫,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抓住典型的细节,这样,人物形象才会更加鲜明。

学生4:在“我”考试失败、被老班责怪时,仅用语言描写刻画同桌,并不能让人物形象显得亲切、感人,应该多角度描写人物,这样,人物才能“活”起来。

吴老师:你认为对于突出人物而言,这件事应该详写还是略写?

学生4:应该详写。

吴老师:本文的叙事笔法相对简单,缺少画龙点睛的文字。是什么让“我”如此怀念与同桌相处的时光?文章并没有点明。结尾处可用简短的议论点睛升华。

2.医学档案:中考满分作文《春分》的启示

春分

山西太原一考生

第一次走神,是在春分那天的语文课上。

她站在教室的走道间,讲作文。

地理老师说,春分是太阳最公正的一天。我看着阳光里的她,心想,她的世界天天都是春分。

讲到兴浓处,她猛地扬起手,向前方潇洒地指指点点。阳光从窗缝里挤进身子,攀援到她的指尖。顺着她的纤指,我望见流转的光影,迷离间,看到成长路上的我。

小学学习好却从不受老师宠爱。当她在初一时拉起我的手,举着高分的卷子说“你真棒”时,阳光突然改变方向直射心田,温暖的水波在两双相对的笑眼间荡漾。

她就是春分时的那缕阳光,不偏不倚地投影着我们的成长。

讲到舒缓处,她垂下手臂,轻轻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阳光跳跃着,在她圆润的指甲上闪烁着光芒,星样的斑点伴着我的思绪,那朦胧的律动影影绰绰,似真似幻。

她就是春分时的那片阳光,匀匀地涂满每一张孩子气的脸。

讲到动情处,她展开手掌,然后敏捷地一抓,似乎想把什么永远地攥在手心。

想起拍毕业照那天,她幽幽地说以后会想念我们的。突然明白,她是想把这群惹她笑过哭过爱过骂过的孩子攥紧。

当时她讲的那篇文章叫《如果没有你》。我想说,如果没有你,我不会喜欢穿亚麻色的棉布裙,因为这是你喜欢的颜色;我知道,如果没有你,雨不会在笑的时候捂住嘴叫,因为那是你的招牌动作;我打赌,如果没有你,象仔不会放下武侠书捧起一本张爱玲,因为那是你常读的书……

如果没有你,分别时我们不会哭泣,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只是过客,不是归人,只有你在独守着三年的轮回;如果没有我们,请你也不要伤悲,因为我们会做你春分时的太阳,像你爱我们一样爱你,永远分一半阳光给你。

吴老师:这篇文章,小作者确立的中心是什么?

学生5:一个富有诗情、激情的女教师,她的细心和爱心如温润的春风拂过学生幼小的心灵。

吴老师:作者围绕这一中心,选取了哪些材料细致地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

学生6: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动作、神态写得较多。

吴老师:这正是本文夺人眼球的一个“亮点”。作者写的是一位充满诗情的女语文老师,她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完全贴合她的身份。

学生7:作者善于捕捉细节,如初一时拉起“我”的手,举着高分的卷子说“你真棒”等。

吴老师:这是本文获得高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请回忆一下,为了突出父爱这一中心,朱自清重点写了哪件事?

学生(异口同声):父亲给“我”买橘子。

吴老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

学生8: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外貌、动作等。

吴老师:同学们,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写人记事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中心一旦确定,就要选择生动的事例去反映它,运用适当的手法去表现它,提炼精辟的语言去深化它。特别是材料的选择,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就像这篇满分作文《春分》,作者围绕中心选取了温馨的场面、贴切的细节,通过朴实而深情的叙述、准确而细腻的描写,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真所谓“情到深处意自浓”。

【诊疗方案】

吴老师汇总了大家对吴晨雨的习作《怀念同桌的你》的修改方案:

1.巧剪妙裁丰富中心,在文章的第二段补写一段课间片段;

2.细节描写凸显中心,在原文第二段结尾处补写一个细节,突出同桌为“我”好、希望“我”上进这一中心;

3.注重详略突出中心,详写第三件事;

4.片言居要突出中心,在文章结尾处议论点睛。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合作小组研究交流。15分钟后,师生共同研讨吴晨雨同学的升格文《怀念同桌的你》。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冬天的课间,阳光透过窗子,在我的桌上投下了几片斑驳。用手去遮,却是徒劳。我拉了拉窗帘,耳边忽然炸雷一般响起:“阳光多好!多晒晒,我亲爱的同桌小姐。”抬头,正对上同桌那双仿佛要吃了我的眼。我不情愿地拉开窗帘,却发现桌上一片明媚。眯着眼,享受这美妙的阳光,一直暖到心底。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的差。坐下,我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同桌悄悄传来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又睡觉!下次要认真了,不然,我再也不提醒你了。”我斜视了她一眼,诡秘地笑笑,心想,你才不会呢,刀子嘴,豆腐心。

那时的我无力抗拒漫画的诱惑,放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奔向报刊亭。老师和家长的劝告,我全听不进去。在考试和作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我总能忙里偷闲,看得不亦乐乎。

“明天考试,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瞬间,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同桌拍着我的肩说:“平时看漫画,临时抱佛脚啊!”语气里充满了安慰和提醒。她随手从书堆里捞出一本提纲,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我白了她一眼,嘴里说道:“淡定,淡定。”她一脸凝重地回我道:“等着哭吧!”

结果像她预言的那样,平时不努力,注定遭遇“滑铁卢”。老班找我谈话,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的不足,字字句句深深烙在我心上。回到座位上,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放声大哭起来。“喂,喂……”一包面纸递了过来。同桌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柔声地说:“别哭了,教室都要漫水了。”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放学时,她拍了拍我:“去操场上走走吧。”傍晚的操场褪去了白日的喧闹,显得那么安宁。我俩手挽着手,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她说话了:“雨,别难过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看着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枯燥单调的日子里,她总能给我带来一点小惊喜,总能让我在不上进的日子里找到努力的方向,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味道。

那年,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她则升入高一级。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有哭,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互道一声“珍重”,便奔向各自的方向。

如今,站在原点,看时光的列车载着我的故事、我的友情急驰而去,留下几多美好,几多怅惘。真的好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师生点评

吴老师:同学们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9:修改后的文章中心突出,事件贴近生活,语言形象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吴老师:总结很全面,但是不够具体。大家思考一下,修改后的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写人叙事的?

学生10:小作者从生活中提炼了三件事,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充满青春气息、刀子嘴豆腐心的同桌形象,书写了美好的往日时光。从课间到课堂,从考前到考后,选取的事件都紧紧围绕了“真正的朋友”这一中心。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怀念那一只水杯

袁羽

记忆中永远有一只普通的水杯,在阳光下透射出深深浅浅的光。

我读五年级时,教我们数学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姓万,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那么优雅和完美。她有一只水杯,淡绿色的半透明的塑料外壳,做成乖巧的小企鹅状,一只被当作杯盖的蛋壳顶在头上。

这只水杯给我的数学课增添了很多趣味。坐在第一排的我,一抬头便能看见这只端放在讲台上的水杯。阳光微微折射下来,在桌面上投下一片晃动的水影,像调皮的小精灵。花茶的香味伴着万老师清亮的嗓音,柔柔地在空气中缭绕,让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

后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持续下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万老师耗费了很多精力。从那时起,她杯子里的花茶换成了咖啡。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我去办公室问万老师题目。推开门,我怔住了,只见万老师的头枕在胳膊上,脸下是一本改了一半的作业,她手中的钢笔一半在桌上,一半悬在空中。而那只水杯,正安静地立在桌边,里面是一小半棕色的咖啡。我实在不忍心吵醒她,轻轻地掩好门,走出了办公室。我第一次看到了不完美的万老师,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万老师也会累。

去年回母校时,我打听到万老师教的年级,就来到了年级组办公室。办公室没人,门上了锁,透过玻璃窗子,我看到中间的一张木桌上,整齐地放着笔筒和本子。就在目光欲转的瞬间,我的视线被一个熟悉的东西牵住了:桌子的一角,安静地立着那只水杯,只是,手把处的颜色已经脱落成乳白色。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杯子不停地被端起又放下的画面。万老师呵,您用手上的茧子换来了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换来了对工作的无限热忱,换来了桃李满天下啊!

我像被钉在了原地,泪水悄悄地滑落……

怀念父亲

吴寿健

父亲离开我已经近五年了,我的眼前时时浮现他的样子:清瘦的身材,抽着烟斗,慈祥地微笑着。父亲虽是个平凡的农民,但他对我的教育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

父亲不识多少字,没有什么文化,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能让孩子们没有文化。多读点书,多识几个字,将来会有用处。”他对我们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白天,他要忙于田间农活,晚上,还要陪我们学习。印象中,家里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那时经济条件差,我们只能点小油灯读书。冬天,我们兄妹几个就着小油灯,一溜边地趴在桌上看书写字。父亲就像一个老私塾先生,在我们身边来回巡看着,嘴里还嘟哝着:“人要坐端正,字要写工整。”天冷了,父亲便会烘一盆炭火,放在我们脚边。等我们作业都做好了,父亲才放心地去睡觉。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冬夜烤火陪伴我们学习的温暖场景,一直印在我的心头。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先后培养出了三个孩子,对这一点,父亲是很骄傲的。他会时不时地炫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认为严教出人才,棒打出孝子。当然,父亲打人是讲究真凭实据的,一般因事而起,然后虚张声势,接着才开始“动刑”。他打人时,边打边骂边讲道理,一般是打到我们哭为止,收手后便在一旁静静地抽闷烟。记得有一次,弟弟不认真写作业,父亲非常生气,把弟弟整个人拎起来,扔了好几米远。奇怪的是,弟弟毫发无损。许多年过去了,我和弟弟都惊叹父亲的这一绝招。直到我和弟弟都为人父之后,才顿悟出父亲为什么要打人和他那高超的打人技巧。原来,这“打”中还包含着深深的爱。

高考结束后,我一边在家等消息,一边帮助父亲在地里干点农活。分数下来了,我差了两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整个人都懵了,瘫软在田埂上。父亲从水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平静地坐在我的身边。他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抚着我的头说:“儿子,你看看我们栽的水稻。第一茬栽下去,有的秧苗可能长不活,可不能荒了地啊,我们可以接着栽第二茬、第三茬补齐嘛。一次考不过,还可以重来的,努力吧。”父亲的话,一如夏日的风拂过原野,也拂过我的心田,透彻肺腑。

农忙还没有结束,我便在父亲的说服和支持下,投入到复读之中。正像父亲说的那样,我终于凭借努力栽活了“第二茬”,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师范学院。

后来,我当了老师,也常常想起父亲教育我的点点滴滴,总觉得父亲的许多做法正是一个教育者该有的襟怀。父亲这一生没有留下太多物质的东西给我们,他把金钱和心血乃至生命全用在家庭建设和对子女的教育上。在清贫多艰的生活中,父亲修炼了朴素的教育思想和坚韧的个性,这正是他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

如今,父亲已经不在这世间,每每想及此,总是禁不住热泪沾襟。

吴寿健: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优秀教师,江苏省优课竞赛二等奖、淮安市优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所指导学生曾在省级作文竞赛中获特等奖。有30余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现任教于淮安外国语学校。

宗林林:淮安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所指导学生曾在省级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

淮安外国语学校简介

篇5: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范文

课题名称:写人记事要突出中心

训练目标:

学会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能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写。作文题目:

双休日,你或许遇到使你感动的人和事,你可以以这些人和事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

训练要求:

1、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2、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训练过程:

一、思路点拨:

正如一支行进中的军队,旗帜必须鲜明,文章也要中心突出。中心就是文章的旗帜,“意如帅也”,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现得鲜明、突出。扫描题目:我们至少能从题目中捕捉到三个主要信息:①时间限制——“双休日”写此文选材的视野极为开阔,家庭内、学校中、社会上的人和事均可以写,但必须是双休日见到的;②内容性质——“使你感动”要求记叙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只有先感动了作者的人和事,才有可能通过文章这一中介去感动读者。所写事情并非就一定要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毕竟是很少发生的。许多小事实质上也含有闪光的东西,只要善于开掘,定有感人之处,同样具有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③文体类别——“记叙文”人和事在文章中唱主角,作者不能在文中大讲道理,写成非驴非马的两不像的“临界文”。

聚焦要求:为达到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提醒大家在以下四个方面多动点脑筋,花点力气:

1、多用对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盘点本单元的名家名篇,不难发现,对比是写作上的关键词。孔乙己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两位病人的言行截然相反,口技人表演高超而道具却那样简单,变色龙奥楚篾洛夫断案出尔反尔,这些对比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充分的彰显。试想,如果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不说范进中举前的窘相,不写不靠窗的病人的自私,不提口技人的道具简单,甚至只让变色龙断案一次,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能不说不明确,但其鲜明度大大降低。

2、详略得当须知,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在这方面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说了算。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正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举后疯相的叙写。与中心思想有关的 1

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

3、卒章显志: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是记叙文突出中心的常用笔法。对表现中心来说,如果说记叙是暗示的话,那么议论抒情就是明示。在文章的关键位置。比如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4、反复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主题词在文中频繁的出现,如乐曲的主旋律不断响起,这样一方面能增加主题词对读者的刺激量,另一方面能增加文字语言的主题含量。

二、自由交流:谈谈平时交往过程中的体会。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交流互评:

1、对照要求评其优点

2、全班交流点评

五、学生自改

附:佳作展台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双休日最苦的人还是我„„”,唉,忙了一天,外面的星星似乎也要睡了,可我还在灯下忙于学业。

厨房里的灯也陪我亮着,妈妈不知道在做什么。“嗵,嗵„„”声音不算太高,可是在寂静的夜里,这有节奏的响声着实让我心烦。

我正面对着一张试卷,脑袋里似乎乱七八糟的,怎么也理不清思路。“烦死了!”我突然对着厨房嚷起来,似乎题目解不出来完全归罪于这恼人的噪音。

声音明显变低了,压抑到极点的“砰,砰”声还是不太真切地飘进我的耳膜。不知什么时候,声音消失了。一只白瓷碗从身后递过来,碗里是切成一片一片的甘蔗片。凉丝丝的甘蔗沁人心脾,甜味从舌尖一直传到全身。啊,真甜!

我转过头,望着灯光里的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精妙点评:

文章篇幅虽小,却是生活中极易常见的感人一幕。原汁原味的记叙中情意浓浓。母爱最终还是赶走了女儿的“烦恼”,带给女儿甜甜的感觉。苦与乐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疼爱以及女儿天然的心灵回应,读后令人感动。文末的歌词引用又

有效地提高了主题的鲜明度。

送行

转眼间,两天的假日就要过去了。

下午我就要回学校了,妈妈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给我赶做圆子,是哪种芝麻馅的汤圆。他一边做,一边不停地叮咛我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两天来,他一直都在这么说,我有点烦,想表示一下不满,但望一眼她挂着汗珠的脸庞,心又一下子软了。妈妈总让我心软,总是用爱把我驯服的乖乖的。

当妈妈的叮咛终于出现一段间隙的沉默,我赶紧趁机逃出了灶房。

外面飘着细雨,我站在院子里享受一份诗意,沁人心脾的栀子花味儿钻入鼻孔,这是一棵妈妈亲手栽培出来的栀子花树,细细碎碎的枝条上,挂满了一朵朵洁白的栀子花,沐浴在雨露中,更显了几分娇白,湿嫩嫩的,很是美丽,这么香美的花,我真想折着几朵带到学校去。

一只大大的灰色休闲包准备好了,包塞得满满的。妈知道我怕冷,总是要我多加衣服。她很细微,就连我平时解馋的泡泡糖、锅巴之类,她都会细心替我装好。反正,每次返校我都得背一个鼓鼓的包,她才肯放我走。

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包也越来越鼓。抬头向窗外望去,雨依旧。突然发现妈妈踩着小凳子站在栀子花树前。我倚窗仔细望去,她面带微笑,用手指拨弄了栀子花的枝条,细心又专注地挑选着一朵朵栀子花。一时间,我被妈妈的美丽惊呆了,—深手,一屈臂,一弯腰的姿势,是这般美丽。我本想跑出去给他雨伞的,但我怕破环了这一刻的美妙,怕弄坏了这幅雨季生动的风景。

我呆呆地注视妈妈许久许久,当妈妈终于把一大把含露的栀子花送到我手中时,我那颗脆弱的,承受不了太多爱与美的心,已有种清脆崩塌的感觉。

我背起包,极为珍爱地捧着花出门,妈妈一直笑笑地送我到巷口。花在我怀中散发着芳香,转头看妈妈,她依然笑笑地,笑得跟栀子花美,跟栀子花一样的纯洁,跟栀子花一样一样的馨香„„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爱的滋场。

精妙点评:

篇6: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范文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随意性;注重学生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同学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彼此的眼神 你我的友谊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题记

还清楚地记得,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洋洋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 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谢谢。”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那真诚的、渴望的光芒,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业越来越难,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万分,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没有光明, 也看不到希望。

课间,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蓦地, 我闻到了芳草的馨香与泥土的气息, 顿觉心旷神怡。 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淡淡地说:“看, 有影子的地方便一定有光! ”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那么惬意, 直射入人的心灵。 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和煦的春风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仍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愿记住彼此的眼神, 愿铭记你我的友谊。

课前导学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在这篇习作中, 小作者写了与自己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 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再现了这段美好的经历, 文笔流畅, 描写形象。 同时, 根据这次写作的要求, 小作者注意到了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确定线索“眼神”。 但毫无疑问, 小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虽已有“线索”意识, 但仍然未能在习作中充分体现。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习作, 该如何修改才能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呢?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孔老师:同学们, 读了这篇文章后, 你们找出它的线索了吗? 为什么?

生1:应该是“眼神”吧, 因为题目、开头、结尾都有“眼神”这个词, 首尾呼应。

生2:我感觉本文的线索不太明显, 如果不是题目中有“眼神”, 就更难确定了。

孔老师:看来你的感觉还是比较准的。小作者设置的线索应该就是“眼神”, 只不过未能达到我们此次的要求 “线索清楚”。如何修改才能使得线索清楚呢?

生3:我觉得文中出现线索“眼神”的次数太少了, 如果能多出现几次, 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 自然也就清楚了。

孔老师:非常好。你其实告诉了大家一个朴素的道理, 那就是一篇文章如果“以物为线索”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这篇作文, 思考一下我们应如何修改。

生4:如果题记保留的话, 里面可以加上有关“眼神”的词语。 第一小节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但没有出现“眼神”, 也可以在写同桌眼中真诚、渴望的光芒时, 出现“眼神”这个词。

孔老师:是的,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比较具体地对人物进行描写, 他能够有意识地抓住人物的眼神来展现人物特征, 说明小作者的线索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当然, 如果能够明确出现“眼神”这类字眼, 线索会显得更加清晰。

生5:老师, 第四小节除了最后部分写到了眼神, 还可以在这一节的开头部分写“眼神”。

孔老师:你的意见很好。 其实, 第二小节也可以虚写一笔, 一带而过。 作为线索, 它就在文章中推动了情节的一步步发展, 而这也恰恰是线索的重要作用。打个比方, 线索就是一根丝线, 将一堆散乱的珍珠串起来, 变成光彩照人的项链。

孔老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精彩, 但是, 老师还要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这篇习作, 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学生思考)

孔老师:作为线索的事物, 除了要在文中反复出现, 还要起到突出人物形象, 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同学们,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

2.医学档案:朱自清的《背影》的启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 祖母死了……父亲说:“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回家变卖典质, 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 有朋友约去游逛, 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 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 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 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 进了车站……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孔老师:《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要想达到这一表达效果, 《背影》 这篇文章除了多次出现线索“背影”外, 文章中哪一处描写使得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更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呢?

生7: 第四小节父亲决定亲自到车站送我这一片段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8:第五小节父亲送我上车, 帮我拣定座位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生9:就在第六小节“买橘子”这个部分,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孔老师:找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六小节, 感受一下。 (生齐读)

孔老师:作者紧扣线索“背影”, 对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艰难、努力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是本文的动情点。 这就使得父亲这一形象更加感人, 从而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所以, 回到老师最初的那个问题:是不是仅仅在文中多出现几次“眼神”这个词就够了呢?

生10:我明白了, 还要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孔老师:很好。我们可以学习《背影》的手法, 比较细致地描写小伙伴的眼神, 也使之成为习作的“动情点”。 当然, 这篇习作除了“眼神”这一线索, 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那就是“我与小伙伴相识相知、友谊逐步加深的过程”。

孔老师:当然, 文章的线索有很多种形式, 今天, 我们只是学会其中的一种:如何“以物为线索”来结构一篇文章。 今后, 我们还要学写一些更加复杂的以线索贯穿全文的记事写人的文章。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 线索” 是文章组材之脉络, 是全篇材料安排之总绳。 可以说, 线索具有结构、表达的双重性。

2. “ 以物为线索” 时, 这个物品就应多次出现, 贯穿文章始终, 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

3.“以物为线索”时, 要在恰当的时候, 对线索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 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后的习作。

你的眼神

杜炎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汝之眼神, 伴我成长。 你我友谊, 终生难忘。

———题记

那是初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的午后, 我与你美好的相识, 你的眼神我如今仍然铭记于心。 那日的太阳明灿灿的, 金黄的阳光飞泻而下, 温暖澄澈。 沐浴着暖暖的阳光, 我悠闲地读着《巴黎圣母院》。同桌的你小心地打断了我, 试探地问道:“你好, 我忘带课外书了, 能否与你合看一下? 谢谢。 ”原本喜欢独自阅读的我有些犹豫, 但看到你眼中真诚期待的光芒, 我能感觉到你心中对阅读的热爱和渴望。 于是, 我点了点头。 你是位安静的读者, 同我一样。 每当我们读到会意处, 就会相视一笑。 后来, 我们就这本书谈了许多, 由此相识, 因此结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课程更加艰深, 有一次月考, 我的成绩退步极大。 随后, 我的腿也不小心跌伤了, 走路不便。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使我痛苦不已, 我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找不到出路, 看不到希望。课间, 你常默默地用柔和的、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我不由得有些感动。

春日伊始, 余寒料峭, 你要拉我去操场散步。 尽管有些不情愿, 我还是答应了。 一路上, 你我都未说话, 你轻轻地搀着我, 两手温暖有力, 我冰冷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到了操场, 樟树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 夹杂着泥土的气息, 令人神清气爽。太阳渐渐西斜, 愈向前走, 影子愈显瘦长, 愈显昏暗, 愈显混沌。

突然, 你停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影子, 又望望身后的太阳, 若有所思。 不一会儿, 你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 用睿智的目光望着我, 说道:“看, 有影的地方便一定有光!”我一愣, 继而回过神来, 转头一看, 阳光仍是那么动人, 穿透云翳, 直射入人的心灵。我豁然开朗:是的, 我不能被阴影遮住了希望, 阴影的前方永远是阳光啊! 你的话淡淡的, 却如香樟的清香, 慰藉了我受伤的心灵, 使我猛地振奋起来。 我感激地望着你, 不知说什么好, 你会心地点了点头, 微微一笑, 瞳仁里放射出那智慧的、真挚的光芒, 那熠熠的光辉, 直射入我的心灵, 予我力量。

年华似水, 飞逝而去。每每走过香樟树下, 我总会忆起你, 在一片浅绿色的幽香中, 我仿佛又瞥见了你动人的眼神。

师生点评

孔老师:请同学们将修改润色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一下, 说说文章有哪些变化?

生11:线索更加清晰了。 题目修改后更简洁醒目, 内容显得更加充实, 人物特点更加丰满了, 突出了小伙伴对我的帮助, 景物描写也比较精彩。

孔老师:同学的评价客观到位, 修改后文章的线索变得更加清楚,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达到了我们这次习作的目标。

【杏林春暖】

下面我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台阶

张文宇

台阶, 是一种奉献。

———题记

小时候, 父亲宽厚的肩膀是我的台阶。

依稀记得有一天, 父亲带我去看马戏。我小小的手拉着父亲大大的手, 在人流中穿梭着, 寻找一个好位子。 可是四面都是高高的人墙, 将矮矮的我围住, 什么也看不见。 我听着那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笑声, 只能干着急。 父亲看到我抓耳挠腮的样子, 便蹲下来, 用健壮的臂膀将我抱起, 托到他的肩膀上, 又慢慢站起来。 骑在父亲的肩膀上, 就像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 看得比谁都清楚。 风从无数人的头顶上方吹过来, 凉丝丝的。 我猛然觉得, 父亲就如同一座大山, 挑着多沉的担子都不会垮。

成长中, 父亲期盼的话语是我的台阶。

那一次, 我在学校偷了同学的书, 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立刻将父亲叫了过来, 当着他的面教训了我一番。父亲一直红着脸, 连连说着“是, 是”, 但我却没有说话。 回到家, 我才大声向父亲争辩道:“是他先拿我东西的!我没有错!”父亲却坐下来, 低着头, 沉默不语。 这时我发现, 年仅三十几岁的父亲, 头上竟然有了一丝银白, 眼角竟然多了几丝皱纹。 过了许久, 父亲抬起头, 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一丝渴望。 他终于开口, 说了一句:“儿子, 不管别人怎么样, 爸爸只是希望你能够正直做人。”看着父亲的目光, 我沉默了。 刹那间, 父亲的话语像坚实的台阶, 将我托向正确的道路。 我认真地回答道:“知道了, 我不会再这么做。 ”———至今我还记得, 那时我得到的, 是父亲欣慰的笑容。

而如今, 父亲沧桑的背影是我的台阶。

光阴似箭。我一天天长大, 父亲却一天天变老。 在我的眼中, 父亲的身影不再像从前那么挺拔, 而是渐渐变得佝偻。 那天早晨, 父亲送我去学校。 到了校门口, 父亲举起手, 拍了拍我的肩膀, 又敲了敲我的背, 好像还想摸一摸我的头, 但最终没有那么做, 只是轻轻说了声:“好好上学, 再见。”便转过身, 缓缓地离开。 我默默地注视着父亲离去的背影。那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沧桑?父亲一步又一步地走远, 渐渐地在街角消失不见。 剩下一条空荡荡的街, 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强忍着泪水, 心里不断地念着“父亲”二字。 父亲用他的全部, 为我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将我越送越高。 我转过身, 从那一刻起, 我就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我绝对不会让父亲的付出白白浪费。

父亲, 感谢你为我做了14 年的台阶。等我长大后, 我也会做你的台阶, 将你高高地托起, 就像你曾经托起我那样。

母爱的秘方

洪国成

冬至到了, 照例要回老家祭祖, 也好看看年迈的母亲。 临行时, 妻关照一定要从老家带点萝卜条。 老妈亲手腌制的萝卜条香脆清甜, 是商场无法比的。 每年妻都会从老家带不少, 只是不易保存, 每每看见萝卜条霉变, 妻直叫可惜。

为了不让母亲着急, 我起了个大早。一路风尘到达老家, 母亲早已守候在门前。她一边询问我早饭吃了没有, 一边已端来米粥, 还有一碟清炒萝卜条。 这道小菜在我们当地名曰“响菜”。 也就是将腌制好的萝卜剁碎, 下锅翻炒, 起锅后拌入麻油, 吃起来香味入鼻, 甜味入口, 脆响声声。

母亲坐在桌边, 望着我喝粥。母亲真的老了, 虽然染黑的头发掩盖了一点年龄, 但眯起的眼睛已是沟壑纵横。

大冬天喝上一碗热粥的感觉真爽, 更何况还有响菜!

“味道真不错, 老妈的技术又进步了, 该申请专利了。 ”放下碗, 我和母亲耍了个贫嘴。

“真这么好吃? ”母亲笑了, “我帮你准备好了, 回去时记得带上。 ”

其实, 我早就注意到了, 冰箱上放着个大大的玻璃瓶, 里面填满了老妈的作品———腌制的萝卜。 哈哈, 妻子又该发愁喽:这么有味的萝卜条, 恐怕又不免吃到霉变了。

“妈, 给你提个意见。 ”我突然想和母亲开个玩笑, “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你的萝卜条必须攻克一个技术难关。 ”

“什么难关? ”母亲笑了。

“你儿媳妇最喜欢吃萝卜条了, 过了夏天萝卜条就变霉了, 她可舍不得了。 ”

“放心, 这次不会发霉了。 ”真没想到, 母亲技术革新了! 原来, 去年妻子就提过意见了, 母亲知道后, 特地咨询了“专家”。

看着母亲得意的笑容, 我忽然觉得其实她老人家根本就年轻着呢。 “你学到什么绝招了? ”我拉着母亲的手, 好长时间不见了, 在母亲跟前我依然是个孩子。

“其实也没什么, 隔壁王大妈给了我一些东西, 告诉我放了就不会变霉了。 ”母亲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会是防腐剂吧! ”我一惊, 脱口而出。

“你说什么防腐剂? 我们吃了, 味道一点也没变。 ”母亲吓了一跳。

我轻轻地告诉母亲, 防腐剂是什么, 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望着母亲似懂非懂而又似乎有点惶恐的神情, 我突然觉得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母亲曾多么虔诚地向别人请教防腐的秘方, 母亲刚刚多么自豪地向我宣布萝卜条永不霉变! 那是饱蘸母爱的秘方啊!

我不再谈论萝卜条, 开始与母亲东拉西扯。 母亲也不再和我闲谈, 开始忙碌冬至的祭品与午饭。 天很冷, 母亲不让我插手。

例行的程式完成了, 稍作休息, 我便向母亲辞行了, 毕竟还有繁重的工作要做。

照例, 母亲为我准备了一些农家蔬菜, 妻子最喜欢这些绿色的无公害的东西了。看着冰箱上满瓶的萝卜条, 我愣了一下, 还是决定带回去。 看着我的脚步, 母亲连忙把瓶子递给我, 我抱在手里, 沉沉的, 竟有些温热!

“妈, 瓶子怎么是热的? ”我诧异地问。

“你放心, 防腐剂什么的我用水洗了, 怕不好保存, 我到开饼干店的李叔家用烘干机烘干了。 就怕味道差了, 清炒时放点酱油或许会好些。 下回我不放那什么防腐剂了。”母亲一面絮说着, 一面望着我, 就像一个犯了错误被老师抓住的孩子。

我一怔, 泪水快要出来了。

车子到了, 我抱了抱母亲和她告别。

上一篇:个人借贷范本(2018)下一篇:党员干部观看《大会师》心得体会